山西省吕梁市广生寺
广生寺,位于交城东关街南巷,南“环神阁”门洞迎面,俗称“大槐树底”。是交城建筑风格唯一独特的建筑之-。其寺山门面阔三间,以五踩斗拱歇山顶的古朴建筑艺术,留下清代早期的建筑遗产。
庙内正殿东西厢房同为面阔三间的二层“窑楼”结构。它以下层砖砌窑洞,上层抬梁式木结构的奇特建筑工艺,为这坐别具一格的古刹,沉积下深刻的历史文化低蕴。尤其是正殿“窑洞式无梁殿”,以其洞内贯通的巧妙设计,还以建筑语言在每眼窑洞内墙壁上,另碹砌小洞窟各一眼,表述其“窑与洞”的建筑内涵,故使这坐“九窑十八洞”的建筑,成为名贯三晋的历史财富而载入史册。
广生寺,原为“广生院”,创建于清康熙十五年。是交城“学范大族”丁氏后裔丁世醇出资修建。丁世醇吾邑东厢人,曾任浙江仁和县知县。毋不忘家训,勤俭廉政而继丁氏风范,并参禅念佛而修善积德。他在仁和任期,为兴学育人曾说服仁和县乡绅大贾筹资,在仁和“广生院”兴办义学,鼓励资助平民学子成才报国。值此,深得仁和人民爱戴。但,丁世醇不惑之年仍无子嗣,于是便在仁和“广生院”义学落成之时。求子若渴的他跪求佛主诚虔许愿;若得子嗣必在故土新建“广生院”塑佛金身建学堂修身报恩。果然因果得报,世醇得子回乡还愿,以仁和“广生院”原貌缩小规模堪舆测地,创建了交城“广生院”并塑佛金身于窑洞之中和正殿楼上。遂,把东西厢房二楼辟为学堂,楼下六窑设为师生住所,创办了交城首家氏族学堂“丁家私塾”。
数年后,世醇因家母年事以高俸旨回乡养亲,有自撰诗云;身落红尘五十年,几忘洞流水泉涧。而今摆脱人间事,仍旧归來别-亭。“别-亭”是广生院东南的三层六角亭。其亭,上亭下洞,设计精巧,顶梁攒尖,高耸挺拔。当世醇归來立于亭中扶栏远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时,何不令人流连忘返道岀这位游子的感慨之心。
丁世醇俸旨回乡养亲之后,广收平家学子,开药店悬壶济贫。曾培肓无数学子而成仕,好施多少药济救命乡人。他执教修身广济天下,何不堪称交城仕子之典范,修身施善之楷模。
没有丁世醇,何來“广生院”。广生院以名贯三晋的修为,及桃李报恩的修身,在清朝曾获三次重修,直至民国数百年之后仍然成为学堂而为交城晡育了多少时代精英和商家大贾。
丁氏家族堪称交城的书香门第, 历史上人才辈岀:明万历岀武举;丁抡,贡士;丁时庆,明崇祯岀贡士;丁瑾,清顺治岀拔贡;丁世醇,历官福建惠安知县、浙江仁和知县,丁世宰,四川绵州吏目,清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岀乡试举人;丁师宽,清乾隆五十七年岀举人;丁湛,任江西宜黄知县,清道光元年岀举人;丁镇午,官拜广灵县训导;清道光十九岀举人;丁熙,清同治十年岀进士;丁受中,任直隶广昌知县,清光绪元年岀恩贡;丁亿。民国岀脱著名乡绅;丁冠文,他举资集众开凿“龙门渠”。岀资修建南巷口“环神阁”,为吾邑忠烈之神“狐突爷”请栖,深受邑人“六街八大社”的爱戴,送“勤俭可风”的金字大匾,披红挂彩悬挂于门庭之上。
2000年,交城县人民政府将广生院移交释悟怔法师管理,更名为“广生寺”。由玄中寺悟证法师担任住持,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次重修保护工程。于是在住持释悟证法师的力举下;“九窑十八洞”塑释迦牟尼佛端座正中,通体贴金,金碧辉煌,摩诃迦叶、阿难陀分列两侧,窑窟内均供佛像。正殿上层供奉西方三圣金像,中为阿弥陀佛,两侧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由著名书法家韩学武撰书楹联。2004年9月18日,举行开光仪式,并被吕梁市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派驻僧人管理,成为县城及附近地区佛教信徒的活动场所。
“广生寺”是为交城的奇观胜地,除“九窑十八洞”奇观之外,还有庙西侧的“大槐树”被涂上更神秘的色彩。据传张果老交城东关人原名张果,他靠东关肥沃土地种韭菜,并养驴一头拖着韭菜叫卖谋生。为此他常常济助穷人。不但把上等的韭菜免费送给穷苦人吃,还把自家祖传的韭菜种植技术传授给穷苦乡亲。由于张果乐于修善助人积德,年过花甲仍无子嗣,他便被太上老君点化成仙,成为八仙中岁数最大,鹤发童颜的神仙。为此人们便把尊称送给张果亲切地称为“张果老”。但是张果成仙也难忘故里,为念旧情他骑着毛驴便回到往日的种菜之地,顺手把拐杖插在菜地拴住毛驴,便坐在田埂上举起他的宝葫芦狂欢大饮。但是神仙也难免思乡醉酒,于是醉酒疯颠的张果倒骑毛驴却忘了拿拐杖,拐扙便长成了千年不枯的大槐树。为此人们为纪念这位交城的神仙,就把这棵老槐树叫做“果老槐”,从而为广生院播下神灵披红挂彩。
2014年5月----12月,广生寺主持释悟怔,又对寺院扩建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维修,用钢结构做成仿古结构的廊桥,将“广生寺”与“环神阁”南北两段连接起来。这-举措又为广生寺的旅游开发,重重地描绘了一笔人文色彩。 广生寺地处城关中心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如果开发旅游仍然交通不便。但是它能与近在咫尺的环神阁相连,有望延伸丁家大院及丁家祠堂,并以古建筑的思路去规划开发一处高品位的人文旅游资源,又何尝不是-件幸事
据传“环神阁”是为吾邑“狐爷”所修。因为毎逢“七月+四”“狐突”的诞辰日,交城将举行“抬狐爷”祭祀忠烈之神的游行活动。届时东厢社从“环神阁”请岀“狐爷”于乘台之上,披红挂彩。鞭炮震天、八音齐奏,良辰吉时铁棍秧歌与鼓乐起乘岀行。汇流“六街八大社”组成-支震憾苍天的祭祀大军。故有声传祁(县)、平(遥)、太(谷),“城中水匮”之佳话名冠三晋。
如若,以广生寺为依托,深度挖崛丁氏高品位的人文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东关南巷,再现“七月+四”盛大的“狐氏”文化。以旅游文化节促动旅游,试想又是一番何等光景。
交城是一坐神奇的宝库,她有待我们打开这坐宝库之门,开创一个前所末有的后旅游时代而造福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