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四十八大愿(第一集)
2009-10-15 10:48:46 来源: 作者: 【 】 浏览:866次 评论:0

  请掀开经本,看「发大誓愿第六」,这是第六品。第六品是全经真正的核心,最重要的一品。这一品经是本师阿弥陀佛亲口宣说,而释迦世尊为我们转述;世尊的转述,就同阿弥陀佛亲自演讲没有两样。而全经,实在说,就是这一品经的解释而已。所以我们仔细观察,《无量寿经》自始至终这四十八品,字字句句都与四十八愿有关联;也就是说字字句句都是四十八愿的说明,四十八愿的讲解。由此可知,这是淨土宗所有一切经论的依据,最原始的依据,是淨土的真经,也可以把它看作极乐世界的大宪章,我们今天讲的宪法。而这一品之由来,是法藏菩萨遵从老师的教诲,在大众当中宣说他所发的殊胜大愿。


  古代日本对于《无量寿经》的研究注疏,比我们中国人多,这是我们现在在遗留下来的着作当中所看到的。中国古代这些大德们有没有注疏,很难说,也许有,也许没有;如果有,战乱之中失传的很多。譬如《无量寿经》的原译本,我们现在知道从汉朝到南宋,这八百年中曾经有过十二次的翻译。但是现在《大藏经》裡面只收了五种,另外七种失传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古来祖师大德的注解,有没有失传的,这都很难讲。而日本这个国家,可以说是幅员比较小,动乱的范围也不大,许多的典籍都完完整整的保存下来,所以我们在日本《卍续藏经》裡面,看到《无量寿经》的注解,日本人的注解比我们多了很多倍。其中《甄解》,这也是很有名的一个注子,它说弥陀四十八愿功德的成就,而归一正觉。这个正觉就是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在开始讲经的时候,就曾经多次的向诸位报告过。


  名号六个字都是梵文音译的,「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它的意思是无量觉。确实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显示出究竟圆满的无量觉。我们娑婆世界、他方世界,虽然有觉,但是不圆满。为什麽?不是人人都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迷惑颠倒的人,迷惑颠倒的人不能往生。所以他选择往生的条件,就是要具足正觉,要皈依无量觉。也许诸位同修怀疑,如果是这样的条件,我们的往生恐怕没有指望。这一点这一部经上讲得就非常清楚,觉有偏圆,有圆满的、有不圆满的,有大有小;大的觉悟没有,小的觉悟我们有。可是在圆教大乘,《无量寿经》的确属于圆教大乘,古来祖师大德判这一部经,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一乘当中的一乘,真是把它的地位提高到无以复加。


  我们有智慧选择念佛法门,有信心、有愿心,脱离六道轮迴,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一念,跟诸位说,你说他是小觉也行,你说他是大觉也行,这个觉没大小。凭这一念的觉心,这一念是纯正之觉,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是一生成就的法门,不是小成就,不是证阿罗汉果、菩萨果,不是的,究竟圆满的佛果,一生当中成就,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思议法门。这是弥陀正觉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誓愿不可思议。我们学佛,第一要紧的要明理,佛在经上所讲的道理要清楚,无论是讲根本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或者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我们前面读过。为什麽会有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什麽要建极乐世界?建了极乐世界之后,又为了是什麽?我们都得清楚,都得明瞭。阿弥陀佛对我们有些什麽希求?我们想往生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在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


  再说我们现在採取的本子,是一个会集本。现在有少数人分别执着很深,所谓是成见很深,尤其是对于在家居士,总是要小看了半截。这是出家人在外面弘法利生,真的是佔便宜,大家对你能生起恭敬心。居士上来讲经,讲得再好都要打对折,听众在心裡恭敬心生不起来。除非比出家人,讲得好要超过十倍,下面听经的才会点头。你讲的跟出家人一样好,人家对你是摇头,不点头。会集经本亦复如是,如果这个会集本是出家大德做的,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说话;它是在家居士会集的。这个事情说起来也很奇怪,三种会集本全是在家人做的;第一个会集本,是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做的;第二个会集本,是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做的;这是第三个会集本,夏莲居老居士做的。王龙舒的本子,蒐集在《龙藏》裡面,日本的《大藏经》也蒐集这个本子。古时候祖师大德的着作,如果被收进《大藏经》,那就是说在当时那一代裡面高僧大德,都肯定你的着作是没有错误的,可以流传给后世,这才能入藏。入藏,那是一个高度的标准,至善的标准。


  王龙舒居士,实在讲也非常的遗憾,在他那一个时代,他所看到的《无量寿经》的原本只看到四种,《大宝积经》裡面这一种,他没有看到。由此可知,当时经典得到非常不容易。因为在宋朝那个时候,依旧是手抄本,印刷术还没有发达,没有发明。经卷都是手写的,数量当然是很有限,所以《大宝积经》这一份他没见到,他只依四种原译本会集。《大宝积经》裡面还有一些经文,其他四种裡头没有的,他就没有看到了,因此他的会集就不圆满。同时他在会集的时候,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将经文原文改动了几个字。当然在他来说这是无可厚非,以他学佛的功夫,悟入的境界,文字的造诣,那都是属于上乘的。但是这个例子不能开,例子开了,后代的人看到前面祖师可以随便改动经文,后人也照这个样子办,这个人改一句,那个人改两个字,经传下来之后就面目全非,所以经文是决定不可以改动。这是印光法师对他的批评,对他这一个作法是相当不满意。祖师批评有他的道理,希望正法能够常住世间。


  清朝末年魏默深的译本,魏居士五种原译本他都看到了,所以他的会集确实超过王龙舒的本子。但是对于原译本的取捨,有些不太妥当的地方,同时也有将原译的文字改动,这是印光大师也有批评,也不满意。正因为这个原因,夏老居士发心做第三次的会集,避免前面两种译本的过失,他做得格外谨慎。我们在前面序文裡面看到,序文是梅光羲居士做的。这一品经,夏老邀请慧明老法师跟梅光羲居士,三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会集成这一品,才知道他们是多麽的慎重。三位大德,三个月的时间会集这一品经,非常认真,非常谨慎,还得求佛菩萨加持。而实际上这三位大德,我们细心的去揣摩都是再来人,不是凡夫。尤其是夏莲居老居士,这是在这个时代出现,会集成这麽一个完善的《无量寿经》。它的作用,就是要普度末法九千年当中的众生,帮助这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要记住,佛家讲末法往后还有九千年,跟现在西方人,西方宗教讲的不一样。西方世界宗教讲,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我们佛法的法运还有九千年,还长得很。九千年之后,佛法没有了,灭法时期。灭法,人就很痛苦,苦在哪裡?苦在没有人教导。这一种苦难的状况,我们现代人如果头脑冷静一些,也能够想像得几分。今天社会动乱,可以说是举世之人,无论他的生活是什麽样的状况,精神生活都很苦闷,都不能够安定下来,这是什麽原因?说实在的话,远远的比不上古人。中国古圣先贤,常常感叹到人与禽兽相差几希。人是动物,跟其他的动物有什麽两样?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受教育,其他的动物没有受过教育,真正的差别就在此地。


  人受的是什麽教育?受的是做人的教育,所以懂得做人。但是近代这几十年来,这个教育没有了,西方没有,在中国也没有了。人要是不懂得做人,人就跟禽兽没有两样,人就会做出禽兽的事情来,于是社会就不安定,我们生命财产没有保障。这些禽兽小动物,他出去觅食,他会不会被别的禽兽吃掉?很难讲。他出去能平安回来吗?靠不住。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间,亦复如是,所以生命财产没有安全感。这是我们捨弃古圣先贤的教育,招致的后果。如果古圣先贤的教育,影响力要是荡然无存的话,那就是灭法时期。每一个人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妄想,随顺自己的习气,自自然然会做出许许多多所谓损人利己之事,那这个社会还得了吗?


  现在在我们地球上,同修们有假期都喜欢到国外去旅游,你们走过许许多多地方,回来还是新加坡好,我问过许多人都有这个感觉。新加坡好在什麽地方?人民守法,规规矩矩的过日子,规规矩矩的工作,这种精神,这种生活习惯,你从小就培养成的。换句话说,新加坡的教育,还有一点人情味在裡头。比过去那是差多了,但是比起其他国家地区,还保存着有相当的成分。这就是说,是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推动,在教导他的人民,知道怎麽过日子,知道怎样工作,知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所以这个地区虽然很小,它安定,虽然也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能够彼此和睦相处,这就很难得了!


  今天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上从领导人下至群众,都希望有个安定的社会,有个繁荣的社会,有个和平的世界。天天在嚮往,天天在希求,能不能得到?那就要看我们是不是要重视人伦教育这一桩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多元文化。往生到那裡去的人,我们现在换个名词,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从十方世界移民到极乐世界的人,那麽多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什麽能在西方极乐世界居住,相安无事,和睦相处?过着真善美慧的生活,令人羡慕。再告诉诸位,我们在这个经典裡面,诸位从头到尾仔细去看,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政治组织,没有听说西方极乐世界哪个作帝王,哪个作总统,没有,也没有看到部长。经文裡面也没有告诉我们,那一边有军队、有警察,没有,统统都没有,人民生活过得那麽好。由此可知,这不是政治问题,这也不是军事问题,经济、科技那边也都没有,都没提到。


  但是提到一桩事情,这一桩事情可重要了。什麽事情?教学。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天天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一切移民到那边去的人,天天跟阿弥陀佛学习,跟诸大菩萨学习,生活不亦乐乎。我们再回头看看,《华严经》上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我们才真正觉悟到,诸佛刹土裡头只做一桩事情,用我们的话来说,办好教育。什麽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在我们世间教育种类很多,我们把这一桩事情看作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而在诸佛刹土裡面,只有这麽一桩事情,所以我们称它多元文化的教育就够了。这一桩事情做好了,什麽问题都解决了,人人都称心,人人都满意。


  尤其是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法藏菩萨这一篇报告,这四十八愿是他的报告,完美到极处。当然我们能想像得到,法藏比丘当时在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讲堂,面对着世尊,面对着大众,做这个详细报告,那个详细的程度,可能超过我们此地百倍、千倍都不止,我们在他前面学习状况能够体会得到。他跟他的老师学习的时间千亿岁,他的修持五劫,所以他的报告时间一定很长很长。世尊为我们介绍,那只是介绍报告裡头的精华,他那一篇报告的目录而已,四十八愿目录,不是原文。所以这个目录裡面,字字句句当然含无量义,这是我们一定要能够理解的。


  至于五种原译本裡面,愿文多寡差别很大。汉译、吴译只有二十四愿,愿二十四章,魏译、唐译这两种是四十八,而宋译是三十六,这个差别太大了。所以古人、古大德有个共同的看法,决定是翻经的法师所根据的原译本不相同,否则的话,不可能有这麽大的差别。所以从这三种很大差别,他们判断传到中国来的《无量寿经》原译本,至少有三种。这三种不相同,原本不相同,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这个判断是有理由的,我们可以接受。


  为什麽原译本会有三种?可能有更多种,因为我们的原译本有七种失传了,没有看到,看到之后可能还有很大的差别。于是祖师大德们就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必定是这一部经讲过很多次。这是一个推断,但是也确实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只讲一次,没有重複讲第二遍的。《无量寿经》既然是多次宣讲,那个用意就不一样。如果不是对我们修行证果,有非常重要的关係,世尊决定不可能一部经、一个法门讲好多遍。所以集结也就照样集结下来了,流传到中国才有许多不同的原本。从这一个地方来观察,我们就了解,世尊对于这一部经是多麽重视。隋唐古大德推崇这一部经,是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


  因为原译本有这麽多,内容参差这麽大,而且当时的人获得多种的译本又相当困难,所以有心人就发心做会集的工作。王龙舒居士他开端,集所有会集本之大成为一个本子,读这一个本子,所有译本你统统都读到了,对于我们修淨土的人方便太多了,我们要感恩。夏莲居这个本子,印光法师没有见到。印祖如果见到这个本子,我相信他一定点头,这个会集得好。经本不是不能会集,会集是可以的,会集也是应当的。我们晓得王龙舒居士往生是预知时至,他是站着往生的。诸位看看《龙舒淨土文》,这个本子前面有一张画像,王龙舒居士站着往生的像。如果会集是不应该的,会集是有罪过的,王龙舒居士怎麽能站着往生?从这一点就给我们做了一个证明,他替阿弥陀佛做了一桩好事情,对佛教、对众生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会集得没错。莲池大师,这是我们中国人最敬佩的一位淨宗祖师,他在《弥陀经疏钞》裡面,《弥陀经疏钞》的确是大着作,引用《无量寿经》,几乎是超过一半的文字採取王龙舒的会集本。这就是说明莲池大师对龙舒会集本肯定。


  从这一些事蹟,我们对这个本子,必定要生起信心。有一些人毁谤,总不外是有意无意;有意,那就是他别有意图,我们就不必说了;无意,那是听人家毁谤,人云亦云,那是属于无意的。这些都不可以採信,我们要坚定信心。这个会集本文字不多,这个义理,五种原译本的意思,圆圆满满的包括在其中。他将汉、吴所译的二十四愿,魏、唐本子裡面的四十八愿,宋译的三十六愿,给它会合起来,会集成这一章、这一品,会集成这一品。而它的分段,大段二十四章,本经的段落是二十四章,小的目是四十八愿。这是古来原译本的数字,都顾及到了。所以近代的一些大德们,都讚歎这个本子是《无量寿经》的善本,最圆满的本子,我们在这一生能够遇到非常幸运。我们跟阿弥陀佛有缘,跟夏老居士也有缘,夏老居士肯定是大菩萨示现的,决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会集不了这麽圆满。他来到这个世间,实在讲,就是为我们做这一桩事情。这个品题的由来,就介绍到此地。现在请看经文: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此地法藏所称的「世尊」,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他的老师。他的报告是在老师的讲堂,面对着老师、同学、大众。这是说法的仪规,我们要学,这裡面圆满具足真诚恭敬的心态。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佛法要从哪裡求?从恭敬当中求。我们在这裡看到他的礼节,看到他说话的态度。『白言』,这是最恭敬的态度。『唯愿世尊,大慈听察』,而实在说,今天法藏的成就超过老师了,可是法藏并不以为然。超过老师,那就值得骄傲了,现在人都是这样的。


  我今天下午在中华医院吃饭,坐在我旁边的是李居士。李老居士告诉我,他认识的新加坡的朋友,把儿子送到美国去念书,千辛万苦,供养儿子到美国念书,在那边学业完成,也成家立业。老夫妻两个,很多年没有看到儿子非常想念,到美国去看儿子。在那裡住了一个多月,回来的时候,儿子拿个帐单给他,他说:你在我这裡住了一个月,住宿的费用,每天吃饭供养的费用,一笔一笔都把它算,连洗衣服那个费用都算在裡面。这夫妻两个一看,意冷心灰,儿子送到外国留学就丢掉了,没有了,不是的,再遇到的时候是生意买卖,你吃多少钱的饭赶紧付钱。不能怪儿女,要怪谁?怪自己没教好。你怎麽能怪他?怪他就错了。你从小没有教给他伦理的教育,他不懂得孝养父母。美国人确实是这个样子,父母到他家吃饭要算钱,一起上馆子吃饭各人付各人钱。不像中国人抢来抢去,还打架,外国人看到很奇怪,东方人跟西方人的思想不相同。所以他回来之后心裡很难过,给这些老朋友说到这些事情,今天我们在谈话当中,偶然的时候提到这一桩事情。我们想到这个,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中华医院裡面附设一个中医学院,太难得了。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很可惜现在学的人少了。我今天去看,它们的设备非常难得,相当完整,希望有志保存中国国粹的同修,可以到那边去念它的学院。他们真的都是在行菩萨道,门诊、施药,门诊好像只是收一块钱;拿药,不管药是什麽样的成分,不分贵贱,一律收两块钱。我说这些人都是菩萨,发菩萨心,救苦救难。


  法藏菩萨的报告,还要请求老师听察,这是多麽谦虚、多麽恭敬,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想一想我们自己,对长辈、对父母、对老师、甚至于对佛菩萨,佛菩萨不在,对佛菩萨的形像,我们的恭敬不足,这样的心态来学佛,难怪功夫不得力。所以像这些地方,都要认真努力来学习。下面是他正式的报告,这个报告前面四句是总纲,后面四十八愿是别目,所以前面这四句非常重要。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就是这四句。『我』是法藏自称。『若』是很谦虚的话,为什麽?他已经证得了,这不是假设的话,他已经证得。已经证得还说「若」,这是谦虚,一丝毫的傲慢自满都没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别人交谈要学着会说话,要学谦虚,要学恭敬。言语,在孔老夫子是列在第二门功课。孔老夫子教学是四门功课,第一门是德行,第二门是言语,夫子把言语看得多麽重要,你要学会说话。过去教学,实在讲,学说话是从小学开始,念了《诗经》就会说话。小朋友这一开始读书认字的时候,念《千家诗》、念《唐诗三百首》;以这个为基础之后,再念《诗经》。教给你说话要含蓄,说话要谦敬,谦虚恭敬,你将来一生无论做什麽事情,就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如果不会说话,你虽然有能力、有经验,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说话带着傲慢自大,到真正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助你,在言语当中无形,自己都不知道,得罪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平时你不能够觉察,到能够觉察到之后,就后悔来不及了。所以说话跟平常写这些文字,文字是言语符号,都要认真的学习,这是人与人沟通的管道。这个管道要疏畅,你才能够得到外面的助缘,怎麽能疏忽?怎麽能够不认真的学习?佛经,实在讲是很圆满的教科书,但是这些文字,我们往往疏忽掉,念得太多了,老生常谈,不再留意了,所以没有学到。我们有机会在一起研究讨论,不能不提出来。


  『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无上菩提」,是他所修学的课程;「成正觉已」,是他所得到的学位,他的课程修圆满了,学位才得到。这个正觉就是圆教佛果,究竟圆满的佛果。究竟圆满佛果,是要把无上正等正觉修圆满。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句非常重要,但是一般同学也把它疏忽掉,粗心大意,你没有能觉察到。你要真正觉察体会到,你就晓得学佛学的是什麽?求的是什麽?无上菩提,不是人天福报,不是名闻利养。如果我们想学佛,学佛为的是什麽?学佛是为了要作大法师,学佛是为了要建大道场,学佛是为了要统理许许多多的徒众,那不全搞错了吗?所以我们学佛不能成就,人家学佛能成就。人家学佛为什麽?是为无上菩提,是为无量觉。世出世间一切法,法法都能够觉而不迷,他学这个。


  我们今天说老实话,对于一切法,有些也真的在用心学,可是学了怎麽样?学了就迷了。几个人能够学而不迷?为什麽说你学了迷?着相就迷了,分别就迷了。人家的本事,每天学习不着相、不分别,他才是觉而不迷。我们今天愈学愈迷,愈学愈执着,这到哪一年才能成就?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裡面,教给我们觉而不迷的方法,「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只要把这三句话的原则守住,世出世间法无论哪一法,你学习只有觉就没有迷了,才能真正做到觉而不迷;否则的话,你那个觉还是迷,不是真的觉悟。你所学到的,用现在的话来说,皮毛常识而已,没有能够契入境界,你学得再多都是迷而不觉。


  法藏菩萨从发心修学,这一部经上介绍得不少,字字句句我们都应当要学习。所以他学得圆满了,「得无上菩提」,这毕业了;「成正觉已」,这是佛的果位拿到了。问一问,法藏比丘有没有执着?他说「我证得无上菩提」,又「成正觉已」,明明有分别、有执着,跟我们现在的状况有什麽差别?表面上看没有差别,实际上差别就太大太大。这正是宗门所讲,「分别亦非意」,这个意思就深了。既然分别亦非意,执着也非意。由此可知,说「我」是随顺众生说,说「证得」也是随顺众生说,说「成」还是随顺众生说,自己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们得明瞭,然后你才有学习下手之处。这两句从这一小段来看,这两句是因,修因,后面两句是果报。佛法也离不开因果,你修善因,一定得善果。


  『所居佛刹』,「佛刹」是依正庄严。『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具足」是圆满的意思,周遍的意思,没有一丝毫欠缺,才叫具足。「具足无量」这四个字,就是超胜诸佛刹土。他的愿望实现了,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证明,「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阿弥陀佛发的这个愿,我们一般人听起来简直就是不可能;你要作佛,还要超过诸佛,怎麽可能?居然就兑现了。作佛要超过诸佛,这个愿都兑现了,还有什麽愿不能兑现?实在说,给我们修学带来无比的信心。有人说:法师,你为什麽那麽有信心?我信心从这儿来的。信心有来由,有根源,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具足」两个字是没有欠缺;换句话说,一切诸佛刹土,诸佛所居佛刹都有缺陷,唯独西方淨土没有缺陷。法藏怎样建成西方淨土,前面都曾经说过。他是长时间的修学,老师教得好,老师善教,学生善学。老师不但是把十方世界,我们今天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跟他讲得清楚明白,这裡面有理论、有性相、有因果、有境界。而且老师以神力,将十方诸佛刹土展现在他面前,让他统统看到,这个时间是千亿岁。他听了,他看到了,他很聪明,他做一个集十方诸佛刹土圆满的大成。十方诸佛世界优点全部吸收了,十方世界的缺陷完全改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超过诸佛刹土,是这麽来的。


  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要想将这一个道场,建得十全十美而没有缺陷,我们要学,光凭空在家裡想不行。想多了,头脑会想坏,会出毛病,一定要多多参学。居士林有计画成立一个医疗室,所以我们今天去参观中华医院,去参学。看看它那个地方有什麽好的,好的地方我们採取,我们吸收;它那裡要有什麽缺陷,我们希望能避免,希望能改进。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学来的,不是凭空想像的。妄想不能成事,一定要好好的去学习,你才会有成就。古大德告诉我们,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是真的。在佛法裡面,生生世世继续不断的在修学,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习的时间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要有耐心,如理如法的去学习,我们才会有成就。所以「具足无量」这四个字意思深了。

  「不可思议」,这四个字完全是华严境界。清凉大师判《华严》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诸位要知道,十法界裡头没有这个境界。十法界裡面,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通教的佛、藏教的佛,可能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事事无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十法界裡头没有,所以是不可思议,加上一个「具足无量不可思议」。下面讲到『功德庄严』,这四个字是这一段的总结,关键在「具足无量不可思议」这八个字。真的我们没有办法想像,也说不出来。

  《华严经》上讲的「六相十玄」,这是华严家的祖师大德,不可说当中为我们说出,实在是非常希有。譬如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是事事无碍。我们今天一不是多,多不是一,一跟多决定有障碍。一多无碍,我们想不通。再说大小相融,我们更没有办法理解。他说「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像芝麻粒一样,须弥山,不要说太大了,以我们地球上大山来讲喜玛拉雅山,喜玛拉雅山能够装到一个芥菜子裡面吗?你去装装看,能不能装进去?佛在经上给我们讲,须弥山没缩小,芥菜子没有放大,它就装进去了。这也是不可思议,事事无碍的境界。


  其他的讲「广狭自在,延促同时」,这一句讲的是时间。我们现在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不是现在,现在不是未来,这当中有障碍。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突破了时间,超越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个道理西方科学家说过,好像爱因斯坦讲过,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但是现在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也没有办法进入到未来;理上是发现了,事上做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哪些人?刚刚往生的菩萨,下品下生的菩萨,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能力你就有了。换句话说,你自己过去,过去这一生,过去第二生,过去第三生,过去无量劫,你全部看到了,未来的境界你也看到了,你突破了时空的界限。


  我们要问,他有什麽能力突破这个界限?我们感到非常困惑。实在讲,这裡头有道理的。一多不能相即,大小不能相容,延促不能同时,这一些原因从哪裡来的?佛告诉我们,这一些现象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经文我们念得很熟,佛是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就是这个样子。这些现象怎麽产生的?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着裡头变现出来的,梦幻泡影,你要知道它有来源。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都放弃,都放下,都捨弃了,这些所有一切障碍统统破除,道理在此地。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感觉得奇怪,你才晓得这麽回事,理所当然。六相十玄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般人生活的正常现象,那是得大自在。我们今天妄想分别执着断不了,习气太重。西方极乐世界,得诸佛威神的加持,得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可是我们去,也必须要有个最低水平的条件,这个条件是什麽?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叫带业往生。


  我们离开此地这几天,才不过一个星期,我们念佛堂在退步,佛菩萨来的次数少了,妖魔鬼怪乘机会又鑽进来了,你们每天在念佛堂有没有感觉到?我清楚,很清楚。所以你们诸位要振奋起来,以真诚心、清淨心念佛,佛菩萨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我们有感,他有应。我们感的念头衰了,佛菩萨应的缘就疏了。我们一个念头打妄想,一时的鬆懈,佛菩萨才去,妖魔鬼怪乘隙就进来了。由此可知,我们鬆懈不得。《感应篇》裡面有个故事,我们这几天讲过,很值得我们警惕。这是古时候,有一位参禅的老和尚,在入定的时候看到两位法师。定中看到两位法师在谈话,有许多护法神围绕着,站在旁边。过了一会儿,这护法神走了,他们两个还继续在谈,没多久一群妖魔鬼怪来了,也是围绕他的周边。他们到底在谈什麽?最初这两个出家人在谈佛法,护法神围绕周边;佛法谈完之后,话家常,护法神没有了;最后谈到名闻利养,妖魔鬼怪都来了。


  念头一转,境界都变了。这不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台大师给我们讲的「百界千如」。我们一心向佛的时候,这个时候佛法界现前,我们自己不觉得。你要晓得诸佛护念,佛到我们这个道场来,我们这个道场现在是佛法界。为什麽是佛法界?大家心裡有佛,佛法界现前。一个人心裡有佛,这一尊佛出现了,这个讲堂裡面几百个人,每一个人心裡都有佛,就几百尊佛出现。只有几个人心裡有佛,其馀人一面念佛,一面还胡思乱想,真的还想到名闻利养,我们这个佛堂,护法神少,妖魔鬼怪多,护法神跟妖魔鬼怪都在。还好他们不吵架,他们也不闹事情,相安无事。这些境界在明眼人看起来,很清楚、很明白。


  诸位一定要存好心,要存个佛心,念念心跟佛菩萨相应,那是多麽殊胜。念念跟佛菩萨相应,念念跟佛菩萨同在,你的气势跟别人、跟平常,自然不一样。你所在之处,一般人跟你接触,用现在的话来说,磁场不一样,你的磁场是佛菩萨的磁场,自自然然能令跟你接触的众生都生欢喜心,这就是摄受的力量。如果我们念念都是名利,念念都是贪瞋痴,念念都是别人的坏事,你的磁场马上就改变了,是一个最恶劣的磁场,别人接触你都嫌弃你,都恨不得赶快远离你。这些情况,我想我们在一生当中,常常与别人往来,如果留意的话会感触得到;但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学了佛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什麽原因。你那个心,一念善,善的境界就现前;一念恶,恶的境界也就现前。「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就在自己这一个念头。所以吉凶祸福也在这一念。


  前天我们同修傅居士从法国回来,我问问他那边的情况,他告诉我,那边的磁场非常不好。他说现在欧洲社会,到那个地方去,就感觉得身心不安,有一点恐怖感。他告诉我,法国人对于诺查丹玛斯的预言非常相信;诺查丹玛斯是法国人,连法国的小孩对他都很熟悉。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很可惜法国人没学佛,要学佛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他们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佛法了解得真的透彻。他们知道这个世间有灾难,灾难从哪裡来的?为什麽有这个灾难?他不晓得。他也知道这个灾难,是世间人造恶而招感来的,但是他没有办法摆脱宗教哲学这框架子。认定世间人造作罪业,上帝生气了,要惩罚世人,把世人消灭掉,上帝发怒了,这个没有办法;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去劝劝上帝,没法子。但是在佛法裡面讲,就不是这个说法。这个境是心造的,命运是心造的,所以命运可以改变,吉凶祸福有转机,回头是岸;不是说,回头也没有用。回头也没有用,是宗教哲学的观点,在佛法回头就有用,回头就能够消灾免难。最殊胜的我们心要存个佛心,佛心是真诚、清淨、平等、觉悟、慈悲,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布施供养一切众生。


  我这个话,别人听去了,现在我们在此地讲经,台湾同修告诉我,总有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听众。我们肉眼没看到,网路传播出去了,在全世界网路上看的人很多。大家都知道,我们最近在新加坡访问其他的宗教,我们都热诚的供养,赠送一些金钱,帮助他们办这些社会福利事业。于是真的有一些人误会,淨空法师大概很有钱,这很多化缘都找我来了。其实我哪儿来的钱?哪有那麽多钱?这是有一些同修,知道我在做多元文化的工作,和睦族群,和睦宗教,他们对我这个想法、作法肯定,于是拿一些钱来赞助,钱从这裡来的。这个钱指定的是做这个用途,没有指定我去做慈善事业,所以一般慈善团体来找我,我爱莫能助,这裡面当然有不少是佛教团体。这些送钱给我的人,没有指定要帮助佛教慈善事业,他没有这样说,我就不能动,他指定的是叫我做和睦宗教、和睦族群这个用途。我受他们的付託,帮助他们做一点好事,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


  在居士林,在任何道场,同修们供养我的这些红包,我都没有拆开过,没有看过,全部都送到道场去了。我在哪一个道场,就送给哪个道场,我从来不看的。我也不化缘,我也不向人家要一分钱。我觉得唐朝古人讲的话没错,讲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庞居士讲的,「少一事不如无事」。人家供养我的红包,统统推出去,无事。我要收了,那就是多一事;我不要,就无事了,无事比好事还要好。古圣先贤的教诲我懂得,我认真的学习,我得受用了。我也教大家,也劝告大家,特别是出家的同修们,真正一生在道业上有把握成就,最好学印光大师,决定会成就。印光大师第一个不收出家徒弟,你要想到出家徒弟不好收,麻烦很大。他老人家这个示现,非常有道理。


  也许你们有人问,跟到我的不是很多出家徒弟吗?我告诉大家,不是我收的,我没有,韩馆长收的。所以这些人能够出家,要感激韩馆长,知恩报恩。没有韩馆长,你们就没有出家的缘分,她收的。过去台北图书馆道场她建的,她不建,我决定不建道场,她建的道场,她收这些出家人。所以她老人家往生之后,再有人找我出家,我不剃度。再有人找我出家,我剃度,那是我收的。一生不建道场,作客不作主,自在!作主人不自在。作客人我住在这个地方,房子漏了,漏了与我不相干,他的事情。房子坏了,不能住了,我赶紧走路,你说多自在!主人就烦恼了。所以人生快乐是自己找的,痛苦也是自己找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印祖第三个,他是自己的约法,不传戒,不给人做传戒师,他一生不传戒。除非平常三皈依、五戒,这个可以,三皈五戒,他不做传戒师。我们想想,他是我们的好榜样,是我们的模范。一生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把这个心定下来,坚持自己的信愿。那我们一生生活有没有保障?不要以为你自己建个道场,收了很多徒弟,将来老的时候就有人照顾你了,靠不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宏船法师大家都晓得,福报多大,收了不少徒弟,病重的时候一个徒弟都没有。结果有人骂他徒弟,你师父生病病得这个样子,你们怎麽一个都没照顾?徒弟大家商量商量,请个护士照顾。护士照顾得很周到,老和尚天天睡大觉。结果李木源很聪明,那个护士给老和尚吃那个药,偷偷的把这个药拿出来,从口裡头拿出来,这一化验什麽?安眠药。护士很聪明,让老和尚一天到晚睡觉,不就没事了。所以别收徒弟,收徒弟都是这种样子,不会照顾你的。一切交给佛菩萨好,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只要你真正发心,为佛法、为众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这比什麽都可靠。靠人靠不住,靠佛菩萨真正靠得住。好,今天时间到了。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图解 下一篇四十八大愿(第二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