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性具
2009-08-24 14:57:03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编 作者: 【 】 浏览:1404次 评论:0

性具是说性具善恶,一说性具十界,一说性具三千,是天台宗的理论。

 

性具的说法,创始于隋代智顗。他在《观音玄义》中显示性德具有善恶之义。 具后宋代知礼在《观音玄义记》中更加以发挥说:“夫一切法不出善恶,皆性本 具,非适今有。”继知礼之后,宋代陈瓘、元代怀则等也都认为性具善恶的具字, 足以显示本宗的宗旨(见《三千有门颂》、《天台传佛心印记》)。

 

性具在天台四教中属于圆教,它有广略三说:一、性具善恶,如知礼《释请 观者疏中消伏三用》说:“如别教道,纵知能造之心体是佛性,而谓无明自住, 以不闻(圆教)本具性恶法门,故非即理之惑。别(教)人尚尔,前教(藏通) 可知。”二、性具十界,如知礼《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说:“诸宗既不明性具 十界,则无圆断圆悟之义。”三、性具三千,如同书卷上说:“色心者,性德三 千也。圆(教)家明性,既非但理,乃具三千之性也。”元怀则《天台传佛心印 记》更会合以上三义说:“善恶不出十界,十界性融互具成百界,界十如则成千 如,假名一千,五阴一千,国土一千。如此三千,现前一念修恶之心本来具足。”

 

性具之说也是天台宗止观法门的一个要点,如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 五之二说:“一家观门永异诸说,该摄一切十方三世若凡若圣一切因果者,良由 观具。”这正由于观性具之故。如若不观性具,就须破九法界修恶,才能显佛法 界性善,而成为别教的“缘理断九”(缘但中理,断九法界,见《天台传佛心印 记》)。

 

性具又称体具或理具。湛然《金刚錍》曾就体具与心造及心变加以简别。心 造出于《华严经》说的“一切惟心造”,心变出于《楞伽经》说的“不思议熏, 不思议变”。湛然说明:心造通于藏通别圆四教,心变通于别圆二教,体具唯属 圆教和别教后位。

 

知礼阐释了心造、心变和体具的相互关系,心造有“转变之造”,与心变义 相同;还有“构集之造”,与心变义有别。因此,造名则通,变名则局。别圆二 教同诠中道实性,由于中道实性妙不决定,因此受熏而变,当体改转。这是转变 之造,也就是“指变为造”。藏通二教灰断,不谈常住,既无中道实性之体,只 说业惑构造诸法,由于见思烦恼润有漏业,因此构集六凡生死。这是构集之造, 非是心变。圆教显示“此心本具三千”,造变则通,具义则局。“变虽兼别(教), 造虽通四(教);今即具心名变,此变名造,则唯属圆(教),不通三教(藏、 通、别)。”这是以通从局,三义俱圆。圆教由具而谈变造,乃是全体起用,即 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三所示“并由理具方有事用”之义(见《指要钞》 卷上及可度《详解》卷二)。

 

知礼即以此义评论贤首宗的性起说。他认为只谈性起变造诸法,不谈性具全 具而变,“虽说一一遍收,尚未有遍收所以”,这样就不是体用相即,不成无作 之行。他并指明:别教不明性德本具,唯执真心变作,有从心生法之过。圆教先 明此心本具三千,方论随缘变造,乃是全性起修,作而无作,既非但理变造,自 然就和别教不同(见《指要钞》卷上、下及《详解》卷二、三,《四明尊者教行 录》卷三)。台宗后起诸师也曾阐明此义,如宋仁岳说:“起未必具,乃一理随 缘,九界须破也;具必有起,即三千随缘,一法不断。”(见《别理随缘十门析 难书》第九门)又宋善月说:“惟其不云性具,故性一事异,及即理时,须破差 别归乎一性,不能法法宛尔。”(见《台宗十类因革论》卷一“随缘论”)。

 

湛然《金刚錍》以二种遍显示体具:一、宽 广遍,二、即狭遍。又《止观辅行传弘决》 卷五之二说:“学者纵知内心具三千法,不知 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 亦尔。”心遍乃是即狭遍,互遍就是宽广遍。

 

知礼曾据此阐明性具有各具、互具二义。性具是说诸法同一真常不变之性, 全不变性随缘变造诸法。色心依正、生佛刹尘、一切诸法,既同一性,因此随举 一法,无不当处具足三千。又诸法各具三千,实由同一圆融体性,因此三千诸法, 从本以来互具互摄。这样,性具的内容一面是诸法各具三千,一面是诸法互具互 融,两者是互相关联的(见《指要钞》卷上、下及《详解》卷一至三)。

 

知礼阐述了性具说中的各具、互具二义,建立了山家一派的理论。当时山外 诸师如智圆等,持理同事异的见解而加以反对。知礼即依事理互融之旨建立事理 总别,以此评破山外立义。他认为诸法既是互摄,因此理具三千、事用三千都有 总别,此两总别相即,方得称为妙境。理具三千,随举一法为总,诸法为别,一 摄一切;事用三千既全性起,也同样是随举一法为总,诸法为别,一摄一切。山 家对于山外持义的评论是:“以彼不晓性具诸法、法法宛然,故无理别。不晓事 相本来圆妙,故无事总”(见《指要钞》卷上及《详解》卷二)。

 

山外诸师如源清、宗昱等只论“真心具三千法”,不曾说到现前妄念阴入之 心具足三千。知礼引据湛然之说,指出那是偏指清净真如,专缘理性而破九界, 是别教义。并认为像那样偏推真心,就杜绝了初心入路,只不过是滋长名相之境。 他认为湛然《十不二门》的本意,在于建立“根尘一刹那心本具三千,即空假中”, 初心依此起观,就能成就十妙,不仅是解知而已(见《指要钞》卷上及《详解》 卷二)。后来法登《圆顿宗眼》也曾对于“妄具三千”之义有所阐述:全不变性 而随染缘,即全真心而为妄念。因此妄念其体本真,要识真心,当体妄念。达此 妄心无一异相,三千宛然。他推崇知礼“指介尔之心为事理解行之要”,具有深 旨,不得此旨,就不能知起观之处和显妙之门。

 

当时山外诸师如庆昭等,执“心具三千,色不具三千”,知礼在《十义书》 卷上又加以评破。他的重要论点是:一、性具三千虽有依正、色心、内外、己他 的区别,但却都是彼此融泯,举一全收。譬如帝网百千万珠,彼此光影互具互入。 二、内外色心既是互具互收,就能随观一境皆具三千。因此修外观时,就应当先 揽万法唯一色,然后专于此一境而观诸法。三、外观原为对治内着,如谓色不具 三千,还要摄外归内,摄色归心,便更增内着。四、如谓外色非性本具,举色不 能全收诸法,对前德所说“色为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等义,将无从解 释。

 

知礼由性具而论心变心造,以及阐释理事三千各有总别、妄具三千、色具三 千等,其根本理论都与性具的各具和互具二义有关。这些论点是知礼中兴台教与 山外学派以及贤首等宗论争的主要方面,也是他对于性具学说的发扬。

 

明传灯更分说五时八教中,对于性具学说的分齐:一、华严时,别兼圆教。 只说性具佛法界善,未说性具九法界恶。到了正说圆教时,则备明十法界都是性 具。二、阿含时,说小乘三藏教。只说八法界,不曾论及性具十法界。三、方等 时,四教并谈,说性具法门处至为周足。四、般若时,带通别二教正说圆教,所 说也以性具为主。五、法华涅槃时,《法华经》中,开前四时三教不具的权,以 显法华圆具的实,谈性具达于究竟圆满。《涅槃经》中显示阐提善人皆有佛性, 则谈性恶。传灯并谓欲明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如果不知性具善恶之旨,就如同 无目夜游,无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显示性具学说乃是天命一宗的重要理论。

 

 (禹振声)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性恶 下一篇别理随缘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