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六家七宗
2009-08-24 15:23:44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编 作者: 【 】 浏览:1290次 评论:0

一、总 说

 

六家七宗,是说东晋时代的佛教学者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各出异义,纷纭 不一。姚秦鸠摩罗什门下沙门僧肇,在他所撰《不真空论》当中,归纳作心无、 即色、本无三义。刘宋建康庄严寺昙济扩充作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识含 宗、幻化宗、心无宗、缘会宗六家七宗。后来下定林寺僧镜撰《实相六相论》, 南齐汝南周颙撰《三宗论》,都是七宗论的流亚。

 

原来关于主要的性空典籍的翻译,可以分作三期:第一期是从支娄迦谶到鸠 摩罗什以前,翻译有《道行》、《明度》、《光赞》、《放光》等经。第二期是 鸠摩罗什时代,翻译有《大品》、《小品》等经,《大智度》、《中》、《百》、 《十二门》等论。第三期是玄奘时代,翻译有《大般若》等经。在第一期性空典 籍译出后,《放光》即大行华京,《光赞》却寝逸凉土。而般若性空义的研究, 到道安先后才大盛。那个时期,有支孝龙、康僧渊、竺道潜、竺法蕴、支遁、于 法兰、于法开、于道邃、僧光、竺僧敷等,大都以讲习般若性空义为业。般若性 空义的研究在这个时期大盛的原因,实在于当时时代思潮的影响。佛教的教理和 此土先秦诸子中老庄的学说比较相近,所以初入此土就和黄老并称。到三国时代 魏正始年中,何晏、夏侯玄、王弼等,祖述老庄,专谈玄理,时人叫作清谈。渐 次而有所谓竹林普贤出现,崇尚虚无,遗落世事。像这样,老庄玄理为魏晋清谈 所依讬,而般若空观和老庄玄理相似,所以为晋人所乐道,从而般若性空之学随 老庄虚无之说而风行。

 

然而其时性空译籍还没有周备,把般若经典的精神所在加以逻辑的体系的说 明的论书如《中论》、《百论》等,还没有翻传;而且《道行》“颇有格碍”, 《放光》“言少事约”,《光赞》“辞质胜文”,意义又不容易通达。因此,各 家对于般若性空义的解释不免模糊影响,各有所偏。即如弥天释道安,为一代般 若大师,僧睿称扬他的学说最得性空的实义,然而又慨叹他犹隔一间,所谓“炉 冶之功,微恨不尽”,而把原因归到“《中》、《百》二论,文未及此”,“无 法可寻”。

 

二、别 说

 

(一)本无宗。昙济的《六家七宗论》原书不传,《名僧传抄·昙济传》述 此论关于本无宗的一节说:“如来兴世,以本无弘教,故方等深经皆备明五阴本 无,本无之论由来尚矣。何者?夫冥造之前,廓然而已。至于元气陶化,则群像 禀形。形虽资化,权化之本,则出于自然。自然自尔,岂有造之者哉?由此而言, 无在元(似是万字之讹)化之先,空为众形之始,故称本无。非谓虚豁之中,能 生万有也。夫人之所滞,滞在未(似是末字之讹)有。宅以本无,则斯累豁矣。 夫崇本可以息末者,盖此之谓也。”此文并没有说出本无宗是何人所立。后来陈 小招提寺慧达所撰的《肇论疏》引用此文的数语,说是道安所说。再后吉藏的 《中论疏》把本无一家分作两宗,一是道安本无,一是琛法师本无,而他举示道 安的本无义也引了此文的“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等语。那就本无宗是 道安所立了。其次,依《中论疏》,本无就是僧睿所谓性空,而他的涵义是“一 切诸法本性空寂”,也就是性空缘起、缘生无性的意思。

 

(二)本无异宗。这一宗的宗义已经没有原始的文献足征,似乎就是《名僧 传抄·昙济传》所引和本无正义相违的“……虚豁之中,能生万有……”而《中 论疏》所举示琛法师的本无义,似乎就是他的解释。其文如下:“次琛法师云: 本无者,未有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 这是说还没有万物之前,先有所谓无,从无生有,所以万物出于无。这个学说解 释经论所说非有非无说,所谓非有是有就是无,所谓非无是无也是无,一切只是 所谓无。僧肇评破这个学说,说他是中心崇尚所谓无,所以凡所发言都趣向於无。 实在经论成立非有非无的本意,只因为一切诸法都依因缘而有,不是真实有,所 以说非有。又因为诸法依因缘而有,不是一向无,所以非说无。何必妄生穿凿, 说非有是无却此有、非无是无却彼无呢?元康《肇论疏》说这个本无异义是竺法 汰所立,僧肇所破即此。吉藏《中论疏》像在上面所引,说是琛法师(依《中论 疏记》,琛法师就是竺法琛,也就是竺道潜)所立,僧肇所破即此。然而慧达 《肇论疏》说僧肇所破是道安义及慧远义。

 

(三)即色宗。昙济关於即色宗的说明不传。依僧肇,即色义是说色无自性 即色是空。其文如下:“即色者,明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也。夫言色者,但 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此直语色不自色,未领色之非色也。”但依吉 藏《中论疏》,即色义中又有二说,一关内即色义,二支道林的即色游玄义。而 僧肇所破是关内即色义。其文如下:“一者关内即色义,明即色是空者,此明色 无自性,故言即色是空,不言即色是本性空也。此义为肇公所呵。肇公云:此乃 悟色而不自色,未领色非色也。”这说关内即色义所阐明的即色是空,乃是色法 都依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所以说“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然而还没有 领会因缘所生,无实体性,本来是空。不偏在无自性一边,进而说色本是空的,便是支道林的即色游玄义。《中论 疏》举示道林的学说如下:“次支道林著《即色游玄论》,明即色是空,故言即 色游玄论。此犹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与安师本性空故无异也。”《即色游玄论》 不传,据《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及《中论疏记》所引,大意是说“夫色 之性,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知不自知,虽知而寂”。就是说色从因缘而有,不 是自有。所以当体即空。其次,支道林关於即色义的撰述,除《游玄论》外还有 “释即色本无义”本无就是性空,所以《中论疏》说他和道安义无异。然而慧达 和元康的《肇论疏》却说僧肇所破的即色义就是支道林所说。

 

(四)识含宗。吉藏《中论疏》说识含义是于法兰的弟子于法开所立,其文 如下:“第五于法开,立识含义,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今之所见 群有,皆於梦中所见。其于大梦既觉,长夜获晓,即倒惑识灭,三界都空。是时 无所从生,而靡所不生”。这是说三界群有都是在大梦中所见,而倒惑的心识是 大梦的主体。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万有都为倒惑的心识所变现。假如觉悟三界本 空,惑识就消灭,不再见有宇宙一切诸法。《高僧传》说法开每和支道林争即色 空义。又道林讲《小品般若》,法开曾经指示他的弟子法威去攻难他。

 

(五)幻化宗。吉藏《中论疏》说幻化义是壹法师(依《中论疏》所引《山 门玄义》,他就是竺法汰的弟子道壹)所立,其如下:“第六壹法师云:世谛之 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从本己来,未始有也”。又《中论疏记》说:“玄义 云:第一释道壹著《神二谛论》云:一切诸法,皆同幻化。同幻化故,名为世谛。 心神犹真不空,是第一义。若神复空,教何所施,谁修道隔凡成圣,故知神不空。” 这是说世间诸法都如幻如化,自始非真实有,而心神却不空。这个是空色不空心, 和下面的心无义刚刚相反。

 

(六)心无宗。元康《肇论疏》引《世说新语·假谲篇》,说心无义是支愍 度所立;又引《高僧传·竺法汰传》说道恒常执心无义。吉藏《中论疏》又说温 法师(依慧达《肇论疏》及《中论疏记》,就是竺法深的弟子竺法蕴)用心无义。 因此执心无义之见于记载的,有以上三家。僧肇在《不真空论》当中首破心无义, 其文如下:“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 吉藏《中论疏》引申说:“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释意云:经中 说诸法空者,欲令心体虚妄不执,故言无耳,不空外物,即万物之境不空。肇师 评云:此得在于神静,而失在于物虚。破意云:乃知心空,而犹存物有,此计有 得有失也。”这是说经中所说诸法空,并不是说所有外界的万物和内界的心一切 都空。外物实在有,不曾无。只是在物上不起计执之心,所以说他空,说他无。 就是只内里止歇心的执着系缚,令不想外色,外色的观想就不生,并不是外色化 为乌有。这个是空心不空色。僧肇评破这个心无义,就假如就得失说,这个学说 得在心能够不在物上起执着系缚,所以心神宁静。失在还没有通达外界的万物也 都缘生性空。

 

(七)缘会宗。吉藏《中论疏》说缘会义是于法兰的弟子于道邃所立,其文 如下:“第七于道邃,明缘会故有,名为世谛。缘散即无,称第一义谛。”又 《中论疏记》说:“玄义云:第七于道邃著《缘会二谛论》云:缘会故有,是俗。 推拆无,是真。譬如土木合为舍,舍无前体,有名无实。”这是说一切诸法由因 缘会合而有,犹如房屋,由土木会合而成,但有假名,都无实体。

 

三、总 结

 

在昙济以前,姚秦僧睿已经有六家偏而不即之说,而以道安的本无义为在六 家之外的性空宗,那就成为七宗。僧睿虽然没有说出六家的名称,然而昙济的六 家七宗说,大概就是本僧睿说而立的。吉藏《中论疏》在征引六家七宗及其他关 于般若性空的论述之后,虽然说“若封执上来有所得,皆须破之;若心无所寄无 所得,适缘取悟,皆得用之”,然而仍然祖述六家偏而不即之说,只以道安的本 无义及支道林的即色义等为和经论的立义相符,也就是只有这几家的学说是般若 性空的正义;而且这几家的学说原来是一种,不过语言文字不同而已。

 

(黄忏华)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宗 下一篇念佛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