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八 显正辨误
2009-09-24 17:11:06 来源: 作者: 【 】 浏览:979次 评论:0

佛、法、僧、三宝,乃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不但志 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所当依怙。即明德亲民,治国安邦者,亦必 以显示心性妙理,发明因果实事,以为转人心而辅郅治之一大助缘也。 故古之建大功,立大业,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者,多由学佛得力而 来。莫不致力于庄严佛像,流通佛经,护持行僧,翼一切人民,同由住 持三宝,悟入一体三宝,以至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也。(记一六一)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苦海 之慈航。觉先觉后之法源,世出世间之道本也。若非宿植善根,历劫莫 闻名字,况亲承供养,受持读诵,依之修习,以迄圆证乎哉。此一大藏 所说之法,乃十法界,生、佛,凡、圣,即心所具之法。在佛不增,在 生不减。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从未悟 故,反承此妙心之力,背觉合尘,迷真逐妄,起贪、嗔、痴,造杀、盗、 淫,永沦三途六道之中,了无出期。三乘圣人,虽有悟证,未至究竟, 故亦未能全得受用也。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 机施教,对证发药,俾其就路还家,并不另起炉灶。大根,则直说一乘 大法,令其顿证无生。小根,则先依权渐修持,以培入大之基,终令领 受家业,绍隆佛种。一代所说,分为五时。一,华严时,唯说界外圆顿 大法,人天二乘,均非其器。二,阿含时,说谛、缘、权、渐、之法, 令入化城。三,方等时,四教并谈,三根普被。四,般若时,以般若妙 智,荡除圣凡情见。五,法华、涅槃时。法华,则开权显实,开迹显本, 普授三根之记,共领本有家珍。涅槃,则扶律谈常,作最后训。俾身、 口、意、三业,与佛同净,戒、定、慧、三学,与佛同圆。综其所说, 厥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五者名目虽异,理体是一。 可专主于一门,不可偏废于余法。如由四门而入一城,如以四时而成一 岁。其互相维持,互相辅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就中律,为入 道之初基,虽至圆满菩提,仍复依止。净,为普度之法门,纵令已证等 觉,犹当归心。末世众生,非此莫度,各宗智士,急宜服膺。否则所有 修持,但作未来成佛之善因,欲即生一超直入如来地,恐不易易也。(序 一一五)


世人未读佛经,不知佛济世度生之深谋远虑,见韩、欧、程、朱、 等辟佛,便以崇正辟邪为己任,而人云亦云,肆口诬蔑。不知韩、欧、 绝未看过佛经。韩之原道,只寂灭二字,是佛法中话,其余皆老子庄子 中话。后由大颠禅师启迪,遂不谤佛。欧则唯韩是宗,其辟佛之根据, 以王政衰,而仁义之道无人提倡,故佛得乘间而入。若使知前所述佛随 顺机宜,济世度生之道,当不至以佛为中国患,而欲逐之也。欧以是倡, 学者以欧为宗师,悉以辟佛是则是效。明教大师,欲救此弊,作辅教编, 上仁宗皇帝。仁宗示韩魏公,韩持以示欧,欧惊曰,不意僧中有此人也, 黎明当一见之。次日,韩陪明教往见,畅谈终日,自兹不复辟佛。门下 士,受明教之教,多皆极力学佛矣。程、朱、读佛大乘经,亲近禅宗善 知识,会得经中全事即理,及宗门法法头头会归自心之义,便以为大得。 实未遍阅大小乘经,及亲近各宗善知识。遂执理废事,拨无因果,谓佛 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且 谓人死,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 令谁托生。由是恶者放心造业,善者亦难自勉。(杂着二五五)


玄奘,生于隋文帝仁寿四年甲子,其兄长捷法师,令其出家,居洛 阳净土寺。十五岁,因隋室丧乱,至长安。时唐室初立,尚事翦削,无 暇弘法,遂与其兄往成都求学,未几,声闻远着。武德五年,于成都受 具,思欲入京,以期闻所未闻。为兄所留,遂私遁,由三峡,达汉阳, 至相州,沿途求学弘法。后至长安,欲追法显、智严、之迹,结侣上表, 往游西域,求所无经。斯时世始太平,中外尚未交通,故诏不允许。众 咸退心,师独不屈,乃于贞观三年八月私去,历一十七年,始回中国。 及至于阗,即遣使上表太宗,太宗优诏答之,且令沿途有司,各为护卫 迎送。师闻帝欲问罪辽滨,恐稽迟不遇,遂兼程而进。由流沙,至沙州, 是由甘肃而来者。帝敕有司,备仪仗相迎,忽至京城之西漕,有司莫知 所措。(以按程备仪,师兼程而进,故致有失。)此后,日事翻译,未及 卒业而寂。何得有履西域,至峨眉九老洞,值圣真说偈授经之事乎。(序 四三)


旷观古今出格英贤,轶群硕彦,在家则立大功,建大业,致君泽民, 仪型后世,出家则彻悟自心,深入经藏,导利人天,续佛慧命者,皆其 祖妣父母之懿德所感。否则何由生此超群拔萃,翼被一切之贤子孙。人 徒见玉林国师,道德高迈,悟证渊深。上感九重,下化四众。佛心祖印, 大法昭布人寰。生荣死哀,懿范遗留后世。而不知皆由其祖,与其父母, 敦伦尽分,利济人物,笃信佛法,自行化他中来。按师俗姓杨,为延陵 望族,代有显人。父讳芳,年踰三十,尚无子。族人杨兴,为土豪诬陷, 将致之死。其祖命其父往庭昭雪,官遂释杨兴而笞土豪,土豪衔之。未 几,邑中摘奸,上直指。土豪夤缘,窜其祖名于籍,直指颇严酷,急逮。 其叔与其父争代,其父不许,乃自去,直指深恶代者,辄以非刑毙之。 是日连毙数人,次及其父,乃大呼曰,吾代吾父者也。直指闻之,大感 动,详讯,知其诬而释之。是年四月,即生师,乃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 岁也。生时,其母缪氏,梦观音抱一童授之而生。又其父母,常以自所 受用,减刻之以买放物命。其父母之孝友仁慈,为何如也。次年,其父 皈依莲池大师,法名广馥。为师亦求皈依,法名大潜。至师十二岁,其 父将谢世,于莲池像前,求高僧代为剃发说戒,过半月即逝。十九岁, 礼磬山出家。未二年,即得大彻,磬山颇器重之。预谕为其母剃发说戒, 取法名为通光。师二十二岁,磬山示寂报恩,师心丧侍龛,兼摄院事。 次年,缁素请继席,百废具举,宗风大振。师二十九岁,遵磬山遗命, 代磬山为其母剃发说戒,乃迎归报恩,建草堂以终养,称为大慈老人。 专修净业,兼事参究,遂得大悟。越十一年,师年四十岁,即清顺治十 年,大慈老人示寂,寿七十一。师于龛前,席地伽趺七日夜,不沾粒米。 一侍者立师侧七日夜,至足膝黄水长流,不暂去。报恩大众,见师哀毁 过礼,欲激令饮食,遂封锅闭厨。师闻,即啜粥,令开锅。师已出家, 尚如此哀毁,世间孝子,亦不过是。而令亲悟道,了脱生死,世间孝子, 其孰能之。师念父师母师之恩,思得一适宜地所,为之安葬,以报生育 启迪之深恩。于敔山得一地,迁其父棺葬之。至顺治十五年,道风上闻, 十二月,天使斋诏至,祈即晋京,师以将欲建塔葬母辞。诏书云,待见 师问道已,即送师还山葬母,决不久留。次年三月,至京见上,上待以 师礼,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至四月,辞阙南还,得虞山藏海寺后地, 为大慈老人建塔,因开法藏海,命弟子德岩绍,为住持。是藏海法源, 由大慈老人而启,为法嗣者,宜所关心。当时建筑,丰简适宜。后以年 久,复加兵荒,遂空存一塔,俱成荒邱。今退居戒公,远体国师孝思, 特为修茸,树其坊表,围以垣墙,墓碣亦加饰新,石路砌十余丈,栽植 树木,以为荫护。俾后之来者,知为得道高尼,玉林国师母师大慈老人 之塔院。由此而起景仰心,各各敦伦尽分,利济人物,笃信佛法,自行 化他,以期生福德智慧之子。穷则独善,而表率乎一乡一邑。达则兼善, 以利济乎四海九州也,是为记。又光初出家,见南北朝山禅和,聚谈玉 林国师事者,辄心鄙其人。谓此等僧人,不唯不知佛菩萨之心相,并不 知世间圣贤之心相。徒以市井无赖之知见,妄造谣言,以诬蔑古德,罪 当何极。后阅国师年谱,则彼等所说者,一句也无。而年谱所载者,彼 等一句亦未闻见。以是知流俗所说,不足取信。所愿明理之君子,勿以 彼等所说为实事,而因之藐视古德,轻蔑佛法,则自可深植善根,大沐 法泽矣。(记一六五)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其不能作佛,还作众生者,以其自无慧力, 不能觉悟,又无善知识为之开导。由是以本具佛性之妙心,作起惑造业 之根本。致令长劫轮回,了无出期,可不哀哉。故我世尊,初成正觉, 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欲令一切众生,悉皆图报父母之恩,特为表彰地 藏菩萨往劫因救母故,广发菩提之誓愿,以作未来众生得出苦海之舟航。 全部经文,理事详明,文词显豁。圆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众 生,是心是众生。及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不能转业,业即能缚心等 义。而地藏往劫救母二事,于此义意,更为真切着明。诚可谓险道之导 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俾一切迷昧众生,速得觉 悟,一切孝顺儿女,有所师承。经之利益,莫能宣说。西天东土,读此 经而兴起者,何可胜数。(序九)


人贵自知,不可妄说过分大话。观汝之疑议,看得译经绝无其难, 只要识得外国文,就好做译人。译人若教他译经,还是同不懂外国话的 一样。你要据梵本,梵本不是铁铸的。须有能分别梵本文义,或的确, 或传久讹谬之智眼,方可译经。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译经场中,许多通 家。有译文者,有证义者。其预译场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汝完 全认做为外国人译话,正如读书人识字,圣人深奥之文,了不知其是何 意义。此种妄话,切勿再说,再说,虽令无知识者误佩服,难免有正见 者深痛惜。光一向不以为悦人耳目而误人。若不以光言为非,则守分修 持。否则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须问你是何人我 是谁,祈慧察是幸。(弘化四期)


 一、无量寿经,有五译。初译于后汉、月支、支娄迦谶,三卷,文 繁,名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次译于吴、月支、支谦,有二卷,名佛 说阿弥陀经。以日诵之经,亦名佛说阿弥陀经,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别之。 又有赵宋王龙舒居士,会前二译,及第三译,并第五赵宋译,四部、取 要录之,名大阿弥陀经。当时大兴,后因莲池大师,指其有不依经文之 失,从此便无人受持者。大藏内有此经,各流通处均不流通。有谓另有 一种者,即此经也。第三译,即佛说无量寿经,二卷,现皆受持此经, 即曹魏、康、(国名)僧铠译。第四,即大宝积经,第十七无量寿如来 会。此经王龙舒未见过,乃唐菩提流志译。前有元魏僧,名菩提留支, 非唐人,世多将留支讹引之。第五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 法贤译。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译经多为荣,故分两卷,于绝不宜分处 而分。今刻书本作一卷。就中,无量寿如来会,文理俱好,而末后劝世 之文未录。故皆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则焉。(弘化四期)


二、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 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 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故上辈不说发菩 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 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 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 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 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即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 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 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 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 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 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 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 以,由于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 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弘化四期)


心经,色不异空四句,乃大士以己所照见五蕴皆空之相示人也。色, 为五蕴之首,故先详言之。言色不异空者,以色虽有形相可见,乃是幻 妄之相。以深般若智照之,当体了不可得,有如虚空。不但色当体了不 可得,而空亦了不可得,故又云,空不异色。此恐人认世间空为色空之 相,谓空亦无有实际可得,亦如色之了不可得。良以空亦是世间法,虽 无形相,而其空洞虚豁,犹有空相。五蕴中,色蕴之空,不是虚空之空, 故随即曰,空不异色。乃是圆离空相之空,故曰,空不异色,谓此空亦 空,亦如色之了不可得,不可认为空洞虚豁之空。又恐不了,又曰,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谓色即是空之不可得,空即是色之不可得。此之色 空,是寂照双彰双泯,色空双即双离之色空也。若见及此,自可亲证真 如佛性。色蕴既如是,受、想、行、识、之四蕴,可以例知,故不再说, 只云亦复如是。五蕴既如是,一切法亦然。故又曰,此五蕴皆空之相, 为一切诸法之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体如是,不必 约凡圣生佛配说。以本无有生,何由有灭,及与垢、净、增、减、乎哉。 是故诸法空相之中,无色、受、想、行、识、之五蕴,无眼、耳、鼻、 舌、身、意、之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无眼界, (眼下略去识字)乃至无意识界之六识,是无六凡界法。无无明,乃至 无老死,是无十二因缘流转门,亦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尽,是无十 二因缘还灭门,是无缘觉界法。无苦、集、灭、道,是无声闻界法。无 智,智为六度末后之一度,是无菩萨界法。亦无得,得即菩提、涅槃、 是无佛界法。有将色不异空之空,作真空实相解者,粗看颇似顺,详审 似未圆。何以故,既无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世间六凡界法。 又无四谛、十二因缘、智、得、出世间之四圣界法。一切凡圣诸法皆空, 何得不空世间之空乎。由其凡情圣见均无,故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由其无所得故,故能心无挂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也。此 法,乃三世诸佛究竟成佛之法,以诸法空相中,无此凡圣生佛等法,故 能从凡至圣,修因证果,圆证此法。譬如作屋,为取其空,方能住人。 若其不空,人何能住。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其不空,则无此作用矣。 以深般若智中,不见此种情见之相为无,切不可误会以不修为无。若以 不修为无,则破坏诸佛正法,必定永堕阿鼻地狱,宜详审思之。(书八)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惑,亲证三德, 复本具之佛性,成无上之佛果之大法也。良由真如妙性,生佛体同,在 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从无始来,迷而未悟,如金在矿,不得受用。 如来愍彼一切众生,迷衣里之明珠,徒向外以驰求。由是起贪、嗔、痴, 造杀、盗、淫,以致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纵或有断界内惑,出离生死, 然去佛地,尚大远在。以故于初成正觉时,即为一切凡圣,说此大法。 先令了悟自心,原是佛心,故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汝是当成佛, 我是已成佛。能如是信,决不至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上孤佛化,下负 己灵,故曰,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然后令于日用云为中,起慈悲 心,孝顺心,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使方寸之 中,无少愧怍,三业之内,永绝瑕疵。则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大体大 用,两皆具足。其居心,则冲虚清洁,犹长空之普含万象,而了无障碍。 其行事,则正大光明,若杲日之普照万方,而绝无拣择。由是四摄齐施, 四宏普度,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虚空设有尽,我愿亦无穷。 能如是,则尚何有人我是非,自私自利之心,况有破斋犯戒,及损人利 己,相倾相戕之事乎哉。是知此经,虽属出世大法,实为治世良谟,以 故一切国王大臣,及出家四众,在家四民,并诸鬼神,皆当受持也。若 能受持,则如水洗器,即复本净,如香熏衣,顿增芳馨。当此劫浊,欲 为挽回,舍此一法,其何能淑。(序一一)


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当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难详读详 记。但于心中常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不许萌 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倘只在事相上讲究,虽一戒不犯, 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难矣。蘧伯玉,行年 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以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 而未能。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此皆以 心未能完全与天理吻合为过,非此等人,所作所为,尚有过也。诸恶莫 作,众善奉行,是佛法戒经中之要义。后世钝根人,宜于此着力,则方 为契理契机。(书三七)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尚 不能穷源彻底,况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义,则唯期洞明 自心,彻证佛性。欲明自心而证佛性,必须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 断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涅槃矣。(序五0)


按百丈禅师,生于唐玄宗九年,寿九十五岁,至宪宗元和九年正月 归寂。所着清规,首章即祝厘,次章即报恩,又次章即报本。此种极严 重之佛事,若无佛殿,向何处举行乎。自百丈寂后,历二百余年,至宋 真宗景德元年,杨亿为清规作序,有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表佛祖亲 嘱受,当代为尊也。窃疑,乃前立佛殿,后树法堂,正合佛祖亲嘱受之 意。而近千年来,无人改正。今弘储禅师,亦据此为论断,不禁痛心疾 首。禅寺无佛殿,将绝无佛耶。抑傍边小屋供佛耶。奉旨祝厘于偏傍小 屋,不唯轻佛,其轻君也大矣。以此一事,知此不字唯字,乃前字后字 之讹。扬州所刻清规证义,已令改正。今避难寓灵岩,见所录储公所作 宝王殿记,深恐以讹传讹,将人天师表之百丈,竟以魔外之行为诬之。 因略为辩论,以期后之来哲,各各尊佛尊祖,以维持法道于无既也。知 我罪我,所不计焉。(弘化四期)


舍利未至原处,更为神变无方矣。此殆佛菩萨,欲令汝与一切见闻 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耳。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绝不用) 此云身骨,亦云灵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说,乃 约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得三颗舍利 于木中,三颗系三处得。又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视之,得舍利者。 又有念佛,口中得舍利者。有高僧洗浴,令其徒揩背,听铮然有物落下, 视之,乃得舍利者。雪岩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宋长庆闲禅 师圆寂,焚化日,大风旋吹,烟至四十里外。烟所到处,屋上,树上, 草上,均有舍利,收之有四石多。外道不知舍利乃戒定慧力所致,谓为 精气神之所炼成者。此系窃佛教之名,而绝不知佛教之义,便妄造谣言 也。多分属迁化而得。如刻板,绣经,及念佛口中得者,并汝灯花上得 者,乃因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又佛舍利,更为神变无方。 如隋文帝未作皇帝时,一梵僧赠舍利数粒。及登极后视之,则有许多粒。 (数百)因修五十多座宝塔。阿育王寺之舍利塔,可捧而观,人各异见。 或一人一时,有大小高下转变,及颜色转变,及不转变之不同。是不可 以凡情测度者,世人以凡情测佛法,故只得其损,不受其益也。(弘化 一三期)


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 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 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 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 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 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 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 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 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 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 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 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 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 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书二六0)


何君之人,盖英气重,而未闻儒释圣人修己治心之法,故致受此境 遇,其情景,与俞净意公大同。然俞犹未深知净土法门。何若肯作已死 复生想,将从前之英气,改作谦仰自歉,则后来之造诣,当比俞公高超 多矣。彼初以僧多败类,不肯皈依,今以光亦败类之僧,尚欲皈依,实 不知僧为何如人。光比吃肉喝酒之僧稍好点,而观音、势至、文殊、普 贤等大菩萨,及未证法身,已断三界内之惑业之权位菩萨,及证缘觉果, 证阿罗汉果之二乘圣人,皆属僧。若光者,去阿罗汉之僧,奚啻天地悬 隔,何况缘觉,及未证法身之权位菩萨,又何况观音、势至、文殊、普 贤之僧乎。彼只知人间吃肉喝酒之僧,即人间谨守清规之僧,(以不注 意故,亦作下劣不堪想。)亦未闻见,况其他各大圣人之僧乎。(书二二 六)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 同。禅、教、密、等各宗,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断惑证真, 岂易言哉。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亦非人人可以如是。况密宗,每 以神通吸动人。师既以此吸引人,弟子不能不志慕神通。倘希望神通之 心,真切至极,则其危险,有不可胜言者。祈勿以彼之神通为事,则幸 甚。宗门言句,意在言外,故须屏弃一切,专精参究。若只读得禅书几 种,便学着弄机锋,则其罪极重。譬如军中口号,非营外人所得知。若 只顺字面解机锋,则如营外人妄意营中口号为某,便自混入,能不送命 于当下乎。(弘化六期)


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凡圣生佛,均难称谓。修持门中,须备众德, 一法若缺,莫证法身。我释迦牟尼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为度众 生,示生世间。隐其圣德,示同未悟,为物作则,出家修道。迨其一睹 明星,豁然大悟。叹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 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则得现前。于 是华藏世界,海会云集,悉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 一位法身大士。于菩提场,及余六处,说一真法界,寂照圆融,生佛不 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以至妙觉佛果,修因证果各阶级。是知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圆融, 方合佛道。世有狂人,专重理性,不务事修,上违佛教,下负自心,自 误误人,诚可怜悯。(序一三一)


 四谛者,苦、集、灭、道、是。此四法,皆是审实不虚,故名为谛, 谛,即审实之义。故又有以理为谛者,谓其真实不虚之理也。苦,即指 吾人所得之色身,并所住之国土,无不是苦。集者,聚集也。谓由不了 真空,于诸境界,起贪嗔痴也。灭者,灭除烦恼,得证不生不灭之理性 也。道者,能通之义,谓修戒定慧道,即可断贪嗔痴之集,证不生不灭 之理性,以出离此苦世界,与脱离此苦报身也。此四,皆先果后因以说。 集是苦因,苦是集果。道是灭因,灭是道果。作此说者,令其知苦、断 集,慕灭、修道也。(弘化五期)


观音,乃过去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 有何不可。念观音、地藏、弥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 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执其语,不会其意,则成佛怨矣。现在大家 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伦常, 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 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傥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 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目今时局,危险万分。战事若发,全国无一 安乐处所。即兵不到之处,土匪之祸,比兵更烈。当令一切老幼男女, 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别无良法。小灾, 当可逢凶化吉。即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承佛力,或生西方,或 生善道。切不可谓,既不能免死,则念佛便为无益。不知人之受生为人, 皆由前世所作罪福因缘,而为生富贵贫贱之张本。念佛之人,有信愿, 当可往生。即无信愿,亦不至堕落恶道。何可不念,以自误误人乎哉。 凡事必须善虑,不可任意而为。即如布施一举,颇为善事。而不知惭愧 者,反成障碍,固当以拒而不纳为事。纵有来者,但小小相与,彼自不 来矣。亦不必动气发粗,但以不理为最上之策。(书二三四)


三圣像前,可不必塑释迦佛像。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等,遇卧息、大 小便时,须解去。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 亵渎之罪,可胜言乎。室内既有经像,当格外敬重。寒山、拾得,乃文 殊、普贤、之所现者,固宜常存敬畏,不敢放肆,则可矣。荤素不洁之 菜馆,吃素人,当永断此种饮食交际。彼若或请,直以不清洁辞之,亦 免既受人请,亦不能不请人之冤枉糜费。彼以无理之礼请,不去,有何 对不起。(书二三五)


 当此时期,只好认真修持,不宜泛泛然研究,以死生存亡就在眼前。 若只泛泛然研究,在种善根边则有,在了生死边则无矣。念佛之外,兼 念观音圣号,以期息战免难。必须如救头然之诚,方有感格。纵国运不 能即转,而自己决可蒙三宝加被,履险如夷也。(书二一六) 


佛法,有住持世间法,有唯论理性法。住持世间法,若人不致诚敬, 则不为说法。今世道陵夷,不能全依此行。故光于问法之函,任彼如何, 亦为彼答。若太傲慢,亦当指斥其过,以不负彼之求意。唯求皈依者, 若不用自屈之字,决不敢允许。以此允许,即是自轻佛法,亦令彼轻佛 法。以彼或是不知礼仪,或是我慢自大。自大之人,何可与语。不知礼 仪,必使即知。非求人恭敬,乃正不敢轻法与轻人也。不如此维持,则 佛法便不能流通矣。唯论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萨,又无住持 法道之责任者行之,则有深远之益。凡夫行之,则破坏如来正法,为害 不浅。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凡见四众,皆为礼拜,云,我不敢轻于 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有以杖木瓦石打之者,则避走远住,作礼赞 叹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恐汝不知此义,妄生疑议,故 为略说。若凡夫僧,断断不可依此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萨,亦当依凡 僧之章程。如济颠之师,乃出格高人,仍是绳趋尺步。济颠、则不守清 规,显大神通。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则不能在世间住矣。唯藉此疯疯 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以生正信 心耳。世之无知无耻之人,从而学之,何不学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 学喝酒醉卧数日,而百千根大木,从井中运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装 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种不思议事,唯此种人行之,则无碍。若谨守规矩 之人行之,必定当下去世。否则,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书二 二0)


唐闸居士林,很认真。去年一林员颇聪明,讲一次地藏经,从此一 般不知念佛法门,是凡夫仗佛力现生了生死之法门,遂多半不念佛,而 专以听经为事矣。林长请光与讲经者说。因示之曰,佛法如大海,一滴 具万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论,粗言细 语总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论,当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证等觉,欲圆 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预海会。 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阳春一到,百卉敷荣。其为妙利,非佛莫知。 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诠句释, 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悬殊也。遂仍依常规,不于一林作二派 之行持矣。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以众集念佛,不将法门之所以, 与修持之方法利益,为众演说。则不知宗旨,便只得一人天福报,深负 佛恩。缁素均可,非专指居士,此系方便演说,不宜以讲经之例为准则。 若请专讲一七,初次当顶礼和尚,或林长、社长、及林众,普同一拜。 以后即于法座前,礼佛三拜,即升座讲。或节讲经文,或泛说念佛法则, 与其居心行事之心行,须与佛合。说毕,略表抱歉,祈诸位海涵,即下 座,礼佛三拜即已。法座上须供佛像。现各物贵极,但烧一枝香,不须 蜡烛、檀香。上座后,不许有礼拜者,以免两难为情。若偶然请讲演一 次,即礼佛三拜,升座演说,毕,下座礼佛三拜即已。开头并不要念经、 唱偈。此系演说派,若直以讲法为例,则成僭分。(今时当末法,在家 居士,作与同道演说研究,固无不可。若必照讲经仪式,乃出家法师之 事,居士行之,即为僭越。)立演说,也不合宜,殊失重法之意。(书二 七七)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之事, 居士何可开此一端。以念佛法门,普被三根,以大家不知净土法门,乃 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为彼说其信、愿、行,令无知识有智慧者,各注重 于此。何可只图扩张门庭,不计行人契机。唐,道绰禅师,一生讲净土 三经,近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导和尚所亲近者,寿八十余,计所讲,每 年当讲三四遍。今则提倡佛七中,讲别宗经。若会众于净宗悉皆深通, 尚可。恐通者百无三五,不通者十有八九。彼泛讲经之法师,尚有许多 不以念佛为然者。今不注意于仗佛力,现生了生脱死之法门。而为不识 净宗者说般若,是令彼等专心致志于开悟一边,而反将弥陀大慈悲,俾 博地凡夫现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闲看。请讲者无所知,应讲者何不为 说其所以。如彼不听,当云,我非讲经之人,请专以讲经为事者讲之。 (书二七七)


一生补处,乃破无明证法性者之通称,何可以生人间之次数为解。 此等菩萨,深证无生,于一念顷,亦可遍界示生。虽数数示生,实无生 相可得,故所谓无生。若唯以不生为无生,何异小乘灰身泯智之行相乎。 变易生死,实非生死。以虽了生死,尚有无明惑未能顿尽,故数数断惑, 频频证真。约所断义名为死,约所证义名为生。补处佛位,与升补佛处, 义无有二。汝盖即以成佛者为升补。然佛之成佛,各有机缘,何可死执。 但能破无明证法性,或即成佛,或久经长劫方成佛,均观其机缘何如耳。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并一生补处,亦在其中。为显其 深位者多,故又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不宜死执教理,以论极乐诸上 善人也,何可以上句为结束三不退。第三念不退,即圆教初住至等觉之 人,不宜以界限分三不退于一生补处之外。宜审玩皆字,其中字,则自 不能妄分矣。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之 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不同。言九品者,不过略指大纲耳。 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经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与恶业重而将堕者, 固亦当与观经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经专接引一心不乱者,余皆非此经所 摄之机也。如是,则三经固是一经。否则,便是执文悖意,其过非小。 净土横超,有圆证者,有未能即圆证者。然虽未能圆证,其已了生死, 更无轮回生死之事,亦于此一生得预补处,得成菩提。校此方仗自力者 之未圆证者,则天渊悬殊矣,故亦可名圆证也。汝谓,即于彼土,得证 方便、实报、寂光,盖有迟速之异,固无不一生即证者,观观经九品往 生之文,可以知矣。余宗下之文,殊失意义。断尽见思,出同居,而入 方便。断尽尘沙,兼破一分无明,则出方便,而入实报。断尽无明,出 实报,而证寂光。此种乃约所证之浅深,所得之粗妙而言,详看弥陀要 解论四土处,自知。又文钞曾言,实报、与寂光,原是一土。约理性, 则名寂光,约果报,则名实报。寂光无相,实报具佛刹微尘数庄严胜相。 破一分无明,分证实报,亦分证寂光。无明破尽,则为究竟实报,究竟 寂光。讲家取其易晓,以分证者归实报,究竟者归寂光。须知实报、寂 光,皆有分证,皆有究竟也。汝欲显圆理,于净土圆证四土之义,例此 土圆出之义,则成语病。断见思已,出同居。断尘沙,破无明已,不应 又带同居。况断尽无明,又用出同居、方便、二土乎。不知彼以凡夫得 预补处,故于同居圆见上三土。此已证入深位,何又谓出同居、方便、 等乎。(书二四三)


弥勒者,当来下生,娑婆世界之教主也。楼阁者,善财南参时,弥 勒所住之屋宇也。重屋名楼,岑楼名阁。此之楼阁,胜妙无比,凡夫、 二乘,权位菩萨,皆不能见。乃弥勒无量劫来,上求下化,胜妙功德所 感之报境也。善财既参德生、有德、二善知识已,又令往南方海岸国, 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请教弥勒菩萨。彼菩萨,必能为汝 说究竟契理契机妙法,令汝得大利益。于是善财极力对治烦恼习气,极 力修持戒定慧道。至海岸毗卢遮那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愿见弥勒,说 偈赞叹。乃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顶礼,弥勒为同来大众,赞叹善财, 为真佛子,真法器。又为善财说菩提心种种功德,以培成佛之基。令入 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善财 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令 善财入,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地及宫殿,一切 供具,皆以无量众宝而共合成。又见其中,有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一一 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 切处中,悉如是见。尔时善财普申礼敬,才始稽首,自见其身,遍在一 切诸楼阁中,普礼一切诸佛法僧,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所谓或 见弥勒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亲何知识,所证何三昧。以至亲证法 身,于十方法界,经佛刹微尘数劫,现三乘六道等身,以行教化,一一 圆见。并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以至成佛度生,及与涅槃,法 住久近,亦各圆见。善财在楼阁中,上求下化,经佛刹微尘数劫,精勤 修持种种妙行,而不疲倦,一心直趣无上菩提。时弥勒菩萨,即摄神力, 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诸 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是知此大楼阁,即法 界藏。凡法界中所有诸微妙事,此楼阁中,无不圆见。所谓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非弥勒神通道力,善财 竭诚尽敬,何克臻此。近世诸方,无不以弥勒像,供于前殿。不称弥勒 殿,乃名天王殿,直是以弥勒为天王之寄客,甚失尊敬之义。灵岩修前 殿,因与监院妙真大师,说其所以。又节录华严经善财参弥勒章,以示 弥勒德超十地,道证等觉,慈济众生,非佛莫知,因名其殿为弥勒楼阁。 以期后之入者,皆同善财,或于现生,或于来世,各得亲证楼阁中道, 以慰弥勒时时示时人之大慈悲心。又诸方所供之弥勒像,乃唐弥勒示现 之布袋和尚像。今既知是弥勒示现,固宜供微妙庄严之本像。以现处兜 率天,故戴五佛冠为标识。略叙缘起,以告来哲,知我罪我,所不记也。 (记一七六)


座下发菩提心,备十八种物,欲行头陀行,实为行所难行。然光窃 不以为然。以时局危险,各处灾荒,冒难游行,梵网不许。是宜觅一真 实办道之处,死心蹋地,修持净业,校比日日游行,奔跋劳碌,为有益 也。吾国风俗,不比佛在世时。因时制宜,方为通人。如或决定不肯妀 所定章,光亦不强,然以后不得再来一字,来决不复。子行子道,吾守 吾志。况光旦夕将死,又何敢干涉他人之事。(弘化六期)


大悲咒之像,何不知其为伪。以咒之义理无量,何可以一像为准。 此咒乃无量劫前,千光王静住佛所说,何得将释迦佛弟子阿难,及释迦 佛去世后之马鸣、龙树、亦说之。四明法智大师大悲忏仪,人不理会, 每每以像为事。足见后世之僧,多属不明教理也。(弘化六期) \\\\\\\\\\\\\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 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 用耳。受五戒者,应搭缦衣,系五直条,不是一长一短之五条。今则一 长一短之五条,二长一短之七条,每每乱搭,实为僭越。与其僭越,固 不如不搭之为愈也。若欲搭者,须于正礼拜时搭之,不可常搭,混乱仪 规。具,本名坐具,坐时所用。吾国向来作礼拜用,随众则不能不用, 自行则用否随意。僧尚如是,况居士乎。(书一四四)


近来政府,每有明令,于中国佛教总会,令其诫饬僧伽,各守清规。 须知僧为人天师范,政府教饬,已失僧体。若犹梦梦,则后来之驱僧夺 产,恐难苟免。(杂着二二六)


世人欲修净业,苦无知法之人,卒归于炼丹运气,以求长生,及成 大罗神仙之各种外道。剽窃佛经语句,以证己道为得佛法之真传。如愚 人以鱼目为真珠,诚可怜愍。然佛法宏旷,不与人争。果能力修正法, 彼等自有闻风兴起,妀邪归正,惠然肯来之一日。(序九八)


庄子云,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墟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儒、道、耶、回,皆世间 人天乘教。唯佛包摄各教,而为出世间,了生脱死,识心达本,究竟成 佛之大教。儒教最易化,故佛法入中国,二千年来,通人达士,依佛法 修持者,不知凡几。而道数,则每每偷窃佛经之文,改头换面,伪造道 经,且多毁谤佛法。耶、回、二教徒之团结力甚大,不易转化。然今则 西洋各国,亦大有人研究佛学,建立佛教庙宇矣。(弘化八期)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种魔子,不问彼之如何修持, 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知其底里。外道皆仗幻术以欺世欺人,一班有 眼无珠者,见其神通广大,遂以身命皈依。若真知道理之人,当远之不 暇,尚欣羡而怀疑欲皈依乎。此即楞严经,想阴十魔之流类。乡愚以能 见神见鬼为希奇,而不知其为彼之邪术以惑人也。汝于彼魔子,尚欲问 其前生,则汝已被彼吸动。黄冠云者,亦魔妄说耳。汝既由黄冠中来, 何以从初即不喜彼修炼之事。汝须知妖魔鬼怪,都有神通。(是妖通非 真神通。)愚人见其有神通,遂谓是菩萨,则入彼魔罥网中矣。既是真 有神通,何以从之学者,发如此之狂。而况彼之所说,与所立之名词, 通非佛法中所有者。彼谓彼是真佛法,乃一切外道公共之骗人根据,说 此话,即可知其是魔。佛所说法门无量,法法皆真,善知识,随己所知 所得者提倡,只云逗机与否。若曰,我之法真,别的通皆非真,其人不 问而知其为魔。汝实心中无主,幸彼等现出败相,尚心疑不决。使彼学 者不出败相,汝能不拜彼为师,而欲得彼之神通妙道乎。某师既学圆融, 令人吃肉打佛,便为圆融。即令人吃己肉打己,亦是魔力发现,况彼杀 了也不肯说此(吃己肉,打己。)话乎。须知传扬佛法之人,必须依佛 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彼见志公、济颠,皆有吃肉之事。然 志公、济颠,并未膺宏扬佛法之职,不过遇境逢缘,特为指示佛法之不 思议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职者,万万不可学也。而且彼吃了死的,会 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连原样的一片一块也吐不出,好妄学,而且以 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 完全不是佛法乎。(书八五)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窃取佛法之 名,而不知其义,遂以炼丹运气保身之法,认做了生脱死之法。且彼等 既不知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谣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复合一处,为得道。实则完全是识神用事,心性真如实际之理体,绝未 梦见。尚自诩云,六祖乱传法,法归在家人,僧家无有法。此语不但说 之于口,而且笔之于书。以假毁真,以邪为正,无知无识之人,遂被彼 所惑。而彼外道能遍传于世者,得力有二种法。一则秘传,谓一得明师 真传,不修即成。故神其说曰,老鼠听见,老鼠都会成,雀子听见,雀 子都会成。故其传道时,必须在密室中,小声气说,外面尚要派人巡查, 恐有盗听者。二则严示禁令,虽父子夫妇之亲,均不与说,说之必受天 谴。故于未传道前,先令发咒,后若反道,则受如何之惨报。发咒以后 方传道,此后纵有知其非者,以其惧咒神,宁死也不敢出此道外而学佛 法。假使外道去秘传而公开,普令大家同闻,亦不令人发咒,则举世之 人,有几个肯入彼道者乎。彼固无道,窃取佛法了生死之名,而实行炼 丹运气保身之事,纵令心行清洁,亦不过成仙而已。仙之地位,去天尚 远,况佛法中之声闻、缘觉、菩萨乎。(书一六七)


南无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之号。某某魔子,依从前魔子 之解,更张大之。欲令一切瞎眼汉,谓彼大悟,故作此魔说。明眼人见 之,知其着魔,丧心病狂,不依佛经所说,妄以魔语增广。汝何不知阿 弥陀经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 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 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此是释迦佛所说。某某魔 子不依,而依从前魔子所说,岂非魔王眷属,实为谤法。若以送人,来 生不堕地狱,也当瞎眼。汝若不毁灭此书,亦当瞎眼。今为略解,南无 阿弥陀佛六字,通是梵语。南无、亦有作曩摩者,经中通作南无。此翻 恭敬、归命、顶礼等。此二字、乃直云恭敬归依之意。阿弥陀佛,此翻 无量寿,亦翻无量光。谓此佛之寿命、光明,悉皆无量。某某魔子,不 依佛、菩萨、祖师、所说,反依魔子所说。其人尚不足为正人君子,况 可谓为善知识乎。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只可自知,不可与彼相辩。 何以故,以彼欲藉此以得名闻利养,不但不肯依从,或反增彼魔力。轻 则肆口谤毁,重则或招暗祸,不可不知。觉策表,尚是劝人念佛,其诗 亦无深妙之发挥。与其看他的诗,何若看中峰国师、楚石大师、省庵法 师等之诗乎。(弘化七期)


彼之炼丹运气之法,用之好,则血脉周流,身体强健。用之不如法, 则气滞不通,其害非小。有许多人,入同善社坐功,以致成痴呆、瘫痪, 身体麻木者。皆由其法不善,以冀养身者,反以害身,可不哀哉。详察 阁下之病,由于一向好胜,故每每因气受病,此其一。又以天性聪明, 故带聪明人习气,致于女色,不加撙节。再加以忿怒之火,不时而起。 譬如双斧伐孤树,已危险之极。又用同善社不良善之坐法,则又为痛病 之助缘,以致种种现象,皆由之而生。今若肯依清心寡欲,摄心念佛之 法行之,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一切失眠、鼻梁颤动等,当 皆逐渐消灭矣。当先看嘉言录中修持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 密,长时忆念。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 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 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 即见大效。(书一六六)


众生业重障深,凡佛、菩萨、善知识、所说之法,多不信奉。凡邪 魔外道所说之法,则如蝇逐臭,蚁聚乌合,而相追逐。究其结果,能得 人天小福报,斯为万幸。多有以邪道为佛法,斥佛法为邪道者,则纵令 不于现生遭国法,其死后之永堕地狱,乃万无一失也,可不哀哉。(书 七四)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 皆空,一切不着为护身符。而不知已着于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便非一 切皆空,一切不着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 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着,一 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着与否。吾人当于此等人,敬 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书一一六)


若不自量,来江浙遍访高人,或竟将此信心被高人打破。则禅既无 望,净又不信,前途茫茫,将趣何所。今之欲亲近善知识者,须先知禅 净之所以。否则,十有八九,由善知识破坏净土善根,尚自嚣嚣得意, 谓得正法,良可痛叹。(书一五一)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 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 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 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涂鬼,必致误大事矣。人 以其乩误大事,遂谓佛法所误,则此种提倡,即伏灭法之机。汝以为失 利益,而问有罪无罪,是知汝完全不知佛法真义,可叹孰甚。(书一一 九)


明末,苏州有扶乩者,其门徒有七八人。一日,扶乩说佛法,劝人 念佛求生西方。与前之所说,绝不相同。此后又来二十多次。末后乃说, 扶乩,乃鬼神作用,吾乃某人,此后不复再来,汝等不得再扶乩。此事 载西方确指中。民国初年,香港有扶乩者,言其仙为黄赤松大仙,看病 极灵。有绝无生理之人,求彼仙示一方,其药,亦随便说一种不关紧要 之东西,即可全愈。黄筱伟羡之,去学,得其法而扶,其乩不动。别人 问之,令念金刚经若干遍再扶。依之行,遂亦甚灵。因常开示念佛法门, 伟等即欲建念佛道场,云,尚须三年后办。三年后,彼等四五人来上海 请经书,次年来皈依,遂立哆哆佛学社,以念佛章程寄来。念佛后,观 音、势至后,加一哆哆婆娑诃菩萨。光问,何得加此名号。彼遂叙其来 历,谓前所云黄赤松大仙,后教修净土法门,至末后显本,谓是哆哆婆 娑诃菩萨,且诫其永不许扶乩。此二事,因一弟子辑净土法语,名净土 辑要,光令将前二事附之于后。今为汝寄三本,阅之,可以自知。(哆 哆婆娑诃菩萨,光令另为立一殿供养,不可加入念佛仪规中,免致起人 闲议。)(书一二0)


某某外道,所伪造之书,吾人只好任彼所为,各行各道。若与彼盲 无目者辨别黑白,彼何能自知其非,反惹彼生谤讟耳。譬如狗子吃屎, 彼自谓香美。若与彼说是臭恶,彼决不肯信,反谓说者不知好恶。当今 之世,大家完全在黑暗中,越学问大,越糊涂。往者,程子、朱子、之 学问人品,可谓很大很高,而且极力破斥因果轮回,谓为佛借此以骗愚 夫愚妇耳。此种话,即是提倡破坏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者之大根据。知此,益当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矣。今之有学问者,又何 足道。(书一四九)


乡俗无知,只欲死后不受罪,有钱用。致有不明教理之俗僧,伪造 寿生经,投其所好。遂至本彼贪财,及唯求自利之劣心,不惜多金,以 还寿生钱。又复寄库,以期其死后受用。不知受生,乃随善恶业,岂向 曹官借钱以买生乎。在生若肯修善,死后自有受用。若不修善,虽子孙 为彼焚化之衣服钱财,亦不得受用,被强有力者抢夺而去,此且约平常 不念佛人说。若念佛人,在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临终自会蒙佛接引, 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何可不求生西方,唯愿死后做鬼乎。 真是不知自重,要讨下作事做,要永在生死苦海,不愿出离,其愚何其 如此之极。又女人家,每疑生产有罪。而无知劣僧,遂伪造血盆经、血 湖忏。女人闻此,喜出望外,个个人都要念血盆经、拜血湖忏、破血湖。 直是以小儿戏,为灭罪脱苦之据,可叹孰甚。女人之罪,在于不孝父母 公婆,不敬丈夫,不以厚道待仆使,不以善道教儿女,及不时洗濯,致 有冲犯。当以至诚恭敬念佛,以期消灭往业,洗心涤虑,不作后愆。以 娑婆动多罪愆,决志往生西方,方为正理。何可不在自心忏罪过,专靠 伪经忏灭罪过乎。既信佛能度苦,何不念佛所说之大乘经,如金刚经、 弥陀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咒、及法华经、楞严经等,以期灭罪增福 乎。焰口,乃济孤要法,反不相信。而群以破血湖、破地狱、为必不可 不作之佛事。自己不得真利益,反令知世理而不知佛法之人,谓此即是 佛法。因兹生出种种谤法之胡说巴道,尚自以为是,一班瞎子,反奉为 圭臬。如古文中,刘伯温,书刘禹畴行孝传后一篇文,可知伪造血盆经 者,罪大弥天矣。(书七三)


 食肉一事,关系治乱升沈,欲了生死出轮回者,当凛凛于此事,庶 有希望。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学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 密之功,消除烦惑,则为正义。而传之者,以神通吸动人,学之者,无 一不以得神通为事。则是尚未能扶壁而行,而欲腾空远游,何可得乎。 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无什米粮,尚有可原。今之学密宗者, 多开荤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谓为吃了就度脱了,则成魔说矣。喇嘛做 大佛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 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则是以松栽 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可为栋粱也。十七年,有某某在上 海提倡密宗,一百日成佛,上海有信心者,咸依之学。十八年夏,有艳 其名,欲借此求利者,请至北平,四十八日成佛,比在上海快一半。至 十九年,北平、天津、上海、皆不能容,回家还俗,可叹之至。(弘化 一一期)


佛经重在受持,未闻令其焚化。即谓焚之有益孤魂,及所荐亡人, 尚属功过不相掩,况无益乎。何以言之。凡焚经者,多多皆焚于焚锡箔 之器中,其灰仍同锡箔灰卖之。彼收买之人,将纸灰扬去,唯留锡灰, 则经灰能不归于垃圾中乎。有谁肯费事,特设一器,下以锡箔垫底,中 置其经,上又加诸锡箔。焚锡箔,而经随以焚,其上有锡箔,经灰不至 飞扬于外。待其化尽冷透,将此灰,用新布袋装之,内加净沙,或净石, 缝其袋口。若有亲友极可靠人过海,或过大江,至极深处沈之,则无亵 经之过。若照平常烧锡箔中,又卖其纸灰,吾恐其过有无量,功无几何。 凡诸佛事,均以诚敬,方有感通。彼焚经者,只知焚耳,何尝虑及乎此。 诸大乘经,皆悉称赞书写、受持、读诵、之功德,未闻称赞焚化之有功 德也。使真有功德,此风犹不可长。以无知之人,或至误会,则以焚经 为事,不复注重受持也。金刚经既可焚,何大乘经不可以焚。无知之富 人,必至造焚经之业于无穷也。此事不慧完全不赞成,虽闻人言有大感 应,亦不出一语以赞扬,恐其流弊无穷也。世每以往生咒写作圆形,刻 而印之,名之曰往生钱,多有焚之以济孤魂者。光绪十六年,光在北京 龙泉寺,于清晨至三门外,见其夜间放焰口,所烧之纸,及锡箔灰中, 有二寸厚一叠往生钱,只烧了半边。倘非我见,则用人打扫,恐一同扫 于垃圾中矣。是知烧此种咒之过,无处不有也。有僧放蒙山,用黄表纸, 及钱纸,内夹一往生钱,折作一头大一头小形,待出生时燃之。至近手, 则丢于地,其中每每有字未烧完者。即烧完,而其灰则完全落于地下, 岂能无过。(书二0四)


现今世运改革,一班无知之人,于此时间,妄倡毁灭佛法之说,殊 属危险。所仗以不即灭亡者,以阁下与诸大居士多方维持之力也。否则 如来慧命,从此永断。芸芸众生,了无出苦之望矣,险极险极。昨南京 妙莲和尚寄来一字,系民国元年,孙大总统,复佛教会各居士书。此书 载于佛学丛报第一册,不知阁下与诸大居士曾看见否。其云三月,恐不 的确,当询有存佛学丛报者一考实之。似宜登各大报,以令妄倡妄为者, 知孙大总统有此宏护佛教之事也。若登报者,宜云,孙大总统保护佛教 之公函。下用小字注云,出佛学丛报第一册,或云,由江苏佛教分会钞 寄,祈为裁度。(弘化一一期)


 现今佛教厄运已至,直至无可如何。一班梦梦之大和尚,只知贪名 利,喜眷属,不讲真修实践。只顾滥收徒弟,滥传戒,滥挂海单。徒藉 此以张大自己道气之声势,以致有今日之现象。汝弟有信来,言及乐清 现象,汝邑亦复岌岌可危。若不理,则似乎护法职分有失。若理,则直 无办法。固宜相宜审势,可行则行,如不可行,行亦无益。所可恶者, 第一是宏法之人,第二是混饭之人,预先酿成此祸。及至祸到头,尚不 知改悔,只知求人,不知求佛求己,亦可哀也。以故光抱定不立徒众主 义,以深厌此等行为,不欲助彼波浪,以同趋于败坏也。闻南京已实行 娶妻,北京已实行夺产。彼夺产者,尚不禁人修持,其所以如此者,盖 以借兴学之名义,以期饱私囊耳。因果不明,人道不知,唯以弱肉强食 为志事。而加以僧无实德,遂致成此恶果也,哀哉。(书二四六)


唯有极力修持,求三宝加被,则为上策。四五十年前,天津大悲院, 完全围于兵营中。狐仙作祟,营官不能住,请大悲院老和尚来,则平静 无事。营官很尊重,大悲院扫院地各事,皆营兵日日为之。夜间外面放 焰口回,喊营门即开。又有搭船,夜间来挂搭,亦无所禁。木渎有兵一 千,均住于民家。闻近来之兵,尚驯良,不横暴。当此之时,一则以修 持求三宝加被,一则以修持令主兵敬信。苏州西门外,灵岩寺下院,亦 住兵四五十,尚善良,不在院内烧荤菜,此亦很难得之事。祈与头陀僧 说,以后只求三宝,切勿求人。求人不但无益,反招自己无道德之辱耳。 (书二四七)


今人每每求诸名人,为己父母,及为己作诸传记,以期留身后之名 耳,光颇以此为耻。不但光自己不求人作,即光父母,亦不自作,况求 人乎。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以故光之名心,淡极淡极。 每见求人撰文者,心辄痛息。以故常曰,世间人多多都是好名而恶实。 光岂恶名哉,以无实之名,实为大辱,故不愿有此空名也。(书八三)


古人有若无、实若虚、之涵养,何可竟忘,而反事虚张声势耶。以 后切勿如此。光尚未至县,(陕西郃阳)何由入泮。不入泮与入泮,总 无二样。然一真一妄,徒令人惭惶无地,又何益乎。光不久人世,一旦 死去,万不可如此妄传,致人疑诮。光于父母师长,不作一字之记载者, 恐陷入今人妄誉之漩涡,而招人异议也。但期不辱其亲,即为荣亲之事。 况学佛之人,岂可同市井小儿,备祈有名位者颂赞,以为荣幸乎。(书 二一二)


仆婢多不知好歹,在大家人家做事,不知爱惜米谷什物,其折福折 寿事,日不知有几多次。近闻曹崧乔云,一仙人附人体看病,一大家之 老妈,稍似半身不遂,亦去求看。未至前,仙人云,汝勿来,汝遭践主 人米饭食物太多,不久当全身疯瘫而死。此话当与汝贞、昭峨、二女子 说,令其爱惜主人东西,培植自己福寿,亦可以此功德,回向往生。(书 一九六)


 法雨寺一饭头师,虽一二百人之饭,亦连汤干。此人当了数年,所 省柴火,日有一二担,且多出饭,饭还养人。后一饭头,每顿须撇几桶 汤,梢水桶满,则倒之阴沟。库房、客堂、执事不过问。可知此饭头, 一年遭践常住柴火米汁,其罪大矣。祈以此义,与一切人说,亦爱惜柴 火五谷之一件大事也。(书二一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则 固非不尽人事也。吾乡一居士无子,多方祈祷均不应,遂娶一妾。而妻 妾不和,颇生闲气,又不生。一友为计画,拟于远乡娶一妾,不来家中, 每年其友来往一二次,以期生子。有以此事告光者,光闻之。不胜慨叹。 近来人心坏极,男女自由恋爱,几成公开。以一少年女子,独居于数百 里外,此女不生外事,即是大贤,恐百千人中,也难有几个。况此一女, 乃自成一家,尚须用人,其费用颇可观。幸而生子,好讥议者,必有暗 昧之污蔑。不幸而又不生,则此女一生孤寂,其夫一生供给,真成自投 牢狱,为女作奴,可不哀哉。此种计画,总因为名而起,以为无子乃系 无德,有子则人便不以为无德也。名之累人,一至于此。我但尽我之分, 一切不计,方为乐天知命。命本无子,积德以求,求而不得,有何所憾。 今之打倒父子夫妇之伦,以自由爱恋,男女裸而抱之跳舞者,非其父母 所生之儿女乎。此种儿女,还是无有为好。光兄弟三人,光最小,二兄 皆无子,其门遂绝。光闻之,不胜欣慰,以其以后不会有造恶业辱祖先 之子孙故也。此种事,岂但吾乡有之,或有与吾乡抱同情之感者,亦可 以稍解其忧闷也。而况修行之人,不愿血脉相续。庞居士,男不婚,女 不嫁。彭二林,一生宏法修净业,其妻生二女,无子,亦不娶妾,亦不 令侄子承继。以彼志在往生西方,不愿续由淫欲而生之子孙也。吾人纵 不敢高攀于庞,彭二林之芳规,可以自守。又何必设此种极危险之计画, 而必欲得之也。或曰,汝如此说,过于不近人情,忍令祖先坟墓,无人 拜扫奉祀耶。则曰,与其娶妾,而被人讥以暗昧,则何如到育婴堂,抱 一个庞厚福态的为子,为两全其美。彼无人养,我养之为子,即救彼之 命。亦可代我奉事先人,亦令彼之先人,不至痛其子孙之填沟壑也。此 义举也,人以为螟蛉,螟蛉有何愧哉。(书七九)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来, 其死也随现因而去。虽具常住不变,寂照圆融之佛性,由迷而未悟,反 承此佛性功德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岂不大可哀哉。如来愍之, 于其生时,令修净行,期其返迷归悟,返妄归真,以复本具之佛性。于 其死后,焚化尸体,为示六尘无体,五蕴皆空,亲证常住之妙心耳。西 域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喂鱼鳖也。二,火焚,火焚其尸, 冀破我执也。三,土埋,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吾国皆主土埋,然沧 桑互变,地路屡更,掘墓暴骨,极为惨伤。四,施林,置之林间,俾鸟 兽食也。今外蒙古,置之旷野,以饲鸟兽。自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 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识,唯恐耽着身躯, 不得解脱,焚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着。又为诵经念佛,期证法 身。(记一七一)


令严在生,既信佛法,现在丧葬,理宜顺其素志,概勿用荤。凡祭 神、供灵、待客、均用素,此比放生若干功德更大。若不用素,则毕此 丧葬,所杀物命,为数甚多。忍令吾亲,因我等行孝,而与此无数之生 命,结此杀业乎。民国十三年,周玉山先生死,(曾作两江总督。)其子 缉之,与光相识,寄一讣文,光令勿用荤。以彼官职声望甚大,若用荤, 则不免为荣亲而反成累亲矣。光信到,缉之不作主,令办事者议之。办 事者,皆贪口腹之人,俱不赞成用素。天津开吊,坐四千多桌。次年搬 灵回皖,到南京开吊,到芜湖又开吊,到家又开吊。大孙子,在扬州开 吊。只此五次开吊,所杀生命,不计其数。葬讫回津,有扶乩者,玉山 先生临坛,痛恨其家之用荤,谓将彼在生做官的功德,消灭了尚不够。 缉之大悔无及,欲在天津开一大丛林以补过。(书二0 0)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 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每多寿 短。自汉以来,无有过四百年者。贫人众苦交集,又欲得吉宅吉穴而不 得,是欲免苦,而又自设法以令苦更深远也。汝但存好心,说好话,行 好事。一心念佛,展转劝人。依一函遍复为之劝化,当可业障潜消,善 根增长。光为汝忏,何若汝自己竭诚尽敬以自忏之为愈乎(书一五七)


至于死后,切勿瞎张罗,开吊会亲友。即至亲厚友来,必须用素, 永断酒肉。丧葬敬神待客,通通用素,万不可用酒肉。丧中不用酒肉, 儒家古礼如是,不独佛教为然。皇太子居丧,偷着吃酒,史官必书其事, 以传后世。现在礼废,居丧作乐、杀生,当做体面,汝等切勿学此极恶 之派。又将亡人行状印出,请名人题赞,遍送亲友,此事亦极无礼。将 亲之像,印于其上,人一收到,看过便丢于废纸中,不知如何亵渎。汝 等必欲荣亲,当念念省察自己居心动念行事,不敢有一念对不住佛、菩 萨、天地、鬼神。果能终身如是,方为大孝尊亲。否则所行不善,人必 谓汝父损德,故有此不肖之子,所以人不可不自重也。(弘化一三期)


世人不在心上求福田,而在外境上求福田,每每丧天良以谋人之吉 宅吉地,弄至家败人亡,子孙灭绝者,皆堪舆师所惑而致也。若堪舆师 知祸福皆由心造,亦由心转,则便为有益于世之风鉴矣。又堪舆家,人 各异见,凡古人今人所看者,彼必不全见许,以显彼知见高超。实则多 半是小人之用心,欲借此以欺世盗名耳。试看堪舆之家,谁大发达,彼 能为人谋,何不为己谋乎。(书一五七)


 城隍,乃世之聪明正直者所为。依佛法论,尚在堕落之数。依世俗 看,已是很了不得。汝憾其不列祀典之不幸耶。彼狂人一切圣贤道德均 废,岂圣贤皆成无依无靠之穷人耶。汝父天性笃实,恐未深知念佛之所 以然。使其深知,当不至或有为城隍之事。即为城隍,岂因世之狂人废, 而因无城隍之职任也。城隍,有大小,如省、府、县、之地方官。由其 享血食,掌赏罚,故知佛法之人,决不肯为。倘慧力深,则尚可进修。 慧力浅,则殊非嘉兆。以凡夫具足惑业,由以嗔恚心重,故不能谓为胜 事也。汝果能志心念佛,为汝父回向,使未受城隍职,则即生西方,已 受城隍职,则职满往生,方为事亲究竟一着。须知往生西方,超过非非 想天之天人,尚不计其倍数,况城隍乎。往生,则超凡入圣。城隍,乃 鬼神道中之掌赏罚职者而已,仍在欲界之中。职满,则或上升其职,或 生天,或生人中,均随其业力,而受各种高下之报耳。(书六四)


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 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 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 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 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 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此 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书四九)


天定者胜人,人定者胜天。实则世人所得之苦乐吉凶,多半属人所 造,有几人一本于命乎。大约作恶而不能如命者多,修善而反更胜命者 少。是二者,皆人定胜天者。世人每有一念之善,即可转祸为福,转凶 为吉。况终身吃素,念如来之万德洪名,而不能转回造化乎。但令彼常 存敬畏,发菩提心,则即此尚可作超凡入圣之前导,况其余小小福事之 不能得乎。福、与祸,相为倚伏,欲其纯福无祸,亦唯在自己努力修持 耳。(书二三七)


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观音,则无 业不消,无福不臻,此人定胜天之大义也。倘彼懒惰懈怠,心中不以不 满意之年月为事,则成天定胜人矣。祈将此立命修身之大义,与彼说之, 则必能洗心涤虑,战兢修持。超凡入圣,尚有余裕,况年月之小疵乎。 (书二三七)


现今是一大患难世道,无论富贵贫贱,老幼男女,均当念南无阿弥 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以作预防灾祸之据。凡刀兵、水火、 瘟蝗、旱涝、土匪、强盗,及诸意外之祸,并怨业病,怨家相逢等,若 能志诚念佛、及观世音,决定能逢凶化吉。即定业所致,亦可减轻,不 至过于酷烈。此等祸,是不闲富贵贫贱者。而富贵人,或比贫贱人为尤 甚,固不可以其富贵而忽之,以其贫贱而仍之,不一为预计也。又念佛 之法,于人之生与死,均有利益。世独知临终助念之益,而不知临产劝 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可救法。女人能从小常念 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或一受孕即念,或将产三四月前 即念,或临产始念,均得安然而生。若难产之极,将及殒命,肯念南无 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即安然而生。切不可谓此时裸露不净,念之恐有 罪过。须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譬如儿女堕于水火圊厕之 中,呼父母以求救,父母决不以彼衣服不整齐,身体不洁净,而弃之不 救。菩萨救众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母爱儿女之心,奚啻百千万亿恒河 沙倍。是以临产之妇,能朗念菩萨名号者,为极灵极效之最上妙法。不 但无罪过,且令彼母子,同得种大善根。此义系释迦佛于药师经中所说, 非不慧杜撰。凡有念者,无不安然而生。近来难产者甚多,一因宿世恶 业,一因现生不知节欲所致。然菩萨救苦,固不计彼之若何为因,而平 等救之。平常念佛,虽行、住、坐、卧、都可念,然睡时,只可心中默 念,不可出声。若或睡醒,衣冠尚未整齐,手脸尚未洗漱,及洗澡、抽 解,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心中默念,不宜出声。此种时处,默念功 德,与平时相同。出声,则于仪式不合。至临产,决定要出声朗念,不 可心中默念,以默念感应力小。又此时用力送儿出,心中默念,或致闭 气受病。不但产妇要朗念,在旁照应人,均须朗念,即家中在别屋人, 亦可为此产妇念。此法若能传布,世间永无生产之苦,及因生产而母子 两亡之苦。知佛法普利一切,佛为大慈悲父母,天中之天,圣中之圣者, 以普利一切众生之大菩提心,所得圆满成就故也。(书一一五)


令正,既知求僧念佛延生,又当自己常念佛,以求往生。若止靠人 求延生,不知求阿弥陀佛,于自己寿终时,接引往生,则是见小而失大。 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没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昨一女弟 子来,为一姓汪女弟子带些食物。言,汪氏前两月,一日初黑,忽来二 十余强盗,各持手枪来抢。其屋楼上下住七家,彼在楼中间。因将电灯 息却,其夫妻跪佛前求。而佛前之灯,若有一人吹灭。强盗打门不开, 遂不打。余六家通抢了,唯彼未失一物。可知念佛之人,平常尚能逢凶 化吉。况临命终时,往生西方之利益,比此大得不可说其形相倍数乎, 当劝彼常念为幸。(书五二)


佛加于可加,不可加者加之,必有所损。今不论事之虚实,姑论加 之损益。凡有深涵养者,心光一发,必定更加谦以自牧,必定更加即事 明理,如是人者,加则有益。若无涵养,不注重于事修,专以研究理性 为事,则成自大自高之狂慧,虽似有益,实于后学法道,必有大损,故 致随加而随收复其加也。若以后常常如是,乃是一加永加也。若是时则 然,后仍照旧,乃是防其后患,取消加益也。恐汝未有沈潜淳粹之涵养, 后或视念佛不如究心为超妙,故随即取消,尚可保全自他往生之善根, 故不加也。(以上答第二条。)明理性而了生死,圆教七信位方能,可知 不以念佛为事之失,其大莫能喻焉。(书二七九)


嘉梦频得,乃宿因现恳所感也。大寺院,即华严法会,但以未破烦 惑,只见劣相,不见胜相,然亦颇不容易见此境界。至于长者取水赐饮, 乃文殊菩萨,以甘露赐汝也。宜常勉力,庶不负此一番加被之恩德也。 良以博地凡夫,多随境转,故曾子于将死之时,始说诗云,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不到临终,尚恐或有陷溺, 不敢说此大话。今之好说大话者,皆是绝不在脚跟下用功之狂夫也。(书 一六四)


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以佛菩萨既现, 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缘之孤魂, 冀其仗念佛诵经之力,得以超生善道耳。当为伊于课诵回向后,又专为 回向,令其消除恶业,增长善根,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则于彼有益, 庶不负现影一番苦衷。(书一三五)


至汝之梦,乃汝心所现,与光无涉。光粥饭庸僧,何能为人现于梦 中乎。游有方之所疑问,梦中所说,与光信相符,此菩萨示彼,令生正 见耳。经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山川草木,桥梁道 路,人马兵将,无不随机而现。若谓不是菩萨现,定是光现者,然则山 川草木,桥梁道路,亦能为人现梦,有是理乎。汝且勿痴认是光,若痴 认是光,便成以凡滥圣,则汝与光皆获罪不浅矣,至嘱至嘱。(书一二 五)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家,未周 岁而殇乎。诸佛生死已了,决无示生复殇之理。佛若为度众生,乘愿示 生,实有其事。然既示生,亦决不说我是某佛,及至度生事毕,将示涅 槃,方始显本。决无示生,而不及大作佛事即夭殇者。声闻初果,已断 见惑,尚有思惑未断。故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断思惑,而证四果。 二果,则一生天上,一返人间,乃证四果。(初二果之生人间,寿皆长 短不定,或数月,数岁,数十岁,仍系随业受业者。)三果,以欲界思 惑已尽,尚须在色界五不还天,经历多劫,方可断尽思惑,而证四果。 四果,则见思二惑净尽,三界内了无生缘。若发宏誓愿,示生则可,非 随业受生者比。汝以业力凡夫,造此谣言,诬谤古佛,欲求世间瞎眼汉, 谓汝是佛之父母。若当道有通佛法之人,必定以妖言惑众治汝。即当局 无暇问及,亦不怕天雷殛汝乎。汝还到处求人和汝之诗。若非邪正不分 之外道,与香臭不识之痴人,谁肯许汝之言为是乎。汝当痛改前非,凡 寄出之信,再去信直陈其罪,哀求忏悔,庶可不致以凡滥圣,永堕阿鼻 地狱,受诸极苦,永无出期。(书二二七)


日前接手书,知已认过,求哀忏悔。本欲即复,以无暇,故迟至今。 人生世间,须守本分。衣服、器用、名称,均不可以至尊贵者为美而妄 称之。譬如庶民,妄称帝王,罪必灭族,可不惧哉。汝以未周岁之殇子, 妄称燃灯古佛示现,欲得佛父佛母之美名。不知亵蔑古佛之罪,尽未来 际,亦无出阿鼻地狱之日。非光道破,尚欲将所作之诗,遍示国人。俾 无知之人,亦仿汝迹而踵行之。则奸邪渔利之徒,各以殇子为古佛示现。 初则只取无知之人赞叹。次则为之起塔,为之修庙,而敛财以致富。又 次之,则奸邪咸相结聚,遂立教门,蛊惑愚俗。久则劣迹露出,俾大家 同受国法。而邪人当时有匿迹未受诛者,久复发生,如白莲教等蔓延不 断,为世间害。嗣后其教徒,但改名称,不改事实。彼诸外道,悉事秘 密,虽父子、夫妇、均不相传。以此秘密,固结愚人之心,任何善知识 开导,均不信从。如狗以屎为美,非吃不可。常与人说,吾师是某佛某 祖师出世,吾是某佛某祖师出世。瞎造谣言,以期得名闻利养。而不计 坏乱佛法,疑误众生,生受国法,死堕恶道,从劫至劫,无有出期,其 为流弊,可胜言乎。汝之作为,若不痛改,必与此同,可不畏哉。宜印 一改过忏悔之信,凡以前寄诗之处,各为寄之,以期周知。(书二二八)


此女生是讨债,死是偿债,可无疑者。然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 所谓求替死鬼者。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无阿 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字之人 之慈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后决保无有此祸。即此可见佛慈悲力,不 可思议。(书一三九)


大悲饭,不可撇汤。如不惯煮连汤干饭,当以此汤煮菜,或另作饮 汤之用。凡人家煮饭撇汤,须多用水,多用柴。米之原汁,皆在汤中, 反弃之。只存其米质,而弃其原汁,折福费钱,且养人之力小。汝母之 病,与汝二堂弟之病,均当以大菩提心,供给彼大悲饭菜一月。彼病若 真好,便可种大善根。(书二一0)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七、分禅净界限 下一篇九 谕在家善信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