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二 劝信愿真切
2009-09-25 16:08:08 来源: 作者: 【 】 浏览:835次 评论:0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 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 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 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 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 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 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杂着二0二)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 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 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 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 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书七六)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 宏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乾乾净净,若有一丝毫,便不 能往生矣。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不往生,纵一生二生不迷, 决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惧耳。恶业既 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书九七)。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 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 义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 圣之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 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 义,则其利大矣。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 悟心之捷径。念念若能相应,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而仗佛慈力, 往生西方,校彼明理悟心,未断烦惑,仍复轮回生死,了无出期者,已 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既往生已,亲炙弥陀圣众,当即亲证无生法忍, 岂止明理悟心而已哉。净土法门,唯上上根人,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 而通宗通教之聪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为 志事,甘让愚夫愚妇早预圣流也。(书一三一)。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 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 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真有信、愿,妄当 自已。傥平日有过头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誉、得缘法、得道等。如是 完全以妄想为自己本心,越精进勇猛,此种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觉照, 永息此妄,则后来还会着魔发狂,岂但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过头 妄想也。(书一0一)。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 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 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 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 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 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 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门, 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 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溯此法之发起,实在 于华严末会。善财遍参知识,至普贤菩萨所,蒙普贤威神加被,所证与 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为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 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 圆满佛果。以华藏海众,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 位法身大士,已遍游尘刹佛国。其弥陀誓愿。极乐境缘,往生因果,一 一悉知,故不须说。然华严会上,绝无凡夫二乘,及权位菩萨。故虽大 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禀承。乃于方等会上,普为一切人天凡圣,说无量 寿经,发明弥陀往昔因行果德,极乐境缘种种胜妙,行人修证品位因果。 此经乃说华严末后归宗之一着,说时虽在方等,教义实属华严。华严唯 局法身大士,此经遍摄九界圣凡。即以华严论,尚属特别,况余时乎。 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佛以大慈,深恐众生 不便受待,故又说阿弥陀经,庶可日常读诵。又说观无量寿佛经,令诸 行人,西方依正庄严,常在心目之间。此三经,文有详略,理无二致。 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回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 业,以期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序一0七)。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 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 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 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 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 悬殊。(书七七)。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三根,等 摄凡圣。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 其中。有教无类,生正信者,咸得实益。即生了办,具烦惑者,亦预圣 流。犹大海之普纳百川,若太虚之遍含万象。设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 众生,谁能断烦惑以了生死,出五浊以超三界乎。良以一切法门,皆须 依戒、定、慧、之道力,断贪、嗔、痴、之烦惑。若到定慧力深,烦惑 净尽,方有了生死分。傥烦惑断而未尽,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辩才,有 大神通,能知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亦不能了,况其下焉者 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真难如登天矣。若依念佛法门,生信、发愿, 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无论出家在家,士农工商,老幼男女,贵贱贤愚。 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 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 缘,资成道业。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 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 校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然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 当。亦有学者,大乘自命,不屑修习。须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 现,善友教以念佛,未满十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自居者, 可以兴起矣。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归宗,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 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以期圆 满佛果。此之法门,何敢视作小乘。况善财己证等觉,海会悉证法身, 彼尚求生,我何人斯,不屑修习。岂但高竖慢幢,直是毁谤华严。欲张 大乘之虚名,亲造谤法之极祸。若斯人者,一气不来,平常所希冀华藏 世界之不思议境界,均变作阿鼻地狱之苦境,饱受经历,以偿彼违经说 法,自误误人之过。待其业报将满,当可省悟,随即发心念佛,随即蒙 佛接引,往生西方也,苦哉幸哉。愿学大乘者,同附华藏海会之班,则 其自利利人也大矣。凡修念佛法门者,务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普劝同人,求生极乐。果能如 是,则万修万去,决不漏一矣。(序九九)。


古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 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此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不 此是归,定如贫子,不识故土,不忆慈父,而甘漂泊他乡,以转于沟壑 也。若不拟不议,一心归去,始知自性本来清净,又何处求归相净相耶。 古又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书一四六)。


吾人从往劫来,固有种善根之时。但以未遇仗佛力即生了脱之法门, 故致仍然在六道轮回中,不能自出也。汝之幼时,随母信佛,乃是天性。 及后饱服韩欧之毒,则其恶习也。至于梦中所见之境,亦属宿世善根所 致。而迷之至深,故致一时尚难立即回头也。此之关系,极险极险。若 不自振,则长此迷昧,恐连佛名亦莫由闻矣。今既知之,当为努力。又 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各别。他种法门,皆仗自力。唯此法门,全仗佛 力。南方宗门颇多,切不可参入宗门,图得禅净双修之名。宗门,总以 看念佛的是谁,为开悟之一着,而绝不讲信愿求生。勿道不悟,即看得 到念佛的本来人的面目,只算得是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若不到业尽 情空地位,决定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不注重信愿求生西方,则与佛相 背,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以故念佛人,带着宗门气息,则得利益处少, 失利益处多也。教,则更为难以得力。而密宗语气甚大,危险之极。汝 且专注重于信愿念佛一门,而辅之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即可决定往生矣。又凡居心、动念、 行事,须以真实不虚为主,庶可不虚此生,不虚此遇矣。(永思集四二)。


所言大祸临头,功行浅薄,无有把握,或恐惧失心,打失正念者。 但须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诚持诵力,均不可思议。勿道 无祸,即有大祸,断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诸力加被也。凡人须素位而 行,则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皆无深信 力,而兼有顾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如被难之时,只思所以逃避之法, 余诸不能料理者,概不萦怀。以萦怀不释,有损无益。故曰,素患难行 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书三六)


肇法师云,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此语,且 约未悟未证者言。实则此宝包括太虚,竖穷横遍,亘古亘今,时常显露。 正所谓,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可不哀哉。唯我释迦世尊一人,亲 得受用。余诸众生,经劫至劫,仗此宝威神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 了无出期。犹如盲人,亲登宝山,不但不得受用,反更受彼所伤。由是 世尊,随顺机宜,为之开示。俾彼各各就路还家,于彼六根、六尘、六 识、七大中,随于何境,谛审观察,以期亲见此宝。然具般若之智照, 直下蕴空厄尽者,虽则大有其人,而非末世钝根众生所能希冀。于是遂 开一特别法门,以期上中下根,同于现生,得其实益。令以深信、切愿, 专念阿弥陀佛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 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 宝,普施一切。以故自佛开此法门以来,一切菩萨、祖师、善知识,悉 皆遵行此法。以其具足自他二力,校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 别。(序一八)。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 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耍。 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 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 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 可不知。(书一七四)。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亿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 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 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 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 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序一六)


末世外道充斥,纵有信心,多半归于外道,以无正法之可闻故也。 近来交通便利,佛法经典,得以流通,实为大幸。然不得既学佛法,又 修外道法,以至邪正混乱,则为害不浅。佛法法门无量,求其下手易而 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无有过于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 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若将贪、嗔、痴、断 尽,则可了生脱死。倘断而未尽者,则犹不能了,况不能断者乎。念佛 法门,但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及至临命终时,必蒙佛慈接引,往 生西方。喻如小孩由父母提携,即可直达本家也。近人多好立异,不肯 做老实工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门,均不可思议,然 均属自力。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 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汝等 且莫随此各法门知识转,则现生便可出此五浊,登彼九品,为弥陀之弟 子,作海会之良朋矣。念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方可以身率物,自利利他。倘于伦常有亏,人便不生钦敬之 意。明理之人,尚可劝化。不明理者,以自己躬行有亏,便不肯听其所 说。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凡事皆以身为本,况欲教人念佛了 生死乎。(弘化十期)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一 赞净土超胜 下一篇三 示修持方法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