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7】
2009-09-26 08:57:59 来源: 作者: 【 】 浏览:919次 评论:0

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问,弟子信佛之原因,以研究催眠术始,昔闻俗语云。九修天子十修佛。以为十 世方成。每恐半途而辍,则前功尽弃。早知当生成道,则早即念佛矣。年已二十 有七,甚悔发心之晚也。


一答:九修天子十修佛,乃不知佛法者之妄说。知佛之 人,绝不说此。净土法门,乃仗佛力了生死。皆须有真信切愿,决定求于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若不仗佛力,欲了生死。千生万劫不能了者多多矣。


●问,相信 净心成佛,如催眠术之必须沉静,然方有不可思议之现象。


二答:净心念佛观佛 ,则易与佛相应。果有真信切愿,定可往生,则渐次进修,必至成佛。且勿谓现 在净心,即得成佛也。


●问,相信借仗佛力,如催眠之自己催眠,则较被人催眠 为难,故知自力不如他力。


三答: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如跛夫自行,日难百里。净土法门,仗佛慈力,便可带业往生。如跛夫乘转轮圣 王轮宝,一日遍达四洲,何可以催眠之事以证。


●问,口念佛,心想佛,其所想 之佛,是否与观经之第八观同。

 

四答:观想,须从十三观起手作。否则境细心粗 ,难以成就。或致用心不当,起于魔事。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


五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 最有感应。


●问,如专诵佛号,其效力比咒如何。


六答:佛号与咒功德同等,唯 在至诚,方有感格。若心中先有一轻视佛号之心,则便无利益。以不诚而又疑, 致不得真利益也。


●问,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 一而二、二而一。

 

七答: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 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 ,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 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傥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 汉脱空汉乎。一而二、系未成佛前之事。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


●问,生则 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去、皆何指。


八答:生则决定生,约事说,去则实不去,约理说。不知事理之所然,只好老实照事相做。否则必成执理废事之邪魔外道。


●问某命终时,忽曰,净土即在庭隅,然则此地即为净土乎。


九答:此正是 唯心净土发现之义。彼唯心净土,乃彼一人之境。其余皆是唯心秽土,何得以彼 所见为断。


●问,诵经,是否在令自己生欢喜厌离心, 抑另有其他作用。


十答: 汝诵经,只知求自己欢喜,可惜无边妙义,被汝看得一文不值。


●问,解第一义 ,指何。


十一答:解第一义,即撤悟实相妙理,唯心自性也。


●问,死后所存之性,与往生,及佛性,同异之点如何。


十二答:一切众生,生前死后之性,与往 生之性,及佛之性,同而不同,不同而同。言同者,以心性本体无二故。不同者 ,以迷悟天渊悬殊故。由有此义,故令人断惑证真,以期亲证此本同之心性也。 唯其体同,而在迷未证,故设种种法,令其反妄归真,背尘合觉,以亲证也。修 法甚多,唯念佛求生西方,为最易下手,最易成就。


●问,佛示修观,正为后世 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之众生设教。若以催眠之发现天眼通之说证之,则现极乐国 土,亦非难事,况尤为念佛求证之需要。何以劝人修观者,言其难耶。


十三答: 催眠是术力岂真有天眼通乎真有天眼通着。岂肯为人催眠乎。汝今既学坲,当专 志学佛。现极乐国,唯心净而念一者能之。譬如磨镜,磨之及极,自然发光。用 术现,则心先不净,念亦不一,譬如以白粉涂镜,望其发光,不知封蔽更甚也。


●问,修观是否仗佛力。十三观内云,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其别与参禅之点为何,较参禅易否。


十四答:参禅唯究自心,念佛兼仗佛力。二法至究竟圆成,则全同。当修持用功 ,则回异。譬如登程,舟车各异,归家是同。


●问,修观者,想乎、观乎, 抑观 想全用乎,取远取近。


十五答:观想二字,何可分之为二,摄心而想,即是观。 汝认作二,则便成知一十,而不知其即二五也。又观想则何分远近。


●问,每观 至少,须若干日。十六答:汝将谓此一观作几天,又作彼一观乎。不知佛虽说有


十六,而最初即当观第十三,方为契理契机之修。


●问,初即想像者,非 蜡等乎 。


十七答:既知前说,此可类推。


●问,初观是一心想日, 抑须默持名号。


十八 答:观与持名,原是一事。将谓作观之时,便不持名,不可持名乎。


●问,坐则 修观,余时持名,较专持一种为优为劣。


十九答:有沉潜纯粹之心。则修观亦好 ,持名亦好。否则持名较稳妥,以心志浮薄躁妄,作观则多致魔事。


●问,观见 极乐国土,乃真净土乎, 抑假现象乎。


二十答:观见之极乐,乃唯心所现。谓之 为假,便是门外汉。


●问,观见极乐国土及能闻法是否为天眼通天耳通。


廿一答 :此是观力所致。若天眼、天耳,不作观,亦可见闻。


●问,有云见佛者,乃心佛,非西方佛。若然,则往生时心佛现前乎, 抑弥陀佛来接耶。


廿二答:临终 见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归于自心,而谓无佛来迎之事。


●问,至十三观时,此时可得随意往生乎, 抑必 俟命终,方可往生耶。


廿三答:业报未尽,何 能即生。古亦有其人,然非可责之于一切人也。


●问,观至见佛闻法时期后,每 天再观,仍须自初观始乎。


廿四答:作观只取得力者作,何必从头至尾,日日重习。佛之说此十六种者,前则令人知极乐之庄严。后之九品往生,令人知所修之 因果。各观既知,即观佛一法中,即可圆观诸观耳。


●问,十四观以下,乃各品 生者,既无境可现,令观之意为何。


廿五答:此义已见前说。


●问,上之往生者 ,似乎不是修观者之往生。不知修观者之往生,也应如何着想。


廿六答:往生者,品位万别千差,经中只以九品摄之,汝何由而知其上者,非作观之往生乎。须知 人根不同,即一法而高下悬殊,岂拘拘然于所修之法乎,盖由彼各各心地中分也 。文殊普贤等,汝将谓用不著作观乎。


●问,记数念佛,吸念六句,呼念四句, 如何。心既记数,又念佛,又须想佛乎。


廿七答:念佛记数,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何定呼吸。汝系学炼丹运气之人,故稍见一二字相似于彼,即谓 是彼之功夫。念佛记数,为妄心难制者设。能如是念,如是记,如是听,决定心 渐调伏,此处谁令汝是加一想佛二字乎。此系随便念,何论呼之与吸。呼吸若使 之长久,则伤气受病,不可不知。

 

看经念佛妙法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至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 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 ,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求子三要


求子三要◎

 

◎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

 

此三要事,务期实行。再以至诚,礼念观世音,求赐福德智慧光 宗华国之子,必能所求如愿,不负圣恩矣。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者。若不节欲,则精气薄弱,比难受孕。即或受孕,必难成人。即或成人,以先天不足,决 定孱弱,既无强健勇壮之身,亦无聪敏记忆之心力,未老先衰,无所树立。如是 求子,纵菩萨满人之愿,人实深负菩萨之恩矣。

 

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者。欲 生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 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 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 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 ,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 树立。菩萨固能满人之愿,人亦可慰菩萨之心矣。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者。 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况凡人乎。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 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必须孝 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而听,听 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 漱及至不洁净处并睡眠时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若至临产 ,不可默念。以临产用力送子出,若闭口念,必受气窒之病。产妇自念,家属皆 为助念,决定不会难产,亦无产后各种危险。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 ,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及儿初开知识,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 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及说做人,必须遵行孝、弟、忠、信 、礼、义、廉、耻之八德,方可不愧为人。否则形虽为人,心同禽兽矣。不许说 谎,不许撒颠,不许拏人什物,不许打人骂人,不许糟践虫蚁、字纸、五榖,东西。举动行为,必期于亲于已有益,于人于物无损。又须令其常念观音圣号,以 期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幼时习惯,大必淳笃,不至矜己慢人,成狂妄之流类。 如上善教,于祖宗则为大孝,于儿女则为大慈,于国家社会则为大忠。余常谓治 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者,其在斯乎。其懿德堪追周之三太,庶不负 称为太太云,愿求子者,咸取法焉,则家国幸甚。◎

 

◎ 附记禁忌,免致祸害。凡 求子者,必须夫妇订约,断欲半年,以培子之先天。待妇天癸尽后一交,必定受孕。天癸未尽,切不可交,交必停经,致成带病, 颇有危险。又须吉日良夜,天 气清明。大风大雨,雷电震闪, 亟宜切戒。礼记。月令。季春。先雷三日, 遒人 以木铎巡于道路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古圣王 痛念民生。特派官宣布此令,又复着之于经,其天地父母之心乎。遒人,宣令之官。木铎,即铃,振铃俾众咸听也。巡,行也。道路,城市街巷,及乡村也。容止,此谓房事。不备,谓五官四肢不全,或生怪物。凶灾,谓其夫妇,或得恶疾 ,或致死亡。既受孕后,永断房事,所生儿女,必定身心强健,福寿深长。孕后 交一次,胎毒重一次,胞衣厚一次,生产难一次。孕久若交,或致堕胎,及与伤胎。

 

念佛摄心偈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经要解有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 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 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祖师如此 极力道破,乃为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者,吐肝吐胆, 剖心沥血之诚实语,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但吾人既知生信发愿,决定求生。奈妄想纷飞,口 虽念佛,心全昏散,亦属往生之障。若业障深重之最极钝根,遵照前人几许良法 ,均觉费力,仍难制心一处。 兹录云水僧书壁念佛摄心偈,似发前人所未发。以 之调摄身心,实较其他各法为有效。况念念存想莲华,即西方胜境而安心,自然 有助净行,毫无流弊。与势至之都摄六根,净念想继,不谋而合。呈似印公老人 ,亦赞妙善。故敢钞附于此, 俾使净业行人,依之修习。偈云。

 

若问念佛法 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 口作莲华香


因我清净心 所以有此香 华从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一佛华一朵 有色复有光 念到一声佛 青色放青光


念到二声佛 黄色放黄光 念到三声佛 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 白色放白光 如是轮转想 念念不可忘


不必记其数 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乱 决见大愿王

 


茶毗


茶毗之事僧俗皆无碍,西域人死之后葬法有四。


一。水漂,投诸江河,以喂鱼鳖。(此须近大江河乃可。山僻小溪,则非所宜。)二。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此则随处皆可)。三。土埋,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此亦普通)。四 。林施,置林间,俾鸟兽食也。(此须深山大泽乃可。究不及前三种妥善)。吾 国向主土埋,(读孟子盖上世常有不葬其亲者一篇,即知所由)。其实仍不如火 化之美满。且佛法东来,僧皆火化,即取破除我执之意义。人之烦恼生死,完全 我执身见为根本。即淫欲等大患,亦仍从我执身见而生。身见我执若破,淫欲又 从何而生。故唐宋时代,深知佛法之高人达士,虽未出家,亦每主火化。后世多 不乐从者,即为固守身见我执。身见太重,实属修行之一大障碍。而所谓,居士 多未断欲,为色身不情洁,不宜火化,亦非通论。博地凡夫,四大假合之身,未 至业尽情空地位,不拘僧俗,皆是腥躁臭秽之脓血而成。身虽断欲,依愚浅近情 见谕,则较之贪欲之人,略似清洁。然心欲未尽,即污秽仍存。若据高深谛理论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诸法因缘。皆无自性。诸佛正遍知海,在一切众生心想 中。一念回光,便同本得。遮那妙体,遍界全彰。本无生、灭、增、减、之殊, 又何有僧、俗、垢、净之异。故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即此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真如实相之本体也。吾人迷真逐逐妄,背觉合 尘,以致流浪生死,了无出期。今欲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必须破除身见我执,为最初下手工夫。因此故凡学佛人士,如知求神识得所, 不拘僧俗,均当火化。不特无碍,确有实益。对今后之环境,尤为适宜。

 

四土


佛土有四。所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 凡圣同居土者,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 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则生凡圣同居土。然此 土清静微妙,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此土虽属带业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 萨及佛,亦居其中,为其说法。故亦名凡圣同居土。但此为净土往生之人,虽未 能如佛菩萨所见,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气类相同。不比娑婆之条然各别也。此土 亦分九品。若中下六品,则多须时劫。若上三品,则速得悟(悟无生方能入实报) 无生忍,登不退地,证入实报寂光矣。


(二)方便有余土者,乃己断见思,未破 无明之人所居之土。言方便者,以其所修系入真实之前方便。言有余者,虽断见思,未破无明,(尘沙无体,说不说俱可。若说,此九方便人,正破尘沙惑耳。 九方便,即藏教三乘,通教三乘,别教三贤,圆教十信。此九种人,同断见思, 未破无明。)故言有余。若破无明,可称分证无余。若无明静尽,则是究竟无余矣。


(三)实报无障碍土者,即佛菩萨不思议福德庄严所感之报土。


(四)常寂 光土者,即佛菩萨所证之理性也。此二土本属一土。约所感之果报上言,则名实 报。约所证之理性言,则名寂光。圆教初住,初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 实报土。亦得名分证寂光。若妙觉佛果,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矣。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6】 下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8】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