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6】
2009-09-26 08:58:29 来源: 作者: 【 】 浏览:912次 评论:0

华严大纲


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凡圣生佛,均难称谓。修持门中,须备众德。一法若缺。 莫证法身。我释迦牟尼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为度众生,示生世间。隐其 圣德,示同未悟,为物作则,出家修道。迨其一睹明星, 豁然大悟。叹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 师智,自然智,则得现前,于是华藏世界,海会云集,悉为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于菩提场,及余六处,说一真法界,寂照圆融,生佛不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以至妙觉佛果,修因证果各阶级。是知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圆融,方合 佛道。世有狂人,专重理性,不务事修,上违佛教,下负自心,自误误人,诚可 怜悯。此经凡八十一卷,三十九品。清凉国师,分为信、解、行、证四分。又以 信分六品经,名为所信因果周。解分三十一品经,分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为 差别因果周。以后二品,为平等因果周。三、行分一品经,为成行因果周。四、 证分一品经,为证入因果周。周者,事理周备,无所欠缺之谓也。全经大纲,揭示 殆尽,依此修持,直达堂奥。前之八会,绝无凡夫二乘,虽有天龙八部,皆是 大权示现,实非系凡夫。后之一会,虽有声闻舍利弗等,已证圣果。纵然在会, 不见如来胜妙法身,不闻一乘圆顿妙理,但见如来应化之身,及闻生灭四谛之法 而已。所谓一身示相,胜劣殊观,一音说法,偏圆异闻。及文殊往福城大塔庙前 ,善财亲近文殊。已证十信满心,承文殊教,南参五十三位诸善知识。首参德云 ,即证初住,以后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力加被。俾善财所证, 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为称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 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经备明一生 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为结归。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世有行人,藐视因果,及净土者,皆由不知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而只以愚夫愚妇当之,以致自失善利也。

 

八功德水


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

 

世尊于方等会上特说净土三经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 毗卢法身。以 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 如来自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 不生不灭,非又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 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 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 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 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 亲证之一大 轨范也。华严独被大机,二乘、凡夫,莫有禀受。故于方等会上,特 说净土三经,俾彼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 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 长劫,依愿修行。 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 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 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 ,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 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已着于言外。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于舍卫国给孤独园,说 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 、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说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言简义丰,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诸宗,皆奉为日课焉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 开示。果能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 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 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佛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 俱阐,万论均宣也。然此法门,两土世尊之所建立。释迦在娑婆,详示净土,遣 其归去。弥陀在极乐,待彼临终,接其归来。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死苦,证 真常乐。其哀怜保护之心,穷劫难宣。有谓既为释迦弟子,当念释迦牟尼佛,求 生此土之华藏世界。不知释迦之教念阿弥陀佛者,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 生西方,以超凡入圣也。此土之华藏世界,唯破无明证法身之大士能见。凡夫则 只见秽土,不见实报庄严,何可滥拟。况西方亦在华藏世界之内。而华严会上, 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汝何人斯 ,敢与彼抗。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畅佛之本怀 。唯此法为最。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 焰传灯,光腾中外,迄至于今,宗风不坠。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师,贤首守之清凉国师,慈恩宗之窥基法师,禅宗之百丈 禅师,律宗之大智律师,莫不释经著论,普劝修持,其事迹具载于净土圣贤录。 是知禅、教、律诸知识,悉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求生极乐,况末法根机 浅薄者乎。

 

放生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 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对症下药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病者何,贪 嗔痴是 。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 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 ,无有了期。如来愍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为彼说言,贪嗔痴心,非汝 本心。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无不彻照。物来 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尘合觉,便入 圣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无根,纵有寒热感触,亦无危险。 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以既无贪嗔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杀盗淫之劣行乎。人 各如是,则民胞物与,一视同仁,又何有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之事乎。以故古之 聪明睿智之王臣,无不崇奉护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不识不知 ,致太平于无形迹中也。

 

火化


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餧鱼鳖也。二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 。三土埋, 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吾国皆主土埋,然沧桑互变,地路屡更,掘 墓暴骨,极为惨伤。四施林。置之林间,俾鸟兽事也。今外蒙古,置之旷野,以 饲鸟兽。自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 法重神识,唯恐耽着身躯,不得解脱。梵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着。又为 诵经念佛,期证法身。

 

善财参弥勒


弥勒者,当来下生娑婆世界之教主也。楼阁着,善财南参时,弥勒所住之屋宇也 。重屋名楼,岑楼名阁,此之楼阁,胜妙无比,凡夫、二乘,权位菩萨,皆不能见,乃弥勒无量劫来,上求下化,胜妙所感之报境也。善财既参德生、有德、二 善知识已。又令往南方海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请教弥勒菩萨 。彼菩萨必能为汝说究竟契理契机妙法,令汝得大利益。于是善财极力对治烦恼 习气,极力修持戒定慧道。至海岸毗卢遮那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愿见弥勒,说 偈赞叹。乃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顶礼,弥勒为同来大众,赞叹善财,为真佛子 ,真法器。又为善财说菩提心种种功德,以培成佛之基。令入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 ,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令善财入,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 无量,同于虚空。地及宫殿,一切供具,皆以无量众宝而共合成。又见其中。有 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一一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于一处中 ,见一切处。一切处中,悉如是见。尔时善财普申礼敬, 才始稽首,自见其身, 遍在一切诸楼阁中,普礼一切诸佛法僧,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所谓或见 弥勒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亲何知识,所证何三昧,以至亲证法身,于十方 法界,经佛刹微尘数劫,现三乘六道等身,以行教化。一一圆见、并十方世界一 切诸佛,从初发心,以至成佛度生,及与涅槃,法住久近,亦各圆见。善财在楼 阁中,上求下化,经佛刹微尘数劫,精勤修持种种妙行,而不疲倦,一心直趣无 上菩提。时弥勒菩萨,即摄神力,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善男子起, 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是知 此大楼阁,即法界藏。凡法界中所有诸微妙事,此楼阁中,无不圆见,所谓十世 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非弥勒神通道力,善财竭 诚尽敬,何克臻此。

 

临终三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 ,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 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 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 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 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 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 ,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 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 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 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 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 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 、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 ,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 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 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亦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 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 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 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 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即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 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 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 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 。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即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 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屈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能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 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 ,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 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 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 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 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 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 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 ,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 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 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 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 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 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 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楚。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 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致令病人 ,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 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 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 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 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 ,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 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 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则嗔心生 ,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 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 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嗔恨,及情爱心 ,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目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 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之,以 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边。 愿诸亲友,吝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 ,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既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 ,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 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己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 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 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 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感现如是,非可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至诚念佛, 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 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净土指要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 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 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 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 之主师,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 ,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 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 ,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 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怨,气象浑穆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 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 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 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 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 论均宣。吾辈末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家庭教育发隐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 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 乃教育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 ,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 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 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 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 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糟践字纸,糟践五 榖,糟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 感应篇,文昌阴骘文,观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 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资,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 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 ,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 ,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论,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 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 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 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 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 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 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 ,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 ,不教生徒躬行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 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 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人与天地共 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 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荛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 能为荛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已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 贪嗔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又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 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荛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 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 众生即佛。幸其为荛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字,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 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 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学医发隐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 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傥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 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 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 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 嗜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 傥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 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 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迹,其为治保也大矣。余素不知医, 颇 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不能治者,令 其戒杀护生, 吃素念佛,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灸 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 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定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为事。纵令财发巨万,祗得其自身 永堕恶道,子孙或成败类,或竟灭绝。徒得自利利他之机,反成害人害自之果, 可不哀哉。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独世之大聪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乐,反召祸殃。汝能不随彼流,当可得大国手之名实,否则便是民贼而已。何取 何舍,祗自择焉。

 

病中法语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 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年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 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 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 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 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 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 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坚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坚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 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 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阿 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 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 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 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 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 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 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因果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佛教之所尚,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 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 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 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 神战 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 聿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 故因果着,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 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 新学说之响,而其远因实由儒辟佛有于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 ,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曰。君子有所 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夫无所而为善,祗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圣人 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 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 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 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 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 ,可不恫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 反谓人不我若。逐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 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乃不免违悖先圣, 贻误后世。吾人 读书尚古,可不深察乎哉。

 

●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事 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如周 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子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 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 思做大事,逐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洲之铁,也 铸不成 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 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 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 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 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 逐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 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 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 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翼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 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 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5】 下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7】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