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3】
2009-09-26 09:24:48 来源: 作者: 【 】 浏览:883次 评论:0

评净土三经


一代时教百千法门,无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既证实相般若,则心净土净,情空境空。如一月普映于千江,若万籁咸 鸣于 一风。光明寿命,横遍竖穷,直与弥陀世尊,同一广大悠久。如是则何经非净土 之经,何行非净土之行。约而言之,唯净土三经,专明其致。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如上二经 ,法门广大 ,谛理精微。末世钝根,诚难得益。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 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 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 愿发,有若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从兹拳拳服膺,执持万德洪名,念兹在兹,以 至一心不乱。能如是,则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 是知持名一法,括囊万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诚可谓 归元之捷径,入道之要门。古德谓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 帆扬于顺水。

 

感应之别


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 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 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 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 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窒欲之最简便法


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 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逐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 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 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逐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 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 。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 ,死必至永堕恶 道耶。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 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 。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 腑屎尿,狼籍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较前少妇所变之相,相其可畏惧厌恶 ,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 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逐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 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不 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 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药王


大觉世尊,名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药,其数无量。戒定慧三,摄 尽无遗,以故此三名为药王。若能服之,即凡成圣。然药虽美妙,修合实难。而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轮。戒定慧三法,当念悉得具足。是知信愿念佛一法,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一念心性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灭,非色非空。竖无初后之迹,横绝边表之形。不变随缘 ,历九界而不减。随缘不变,证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彻,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 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苦乐迥异。

 

弘法


以一切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为嘱。流通之法。最初须以建立塔庙,印造经像为始。以若无塔庙经像则无由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而一切含识 。俱 无由瞻礼圣容,培植善根。闻法修持,开发心地也。流通之人,须真修实践之僧 ,及有势力财力之王臣绅商。一名内护,一曰外护。内护则严持禁戒。笃修净业 。予禅教律密净土,或专主一门,或兼修各宗。必使自他得益,幽显蒙庥。阴翼 治道,淑民情而后已。外护则不惜资财,广种福田。普令同人,发起信心。内外 相资,法逐流通。若无有道德之内护,则师表未立,人将安仰。若无有势力之外护,则资斧无出。外侮莫御。以故如来将入涅盘,以法付嘱国 王大臣,并及诸天 善神,令于后世乘愿示生一切国土,流通佛法,普利含识。

 

如来三事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 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 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 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 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

 

心经枢纽


详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此无差别之心,虚灵洞彻,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 有非空,绝凡圣之名称,无生灭之幻象。离心缘相,故情识莫能测度,超文字关 ,故语言未可形容。然如来智慧广大,于法自在。善以语言,显示离言之道,而 且广略适宜,各臻圆妙。是以大般若广约佛法众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 。此经略约心法,以明佛法众生法。文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无不 毕具。以约摄博,了无遗义。若约而言之,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 复为全经枢钮。再约言之,只一照字,便可法法圆彰,法法圆泯,彰泯俱寂,一 真彻露。

 

焚化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窃谓不知其由。虽痛何益。须知一切众生,随 业流转,受生六道。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由罪福因缘,而为升降。展转轮回,了无已时。如来悯之,示以由惑起业,由业感苦之因缘。以及常乐我 净,寂 照圆融之本体。令其了知由无明故,逐有此身。即此色身,全属幻妄。不但四大 非有,兼复五蕴皆空。既知蕴空,则真如法性实相妙理,彻底圆彰矣。又恐或有 执情固结,未能解脱。俾舍报之后,用火焚化。庶可令未离著者,速得离着。已 离著者,速证法身。兼使现前大众,悟知此身,无有真实。用彼之身,以作证明 。所谓应以灰身灭迹得度者,即现灰身灭迹而为说法。焚化之制盖由此设。

 

修行之要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 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已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 ,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 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 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 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其心令心安住不随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念佛三昧摸象


岁在丙午,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 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逐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 直同甘 露灌顶,醒醐 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念佛一法, 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深障重,终未能到一心不 乱境界。窥吾根性,祗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翼。其能得之法, 与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言之。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既未证,焉能宣说。客固请不己。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 返念自念,返观自观 。即念即观,既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 虽同水乳,尚未 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 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 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 ,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着力。其相如 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 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 ,如 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 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 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 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 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头 头是道乎。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 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 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挂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 。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覆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 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 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 唯境妙心,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何可得而思议也哉。上 来所说,如盲摸象。虽未离象,恐非全象。笔以记之,以质诸亲见之者。

 

末法众生如何了生死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或契 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 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薰陶。傥如来不说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 生死者。

 

念佛方法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 。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 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 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 均须心 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 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大功德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 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又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 以此功德 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禅家参究


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 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是故念佛人。不可涉 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

 

念佛禁忌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至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 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 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念佛用功妙法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继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 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 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 。均可渐得矣。

 

佛力与自力


当今之世。纵是己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 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

 

求生西方净土,第一胜妙方法


倘汝年己将至古稀。来日无多。若欲广读大乘经论。则无此精神。无此智识。又 复无此光阴。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 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 。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

 

临终示要


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 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 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 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

 

不二法门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 佛求生西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 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 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

 

念佛人


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凡可说者。虽与我有仇。亦须为说。 令其趋吉而避凶。离苦而得乐。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 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语无模棱。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若到临终。决无可怜可悯之现象。

 

生产念佛


凡女子于幼时。即当念佛。及念观世音。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寿。果于平时能念。自可消此产难。若至临产。仍须至诚恳切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则决定易生。 不会受苦。若平素不念佛。及念观音者。临产肯念。亦决平安而生。若有难产者 。即教彼念。并在旁照应之人。同为彼念。亦决定即平安而生。且勿谓临产裸露 污秽。念则获罪。须知此性命相关之时。不可以平常道理论。平常凡念佛人。若 衣冠不整齐。或睡眠、洗澡、抽解等。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声朗念。若生产。 不可心中默念。必须出声朗念。以默念力微。若心中努力。或致受病。朗念则气 息舒畅。其益甚大。

 

通家


末世善知识。多多均主张净土。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每有聪明人。稍明教义。或稍知禅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视念佛。谓念佛为愚夫 愚妇之所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定规说空行有。以身谤法。将来必堕三恶道。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所怜悯。而莫能救济也。

 

枉死鬼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 。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其往生。则便成 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 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

 

礼佛、绕佛


礼佛菩萨。心中默念。启口称念均可。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至南、至西、至北 。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以顺绕有功德。逆绕有罪过。围绕之法。西域 最重。与礼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随顺于佛也。

 

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


近来人每每好高骛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 彼只知弹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 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 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 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趣于念 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2】 下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4】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