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上道风
2009-09-29 11:26:0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01次 评论:0

唯一章程

 

  观汝色力,似宜息心专一念佛。其它教典,与现时所传布之书,一概勿看,免致分心,有损无益。应时之人,须知时事。尔我不能应事,且身居局外,固当置之不问,一心念佛。以期自他同得实益,为唯一无二之章程也。

复弘一大师书

 

遗臭万年


  好好的佛法,就教好名而恶实的弄得糟透了。吾人不能矫正时弊,何敢跟到敛大粪的一般人凑热闹,以教一切人为自己多多的敛些。意欲流芳百世,而不知其实在遗臭万年也。

致德森法师书三

 

劳心


  光虽未死,且作死想。以故一切事,既不能料理,则不过问,以后随师作主办。钱财在上海者,光俱不要。有力多印,无力少印,再无力不印,均随财力为准,切勿负债,以致棘手劳心也。祈慈谅。凡有信心者,令彼一心念佛,不必以光为念,亦勿特来相看,免得费钱费时,了无所益也。

致德森法师书四

 

寮房供佛


  既有佛堂,彼何须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气,殿堂上尚肆无忌惮。正念诵礼拜时,尚敢出下气,则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当作大雄宝殿想,或可少招罪过。否则其功甚少,其过无量。

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圆通


  今于尘劳中则事事圆通,于修持中则事事死执,不当圆通而妄圆通,不当执着而死执着,此苦海之所以长沸,轮回所以无息也。作此见者,直同小儿,如是之人,何足与议。

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邪师说法


  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只可自知,不可与彼相辩。何以故,以彼欲藉此以得名闻利养。不但不肯依从,或反增彼魔力。轻则肆口谤毁,重则或招暗祸,不可不知。

复应脱大师书三

 

 

着魔之根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着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着魔之根。

复明心师书

 

入关


  入关仪式,亦无定章,总以至诚恭敬为主。要在先日礼佛,陈己志愿。当日大殿礼佛,至关房令护关人锁门。门上只贴(不慧明心,发心闭关,专修净业,普为自他,忏除宿咎,增长善根。)作两行写于一纸上,贴于门正中上节。不必学不洞(音董)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写封条,俗鄙之极。日期自择,亦不可请人封关。此种都是摆空架子,光极不以为然。

复明心师书

 

来山不如看书


  光出家后,发愿不收徒众,不作住持,不作讲师,亦不接人之法。当唐宋时,尚有传佛心印之法。今则只一历代源流而已。名之为法,亦太可怜,净宗绝无此事。来山尚不如看书之有益。古人云,见面不如闻名。即来与座下说者,仍是文钞中话,岂另有特别奥妙之秘法乎。

复明性大师书

 

闭关修净业


  闭关修净业,实为最善。但宜于信愿一心处着力。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着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念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妄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

复传度和尚书

 

讲经回向


  座下每日讲经毕,须率众念佛一小时,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勿多谈玄妙。今之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天灾人祸,群寇频繁。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决难收效。

复尘空法师书一

 

因地施法


因地施法,随机所制,照时势人情订立故。世尊制律,祖定清规,为使学者七支四仪有所法守也。

复尘空法师书二

 

师友道丧


  今世风浇薄,师友道丧。多从谄誉,不事箴规。致令上智迟入圣之期,下愚失日新之益。光本北陕鄙夫,质等沙石,每于良玉之前,横肆粗厉之态,必欲令彼速成完器,为举世珍。纵粉身碎骨,亦不暇顾。

复太虚法师书

 

韬晦力修


  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宏法,则其利溥矣。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无涵养,或所行所言有于己于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

复显荫法师书

 

心佛相应

  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

复谛醒法师书

 

死期将至


  今老矣,除持名外,无一法应学。以死期将至,恐所学愈多,心识愈难淳净。或致与佛感应不交。则一不往生,永劫流转,岂不大可哀哉。汝年齿犹轻,固宜勤学。然一座大须弥山之靠山,切勿视作泛常而忽之。

复恒惭法师书一

 

舍本逐末


  汝不在燃香供佛上作道理,在戒疤上作道理,即成舍本逐末。然末世众生,事事作假,由有此戒疤,分别受戒与否。今则普通剃发,疤之标帜,固属要紧。其数乃随人发心,何必问其所表。

复恒惭法师书二

 

无心者得


  无心者得,有心者反失。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复明道法师书

 

宿业法性同一


  去岁妄企亲证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仍是全体业力。今年自知惭愧,于九月半起七,至明春二月底止,念佛三昧,不敢高期。但企忏悔宿业,令其净尽耳。谁知宿业,竟与真如法性,同一不生不灭。佛光普照法界,我以业障不能亲炙,苦哉苦哉,奈何奈何。书此愚怀,以期知己者代我分忧而已。(民国八年十二月初四日)

复高鹤年居士书三

 

神游


  纵欲广游,宜以神不须以身。弥陀三经,华严一部,当作游访路程。宴坐七宝池中,遍游华藏世界。神愈游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其寂也一念不可得,其照也万德本具足,寂照圆融,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现于当念。无边刹海,摄归自心。较彼披星戴月,冒雨冲风,临深渊而战兢,履危岩而惊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

复高鹤年居士书八

 

见异思迁


  今之人多带一分夸大气派。如未弘法,先要求外国未译之经,而本国已有之经,曾一一研究已极否。况佛经中义,得其一二,即可以上弘下化。况数千卷之多,尚不足用,而欲访之于印度各国乎。凡此种提倡,光皆不以为然。其意皆出于好高务胜,见异思迁,以为我当出人头地。若人云亦云,则不足为奇,有负我本领矣。

复叶玉甫居士书

 

冲突


  我未明心,人有异见。兹因虚心下问,不妨特发其凡。阁下果真为佛法为众生计,当不以冲突见责。若唯欲赞美,当向趋时附势者商略。印光虽劣,不愿行此蹊径。

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流通佛法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须求契理契机,断断不可师心自立,矜奇炫异,以取悦一时新学知见而已。既属知己,不妨直词以进。

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天台释经


  天台释经,有因缘约教,本迹观心之不同,以经义渊深,未可以一文一义而尽也。若只许依字义文义释经,则尽世间识字读书文人,皆悉道高清凉,心契佛心,而清凉反为破坏华严第一罪人矣,有是理乎。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录佛祖经论


  凡录佛祖经论,须先经,次论,然后方及此方著述。经论又须先大乘,次小乘,不可前后倒置。如纶音告示,不可倒列。一部中不能如此列者,一门断不可不依此而列。否则令无知者藐忽佛经,而大方家谓不知法耳。


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法喜之心


  蕅益大师久证法身,乘愿再来。其学问,见地,行持,道德,不但末法不多见。即隋唐佛法盛时,高人如林,若在此时,亦属出类拔萃之不思议大士。凡所著述,机理双契。阁下但将唯执训诂为是之心放下,息心研穷而体会之。其法喜之乐,当独契于心,而不能开口向人言之。何也,以其所得皆失,而归无所得也。

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释经


  释大乘经,不得引小乘经中之义为之诠释。如六念末后念天,小乘即念欲色等天,大乘则念第一义天,大涅盘天。若大乘经引小乘义释之,则为坏乱经宗,不可不慎。只此一义,余可类推。

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恶套


  至于书额,佛之一字,写得潦草古怪。足见其人之平日,实未能于佛分上至诚恳切矣。凡此恶套,须力戒之。

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不依人情立言


  光宿业甚深,有目如盲。每事忏除,业仍如故。谅必多生以来,曾以己见妄说佛法,丧人法眼,误人正智之所致也。以故此生不敢以人情好恶而立言为论。宁令人见憎见骂,断不敢探其所好而誉之,以自陷陷人也。

复丁福保居士书九

 

凡情测圣


  中下根人,必由因果报应而入,方有实益。否则只作口头活计,不知主敬慎独,以期亲证实到。彼世之狂慧者,皆由最初未服此因果报应之药。而以佛祖直指人心,当体即是之言,反认做肆意任业,了无忌惮,恶不须断,善不须修之据。以凡情而测圣智,即醍醐而成砒霜,可不哀哉。

复丁福保居士书九

 

著述

  近人著述,每有扬摅过当。其意实欲人谛信其法。其蔑古破法之弊,亦基乎此。孔子所谓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者。一则伏其后益,一则伏其后患之所致也。笔之于泛常不关紧要之书尚不可。况笔之于宏法利生之书乎。古德谓,此事如金鈚刮翳,稍不如法,则其目立坏矣。可不慎哉。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二

 

弘经


  弘经之人,当依四依。四依者,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也。经传数千年,遍天下,欲字句一无参差得乎。但取义意通畅而已。固不宜过为执泥也。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四

 

立言之道


  立言之道,千难万难。纵学问渊博,欲有著作,或节录成言。必须详审斟酌,察其文势,按其语脉。方可不致因词害意,及以讹传讹之弊。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著作


  后世聪明人之著作,多有不审谛处。以才力有余,遂不肯再三斟酌,率尔命笔。虽能利人,人以己为通人,随之以讹传讹,则其过亦非浅鲜。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立言


  大聪明人,大名人,立言必须详审,不可率尔。以人以己为模范故也。若平常人有错谬处,人尚易知而易改。若名人则人必以讹为正,而互相讹传也。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不入社会


  光一生不入人社会,独行其志。在普陀时,初常住普请吃斋亦去。一顿斋,吃二三点钟,觉甚讨厌,遂不去吃斋二十多年。

复屈文六居士书一

 

市气


  打七办法,虽不能随众。仍须守打七之规矩,无论何人概不会。以若会一人,则非累死不可。光民十到杭州常寂光,彼照应事者绝无章程,来者屡续而来,两日口内通烂。此次已成行家,固不得不先声明。光来时当带一茶头,凡饮食诸事,归彼料理。早午晚三餐,在房间独食。早粥或馒头或饼,只用一个。午一碗菜,四个馒头。晚一大碗面,茶房会说。光数十年吃饭不剩菜。故只要一碗菜,吃完以馒头将碗之油汁揩净。切不可谓菜吃完为莱少。此外所有络络索索的点心,通不用。七圆满,亦不吃斋。即会中办斋,光亦不同吃,无精神相陪故。圆满之次日,即回苏,亦不许送。送至门外即止。若又送则成市气。

复屈文六居士书一

 

特立独行僧


  光不会客之话,说与招待诸君。即或有所馈送,均令彼持回。如不肯持回,即归会中。食物如是,钱财亦然。作彼供养会中,不作彼送光。又光与茶头来去之川资,皆归光。会中不得私犒劳茶头,以彼亦国民应分之事,不得特为厚道,反致不合法体。光是一特立独行僧,恐或不悉,故为再陈。

复屈文六居士书一

 

各适其适


  前日信写好时,令德森师看,彼云,当祈居士以不会客,不受赠馈食物钱财,登新申报新闻栏,俾大家悉知,光以为招摇。昨日彼以报示光,谓已登报矣,是宜将此事登报。今早又接昨信前日信,谓居士以自己之汽车接,不令会中出汽油费。承居士厚爱,不胜感愧。但光一向不喜人恭维,又须往各处。若叫黄包车,随我所宜。若有汽车,反如有所禁系,不得自在。千祈勿克己,以便各适其适。

复屈文六居士书二

 

说法


光之说法,与一切法师不同。诸大法师多注重在谈玄说妙,光不会说玄妙,多注重在教人敦伦尽分。

复屈文六居士书二

 

敦伦尽分


  光初出家至一居士家,其家俱信佛,其婆媳二人儿女三四个各供一佛,供佛之棹,系一长棹,媳烧香供水掸灰,只在己佛前,婆之佛棹灰也不掸,光见之心痛。以为此种人,未闻善知识教训,致以身谤法。此光注重于敦伦尽分之来由也。

复屈文六居士书二

 

不排场不争名利(一)


凡事均须体谅人情,好恭维之人则可,不好恭维之人,则愧怍不安,何苦以好意令人愧怍不安乎。

复屈文六居士书三

 

不排场不争名利(二)


  三皈五戒,若照光平常说,则无甚仪式可观,若欲铺排场面升座,光决不能,以目不能看字。如必非升座不可,则请人代说,光不临筵。至于法名,光也不能为书。无论多少人,无论多少香敬,光一元不取。除送代说师及站班师外,通作会中费用。

复屈文六居士书三

 

不排场不争名利(三)


  若以光为普通讲经法师待,则便失护国二字体裁。且小看于光。何以故,特为护国,于中取利,光虽不慧,不愿于将死之日,得此护国会中之财。

复屈文六居士书三

 

功课


  礼忏无定规,但致志诚恳切即已。卧室供佛,除贫无余屋则可。若有余屋,断不可在卧室供也。功课各随己意,亦无定章。光则早晚必按朝暮课诵直念。凡起腔唱者,亦作直念,但稍缓点。光绝未学唱念。然在丛林中,只可小声,不得声闻于外,以致惊动别人。

复许止净居士书

 

出苦之苦


  今夏各处水灾,饥民甚多,尚宜切戒家人认真念佛,以防意外之祸。如其不能受辛苦,当念饥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则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惯,故以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则将来之苦,盖有说不能尽者。

复许止净居士书

 

男女平等


  今之讲男女平权者,多多皆不知女人之权,大于男子多难称喻。世道之乱,亦由女权不振所致。世道欲治,当急令女子无负天职,各各恪守其权。光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其克尽妇道,相夫教子,于家于国,利在不知不觉中。

复焦易堂居士书

 

为人


光之为人,绝无我相。所不愿闻者,过分恭维,此外则一无执着。

复潘对凫居士书一

 

狂妄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转念。故后,其子讣来,言睡三日,不食不语遂逝。看此光景,殆非往生之相。是以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过分之狂妄心,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不知。

复潘对凫居士书二

挽世乱之根本


  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之基,皆于教儿女中含之。能孝亲敬长及外面一切都善,而不能善教儿女,此人亦未可直名为能敦伦之君子。如能孝亲敬长与一切通皆如法,又能善教儿女。其人即居家无所作为,其培植国家社会也,大矣。今世乱已极,究其本原,皆为父母者不善教儿女之过。使人各善教儿女,何得有此种恶剧,以极力扮演而促行也。

复神晓园居士书

 

敬书


  读佛经书,不可依儒者读儒书之态度。今之儒者,完全不知敬书,故致世无真儒。若以此种漫不恭敬之态度读佛经,则未得其益,先获其罪。

复许焕文居士书一

 

不入社会


  光自出家以来,发愿不住持寺庙,不剃度徒弟,不入各社会。自民七以来,各处慈善团体将捐册寄一或十至数十者,皆将原册挂号寄回。随我之力,另寄若干。(不书于册,以免此册无用。)每年均在一千以上。若再倡募,不至劳死不能也。光无寺庙,无徒弟,所有[贝+亲+见]施,随来随用,绝不向人开化缘口。以僧多化缘,光不愿与彼同。纵谓光无慈悲,亦所不计。期免无知之人,谓光藉此以求利耳。

复许焕文居士书二

 

伏虎


  善子擅画虎,畜一虎自娱,师见之曰,此虎凶心尚在,当慎之,皈依未久虎毙,殆仗大师慈力加被,已脱畜生道欤。大约当日焕文居士远道亦闻有此说,故具书大师而询之。而大师之答书老实开示,丝毫无自矜之意。大师一生,以不要学大派头为主旨。

复许焕文居士书二

 

专一念佛


  欲专一念佛,本无定章,若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则五更起礼佛(多少拜,随己立)毕,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毕,即念赞佛偈,绕念若干声,然后静坐半点钟,再出声念若干声。即跪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若欲礼拜,先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拜。)念发愿文,三皈依,此为早时功课。吃早饭毕,静坐一刻,再念佛时,即礼佛三拜,或多拜毕,即念赞佛偈,念毕,绕坐皆照前。唯念佛毕,不念发愿长文,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即已,礼拜而退。早或二时。午饭后二时。晚课与早课同。夜间再念一次佛,仍照早饭后章程。念毕发愿,当念莲池新订发愿文,毕,念三皈依。此虽有起有落,然心中总将一句佛号,持念不令间断。行住坐卧,着衣吃饭,大小便利,均于心中默忆佛号。于七日中,不令起一切杂念。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亦不可太劳,劳过,则次日便难清爽如法矣。

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已死未往生想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魔相


  今之小知见人,稍有一点好境界,便自满自足,以为我得了三昩了,此种人,十有九人皆着魔发狂。以心念与佛相隔,与魔相合,故致然也。

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世礼全丧

  至于死后,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陆,念经,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场面耳。虚张声势,殊少实益。又丧中一概不可用酒肉。儒家古礼,丧中严禁酒肉。若用,人便以为失德。今世礼全丧,以故食肉,饮酒,作乐,唱戏,无所不至。

复朱智贞居士书一

 

未得一心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

复何希净居士书

 

务虚名


  今人每务虚名,不修实行,此是学道之一大障碍。若不作假,则一滴雨,一滴湿。作假,则如梦中吃饭,无益枵腹。

复何希净居士书

 

他人钱长己业


  光之为人,了无私心,以故一生不收徒众,不立门庭,不结社会。有人送光之钱,不用于印书,即用于赈急,不令由他人之钱,长自己之业。

复王照离居士书一

 

坚实


  人都要好看,我只要坚实。以前有劝光用着色书皮者,光以贵而不坚实,随他说总不一许可。知世人多多是做场面,不计利害。程朱注书,也是做场面,只顾博大理学之名,辟因果,辟轮回,以致生出杀父杀母之祸。使儒者各提倡因果,则何至世道人心,陷溺一至于此乎。

复刘德惠居士书

 

各各不同


  今之劫运,避无可避,防不胜防。唯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或致大家同归于尽。虽念佛人不能独不受劫而死。然死后之去处,各各不同。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此意不可不知。

复刘蓉阁居士书

 

空名

学佛之道,在于实行。若只张罗门面,不修实行,则亦只得门面之空名而已。

复李尔清居士书

 

化人之机


欲真利人,当事事尽己之分。则日用行为,皆含化人之机。久而久之,人自见信而依从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复李尔清居士书

 

最大之惠


最大之惠,莫过于劝人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次则莫过于教人善教儿女。人果各用善教,则天下太平。

复李尔清居士书

 

念佛真利益


念佛真利益,唯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妇能得。其似有智慧,不愿随愚夫愚妇之班者,皆不能得。

复胡慧彻居士书二

 

粉饰


弘扬佛法,务须真实不虚。若随意粉饰,其过亦非小小。

复胡慧彻居士书四

 

傀儡僧


  所言皈依,何不择道德高超者,乃以老顽固腐败之傀儡僧为师乎。虽然,欲得佛法实益,专在自己诚心。今汝以傀儡僧为师,须知傀儡虽无长处,亦无短处。以无机心私意故,傀儡亦自可取法。未可以他人之定评,而一概弃之也。

复万梁居士书一

 

得一心日日常作往生想


  当令即刻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此三句,师自加密圈。)以摄心于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此系平日勖令专心致志之要义。日日常作将往生想,心中不留一事。有宜交代者,即预交代之。子孙有宜问者,即预问之。待至临终,则全家念佛。无一事可问,亦无一事交代,大家同声念佛。

复夏寿祺居士书

 

俗派


  今之僧人,多系俗派,四十五十,也举行祝寿,有以此事语光者,光曰,我宁受斩头之刑,不愿闻祝寿之名。有欲为光祝寿者,是拉光于最下劣之下流坯一派也。

复夏寿祺居士书

 

涉世准则


  令郎法名犯祖讳,当随改。今作智睿,当不至又有犯者。若又犯祈自己改之,不必又令光改。南北乡风,各不相同。南方亦有严论讳者。亦有子用父名之要字,如父名鹏,子名小鹏,父名谦,子名续谦。至于法名,有专用一字者,则祖孙父子同一上字。光不用字派,随用字,人多而无表白者,则同一上字,已有表白者,则各用上字,以免违俗之嫌。曾子字子舆,孟子亦字子舆。子思学于曾子,孟子乃子思之门人。古人宽而今人严,于此可见。然大事当依理,小事宜随俗。此持身涉世之准则也。

复穆宗净居士书三

 

俗人祝寿


  光目乃光之宿业所致,不得于莲社中为光祈祷。及效法无知俗人祝寿,以败佛门。光一生闻见僧祝寿代为发羞。汝等自己修持,不得拉光名于此无道理之俗派中,令有知见者讥诮,切切。

复穆宗净居士书五

 

功败垂成


  世之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一以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眷属不唯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人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往生左券


  吾人自无始以来,各有宿业,各有宿善。善用心者,恶业发现,亦可增长善根。不善用心者,善根发现,亦可增长恶业。汝之病足,病痢,病目乃宿业。由念佛而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者。人唯事事依天理人情而行,则其现生虽不得大利益,冥冥中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于不知不觉中。当益加努力,以为往生左券。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二

 

皈依(一)


  至于皈依,则不敢随便。彼以轻心慢心而求皈依三宝,若即许者,即为自轻佛法。亦不能令人深种善根。此依住持法道之义,与前不同。以轻心慢心皈依者,便无由生诚敬心。世间学一才一艺,下至剃头修脚者拜师,尚须三拜九叩。况皈依佛法僧三宝,以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绝不肯自屈一句。空自屈话,尚不肯说,只以谨上二字为事。光虽庸愚,何敢自轻。故祈阁下但自力修,不须皈依也。

复罗省吾居士书一

 

皈依(二)


  光一向坦率,凡有来信问佛法者,无论彼如何倨傲,皆与彼说。唯求皈依者,若不用自屈之字样。或婉辞,或直陈其不合礼而辞之。

复罗省吾居士书二

 

因福致祸


  修净业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果能如是,则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至冻饿。以真实修持,必蒙三宝加被,不令过为困苦故。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世间祸福,相为倚伏,福能善享,则其福愈大。否则福未实得,祸已大临。此种祸尚无禳解之余地,以是因福而致之祸,其祸更为酷烈也。

复罗省吾居士书二

 

发痴


  汝欲光令汝圆觉妙心,廓然开悟。(此心乃佛所证之心)寂光真境,常得现前。(此境乃佛所居之境)莲池愿文,虽有此语,切不可发痴欲其即得。若欲即得,必定着魔发狂,佛也不能救矣。譬如小儿,扶墙而走,尚难不跌倒。而欲飞行长空,遍观四海,岂非梦话。但求往生,即了生死。若欲悟此心,见此境,尚须渐修,方能分悟分见。若圆悟圆见,非成佛不能。汝太不自量,光已说破,当以决志求生西方为事。越分欲得,反为堕落魔外之本。

复吴思谦居士书

 

司账者


  且莫心高,谓为明佛经义,便可得大利益。若作此想,便与店铺作司账者无异。虽曰有数千数万数十万,经我料理,到底不是自家的。及乎谢事,自己只得薪水之少数而已。

复章以铨居士书二

 

邪魔出世


  现在邪魔出世之时,吾人只可自守其道,决不可与彼相较。一经较量,彼必更加黩谤。尔为尔,我为我,汝不来找我,我决不找汝。否则必定更要妄造谣言。

复周善昌居士书四

 

阎罗之囚


  悟道容易,证道甚难。今人多多皆未真悟,依稀仿佛,知其少分。则以为无生死可出,无佛道可成,任心肆意,将来皆为阎罗之囚。

复季国香居士书二

 

假善人


  每见学佛者亦有伪为,其实则居心行事,仍然是利欲是务,依旧是瞒因昧果,欺佛欺人。此种假善人,实为佛门之贼,当深以为戒。勿道大者不可自欺欺人,即起心动念,亦当以诚为事。果能真诚不欺,久而久之,必为人所信向。人既信向,则天地鬼神当常护佑,令其常得吉祥也。况佛菩萨大慈大悲,有不垂慈加被者乎。

复宁德晋居士书二

 

零食


  光数十年来,不喜零吃东西,凡有送我之藕粉葛粉,一次皆未曾冲过,通令大家吃之,以后万勿以此种事扰我。

复宁德晋居士书三

 

弘法


  所重在令一切男女,各人在各人家中,实行敦伦念佛之道。不得学今之提倡者,先立一大建筑之机关,则所费不赀。问人募钱,人便不甚佩服。况事大非用人料理不可,用人则薪水从募中来,便为大碍。光与汝说一最妙之办法。于村中或自己有空屋,立一机关,无则或附近之庙或祠堂均可。其借办之所,牌用活的,可挂可取。约定一月一次,在此讲谈净土修法及与利益。虽不能拒绝女人,然年纪过轻者,祈勿来听,免生闲议,或致狂徒因兹生事。此外汝若无农商专责,如有一二相信人家,欲令女眷通沾法利,当约定日期请到彼家,为诸女人讲演净土法门。其请之人家,必须有具知识之男子,方可受请。若唯有女人,或男孩并老汉不能行动者,皆不受请。此种讲演,不许外人来入,唯限于彼请主之家属,及本家并亲眷而止。到彼家,当设一法位。不必供佛,但以此为佛位。即向位顶一礼,令彼听者亦顶一礼。即坐之讲说。说毕自己到座前一礼,亦令请者听者亦作一礼。不受食,不受供养。如此方无异议。后纵有欲行者,亦必须如此。

复宁德晋居士书三

 

惜纸


  汝学问未广博,且认真提倡。至于贬驳理学之处,且从缓。否则或招拘墟者暗祸,不可不知。祈慧察。我一向不计较随便用纸写,故其纸大小不一。此系过冬糊玻璃之纸,弃之可惜,故于知己者用之。

复宁德晋居士书三

 

庄重字体


  须请善书者楷书之。若用半行半草,及带隶带篆等,则只可作悦目之具,非为利人之据也。故凡欲一切人同皆一览了然,决定用不得行草隶篆等体格也。又须各用正体字,凡俗体,帖体,破体,均属轻佻,有碍庄重,亦不宜用。又有写家,每有写重,写落各字,均不标改,但于末尾注之,亦皆不足为法。以改正则文义显明,彼只图好看,置文义于不顾,此乃大通家之恶习。若多,则点一大点于字上,或用一△于其字之旁。若脱,则补书于上下相交之处,庶可一目了然。又宜用点句法,俾人人念得成句。若不点句,又逢不闻佛法之人,则殊难领其文义矣。

复宁德晋居士书四

 


  古今聪明人多受聪明祸者,以仗己聪明,或慢人侮圣,或谤佛毁法,或妄生臆见,以期现世之名利,与身后之虚誉耳。不知既无谦德,则天地鬼神皆恶之,而况于人乎。故每每皆成狂妄之流,或归于奸恶一派耳。若持之以谦,则愈聪明愈有实益。必能穷则独善,达则兼善。

复宁德晋居士书五

 

演说


凡演说均有设座之事。但说者立而听者坐,不但于仪式不合,而且劳逸各为过分,决不可依。

复宁德晋居士书五

 

不量己力


  汝之心念,高之则圣人所立者,尚不满意。卑之则欲于此极乱世中,现身救人。皆由不量己力,故有此种知见希望也。

复宁德晋居士书五

 

虚张声势


  光既无门庭,故不作常住想。所有皈依者,除常有函札,及或有事体相关系外,概不登记。汝以一百元,印一千达生编,又以十元作与光小资,又以十元作弘化社戒愿,下余尽数刊印嘉言录,或留社以送人,或着量以寄鄠,汝何不知帐算之若是耶。可知汝说话,亦有不实在之病。我非责汝此语不实,实恐汝一切处犯此种虚张声势之病。百元之资,除印千本达生编印资寄费外,又除二十元,纵有余亦无几许,尚用得着此种大话乎。我以书送人,亦不敢以大话与人,恐人谓我有骄矜心。若是他人犯此病,我亦不说。以汝颇似欲躬行实践者,或因此便成白圭之玷,故不得不说也。

复宁德晋居士书五

 

早晚课


  早晚香赞不念亦可。丛林中朔望做功课,则先念香赞,余日均不念香赞。此法乃居士中多有好张罗者所立也。丛林做功课,大家到齐,礼佛三拜,即念(早念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念楞严咒。晚念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念弥陀经。)在家人虽可随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几起几落之紊乱无章也。

复宁德晋居士书九

 

本迹两顾


  汝太不洞事,何可于早晚课诵礼佛时,将印光之名,列于佛前而礼之。何不知尊卑圣凡,一至于此。勿道印光是一无知无识之业力凡夫。即古德有佛示生,有菩萨示生者,仍然不能按本地而列。以既现身为僧,定须列于佛菩萨之后,方为本迹两顾之道。汝若心感于光,或可于功课通毕,心中默想,顶礼一拜。则于人情天理,均可无违。若汝此种安顿,不但汝罪过得不了。亦令光随汝得罪。则汝非恭维光,乃毒害光也。汝能志诚念佛,自利利人,即不拜光,亦何所欠。

复宁德晋居士书九

 

多拜佛胜于拜光


  临济正宗出家。然光以净土法门为宗,不以禅宗为主。光亦无徒,死即了无遗物矣。照片亦无。多拜佛,比拜我好百千万倍。

复宁德晋居士书十

 

无事找事


  汝说许多话,通是无事找事做之话。光不回秦,汝来光就会回。光若回秦,苏州上车,长安北门下车。汝来只为光添麻烦,而来去之费数十元,置之无用之地,岂不可惜。须知现在时局,究不知若何。当安住家中,即有风潮,尚有主人。若远出未归,则两处通操无益之心,何苦作此有损无益之事。至谓住汝家中,不见一人,究与未回何异。光何能住汝家中乎。

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三

 

念观音


  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须知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况吾辈凡夫乎。

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五

 

孝亲


  念先人之苦节,当力行其佛化,令一切人悉得了生脱死之利益。俾吾亲之名,标于西方宝莲之上。比此间碑铭之虚荣,当天地悬殊也。孝亲者,当务其大者。其小者可行可止,不必专以此为志事也。

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六

 

宁死不迁


  苏州日有飞机三五只经过,初曾炸过几处,近来但经过而已。苏人逃去十程之七。然逃之外边,其苦更甚。不逃者,尚安乐些。光老矣,一步不能移动。不该死,总不会死。该死则宁受炸死,不以迁移而受此种冤枉苦。

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七

 

临终清白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

复吕智明居士书

 

断烦恼


  烦恼是妄,何可云不能断乎。所言不能断者,乃系真性。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变。譬如真金打做马桶夜壶,虽日盛粪,而金性仍然不变。打做佛像菩萨像,虽极其贵重,而金性仍然不变。世间人各具佛性,而常造恶业,如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了。若知此义,谁肯常作马桶夜壶之下作东西乎。然人争着做马桶夜壶。百千万亿中,或有不肯作马桶夜壶,一意要作佛像菩萨像,连天帝大王之像亦不肯作者,盖甚少甚少也。

复吕智明居士书

 

风鉴


  光于风鉴,绝未染指。然所见今之自称为大通家者,均是指斥前人建筑之非,任意改革。实则得吉者少,而得凶者多。凡医与风鉴,求光赞扬,光不出一字以应之,恐由我而误人耳。光与彼直说,光若赞扬,须深知其道,并确知阁下之本事则可。光不知其道,又不知阁下之本事,何可以他人之表彰者,人云亦云而表彰之。光虽愚劣,亦不肯冒昧送此人情也。

复钱士青居士书一

 

逢凶化吉


  当此大劫,殆朝不保夕。如居积薪之上,下已燃火。何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而不专心致志于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及念观世音菩萨,以祈逢凶化吉乎。

复智牧智声二居士书一

 

放生


  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于此各日放,则便不肯特为买放矣。光虽为人如此说,究亦只成空谈。又生亦不可乱放。放之于江,则无不可。放之于池,凡害鱼之鱼亦放其中,是放贼于人民之聚处,则群鱼皆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

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僭越


  居士放生,宜从省略。若真诚无伪僭之心,即按仪式行,亦非绝不可行。若妄效僧仪,则成我慢矣。法固圆融,当善用心。在家居士可放蒙山,则此放生仪,固无所碍。然须绝无僭越之心,深存度生之念方可耳。

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伏祸


  世之聪明人,每每欲为千古尊崇之人,卒至学说偏僻,立异树奇,以致遗误后人,为圣道障。在当时则人皆推尊,其学说之毒气大发,则知此种学说,实伏祸根于近千年之前耳。

复罗智声居士书四

 

志在利人便是修行


  医之宏扬净业,较比余人为易。倘志在利人,即此便是修行。岂必须避世长隐,方能修行耶。光之欲长隐者,精神不给,故有此议。非唯求己利,不愿利人也。

复罗智声居士书五

 

在家方便


  妻女同修,实为居家学道之懿范。以此风于一乡一邑,必有随而和之者,相继而作。现今之世,切不可萌出家之想。以在家方便,出家则反为滞碍不自在也。

复罗智声居士书五

 

好名而恶实


  今人多好虚名,不务实行,每每讣启粉饰得极好极好,冀人观之以为荣。而不肯认真念佛,令亲真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实益。并现在眷属亦皆各各种临终往生之因。岂非好名而恶实哉。

复李慰农居士书二

 

母教


  世之不肖子女,皆其母不尽母职之所致也。母若贤,一则秉其气性,二则观其作为,此系以身立教者。次则教以为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又须切切实实示以因果报应。迨读书时,先将感应篇阴骘文令其熟读。毕生每日须念三五遍。再与讲其大义,则如熔金入于好模中,决无不成好器者。此母教为治平之根本也。

复李慰农居士书五

 

情理


  家庭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论。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论。兄弟不睦,多半由于父母偏爱所起。由偏爱故,事事均须占便宜。若吃亏之兄弟,能作退一步想,譬己生于贫家,衣食住皆无有,又当与谁相争乎。

复李慰农居士书六

 

邀名


  世有好名之人,事事要冒假名,事事不修实行。不知名为实之宾,实充而名自着,何可用意邀求。邀求之名,一时或可悦人耳目,后来必受人人唾骂。凡事以诚为者,决定有好结果。以虚假为者,徒自欺耳。世人尚不能欺,况佛菩萨乎。

复东海居士书

 

持戒


  至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其戒唯何,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此系如来戒经中语,文昌帝君引而用之于阴骘文,切勿谓原出于阴骘文也。此两句泛泛然视之,似无奇特。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则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于圣贤之域矣。

复陈飞青居士书三

 

最大功德


  世间最大之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世间最大之罪业,莫过于不教儿女。以儿女贤则有益于国家社会。不贤则有损于国家社会故也。

复陈飞青居士书三

 

门外汉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

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除却礼拜难恳切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

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善法调治


  众生之心,须用种种善法调治。譬如吃饭,须用菜蔬佐助。唯刻期打七,可以专持一句佛号。一切经咒,皆不持诵。然亦不可并礼拜发愿全废之。除打七外,照常持诵,俱无所碍。

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师心自立


修行人最怕师心自立。常闻之资性固好,见识有偏。专念一佛尚可,废弃礼拜发愿等,则大错大错。

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不识心性只知物质


  汝学佛有年,因锦汉之语,而疑佛经及历代古德,或有不妥贴处,便成信道不笃。彼极破八识之三名,谓为有讹,只以动力易之,谓能正佛经历来之讹。其好名之心,可谓至极。加以不知羞,无惭愧,亦可谓至极无加。彼以真如佛性,皆谓之后天物,其不识心性,只知物质,为可怜也。

复霁清居士书

 

宿世恶业


  友人阅嘉言录而疑净土,此宿世恶业之所致也。今为一喻,蛆在厕中,乐不可支。若与彼说厕坑之外,尚有极清净开阔之楼台屋宇,彼能生信否乎。即有好事者,不惜垂手从厕中取出,用清水香水次第洗之,亦只能成就其速死而已。于彼完全不得其益,亦犹是也。

复霁清居士书

 

尽分


  汝之多年荒唐,不生信念,为汝之宿业。亦汝父母于幼时,未能在伦理因果上,着实教诲耳。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今幸知非改过,亦是宿世善根。当于儿女分上务尽为父之职。则子子孙孙,贤贤相袭,无此种险途陷溺矣。

复杨慎予居士书

 

虚浮习气


  礼拜种种震动,及黑暗中精光流露,皆提神过度所致。以后礼诵,但志诚恳切而已,不必过为提神。宜心常向下想,或想在莲华座上坐。而只想所坐莲华,绝不计及自己之身在莲华上。久之此种虚浮习气,消灭无有。以此种现相,多半属躁妄所致,尚未用工,即欲成就。不知好歹者认做工夫,则着魔发狂矣。然好境界亦不生喜,恶境界亦不生怖。怖则邪必乘之,喜则必先失正。汝乃轻狂小子,今日故有此相。合目亦是致病之本,以后但不他视,切勿合目。平常念佛,决不可过为太急,急则伤气,伤气则或致震动。亦不可过慢,过慢气接不住,亦致伤气。

复杨慎予居士书

 

解众怨


  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则其利益随心力而下劣矣。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了无减损。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与久。回向时当知此意。不但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结众缘而解众怨。

复杨慎予居士书

 

只要弥陀慈父垂怜


  光已七十九,过二十日即八十,死或在年内,或尚要受几年罪。光死只许你们认真以净土法门自利利他。若为光作赞传诔等,传送遐迩,乃系光之怨家。光一生不受人之虚誉,以死而无知而虚誉之,是为欺心。光只要弥陀慈父肯垂怜,此外一不愿闻也。

复了凡冶公二居士书

 

只解义不知真益


  金刚经之义,非至诚受持读诵,纵令解了文义,亦如云雾遮日,莫见真相。奈世人只知解义为贵,不知真益在恭敬专精受持中也。

复罗铿端居士书一

 

自利利他不分亲疏


  观来书,可谓发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有语病。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二者当以不分亲疏为是。然利他正一愿而已,自利则必须竭尽心力。则自利一边,何可以淡,而妄学大菩萨身分也。

复胡宅梵居士书一

 

盗名掠美


  战事之息,乃中国百千万缁素善士,恳切祈祷之所感。光不过百千万中之一数耳。若曰系我之诚感,则成盗名掠美,无功冒充,光岂肯受此称誉乎。礼云拟人必于其伦。居士谓古佛再来无疑,是以佛为凡夫,以凡夫为佛。则比归功于光之失,更大无量倍矣。汝我有缘,当以真实情意相待。若作此说,彼此均有罪咎矣。

复胡宅梵居士书二

 

家庭妙诀


  有德色,人虽受惠,感恩之心,便轻微矣。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此处家庭之妙诀也。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关紧要之小事较量而起。能放下人我心,自可不和而和矣。

复周伯遒居士书三

 

恩怨


  人生所遇善恶诸境,各有宿因。宿世有怨,见即怀瞋。宿世有恩,见即生爱。妇女无知,任性纵情,以致不能转怨为亲,令宿业消除也。明理之人,既知一见生瞋,当对治此瞋,偏以慈爱待之,则宿业由现业而消灭矣。

复周伯遒居士书四

 

不顾宗旨


  美术学校,使数女人裸体,数十男学生在周围,以所见之何方面,各各描画,当作一种功课,此无廉耻之女人,尚属教员之职,月得薪若干。新的又何尝有益于世道人心。欲挽回世道人心,何可登此种言论,自己宗旨,也不顾了。以后凡这些瞎捣乱之魔话,切不可登,免被明眼人见诮。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

 

心不真切绝难感通


  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四

 

生西大事


当灭踪隐于一切人不知之地,以期终此余年,专修净业。否则终日为人忙,必致误自己生西大事。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六

 

佛法要妙


  佛法要妙,唯在乎诚。汝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谈玄说妙,弄口头,求神通,宜置之东洋大海外,方可亲得实益耳。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八

 

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徐某肯提倡净土甚好。彼上前年以醒迷录一本见寄,祈为排印,前年附于坐花志果之后。去年腊月,同一川僧来报国,住多日过年,其僧袍子也未带。过年后,光呵斥之曰,汝为僧,当于岁末年初祝国祝民。汝远出过年,袍子也不带,可知汝成年也无礼诵持念之事。幸同徐居士来,否则报国单也不挂你的。徐既由支那内学院结伴来,则徐亦是只说空话,不务实行之人。否则何肯相伴,令彼辱及于己乎。此种人,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复谢子厚居士书

 

倡因果


  今之无论学堂佛会,皆须认真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庶可望后来之太平,否则便无望矣。

复谢慧霖居士书四

 

当面错过


  五经四书,本是教人为善之书。世多以文视之,则便当面错过。若感应篇阴骘文等,直陈因果报应之事,俾人一目了然,实为有益。彼大言理性,不提因果报应者,徒欲得高出人上之名,而不知所以高之实。且无普引一切人悉皆遵依五经四书之道之法。如是人者,光固不愿人学也。以其只能作自了汉,不能普利一切也。

复谢慧霖居士书五

 

见光不如观佛


  今人稍聪明,便自大自是。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参禅纵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地位,尚是凡夫,不是圣人。光极庸劣,无学问,而确有不随经教知识语言文字所转之守。汝若肯信,且从易下手,易成就法上着力。如不以为然,一任汝直证十地,作真名儒。人各有心,何可勉强。光照像有何可观,何不常观佛相乎。

复谢慧霖居士书六

死生有命


  光颇畏奔跋,不但川湘甘地不愿往,即灵岩也不愿往。死生有命,何得徒劳。况老年气力衰弱,与其奔跋劳碌,不如受炸之痛快。况未必便炸乎。是以绝无一念他往之心也。

复谢慧霖居士书九

 

宏法


  今之宏法者,多喜自立章程,不肯依前人之省心力、省工夫之法以行。虽其心广大,然论其实益,则当逊古人所立之净土法门多多矣。为显我为通家,不依前人成法,若是上上上上根人则可。否则固宜从省心力处用功,则利益易得矣。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

空名


  夫君子之名,何得独立于名誉之外。但宜以实副名,则为君子之名。否则或为求其空名,则必至种种邀求沽钓。则其名也,正是天诛鬼责之铁案也。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一

 

政教并施


  先王淑世善民,有教有政,当人心淳善之时,只说其理,人自服从。现今是何世道,汝只知守旧章程,不知变通。于留纯儒之名边则可,于普转中下人心则难。是故当以因果报应之理为之辅翼,即所谓政教并施也。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二

 

唯人自扰


古今大聪明人,每好自立门庭,不肯人云亦云,故致有此种议论。正所谓世界原清平,唯人自扰乱耳。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三

 

教人识机


教人先要识彼来机。否则且注重于事修,则为最稳妥之法则。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六

 

省心力


  今之无论何界,一动即立章程,求其能依章程实行者,则便难其人矣。若知其难,当从省心力处办。但期有益,不必定要合大章程。若必欲合大章程,或致小益亦莫由得,以人情太下作,不乐遵正式范围故也。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六

 

弘法获利


  今之宏法者,通是崖板章程,不知变通。仁王固可护国,讲之殊难领会,念之亦无有多少。若以普门品为救国而讲演,则三岁孩子,也会念观世音菩萨。若仁王经,则百千中之一二人矣。如此宏法,只得宏法之大名,难得护国之实益。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一

 

开囱门


  密宗道理,不可思议。而今之传密宗,学密宗者,各以神通为事,未免失其本旨。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真神通。诺那来上海太平寺,言及密宗亦以往生西方为事。而阿弥陀长寿陀罗尼持之,开囱门,即能随意长寿,或即往生,此语何可一概。勿道尔我不能,即诺那也不能随意往生。一弟子以此事问光,光复之曰,此事理实为的确有之,但不可谓人人均能往。须知密宗要旨,在三业相应。果三业相应已久,便可从心所欲。未到心空而妄欲得者,或至着魔。此密宗一大关系也。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四

 

宗净两失


  指归净土,乃禅不禅净不净之书。亦可令无信心者种善根,亦可令真念佛者弃信愿。所种之善根在未来。所弃之信愿在现在。具眼之人,决不流通。彼以禅净自名,而不肯依净土真宗旨,可叹之至。今之提倡净土者,多是此种知见。深恐人以己为不通宗,故成此宗净俱失实益之结果耳。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六

过谦失中


  光素知法门事难维持,以故不主寺庙,不收徒众。今已老矣,一切事皆不干预。以汝不知所以,故为略说。像片一事,小之小者,(圣钦和尚已持去)何得云令圣钦垫款,后当归还。况汝有廿元来,光纵见小,岂有此不近人情之举。汝作此说,亦未三思耳。过谦失中,迹近于毁,于一切人前,均宜浑厚,切勿如此耳。

复谢慧霖居士书三十

 

学佛之本


  凡欲学佛,必先学为贤善。若不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尚是世间罪人。譬如疥癞疮溃之人,何能承事天帝,故须先从伦常立基,以为学佛之本。

复时若居士书

 

不以人情而以佛法为示


  大凡聪明人,多皆傲物而自是,不肯受人呵斥。光愧无学问道德,不能稍益于世,因兹抱一他山石之素愿。欲令纯金良璞,皆由我粗砺之质,以成世宝。是以三次相见,不以赞而以勉,不以人情而以佛法为指示。其书与三次之语,呵斥颇切,意必此后绝不过问。而书中所叙,颇生感激。足见宿根深而见理明,不自是而肯听善言。倘能将才人习气,西欧虚派,尽情放下。以敦本重伦,躬行家庭教育,俾一切女流,同仰懿范。

复张曙蕉居士书二

 

通病


  好高务胜,见异思迁,乃文人及虚浮学道者之通病。须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纵使万圣万佛相继出世,亦不能稍变章程也。了此则自知见异思迁者,皆由心中无主,非受道法器之所致也。

复张曙蕉居士书二

 

文人习气


  净土法门,贵乎实行。今既知之,当随分随力行之,方有实益。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圣号,以期近则消业障而增福慧,远则出三界以登九莲,则仍是文人习气。有此习气,欲真实了生死证无生之利益,实万难万难。

复张曙蕉居士书三

 

自实得祸


  世间聪明人,每以聪明自负,不肯虚心受人指斥。汝宿根深厚,实为进德之基,观手书不胜钦佩。宗门语句,勿道不悟,即悟而不善识机,以致误人,则自实得祸。

复张曙蕉居士书六

 

念佛妙法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

复张曙蕉居士书八

 

同归于尽


  光虽非寺之住持,然诸事皆以我为主。主人去,他人或亦各去,则其事便成废弛。于流通益世益人之经书事,大有关系。若大劫临头,大家同归于尽,光与之同死,亦分所应尔也。

复边无居士书一

 

印经咒


凡印经咒,必须眉目清楚,主伴注明。令发心念者一目了然。仪不可太繁,繁则易于生厌。

复边无居士书二

 

一法普摄一切法


汝信心虽好,不知一法普摄一切法之至理。及不知要紧之时,愈约愈妙。儒教亦云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复边无居士书三

 

因果


  欲家风不坠,非提倡因果不可。欲天下太平,亦非提倡因果不可。此千圣不易之法也。本此法而行之于家,则家齐。行之于国,于天下,莫不皆然。舍此言治,皆属皮毛之事,决无大好成就。

复常逢春居士书一

 

朝闻道,夕死可


  学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现世乱已极,不以佛法为救正,则无法可设矣。光粥饭僧耳,汝初以元公、康节、文正公相拟,已为失伦。继以弥陀后身本师前导等妄誉,何不惧罪过一至于此,以凡滥圣,罪在不原,汝知之否。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恨闻道晚,但怕因循不肯实行耳。

复常逢春居士书一

 

悦人耳目


  但今人每每粉饰,欲悦人耳目,此为大过。于亲于己,均无益而有损。何以故,以欺人自欺,以凡妄称为圣故。未往生,眷属至诚为念佛,亦可往生。若粉饰,则非真实心,乃虚假心,故难得实益也。

复常逢春居士书三

 

念佛记数


念佛记数,只取其心皈于一,不许又记百记千。汝所立之法虽好,恐久则心力不堪,或致受病。

复常逢春居士书八

 

不得实益


  外道每谓彼等得佛法之真传,六祖乱传法,法归于在家人,僧人皆无法,彼师乃某佛某祖师一转,说此法者,总为求名闻利养故。受戒之人,亦有好名,或求利养,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是人纵有修行,以心地不真,必不得佛法之实益。而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罪,不知何年何劫,方才消灭也。

复常逢春居士书九

 

虚誉


  光一生不肯虚誉人,亦甚恶人之虚誉我。光已七十有九,再过三十二日,则八十矣。然朝不保夕,恐未必至八十而死。无论在生已死,切不可用今人之恶派,妄为赞誉。光文钞中,于我父母师长均不提及者,盖恐人疑为饰说,致成大辱耳。今人父母师长去世,求名人题赞。光极不愿随顺此恶派,而辱及其亲与师也。我死之后,当极力提倡净土法门。令见闻者生为贤善,死生乐邦,此则唯功而无过。若妄作赞诔,则是毁之于众也。

复真净居士书

 

看经无择法眼


  汝看经无择法眼,由地藏之廿八种,而疑观音。人非不能答,特藐视汝而不屑答耳。光恐汝以为汝之本事,常找些人不注意之事而问人以自夸。而不知其为自轻也。从此生大我慢,谓我能问倒一切人,则汝后来着魔发狂,大有日在。

复钱晓朕居士书(附来书)

 

祝寿


  光老矣,绝不愿人多事。有言为光祝寿者,光云我宁受斩头之刑,不愿闻祝寿之名。有祈光为其寺指导者,光云若用印光二字,光当蹈东海以游西方。以人心不测,善恶难测。

复章缘净居士书一

 

往生要件(一)


  情爱一起,正念即失,断不能生。勿道工夫浅,即工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世间事事可以伪为,唯临终不能伪为。

复章缘净居士书三

 

往生要件(二)


  至疑工夫浅,戒品未全,不知临终一念之关系甚大。勿道向来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临终果能闻善知识开导,及他人助念,己随之念,其左右眷属善巧将护,不使其起情爱及瞋恨心,皆可往生。

复章缘净居士书三

 

自念自听


  念佛在对治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减一分,即念佛功夫进一分。当时常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注重于听之一法耳。

复德培居士书一

 

应机


  时值末法,人根陋劣,唯念佛一法,最为当机。有许多人凡所祈祷,皆以人不能尽念诵之经咒为事。不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持之尚可成佛,岂不能消灾乎。观世音菩萨,于我此世界最有缘,亦当兼念。但期至诚恭敬,必定有感即通。即平素修持与因事祈祷,同从人人能念者为事。

复德培居士书二

 

助念之道


  三时系念,乃后人所著,冒中峰国师之名。此书有二种,派头大同,文字不甚同。乃平时提倡之派头,何可用以助念。助念须专一念佛。若至将终,并弥陀经亦不念,方可令命终人心归一处。此书乃法师升座,连念带讲说一段,大众坐听讲说毕,念一次佛。盖以讲说为重,念佛为助。著此书者,实不知助念之道。而世之不知净土法门者,以为助念佛事。亦可慨也。临终助念,以专念佛号为主。

复德培居士书三

 

依法与盗法(一)


  密宗不经阿阇黎传授,不得诵咒结印,否则以盗法论,此系至极尊重之意。若有有道德之阿阇黎,固当请彼传授。若无,则自己至心诚诵,即有感应。既有感应,当不至有罪。若定有罪,未经传授念结,均当遭祸。


复德培居士书四

 

依法与盗法(二)


  当此人民困苦艰难,一无恃怙之时,不仗佛菩萨经咒之力,其能安宁者鲜矣。若死执未经传授,念咒结印,皆犯盗法之罪,然则未经传授之人民与孤魂,均当不蒙其法益。彼既能蒙其法益,此必不致因依法修持而遭祸。若以此推之,固两相成而不悖也。

复德培居士书四

 

孝道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欲令全备,非世法佛法一肩担荷不可。世法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必须戒杀护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复尹全孝居士书

 

大悲水持咒法


  大悲咒咒水治病,当发至诚恳切心,方有灵验。每日持咒之先,先礼释迦弥陀及常住三宝。如图简便,即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一拜),如是三称三拜。次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拜,即念大悲咒。初一遍右手作宝手印。即右手大拇指,压第二食指,第三中指,第五小指头一节,舒第四无名指。画梵书唵 字  于水上。左手结金刚拳印(左手大拇指,压第四无名指下节。第二食指,第三中指,第五小指,压于大指之上。如难常结,不结亦可,或初念时至将毕时结,亦可。凡持咒时,均宜结此印。)大悲咒念若干遍,临毕再结宝手印,画  字。此在末后一遍大悲咒初念时画。大悲咒念毕,照大悲咒遍数,念部(上声)林(去声)二字若干遍。多念亦好。念此部林字,以祈速得圆满成就也。不贪名,不贪利,唯欲救人病苦,则便灵。有或持灵后,贪名利,或破戒,则便不灵矣。

复尹全孝居士书一

 

主宾倒置


  日暮途远,固当专一其心。夜间念佛,昼则泛研经论,或致精神注重于义路,净业难达于一心。主宾倒置,在种善根边则有,在了大事边则欠矣。

复露园居士书

 

法化恒规


  至于皈依与否,均无关系。既不肯自屈,还是不皈依好。力修净业,往生西方,亲炙弥陀世尊,更不须以下劣庸僧为师也。光与阁下同是莲池会中伴侣,不必用此假名字以自屈。然欲皈依,决不能以不自屈见允。以破坏维持法化之恒规也。

复露园居士书

 

轻法


  光无论彼若何措词,均为彼答。唯求皈依者,不肯自屈,或婉辞,或明说所以,俾彼此不获轻法慢法之咎而已。须知佛法有住持法道,直示真际二种不同。在凡夫分上,当依律仪而行。否则便为轻法,轻法则不能令人增长善根。(律中广明其相)如求法之人礼貌不恭,便不为说。况求皈依三宝乎。光于问法,固不过执。唯不自屈,而求皈依者,决不敢允许。非求人恭敬以自大也,乃欲人深生敬信,以得实益也。

复承恩居士书

 

往生助念


  某法师往生记阅过,当按实事另作。切不可无中生有,以启无知之人效尤。则似是弘法,实开败法之衅,其祸大矣。某法师临终不许诸居士来,及断气后,方令来,此于临终助念,未能深究。何以故,临终大家助念,则不至或有破坏。气虽断而实未即死,倘遇无知,或手探煖,或为已死,群相惊讶谈论,更为误事。既不许人来,当限断气后五点钟内不许人来。未断气前来即念。则断气后,决无别种惊讶之举。以后助念,不可依此为法。

复觉僧居士书

 

出家


  光出家五十五年,绝不说教人出家一句话。以今之人一出家,皆变作懒惰懈怠之类,此是上焉者。下之则破斋犯戒,无所不为。以故我誓不收徒弟,不劝人出家。(此犹是清朝的景象。民国以来,政府屡欲驱僧夺产,广东陕西河南许多大寺,均拆毁改造。然犹有一班僧俗极力维持,尚能苟延岁月。否则早已全国了无僧人之声迹矣)汝且在家修持,是为最稳当之修持。我已七十有五,旦夕将死,一身尚嫌其多,岂肯又收徒弟。如不听我说,即非我皈依弟子。任汝所为,汝切勿见我。见我水也不许你喝。我连我都照应不来。你即欲以一封皈依信,要我供给你一生。我无此精神财力,供给此不受师教之人。你把出家当做一件大快活事,不知今日之僧,直是无有生路可走耳。要寻死路,又何必以出家寻之。

复逢辰居士书

 

感若至极决无不应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归净土。当率其家属男女老幼,同皆认真念佛。以祈佛慈加被,消灭罪业,增长善根。何得但以百声千声佛号为事。世间为人做工者,为一二角钱,终日勤劳不息。汝以此大事,反不如求一二角钱者之勤劳,亦无怪乎无有感应也。感若至极,决无不应之理。汝如此感,乃泛泛悠悠,何可消大业障于现世去世乎。汝诸眷属为父母念,比专为自己念功德还大,以其有孝心故也。

复拜竹居士书二

 

善用其心


  今人每见一法有效,则不加拣择,完全袭行。致有未得实益,先受大损者。譬如食瓜果宜去其皮核,非可完全食,亦非可完全去。是在学道之人善用其心耳。

复慧昭居士书

 

定境


  定境中之八触及与六妙,不应注意。倘或工夫发现,亦当视为平常,不加欣幸。否则或恐以为胜妙,致将正修净业,反视为等闲。伊字三点,且勿妄自担任,乃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圆教初住菩萨,始能证其少分。唯佛方能圆满彻证。汝何人斯,敢说过分大话。须知见理纵能与佛齐,修持当遵普通事相。庶不致执理废事,落豁达空,拨无因果之无底深坑耳。

复慧昭居士书

 

得机合宜


  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若过为张罗种种行仪,或致疲劳。然法无定相,不可固执,亦不应泛滥。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复慧昭居士书

 

往生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

复智圆居士书

 

念佛人多往生少


  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

复郑琴樵居士书

 

契迷非契觉


  汝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修,则其利益,唯佛能知。若学一种下劣根性,佛尚未真实念,便欲开悟,则是欲契觉而反背觉矣。以念到极处,自能开悟。开悟更要认真念。此种下劣知见,把念看做等闲,把悟认做得道,当做悟后就用不着修了,则成契迷不是契觉。

复韩觉安居士书二

 

多知见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

复丁普瀞居士书

 

舍家常饭欲天厨妙膳


  佛之所以教人,皆为对治习气。以由习气障蔽自心,不但佛之神迹不能知,即己之从生至死,见闻觉知,又何尝自知乎。今既信佛,而不于能得真实利益处致力,而泛泛以己之知见不及处询问,诚所谓舍家常茶饭,而欲得天厨妙膳,其失计也大矣。

复罗鸿涛居士书一

 

宋明诸儒


  宋明诸儒,多取佛经之义,以撑儒者之门庭。但取说得高妙,而绝少实按佛经行者,则其病,在未能深信生死轮回之事理。使彼深信,谁肯以了生死大利益,置之度外。专取佛家发明理性之话,作讲学之冠冕,而又不按此以实行乎。

复陈士牧居士书一

 

回向


  佛门凡有礼诵等事,悉皆普为法界众生回向。况生我之父母乎。譬如一灯,燃百千万亿无量无边灯,此之本灯,犹复如是。若不燃,一灯又有何增益乎哉。况大菩提心之生发,固非世间灯光之所能喻,不过取其片义而已。

复陈士牧居士书二

 

治天下


  天下不治,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善教,母教最为吃紧。以人之小时,日在母边,果有贤母,儿女日熏陶之,其习与性成,虽欲令为不肖,亦不可得。

复陈士牧居士书四

 

晨朝十念


  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古人多有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者,何妨碍之可云。

复陈士牧居士书四

 

着魔


  世多有用功修行,发颠发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圣。由终日唯以妄想圣境为事,如饮毒药,昏乱无知,谓天转地覆,神奇鬼怪。实则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

复陈士牧居士书五

 

一心正念佛魔亦利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太和元气


  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钱,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均不存不说不行。满腔都是太和元气,生机勃勃。

复张德田居士书一

 

佛像装藏


  佛像如其不适宜,改造亦无妨。佛菩萨藏中所安置之各物,亦属俗情,并无深意。大乘经咒,安于藏中,则有益。余均俗派。即彼密宗所说,亦仍是俗情。所最贻害后人者,装藏用金银宝物,以致后来无知之人,便毁像以取宝。宝岂有许多,名目而已,而害人之祸,便基于装藏之时。

复施元亮居士书四

 

为善得祸为恶得福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不知祸福之来,有近有远,迟早不定。近则人俱得见。远则或隔生隔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

复杨宗慎居士书

 

决烈之心


  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我总了无疑虑。若闻人诮谤,便生退心,此种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浅所致。不以佛所说者为依归,而以愚夫愚妇所说者为根据。固当长在生死轮回中,永受三途之苦。

复杨宗慎居士书

 

流俗


  光一生不与流俗同起倒,什么八十不八十。有为光言祝寿者,光不但不领情,且深恶痛绝,以为大辱。祈勿以此事为光言。若对光言祝寿,是视光为流俗矣。

复严伯放居士书二

女众装扮


  近来女界直成妖精,其装饰更下劣于娼妓。汝当恪守古规,痛洗时派之恶习。布衣布履,勿着绸缎华丽之衣。勿擦粉,勿擦香水。守圣人冶容诲淫之训,俾一切人见之生钦敬心。彼好时髦之人,乃是令一切人于他起染污心,岂非自轻自贱乎。

复宗净居士书

自抑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汝把发愿之话,当做平日实行之事,那一样做得到。发愿系所期者远,故无病而有大益。若平日行得到者,则可说。行不到者常说,久则着狂魔。只顾说空话,一毫也不行,若不痛改,定规魔死。

复德诚居士书

 

用功最省力法


  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此物,即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齐治平在是。超凡入圣亦在是。于此用功最省力。

复念佛居士书

 

风鉴


  风鉴家固能令人趋吉避凶,然劳而多费。周易是教人趋吉避凶之书,乃逸而无费,以唯在进德修业,改过迁善处注意。不在改门易灶,拆东补西处用心也。

复江有朋居士书

 

一念投诚立蒙感应


  若患难临身,果能一念投诚,无不立蒙感应者。以苦恼逼迫,一心求救,其余一切情见,概不现前。故其感应之妙,有不可思议者。世间诸法,了无定相,祸福互相倚伏,损益惟人自召。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

复智章居士书

 

了无一文之益


  汝之性情,专门在不关切要处讲究。譬如好古董者,满室古董,也有价真贵者,也有不值一二文,而自以为贵莫能酬价者。平时有客人来,引之一观,固可邀其赏鉴。由兹心存矜夸,谓天下贵宝皆归我手。及至祸患临头,此种宝器,适足以加祸丧身,了无一文之益。

复李慧实居士书二

 

今兴佛法之要


  今日之世,以兴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而实行其所当行耳。果能一切人皆实行其所当行者,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矣。

复王诚中居士书

 

老实得益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

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教书


  至于教书,说因果报应之事理,则不妨。若说念佛修持,须择其有智识知好歹者,庶不致众议纷纷。然必须先自发露自己修持之未至,故屡蒙不如意之警策,实为立身行道之一大因缘。倘事事顺心,或至骄慢放逸,不加修持。彼世之成家立业者,多由贫苦。倾家荡产者,悉属富乐。乃殷鉴也。

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惟人自主


  人生世间,当各尽其分。祸福苦乐,虽由宿业主持,然努力修持,则业便随之而转。宿世之业,当得恶报者,或不受恶报。若修持功深,则反受善报矣。倘或任意放纵,作诸恶事,则宿世之善报未受,今世恶报已临矣。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惟在当人自主。天地鬼神,只主其赏罚之权,不能主转移之权。转移之权,操之在我。既知在我,但知希圣希贤,学佛学祖。圣贤佛祖,岂拒人哉。涉世宜含厚,立身宜严肃,庶不至为邪教所忌,并所惑也。毫厘一差,天渊悬隔。未开眼人,敢借口于超格大士乎。

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妄谈般若报在地狱


  悬崖撒手,乃宗门中语,意取直下彻底亲见耳。凡宗门中语,概勿理会。以意在言外,非汝所堪。又须自己参究,而始得悟。知识只教其参究之法则,不说其语之义意。以说则不能开悟矣。此事勿道不能悟,即能悟亦难了生死,以仗自力故也。若不知妄说,则其罪极大,名为妄谈般若,报在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切戒切戒。

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善知识


  善知识出世,乃一切众生之善业所感。大家俱造恶业,故善知识不复多见。当宋时圆通本禅师会下,有二百个大彻大悟的门人,余则百数十及数十个者多多。今则求一二大彻大悟者,而不可得。若光者,何足数也。以光为知识,则法门无人矣。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一语误人


  大丈夫生于世间,凡所论说,据理直陈。外道谤佛之书甚多,何能通毁,须明其是非。亦不可学乡愚,唯求人称其愚谨。如或势有不便,但可缄默。断不可是亦好,不是亦好。是言好则有功德,不是言好则有罪过。一语误人,或致累生不能消其业报,可妄学求人欢喜乎。如绝无所益之书,当以烧之为妙。而势所不能,亦当令同人咸知其弊,斯为得之。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躬行实践


  须躬行实践,人方服从。否则只是场面做作,有如优伶演剧,苦乐悲欢,皆非从心中发。人亦多分以假装视之,故无所感触于衷也。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苦行(一)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

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苦行(二)


修行之人,必须质直无伪真实做去,方为实行。故古人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一句弥陀成佛尚且有余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

复周智茂居士书四

 

二健儿


  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则无益。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矣。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

复周智茂居士书六

 

宗旨


  至汝先说但求不堕恶道即已,此言千万不可萌于心,形于口与笔。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往生全仗决定信愿。存此念,即无决定求生之心,有决定不生之心,其害非小。净土宗旨已失,何能得净土真实利益。

复周智茂居士书七

 

看经


  看经有为种善根,有为开知见,有为作功课之不同。为种善根,则三藏同,无分彼此。为开知见,则取其易于明了而复契机者。为作功课,则专心受持一种二种,至诚恳切,蓦直看去,解也不分别,不解也不分别,看之久久,即当业消智朗,障尽福崇。

复周智茂居士书七

 

研究


  凡研究时,必须息心静虑,凝神详阅。则如入大宝洲,必有所得。倘如赶路只图快速,恨不得一下看完。则不但经义莫得,久之或反受病,以致伤气吐血等也。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

复东舍西客书

 

死字挂额


  凡夫之心,熟处过熟,生处过生。非将死字挂在额颅上,决难令妄想投降。妄想既不能投降,则妄想成主,本心成奴。是以多少出格英豪,被妄想驱逐于三恶道中,永无出期。可不哀哉。

复王修本居士书

 

妄念多


  妄念多者,由汝一向应酬外缘,致心中杂念纷至沓来。当作将死,将堕地狱想,一心念佛,则妄念便可消灭矣。

复方圣照居士书五

 

格物致知


  孔子以格物致知,为诚意正心之本。程朱误认物字,为天下事物之物。不知此物字,乃指当人心中不合理之私欲而言,非外物也。以心有不合理之私欲,则其知见便不正,而是是非非均失其当。如人爱妻爱子,其妻子再不好,他总觉得好。以正知为私欲障蔽,而成偏邪。若格去此爱,则此妻与子之不好,自然悉知悉见矣。格物致知,方能诚意正心。虽一字不识之人,亦做得到。若如程朱,以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格物者。乃致知为格物之本,而世之能格物者鲜矣。勿道平常人做不到,虽圣人也做不到。既无由格物,诚意正心从何而得。故程朱平常,只言正心诚意,不言致知格物。乃以根本为枝末,以枝末为根本。倒行逆施圣人治心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之法。致世界之乱,无由解决。为国家者,果能心无不合理之私欲,则互相残杀之根已无。又何由互相残杀,了无止期也。

复顾德谷居士书

 

初出家


  光初出家,见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之对,并沙弥律,言盗用常住财物之报,心甚凛凛。凡整理糖食,手有粘及气味者,均不敢用口舌舔食,但以纸揩而已。杨岐灯盏者,杨岐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下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买油,不将常住油私用。宝寿生姜者,洞山自宝禅师(宝寿乃其别号)在五祖师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戒有寒病,当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常服。侍者往库房求此二物,监院曰,常住公物,何可私用,拿钱来买。戒禅师即令持钱去买,且深契其人。后洞山住持缺人,有求戒禅师举所知者,戒云卖生姜汉可以。

复邵慧圆居士书一

 

字画接引初机


  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入佛法海,乃菩萨大愿。然须自审有不随境缘所转之定力,则于己于人,均有大益。否则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也。

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一

 

自守本分


  当此时世,只可自守本分。其丧心病狂者,任彼所为,绝不与彼相争相诘。以明理人少,糊涂人多,一有争端,若魔党势重,则反增彼势。知好歹者,勉令勿入。若不知邪正者,只可放弃。譬如狗子吃屎,以为香美。若以臭秽阻令勿吃,必怀瞋恚,谓欲夺彼佳肴。不唯无益,或招大祸。

复龚宗元居士书二

 

慕儒


  某和尚谓光死,此是实话。以人格已失,是偷生。今又念及,别无所说。念佛念观世音,较彼生兜率天,其难易安险,奚啻百千万亿之天渊悬隔。汝名慕儒,光虽为释,尚有儒之气分。只此二句,乃剖心沥血之言。余俱不叙。

复王慧常居士书二

 

守分修持


  光一向不以为悦人耳目而误人。若不以光言为非,则守分修持。否则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须问你是何人,我是谁。

复王子立居士书一

 

决定往生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治习气


  学道之人,以治习气为修行第一步工夫。若能克除一分习气,其工夫方始实得一分。否则有因无果,难得与佛相应也。汝既知性情暴戾,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纵人负我德,亦常作我负人德想。觉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无已。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凡暴戾之气,皆从傲慢而起。既觉自己处处抱歉,自然气馁心平,不自我慢贡高以凌人。

复郝智熹居士书

 

口传心授


  佛法中绝无秘密不传,亦非要口传心授之事。外道邪徒,本无道理。以秘而不传,诱人入彼道中。若公开不秘,则人皆知其陋劣,便无人依从彼矣。

复唐陶镕居士书

 

伦常有亏


  念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可以身率物,自利利他。倘于伦常有亏,人便不生钦敬之意。明理之人,尚可观化。不明理者,以自己躬行有亏,便不肯听其所说。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复韩宗明张宗善二居士书

 

教女


  今之世道,乱至极点,皆因举世不知教女之所致也。以人之性情及与习染,资于母者最深。幼时若有贤母,长时再有贤妻,其人有不为贤人乎。是知教女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法轮也。而世人梦梦,专以娇养艳妆为事。以故多半妇女,皆相成夫恶,教子以机械变诈。俾有天资者,尽成狂妄。无天资者,悉作顽民。可不哀哉。

复王悟尘居士书一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钞续编上道风 下一篇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道风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