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文钞续编上道风
2009-09-29 12:04:29 来源: 作者: 【 】 浏览:962次 评论:0

不昧天理

 

  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凡可说者,虽与我有仇,亦须为说,令其趋吉而避凶,离苦而得乐。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语无模棱。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复杨德观居士书

 

失心皆无深信力


  所言大祸临头,功行浅薄,无有把握,或恐惧失心,打失正念者。但须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诚持诵力,均不可思议。勿道无祸,即有大祸,断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诸力加被也。凡人须素位而行,则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皆无深信力,而兼有顾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如被难之时,只思所以逃避之法,余诸不能料理者,概不萦怀。以萦怀不释,有损无益。故曰,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入,当作如,往也。中庸作入,故仍照书,实则是如。)吾人靠到一句佛,越苦越认真念,决不至有失心无措之虞。若常怀此惧,久则成病,(心病最难医。)不可不知。

复俞慧郁居士书

 

诸戒圆持


  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当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难详读详记。但于心中常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倘只在事相上讲究,虽一戒不犯,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难矣。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以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此皆以心未能完全与天理吻合为过,非此等人,所作所为,尚有过也。

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

 

恭敬至诚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小益耳。若只铺张虚华,以图悦人耳目,则或又有亵渎之罪。

复陈重为居士书

 

合己机宜


  光平生率真守愚,绝不肯以大话撑空架子,以自误误人。文钞中所说者,均属人各能行,又能现生亲得实益者。即人谓光无知无识,但以愚夫愚妇所行之事教人,亦无所惜。然亦有谓其合己机宜。

复姚维一居士书

 

破戒违法


  汝既无学问,但以志诚恳切,朝暮课诵,此外立几时念经(随自己身分)。至于念佛,能按时念亦好。否则,镇日随便,不分行、住、坐、卧,(卧当默念,不宜出声。)总以念佛为事。然须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以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

复传德师书

 

意业为导


  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如此久久,则坏念头自然不起矣。意业一净,身口亦随之而净。三业清净,念佛名号,其功德便广大莫名矣。

复陈凤梧居士书

 

师道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之人乎。若亲身皈依,须磕数十头,跪一点多钟。即方便说,不升座,亦须磕十余头。然观汝书,语颇虔诚,且为原谅。而复为汝说明者,非求汝恭敬也,欲汝知佛法尊贵,以期亲得实益也。泥塑木雕之佛,若作真佛恭敬,则便可超凡入圣。若仍旧以为泥木,则其罪有不堪言者。

复熊慧翼居士书

 

弄巧成拙


  世间聪明人,多多不自量,视净土法门为等闲,而欲于仗自力之各种深妙法门,得其巨益。卒至但识教义,未能心得,纵有心得,亦不济事。弃易求难,弄巧成拙,聪明人十有九个,犯此心病。

复朱南圃居士书

 

作传

  今人每每求诸名人,为己父母,及为己作诸传记,以期留身后之名耳,光颇以此为耻。不但光自己不求人作,即光父母,亦不自作,况求人乎。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以故光之名心,淡极淡极。每见求人撰文者,心辄痛息。以故常曰,世间人多多都是好名而恶实。光岂恶名哉。以无实之名,实为大辱,故不愿有此空名也。

复杨树枝居士书四

 

折福招祸


  汝一向说话,悉任己见,不以实理实事为准。今既知非,必须极力对治此之习气。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汝先之疑问,乃是谤毁,绝非疑问,疑问,乃是自为遮掩之词。此其过咎,比直不信者为大。倘长此以往,不知改悔,则着魔发狂,大有日在。

复葛志亮居士书

 

各守本分


  吾人一举一动,各守本分,人自不会特意诽毁。若稍带矜夸僭越气分,则不但吹毛求疵者,咸起攻讦,即厚德君子,亦当以此而藐视之。

复李德明居士书二

 

心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缘。

复杨佛典居士书

 

心佛双亡


  阁下且放下一切闲知见,一心念佛,念到心佛双亡之后,自可发一大笑,完全了知。未到此时,若别人与说,亦不得而知。譬如已到含元殿,其殿中种种,悉皆备知。若为未到者说得纵明白,依旧是茫然不知。

复崔德振居士书五

 

不张门庭

  若欲化人,正不必张罗门庭,但令大家各于自己家中修持,如上所说之事即已。即欲立一机关,但借一现成之寺庙,为每期提倡之所。(期随人事以定,或一月二次,或一星期一次。不可空费钱财,诸事从俭为要。)

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解怨释结之最上一着


  汝之病,乃宿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现在吃药无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观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虽不见效,仍有利益,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汝家计如何,若无财力,则自己至诚恳切念佛。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而更结矣。以彼怀恨相报,汝又怀恨彼报,则愈结愈深,莫可如何矣。此系解怨释结之最上一着。

复许慧舫居士书

 

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
 

 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

复郁智朗居士书

 

风鉴


  世人不在心上求福田,而在外境上求福田,每每丧天良以谋人之吉宅吉地,弄至家败人亡,子孙灭绝者,皆堪舆师所惑而致也。若堪舆师知祸福皆由心造,亦由心转,则便为有益于世之风鉴矣。

复昆明萧长佑居士书

 


  欲得佛法实益,须办十分诚心。持经念佛之事虽同,心之诚有浅深泛切之不同,则其利益,便大相悬殊矣。世间事事,均须以诚而成,况持经念佛,欲以凡夫身,了生脱死,超登佛国,不诚而能得乎。

复海门理听涛书七

 

教儿女


  世人爱儿女者,均是害儿女者。不肯教诲学好,一味任性骄惯,俾好好天姿,均成顽庸败类,天下由兹而乱,皆此等不知为人父母者所养成。今欲儿女贤善,当于初开知识时,即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事理为说,令其实行,则儿女必定为贤人善人。其为荣也,世世无穷。

复海门理听涛书七

 

摄心归一


  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复朱德大居士书

 

荣亲之道


  为人子者,荣亲之道,在于励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于所生,方为最切要之方法。每见世人,亲死之后,到处求有名有位之人,为之题赞。而不在己躬下黾勉修德行仁,以期贻亲令名为事。吾常谓,世人多好名而恶实,特欲以一时作场面,不思以终身为纪念也。

复沙庸之居士书

 

救国救民之专剂


  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以彼不以实行为事,但以空谈敷衍了事。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藐之,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与空口快活之大话耳。

复江易园居士书四

 

得少为足


  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

复慧空大师书

 

不行俗礼


  至于做佛事,当以念佛为第一,余皆场面好看而已。光于朝暮课诵时,称令严之名,为之回向三七日。以光一向与挚友,皆不行俗礼,唯以念佛回向,用表交情耳。

致郭辅庭居士书

 

修持功课愈简愈妙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

复陈慧新居士书

 

焚经功过


  凡事均以虑及久后无弊为妥善。焚经纵有功德,恐无细心之人料理,则功德事反成罪过事,况未必真有功德乎。此不慧之知见也。至于大通家一切无碍,法法圆通,则非不慧之劣知小见所能及。不慧所说,但约不慧之分量而为准耳。

复宋德中居士问焚经功过书

 

改过之道


  既知惭愧忏悔,何又依旧行履,恶不见减,善不见增乎。无他,心不志诚故也。倘心主于诚,岂可知而故犯。知而故犯者,以心实无决定改过迁善之诚恳故。汝自己欲为贤人善人,自可远离恶习。不能远离者,系其心不决定,浮游缓慢,则难免仍归旧路矣。

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不辱其亲即为荣亲


  光不久人世,一旦死去,万不可如此妄传,致人疑诮。光于父母师长,不作一字之记载者,恐陷入今人妄誉之漩涡,而招人异议也。但期不辱其亲,即为荣亲之事。况学佛之人,岂可同市井小儿,备祈有名位者颂赞,以为荣幸乎。

复袁德常居士书四

 

应机逗教


  以谦为诚意之诀,乃为上根人说则可。若对上、中、下一切人说,则当以致知格物,为契理契机之至论。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须知此致知与格物,乃希圣希贤之根本。以知见一偏,即不能诚意。而知见之偏,由心中有偏私之人欲。格除此偏私之人欲,知见自得其正。知见正,而意诚、心正、身修矣。真学问,不必在玄妙上显。但令一切人,识得下手处。

复慧导居士书

 

死生有命


  苏州虽屡被炸,有劝光他徙者,光以死生有命,与其路上受惊吓,何如安住不动,受炸而死之安乐乎,以故概以此辞。日唯念佛,念观音,念大悲咒,以为护国护民护己之据。如定业难逃,炸死,随即往生,亦所愿也。唯厌闻他徙之说,以其是苦上加苦也。

复郑棐谌居士书

 

修行人大障


  一心念佛,即是正念真如之大者。不预外事,纵有不容推脱者,当平心和气,审慎度量,即是察言观色之大者。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

复念佛居士书

 

心不可偏


  修行人,心不可偏,若偏,即或受病。身体孱弱,当息心正念,俾神不外驰,心自归一,身亦可渐渐安康。若欲得往生,倘此心坚固不解,或起魔事。去来任业,镇定由己。若欲即得,如瓜未熟而先摘,而尚能受用乎。

复念佛居士书

 

不拌一忍空累多生


  古云,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聪明自矜之人,多多犯此种病,以自心先含一种乖张戾气,故为魔乘之先容。若无浮躁自矜,魔将远避矣。

复念佛居士书

 

本未立何由枝节畅茂


  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须知此种派头,乃系败子之派头。以未做大事,便忽略小事,以为我是大才,何拘拘于此。须知此系自欺欺人之下流种子。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凡轻忽小事的人,决定不能担任大事。何以知之。以君子素其位而行。汝在做小事的地位,不肯尽职尽分,以为我何用心于此。及乎一得大事,便骄奢淫泆起来。良由根本未立,何由枝节畅茂发达乎哉。

复周法利居士书三

 

死想


  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

复曾怡之居士书

 

作公益事


  光一生不妄用钱。有钱,不用于印书施书,即用于赈灾济急。以不收徒弟,不作寺庙住持,不遗死后纪念,除自己穿衣外,均作公益事。

复杨慧芳居士书

 

功归实际


  光之钱,随来随用。或印经书,或救灾难,俾送光者,功归实际。然光于死时,只随身衣服而已,以免死后被得财物者,骂为贪心鬼子也。

复刘惠民居士书五

 

谦以自牧


  凡有深涵养者,心光一发,必定更加谦以自牧,必定更加即事明理,如是人者,加则有益。若无涵养,不注重于事修,专以研究理性为事,则成自大自高之狂慧,虽似有益,实于后学法道,必有大损。

复章缘净居士书

 

果地觉为因地心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

 

讲学


  讲学者欲明圣人之道,反晦圣人之心,以不在根本上着手,而在枝末上致力。且将根本认为枝末,枝末认为根本。虽欲诚意正心,不以格去心中私欲之物为事,此心既被私欲之物锢蔽,其知见皆随心之私欲而为定准。如爱妻爱子者,其妻子再不好,总觉得好,绝不觉其不好。以心溺于爱,便无正知正见。若将爱之私欲去尽,则妻子之好与不好,如镜现相,妍媸立见矣。私欲既无,真知自现,则意不期诚而自诚,心不期正而自正,身不期修而自修矣。

正学启蒙三字颂游注序

 

吃肉


  昔一小儿,其父携来皈依。余问,汝欢喜吃肉否。曰,欢喜。余以彼指置彼口中,曰,此肉甚好,试吃吃看。彼极力拒之曰,吃不来,吃不来。余曰,汝自己之肉则吃不来,别种生灵之肉何得又吃得来乎。汝现在吃得来他,他将来亦吃得来汝,较比自吃其肉,则更加苦毒万倍也。

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

 

胎教


  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最妙之法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题王宗懿女士书弥陀经弁言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下道风 下一篇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上道风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