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二十七)
2011-06-28 10:41:15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佛光禅师 【 】 浏览:11198次 评论:0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二十七讲


我们都知道“简”是书的意思,书简嘛;“单”是单条、信条的意思,就是一句话也叫单,单句嘛。我们现在理解第一义就叫简单的理解,你只能说从概念上从一句话开解,从一句话开始思维攻破那种感觉就有点儿简单的感受。我们平常可能觉得这个简单没啥,实际上不是那意思,我们认识所有的东西都是从简单开始的。再复杂的东西也是简单开始的。你必须得从某一个地方一个点开始认识,逐渐地才能全部了解它的那种内外的东西所有的一切。实际上简单并不简单,简单也正是大道的形象,永嘉禅师证道歌上说的“大道无形、大道至简,唯贤拣择”,所以简单并不简单。


昨天世尊把第一义告诉我们的它的真实性,它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这里给你说得很明确“此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法自性第一义心”。“三世诸佛”,由这一点你可以去推敲思维,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首先是三世同体的意思,说白了如果现在你明白了,我们姑且称作是薄地凡夫,为什么姑且称作?因为这里有三世同体义。我们现在不明白这个法自性第一义的时候,我们叫薄地凡夫。


我们现在通过昨天的熏习学修,我们首先心开意解,就是简单的一种心授开始,你入此流,“此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真理所行换句话说一切觉悟都从这里开始、都从这里发生、都从这里成就,依此义理而成就,我们就不能喊作自己薄地凡夫。因为你跟过去佛同等流,他也是从这里开始的,那你不能再叫自己凡夫呀,你天天用凡夫的概念约束自己,那你学来干什么?所以我们要仔细去思维也就在于此义。


并不是说你现在已经成佛了而是说你现在一定可以成佛,我们事相精确以后,行为非常标准那你叫成佛了。就像小孩子诞生下来哪怕他在娘胎里怀孕他就叫人,你不能叫他混蛋也不能叫他不是人,哪怕他不会走。等到他长大会走了,长大成人了(过去讲话古人有成人礼),那时他可以实践人所表现的一切那是叫成人了。现在我们也是一样,我们现在就像已经诞生了一样,你明白这个道理时候就是佛性具足(在人就叫人性具足)。


这个道理怎么叫明白?你听懂话了这是一种明白;把它落实到实践里头那叫验证修行,那叫证悟的阶段;完全纯熟了那叫成就了,这是这三个阶段,第一义心是这意思。


“以此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最上法”由此你就知道,我们虽说身处世界,我们也可以成就如来最上之法,你只要方向原则正确就可以。何为如来最上之法?就是无法比拟的成就,我们不止一次分析过这事,什么事?我们人人都去追求的是名利财色,这是属于世间法相。那又有谁能跟释迦牟尼佛去比拟这个事呢?释迦牟尼佛不去争这个事,但是他的名声他的利益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所谓的成功的人士,这是不争的现实,你不能不去分辨呀。


我们要清楚这个道理,第一义心是你生命核变的原始动力。这种眼光就叫圣慧眼,以这种眼光自然就能进入到“自共相种种安立”,或者自己或者大家伙一起的那种共业、共识,种种的安立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自他都是圆满的。如果你有缘碰到深解此义的人那真的是福报,你现在能信解此义那也是很大的福报。因为能解此义的人都可以安立世出世间一切圆满的事,这是他的道力所现,道理的力量实践就表现出来这个样子。


“其所安立,不与外道恶见共”,外道恶见(错误的认识发生出来的东西)当然跟他不会相同,什么叫外道恶见?我们要好好地去修行,比如身体的好坏,我们怎么去评论身体的好坏?外道也会保重身体也会叫你行善。你看基督教也是叫你行善博爱呀,你有病的时候也叫你去就医呀,西医不就是从他那里传出来的嘛。你包括中国的道士不也是这意思吗?中国的道士关心到你所有的东西,道教很厉害吔。它把你吃喝拉撒睡一天的事都给你能照顾得到,它也有它的一套,它给你说睡怎么睡、吃怎么吃都给你说,它给你说得很明白那你说你信不信呢?那属于外道恶见,不究竟的。


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谓不知境界自分别现,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


“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什么叫外道恶见?


“谓不知境界自分别现”,什么叫恶见?他并不知道这一切一切身心世界这个境界都是你的假想意识在分别所显现的。这个你说怎么去理解?我们的身体不好怎么就叫假想意识分别呢?这个不容易理解。


你看我们就说身体好不好,标准是什么?是精神呐感觉啊。我们就拿前几天这种实践来说,我们少吃或者不吃的时候,感觉精神很好身轻体健,如果你是持的外道见的话,你就会觉得这样的话很舒服很好,我们不怀疑呀,也感觉挺轻松啊,哪也感觉挺好,嗨嗨,这是一种感受就升起来了,然后外道见里就有一个所谓的规范,依这种现象感受去升起一种规范所谓的持戒,他那叫邪解。道士就告诉你要断其五谷,永远不要吃,吃什么呢?喝风儿吃烟儿。那叫吐纳吞气,很管用,也是不饿越来越精神越来越好,可以昼夜不休息。


《楞严经》也说过外道仙可以不休息呀,食气练精不修习啊,所以道出就圆成,那叫恶见。为什么叫恶见呢?业报终了还要陷入轮回,也是别所妄想分别意识。为什么我们断食几天后来又喝点咸菜汤什么的?我们要思维第一义,我们取的是第一义。我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自心分别所现,你去实践的是这个道理。我们那样去做的时候也是一种分别境界,那样分别出来以后你就会有感受,“哎呀是不错呀挺好啊”,然后稍微沾了点五谷这些,“哎吆昏沉呐”,好。这两种感受截然不同,你这时候产生什么分别见呢?你这时候就会想“唉还是那样子好”,错了,这就入了外道了。我们取的不是那个感受,我们所取的是能识别这个东西的那个作用。


能觉好和坏的是什么?那是我们要看到的,这两种境界都是由它分别出来的,那你为什么不抓它呢?你清楚你感受好和不好它都在那,它都是现现成成的圆圆满满的。我们揪它那个东西,那是真的,那是不变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缘都是不变的。它不生,本自不生,不生又焉来灭呀?不会灭的,所以这就是不同于外道境界所分别的,而外道境界是它不知境界是自分别显现的,是自己分别出来的。


我们加个分别,分是什么?观念的分离,观念是非的建立,别是什么?不同的行为境界,这叫分别。我们首先就要建立个观念:我要怎么样怎么样,这个观念起来了然后我们就有不同的行为展现出来是分别显现,就显现出来所谓的精神,所谓的轻安。那难道说我们去稍喝点咸菜汤就不会精神了吗?就不会轻安了吗?我告诉你心安才轻安。你心不安就不轻安,你心不安在哪也不轻安,在极乐世界你也会闹心。这是关键的,你有机会可以问问SHB同志过去他不学佛的时候,他就哪怕天天在五星级宾馆怎么样?吃得那么好,你不能说他条件不好吧?一样心是乱的,不安心,不安心就是烦恼。


外道不了知这个境界,我们所缘的境界都是自心分别现前,“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他在自性第一义,为什么?因为自性不分别有和无、认识有无。他不去认识有无、不分别有无。因为不管有和无这个东西它都是存在的,所以说它叫第一义。到底有还是没有呢外道总要分别,因为他所执见的是意识的分别相法而已了。“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他就给你分别那自性到底是有还是无?他偏得要弄出来个所谓的自性。


实际上自性是本自天然的,你无论是有无境界它都是很实在的,外道偏偏在有里头给你找出个自性来或者在无里头给你找出个自性来。找出一个东西来他偏得认为那就是自性,就像我们有很多可爱的人问“佛到底有没有呢?”。实际上佛就是指的此义,因为我们刚才前面说过去现在未来法性第一义就是三世诸佛的心,那个心就是人家的认识,所以说人家的认识就代表人家的所谓的行为都在那呢。所以你能找到它到底是有和无吗?非有非无、即有即无,在有无里也有它,在有无里也没有它,因为它是超越存在的,所以这就把外道弄昏了。


为什么叫外道?他心外边有个东西,我们人都沉迷在这里头起不来,他就说那到底这个话里头有没有佛性呢?到底人能不能成佛呢?佛性在不在人心里头?他都要怀疑。所以人不究竟成道也就在这儿,就像你们以前修行的感受,总要找一个佛性,思维空性,叫你思维是什么呢?叫你适应它,它不用思维它就在那呐你去适应它。告诉你它的形象、特征,顺着这个想法去适应、思维,你跟它一旦合适就相应了,你就能起它的作用,它跟你融为一体了,因为本身它跟你就是一体。


什么叫合适呢?就是你会了、得道了,那时候你就相应了,那时你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界,你起的第一念就是它不是别的,那是绝对的主人,那是你生命绝对的主宰体。不是这个东西(身体),所以这个就不存在障碍了,就可以超越它。你这个道理知道了就容易感受这些东西,不知道的话很麻烦,所以这些人不了解自性义,不了解这个道理,他就偏偏在有里头整出来一个,要不就在所谓的空里头整出来一个。


道士也讲究空呀,练气功的讲一个道理: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大道是空空。人家也说空,他那个空是啥空?不好说。就是那样的假空义他也得力量,不是究竟的真空就是那样的所谓的空他也得力量啊。包括练武功的也是,练武功的首先叫你心空啊,怎么叫你心空?他总告诉你个招式就这样让你去练,你信吗?你不信你别练,还是依信心有。你相信这个师父他不会骗你,人家也真是那么得道出来的,你信他,好,你就练吧。练练练,实际上这就是空心的过程,把你所有的分别意识全部给打消了。三年、五年,突然偶尔的有一天“咵”现象发生了,你都觉得很奇怪“噢!”练成了。

 

听说过这个现象吗?少林寺练铁掌功,先打水,我听他们说用水缸练打,有个俗家弟子去求武功去,人家老师父不教他干别的就叫他拍水,“啪!啪!”每天就拍,反正就那么几缸水每天你拍完为止。过去人实诚,人家相信了,就在那“啪!啪!”突然有一天他早晨起来无意识还是很习惯把水挑满了就开始拍,“咵!”一下把一缸水吸干了。那个力量就带出来了嘛,他不在意,他以为挺平常嘛,结果到集市上冲着他来了一匹疯马,他的手一上去抓,马“啪!”就倒那了。这也是个道理,它就给你说一个思事嘛,其实就是个规范。什么叫戒?这就叫戒。


佛告诉你的更清楚、更明白,直接从根本上下手,所以佛称为无上道也就在于此,我们清楚这个道理。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有已即灭。


“大慧,我今当说”佛就要给我们解释什么叫真实的心境,“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如果了知境界是如幻自心这种显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佛给你说如果你真的了知外现的境界都是自心如幻的变现,这种道理你真实知道,你真正地去感受到体悟到这种道理了,你会得到个什么样的结果和力量呢?就会灭去妄想三有苦。


三有(贪嗔痴那些三有苦)从哪来的?你没有贪嗔痴了你就灭去三有烦恼这些东西,这是从心里说你贪嗔痴没有了,因为你知道这些境界都是你依心所变现的,你贪它干嘛?这都是你心里的东西你贪它有意义吗?就灭去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无知就是无明,由无明才发生爱业因缘呐,爱就是贪心呐。因为有贪心才有爱业这个相对应境界(所对境)升起来,习气嘛。你没有那个无知了,没有贪嗔痴了你自然爱业不生,爱业不生哪有轮回?心自然止,心就止住了。


我们了知一切境界如幻是自心所显现,你要真实实践这个理去,你真实去实践它,你越验证它你越会相信,你的感受就会越不可思议,那是真真的不可思议。你真真地去实践它你就会得到这种感受,正受。灭除“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无明、爱业、烦恼也就了却了。听得懂吧?这就是生死根拔除嘞,就这么了了几句话生死根就如是拔除,这很明确给你说了个方向。由此你再去证明一句,了却生死跟身体好坏有关系吗?是修来的吗?人家佛给你讲了,前因后果就这么简单。


真正地了知,“若了境如幻”是假的如幻的是自心所现,你真的观察如是了,你几个大脑现在还清晰,有几种情况不能了知,哪几种情况呢?一个是没有意识(傻子),一个是你现在是傻子,只要是意识清晰就可以,相续性成就就是大道。你真真实实去如是地思维,思维这个理你就会获得后边的感受,灭去“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多清晰的概念。


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叫了知,了知不是光是你知道,我听这话就叫了知了,不是。了如指掌才叫了知,你实践得熟练的没法再熟练了叫了知。从身心到世界,你甭管世界先管身心,身心一切如幻,你真的身心里的感受好坏,舒适不舒适不都是如幻的吗?看似有却似无。咱们说个最简单的现象,我们现在就是喝的那么一丁点儿的咸菜汤,但是我们饱的感受跟以前吃几个馒头是一样的。咱不是同时在实验吗?ZHL也在示现法相,ZHL一次能吃四个馒头跟咱们喝一碗汤的感受是一样的,同样坚持过来的,咱们有三等相,我可以一点儿都不用吃我也实践过来了,这就叫身心如幻,多清晰呀。


你把这个道理看看清楚,你就知道修道不是没有门路,一定要从这里去修才行。所谓的修就是适应的过程,适应的过程就从这里开始,了知身心如幻、境界如幻,好,你就进去了。今天就从这里要实践,一点一点累积。我们不怕慢只要你肯干,肯定就行,这个道理要知道反复要想。这叫真的沾大便宜了,这种恩德是还不完的,我们就是解脱了也是人家的光。你是沾人家的光你凭什么还人家?只能说老老实实给人家上班卖给人家了,这时候你就知道再累没办法卖给人家了,你自己的惭愧心就升起来了。你再想睡,自己就制约自己了,你干什么事有这样空前高涨的积极性?


为啥有这样高涨的积极性?人家这个老板真的好呀,他对咱真正的好啊。所有的烦恼统统全部因为人家解脱了,你说咋办啊?签了个终身合同而且是尽未来际的合同,不是一生呀生生世世啊,只要你活着就是人家的。所以说任劳任怨吧,没办法,但是纪律别犯。我们不犯纪律偶尔有点过失那是正常的,违纪的事偶尔有一下可以忽略但并不是鼓励你,纪律检查的人考证这人不错,偶尔小错误,可以原谅。


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有已即灭。

 

“有诸沙门、婆罗门”就是很多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到一种误区,何为误区?“妄计”虚妄的计度。他以虚妄的心去认识来分别“非有及有”。


什么叫非有?这个东西并不真实有,他也给你讲非真实有,但是他说的那个非真实有是什么意思?他自己弄不清楚非真实有什么意思,他就告诉你这个非真实有,为什么非真实有?因为你心里头有个真的东西,你是真的它就是假的这么个对立。佛告诉你并不是对立,非真非假,这就很容易在参修的过程中发生这样错的区别,因为我们对文辞相的不了解。


我们对文辞相的错解,非有及有,人家说的也是那样的,你看道士讲的“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他也给你说黑里有白,白里有黑,黑非白,白非黑,你想想也好像真的是那回事儿,非有及有,这就是告诉你外道的思想,典型的就是我们道家的太极图。实际上这个世界是这样吗?非也,不是那样子。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是如幻组合、众缘和合,为啥道士说分阴阳,中国人讲话一切万物分阴阳,阴阳就是有和无的对立。他又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看非有及有,他告诉你有和非有两种状态,这是属于外道思维,很不容易分别这些东西。


而且还有个现象,他告诉你这些东西是天地自然形成的没有因果存在的,他给你说这些都是万物源自于阴阳。我们道士就说一切天地万物由阴阳所衍生,不是因果所转化也不是因果所组合的,所以告诉你“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给你说因果只是在这个现象里好像有,因为我超越它了,因为我得道了,那个道是什么?因为我掌控阴阳了,因果对我就不产生作用了,道士不就那么认为嘛。


《道德经》里有这么句话,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所以长生,那意思就是我们要学天地之德,我们去生万物而不自生所以你看道士也讲究行善,普度众生。你一旦修成天地之德你就可以不受天地之间因果现象的制约(得道),所以他就可以得长生。典型的外道,由此你就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老子同志也是个外道头子。


听懂吗?阴阳不是究竟,真正的究竟是什么?自心分别,那全部是你心性分别的境界,佛告诉你这一切宇宙万有,世界万物组合统统都是因缘组合,虚空都是因缘组合而来的,哪有什么天地之外的东西。


“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何为计蕴界处?因为前面观察世界是这样,我们这个身心某一种感受是真实的,你比如他认为长生是真实的,他计度分别这个身心世界,这个感受是真实的,那天地能长生吾人也可以长生,他就这么分别,所以他就认为有神仙可以逍遥物外,“逍遥物外”这句话如果你不去深通仙家之理,没办法去解它。所以我学这个外道还有点用,一下你就知道它的究竟之处在哪。


他自称逍遥物外不受三有,人家也讲不受三界生死,人家的三界是天地人,它的确是不在天地人之间,他可以飞天,他没想到他说的天只是这里头这个天,它上头还有个天,因为你没跳出三界,他并不知道三界是啥意思。我们就听他们忽悠,挺玄的。我们所认识的时间和空间和实际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比如中国神话传说就有这样的故事,神仙一天世上一千年,那些故事你会觉得很奇怪,你要是学佛了你上去踹他两脚,这个身体是个尸体你守着它干嘛?


黄龙祖师修理吕洞宾“纵你八万劫,绕你是个守尸鬼”,八万劫好不好?你还是个守尸鬼,那道士觉得不得了啊,还有道士修道有成就人家真的也可以心能转物呀,人家可以把石头当馒头吃,你能吗?我后来也想明白了为啥那些道人练丹他就真能吃哦,金呀汞啊水银,他真的可以吃,他真的可以把它当做他身体的一部分用。他的妄想心弄清楚了就能明白,所以你要看懂佛法你真的就明白了。他就觉得自己可以长生,依这个缘去生住了,生安住心了。天地可以长生,好了,我就可以追求长生,依这种感受去住,“计蕴处住”。


“有已即灭”,一旦所谓的有了感受以后,他就赶快把它灭掉。人家讲灭恶修善,以成至德,至德就是天地无私,人家也讲究无私无欲。他思维的是这个道理,所以他念天地之德。最后与天地同庚,与日月同寿,实际你想吧这个日月才多少年呐,他觉得那就很苍了,的确是很苍了,比他现在来说的确是苍的多了,但它并不是无极啊。并不是无极之寿呀太极之体啊,只有成佛的人是那样子的,享无极之寿太极之体。什么叫太极之体?比太虚空还美呐。这是无量寿经上的词儿,福寿无极那是我们要修行的。


大慧,彼于若相续、若作用、若生、若灭、若诸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是破坏断灭论。


他在他这种认识里头,他就不承认所谓的相续力量,他就不再观察,别管是相续、作用,什么叫作用?后有的作用他不去观察了,相续他不管了,就是你是天人,天人也是有相续的,他就不管它了,他觉得他是真实的,依境界而去忽略心智了,心智那种力量他不管了。所以他一旦恶业种性现前的时候他无可奈何,他突然发现恶业种子,天人有恶业种性现前他要堕落了。没发现这还有一个东西呐,外道学修叫防御,他不去根除,生怕外边那个贼呀老虎啊进来,他没想到他里头还关着一个。里头关着那个他不打死,结果一会会儿那个出来把他咬死,这是外道修行不计后有作用。他告诉你升天就可以永恒了,升天以后有没有用呢?他不知道了。


“若生、若灭”他也有生灭的理论,那个生灭是虚假的。


“若诸有”什么叫诸有?在一切现象当中的反应。


“若涅槃”他也追求永恒,但是他那个永恒是有限的。


“若道、若业”别管是理性还是行为。


“若果、若谛”什么叫果、谛?果报和它的体性,谛是它的体性,以上这么多方面告诉你是破坏断灭的,他给你说那些东西不用管,你只要得这个道你就不用管这些所谓的现象,你就不用管这些事。这一点我们要感谢ZHL,就像他昨天给我们说的那句就是这个观点:得道了可以干任何一切事,包括欠债都能还,凭什么还呢?不知道。这就是不计作用。


佛法告诉你说也要还债,要因果相酬,你种什么因就要还人家什么,我们都知道安世高的故事,安世高得道以前是杀人家所以他就要被人家杀。还有一个禅师他得道以前拿常住一张白纸,包东西给他亲人走了,多少年他没算结果他快走的时候,哪都没欠账就那赊王菩萨扥住他不让他走,“你还有帐没还清呐”。你还得还,还完了放他走了。


那我们不知道一天人家要算我们多少帐啊。好歹人家禅师家里头还能还得起,人家只是一张白纸,这个没按因果来吗?犯了因果,还了三丈多白布,一张白纸经过递算成了三丈白布,过去三丈布好多钱呐,那我们怎么算?没法算,这就用ZHL那句话了,你得道了慢慢算吧,大不了你给人家打工去呗。


在宋元时期金国有个禅师那功夫了得呀,人家特别孝顺,编草鞋养他老娘,卖草鞋的时候一边挑他老娘一边挑草鞋。高僧传里有他的故事,那金人来了知道他有功夫就求他,大法师呀怎么办?把他编的大草鞋往城门上一挂,把金人都吓跑了,那叫道力。那么大的道力,越懂道理的人越不违规呀。那天四月初八俺家老太太人家还发心呐,为什么?她懂道理。懂道理的人人家自然守规矩,人家不会有什么逾越之举,那个不懂道理的才胡作非为,俗话讲无知者无畏啊。


◎何以故?不得现法故,不见根本故。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得现法故”什么叫现法?我证到这个了,我有什么?他不去观察一切缘起性的作用,他只注重感受层面境界里感受而拔不出来。你就比如现在我们中某些人不观察现法,什么叫现法?现行的法,现行的法则给他带来什么作用他不去观察了,他现行的什么缘起法呢?上班拿工资给人家那些朋友打交道,造贪嗔痴,他想的是“我挺自在呀,我自己挣钱自己花呀,有自己的小天地呀”,他住的是这个,但是那个有没有?你不要以为你造的恶业不存在,那是同样的现行的。


比如ZH总他在单位不胡说八道啊?不骂人呐?不赔酒呀?到年底拿年薪的时候挺痛快,不错挺有感觉,行,你记住那个里头也有贪嗔痴的恶业种性成就。他不去观察这些,他认为那个东西是可以不管的,反正我想的东西在这哪,这就叫外道思想。这听懂吧?最真实的啊。你不去管它不计它不代表它不报应你,自相续他相续当中那种力量它是存在的。


什么叫自相续?今天你给人家打妄语呀骂人家啊,好,自相续也难受,你今天最少不好过,除了相续还有等流境。啥叫等流境?你不要以为睡完觉以后就没了,在你八识田中那个力量还存在,不定哪天别人就骂你一句。为啥?它有个等流相存在,他不管这个反正是我拿到我该拿的一份就行了。是啊,你那份拿到了“那份”也就拿到了,它是并存的,所以称为不净业。


众生叫染业,染业你不受报谁受报?我们觉着不错哪,啊!ZH总多威风啊!WANG总多威风啊!羡慕啊!送他俩字“可怜!”四个字“实在可怜!”。为什么?深入其中不自觉,这是最可怜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你“不得现法故”,他观察不到这些,“不见根本故”。告诉你这种人他不见根本,他不认识根本道理。


他不认识万物一切都有业报这个根本,不去相信这道理,但是你记住你不相信不代表没有。我们一天过来了,你是不是守道?你守道的话你的根本不变,根本不灭,你得的就是正受。正受是安详、快乐、无忧,你就会产生这样的正受。你今天略有不安遭人批驳一顿,记住那不是别人给你的,就是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分别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忽略这个就完了。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种不能生芽,此亦如是。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


瓶破了还能装东西吗?你这个道理不懂就像个破瓶子一样,你再装也装不住,由此你就知道为什么世间人追求快乐,想法是追求快乐行为呢?与快乐相悖,他能得快乐吗?不可能的。这是真理,不容置疑的真理。你说这些人他们辛苦不辛苦?真辛苦啊!给人家陪笑脸呀你看ZH总训起人来挺牛,让人训起来也挺牛,人家牛他不牛了。


“燋种不能生芽”,烧焦的种子能生芽吗?就不可能了,认识错误就不能发生。“此亦如是”这就是这个道理。


“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我们身心感受已经现前了当下寂灭这种现象,所以就不会相续。正是因为蕴界没有消除没有寂灭,什么叫蕴界?他的感受,“哎呀人有钱是好”,所以他就要挣钱,正好符合他现在的认识,没有钱痛苦啊,“人死了钱没花了是很痛苦的,人还没死呢没钱了更痛苦”,所以他就要摆脱这个痛苦是他的本性,所以他就要拼了命的也要去挣钱。不顾人格、不顾道义、不顾后有作用,关键后边还有个后有作用哪!真是可怜!


我们本着佛菩萨的悲悯,大慈大悲的心,不厌其烦的婆婆妈妈的,把这些道理一再说,能听进去听啊听不进去随缘吧。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楞伽经概说 下一篇大乘入楞伽经.白话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