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六祖坛经.流通本.白话解(二)
2011-06-09 11:58:41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 】 浏览:6343次 评论:0

般若品第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坐,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注:第二天,韦刺吏向六祖再次请教.六祖升座讲法.告诉众人说:大家都静下心来.默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又说:善知识.让人觉悟的智慧,人人本自具有.只是因为执著妄想分别.不能觉悟.必须借助大善知识来指导才能见性.应当知道愚人和智人.他们的佛性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有人迷昧有人觉悟.所以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区别.我现在给你们讲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你们大家各个都能得到智慧.专心听讲.我给你们演说.


 菩提般若之智:让人觉悟的智慧.


 大善知识:六祖称下面听法的学人为善知识.那么,这里的大善知识就是老师.就是能够指导学人见性的人.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


  注:善知识.世间的人一天到晚宣讲般若.却是不知道他们自已的自性般若.就像饥饿的人口说食物不能当饱.只是嘴里说空而不去证悟.就是经历一万大劫也不能见性.最终也不会得到什么益处!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印度语.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这必须要从心性实际修行.不要只在口头上宣讲.如果只在口头上宣讲而心性上不去实行.就如同梦幻,虚妄,露水.闪电等等这些终是虚幻.如果能够做到口中能宣讲.心性上能践行.就是做到了心口相应.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就是佛.离开了这个自性以外并无别佛可言.什么是摩诃?摩诃就是大的意思.就是说菩提心量是广大的.就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也没有方圆大小.也没有青黄赤白各种颜色.也没有上下之分.也没有长短之别.也没有嗔喜.是非.善恶.头尾等等各种对待和分别.


  梵语:印度语.古印度人,认为自已所说的话是禀承大梵天王所说而来.故称梵语.梵,就是净.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注:诸佛国土.都和虚空一样.世人妙真如性本来就是空.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也是这样.<所谓自性真空,就像古德所说: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就是这个道理>善知识.不要听我说空.就又执著于空.第一不要著空.如果空心静坐.就是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如同虚空.能包含万物色相在其中.比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和须弥诸山.都在这虚空中.世间众生的妙性真空.也是这样!


  刹土:梵语.意为国土.


  无记空:于善与不善皆不可记别的空.称无记空.无记空虽不缘善不善等事.但是.住著于无记亦非自性真心,非善非不善亦非无记性才是本来面目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注:善知识.众生自已的心性能含摄万法所以才说它大.万法就在众生的自性中.如果见到一切人所做的恶行和善行.全都不要心生取舍.也不要被这些人的善行和恶行所感染.<心生取舍就是被染著.被染著也就是心生取舍>.心境洒脱自在就如同虚空一样.这样才称之为大!因此梵语叫作摩诃.善知识,迷昧的人在口中宣说念诵.开悟的人在心性上践行.还有一种迷昧的人.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认为这就是大.这一种人.不足以和他讲摩诃般若之法.因为他固执在无记空这种邪见上.善知识.自性心量是广大无边的.充满了整个法界.心性的妙用是了了分明的.<就像镜子照物,物来则照.物去则空>.应用时便知道一切都是圆融相即.一切法就是一法.一法就是一切法.来去自由无碍.这种心性的本体无所滞著.圆通无碍就是般若!


  法界:有两种义.一约事言.法即诸法.界是界分.现象界一切事物.各有其殊相和分界.故法的一一即称为法界.二约理言:有依生圣道的因义.有诸法所依的性义.有诸缘起相不杂的分齐义.故一一之法.法尔圆通.具足一切诸法.称为法界.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是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诸法差别位上见.在诸法差别现象上亦即显出法性本体来.所以说: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注:善知识,一切般若之智.都是从自已的心性中而生.不是从外面得来.切莫错用心意.这就是真如自性妙用.从真如的立场上观察一切法都是真实的.都是真如妙用的体现.这就是心量广大的道理.若只是空心静坐是无法体会到心量广大无边的.不要总是在口头上宣讲空的道理.而心中却不修真空之行.就象一个平民自称是国王一样.终究是梦想.这样的人不是我的弟子.善知识,什么是般若?般若就是中国话讲的智慧.在所有地方.在任何时候.心中念念了达诸法体空而不作妄想分别.常用智慧处理一切事物.这就是般若之行.倘若心中一念愚妄.就会使般若断绝.一念离妄.就会让般若诞生.世间众生愚痴迷昧.所以不能见到般若之智.大都是只在口头上宣讲般若,可是心中却常常愚迷.经常说自已在修般若.口头上念念说空.却不知真空之理.般若实相没有形相.就是智慧心.如果能这样会解.就是般若之智.


 小道:指上文所说空心静坐这种小道.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注:什么是波罗蜜?这是印度语,中国话叫到彼岸.如果解释它的意义就是离生灭.心如果著于所缘之境.就会有生灭现象产生.就象水中生起的波浪.这种有生灭境就是此岸.心如果离开所缘之境.那么生灭现象就不会现起.如同水平常的流通没有波浪.这种无生灭境就是彼岸.因此称波罗蜜.善知识,迷昧的人只知道口头上宣讲念诵.当他宣讲念诵之时.心里却有妄想和不正确的杂念.如果能够做到念念心行.才是真如自性.了悟真如自性的就是般若法.按照般若法修行的.就是般若行.不按般若法修就是凡夫.念念都按照般若法修行.自身当体即与佛平等无别.善知识.凡夫本来就是佛.烦恼原来就是菩提.前念迷昧就是凡夫.后念觉悟就是佛,前念执著于境就起烦恼.后念离境就是菩提!


  西国语:印度语.


  烦恼:烦是扰意,恼是乱意.能扰乱众生心,令使心烦意乱的见思惑.以种子言是烦恼.以现行言是漏.以障碍言是结.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


  注: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是最尊贵,最高尚.最第一的佛法.没有住著也没有去来.三世诸佛都是因修般若法而生.所以,应当用般若之智.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这样修行.一定能成就佛道.变贪,嗔.痴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讲的这个法门,从一实相般若能生八万四千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世间众生有八万四千种尘劳.如果没有尘劳.则智慧就会经常现前.就可以做到念念不离自性.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就是没有妄念.没有思量,没有住著.也不要起诳妄.随缘应用自已的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一切.于一切色心境相诸法上不生取舍之心.就是见性成佛之道!善知识,如果想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以及般若正定的人.必须修前面讲的般若之行.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得见自性.应当知道这部经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经中赞叹此经的功德.我说也说不完!


  三世诸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以释迦牟尼佛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的一切佛为未来佛.三世诸佛,是指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


  尘劳:尘是所缘境.劳是能缘心.忙劳的能缘心,攀逐所缘的六尘境.这样的心劳尘境,叫作尘劳.


  三毒:是指贪嗔痴为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戒定慧:防非止恶叫做戒.戒能伏贪爱心.息虑净缘叫做定.定能伏嗔恚心.破恶证真叫做慧.慧能伏邪痴心.持此戒定慧三法对治三毒.成就佛道.佛经上称为三无漏学.


  法门:佛所说的法为众圣所由之门为法门.


  八万四千:极言其数之多.并不是指固定的八万四千之数.


  诳妄:以谎言欺骗他人叫诳妄.


  三昧:也叫三摩提.也叫三摩地.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是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散乱的心中但有智慧不名三昧.志一神清,方由智慧进入三昧.


  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智小根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


  注: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专为有大智慧的人宣说,为有上等根性的人宣说.小根性,小智慧的人,听闻此法,心生疑惑不信.为什么呢?比方说天龙降雨于阎浮提.城市村落都被漂流在水中.如同漂流一个枣叶.如果雨下到大海里.海水是不见有增减的.如果真是大乘根性的人.如果真是最上乘根性的人.他们听到金刚经.就能心开解悟.所以说众生的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已常用智慧返观内照.因此.不是从文字中寻求的.比方说雨水的下降.不是说天上本来就有.原来是自然的天龙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与无情.都能得到滋润.百川众流.会入大海中.与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也是这样.善知识,根性小的人.听闻这顿教法门.就像草木.植根不牢的.如果被大雨一冲.全都自已倒下去.不能再继续生长.根性小的人.也是这样!


  最上乘: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磐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和不度众生心,如是超越诸对待的至极教法称为最上乘.即一佛乘.


  阎浮提:浮提,是树名.也叫赡部.提,是提鞞波之略.译为洲.因此洲的中心有阎浮树的森林.依此树的缘故,称为赡部洲.赡部洲,就是指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


  元:同原.是原来,原是之意.


  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於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注:小根性的人原本也有般若之智,与大智慧的人没有什么差别.是什么原因听闻佛法不能自己开悟呢?是因为他们执著邪见所知障深重,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就像大片阴云遮住了阳光.不得一阵风来把阴云吹散.阳光就不能显现.般若之智人人都有.也没有大小之分.只因为众生的心有迷有悟才不同.迷昧的人心外求法,向外驰求觅佛.没有了悟自己的本性就是佛.这就是根性小的人!倘若了悟顿教之法.不向外寻觅.只在自已心中常存正见.保持烦恼与尘劳不染于心.就是见性.善知识,于内外境毫不住著,生死往来皆得自由.能遣除执著心.就能通达无我.无有障碍.如果能够如上修行.就与受持读诵<<般若经没>>有差别!


  正见:离一切邪痴颠倒之正直观察的如实所见称为正见.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於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注:善知识,所有一切经典和文字.大乘小乘.十二部经.都是为众生设置的,因为众生具有觉性.才能建立这些经教.如果没有世间众生,一切万法本来就没有.因此知道万法是由于有世间众生才兴起的.所有经书,也是为世间众生而说的,<这就是所说的: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人.若无一切人,何用一切法>.因为在世间众生之中.有愚痴的人.也有智慧的人.愚痴的人是小人.智慧的人是大人.愚痴的人向智慧的人请教.智慧的人为愚痴的人演说佛法.愚痴的人悟明佛理,心开见性.就与智慧的人没有差别.


  修多罗:是契经之意.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基.经是线之意.贯穿法义,使不散失.


  大小二乘:对小机之人所说的罗汉道为小乘.对大机之人所说的成佛之道为大乘.若从经藏里的经本分之,四阿含等罗汉系经典为小乘,般若,法华.华严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


  十二部经: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类.称为十二部经.其中有:契经,应颂.直偈,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论议,自说.方广.授记.


  智慧性:觉性.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於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开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需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


  注:善知识,若不见性.就是有佛性也是众生.若是一念开悟见性.虽然是众生也与佛没有差别.所以知道万法都在众生的自心中.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的心中直下顿见真如本性呢?菩萨戒经上说:戒的本源就是自性清净无染的.如果能识得自心见得自性.都能够成就佛道.净名经中说:当下豁然开悟.就能返见自已本心.善知识,我在五祖忍和尚那里.听他说法一言之下就了悟.顿见自己真如佛性.因此才能把这顿教大法传播流布.让求学佛道的人即刻悟得菩提自性.只要各自返观内心.就能各自见得自性.如果自已不能开悟.必需去寻找大善知识---能解说最上乘法的人,直接指示见性之路.这个善知识和你有大因缘.所以说他就能教化引导你得见自性!


  我本元自性清净:原文是: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意思是:戒的本质,原在自性清净.


  因缘:这里的因缘是指大善知识和你有宿昔之因.所以你才能找到他!也所以他才能引导你见性.


  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注:一切善法都是由善知识有能力发起的缘故.三世诸佛和十二部经,在世间众生的自性中本来就有.如果不能自已了悟.必需请求善知识来指导你才能见性.如果能自己了悟的人.是不须要向外驰求的.如果一向执著靠善知识引导而得解脱的.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众生的自已内心就有智慧可以自已了悟.如果自心生起邪见.妄想颠倒.在外面虽然有善知识来引导指示你.也救不了你.如果内心生起真正的般若之智.用智慧观照.一刹那间.妄念就会被息灭.如果识得自性.一开悟便可直入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於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注:善知识,如果用智慧观照.就能内外光明澄彻.就能认识自已的本有真心.如果认识了自己的本有真心,就是本来无碍,自在解脱.如果能得到自在解脱,就是证得般若正定.般若正定就是一心无念,什么是无念呢?对于所知见的一切境相诸法,心不被感染,不生执著,就是无念.自性妙用遍一切处.也不执著一切处.只要让自已的心保持清净无染.使六识出于六根.在六尘境中不起丝毫杂染执念.出入来去自由自在.运用自如无滞无碍.就是般若三昧.就是自在解脱.就叫无念行.如果一味执著百物不思的谬说.就会让心念断绝,就成了法缚.就是边见.


  法缚:思想受所知见的束缚,执著于法,就是法缚.


  边见:执著于一边的邪见叫边见.如:佛性非常非无常.如果执佛性为常就是边见,执佛性为无常也是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们,於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颂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


  注:善知识,了悟无念法的人,就能万法皆通无有滞碍,了悟无念法的人,就是亲见诸佛的境界.了悟无念法的人,就是达到了佛的果位.善知识,后代得到我所传的正法的人,应当将这顿教法门.在同道中,发愿信受奉行,就像信奉佛祖一样.如此这般终身精进而不退转的人,一定能入圣位.然而,必须要传授祖师传承下来的默传心印的分付.不能隐藏宗门直指的正法,如果不是同道中人,而是其他宗派的人,不能传授顿教法门.这样会损及先代祖师,毕竟没有什么好处,唯恐遇到愚昧的人不能了解顿教法门.诽谤顿教法门.这样将使百劫千生断绝佛种性了.善知识,我有一首无相颂.你们各个都要持颂.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只要依照无相颂去修行.如果你不亲自去修行.只记住了无相颂上的话,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同见同行:同一见地同一心行.这里是指同道中人.


  默传分付:离语言名相,以心传心,以心印心的传授.


  无相:于一切相而离一切相是为无相.


  听吾颂曰注:


  听我的颂是这样说的:


  说通即心通 如日处虚空 惟传见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注:既能说通也能心通,好像红日正当空.只有祖师传的见性大法.才能出世度众生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注:正法原本没有顿与渐之分.只是迷人和悟人在见性上表现出快慢不同.只是这见性的法门.愚痴的人是不能完全领会.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注:虽然道理讲起来千差万别,要是合归到本来自性上就是见性这一个目的.在烦恼黑暗之中.应当经常用智慧观照.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馀


  注:邪念来时就是烦恼来了,正念生起烦恼就消除了.邪与正这二边都不用.就是自性清净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注:菩提原本就是自性,如果起心动念就是妄,清净心要在妄念中求得.只要有正念就没有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注:世间众生要想修证佛道.一切法尘都没有妨碍.只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就符合修道之理.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


  注:各类众生各俱其道,各自修行不相妨碍.如果离心求道心外求法.就会终生不得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注:辛苦奔波盲修瞎炼一生.最终还是徒自懊恼.想要得见真道.行为正直就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注:自已如果没有真正道心.行为不正直是不能见道的.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在左.


  注:如果是真正修道之人.是不见世间人的过非的.如果只见他人的过与非.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注:他人错了我不错.我要是错了自然与道相违了.只要除却自己的是非之心.就能破除烦恼.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注:憎与爱不关我心.行住坐卧自在洒脱.想要教化别人.自已必须具备方便别人的能力.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注:不要让别人有所疑惑不解的地方.就会自性显现.佛法常在世间.不离开世间众生的智慧觉性.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注:如果离开世间众生本有的智慧觉性去寻找菩提.正像寻求兔子的角.具有正见就是出世法.具有邪见就是世间法.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注:邪见与正见都不存在.菩提自性宛然现前.这个无相颂说的是顿教法门.也叫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注:迷闻不悟要历经多劫.若能顿悟只在刹那之间!


  师复曰:‘今於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注:六祖又说:我今天在大梵寺讲说这顿教法门,祝愿法界众生.在我言下直见本性顿成佛道.当时,韦刺使与官僚道俗四众弟子,听了六祖大师所演说的佛法.没有不领悟的.同时都向六祖顶礼.大家赞叹说:想不到岭南有真佛出世!


  说通:随顺众生的根机以善巧方便为之说法.叫说通.


  心通:就是宗通.指远离一切言说文字,证悟自已本性.叫心通.


  出世:诸佛以为救度众生而出现于世,叫出世.


  邪宗:不以见性为正法的宗派是邪宗.


  三障:业障,如五逆十恶之罪业.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苦报.烦恼障.贪嗔痴等惑.业障.报障,烦恼障总称为三障.


  色类:有种种色身的一切众生叫色类.如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等各类众生.


  波波:辛苦奔波.这里指盲修瞎炼.


  暗行:在黑暗中行.指行为不正.


  长伸两脚卧:形容诸缘尽息,身心自在.

 

般若品第二学习重点:


 一. 大智度论说:般若波罗蜜是诸佛之母.大般若经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 因此六祖讲: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是大法.是无上法,是无等等法,真实不虚,何以故?实相般若就是中道.就是菩提般若之智,就是智慧觉性,就是真如,就是实相.就是法身,就是法界,就是如来,就是总持.就是圆觉,就是法性.就是涅磐.,就是首楞严王三昧.就是自觉圣智.就是禅宗所讲的:自己,正眼,妙心.主人,无底钵,没弦琴,无尽灯,无根树,吹毛剑,牟尼珠,以及泥牛,木马,心源,心印…….就是道,就是禅.就是佛性. 佛性者,无颜色.无形象.不在中间.亦不在两边.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上.亦不在下.在凡而不减.在圣而不增.无是无非.不去不来.非善亦非不善.非常亦非无常.非空亦非有.非定亦非动.非垢亦非净.是为不二之性.即是佛性.取不得,舍不得.万德庄严.万法具足.恒沙妙用.遍周法界!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涅磐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正如六祖所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


 所有这些,无不说明,佛性人人本具,只要识自本心.就能见自本性,不在口说,不从外得,参禅学人,必须在自己心地上真参实悟,要在自己心地上下功夫.六祖说: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二.善知识的作用:


在这一品中.六祖几次讲: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


在这里,六祖强调了善知识要和学人有大因缘.也就是说.学人所要寻找的善知识,虽然是大善知识.也不一定对学人起作用.前提条件是这个善知识必须和这个学人有大因缘.


就像石头希迁禅师.最开始他就在六祖那里参学.可是几年都没有开悟.六祖圆寂后.希迁遵照六祖遗命.去找青原行思禅师,便在那里彻悟见性.这就说明了法缘问题.是青原行思与希迁有这个大因缘.所以,才能在那里得以开悟.


就像夹山必须在船子师父那里开悟一样!


三、.关于六祖解释的几个词:


般若行: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见性成佛道: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强调指出: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六祖坛经.白话注解 下一篇六祖坛经大义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