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居士分灯录(一)
2012-10-27 13:50:3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961次 评论:0

居士分灯录叙


原夫祖祖递传。灯灯相续。觉照均融乎惠炬。灵光遍瞩于昏衢。故古德高缁向上参求者息无明之业影。亦有夙根利器精心学佛者出生死之火轮。其派本师承重来应化。往往妙臻圣解默契禅宗。凡七十二人。历几千百载。谁为拈取搜核诠评。惟我友朱我沾氏。学兼华梵情泯智凡。心为般若之灯。足厕云栖之席。翻研释典弘愿度人。谓居士身与佛原非差别。见如来性逢缘不碍无生。如丁繁弃官求道。张挥舍俗为僧。十地相期于冯亮。三空见许于智林。赋白牛于蒲庵。论黄熊于子约。居家学道屡见高贤。倘能顿破尘樊力除见网。闺合物舍得十分。方无渗漏解脱场。展开一步便是菩提。要使智刃飞芒心珠迸现。分辉洞烛熄烬重燃。斯足启来嗣之传薪。扬祖风之衰??矣。我沾手录系赞。名曰分灯。意在斯乎意在斯乎。余受而仇校。披对欣然。殆与往所著了义莲宗。并作迷津之宝筏。顷复编佛祖纲目。更溯法海之渊源。从三十余年来。饱餐道味。果为开觉功臣。继七十二人后直下承当。再续分灯居士。


广岫居士王元瑞 题

 

居士分灯录叙


真如常寂而亦常照。般若无分而无不分。当其分。有合之体。万灯原聚一灯。当其合。有分之用。一灯倏散万灯。固非形相所可拘。亦岂识情之能测。我友心空。从性体中树光明幢。于正法内燃无尽灯。慨久远之无征。谓传述之可信。四十一卷缕析条分。既网罗于纲目。七十二人激扬大事。且辉映于分灯。不二门开金粟佛。西江吸尽老庞翁。一双无事手不曾祇揖。等闲满院木樨香。无端穿却鼻孔。溺器五更踢翻。拶出古人末后句。顶门一声霹靂。唤起从前自家底。蛙鸣月下蓦然撞破乾坤。盘涌日升只讨工夫婚嫁。空里八角磨盘。藏身北斗心头。着手便判。铁汉参禅。??螂粪弹不换万两黄金。山色溪声浑是一场春梦。有师承无师承。王老师儿孙犹在。是仙种非仙种。守尸鬼悔错用心。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勘破一千七百则公案。当明中有暗。当暗中有明。真如遍界不曾藏。般若圆通而无碍。忽若龙潭吹灭纸灯。云盖不把火照。且道是灯不是灯。分即是。不分即是。咦。心空一片婆心。只向这里出气。


如是居士张翼轸 题

 

自叙分灯录缘起


如来正法眼藏首传大迦叶。乃至二十八传菩提达磨。遥观震旦有大乘根器。遂泛海而来。磨传惠可。可传僧粲。粲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惠能。能传怀让行思。两派儿孙五灯辉映。若临济。若云门。若沩仰。若曹洞。若法眼。或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或十字街头解开布袋。明镜当台胡汉自现。宝剑在手杀活临时。青州衫。干屎橛。疑议便乖。击石火。闪电光。转盻即失。至矣尽矣。无得而上焉。然考当时法道盛行。有主化者必有分化者。主化者如上所述。具载传灯。分化者则有如维摩诘庞道玄张无尽宋景濂辈。秘大现小。带水拖泥。不坏假名而谈实相。斯亦悲愿弘广。混俗利生之遐轨已。余故略采内典。既成佛祖纲目四十一卷。复辑居士中师承有据及应化再来者七十二人。为分灯录二卷。分灯者。乃余结集时梦见舍利弗尊者之所标也。傥谓是书非无尽灯。亦非非无尽灯。而欲揭之以光照来兹乎。雪窦有云三十三人入虎穴。予亦云七十二人出龙窟。即今书在这里。还识龙么。透网金鳞休云滞水。无所有月波澄有处。无风浪起。参。


崇祯辛未阳生日  云间朱时恩 谨序

 

居士分灯录目录


上卷 : 维摩诘  傅大士  杨炫之  向居士  李通玄  庞道玄(附韩愈)崔群  甘贽  陆亘  白居易  裴休  李翱  于頔  王敬初  陈操  陆希声  张拙  王延彬  王随  杨亿  曾会  李遵勖  许式 夏竦  范仲淹(附尹洙。朱炎。晁迥。李沆。杜衍。张方平)杨杰  刘经臣  孙比部(附杨畋。王安石)


下卷 : 李端愿  赵抃  富弼(附文彦博。欧阳修。范镇。司马光。邵雍。吕公着) 潘兴嗣  张商英  苏轼  黄庭坚(附韩宗古。彭器资。王正言。朱世英。王卫州) 吴恂  王韶  郭祥正  周敦頥(附程颢。程頥。游酢。谢良佐。杨时) 戴道纯  高世则  陈瓘(附刘安世) 胡安国  范冲  吴居厚  彭汝霖  卢航  都贶  徐俯  赵令衿  李弥逊  张浚  冯楫(附王敏仲) 张九成  李邴  吴伟明(附吴潜。吕正己。吕本中。陆游。尤袤。叶适。陈贵谦)刘彦修  黄彦节  钱端礼  钱象祖  潘良贵  曾开  葛剡  莫将  王箫  张栻  李浩  吴十三  朱熹(陆九渊。真德秀) 余居士 (附王日休) 宋景濂  补遗  吕岩真人(附张伯阳)


居士分灯录目录(终)

 

夹注辅教编序


宋濂


天生东鲁西竺二圣人化导烝民。虽设教不同。其使人趋于善道则一而已。为东鲁之学者则曰我存心养性也。为西竺之学者则曰我明心见性也。究其实。虽若稍殊世间之理。其有出一心之外者哉。传有之。东海有圣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也。是则心者万理之原。大无不包。小无不摄。能充之则为贤知。反之则愚不肖矣。觉之则为四圣。反之则六凡矣。世之人但见修明礼乐刑政为制治之具。持守戒定慧为入道之要。一处世间一出世间。有若冰炭昼夜之相反。殊不知春夏之伸而万汇为之欣荣。秋冬之屈而庶物为之藏息。皆出乎一元之气运行。气之外初不见有他物也。达人大观。洞然八荒无藩篱之限。无户阈之封。故其吐言持论不事形迹而一趋于大同。小夫浅知。肝胆自相胡越者。恶足以与于此哉。宋有大士曰镡津嵩禅师。实洞山聪公之法嗣。以二氏末流之弊或不相能也。取诸书会而同之曰原教。曰广原教。曰劝书。曰孝论。而坛经赞附焉。复恐人不悉其意。自注释之。名之为辅教编。若禅师者可谓摄万理于一心者矣。予本章逢之流。四库书颇尝习读。逮至壮龄又极潜心于内典。往往见其说广博殊胜。方信柳宗元所谓与易论语合者为不妄。故多着见于文辞间。不知我者或戟手来诋訾。予噤不答。但一笑而已。今因虚白果公重刻是编。其有功学者甚大。故执笔言之。呜呼。孰能为我招禅师于常寂光中相与论儒释之一贯也哉。独视霄汉悠然。遐思者久之。

 

重刻护法论题辞


宋濂


护法论者。宋大学士张天觉之所撰也。端文禅师重刻诸梓。请濂为序其首简。序曰。呜呼妙明真性有若太空。不拘方所。初无形段。冲澹而静。寥漠而清。出焉而不知其所终。入焉而不知其所穷。与物无际圆妙而通。当是时。无生佛之名。无自他之相。种种含摄种种无碍。尚何一法之可言哉。奈何太朴既散诞胜真漓。营营逐物惟尘缘业识之趣。正如迷人。身陷大泽烟雾晦冥。蛇虎纵横竞来追人欲加毒害。披发狂奔不辨四维。西方大圣人以慈悯故。三乘十二分教不得不说。此法之所繇建立也。众生闻此法者遵而行之。又如得见日光逢善胜友。为驱诸恶引登康衢。即离怖畏而就安隐。其愿幸孰加焉。不深德之反从而诋之斥之。是犹挟利剑以自伤。初何损于大法欤。呜呼。三皇治天下也善用时。五帝则易以仁信。三王又更以智勇。盖风气随世而迁故。为治者亦因时而驭变焉。成周以降。昏嚚邪僻翕然并作。缧绁不足以为囚。斧锧不足以为威。西方圣人历陈因果轮回之说。使暴强闻之赤颈汗背。逡巡畏缩。虽蝼蚁不敢践履。岂不有补治化之不足。柳宗元所谓阴翊王度者是已。此犹言其粗也。其上焉者炯然内观。匪即匪离。可以脱卑浊而极高明。超三界而跻妙觉。诚不可诬也。奈何诋之。奈何斥之。世之人观此论者。可以悚然而思。惕然而省矣。虽然。予有一说并为释氏之徒告焉。栋宇坚者风雨不能漂摇。荣卫充者疾病不能侵凌。缁衣之士盍亦自反其本乎。予窃怪夫诵佛陀言行外道行者。是自坏法也。毗尼不守轨范是弃者。是自坏法也。增长无明嗔恚不息者。是自坏法也。传曰。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尚谁尤哉。今因禅师之请。乃恳切为缁素通言之。知我罪我予皆不能辞矣。


宋景濂护法录堪续传灯。兹于简首略载二篇。以便观览。其护教编后记一篇。具载纲目卷初。

 

大慧禅师示真如道人书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着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经云。是舍惟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惟有一门而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着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净妙乐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着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是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以故。佛不云乎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又于随顺境中强说道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于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俗人学道与出家儿迥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身居清净伽蓝。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见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朋善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佛律仪。已为众所摈斥。以俗人较之。万不及一。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欲嗔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云治世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证。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于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成受用。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捱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花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着。非是强为。法如是故。真如道人欲学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着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莫问程。写至此。兴虽未已而纸已尽。且截断葛藤。


心空曰。大慧此书分明是一卷维摩经。在家居士若不依此修行。管取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

 

莲池大师法语


华严不如艮卦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耶。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是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余可知矣。

 

儒佛配合


儒佛二教圣人。其设化各有所主。固不必岐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何也。儒主治世。佛主出世。治世则自应如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足矣。而过于高深则纲常伦理不成。安立出世则自应穷高极深方成解脱。而于家国天下不无稍疏。盖理势自然。无足怪者。若定谓儒即是佛。则六经论孟诸典灿然备具。何俟释迦降诞达磨西来。定谓佛即是儒。则何不以楞严法华理天下。而必假羲农尧舜创制于其上。孔孟诸贤明道于其下。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虽然。圆机之士。二之亦得。合之亦得。两无病焉。又不可不知也。

 

佛性


经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孟子之辟告子也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有执经言而非孟子。予以为不然。皆有佛性者。出世尽理之言。人畜不同者。世间见在之论。两不相碍。是故极本穷源则蝼蚁蠛蠓直下与三世诸佛平等不二。据今见在则人通万变畜惟一知。何容并视。岂惟人与畜殊。犬以司夜有警则吠。若夫牛即发扃钻穴逾墙斩关。且安然如不闻见矣。犬牛之性果不齐也。而况于人乎。万材同一木也。而梧槚枳棘自殊。百川同一水也。而江湖沟渠各别。此同而未尝不异。异而未尝不同者也。如执而不通。则世尊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今日何以尚有众生。

 

王介甫


介甫拟寒山诗有云。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祇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介甫此言信是有见。然胡不云。我曾闻谀言。入耳则欢喜。又曾闻谠言。喜灭而嗔起。我若真是我。祇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而乃悦谀恶谠。依然认物为己耶。故知大聪明人。说禅非难。而得禅难也。

 

解禅偈


温公作解禅偈。真学佛不明理者之龟鉴也。但其以言行可法为不坏身。仁义不亏为光明藏。特一时救病语。非不易之论。夫谨言行修仁义。在世间诚可贵重。然岂便是金刚不坏之身。神通大光明藏何言之易也。又以君子坦荡荡为天堂。小人长戚戚为地狱。理则良。然而亦有执理失事之病。岂得谓愚痴即牛羊。凶暴即虎豹。此外更无真实披毛带角之牛羊。利牙锯爪之虎豹乎。吾恐世人见温公辞致警妙。必大悦而深信。其流之弊拨无因果。乃至世善自足。不复知有向上事。则此偈本以觉人反以误人。不可不闻。

 

范景仁


景仁自谓吾二十年曾不起一思虑。景仁之为贤者信矣。然二十年之久不生一念。或未易及此。颜子尚仅三月不违。则三月外容有念生。赵州尚假四十年方成一片。则未成一片时容有念生。如景仁者得无。粗念虽无。微细思虑潜滋暗发而不自觉欤。吾非轻视景仁。盖恐得少为足而预以自警也。

 

衣帛食肉


晦庵先生辟佛。空谷力为辨驳矣。虽然晦庵亦有助佛扬化处。不可不知也。其解孟子曰。五十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夫兽毛蚕口害物伤慈。佛制也。必五十乃衣帛。则衣帛者鲜矣。食肉者断大慈悲种子。佛制也。必七十乃食肉。则食肉者鲜矣。今孩提之童固已重裘纯纩卫其形。烹肥割鲜饫其口。曾不待壮。而况老乎。使晦庵之说行。宁不为佛法少助。咎晦庵者不之察。吾故为阐之。

 

护法


人知佛法外护付与王臣。而未知僧之当其护者。不可以不慎也。护法有三。一曰兴崇梵刹。二曰流通大教。三曰奖掖缁流。曷言乎慎也。护刹者。梵刹果尔属。寺产豪强占焉。夺而复之理也。有如考诸图籍则疑似不明。传之久远则张王互易。以势取之可乎。喜舍名为吉祥地。力不歒而与者谓之冤业薮。若僧惟劝化有力大人。以恢复旧刹为大功德主。而不思佛固等视众生如罗睺罗。殃民建刹即广逾千顷高凌九霄。旃檀为材珠玉为饰。佛所悲怜而不喜者也。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一也。护教者。其所著述果尔远合佛心。近得经旨。赞叹而传扬之理也。有如外道迂谈胸臆偏见。过为称誉可乎。若僧惟乞诸名公作序作?。而不思疑误后学。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二也。护僧者。其僧果尔真参真悟。具大知见者。尊而礼之。实心实行。操持敦确者。信而近之理也。有如虚头禅客。下劣庸流。亦尊之信之可乎。若僧惟亲附贵门。冀其覆庇而绵纩锦绣以裹痈疽。祗益其毒。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三也。是则王臣护法而僧坏法也。悲夫。

 

答孙无高居士广抑


来问近日持戒颇严。虽小德未尽莹。而大德已无犯。此外更有一二语可为终身之铭者乎。昔子贡问一言终身。夫子以恕答之。今日戒之一言。铭以终身。罄无不尽。所以者何。良以摄心即是戒。故若向心地法门中会得。便一切具足。尚何论戒之持与不持。如其不然。须一一依教奉行。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定慧者佛之全果也。即定而慧则寂而常照。即慧而定则照而常寂。常寂常照名常寂光。而资始于戒。戒之时大矣哉。戒有多种。优婆塞五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而约其大纲则五戒为根本。儒亦时言戒。戒虽未备而默与佛制合。子曰君子有三戒。戒色则淫戒所摄。戒斗则杀戒所摄。戒得则盗戒所摄。淫杀盗三者为戒中之至要。故举要以概其余。而言忠信不及乱。以摄酒妄。亦所以预养此戒。而弗使之纵也。但儒之戒疏。佛之戒密。佛制杀戒微及蜎蠕。而儒止曰无故杀牛羊犬豕等。不曰不杀。止曰钓不网戈不宿。不曰不钓不戈。又极之则。才有忿嫉即杀戒不净。眼取色耳取声即盗戒不净。隔壁闻钗钏声即淫戒不净。至是则身心俱断。事理双尽矣。今日处家闱中。业公车行。将有社稷民人之寄。其持戒岂能一一与剃发染衣者例论。则微细条章不能全持未为破戒。惟贵于心学大头脑处着力。一旦脱然悟去。则咳唾掉臂无不是清净毗尼矣。但不可未得谓得而发狂解。便道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而堕落魔罗境界耳。果能时时返照。刻刻提撕。向本参念佛话头上做工夫。则不惟日后有发明在。即今目前便自得力。日用中有主宰。不随物转。纵居声色名利之场妻子眷属日夕相接。不妨与世推移。混俗和光。自然出淤泥而不染。是谓尘中大解脱门也。以此自利。以此利他。何往不善哉。(莲池大师法语毕)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禅灯世谱 下一篇佛祖纲目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