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唯识义 【六卷】(二)
2018-02-13 17:12:0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075次 评论:0

唯识义卷第二本


释真兴撰


章云华严经说三界唯心(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为证舍滥留纯义所引也唯识论第七云如契经说三界唯心(云云)疏云三界唯心即十地经第八卷第六地文华严所说(云云)演秘云案彼经第十九颂云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即见佛了了佛真实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起(云云)(今谓此文但说唯心之文不加三界之言)明诠云古华严经第二十六明第六地中云了达扵三界但从贪心有知十二因缘在於一心中如是则生死但从心而起心若得灭者生死即亦尽(云云)新经第三十七明第六地中云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云云)又第五十四云菩萨知三界唯心二世唯心而了知其心无量无边(云云)此等文正与章所引同也。


问此三界唯心之文意何。


[前-刖+合]疏云世亲摄论第四无解无性第四广解十地经名体言唯心者心识是一唯言为遣所取境义由彼无故能取亦无不遮心所不相离故如说若无心所未曾得转三界唯心之言即显三界唯识即与欲等爱结相应随在三界即属三界贪等结此能唯识言无有撗计所缘不遣真如所缘依他所缘谓道谛摄根本後得二智所缘等(云云)。


问以此文如何为显三界唯心之义。


[前-刖+合]文中云即与欲等爱结相应之文正显三界唯心之义。


问如何显耶。


[前-刖+合]邑云谓此三界皆有欲等爱结谓心心所随在三界与此爱结相应系属三界贪等故言三界唯心或此言欲等者即以欲界等余二界谓心心所属此三界爱结也(云云)(文中有二釈第二釈与义演同也)惣意云有情起三界烦恼烦恼力故轮回三界若不起三界惑业不可受三界苦故知三界唯自心之所为也(为言)故义演云有情起欲界爱结即随在欲界中余二界准知谓身所起三界烦恼即摄属在於三界中意说有情起欲界爱结即属欲界贪等被他贪等所接属故此即诸有情属能系烦恼如牛属绳(云云)。


问疏云若尒欲色二界可说唯心是则言二界唯心何故复言无色唯心以小乗等多计彼唯识故有立已成(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是即无性菩萨之难也义演云观此疏文有二难意一云汝大乗唯心者谓欲色界中而有色法即心能变色故色不离心可言二界唯心无色界中既无色法何故复言无色唯心耶二云又小乗等多计无色唯心今大乗亦立者有立已成过也(云云)。


问就义演之文何以知有▆难意耶。


[前-刖+合]以[前-刖+合]文知之。


问其[前-刖+合]文如何。


[前-刖+合]。


疏云此不然也非但色无亦无贪等能取之心故亦无余虚空等识所取义又经部执无色心等是无色无体无实所取境义顕现所依恐彼执为非心等故说三界唯心此即唯心义意如是(云云)。


问此[前-刖+合]文意何。


[前-刖+合]义演云无色界中虽无色法有贪信等恐外人执离心外别有贪信等今为遮彼故说三界唯心无色界中离心王外无别贪信等以为能取心又无色界虽有虚空无为等然此等无为亦不离心外别有是识之所取恐计离心别有故说三界唯心又经部师许无色界诸心心所法是无色相无体又无实所取境义顕现所依可得故恐彼执无色心等为非心等今设遮彼故言三界唯心此与前别者前言唯心者遮无心外之法今言唯心遮彼执心为非心故说三界唯心(云云)(虽有演秘及[邕-口]记不如此记之)。


问此等文大意如何。


[前-刖+合]萨婆多计空无边处心缘离心外实有非想处境又执离识外有实贪信等为遮此等执说唯心也又经部师计空无边处等虚空是无色无体但由心心所破色观空虚空方顕故心心所法是虚空顕所依是故恐彼执心心法是无体虗空之所依故非心心法故为遮彼妄计兼说唯心也(为言)。


问譬喻论师何故可计心心法是虚空顕现之所依故非是心心法耶。


[前-刖+合]譬喻论师计虗空是无体无实立虗空无为故名无空论师今可执心心法是无体无实虗空顕现所依故亦无体无实非心心法故为遮此执说唯心(为言)。


章云遗教经言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制之一处无事不辨等皆此门摄(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为证舍滥留纯之义所引也此经亦名佛临般涅盘略说教诫经一卷六纸後秦时鸠摩罗什译也智昇釈教录为大乘经其经论云为菩萨说(云云)终南山釈道宣内典录及慈恩惣[耳*夕*ㄗ]蕳章为小乘经也有釈论一卷西天竺三蔵真谛译也。


问此经之文如何成此重证。


[前-刖+合]云既云制心不立制境故能成证也。


问此经大意如何。


[前-刖+合]经文颇广章主取要出之故经文云汝等比丘以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乃至)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虵恶兽怨[贝*戒]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动转轻[跳-兆+(畚-田+水)]但观於密不见深坈譬如狅冩无钓猿猴得树腾跃踔掷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辨是故比丘当懃精进折伏汝心(云云)。


问此经意何。


[前-刖+合]其釈论云示现此心三昧障法故等(云云)三昧有三种一无二念三昧二调[弟/木]不动三昧三起多功德三昧也障法有三种一心性差别障二轻动不调障三失诸功德障也。


问其障与治相对如何。


[前-刖+合]心性差别障者如经云心之可畏甚於毒虵等即以无二念三昧治之如经云制之一处也此意云贪嗔痴邪见种类非一故云差别障观一心之理令不起故云以无二念三昧治之(为言)轻动不调障者如经言动转轻[躁-木+(尒-小+(恭-共))]犹如猿猴即以调柔不动三昧治之如经云当勤精进折伏汝心也此意云掉举散乱其性轻动易缘易解依止定数分位轻安令不倾动故云以调柔不动三昧治之(为言)失诸功德障者如经云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即以起多功德三昧治之如经云无事不辨也此意云依心起恶依心生善转灭依心杂染之种转得依心清净之德故云以起多功德三昧治之(为言)然今章家只引能治三种三昧之也(向章可知又具如论(云云))。


问此三三昧之体如何。


[前-刖+合]古德云一一各通三三摩地为体意云[糸*ㄉ]无二念三昧者一心观贪等空理是空三摩地畏贪等不愿求是无愿三昧地观贪等无相圎成之理是无相三摩地也余二准知之。

   

第三摄末归本识


问摄末归本识之意何。


[前-刖+合]先第二重心与境相对境有滥故舍之不名唯境心是纯故留之名唯识了今此重意其心中有本末谓自体分能反故名本相见分所变故名末摄其相见之末归自体之本名唯识此重意也。


章云心内所取境界顕然内能取心作用亦尒此见相分俱依识有离识自体本末法必无故(文)。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重旨也相分以为所取境界见分以为能取心然识自体分微隐难知是故古今大小乘师多不许有自体分然而心心所自体生时皆似所绿能缘相现似能缘相说名见分似所缘相说名相分自体为本作用为末其末作用识之所反离本识者无有是处即是摄末归本之义也一说云心内所取乃至作用亦尒者审定前第二重也此见相分乃至末法必无故者正标此重意也。


章云三十颂云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证此重引二证文谓唯识论与解深密经也今是初引唯识论云彼依识所变等证摄末归本之义也。


问先此文云何。


[前-刖+合]疏云上之二句[前-刖+合]难破执下之一句意标论宗结归唯识(云云)(难者论云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云云)外人之难也)。


问其由假说我法云意何。


[前-刖+合]论云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凢约假义。


有二相对初相对中亦有二一无体随情假二有体施设假後相对中亦有二一以无依有假二以义依体假也今此论中愚夫所计(乃至)说之为假者无体随情假与以无依有假故名假(为言)内识所反(乃至)故说为假者有躰施设假与以义依体假故名假(为言)(二相对者即疏中二釈也)。


问云何名无体随情假等。


[前-刖+合]疏云假有二种一者无体随情假多分世间外道所执(少分内道亦起如犊子部等)虽无如彼所执我法随执心缘亦名我法故说为假二者有体施设假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本体无名强名我法不称法体随缘施设故说为假(云云)。


问此二义意如何。


[前-刖+合]疏云第一解云说为我法而体是无随情说假(已上说世间我法假也)设体虽有不称为假(已上说圣教我法假也)我法二假乃属於说唯假言说以为我法彼体却非(云云)灯云第一解云(乃至)彼体都非者此意釈云世间我法说所执相以为我法我法本无唯只言说圣教虽说所缘见相薀等诸法以为我法薀等实非若我若法但唯有言故云乃属於说(云云)此等文意云世间我法名无体随情假之迷情迷依他法似我法妄执实我法於此所执上起言说说实我法此所说实我法其体无故只有能说名言依其名言假名我法故云无体随情故假说我法(为言)圣教我法名有体施设假者诸法体性悉离名言非我非法而诸佛菩萨随缘说我法之时其能说名言专不[禾*尒]法体然有说我法之能说名言其名言上施设假名我法故云有体施设故假说我法(为言)重意云设世间我法设圣教我法非有实体只依有说我法之能说名言假说我法(为言)。


问云何名以无依有假等。


[前-刖+合]疏云又第二解世间所执我法体无依识所反妄情为缘而起於执妄情所执是世间我法然体无故以无依有依内妄情说为我法圣教所说我法二种依识体上有我法义义依於体别依於惣依有体法说为我法即说所执能计之情及所诠之法皆识所反以为我法即说所执能计之情及所诠之法皆识所反以为我法(云云)。


问此二义意如何。


[前-刖+合]疏次第二解云以无依有世间说情以为我法以义依体圣教说体以为我法假我及法不在於实以所说为若我法故(云云)灯云第二解云以所执为若我若法者此意解云所执外我法无世说我法者随自情执我法之解为我法无彼所执我法可说以我法无依内情故以无依有假故但说情圣教所说依识等上有我法义义依於体即义是别识体是惣以别依惣故说别义以为我法名义依体此既说义以为我法故不在言有彼体义为所说故(云云)(有又釈烦故不记之)此等文意云世间我法名以无依有假者妄情迷依他法似我法妄执实我法其所执实我法其体无故随执我法之解假说我法我法是无妄解是有以无依有假说我法故云以无依有故假说我法(为言)圣教我法名以义依体假者识等法体虽不可言然其体上有我法义故佛菩萨说法体上义假名我法以法体上有我法义以义依体假说我法故云以义依体故假说我法(为言)重意云世间我法随妄情之解假说我法圣教我法随体上义假说我法(为言)。


问何故世间必说我法耶。


[前-刖+合]疏云由无始来撗计我法分别心故熏习本识後後遂有相见分生愚夫不了此唯内识依之妄计有实我法我法实无随彼妄情所执之相名为我法故知世间所执我法是假非实故经颂云如愚所分别外境实皆无习气扰浊心故似彼而转(云云)。


问文中云後後遂有相见分生之意何。


[前-刖+合]演秘云。


问相见二分发于无始云何後後方遂有耶。


[前-刖+合]约更增说如法华言来入此宅(云云)邑法师[前-刖+合]云虽实未熏前前已有犹如说薀从取而生约义说故(云云)。


问何故圣教必说我法耶。


[前-刖+合]疏云圣者依此内识所反若相若见为起言论断染取净引生真见假为立名说为我法法体实非若我若法故知圣教所说我法亦假说也是故经言为对遣愚夫所执实我法故於识所反假说我法名(云云)义濵云为欲断染取净所以湏说我法故圣教云彼既文夫我亦尒不应自轻而退屈又下论云不执菩提有情实有无由发起猛利悲愿(云云)。


问就圣教我法如何法体上有我法义耶。


[前-刖+合]大抄云且如初果有初果义二十七贤圣皆有圣义(云云)。


问说假言义别抄文如何。


[前-刖+合]第一云由假说者此有二义一[糸*ㄉ]说二[糸*ㄉ]义[糸*ㄉ]说者遍计所执我法二种但由倒情撗计为实依彼倒情随起言说谓为实有所说我法毕竟无实如空华等二[糸*ㄉ]义者唯有倒心撗计为有此所执我从本来无如实空华等(乃至)圣教我法亦有二种一由言说安立施设相见二分似我法二种相现名为约说二由依他体上自有似我法相不由言说安立方为有即是[糸*ㄉ]义犹如庶爱安立似水自体非水如其次第约说就义分其二也(为言)(已上护法菩萨义了)。


问安惠难陀义如何。


[前-刖+合]疏云若安惠解二种我法皆是无依於惣无见相二分施设假说性非有故自证离言非我法故唯佛所证(云云)枢要云难陀师云依相分上起所执我法随能计妄情说为世间我法即依所反依他上立为圣教我法(云云)意云安惠云相见分是遍计所执故难陀只立相见二分故各致此说也(烦故不妄记之)。


问颂第二句云有种种相转之意何。


[前-刖+合]论云我种种相谓有情命者等(世间)预流一来等(圣教)法种种相谓实德业等(世间)薀处界等(圣教)转谓随缘施设有异(云云)疏云相谓相状转是起义相起非一故名种种(云云)。


问颂第三句云彼依识所变之意何。


[前-刖+合]论云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前-刖+合]外人问之词也故疏云外复问云有实我法可依假说我法实无假依何立第三句云彼我法相依内识等所反现相见分而起假说我法相非依离识实有我法而起假说但依内识所反相见而假说故此但说识义兼心所(云云)。


问若尒真如非识所反故应非唯识。


[前-刖+合]疏云不离识故真如名唯识非识所反故不说为我法若说为真如亦心所反故(云云)。


问第四句云此能反唯三者何。


[前-刖+合]论云谓异就思量及了别境识(云云)疏云一谓异就识即第八识名有多义一反异而[烈-列+就]要因反异之时果方[烈-列+就]故此义通余种生果时皆变异故(经部师义)二异时而[烈-列+就]与因异时果方[烈-列+就]故(萨婆多义)今者大乗约造之时非约种体许同世故三异类而[烈-列+就]与因异性果[酉*羽]因故(大乘义)二谓思量识即第七识思谓思量量谓量度思量第八度为我故又恒审思量余识无故余之二识不名思量三了别境识即余六识二十论说心意识了名之差别了是诸识之通名也了别别境及麤顕境唯前六故对此六尘说六识故(云云)。


问了别境名了别境识者第七识别缘第八见亦可名了别境识。


[前-刖+合]疏云然滥第七应言此六了别於麤境名了别境识以了别相麤简於七八故(云云)。


章云成唯识说变谓识体转似二分相见俱依自体起故(云云)。


问引此文之意何。


[前-刖+合]是护法菩萨釈前颂中识所反之变言之文也疏云此釈变义此论一宗有二釈此即初釈护法等云谓诸识体即自证分似相见二分而生此说识体是依他性转似相见二分非无亦依他起依此二分执实二取圣说为无非依他中无此二分论说唯二依他性故此除真智缘於真如无相分故不尒如何名他心智後得智等不外取故(太抄云若不反相分何名他心智如後得智缘他心时他心为质自反起相分缘名不取外(云云))乃至许有相见二体性者说相见种或同或异若同种者即一识体转似二分相用而生如一蜗牛反生二角此说影像相见离体更无别性是识用故若言相见各别种者见是自体义用分故离识体更无别种即一识体转似见分别用而生识为所依转相分种似相而起以作用别性各不同故相别种於理为胜故言识体转似二分此依他起非有似有实非二分似计所执二分见相故立似名(云云)(已上说反谓识体转似二分之句了)若无自证二定不生如无头时角定非有及无镜时面影不起皆於识上现相貌故故说二分依识体生(云云)(已上说相见俱依自证起故之句了)。


问依他二分似所执二分现者八识中何识二分耶。


[前-刖+合]惣八识二分也。


问第六第七二识执我法故似所执二分现耳五八识无执何亦似所执二分现耶。


[前-刖+合]第六第七二识分别熏习我法力故诸识二分生时皆似实我实法所执二分现也故论云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反似我法(云云)。


问此反谓识体等文中亦含安惠义其如何。


[前-刖+合]虽有安惠义专非此证所以者何彼菩萨云相见二分是遍计所执不立依他相见二分何以彼釈关摄末归本之证乎故不可论之(如三性之义)。


章云解深密经说诸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为证摄末归本义所引也。


问先其经具文如何。


[前-刖+合]彼经第三分别瑜伽品云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毘鉢舎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曰善男子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影像唯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云云)(瑜伽七十六有此又无性世亲及唯识论引之为证也)。


问此经文意何。


[前-刖+合]唯识疏七云此意汝谓识外所缘我说即是内识上所现无实外法世亲说云谓识所缘唯识所现无别境义复举识者顕我所说定识所行唯识所现无别有体(云云)。


问彼经次慈氏菩萨难云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云云)佛如何[前-刖+合]耶。


[前-刖+合]佛云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顕现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於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顕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顕现(云云)无性云佛告慈氏无有少法能取少法无作用故但法生时缘起力大即一体上有二影生更牙相望不即不离诸心心所由缘起力其性法尒如是而生如质为缘还见本质譬如依止自面等质於镜等中还见本质由迷乱故谓我见影由镜等缘威力大故虽无异影而似别有影像顕现(云云)太抄云更牙相望不即不离者即一识体上有见相二分生即见相分与自证分别故不即无离自体分别见相分故名不离(云云)(灯有问[前-刖+合]繁故不记之)。


章云摄相见末归识本故所说理事真俗观等皆此门摄(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家成深密经意也无性云我说在外识所缘境唯是内识之所顕现即是所缘境识为自性义(云云)深密经中广说理事真俗唯识之观依於一切有无诸法辨唯识故也悉取摄此门(为言)。


问其以事理真俗摄此门如何。


[前-刖+合]信叡云若摄事末归於理本名为唯识若於事中摄相见末归於识本名为唯识皆是摄末归本门摄(云云)。


问与四种出体中第四摄相归性门有何差别。


[前-刖+合]以有为相归无为性为诸法体是摄相归性门非摄事相归於事性今此重者通约二义以为唯识故有差别(信叡文也)。


问摄相归性门之中摄有漏种归於本识名无记性亦摄其门故亦通二义何有差别耶。


[前-刖+合]上[前-刖+合]有此难今可谓彼门是性相相对辨诸法之体门也此重是本末相对辨唯识之门也彼门是狭此重是广故有差别也(广狭者彼门有漏摄相归性之中有漏种子是第八相分摄其相分归於本识名无记故云狭也此重有漏摄末归本之中摄相见二分归识躰名唯识故云广也)。


问以事末归理本名唯识者与第五重有何差别。


[前-刖+合]有差别彼遣事相证理性名唯识此摄事相归理性名唯识彼遣此摄故有差别也。

   

第四隐劣顕胜识


问隐劣顕胜之意何。


[前-刖+合]前第三重辨摄相见末归自体分名唯识了约其自体分更有心王心所而心王是胜心所是劣隐劣心所顕胜心王名唯识此重意也。


章云心及心所俱能变现但说唯心非唯心所心王体殊胜心所劣依胜生隐劣不彰唯顕胜法(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重意也虽心心所各自休分变似相见二分顕现然诸教中但说唯心不言心所者心是所依为主胜故心所是能依如臣劣故隐劣心所顕胜心王但言唯心不言心所也(为言)又料云心及心所俱能反现者安立前第三重也但说心等者正标此重意也。


章云故慈尊说许心似二现如是似贪等或似於信等无别染善法(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弥勒菩萨说庄严论之颂也为证隐劣顕胜义所引也。


问先此颂意何。


[前-刖+合]釈此颂意大有二类师一楞伽中百论师及经部妙音等二论主护法菩萨也且中百论师等踈得此颂意难护法菩萨计心所可不离心王也(唯识论第七卷有此诤)。


问先中百论师等难如何。


[前-刖+合]疏七云此意难云许心似二现谓已成立心现似见相二或现能取及所取讫此即牒已成义如是似贪等谓牒指义故云如是似贪等者谓心复反似贪瞋等一切染法或似信等一切善法此中似言似心外所计实二分等法故名为似无别染善法者谓心反似见相二分二分离心无别有法复言心反似贪信等故贪信等离心之外无别染善法体即心也如二分故言心反似故故知从心反似贪信等非别有心所(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文大意云中百论师等得此文意云许心似二现者弥勒菩萨既成立心似见相二分现了小乘外道等许此义了(为言)如是似贪等等者复重弥勒菩萨成立如心似相见二现亦心似贪等信等现也(为言)无别染善法者结成离心无别心所也(为言)中百论师等如是得此颂意以之为证难可离心无别心所也(古德未得此意(云云))。


问中百论师等如是得此颂意致此难者好耶恶耶。


[前-刖+合]甚恶得颂意致此难也。


问既如文得意何云恶耶。


[前-刖+合]文意不尒故云恶也依之论主更述正义通此难也。


问其论主正义何。


[前-刖+合]论有二釈即第一釈云心所依心势力生故说似彼现非彼即心(云云)疏云以诸心所依心方起依心势力生故说心似彼贪信等现非说彼心所体即谓是心遂言无有别染善法等除此心所似贪等法无别心外实染善法非谓所似贪等亦无(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论及疏意云心所法与心王别体然言心主似心所现者心所如臣依心王势力生故云心王似心所现非谓心王即心所(为言)。


问其颂中云似二现云似贪等上下似言有何差别。


[前-刖+合]疏云似有二义一无别体(第一句似言)由心生故说之为似反似二分现者是也二虽有别体(第二第三句似言)由心方生为依胜故说之为似即贪等是今颂惣言似者通此二故非一为例(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似有二种一无别体似谓自体分似相见二分现也故太抄云见相二分离自体分外无别体由自证分生故即能反似见相二分现也(云云)二有别体似谓心王似贪信等心所现也故太抄云心所离心王外别有体由心王生故以心王为所依(云云)云非一为例者呵责中百论师等之词也义演云惣取二义名似非取一义为例名为似也(云云)。


问论第二釈如何。


[前-刖+合]论云又识心言亦摄心所恒相应故(云云)(此釈非唯通庄严论惣通前经论文也)疏云庄严论言许心等者亦摄心所以恒相应故(云云)。


问疏次云若尒贪信等既入能似心聚之中所言似贪信等者是何(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邑云此意说许心之言若摄心所即贪信等亦入初句能似聚中复言似贪信等更以谁为能似(云云)。


问此难如何通。


[前-刖+合]疏次云惣心聚中贪信等法亦别反似贪信等现以义说之惣别聚异谓惣心自能似二现即心自证分似自见相二俱时贪等自躰分亦现似贪等各二现义故其惣许心之中心所亦在其中然但说心反似二现说心所法似贪等现以心胜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颂中有惣聚别聚谓许心似二现者是惣聚也如是似贪等等者是别聚也惣聚之中言心之处亦摄心所次言似二现者别顕心王自体分似心王见相二分现也次云如是似贪等等者别顕心所自体分似心所见相二分现也邑云此意说其惣许心似二现中亦说贪信等各自似贪信等二分现故第二三句别举云如是似贪等或似於信等(为言)明诠云邑法师[前-刖+合]意者心王之能似所似是唯初惣句摄也心所之能似所似是通初後惣别之句也心王能似自证分也所似相见二分也心所之能似所似亦如是也然初惣句中以义说心所自体分似自见相分而不顕说贪等自证分似自见相分信等自证分似自见相分今第二三句中方顕说此也故惣别句异也(云云)。


问其所似二分及贪等若是依他若是所执。


[前-刖+合]俱是依他也。


问若尒何疏云此中似言似心外所计实二分等法故名为似(云云)。


[前-刖+合]是述中百论师等釈此颂之意也非述论主之正釈故述论主釈中云除此心所似贪等法无别心外实染善法非谓所似贪等亦无(为言)文既明白不可疑惑也(先德未知此[上/月]谬案多端也)。


问若心但似染善二性现者无记性法不閞此颂中欤。


[前-刖+合]疏次通此伏难云不过染净二位中故其无记法有顺染者有顺善者故此惣言亦摄无记如诸部中执无无记其山河等既有所顺即唯善染此亦如是(云云)意云无记法不违染善故随冝此中摄无记若顺染者此似贪等中摄无记若顺善者此似信等中摄犹如大众部等依执无无记山河等无记法善恶二性中摄也(为言)。


问疏中亦出又解其何。


[前-刖+合]疏次云又解心所不离心故许心自体既似二现如是心所自体分染者似贪等二现自体净者似信等二现离自体及所似贪等外无别染善法(云云)。


问此解意何。


[前-刖+合]邑云前解约惣别聚异惣中别出染净心所为二别句此解初句独明心王自体分似二现第二三句染净心所自体似二分现以心所不离心故故说如是似贪等言(云云)。


北抄云此解许心之中不收心所心王能似所似是第一句收心所能似所似是第二三句[爿*ㄆ](云云)今捡此第三解之意可谓论釈之外疏主之别解也意云许心之言但顕心王自体分次句如是之言顕心所自体分心所不离心王故以如是言顕之(为言)既不同论二釈故云别解也。


问论二釈中以何可为此重证。


[前-刖+合]二釈俱成证意云初釈云心所依心势力生故既标心王胜心所劣隐劣顕胜义尤明後釈云又识心言亦摄心所又标心王胜心所劣隐劣顕胜义亦明也故二釈俱为证(为言)然疏第三别解俱标心王心所颇非重意故不可为证也若言心所劣故以如是言[阿-可+急]之者亦可为证而不如先二釈也其二釈中以第二釈可为正证也。


章云虽心自体能反似彼见相二现而贪信等体亦各能反似自见相现以心胜故说心似二心所劣故[阿-可+急]而不说非不能似(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主釈成彼[病-丙+(尤-尢+土)]严论颂之意也。


问此章家文论二釈中与何釈同耶。


[前-刖+合]正与第二釈同也故疏述第二釈中云故其惣许心聚之中心所亦在其中然但说心反似二现说心所法似贪等现以心胜故(云云)意云许心之言亦可云心所自体分似心所相见二分现劣故[阿-可+急]之但举胜心然其下别说心所似贪等现(为言)故明诠云以心胜故者初句应云许心心所似二现然但言许心者以心胜故(云云)正与章同也故知论二釈釈中以第二釈正可为此重证也。


问隋时古訳论颂如何。


[前-刖+合]彼第五云能取及所所取此二唯心光贪光及信光二光无二法(云云)。


问以此颂亦可为证此重耶。


[前-刖+合]亦可为证然义甚踈也不可烦[米*尺]之(演秘引之)。


章云无垢称言心垢故有情垢心净故有情净等皆此门摄(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维摩经文也为证隐劣顕胜义所引也。


问先此经意何。


[前-刖+合]是优波离尊者为犯律人说法之时维摩诰呵优波离辞也新翻无垢[社-土+(乞-乙+小)]经云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云云)。


唯识论第四证第八识有十证中第十证引此新经文也。


问其心垢等云意何。


[前-刖+合]彼经疏第三云心谓第八识有情谓五隂假者此依彼心而假建立第八之心若是有漏杂染所摄能依假者亦是杂染所依第八若是无漏清净所摄能依假者亦是清净(云云)唯识论第四釈云谓染净法以心为本因心而生依心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种故(云云)。


问此论意何。


[前-刖+合]釈此论意疏出四釈初二釈疏主釈後二释出有人釈也。


问先其疏主自釈如何。


[前-刖+合]疏云此惣中言染净诸法以心为本若有漏无漏常无常有为无为染净之法皆以本识为本故云心染情染心净情净此言有为等法惣句无为法等别句有漏现行依心生种子依心住心受无漏现行熏持彼无漏种故(云云)(第一釈也)。


问此釈意何。


[前-刖+合]义演云以心为本者若望有为是惣标句因心而生等者是别句也若望无为唯别非惣更无别义故唯应言无为之法以心为本更不可言因心而生等(云云)次有漏现行依心生等者有漏法现行依种子心生有漏法种子依现行心住(为言)次心受无漏现行熏等者有漏种子心受无漏现行心之熏有漏现行心持无漏种子之心故(为言)重意云有漏现行依心生者釈因心而生之句也种子依心住者釈依心住故之句也心受无漏现行熏者釈心受彼熏之句也持彼无漏种故者[米*尺]持彼种故之句也(其意如上(云云))疏云又解初句如前因心而生者谓有为现行法皆因种子心而生依心住者谓有为现行法皆依现行识法而住心受彼熏者谓本识现行受染净有为现行之熏[米*尺]上依住持彼有为之种子故釈上因心而生随心染净有情染净即以所生能依之法和合假者为情故或心体是有情心染故情染心净故情净(云云)(第二釈)。


问此釈意何。


[前-刖+合]此釈意云初云以心为本者如前釈望有为法为惣句望无为法为别句(为言)次云因心而生者有为诸法现行依本识种子生(为言)次依心住故者有为诸法现行依本识现行住(为言)次心受彼熏者还釈上依心住故之句也谓本识现行还受有为法现行之熏(为言)次持彼种者还釈上因心而生之句也谓本识现行还持彼有为法之种子故(为言)次言随心染净有情染净等者以论釈归经文也即以所生能依之法等者意云种子能生即是所依假者五薀所生即是能依即取五薀假者为有情体惣假者有别别薀等法故名有情(为言)次言或心体是有情等者亦以论釈归经文第二釈也太抄云此解即取第八识为有情(为言)意云假者有此第八情识故以者名有情(为言)疏云此文有釈以心为本惣句如初因心而生谓杂染法即是有漏三性皆是以相顺故遂别各生依心住故谓清净法有为无漏不顺本识故但说依心住心受彼熏持种故释上所由并通染净又心受彼熏是有漏法持彼种故是无漏法(云云)(第三釈也)又有别解以心为本惣句因心而生依心住故并有漏法现行依种子心生依现行识住心受彼熏持彼种故者即无漏有为法虽心相违心受现行之熏能持彼现行种故後心净时有情随净(第四釈也此後二釈不可必案之)抠要下云第十证中以心为本诸部惣句有为无为染净法皆心为本萨婆多等无为由心顕有为由心故起由心起染净法势用[宋-木+取]强胜故说为本也由此经说若心染净有情染净经部师意虽亦如是然心受熏胜於根等以遍界故说心为本虽有为之惣句并无为之别句因心而生谓色不相应由心为同类俱有异[烈-列+就]因等方始生故诸心所法理虽亦然隣近於心依心方住此上二句别对萨婆多下二句对经部如文可悉疏中但叙大乘四釈此中惣釈然观下文之意双破彼部故说此釈(云云)(可案大底之)灯四云论心清净故有情清净等诸部不同萨婆多云六界为有情谓四大(地水火风)识(六识)空(身中虚空即空界色)然心胜故说心染净经部由种色心俱持色持不遍心持种遍故说由心有情染净上座部等心能分别色色不能分别心故作是说以心为本有漏法因心而生无漏法依心住故结无漏心受彼熏下结有漏又初惣句因心而生是有漏後两句釈成又以心为本谓无为法因心顕故因心而生有漏法依心而住无漏法以心为本即无为之别句亦有为之惣句(云云)(与疏釈有同异可案大底也)秘四云疏有四釈余有五釈等(云云)彼中有取舍繁故不记之。


问且其杂染清净法体如何。


[前-刖+合]论云然杂染法略有三种烦恼业果种类别故诸清净法亦有三种世出世道断果别故(云云)意云杂染有三谓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也清净有三谓伏道断道断果烦恼者见惑修惑也业者善恶二业也生者异[烈-列+就]果也伏道者有漏六行智也断道者见修道智也断果者无为理也。


问只言染与杂染者同欤异欤。


[前-刖+合]颇异也染者烦恼自性也亦云杂染然云杂染者通有漏三性法意云第七相应惑与有漏善性法杂令染彼体故云善性法名为杂染也(无记准之)。


问章中云净等其等言等取何文耶。


[前-刖+合]义准可云多界经云心远行独行等之文也珠云理而言之心所垢故有情垢等以心胜故偏举心耳(云云)故成重证也第五遣相证性识。


问遣相证性识云意何。


[前-刖+合]前第四重隐劣心所顕胜心王名唯识了今此重意其心王中事理相对遣事证理名唯识此重意也又可云五法事理遣前四事证第五理其所证理名唯识也(初义依从麤至细五重次第所案也後义依通途相性相对之义所案也俱存无失(云云))。


章云识言所表具有事理事为相用遣而不取理为性体应求作证(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先标重意也此重有二意初明正体智证圎成理是即正重意也後明有後得智所缘之依他起性即非於依他等以下文也虽非正重意为通伏难有此文来(至下可知之)是初标重也善珠云识言所表具有五法谓识自相等五中前四事後一理今遣事相用证理性体即顕遣二性证圎城也(云云)又科云识言所表具有事理者安立前四重也事为相用等者正标此重意也。


章云胜鬘经说自性清净心(云云)。


问引此文意如何。


[前-刖+合]为证遣相证性义所引也是则胜[肆-聿+((彰-章)/(曼-又+(一/力)))]师子孔一乗方便经中第十三自性清净隐覆章文也经具文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云云)佛[前-刖+合]胜鬘夫人之词也。


问先此经意何。


[前-刖+合]胡吉藏寳窟云自性清净心言亡虑绝故难可了知(云云)言而有染污者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为言)。


问其心者其体如何。


[前-刖+合]清素云真如为心心体坚实不可坏也(云云)今谓不尒违下第三门云明体不染真实法性名自性清净心之义故又同胜鬘经云唯立灭谛究竟真实不可坏故云文故自性清净心与灭谛应无别故可谓真如之贞实心也心之性故名心即质多心也信叡云此文通证不取染净依他起性此文唯说真如性离诸染污诸法中实心之本体(云云)故知唯真如自体珠胜应求作证染净依他义不尒故也。


章云摄论颂云於绳起虵觉见绳了义无证见彼分时知如虵智乱(云云)。


问引此颂意如何。


[前-刖+合]亦为证遣相证性义所引也。


问此颂意何。


[前-刖+合]此颂本陈那菩萨所造解拳论文也彼论正文云於藤起虵智见藤则无境若见藤分已藤智如虵智(云云)今章所引摄论第六卷文无性菩萨改文也即是悟入三性之文也悟入初二性是相似观悟入後一性是实证观也。


问文中义如何。


[前-刖+合]无性云如依绳觉舍於虵觉如是依止唯识顕现依他起觉舍於六义遍计执觉(六者名名自性名差别义义自性义差别)如依色等细分之觉除遣绳觉如是依止圎成智觉遣依他起迷乱之觉(云云)。


廓法师云於绳谓虵智者迷於绳境谓是实虵此譬迷内意言所现法义谓外实有言见绳了义无者见绳之时了虵义无此譬证意言时了彼心外情有义无也证见彼分时者证见彼绳觉犹迷如虵智乱故湏除遣此譬证意言智如向外执犹是迷乱故湏除遣也(云云)[券-刀+水]法师云於绳上起是虵之觉喻依他上起有遍计所执觉也见绳了义无喻见依他性了遍计所执无也证见彼绳色香味触分时喻证见彼圎成实分时也知取绳之智乱如取虵智乱喻知取依他性智乱如取遍计所执性智乱(云云)[宋-木+(((嘹-口)-小)-日+目)]云此文唯证不取染分依他起性(等文)。


章云此中所说起绳觉时遣於虵觉喻观依他遣所执觉见绳众分遣於绳觉喻见圎成遣依他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家引无性解之意釈先颂意也与所上出古师义其心同也(易知之)。


问此义配位釈如何。


[前-刖+合]燸顶二位依能取识观所取空少分悟入遍计所执中忍之位观能取空全分悟入遍计所执是为依依他觉遣所执觉然此能观寻思实智名迷乱觉法执所引故相缚未脱故此迷乱依他觉入见道时不现在前即是说为依圎成觉遣依他觉也故中边云发生正性圣惠之时除遣如实观(等文)。


问上忍第一位何▆不说。


[前-刖+合]一云相似悟入圎成时少分(第七门)一云亦即此中依他起摄带相观心有所得故见道实证圎成觉所遣也。


章云此意即顕所遣二觉皆依他起断此染故所执实虵实绳我法不复当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家成前此中所说等文之义也意云依依他觉所遣所执觉与依圎成觉所遣依他觉论其实体即是所取能取为实我法二执第六第七能遍计心故名依他所以者何绳虵二种能缘之心染分依他可断法故也实虵者所执之觉通我法二执实绳者依他之觉唯法执也(此解依灯也)周云实虵为我实绳为法(云云)义濵云虵绳二觉心者此能等遍计心即是依他心故名为二皆依他也此能遍计所遣故(云云)清素云绳虵二种能缘之心名为二觉此染依他体是妄情可断之法名为所遣遣谓除遣即断除也(云云)(周记同之)。


问对法抄第二釈此所遣二觉有二釈如何。


[前-刖+合]彼文云此中有义依依他觉遣所执觉依圎成实觉遣依他觉所遣二觉如名所诠即二性觉要见真如方了行故有义二觉俱所执觉遣所执觉如说唯识遣依他觉如遣执识所取能取先後遣故不尒依他便同所执体亦非有遣断同故後得智品亦应不成(云云)。


问此二釈意如何。


[前-刖+合]初釈意云燸顶二位起寻思智除遣所取实有之执中忍之位起如实智除遣能取实有之执能治二智俱是依他所遣二取俱是所执故云依依他觉遣所执觉入见道位起正後智除遣加行迷乱观心故云依圎成觉遣依他觉即所取能取之觉名所执觉加行观心名依他觉故云所遣二觉如名所诠即二性觉也要见真如等者釈成依圎成觉遣依他觉之义也後釈意云以喻顕义也谓以加行智遣所取能取所执之觉如说唯识遣所取实有之执以见道智遣加行智迷乱之觉如无境智遣能取实有之执其加行智有相缚故有所得故如所执觉名所执觉故云二觉俱所执觉也不尒依他等者釈成不遣依他之义也意云若不云不遣依他者即有二失一云二性无别失若如遍计亦遣依他遣义同故便同所执二云後智无用失若遣依他所缘无故後得智品有何缘用俗缘义边名後智故(为言)此二失兼破清辨也计依他起其体空故也。


问此抄二釈与章义异如何可会。


[前-刖+合]章云所遣二觉皆依他起者出二觉体也虵觉绳觉其体即是染分依他可断之法故谈其体云皆依他起也抄初釈表二觉之名也实虵之觉虽其体依他妄执实虵其体无故随所执无名所执觉实绳之觉虽不了众分所迷实绳其体有故随所迷境名依他觉故云如名所诠即二性觉也抄後釈顕二觉之义也实虵之觉不了绳故有妄执义故名所执觉实绳之觉不了麻故亦有妄执义故亦名所执觉也。


问既有三义正否如何。


[前-刖+合]以章义可为正出二觉体故抄中二釈是傍义也。


问章云喻观依他遣所执觉喻见圎成遣依他觉(云云)抄初釈云依依他觉遣所执觉依圎成觉遣依他觉(云云)摄论云依止唯识顕现依他觉舍於六义遍计执觉依止圎成实觉遣依他起迷乱之觉(云云)此三文其义甚均而何云抄初釈是傍义耶。


[前-刖+合]此三文其义是同不可取舍但抄初釈中云所遣二觉如名所诠即二性觉是傍义也依文得名妄其体故章次云此意即顕所遣二觉皆依他起者依摄论文细成其义云此意即顕等出二觉体故是慈恩本意正釈也(为言)抄二釈皆有有义言是表傍义之词也真实正义在唯识章之中也(为言)。


问若尒抄二釈舍不可取耶。


[前-刖+合]不尒若顕二觉体如唯识章可云皆依他起若依文得名如抄初釈可云即二性觉若依义得名如抄後釈可云俱所执觉随冝可名俱无其失(为此三义和会古人未 习今所案者可秘(云云))。


问章云断此染故等云何名断。


[前-刖+合]珠云燸等位中伏名为断(云云)叡云入见道位断名为断(云云)今谓两师各说一义并用两义能契文相也意云珠记云伏名断偏说依他觉所遣之义叡记云断名断偏说圎成觉所遣之义故知并用其理胜也(为言)言不复当情者易知之。


章云非於依他以称遣故皆互除遣(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重中更有二初眀正体智证圎成理是正重意也次因明後得智所缘之依他非可断法不除遣之也即此非於依他等之文也即通伏难也难云若言染分依他可断法者後得智品亦应不成无所缘故能缘何有耶今通云染分之中烦恼执心是所断性非谓染分非障有漏及以净分无漏依他皆互除断故有後得智所缘依他(为言)。


问若尒遣相证性之义不成不遣依他故。


[前-刖+合]无分别智证真如时一切相用皆不现前不作相分是名遣相非如烦恼断除其体故不相远故义演云於真观位虽无依他不遣其体(云云)。


章云虵由妄起体用俱无绳籍麻生非无假用麻譬真理绳喻依他(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釈不遣依他之所以也即明二性差别虵依虗妄当情顕现蟠体螫用却不可得绳依麻生糺体结用非无其事以麻譬真理以绳喻依他故知依他非无乱体依真如理所生用故即顕後智所缘依他其体非无也珠云虵由妄起体用俱无者以名为用绳籍麻生非无假用者以能为用(云云)。


章云知绳麻之体用虵情自灭虵情灭故虵不当情名遣所执非如依他湏圣道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二性相对明遣断义重成上义也知麻体者是正体智喻证真理知绳用者是後得智喻观依他正後二智证二性时不见二取云虵情自灭乃至名遣所执非同染分依他烦恼别起圣道而断除之(为言)。


问实绳之觉亦是所执何但云虵情自灭故不云绳情灭耶。


[前-刖+合]信叡云理实应云实虵实绳之情自灭然约顕故偏举虵也(云云)。


仲筭大德难云今谓不尒既云非如依他湏圣道断如何可言实绳自灭(云云)故知不可云绳情自灭也。


问上文云非於依他以称遣故皆互除遣何今云非如依他湏圣道断耶。


[前-刖+合]上下甚异上云不遣依他者[糸*ㄉ]非障有漏依他及无漏依他云不遣也此云湏圣道断者约烦恼执心染分依他云断也故不相远。


问其烦恼执心等者其体如何。


[前-刖+合]三藏解云即是不善及有覆无记迷乱法执非谓煖等观为迷乱法执(云云)。


问若非谓煖等观为迷乱法执者何廓法师云言依他迷乱觉者此有二种一能观智缘似法义意言依他由未悟入知其虚假故名迷乱二能计心迷依他起执有遍计所执能取从所迷境名依他起迷乱之觉(云云)。


[前-刖+合]彼师问[前-刖+合]云问前说善心无有执云何此说唯识观智如虵智乱[前-刖+合]由同时未那增上力故令观中智不得明了故说迷乱非谓善心自起法执(云云)以此[前-刖+合]文可通前难也。


章云故渐入真达虵空而悟绳分证真观位照真理而俗事彰理事既彰我法便息(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有漏智无漏智相对明其行相也明加行智以喻彰明无漏智以法顕之以加行智渐入真时悟入遍计喻达虵空悟入依他喻悟绳分起无漏智顿入见时正体智先证真如理後得智次了依他法故云照真理俗事彰正後二智所缘理事已彰我法二执自然息灭即同唯识云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也。


问言故渐入真达虵空等者釈结摄论云於绳起虵觉等之文而彼颂文是明悟入三性初二性据相似後一性据实证何釈结其义之处云非不见真如等之文同耶。


[前-刖+合]云故渐入真乃至而悟绳分之文正釈结於绳起虵觉等之文也其次云证真观位等者还顕实证观故同非不见真如等之文也(颂文意至第七门可知之)。


章云此即一重所观休也(云云)。


问此文之意何。


[前-刖+合]是惣结五重也周云能观所观两种不同即已明所言即一重(云云)。


问此五重唯识摄一切法尽耶否耶。


[前-刖+合]心经幽賛云如是所说空有境心用体所生事理五种从麤至细展转相推唯识妙理惣摄一切(云云)(彼文亦有此五重门也)。


已上所观了。


唯识义章卷第二(本)终

 

唯识义卷第二(末)


释真兴撰


章云能观唯识以别境惠而为自体(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此初门中第二叚明能观唯识此中有三一出能观体二以位配釈三诸门分别此文先是出观体也。


问何故以别境惠为能观体。


[前-刖+合]惠心所於所观境简択为性故为能观体也故唯识五云云何为惠於所观境简択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惠推求得决定故(云云)。


问约唯识观有相有性俱以惠为能观体。


[前-刖+合]若观相者以俗智为能观体若观性者真智为体俱是别境中惠心所也故知若相若性俱以惠为体(为言)但至果位无推求义耳。


章云摄大乘第六卷说为何义故入唯识性由缘惣法出世止观智故无性解云由三摩呬多无颠倒智故(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为成能观唯识以惠为体引证文也为何义故等者本论文也无性解云等者引釈论也本论中有问[前-刖+合]今取[前-刖+合]文及釈论文正为证耳。


问先此本论之问意何。


[前-刖+合]无性釈云为何义故等者问入唯识所湏廓法师云此问意云此唯识性既是难入为何义利乃於地前长时修此难行加行入於初地唯识性耶(云云)。


问本论之[前-刖+合]意何。


[前-刖+合]无性釈云由缘惣法者缘一切法惣相所顕真如为境谓大乘教中所说一切法皆真如为性故缘真如即是解了一切法性若不尒者虽经多时无分别智亦应不生言出世是无漏故无分别故止观智故者由三摩呬多无颠倒智故(云云)。


问次釈论云由三摩呬多等之意何。


[前-刖+合]廓法师云言三摩呬多此云等引即是其定顕前止也无颠倒智即内证惠顕前观也由此正智与定相应内证真理名无颠倒(云云)。


问其等引定若唯定若通散耶又有无心定中何又何故名等引耶。


[前-刖+合]珠云此云等引唯定非散通有无心且有心定名等引者二义一由前加行平等引故至此定中离於沉掉故名等引二根本定中平等引心令离沉掉名为等引若无心定亦有二义一由前加行平等引生此定此定为前加行平等心引故名等引二即无心定寂静平等前後无别故名为等能引四大等身令相续安和起由定能引故名等引(云云)护命云问本论云止梵云奢摩他此云止云何釈论釈止言云三摩呬多可勘(云云)今案梵云奢摩他此云止者诸定通名定有三种谓等持等至等引通云止即专注义也本论相对观言故惣云止釈论正为出其定体云三摩呬多即表二种中等引定也。


章云或有解云能观唯识通以止观而为自性(云云)。


问其或有者何人。


[前-刖+合]古德云廓法师也今谓检彼师义无有此说更是可余古师也寻可察之。


章云此亦不然若取相应四薀为体若兼眷属即通五薀今且依名观体唯惠(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主破古师义破中有二立理破引教破也是先立理破也(此亦不然者寂法师改云此不应然(云云)若犹用亦字者可言上惣料简章中多破他师故至此章云亦也)。


问其立理破事如何。


[前-刖+合]古师云通以止观为能观体有四失一大减失二太增失三名体不顺失四圣教相违失初三为违理失後一为违教失是则初三立理破也言太减失者辨诸法体有三种谓自性体相应体眷属体也今言能观以惠为体是自性体也通取止者是何体乎若取相应体者除初色薀以四薀为体(色薀非相应故除之)若兼取眷属体者惣以五薀为体而只取止其体甚减(为言)言太增失者观谓惠名非是定名而汝古师并亦取定为能观者望自性体其体甚增(为言)言名体不顺失者既言能观体是惠数止体是定何言能观乎(为言)虽章文中不举失数委探义趣有此三失也第四圣教相违失者次下可察之也。


问其相应体眷属体具以几法为体耶。


[前-刖+合]相应体以二十三法为体谓第六识心王遍行五别境四(除惠为自性体故)善十一不定中寻词也以此二十三法摄四薀者遍行中受为受薀想为想薀第六心王为识薀自余二十法为行薀如是等法与惠相应故取四薀为相应体若眷属体即通五薀定道共戒无表之色虽不与惠相应亦为眷属是则色薀也余四薀如前也。


问就相应体必以二十三法为体。


[前-刖+合]身在欲界及初禅并菩萨因位之能观以二十三法为相应体若在二禅以上及果位之能观除寻伺二法以二十一法为相应体若并自性惠或二十四惑二十二也。


章云无性又云唯识现观智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引无性文破古师也即第四圣教相违失也破意云无性菩萨釈能入智云唯识现观智何云通止观乎(为言)。


问此文何处文耶。


[前-刖+合]珠云唯识现观智故者引文证之即惣标纲要分文也彼云入谓现观入所知相谓唯识性今指彼文故云唯识现观智(云云)廓法师云入谓现观者别釈入义谓现观真如故名为入言入所知相即唯识性者辨入体也谓无分别智入真[(共-八+隹)*见]时离其相见能[一/(月*(乞-乙+、))]分别但有自体故名唯识(云云)然信叡引第六卷云自现观相是所作事等文不如珠所引之文也。


章云又云由三摩呬多无颠倒智但举定中所起之智以为观体作寻思等胜唯识观必居定故不言即以止为观体(云云)。


问此文之意何。


[前-刖+合]是且引证之中兼通难也古师难云若只以惠为观体者何故无性云由三摩呬多乎今通云无性菩萨加由三摩呬多之言为简资粮位散惠唯取加行位定惠定为所依观惠起故所以者何修寻思如实智胜唯识观必居定中所修故也非谓止观二法为能观体若不尒者由言无用也。


问若非以定为能观者何故定境名所观境定心所既转所观境何不得能观之名乎。


[前-刖+合]所观境者惠所缘境非定自境定心所依惠之所观境而得转故云定转所观之境也非谓相待所观境定是能观也。


问定若非能观何必转惠所观境耶。


[前-刖+合]惠转所观境专注一缘蕳择法义定为所依必依定力故定亦转惠所观境若无定力心散乱故若心散乱惠不蕳择故也。


问何故定无自境。


[前-刖+合]定是令余心心所专注境上以为自性故无自境。


问若尒可转所乐决定曾习等境上何必转所观境上。


[前-刖+合]欲胜解念等心所非依定起故定不转所乐等境惠必依定起故定转惠境也。


问定惠转一境何云别境心所。


[前-刖+合]其约多分云别境也欲胜解念各转别别境定转惠境是少分也故论云所缘境事多分不同(云云)。


问定惠必转一境者一切时必尒欤。


[前-刖+合]不定或唯惠转非定谓散乱位不专注驰散推求也或唯定转非惠谓愚昧类为止散心虽专注所缘而不能蕳择也又如戏妄天专注一境起贪瞋等有定无惠也(欲界上四天名[(皮-(〡/又)+(王/丘))*戊]妄天忿恚天也)。


问无惠唯定时何转所观境。


[前-刖+合]论云彼加行位少有闻思故说等持缘所观境或依多分故说是言(云云)彼加行位等者说愚昧类也或依多分者说[(皮-(〡/又)+(王/丘))*戊]妄天等也。


问若唯散位惠独起时不修唯识观耶。


[前-刖+合]亦修之但有推求之用甚以微劣也谓凢夫位之行相也资粮之位定散间杂少胜凢位然不如加行位居定而修也。


章云摄论又云由四寻思四如实智如是皆同不可得故以诸菩萨如是如实为入唯识勤修加行即於似文似义意言推求文名唯是意言(云云)。


问引此文意如何。


[前-刖+合]是又引证也为明定中之智为唯识观引彼论第六入所知相分之文也然具文云由四寻思谓由名义自性差别假立寻思及由四种如实遍智谓由名事自性差别假立如实遍智如是皆同不可得故以诸菩萨如是如实为入唯识勤修加行即於似文似义意言推求文名唯是意言推求依此文名之义亦唯意言推求名义自性差别唯是假立若时证得唯有意言尒时证知若名若义自性差别皆是假立自性差别义相无故同不可得由四寻思及由四种如实遍智於此似文似义意言便能悟入唯有识性(云云)。


问且就章所引之文其意何。


[前-刖+合]四寻思者推求云寻筹度云思於名等四推求筹度名四寻思四如实智者从前寻思所引果相此智如见道实智故名如实智又无倒名如无谬名实於所缘境称实知故名如实智(後解为本通无满故)用此二智了达名等四种境义实不可得故云如是皆同不可得故言似文者能诠之教言似义者所诠之义影像文义似於本质依他文义似於心外故名为似言意言者能缘意识也即言似文似义意言者通是二智所缘境体也言推求文名唯是意言者观似文名唯意言性了实文名毕竟非有也(文者教也名者义也)然章中虽出二智如是皆同以下之文只引说寻思智行相之文望文可知之。


问何故意识名意言。


[前-刖+合]唯识疏七云此有三解一从喻即意识及相应法能取境故与言说言相似二从境言说言是声性此言为意之所取性从言为名但名意言二从果由意能起言等意所取境名意言境(云云)。


问此三解意如何。


[前-刖+合]初义意云如名言能诠诸法其意能取一切境故意识与言说相似故从喻名意言也次义意云言是声性第六缘之故从境名意言也後义意云意识是因言说是果意识起言故从所起果名意言也。


章云乃至广说瑜伽对法等寻思如实智皆惠为体(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引证也如文可知之。


问其论文如何。


[前-刖+合]文繁广畧云名寻思者谓诸菩萨於名唯见名是名名寻思(事自性差别准文知)乃至云何名寻思所引如实智谓诸菩萨於名寻思唯有名已即於此名如实了知谓如是名为如是义於事假立为令世间起想起见起言说故等(事自性差别所引智准知之)对法云名寻思者谓推求诸法名身句身文身自相皆不成实(乃至)事寻思者谓推求诸法薀处界相皆不成实乃至自体假立寻思者谓於诸法能诠所诠相应中推求自体唯是假立言说因性(乃至)差别假立寻思者谓於诸法能诠所诠相应中推求差别唯是假立名言因性(乃至)名寻思所引如实者谓如实知名不可得智(余三智准可知之)文甚广故略记之。


问何以知寻思实智皆惠为体。


[前-刖+合]既云寻思智如实智决断义故名智蕳择义故名惠其体是一故知尒耳。


章云寻思唯有漏如实智通无漏(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唯识观通有漏无漏也寻思观唯有漏在地前故如实智观亦是无漏通地上故。


问瑜伽论云如实智正智所摄何是有漏观耶。


[前-刖+合]彼论约无漏如实观说也非谓不通有漏也。


章云摄大乗云入所知相者谓多闻熏习所依非阿頼耶识所摄者此文唯举无漏种子在彼位增名为闻熏称非藏识非诸能观皆唯无漏(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会违文也若言唯识观通有漏者其有漏多闻熏习种子何不摄阿頼耶识乎而既云多闻熏习种子非阿頼耶识所摄明知唯识观不通有漏(矣)今即会之会意云彼摄论文唯举法尒无漏种子在地前位被闻等熏功能增长假名闻熏称非藏识非谓能观皆唯无漏(为言)。


问且云入所知相等之文意何。


[前-刖+合]此文十殊胜中第三入所知相殊胜也具文云入所知相云何应见多闻熏习所依非阿頼耶识所摄如阿頼耶识成种子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云云)。


廓法师云三性境法所应可知故名所知唯识观智通达名入所知是境入即是智先境後智义之次第(乃至)多闻熏习所依者正辨因体多闻是熏习因也熏习顕体也所依明用也非阿頼耶识等者性异蕳非也由染净种同依异[烈-列+就]以杂染种是頼耶收故顕净因非阿頼耶摄如阿頼耶下相同为喻为因义同故净如染也(云云)世亲釈云如能悟入如是种类所应知相今当顕说入所知相者谓能悟入所知境义多闻熏习所依者谓大乗法所熏自体非阿頼耶识所摄者谓能对治阿頼耶识故如阿頼耶识成种子者谓如阿頼耶识为一切杂染法因此为一切清净法因亦尒等(云云)(无性釈甚广故畧之)。


问此等文大意何。


[前-刖+合]且入所知相者釈相字有二义一此观能入所应知境之相也此釈相字属能入也二此观是所知相之能入也此釈相字属所入也(初釈依无性也後釈依世亲也)云入者现观此有二谓能入正入初是地前後是初地言多闻者能熏因也谓诸菩萨闻法义已熏心心所相续所依(相续所依者身心自体也)言熏习者所成熏习也闻法熏身如以香熏物故云熏习也言所依者有二义一云如是闻熏与现作意为所依因故闻熏名所依也二云依闻所熏心体及身名为所依也(廓师出此二釈後釈依世亲也)言非阿頼耶识所摄者谓此多闻熏习无漏种子从[宋-木+取]清净法界流出故对治頼耶故非如彼无记性故故云非阿頼耶等也如阿頼耶等以下文非此要故畧之。


问云何云多闻熏习。


[前-刖+合]菩萨资粮加行位中遇佛等缘闻净法界等流正法熏习有漏种子令生现行以其现行有漏智及所熏有漏种子为增上缘令法尒无漏本有种子亦得增长展转增胜即以所增无漏种子後时正生出世之心故有漏无漏种子俱名闻熏习也。


问何以知无漏种子亦由闻熏习。


[前-刖+合]论云其闻熏习非唯有漏闻正法时亦熏本有种子令渐增盛展转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说此名闻熏习(云云)疏云种解脱分善根已去闻正法时由现行有漏及自因缘所熏有漏种为增上缘令其本有无漏种子亦得增长展转增胜即以所增无漏胜种後时正生出世之心亦说无漏所增长种名闻熏习对法第四云决择分善根亦是有漏亦名无漏据各别故。


问云何云净法界等流正法。


[前-刖+合]谓佛以真如为所缘缘即从真如流出大定智悲即是如来报身从此报身流出化身从化身流出十二分教是名净法界等流正法也(等者平等也)。


问闻此净法界等流正法所熏之闻熏为出世心成正因缘为当如何。


[前-刖+合]约闻熏有二种若有漏性者为出世法成增上缘若无漏性者为出世法为正因缘故论云闻熏习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断感胜异[烈-列+就]为出世法胜增上缘无漏性者非所断摄与出世法正为因缘(云云)(感胜异[烈-列+就]者十王果也)。


问若尒何摄论云有漏闻熏为出世心种子耶。


[前-刖+合]会之论云此正因缘徵隐难了有寄麤顕胜增上缘方便说为出世心种(云云)。


疏云又第二解此无漏种望出世心是正因缘微隐难了未起现行故相状难知故摄大乗诸论等处但寄麤顕有漏闻薰是无漏胜增上缘者方便说此为出世心种此增上缘非正因缘若无有漏闻薰习者无漏之种不生现行故寄有漏胜者说也(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凢釈闻熏习为出世心之种论有二解一依有漏闻薰所修增法尒无漏种子正为出世心之因缘名闻薰习即论云无漏性者非所断摄与出世法正为因缘(云云)二依无漏种子微隐难了举有漏闻熏为出世心之增上缘假名出世心种也即此云此正因缘徵隐难了等之论并疏文也故疏结云第一就实正因缘解第二就胜增上缘解故摄论文无相违失由是善得对法等意(云云)。


问依资粮加行位有漏闻熏有漏无漏种子所修增者若体增欤若用增欤。


[前-刖+合]有漏种子体用俱增无漏种子用增非体入见以去亦有体增义(至第六门可知之)。


章云不尒四寻思应非加行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成上义也若不言能观通有漏者四寻思智应非在四善根位既许寻思智在暖顶位故知能观通有漏位(为言)义濵云若唯无漏种子能观为体者四寻思有漏故非唯识观何以故唯识观加行智所摄非生得摄(云云)此记之意可察之。


章云此虽惣说若别顕者畧有二位一因二果(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明能观唯识有三一出能观体二以位配釈三诸门分别也上出能观体了是第二以位配釈也此中有二初略标位後正配位也此畧标位也清素云有漏名因无漏名果因中无漏亦名为果因所生故(云云)善珠云地上名果地前名因非唯佛果即名为果(云云)。


章云因通三惠唯有漏故以闻思修所成之惠而为观体此唯明利蕳择之性非生得善(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正以能观配位也先此明因位也因位能观通闻思修唯是有漏及加行善是明利故非生得善其微劣故珠云此即能入非是正入故唯有漏(云云)。


问云何名闻惠等。


[前-刖+合]三惠章云闻谓能听即是耳识能闻於声成是生长圎满之义以闻为因因闻所成之惠名闻所成惠思谓思数由思筹度胜惠方生因相应思所成惠名思所成惠或因於思所成之惠修者证义明证境故体即定数因定相应所成惠或因於定所成之惠(云云)是即别体三惠也有义说三惠至次下可知之。


章云故摄论云似法似义意言大乗法相等所生起胜解行地见道修道等(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为证能观配位之义所引也引证有二摄论与唯识论也是先引摄论也。


问先此摄论文意何。


[前-刖+合]此文略引也具文云何处能入谓即於彼有见似法似义意言大乗法相等所生起胜解行地见道修道究竟道中於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云云)此文中只釈章所引文者似法似义者明所入境界之相也意言者顕境界之体也大乗法相等者明境界之因也所生起者明境从因生也意云即此所缘似法似义意言是华严等大乗法相闻熏所生起(为言)胜解行地等者明入之所依位也资粮加行二位名胜解行地即此位中於唯识性但随听闻生胜解故云胜解者印持义也行者行解也资加二位起胜解行故名胜解行地也(具至修证位次门可釈之)。


问章文云只先明因有漏位之唯识观而何所引证文加云见道修道等耶。


[前-刖+合]谓之有两师义即智周云乍观此文虽似证因而细寻者通说因果(云云)。


信叡云摄论文中正取胜解行地为证彼云在此地中於唯识性但随[听-王]闻生胜解故见道修道乗文势来(云云)。


问二义中何胜耶。


[前-刖+合]智周之记理胜也信叡之文义眀也取舍任意耳。


章云成唯识云此中唯识资粮位中[听-王]闻思惟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起寻思等引发真见(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为证能观配位之义所引也。


问先此文意何。


[前-刖+合]具文云谓诸菩萨於识性相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云云)然章家取舍文意说资粮中加[听-王]闻思惟之言说加行中以起寻思等之言替能渐伏除所取能取之文也。


问何故章家如是取舍耶。


[前-刖+合]意为成闻等三惠在资粮位名[听-王]闻思惟在加行位名寻思实智致此劬劳也即资粮位中有闻思二惠为能观体加行位中有修惠为能观体(为言)言能深信解者资粮位中虽有伏除之义少分故不说但依闻思信解初增故云深信解也言引发真见者加行位中起寻思观初伏所取起如实智次伏能取引发见道初无漏智(云云)。


章云果唯无漏修所成惠而为观体通以正智後得智为自体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果位能观也果位能观漏无漏中唯是无漏三惠之中唯是修惠然此别体非义说也加行等三智中是正後二智为自体(为言)如文易知。


章云摄大乗等云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见修无学道如其次第(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为证果位能观配位之义所引也。


问先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文上为证因位所引文残也无性釈云或有能入在见道中如理通达此意言故此中如理而通达者谓通达彼非法非义非所取非能取故或有能入在修道中由此修习对治烦恼所知障故或有能入在究竟道中[宋-木+取]极清净离诸障故(云云)言见修无学道等者章家取义略文也(具如第六门至彼可知之)。


章云证真理识唯正体智证俗事识唯後得智文多义顕不引教成(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就果位能观明二智差别也真理识者即真如也识实性故俗事识者依他诸法识为主故也文多义顕者珠云佛地论第三云缘真义边名无分别智缘俗义边名後得智此等诸文处处非一故云文多(云云)。


章云上来虽复辨能所观惣义说者若惣言唯识通能所观言唯识观唯能非所通有无漏通散及定以闻思修加行根本後得三智而为自体(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明能观唯识有三一出能观体二以位配釈三诸门分别也初二上了此文即是第三诸门分别也此中有竪有横竪中有四一唯识二唯识观三唯识三摩地四正证唯识横中有五一能观所观门二有漏无漏门三定散分别门四三惠分别门五三智分别门也今此文就竪四中明初二也竪中一一各有撗五对文可察之。


问何故惣言唯识通能所观余文亦尒。


[前-刖+合]但言唯识境智合故通能所观若加观言但是能观诸法唯识是智之所观智观唯识从境为名言唯识观如青瘀观也言唯识观之时横论漏无漏定散等义皆具足也如文易知之。


问且云唯识之时所观之中有漏无漏等分别义耶否耶。


[前-刖+合]珠云且所观中真如识性唯是无漏唯定非散何故不分别之解云虽有余义今[糸*ㄉ]能所故且不论(云云)意云於所观中理可分别漏无漏定散等然今只举能所分别余畧不论(为言)。


章云若言唯识三摩地通有无漏唯定非散唯修惠非闻思通三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竪论第三也三摩地此云等持中边疏云平等持心专缘一境故名等持(云云)古人云三昧讹也横论漏无漏等分别如文易知。


问[宋-木+取]胜子菩萨瑜伽釈论云三摩地名通定不定(云云)疏第六灯第五俱有此文明知等持通定及散而何云唯定非散耶。


[前-刖+合]但言三摩地必通定散若加唯识言云唯识三摩地之时唯定非散作寻思等胜唯识观必居定故也。


问言唯识三摩地能所观中何。


[前-刖+合]唯能观也。


问能观之体非定何云唯识三摩地是能观耶。


[前-刖+合]是为出定中唯识观之体云唯识三摩地非谓三摩地为能观体也(灯云心一境性即等持也以心一境性釈等持故也(云云)等持是通 定散今加唯识言者取唯定等持也)。


章云若言正证唯识唯无漏非有漏唯定非散唯修惠非闻思唯正智後得非加行(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竪论第四也无分别智体会真如後所得智实悟依他名之为证横论分别如文易知之。


问後得智缘真如云正证唯识耶。


[前-刖+合]不尒正体智亲证真如故云正证後得智缘真如反相分踈缘故不云正证但[糸*ㄉ]证依他如幻之理云正证也。


章云此非义说不尒三摩地等亦通闻思十地论说故至下当知(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会伏难也即难云若唯识三摩地及正证唯识之时无闻思者何故十地经云八地已上於一切法能堪能思能持即彼论云如次即是闻思修惠(云云)八地以上既有闻思何[工*兄]地前及七地以前乎而何云唯修惠耶今会云三惠有二一别体三惠谓随各别能名闻思修也即在七位以前二义说三惠谓於一修惠以义分三也即在八地已上也今云唯识三摩地及正证唯识中非闻思者据别体三惠蕳闻思也不遮义说三惠并有若不云蕳别体闻思者於三摩地中所起之惠亦可通闻思於一体惠义分三故今[糸*ㄉ]别体非义说故无有妨难也。


问其至下当知者指何处。


[前-刖+合][掯-止+上]下三惠章也故其章云七地已前定散心间皆容得起八地已上无漏相续都无散心十地经说八地已上於一切法能堪能思能持彼论解云如次即是闻思修惠虽一惠体一[剁-几+ㄆ]那中能取外教而寻於义名为闻惠能筹度先理後文能取名为思惠於此二中能证明顕即名修惠圣智通达於一念惠义分三故实无别体有说但是修惠所摄非是闻思闻思假说实是修惠大小乗不许色界亦有思体无色界中有闻惠体若八地後起实闻思应许色地亦有思惠无色有闻虽说无色天佛边侧立[听-王]法等事但依修惠缘教义故如目揵连弥获池侧入无所有处定闻狂象声但修惠闻非闻惠故(云云)。


问七地以前无义说三惠者何目连入定闻象声出定云修惠闻耶。


[前-刖+合]瑜伽六十三云若遇声缘从定起者与定相应意识俱转余耳识生非唯彼定相应意识能取此声若不尒者於此音声不领受故(云云)(唯识论第五引之)故知目连定中闻声是定中修惠第六及定中耳识所闻非义说闻惠也。


问定中无五识何云有耳识。


[前-刖+合]论会云杂集论说等引位中五识无者依多分说(云云)多分者一[糸*ㄉ]多识有耳识少分也二[糸*ㄉ]多人不动罗汉起耳识(为言)论五及疏广说之。


唯识义卷第二(末)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略述法相义 【三卷】 下一篇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