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唯识义 【六卷】(三)
2018-02-13 17:12:0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073次 评论:0

唯识义卷第三之本


释真兴撰


章云然摠遍详诸教所说一切唯识不过五种(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第一门中有四种谓所覙能覙五种六门也今此文为明第三五种唯识先摠标也摠摄经论散说唯识束为五类有情不知真妄境界起烦恼业因受众苦今正翻彼立此五种为令知境说境唯识为令舍惑立教与理外道小乗由不了知大乗教理立邪教理起诸烦恼由此大乗唯识教理舍邪教理不起诸惑为对业行立行唯识为对苦果立果唯识也章云一境唯识阿毗达磨经言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如是等文但说唯识所覙境者皆境唯识(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为明五种中第一境唯识引此经颂为证也。


问先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文明悟入唯识成就四智之中说第一相违识相智之文也故释阿毗达磨经之摄大乗论第四云如世尊言若诸菩萨成就四法能随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一者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於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云云)(余三此所明望九智非难义可知)对法论第五亦有此经文唯识论第七卷[前-刖+合]唯识所因难中云又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一相违识相智谓於一处鬼人天等随业差别所见各别境若实有此云何成(云云)。


问此等文意何。


[前-刖+合]且释摄论无性云相违识相智者更相违返故名相违相违者识名相违识生此识因说名为相了知此相唯内心变外义不成故无有义说名为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等者谓於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悉皆充满脓血等处界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於是处唯见虚空一物实有为互相违非一品类智生因性不应道理(云云)唯识疏成无性意云相违即境各有别故相违之者名相违者或相违即者人境俱别故相违者识名相违识生此识囙说名为相菩萨之智了知此相唯是内心故一切法亦唯心变鬼等脓河[美-(王/大)+(田/火)]等宅路天宝严地人清冷水空定唯空非一实物互相违返此虽非有遍计所犱然业类如是各变不同旧云一境应四心今言境非定一故应言一处解成差证知唯有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文大意释相违识相智也释相违识无性云相违者识名相违识慈恩释其相违者有二释一相违谓是境五境异故者谓能反假者相违之者依主释也二相违即能变假者五类异故相违即者持业释也此相违者之识名相违识(为言)相者境之躰相相状也依境生识故云生识因悟入唯识菩萨了知此四类有情及空定人各各所变脓河等及唯空境相唯是各各内心所变故一切法亦但心所变何以故一水之处鬼变脓河鱼等变宅路天变寳严地人变清冷水入空定人变唯空境若实有非心所反何故一水成脓血等非一实物博变违返然此有情各变不同非是遍计所执之心唯是业类各变不同故如一切境但是唯识(为言)。


问其旧云一境应四心等文意何。


[前-刖+合]心与境相对有新古二说古人云所缘境是一能缘心有四类故於一水境见脓河等新人云不尒若云一境有四能缘心有取心外境之失今可云一处水中有四相违境一水之处各成解异故故知一切唯有识(为言)故义演云心外既无实境何得一境应四心耶但可云一处中有四相违境应四心也处义宽故心外无境故不可言一境但可言一处(云云)。


问且就颂文其等事者意何。


[前-刖+合]范云等事者事是处义以四境相违同在一处故知识外本来无境(云云)。


问其许义非真实云意何。


[前-刖+合]隽云既相违事同一处有故许义非真实(云云)意云义者境也。


问但此四趣有情相违境名境唯识。


[前-刖+合]非唯尒一切世界亦名境唯识。


问何故尒。


[前-刖+合]阿頼耶识名言种子及业种子因缘力故自躰生时内变为种子及有根身外变为器界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依之得起故器世间亦名境唯识也。


问且约此种云五根器界分别共相境不共相境如何。


[前-刖+合]器界相分为共相境故论云所言处者谓异[就/火]识由共相种成就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云云)五根相分为不共相境故论云有根身者谓异[就/火]识不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相及根依处即内大种及所造色(云云)然约种子境论不分别共不共准论第七释所缘缘义第三正义者可[爿*ㄆ]不共相境也故论云自种於他无受用理他变为此不应理故非诸有情种皆等故(云云)。


问且云何名共相境不共相境。


[前-刖+合]疏云且诸种子总有二种一是共相二不共相何人为共相多人所感故唯知人人所反各别名为唯识然有相似共受用义说名共相实非自变他能用之若能用者此即名缘心外法故然我此总为增上缘令多人可共受用名共相如山河等不共相者若唯识理唯自心变名不共物一切皆是他变是他物自不能用亦名不共然今但约自身能用他不得用名为不共如奴婢等(云云)。


问若尒所变境只有此共不共二种。


[前-刖+合]若细分别有四种故疏云然依诸教共不共中总分为四且如瑜伽六十六卷共中有二一共中共如山河等非唯一趣用他趣不能用▆共中不共如己田宅及鬼等所见猛火等物人见为水余趣余人不能用故余房衣等准此可知不共相中亦有二种一不共相中不共如眼等根唯自识依用非他依用故二不共中共如自扶根尘他亦受用故根即不尒(云云)。


问此四句意何。


[前-刖+合]如山河等名共中共者上共言者明共变义下共言者明共用义其山河等四趣有情同变山河等故云共四趣有情同共受用故亦云共合云共中共也如己田宅房衣等及鬼等所见猛火等名共中不共者若人类多少有情业类同辈共变田宅房衣等若鬼等多少之类其业同辈共变猛火等故望同业有情共变云共也然人类虽同变田宅等自己田宅他不能用他人田宅自不能用故云不共又猛火等同业鬼等虽同所变然人天等不能受用故云不共所以合言共中不共也如眼根等名不共中不共者唯自识变他人不变故云不共唯自识依用他人不依用故亦云不共所以合言不共中不共也如扶根尘名不共中共者眼等扶根自识所变非他所反故云不共然他亦有少分受用故云共也所以合言不共中共也。


问就共中不共勺准共中共勺上云共者四趣有情同变器界故云共也第二勺上共言亦可同之而何云约四趣各各同业共变名共。


[前-刖+合]此勺共言其意稍异故疏云若尒如人见水鬼见於火其火外器人何故不见而名共变耶(云云)此文问起论文也故论[前-刖+合]云此说一切共受用者若别受用准此应知鬼人天等所见异故(云云)疏成此[前-刖+合]意云即当自界一切有情可共受用说名为共共中共也若别受用随与多少有情同变说名为共共中不共以人鬼等所见异故如大梵变及孤地狱随诸有情多少变之非谓一切(云云)明诠云鬼人天等所见同业有情共同相似变故云共也五趣有情所反各别互不受用故云不共(云云)故知与第一句共言其意稍异也。


问就不共中共句扶根尘他亦变之故论云变似色根及根依处(云云)其依处者扶根也而何云不共。


[前-刖+合]自扶根自反执受安危同故他人反非执受非安危同故故虽同变然名不共但有少分他受用义如手摩等故亦名共是不共中共也。


问奴婢等何句摄耶。


[前-刖+合]明诠云不共中共摄然言自身能用他不得用名为不共如奴婢等者此约扶根说也谓彼扶根但是奴婢自第八变为执受身主人但是变非执受故云不共然有互受用故亦云共也(云云)大抄云如奴婢身扶根尘虽是共反自家奴自得使他不得使名为不共若卖与他使时亦名共用(云云)依此记可云共中不共也。


问疏中以奴婢等不共相种摄而何云共相。


[前-刖+合]约不共相有二义一唯自心反名不共物二亦约唯自身用名不共物今大抄意如奴婢等自他共反奴婢等故虽可名共反然以自用他不用义名不共也与疏云然今但约自身能用他不得用名为不共如婢等同也。


问奴婢等卖与他人之时他人亦用何云不共。


[前-刖+合]卖与他人与力不障之时云共无失然今以属己之时名不共也田宅房衣等亦复如是然明诠难大抄云若许共中不共者何不共相种摄共中共与共中不共是共相种收不共中不共与不共中共是不共相种收故(云云)今谓此难不尒捡论疏意以共等四摄共不共二种者以共中共与不共中共是共相种摄以共中不共与不共中不共是不共相种摄故论说有根身云不共相种成[就/火]力故反似色根及根依处有共相种成就力故於他身处亦反似彼不尒应无受用他义(云云)疏云不共中不共如即自根不共中共如在身色等(云云)说有共相云不共中共名共相种由受用他故反他身即别不共今名为共(云云)既许不共相中共摄共相种翻知共中不共摄不共相种是故可言奴婢等可摄共中不共句可依大抄也。


问论云虽诸有情所反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云云)此文意何。


[前-刖+合]疏云此释共果同在一处不相障[得-彳]谓外器相如小宗中众多灯明共在一室各各遍室一一自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此如何知各各别也一灯去时其光尚遍若共为一是则应将一灯去已余明不遍又相涉入不相障[得-彳]故见似一置多灯已人影亦多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明共相境同在一处不相障[得-彳]引小乗义为喻也譬如一室中有百千灯别别放光遍一室内其光相状相似无异不互相障共照一室诸有情类各各第八所反器界虽无量种相状相似处所无异不互相障摠名一界(为言)。


问何知众多灯其光各别。


[前-刖+合]设有百灯共照一室若灭一灯余光犹遍光若不别灭一灯时无有余光忽可成闇既不如是故知光别也又置多灯时人影亦多故知随灯光亦各别也。


问抠要云对法第二眼识於二根如二灯共发一光如此如何通(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难意云若言随灯影别而不互相障共果亦尒者何对法论云二根发一识如二灯发一光既虽灯多光是一何云随灯光别(为言)。


问此难如何通。


[前-刖+合]要云此以小乗法为喻彼据大乗躰义为喻亦不相违如囙俱声共别造故(云云)意云此论以小乗义为例彼论以大乗义为例所望各别亦不相违(为言)如因俱声者重引二根发一识之喻也皷等声内外大种合所发也所发之声是一种能发之缘是多种故亦为喻也。


问要亦难云若尒如多灯共处其影便殊云何共造(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若云二灯发一光者如置多灯其影即别何以因俱声重显此义(为言)。


问此难何通。


[前-刖+合]文云令正释者如一盏中有多灯炷及因俱声大种隣近共造一色两盏别炷不共造色故影有别(云云)意云若一盏中有多灯炷合放一光囙俱声亦多缘合发一声大种隣近故以之喻二根发一识对法论明之若别盏别炷非合放一光各各光别故有影别以之喻共果器界唯识论明之
故彼此文不相违也(为言)。


问要集师难云若由炷盏发影可言随彼有多影但由一光发如何有多影(云云)其师自义如何。


[前-刖+合]彼自解云谓多灯合发一别光多光相资假立一明光一光不明多光方明故(云云)。


问此义灯师如何破。


[前-刖+合]灯师破云今谓不然取意有别若二炷相近同生一熖光即是一但发一影若炷相离或多盏相离即别生熖熖别光殊便发多影然光虽别各遍似一如共业果炷盏相近共生一熖如二眼根共发一识不尒假光实非是一何得喻识而是一(云云)(二眼根者左右为二)。


问何故引灯明喻云如小乗。


[前-刖+合]大乗中无有此喻对法论灯明之喻与此殊也故云如小乗也。


问若尒大乗不计此喻。


[前-刖+合]虽大乗中无说此喻义道无违故引为喻抠要及灯师之意正如是也(古德未案此旨所谓讹谬也)。


问[梳-木]中引此灯喻毕问云若尒且如一人心上木石更互相隔以是障[得-彳]有对法故何故众多各反山河及大地等不相障[得-彳]同在一处(云云)此难意如何。


[前-刖+合]一人第八所反有木石等而木是非石石是非木障[得-彳]有对色故不相融通何故众多人类各各所反山河大地等不相障[得-彳]同在一処(为言)。


问此难何通。


[前-刖+合]疏[前-刖+合]云由业相似不相似故亦由自心[得-彳]不[得-彳]故五十四说诸有对法同处一处而非无对者由随顺转相顺生故又由如是种类之业增上所感一切色者一切色根共受用故乃至广说彼虽说四尘等与此相似如山河等业众人并相似及心於上共用无[得-彳]故不相障一心上木等所感业各别及心受用自有[得-彳]故遂令相隔(云云)意云众多所作受用山河等之业是相似故所反山河等不相障隔一人所作用木石等之业用木之业非可用石用石之业非可用木业不相似故所反木石等互相障隔又一人用木之心与用石之心自有障[得-彳]故不融通多人用山河等之心相似不异故不障隔(为言)(五十四说等者引同处不相离色显共相境也同处不相离色者一聚团上色香味触及能造四大涉入不[得-彳]共在一处也具如彼文)。


问疏次问云若尒多人共感木石何故亦互相[得-彳](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一人心反木石相[得-彳]多人所反山等不相[得-彳]者多人亦反木石等何故彼人此人互相障(为言)。


问此难如何[前-刖+合]耶。


[前-刖+合]次文云彼不[得-彳]他心上者但[得-彳]自者如心上灯明百千不[得-彳]与明相违无始於中有[得-彳]不[得-彳]故此义应思(云云)意云多人共反木石然彼此相[得-彳]者不[得-彳]他心所反木石但[得-彳]自所反木石譬如百千灯明互不相[得-彳]但与日光而得相违由无始来自他串习有[得-彳]不[得-彳]故(为言)重意云自他共反一木等然自家主木等他来取之自[得-彳]不令取他不能取之其自[得-彳]者不[得-彳]他心所反之木等但[得-彳]自心所反之木等木等实虽共所反然从无始来有情有我我所他他所之分别心由此串习因缘力故各各第八所反相分似我物现似他物现[彳*爰][彳*爰]用时作我物他物之解故有[得-彳]不[得-彳](为言)。


问演秘问云且如一树有情共反而一有情伐用之时为用自反为兼用他若唯自反者余人反者应存不亡树何不见若亦用他何名唯识(云云)如何[前-刖+合]耶。


[前-刖+合]文云树等既是共相种生皆相随顺互有增益彼一有情自所反者所缘亲用他所反者与自所反为增上缘亦踈缘用一切相望自为所顺他为能顺由所顺无能顺亦灭由斯树丧唯识亦成(云云)意云木等是共相种生故为自他心互成增上缘然自所反亲用他所反踈用自反为所顺他反为能顺一有情伐用自所反木之时与他增上缘阙故树亡不见非亲用他反故唯识成(为言)。


次文云问何以得知互相增益。


[前-刖+合]对法第七说有共业为增上缘如次下引若尒灯明喻义不成一灯光灭余光犹在法不相似。


何得喻。


[前-刖+合]喻取少分故不相违(云云)。


邑云问如山有木石一人取以为舍余人不能用何得名为共受用耶。


[前-刖+合]彼人未摄属己随何人取即须能用名共中共若已摄属己为房舍等即共中不共也。


问一人受用木石等时为用自所反者为用他所反者若用自所反共义不成若用他反何名唯识。


[前-刖+合]唯用自所反者若尒何名为共[前-刖+合]彼人所用木石设将离山等处未磨灭来诸趣第八共所反故何非名共又所作房舍余趣余方缘合之时即能受用故名为共(云云)。


问论云谁异[就/火]识反为此相(云云)意何。


[前-刖+合]虽知处所本识所缘然谁异[就/火]识反为此界能反谁人(为言)。


问尒此问如何[前-刖+合]耶。


[前-刖+合]护法菩萨假叙三计也即论云有义一切所以者何如契经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共所起故(云云)(此第一劒月藏之许也)有义若尒诸佛菩萨应实反为此杂秽土诸异生等应实反为他方此界诸净妙土又诸圣者猒离有色生无色界必不下生反为此土复何所用是故现居及当生者彼异[就/火]识反为此界经依少分说一切言诸业同者皆共反故(云云)(此第二破月藏并述别正义无别师义也)有义若尒器将坏时既无现居及当生者谁异[就/火]识反为此界又诸异生猒离有色生无色界现无色身预反为土此复何用设有色身与异地器麤细悬隔不相依持此反为彼亦何所益然所反土本为色身依持受用故若於身可有持用便反为彼由是设生他方自地彼识亦得反为此土故器世间将坏初成虽无有情而亦现有(云云)(此第三破前师述正义也)。


问此三有义意何。


[前-刖+合]第一师依立世经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共所起计一切有情所反也第二师难前师有三破一圣应反秽难二凡应反净难三无用变下难也(抠要文也)初难意云诸佛菩萨若[仁-二+巳]反为我所不讳若实反为即违理教杂秽种子久已亡故螺髻梵王等亦是此类(为言)次难意云若佛菩萨神力所加反化所作我亦无遮且论实故(为言)後难意云以本反土本为身用定不能用反之何为(为言)是故现居等者述正义也当生者一云次生者反远者不变二云可应生者反随其凡圣可生者反由此即无成刧之时先器成过以上界有情当生者反故(为言)经依少分等者会违也如言一切人共见此物非他方界亦能见之约少分故业不同者即不反故(为言)第三师难第二师有三破一器坏无因难二已猒无用难三有身无益难也(抠要文也)初难意云即有坏器不反之过等(为言)次难意云谓诸异生生无色界预反无用现无身故生有顶天寿八万刧不妨欲界数度成坏反之何用(为言)後难意云设纵汝宗如大众部无色有色身及生身有色上地既反无益[色-巴+(鹿-比+(人*人))]细悬隔不相依持如梵王下别反为地此异地身不能受用故反无用(为言)然所反土等者述反土之所以也(易知之)由是设生等者申正义也同现居身他三千界所依之处说名当地彼当地一切有情皆能反之非唯是一三千界反亦非异地当生者反欲界欲界同乃至上亦尒(为言)故器世间等者釈妨难也由自地反无过失故器世坏成而亦现有(为言)。


问疏难云若尒圣者於梵宫自地及地狱自地若诸异生他三千界欲界等中自地无用不能持身反之何益(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诸圣者或在色界不生无想天或在欲界不生地狱反此等处可有何益又诸异生於他三千界不为自所居之地设虽同欲界地既不持身反之有何益耶(为言)。


问此难如何通。


[前-刖+合]次云今此义言现虽无用身若徃彼可得持身故须反作非谓现身即令得持用言可持用故且如圣者设徃地狱中岂亦不得依彼而住异生设徃他方欲界亦得持身以业同故以麁细等不是悬隔(云云)文意易悉之。


问灯云问将成可用余界生反坏时何用而余生反既余生反生反囙在何有尽时(云云)此问意何。


[前-刖+合]器界将成时有依持故余界有情可反器界坏时无依持用何故余界有情反之若余界有情反者能反之因常有何有坏尽时耶(为言)。


问其[前-刖+合]如何。


[前-刖+合]文云由彼余生感坏界业成[就/火]故反不尒住时既同此反此界生无何故即坏由此故知他怀业反如在此生他反扶尘没生他地或般涅盘他反扶尘而有膖胀渐烂坏者怀业力尽三灾亦灭亦由此生本所反界而为引因下三静虑涅盘经说由内过患据引因说由詖俱业感彼界成故生余时灾由彼引不尒余由引此言何用故据实义非随转门引因势尽此等都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他三千界傍欲界地有情有感坏界业故反此界坏若不尒者此界住刧时他界有情同反此界若他界有情无感坏业者此界有情无时何故即坏此界无有情有谁坏业感此界坏耶故知他界有情有坏业故此界有坏譬如在此界有情死生他地或入涅盘所残屍[骨*(宛-(夗-夕)+匕)]是他人所反虽能反自身灭无然有遗残扶根渐次膖胀烂坏遂归消尽此界坏刧亦复如此虽无此界能反有情有他界有情坏业反此界故三灾即起彼坏业尽三灾亦灭又复由此界有情本所反界而为引囙有此界坏若引例者涅盘经说下三静虑灾云初禅由内有寻伺外感火灾第二禅由内有喜受外感水灾第三禅由内有入出息外感风灾此皆据引因说所以云何彼下三禅有情由寻伺等俱业感彼下三禅成刧故彼有情等见下灾时生第四禅等虽下三禅无有情由先有情所起寻伺等引因势分有火水等起引囙势尽三灾都灭欲界器界坏尽亦尒由先有情感坏界业引因势分三灾起坏引因势尽三灾都灭(为言)重意云此界有情无时器界犹有者依他界有情反为也三灾起坏者由所去有情怀业之引因也引因势尽怀了成空(可存此义意也)不尒余由引等者破范法师也彼师以维摩经云或现刧尽烧天地皆洞然众生有常想欲令知速灭之文为证热三火是佛菩萨反他说有情业感者是随转小乗义故灯师破云是据实义非随转问也。


问灯又问云设生他方自地许反如在此界大海火等欲界有情为同反否若许同反欲界诸天应见下水宁作璢璃既见璢璃明不同反设不同反天有水否(云云)文意显也如何[前-刖+合]耶。


[前-刖+合]文云论说共用即可同反海不共用彼不反水天上可有(云云)。


问次难云若尒八热大地狱等圣者不用应不反彼(云云)其[前-刖+合]如何。


[前-刖+合]次云现同地故(云云)。


问次难若尒水等应然天现同地(云云)其[前-刖+合]如何。


[前-刖+合]文云大海同反见璢璃者说别水故(云云)(别水者池等水一垸水等也)。


问上[前-刖+合]中云海不共用彼不反水而何此[前-刖+合]云大海同反耶。


[前-刖+合]上文踈[前-刖+合]也此文正义也。


问次难云若尒鱼等居水既见屋宅大海之中众生亦应见屋宅若许不见海即非同地反若许见海水等应不作舍宅(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若大海同反等者鱼等居河池等别水中即见宅路如是大海之中龙鼈等亦可见屋宅不可云大海同反若许不见大海同地反之言无用若许同反不可见屋宅(为言)。


问此难如何通。


[前-刖+合]文云许别舍宅居於海水如地宂居由业力别若余别水一处四境理即不遮由别业故如孤独狱等(云云)。


明诠云如地中别所有穴此亦如是大海中亦别反舍宅除舍宅而彼海中余水同余人等皆反水也(云云)若余别水等者除大海余河池等一水之处四境各别。


(言)珠云问诸天知人等所用水等否若言知者如何但言天则为地解云由业限故诸天共反地而趣胜故知他所用脓水异如鶖子见秽不见净螺王通见二若不尒者应不能化不见秽故(云云)今助释云亦如人趣觉知鱼等居在海中为所住处一切准知之。


素云问乾坤山海当情有[得-彳]致使不通何得定无独云识有。


[前-刖+合]识反有二因反果反从因识种反现果生复从见相二分山河大地相分所收皆从五趣本识反起未有而有名为因反有而不灭名为果反皆从内心之所反现乾坤山河不离本识凡情自[得-彳]山石莫通圣智无拥山石何[得-彳]山石虽一通塞两珠明离自识躰非实有四趣有情相违之境安静有殊准之应知(云云)(文颇广存略记之)故抠要云舍离外取境一切境不离心故名境唯识(云云)。


问章云如是等文者意何。


[前-刖+合]近取相违识相智之所观境远取一切唯识覙之所覙境皆名境唯识(为言)(等者取对法论有五行颂也繁故不记之)。


章云二教唯识由自心执着等颂华严深蜜等说唯识教者皆教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二教唯识并引证成也。


问云何名教唯识。


[前-刖+合]抠要云成论本教释彼说故名教唯识(云云)珠云前後诸佛说唯识教互传彼说故名教唯识(云云)叡云如来说唯识略教未广研核成立道理故名教唯识理实而说通教理二有能诠所诠故(云云)。


问且由自心执着等颂意何。


[前-刖+合]是楞伽经第十卷文也唯识论第二为证摄四分为一之义引此文即具文云由自心执着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疏云此颂意云外境无故唯有一心由执着故似外境转定无外境许有自心不离心故摠名一识心所与心相应色法心之所反真如识之实性四分识义用分此上四类各一别义又皆不离识故并名唯无漏种子但具一义谓不离识故说为唯(云云)明诠云立唯识有二门一别门即识自相等五二摠门即不离识故一切摠名唯识也(云云)。


问次云华严深蜜等说者如何文耶。


[前-刖+合]华严经云三界唯心深蜜经云诸识所缘唯识所现等之文其文义具如第二重第三重成毕可悉之此等所说皆教唯识(云云)唯识教起本为遣外境故教唯识虽通法门随其所明且名教唯识也。


章云三理唯识卅颂言是诸识转反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如是成立唯识道理皆理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三理唯识并引证成也。


问云何名理唯识。


[前-刖+合]抠要云成立本教所说之理分别唯识性相义故名理唯识(云云)叡云此文虽有能诠所诠而能诠为教所诠为理(云云)。


问此云是诸识转反等文意何。


[前-刖+合]论第一外人难云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云云)论主[前-刖+合]云由假说我法乃至此能反唯三(云云)即成立三能反道理显识所反义毕次外人难云云何应知依识所反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云云)为[前-刖+合]此问说此一颂也释此颂有二类菩萨即安惠护法为一类难陀等为一类。


问其等如何。


[前-刖+合]论第七云是诸识者谓前所说三能反识反彼心所皆能反似见相二分立转反名所反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反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反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唯言为遮离识实物非不离识心所法等(云云)是合安惠护法之释也。


问安惠护法若其义同故合释也。


[前-刖+合]摠相同故合释然其义殊也。


问何别。


[前-刖+合]安惠之转反有二义一反现义即识自躰现似二相实非二相其实二相即所执故即遍计所执似依他有理实无也二反异义谓一识躰反异为见相二分用起也所反见分相分皆计所执见似能取相相似见所取实无二分彼实我法离识所反二分皆无离计所执二取无故即依摠无立别无也识所反者俱计所执非有实物离二相有故皆唯识(云云)护法云转反有二义一改转义谓一识躰改转为二相起异於自躰即见有能取之用相有[采-木+贝][得-彳]用等由识自躰转起能取及有[得-彳]故二显现义谓识躰上现相见分用如明镜中显现面影今取自躰能转反也前所反中以所反见分名为分别也是依他性也能取於所反依他相分故起种种遍计所执分别此是识躰所反用能分别故名分别其识躰所反依他性相分似所执相分者名所分别是前能分别见分之所取相故故彼所计心外实我法离识所反依他二分皆定非有非谓识反是实我法似我法故其外我法离识皆无以离识躰所反能取见分所取相分外无别物故一切有情所反皆尒依斯二分施设我法彼二离此无所依故(云云)是故一切有为无为等下二师无殊谓有为无为若实依他有别种生或常住实法不相应假法瓶等假法一切皆是不离识有为识所反无为识之躰皆非识外有名不离识非一切躰即是一识名为唯识遮离能反等识外实我法名为唯识非不离识心所及见相分色真如等故不离识名唯识也(云云)以上之文安惠说余非佛护法皆通或并有漏说分别故(云云)。


问难陀等解如何。


[前-刖+合]论云或转反者谓诸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反即名分别虚妄别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反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前引教理已广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识虚妄分别有极成故唯既不遮不离识法故真空等亦是有性(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师意云言转反者即前三能反内见分识能转依他相分似外境相现唯有见相之内识都无所反之外境外境通有能取所取此依摄论等说唯二义不说自证分师义前师别也此能转反等者如文可知前引教理等者指论第一二卷也有极成故者以能转反虚妄分别九部等说躰非无有极成故(为言)自余文易知之。


章云四行唯识菩萨於定位等颂四种寻思如实智等皆行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四行唯识并引证成也。


问云何名行唯识。


[前-刖+合]枢要云明五位修唯识行故名行唯识(云云)。


问其菩萨於定位等颂意何。


[前-刖+合]此颂唯识论第九说加行位之处引之慈恩云此中颂者摄大乗说教授二颂教授菩萨故此分别瑜伽论颂[施-也+小]勒所作无着故引古云分别观论也(云云)。


问且具文如何。


[前-刖+合]文云菩萨於定位覙影唯是心义想既灭除审覙唯自想如是住内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无後触无所得(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疏云菩萨於定位者显非散资粮位中多住外门此多在定内门修行覙影唯是心者覙心内境影离心非有唯是内心此初位覙即在暖位遍计所执心外之境义想既灭除审覙唯自想唯有内心也即在顶位以上摠是暖顶二位如是住内心知所取非有此二句下忍位能取亦无中上忍位合此俱印二空即世第一法以时少故从忍位说後触无所得入真见道(云云)意云二行之中初行上三句说暖位覙所取空第四句说顶位重观所取空後行上二句说下忍位印所取空第三句说中上忍位覙印能取空即还合第二第三句说世第一法位印二取空第四句说见道位(为言)(摄论有无性世亲之尺意同故不记之)言四种寻思如实智等者如上记毕可知之。


问约菩萨行有二种谓自利行利他行今所引证明自利行之文若利他行非行唯识欤。


[前-刖+合]所引证文只指示许也菩萨所修地前地上有漏无漏六度万行皆是行唯识也。


章云五果唯识佛地经言大圆镜智诸处境识皆於中现(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五果唯识并引证成也引证有三是初证也。


问云何名果唯识问[前-刖+合]修唯识行所得转依二种大果名果唯识也且佛地经之意何。


[前-刖+合]是明说四智中大圆镜智之行相也即具文云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云云)釈此论有三义即文云大圆镜智是能生能现诸法影像平等因缘谓诸如来第八净识能现能生智等影像如大圆镜能现世间一切影像智相应故假说名智言诸处者谓内六处即是眼等言诸境者谓外六境即是色等此内六处外六境界即十二处缘此十二生三智品心及心所法识为主故摠名诸识即此诸识名众像影种种行相差别现故(第一义)此义意云如来以妙覙平等成所作智缘十二处其能缘三智影像显现大圆镜智则所缘十二处影像随亦显现大圆镜智上故云诸处境识皆於中现也识者三智及相应心所也(为言)文云又处境识三事各别处谓六根境谓六尘识谓六识即十八界众像影现此众像影随其所应三智品现覙察智等尽所有性如所有性皆能现故如来镜智相应净识为缘生此三智影像故名为现亦唯如来智等所现(第二义)此义意云以妙覙等三智缘十八界其能缘三智影像镜智为缘生故显现大圆镜智即所缘十八界影像随亦影现镜智上故云皆於中现也(为言)文云又十八界皆在如来大圆镜智相应心品影像显现以诸如来镜智生时皆能照于一切境故诸处境识犹如影像在此智中分明显现由此镜智摄受彼相而生起故(云云)(第三义)此义意云六处六境六识此十八界影像皆显现大圆镜智中以圆镜智生起之时皆能照了一切境故故云诸处境识皆於中现也。


问既有三义正否如何。


[前-刖+合]辄以难判然此第三义能顺经文章家亦存第三义意也。


问何以知第三义为正。


[前-刖+合]佛地论之意以正义必後陈若一师中有多义正义[宋-木+取]後陈之若一义之中有多师亦以正义为後名如实义者也况见此义第三义理尽也。


章云又如来功德庄严经云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果唯识第二证也唯识论第三引此文即疏云证无垢识圆镜智俱此颂易知故不须释界者性义(云云)。


章云唯识亦云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如是诸说唯识得果皆果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果唯识第三证也如是等者结成义也。


问且此颂文意何云。


[前-刖+合]釈此颂有八问初一出躰後七尺义也即论云此谓此前二转依果即是究竟无漏界摄(云云)是釈第一句文也疏云下出躰无漏界摄即菩提涅盘二转依果是究竟位(云云)(此者出躰门无漏者义也即无漏门也)论云诸漏永[春-日+皿]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云云)此别释无漏义诸漏永尽者离相应缚义非漏随增者离所缘缚义性净者蕳二乗无学善有漏等薀也圆者蕳一切有学无漏也明者蕳二乗无学无漏也论云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乗世出世间利乐事故(云云)此别释界字也(易知之)论云清净法界可唯无漏摄四智心品如何唯无漏(云云)此小乗难也除大众部等余小乗难也(可知之)论云道谛摄故唯无漏摄谓佛功德及身土等皆是无漏种姓所生有漏法种已永舍故(云云)此论主[前-刖+合]也(可知之)论云虽有示现作生死身业烦恼等似苦集谛而实无漏道谛所摄(云云)此重遮难也如来示现叱诃身语现起入灭现有背痛似苦集谛而实无漏也论云集论等说十五界等唯是有漏如来岂无五根五识五外界等(云云)此亦小乗难也[前-刖+合]此有三师义至第五门可知之论云此转依果又不思议超过寻思言议道故微妙甚深自内证故非诸世间喻所喻故(云云)此释颂中不思议二字也(第三义也)论云此又是善自法性故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安稳故四智心品妙用无方极巧便故二种皆有顺益相故违不善故俱说为善(云云)此释颂中善字也(第四义门论文次有问[前-刖+合]繁故略之)论云此又是常无尽期故清净法界无生无灭性无恋易故说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无断尽故亦说为常非自性常从因生故生者归灭一向记故不见色心非无常故然四智品由本愿力所化有情无尽期故穷未来际无断无尽(云云)此释颂中常字也无断者不断常义是报身也无尽者相续常义是化身也论云此又安乐无逼恼故清净法界众相寂静故名安乐四智心品永离恼害故名安乐此二自性皆无逼恼及能安乐一切有情故二转依俱名安乐此释颂中安乐字也(第六义门)论云二乗所得二转依果唯永远离烦恼障缚无殊胜法故但名解脱身(云云)此释颂中解脱身字也唯解脱生死及缚法故以彼转依无十力等殊胜法所庄严故不名法身(第七义门)论云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宋-木+升]默法故名大牟尼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云云)此释颂下一句也梵云牟尼此云寂默法者离言法也唯我世尊二转依果亦名解脱亦名法身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三名离烦恼故名解脱身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也(第八义门)。


章云此中所说五种唯识摠摄一切唯识皆尽(云云)。


问意何。


[前-刖+合]是结五种唯识也(易知之)。


章云然诸教中就义随机於境唯识种种异说(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第一门中有四种所覙能覙五种六门也今此文说[宋-木+取]後六门唯识也文意云依义道万差机冝千品於一境唯识种种异说(为言)。


问五种唯识中亦有教理等何故但於境唯识致异说耶。


[前-刖+合]有情不了真妄境故起惑业苦流转生死故佛为令悟其境界就义随机致种种说(为言)又境唯识其义宽广通一切唯识故也。


章云或依所执以辨唯识楞伽经说由自心执着心似外境现以彼境非有是故说唯心但依执心虚妄现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第一依所执辨唯识之门也外境本无唯有一心由心执着似外境现是名依所执辨唯识也经文意如上教唯识成毕然章家文与经文一两有改其义是同也(古经颂云虚妄取自心是故心现在外法无可见是故说唯心(云云))。


章云或依有漏以明唯识花严经说三界唯心就於世间说唯识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二依有漏明唯识之门也新经云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云云)故知依世间有漏辨唯识也文义如上第二重成毕可知之。


章云或依所执及随有为以辨唯识卅颂云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反依识自躰起见相分二执生故世间圣教说我法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三依所执及有为辨唯识之门也依识自躰起相见分是依有为辨唯识也依见相分生我法执是依所执辨唯识也世间依无躰随情假说我法是依所执辨唯识也圣教依有躰施设假说我法是随有为辨唯识也故义演云赋法师云依所执者外道所辨有情命者等随有为者佛法所辨我法等也(云云)颂意如上第三重成毕可知之。


章云或依有情以辨唯识无垢称经云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四依有情辨唯识之门也有情染净唯依内心故云依有情辨唯识也文义如上第四重成毕可知之。


章云或依一切有无诸法以辨唯识解深蜜经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五依一切法辨唯识之门也有无诸法者若依中边者有为无为云一切法也若依对法者三自性法云一切法也经义如上第三重成毕(可知之)。


章云或随指事以辨唯识阿毗达磨契经颂言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随指一事辨唯识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六随指一事辨唯识之门也共反水处鬼反一猛火傍生反一宅路人反一水天反一璢璃是即各各识反唯识也故云随指一事也[冰-水+(实-毋+(眉-目))]云谓虽一切法皆唯识而唯指鬼等四道果故名为一事也。


问既四道各别何故为一事耶 若於一处涉入反故且为一事也(云云)今谓此。


[前-刖+合]不尒指四趣有情所反一一境云一事也事者境事也若言一处涉入故为一事者随指之言甚以无用也(具如上境唯识成可知之)。


章云如是等[比/车]无量教门举此六门类摄诸教理义尽者唯第五教摠摄一切为唯识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结也文中有二初结六门中摄有无量教後结以无量教六门中摄第五门胜之所由也演云次上所明六门中第五所引解深蜜教也摠说一切有无诸法为唯识故摄诸教中理义尽(云云)。


问六门中第五云诸识所缘等(云云)文摠摄一切者何故论第七[前-刖+合]唯识所因难引六教中以楞伽经云诸法皆不离心之文抠要判云此依不离以显唯识唯此一门具摄诸法(云云)。


[前-刖+合]义旨各别据依心生境以明唯识此深蜜经文理尽也据依不离义以明唯识彼楞伽经文理尽也故不相违也。


问若尒无漏种子以不离义名唯识而六门中非依不离义辨唯识之门故不摄无漏种子耶。


[前-刖+合]以不离义名唯识者唯识之通门故第五教中亦摄无漏种子即以不离义摄也(演秘有二釈第二釈无漏种子识所反摄(云云)若依此义全摄唯识所现之处也)。


章云或束为三谓境行果如心经赞具广分别(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六门唯识从前五种中境唯识所分出也今前五种唯识或束为境行果(云云)。


问理教二种三中何摄。


[前-刖+合]义演云境即教理行唯识行即资粮等果菩提等(云云)为翻惑业苦三 为境行果三也。


问如心经赞者其文如何。


[前-刖+合]其文云次应修行(上说发心故云次也)此有二种一略二广略复有三一境二行三所得果犹昔不知真妄境界起烦恼等名业也囙受众苦今正翻彼故亦有三由此[宋-木+取]初应审覙境既知善恶修断行成因行既圆果德便证诸佛圣教虽复无边说修行门不过三种故修行者应依此学(云云)(广义非此所明也)珠云三性为所覙境三惠为所修行所修有二一覙行二种子於五位中随其所应有漏无漏通现种修所言修者令覙种现展转增胜生长圆满有漏修者能感世间一切妙果无漏修者永灭诸障得大菩提先覙可知方起胜行因行既[供-八+冉]果德乃圆故摠为三大意如是(云云)。


问心经赞云束为三者何其文说到彼岸义云境尽有无(境)解穷六藏(教)义詷真俗(理)业[供-八+冉]二因(行)觉满寂圆(果)斯昇彼岸(云云)。


[前-刖+合]不障亦说五种今只取说三种也(已上第一门毕)。


唯识义章卷之三本终

 

唯识义卷第三之末


释真兴撰


第二辨名门


章云第二辨名者梵云毗若底此翻为识识者了别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释识名言也。


问既云唯识何故先举识言。


[前-刖+合]理可云识唯然顺唐言云唯识天竺先举躰後举用故可云识唯唐朝先举用後举躰故云唯识今章家随天竺语先举识言释也。


问识者了别义者八识皆有了别义欤。


[前-刖+合]尒也。


问若尒何前六识名了别境识。


[前-刖+合]约了别有二谓麤与细前六识有麤了别义名了别境识七八有细了别义细义隐故不名了别也。


章云识自相识相应识所反识分位识实性五法事理皆不离识故名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为釈表义说此言也意云识言表有五此五法皆不离识故摠名唯识凡釈唯识有二门言识自相故名唯识乃至识实性故名唯识者别门唯识也此五法皆不离识故名唯识者通门唯识也今偏明通门唯识也(五法事理如初重成毕可知之)。


章云不尒真如应非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殊云若以不离义不说唯尒者真如非识反由何名唯识故云不尒(云云)疏云不离识故真如名唯识非识所反不说为我法若说真如心所反故(云云)正与此问也。


问真如是识实性故名唯识足矣何必用不离义。


[前-刖+合]识实性之义即是不离义意云识实性故不离识(为言)故以不离义名唯识是决定义也自余四类准之可知也。


章云亦非唯一心更无余物摄余归识摠立识名(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通伏难也难云依他内境其躰非虚何言一心岂无余物耶故今通云非谓但有一识无余内境摄境归识摠名唯识(为言)珠云真如及无漏种子名为余物今谓不尒真如及无漏种子以不离义名识毕何名余物云归识耶。


章云非摄归真不名如也(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通难也难云若云一切法皆归识名唯识者何维摩经等云一切诸法皆如也耶故今通云依摄境从心与唯识门名皆唯识非谓若依摄相归性与真如门不名皆如(为言)意云摄一切法名唯识之唯识相归真如性名皆真如(为言)故义濵云且此门摠立识摄若约归真如门识亦说名一切法皆如也(云云)古德之义不如此说之。


章云梵云摩怚剌多此翻为唯唯有三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釈唯言名也唯有三义如次下之。


章云一蕳持义蕳去遍计所执生法二我持取依他圆成识相识性成唯识云唯言为遮离识我法非不离识心心所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举唯言三义中第一义并引证成也疏云遮离能反等识外实我法名为唯识非不离识心所及见相分色真如等(云云)抠要云唯蕳二空唯谓蕳持有心空境是唯义也蕳去境持取心故说蕳持是唯义也(云云)。


问唯言有蕳持义者何论云唯言但遮愚夫所执定离诸识实有色等(云云)故可云但有蕳义何云有持义。


[前-刖+合]其蕳义下有持义遮表必相待而有故也。


章云二决定义故旧中边颂云此中定有空於彼亦有此谓俗事中定有真理真理中定有俗事识表之中此二决定显无二取(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举唯言第二义并引证成也唯识疏云唯与空有别者梵音言都都者不唯是唯亦是定义於此都字之上加阿缚驮剌那即是楷空义故今应言唯是空义以依他中决定唯有空故(云云)。


问何故不引新论文耶。


[前-刖+合]新论云此中唯有空(云云)唯言既有三义故是摠言也旧论云定有空者唯言三义中取决定义故为明决定义引旧论是胜也。


问其识表之中等文意何。


[前-刖+合]识言表有五法事理此识表言上置唯言时云俗事中定有真理真理中有定俗事之义决定也是义决定故显无二取之义(为言)。


章云三显胜义瞿波论师九唯识釈云此说唯识但举主胜理兼心所如言王来非无臣佐(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举唯言第三义并引证成也(九唯识釈论者未翻之论也)。


问若虽举识胜理兼心所者可云识言有显胜义而何云唯言义。


[前-刖+合]若不加唯言不可显识胜义今以唯言显识胜义故云显胜义也凡唯言三义是成识上义一一可悉之。


章云今此多取蕳持解唯(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取舍词也唯言虽有三义今言唯识之时多取蕳持义(为言)。


问若尒後二义有何用。


[前-刖+合]既言多取兼可取余义。


问何故多取蕳持义。


[前-刖+合]成立唯识本意为显遮表之义故必取蕳持义可解唯义(为言)。


章云识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画为主之根本故经曰唯心分别了达之根本故论称唯识或经义通因果摠言唯心论说唯在因但称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会违也违难有三一难云何故经云唯心论云唯识二难云何故经名般若论云唯识三难云何故经云真如论云唯识耶今此文会第一难也会中有三釈一云经云唯心论云唯识心与识是一故无相违二云经由集起彩画义名唯心也论由分别了达义名唯识也三云经通因果摠名唯心论唯在因但名唯识也。


问就第一义心者集起义识者了别义而何云识者心也。


[前-刖+合]一识躰从义得名集起义故名心了别义故名识然其躰一故云识者心也。


问就第二义其集起彩画等之意何。


[前-刖+合]集起者第八识集诸法种起诸法故以集起义名心(为言)彩画者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蕴(云云)故以彩画义名心(为言)以分别了达义名识如常可知之。


问就以集起义名心若尒只可第八名心可不通余识。


[前-刖+合]集起义有二即一行相集起二种子集起初通诸识後唯第八故集起义名心通诸识也。


问就第三义经通因果名心等之意何。


[前-刖+合]论第三出第八识异名之中云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云云)次下云此等诸名通一切位(云云)疏云此通有无漏及若凡若圣名一切位(云云)(此等者谓阿陀那所知依种子识及如小乗名根本识)心名既通有漏无漏故经通因果名心也识了别义唯在因位故论唯於因位但名识也(为言)。


章云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其义无二九论云心意识了名之差别(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重成论说唯在因但称唯识之云义也意云识者是了别义因位中智蕳择义劣识了别用胜故论据因位了别用胜但名唯识云识云心其义无二故九唯识论云心意识了名之差别(为言)。


问心识躰一其义各别而何云其义无二。


[前-刖+合]义者躰义非义之义故不相违。


问其九论意何。


[前-刖+合]疏云此釈伏难(难云何故论中即言唯识诸经所说乃名唯心举心证识义如何成耶)谓诸经论所说心意识及了别此之四名其躰无异但名差别心积集义意思量义识了别义了识达义应言了别此中言略但说了言旧论言等等此了故积集有二一集行相二集种子初遍诸识後唯第八思量有二一无间意二现思量初通诸识後唯第七了别有二一细二麁初通诸识後唯前六此即八识皆有四名(云云)。


问若尒何楞伽经云藏识说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云云)。


[前-刖+合]论会云谓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於六别境麁动间断了别转故(藏识等者等取果位所缘无垢识及真如也我等者等取无我也)。


问会此经论相违灯第一有四釈其何。


[前-刖+合]其文云。


问何故经说唯心论言唯识。


[前-刖+合]一云心意识了躰一名殊各举一名亦无妨也二云心积集法胜识即了别境强如瑜伽论五十云据胜道理建立心意识差别即心谓第八识杂染还灭之根本故经据初名论依後义三云心意通果识但存因经依通称论约局名四云论从所猒为名经依躰义为目(云云)即初三释如次与章三釈同也第四釈与章下文同也(下文者从猒为号等之文也至彼可知之)。


章云识即是唯持业釈也或顺世外道及清弁等成立境唯为蕳於彼言识之唯依主无失(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就唯识之釈名明六种釈摄也即有二义一持业釈摄义二依主釈摄义也。


问其二釈摄如何。


[前-刖+合]持业釈摄者识躰持蕳持决定显胜之唯业用故云识即是唯持业釈摄也依主釈摄者唯是能依识是主也唯依主识识之唯故名唯识如臣依王王之臣故云王臣也。


问其顺世外道及清弁等成立境唯义如何。


[前-刖+合]且疏述顺世外道计云顺世计云唯执有实常四大生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禀此而有更无余物後死灭时还归四大(云云)灯云精妙四大造心无[得-彳]麁大造色有[得-彳](云云)义濵云顺世外道宗云一切法皆以四大为性然四大中清明为心浊秽为境然皆以四大为性故立境唯也(云云)西明九唯识疏下云彼顺世云一切诸法不离四大如大乗中一切诸法皆不离心我宗亦尒诸法生时皆是四大於中净者反成心等中者成根麁者成尘刧怀之时皆归四大(云云)疏述清弁计云清弁计云若论世谛心境俱有若依胜义心境俱空经中所言唯心等者识[宋-木+取]胜故由心集生一切法故非无心外实有境也德光论师先小乗学造十地疏釈一心言如言▆来非无臣从举胜者故非谓唯心便无境等(云云)又下文云然清弁计摠拨法空为违中道强立唯境诸心所现即是唯境有何心也(云云)贬量云且如眼识缘青等时心即是青离青等外无别能缘乃至真智证真理时唯是真空空外无别能证真智虽於世俗心境俱有境实心虚虚者从实名为唯境(云云)。


问三论宗难云清弁宗中无说唯境之文何法相陈妄语耶此难何通耶。


[前-刖+合]法相通云三论诸师不善自宗不得清弁之意云尒也彼宗立五佛性中云囙缘一法转而为五故知有境也(是明诠僧都之义也)又有云立真性有为空其空即境故(云云)。


章云为令舍识而依於智说唯识言(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通伏难文也故抠要云问何故四依劝依智不依识此论名唯识不名唯智耶问余三依亦如是如唯识章釈名中釈(云云)故知此章文通枢要之难文也文中有四釈是第一因果相对釈也珠云所以论唯在因名唯识者为令舍识而依於智(云云)意云识名在因智名通果因是所可舍果是所可取所以论中唯在因名唯识者为令舍在因识依在果智也(为言)。


问何故舍识依智耶。


[前-刖+合]识是生死之本以着事为性智是涅盘之因以达理为用故云尒也。


章云若能观中智强识劣若以为境皆不离心今为所覙故名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通前难第二能所相对釈也意云若能覙中智决断用强识了别用劣故四依中云依智也其能观智还为所覙境之时以不离心亦是唯识今论之中据所观义故名唯识(为言)。


问智是能覙何亦为所观耶。


[前-刖+合]且十六心中类忍类智缘前正智即是正智为所覙境又大圆镜智现三智影即是三智为所缘境此类非一也(珠云今为所覙者识为所覙智为能观今论意者从於所覙故名唯识(云云)颇不叶章文相可察之)。


章云又不离依主称为唯识决断从能故可依智(云云)。


问此意何。


[前-刖+合]是亦通前难第三主能相对釈也意云智者惠心所即不离心王以不离义摄从依主论名唯识智是决断义是故四依从能云依智也义濵云不离者心所也(云云)清素云此有二义名为唯识一诸法不离识二识是主故名为唯识(云云)(说不离义虽有诸记不如此二记之)。


章云又从欣为目经唯名皆般若从猒为号论标并唯毗若底(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通前难第四欣猒相对釈也珠云智是涅盘因以为所欣识是生死本以为所猒故从偏憎得名不同(云云)意云智是所欣故四依中云依智识是所猒故论中名唯识(为言)此文兼通上所陈三违难中第二何故经名般若论名唯识之难也。


章云摄法归无为之主故言一切法皆如也摄法归有为之主故言诸法皆唯识摄法归蕳択之主故言一切皆般若(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文别通上三违难中第三何故经名真如论名唯识之难摠通会上难也意云真如是万差诸法所归之主也故经中云一切诸法皆如也摄有漏无漏一切法归无为主皆云真如是即摄相归性门之义有为诸法中以识为主余法是伴故论中摄一切法归识主名皆唯识有为法中惠心所为蕳択主故经中摄一切法归蕳択主名皆般若也即以真如为实相般若以真俗智为观照般若以能诠教为文字般若以心心所色不相应为眷属般若以真俗二谛为境界般若故云一切皆般若也(古德又云布施等五摄第六般若名皆般若(云云)今谓此义甚狡何云一切法耶)。


章云是名第二弁名号也(云云)是结也可知之。

 

第三离合会释门


章云离合会釈者离者别也合者同也谓诸经论各各别说诸观等名今合解之但是唯识之差别义非躰异也(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门意也珠云别者属诸经论同者属此唯识今此门中和会解釈故名会釈(云云)义濵云谓诸经论种种说名差别唯识差别若合解者唯唯识(云云)。


章云一名有三十一类(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诸经论中随义说种种差别名摠有五类谓一名类二名类三名类四名类五名类也此中先标一名类有卅一也。


章云华严等中遮境离识名为唯心(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一名中第一举说唯心之名也意云华严经中说三界唯心者遮小乗等执离心外有实境为令知唯心道理说三界唯心也(唯心之义如第二重具釈耳)。


章云辨中边论遮边执路名为中道(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名中道之名也中边疏云中者正善离过之目边者邪恶有失之号(云云)。


问其说中道文何。


[前-刖+合]彼论上卷颂云虚妄分别有於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云云)(弥勒并造颂也)世亲釈云虚妄分别有▆谓有所取能取分别於此二都无者谓即於此虚妄分别永无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谓虚妄分别中但有离所取及能取空性於彼亦有此者谓即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乃至)一切法者诸有为及无为法虚妄分别名有为二取空性名无为依前理故说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虚妄分别故说非空由无所取能取性故说非不空有故者谓有空性虚妄分别故无故者谓无所取能取二性故及有故者谓虚妄分别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虚妄分别故是则契中道者谓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云云)(论文二颂为二叚釈论亦尒)唯识疏七末云虚妄分别是俗谛妄分别有空者即俗谛中有真谛空即真谛空中亦有妄分别即真中亦有俗谛二谛必相有无一无时亦无二故相形有也(乃至)谓二谛有不同清弁二取无不同少部故处中道(云云)中边疏云中谓非边道者游履之义即是真如智所游处(云云)。


问遮边执路者其边执者如何。


[前-刖+合]小乗诸法实有之执清弁诸法皆空之执云边执路为遮此偏有偏空之执弥勒菩萨说非空非有中道之义(为言)。


问古德不取此颂取中边下卷无上乗品引大宝积经说八种边执及八种中道行亦说七种边执七种中道行为此章中义而何以此颂为此义。


[前-刖+合]彼文为明离二边正行引寳积经文故论云离二边正行云何应知如宝积经所说中道行(云云)若依此文指本直可云宝积经中遮边执路名为中道何劳举未云弁中边论耶故此文中虽明中道行非所▆正取以取前颂为胜也故心经幽赞云无着菩萨後请慈氏说中道教双除二执而说颂曰虚妄分别有於此二都无(等)(云云)。


摠聊蕳章云成唯识说胜义谛中心言绝故非空非有寄言诠者引慈氏所说颂言虚妄分别有等(乃至)此即建立三性唯识我法境空真俗识有非空非有中道义立(云云)此等文正与此章意同也。


问且就古德意其八种中道义如何。


[前-刖+合]颂云异性与一性(若於色等执我有异或执是二各为一边为离此执观无我等名中道行)外道及声闻(若於色等外道执常声闻执无常各为一边为离此执观非常无常名中道行)增益损减边有情法各二(此有二种一执有实有情是增益边执无假有情是损减边为离此执观我无我中智名中道行二执有实法是增益边执无假法是损减边为离此执观无心思意识名中道行)所治及能治(执有染法是所治边执有净法是能治边为离此执於二边不随劝赞名中道行)常住与断灭(於有情法定执有是常住边定执无是断灭边为离此执说此二边中智名中道行)所取能取边(执有无明所取能取各为一边执有明所取能取各为一边为离此执说明与无明无二无二分名中道行)染净二三种(杂染有三谓烦恼业生烦恼染有三一诸见二贪嗔痴相三後有续业染有一谓善恶业生染有三一後有生二生已心心所念念起三後有相续即此三种杂染是所治也清净有三一空智无相智无愿智即治烦恼杂染三如次之二不作智即治业杂染三无生智无起智无自性智即治生杂染三如次之若於法界或执杂染或执清净各为一边即执先时有染後时有净也为离此执说非由空能空於法法性自空名中道行无相等余六智准可知之)。


问又有七种二边中道者何。


[前-刖+合]颂云分别二边性应知复有七谓有非有边(或於实我分别为有以为灭我立空性故或於无我分别为无为离此执说不为灭我立空性空性本性自性空名中道行)所能寂(所断为所寂能断为能寂执有此二各为一边恐所断有断得能寂空以怖空故执二寂为离此执说虚空喻名中道行譬如有人怖畏此事舍之走去复有空成彼甚愚痴此亦如是所寂能寂本来目空何所畏去得能寂空耶)怖畏(分别所怖分别从彼所怖所生可畏之事各为一边谓怖有所执色等为恶趣因怖色等所生恶趣苦为离此执说画师喻名中道行譬如无智画师画药刃形返恐害我此亦如是自反为色返怖彼能招生恶趣而受逼迫也)所能取(分别所取分别能取各为一边为离此执说幻师喻名中道行譬如幻师自幻化可畏兽猛兽生已还吃己身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正邪(分别正性分别邪性各为一边为离此执说两木生火喻名中道行谓如两木虽无火相由相钻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还烧雨水加行位如实观亦如是虽无圣道正性之相而能发生见道圣惠圣惠生已复能除遣此如实观也)有用并无用(小乗外道等执智断惑要先分别方能断惑若无分别断惑应无作用有分别能断惑名有用无分别不能断惑名无用各为一边为离此执说初灯喻名中道行谓如一灯能破於闇岂要分别方能破耶既无分别可无有用用既非无故知▆▆分别方有作用)不起及时等(谓彼执言能治之智无始未起由此後时应竟不起此执为一边或若此智由修习故後时得起者应等烦恼修习时长此执为一边为离此执说後灯喻名中道行谓如有室从无始来积闇未曾得明有钻截火灯明忽起不与闇同长明得生智亦如此也)是分别二边(是结也可知)。


章云般若经中明蕳择性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名般若之名也梵云般若此云智梵云波罗蜜多此云彼岸到言蕳择者智惠之用也。


问约般若有五种皆有蕳择义耶。


[前-刖+合]尒也故幽賛上卷云福智俱修(是眷属般若)有空齐照(是境界般若)寻诠会旨(是文字般若)究理解生(究理实相也解生观照也)惠性惠资皆为般若能除障智证法真理众德之首万行之导虽独名惠摄一切法(云云)(如第一第二门未少少成毕)。


章云法华经中明究竟运名曰一乗(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名一乗之名也。


问先其究竟运云意何。


[前-刖+合]玄賛云由过此外无别胜乗依理究竟[宋-木+取]为殊胜故说为一(云云)意云究竟者一义运者乗义(为言)。


问何故究竟义名一。


[前-刖+合]玄賛云一有三义一蕳别故名一二破别故名一三会别故名一蕳别故名一者昔日说二今时说一故知所诠理极一而为实能诠之教二即称权无别二理以为极也(乃至)破别故名一者二乗不知二为方便执二乗果以为真极今说二涅盘但为化城说二菩提但是羊[(廉-(前-刖))-一]权教所设非是二果所得所证菩提涅盘真胜极也破彼情执有二果极故说为一(乃至)会别故名一者教理行果皆有根本及以方便会渐悟者先二乗中所修成得教理行果为大方便依此本论初地已上离分假死见道已前教理行果为不退地之根本因等(云云)。


问何故乗义名运耶。


[前-刖+合]玄賛云乗是运载义运载行者自运运他至於彼岸皆名为乗(云云)。


问因行能自运至果可名乗佛果自运息应非是乗躰。


[前-刖+合]有五义一者运载以名乗因中通二运广至果广他运由此亦名乗(云云)(次四义具如玄賛之)。


问摄论云以十义说一乗而何只云明究竟运耶。


[前-刖+合]是十义中第十义也虽有十义第十义是决定也故举之也。


问先其十义如何。


[前-刖+合]彼论颂云为引接一类(不定姓二乗)及任持所余(不定姓小菩萨)由不定种姓诸佛说一乗(已上二义)法(真如法性皆同)无我(人无我皆同)解脱(於烦恼障解脱皆同)等故(等者同义也)姓不同(声闻身中具声闻姓及佛种姓)得二意乐(一者摄取平等意乐由此摄取一切有情谓彼即是我我即是彼此既成佛彼亦成佛二者法性平等意乐谓诸声闻法华会上蒙佛授记得佛法性平等意乐)化(如世尊言我忆徃昔无量百返依声闻乗而般若涅盘为调伏彼种姓人故)究竟(唯此一乗[宋-木+取]为究竟过此更无余胜乗故)说一乗(云云)。


章云此之四名通能所覙真俗境观正智唯真加行後得并通真俗若言证者後得唯俗(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约唯识之异名有通不通能观所观真谛俗谛之义今此文就一名之中唯心中道般若一乗四类之名釈此四名通不通境智真俗之义也。


问其意何。


[前-刖+合]此四名通能覙智所覙境并成真谛俗谛之境智然能覙中有三智正躰智唯真非俗加行智後得智并通真俗二谛约後得智若言证依他如幻理者唯俗非真也。


问且唯心之名如何通能观所观真俗境覙。


[前-刖+合]八识心王心所摠名心故心是能缘性故名能观八识後三分互相缘故亦成所缘境亦为他心智被缘故云通所观此中无漏心成真谛境覙有漏心成俗谛境覙也。


问中道之名如何通能覙所覙等。


[前-刖+合]圣者能观之智所观之境皆离边执故俱名中道故通能所观通真俗谛准前可知之。


问般若之名如何通能所观等。


[前-刖+合]般若者智也故是能覙亦为他智所缘故通所覙通真俗谛准上可知之清素云。


问前云般若蕳択之性何有能所覙别。


[前-刖+合]般若五种观照等能文字等所故皆得有(云云)今谓覙照般若正是智躰此亦通所覙所谓如妙覙察智之大圆镜智所缘也。


问一乗之名如何通能所覙等。


[前-刖+合]约一乗有因果理智智是能观理即所覙通真俗谛准前可知之(具如次下论之)。


问其云若言证者後得唯俗之意何。


[前-刖+合]义濵云入覙时名为证者尒时[彳*爰]得唯证俗故(云云)清素云若依覙行後得亦能反影观真若依证说本知真非俗後证俗非真用各别故(云云)。


後记意胜也。


章云法华有说唯依果智但说三车在门外故宅中出者名衣裓机案及门不与乗名(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釈一乗名通能所覙之中为破古师但依果智先引彼古人釈也。


问先其古人者谁耶。


[前-刖+合]珠云胡吉藏师法华游意中彼述三说第一师以万善因为一乗第二师以佛果智为一乗第三师通因果为一乗今云有说者当彼第二师义此师意者譬喻品中三车门外即三界外果德为车故知因中不与乗名(云云)今捡法华玄第一出此三说故其文云昔在会[稽-禾+耒]撰择法华宗旨凡有十三家今略明世盛行有其三说等(云云)是则出诸师异说非彼自义也护命云法华有说等者传说是灵范师义也又传说云吉藏师也引彼疏五是并不然今云光宅义也所以知者吉藏师法华玄六卷旧有二光宅云三车但是果非因即果地究竟尽无生二智为大车躰(乃至)庄严寺运法师云二车但果大车是囙万行为躰(乃至)藏法师破云大车互执因果文义俱伤今当具说若言大车但是果者下何得云乗是宝车直至道塲耶故一不可也(具有十一不可)又庄严义是亦不然若言大车但是因者下合中何因缘故举果德合耶(有多复次)乃至故不得言藏法师义也万行为因车万德为果车是此师义也(云云)故知有说者光宅寺云法师也。


问尒此师义意何。


[前-刖+合]智周云古人意说宅外之者名之为果衣裓及门并为因衣裓机案二乗因行(云云)即意云声闻因行喻衣裓独觉因行喻机案菩萨因行喻门明知三乗因行不为一乗躰门外在三车者果出因外故云在门外是以明知果智为一乗躰也言果者即三乗之果也然取菩萨乗之果智为一乗躰(为言)。


问玄賛第一釈行妙法之中大乗因行名之为门正所行处故二乗之因悲智所诱名衣裓机案随冝出处故(云云)此文正与古师同也何成所破耶。


[前-刖+合]此文非疏主本意故成所破。


问何故非本意。


[前-刖+合]疏主正义云经云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机案从舍出之(云云)疏第五云第二示大不怖喻有四(乃至)此思大乗果化也诸佛智惠名大乗果教所诠故佛果德故(乃至)身有力者谓二真智佛以智为躰故手有力谓六神通外作用故佛作是思惟我悉具足此二胜德二乗种姓众生虽无修行大乗求出宅意当以智惠之用机案顿授中根众生圆觉以神通之用衣裓顿授?下品众生众苦押逼众生从三界舍出而救度之耶(云云)故知疏主正意以衣裓机案为大乗果化之喻不喻二乗之因行故成所破也。


问若尒疏主意衣裓等用耶不用耶。


[前-刖+合]虽作思惟而不用之也。


问何以知尒。


[前-刖+合]经下合喻中云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云云)賛云不用智惠身力亦不用神通手力(云云)故知不用之(为言)。


问若尒疏第一卷文非疏主正意者何釈行妙法用此义耶。


[前-刖+合]会釈此玄賛上下相违有多家釈故镜水寺栖复抄云言二乗之因悲智等者章敬则云釈少行也此疏主本文之中解作如来果化此间解经品得名中疏主云何科云二乗之因悲智所诱衣裓机案随冝出处两文相违诸抄云多解淄洲云此不疏主解叙古人义摄釈亦云若是疏主解即合前後相羕今既前後相违故知不是也又淄洲亲羕疏主後相传不谬潞府云衣裓机案佛果功德躰即悲智悲智即是能诱二乗之因是所诱即是果化所诱即是二乗之因二乗之因是悲智之家所诱(次下有四家釈烦故不记之)乃至栖复自义云今正解者直取二乗因行名为衣裓机案准下衣裓凡案有用有躰即神通智惠用即衣裓机案果即约躰用者即名二乗因前即云通惠之用衣裓机案。


问何故下云果化。


[前-刖+合]所与是佛果故故云果此有三重第一佛思二乗不能顿修大而取果我与说二乗行令行取大果不相应故而不设即名顿授大果顿?彼苦第二思大乗囙化门狡少故又不设之第三故说三乗而渐化故衣裓机案虽是二乗因行即此因行是佛神通智惠之用所设故说通惠名二乗因也亦同於一佛乗分别说三也意说就根名衣裓机案就躰名果化也下云果化直取通惠躰也又此惠用若就大乗因行即名为门(云云)行贺略賛云然今本疏不定二乗法华会上回心向大创修大行名二乗之因悲智所诱名衣裓机案此釈行妙约己回心譬喻品中据未回心故经疏文不相违也(云云)。


问诸师会釈可依何。


[前-刖+合]且有二意一云偏可依惠沼智周之义惠沼是慈恩冩瓶之弟子亲羕不谬智周是惠沼入室之亲资相传无失故摄釈云疏悲智所诱名衣裓等者。


问譬喻品云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乃至)当设方便等准彼经文不以衣裓衣裓若是二乗因行何不用耶。


[前-刖+合]此劒古釈非疏主意此亦不然岂有过者便指古人[前-刖+合]疏主解彼衣裓等文云果化喻故知此处非疏主意又复本师亲羕疏主相传不谬(云云)况经合喻文云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懃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後各与珎寳大车(云云)玄賛云不用智惠身力亦不用神通手力但以言说方便劝勉济度诸子出宅已後方与大车(云云)明知上文非疏主自义暂劒古人义(为言)。


问若尒诸乗章云法华经中果为三乗一乗因称门唯有一门复狡小故二乗之因称衣裓机案从舍出之随冝亦出非依门故(云云)又无垢称疏云法华经中衣裓机案唯有一门出处虽殊离诸灾难及取牛车之因是等(云云)此等诸文岂只一向剑古师之义耶。


[前-刖+合]若依淄洲等义者此等诸文皆顺古师暂述其义。


问剑古人义有何利益。


[前-刖+合]非无其益意云衣裓机案是智惠神通二力之作用佛自思惟二乗既不能修行大行我用此二力顿授彼二乗令得出苦成佛果说此功能名为二乗之因悲智所诱名衣裓等即是陈前生事亦陈今生成道以後三七日间思惟之事也若用之者以之随冝亦可出宅然不用者为後时说门外有三车也(为言)故玄賛云中根独觉不能行一乗因不假佛神力但应藉佛智惠之用如彼中子不能从门不假人手但授机案令其自昇从舍与出下根声闻不能行大乗之因亦不能因佛智惠力应与之神通如彼小子不能从门不能昇案但以衣裓[衣-〦+(田/一)]之而出(乃至)下言方便即衣裓机案二力作用彼既不能修行大行我用此二力顿授二乗令得出苦成大觉耶彼既不能修行大行但欲此二方便顿?济於彼耶此前生事亦即今生道成已後观树经行於三七日思惟是事(云云)。


问若尒此等正是慈恩之义何云剑古师义。


[前-刖+合]慈恩正意以衣裓等为思大乗果化之喻古师不存此义此喻义下亦有可为二乗因行之义古师只存此义非慈恩正意故偏云剑古人义也意云望可用之功能可云二乗之因行然而思惟不用故为思大乗果化之喻正契经意故云为二乗因行为古人义为果化喻为慈恩义(为言)。


问若为二乗因行为慈恩正意者有何失耶。


[前-刖+合]尤有难也故新罗寂法师乗章破云门喻一乗因一复狡少故衣裓机案喻二乗因随冝而出非依门故虽有此釈理恐不然三子皆出一门如何偏喻大乗案等思而不用何得譬於二因故合文云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即合喻中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机案从舍出之设用之而出不蕳三子何得偏属二乗故不应然(云云)(已上依惠沼等义论也之)二云亦可依潞府等义此师和会玄賛上下文也即栖复意云衣裓等是佛果神通智惠之用虽不用之然据思惟若以衣裓神通力诱声闻子从舍出之若以凡案智惠力诱独觉子从舍出之望所诱之机根说为二乗之因行望能诱之躰性说为大乗果化喻谓思惟以佛智惠大乗果教化此等故上下文亦不相违(为言)。


问[共-八+口]尒可此章中破之。


[前-刖+合]依此师义章中所破是破之唯以果智为一乗躰慈恩正义以因果理智为一乗躰故也然非破衣裓等之义故无难也(此後师义随冝可用之)。


章云理亦不然声闻缘觉不退菩萨乗此寳车直至道塲故通因位(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主破也意云经中云三乗俱乗寳车直至道塲其寳车躰是因位智故知一乗躰亦通因智(为言)。


问其经正文如何。


[前-刖+合]第二卷偈云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乗此寳乗直至道塲(云云)玄賛云三乗俱登初地已上乗此一乗[釆*重]智经两阿僧祗方至佛位若二乗者乗无漏教及有漏乗一大阿僧祗方入初地如是摠名日夜刧数三种意生身乗此无漏寳一乗故直至道塲佛之位矣菩萨涅盘薀生道处名为道塲或乗种智之因乗故至佛位中大般涅盘之道塲也或至佛果真如道塲此乃因乗方至果乗(云云)正与章意同也。


唯识义卷第三之末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略述法相义 【三卷】 下一篇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