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唯识义 【六卷】(四)
2018-02-13 17:12:0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062次 评论:0

唯识义卷第四之本


释真兴撰


章曰胜鬘经中六法既为大乗故说故通加行至乗章中当具顕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就上所论乗名亦通因位更引胜鬘经显亦通加行位也。


问且其六法者何。


[前-刖+合]彼经曰如世尊说六处何等为六谓正法住正法灭波罗提木叉毗尼出家受具足为大乗故说此六处何以故正法住者为大乗故说大乗住者即正法住正法灭者为大乗故说大乗灭者即正法灭波罗提木叉毗尼此二法者义一名异毗尼者即大乗学何以故以依佛出家而受具足故说大乗威仪戒是毗尼是出家是受具足(云云)无垢称经疏曰经论二藏善益名住除障名灭戒中略本名波罗提木叉广律本名毗尼此乃所学三藏之法能学之人名出家受具足(智周云沙弥云出家大众云受具足)二乗人法合成六处既言皆为大乗故说故知小学为成大因(云云)胡吉藏胜鬘经寳窟云。


问云何为正法云何为住灭。


[前-刖+合]依杂心经律阿毗昙是名僧正法三十七觉品是名第一义二种正法中无漏正法一得不失不论住灭今正论教法住灭於教法中通论三藏住灭若别论正辨戒律住灭以戒律正是出家人所行故如云戒律是佛法寿命戒律住故佛法住戒律灭故佛法灭(乃至)言住灭者有二种住灭一者时节兴癈有定期限故有住灭如释迦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所以有定数者此是诸佛本愿故尔(乃至)二者人行法故法则久住不行法法则便灭虽有二意正用此义以劝人行佛法故也(乃至)波罗提木叉此云报解脱持戒之因得解脱报解脱故(乃至)毗尼者此云灭谓灭现在身口七非离过为称(乃至)小乗法中受十戒为出家受大戒为具足大乗发菩提心为出家受菩萨戒为具足又净名云发菩提心是则出家是则具足(乃至)为大乗故说者此明说意佛昔於小乗中说正法住者说大住为小住当知小住则是大住是大住外无别小住如说大因为小果大因之外无别小果(云云)(此师说住灭与慈恩殊也可察也)。


问且就章家义依六法为大乗故说如何可知乗名亦通加行(云云)。


[前-刖+合]六法之中初四是二乗所学之法後二明二乗能学之人此二乗法人合为六法既言为大乗故说明知小乗之所学法能学人皆成大乗之因此六法有运载小乗人入大乗也切能故得乗名故知乗名亦通加行言加行者方便之异名也。


问其至乗章中当具顕说者其乗章文如何。


[前-刖+合]诸乗章曰[打-丁+忽]而言之教理行果[打-丁+忽]名为乗教一乗者谓诠顺大乗三藏教法故摄论曰阿毗达磨大乗经等此正本教大乗又法华经曰我此九部法入大乗为本又胜鬘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波罗提木叉毗尼出家受具足为大乗故说此六处此方便教大乗故知诠顺大乗所有言教若方便若根本皆教大乗(乃至)行大乗者谓六度等故无姓云亦乗亦大故名大乗又胜鬘经曰正法住等既是行法名曰大乗(乃至)若根本行若方便行皆行大乗(云云)(理与果乗非此所明故更不取之)。


章曰胜鬘经中遮余尘妄名一实谛(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次出一名十三类之中胜鬘经中有六类名此即第一标名一实谛之名也(第十一谛章文也)清索曰遮余遍计依他虚妄且说真如名一实谛理实依他亦得名谛(云云)寳窟曰言一谛者四谛之中其唯简取一苦灭谛故名一此一非虚妄变异故名为谛(云云)。


问苦集二谛可是虚妄岂彼道谛亦是虚妄耶。


[前-刖+合]基曰合二为文[打-丁+忽]名虚妄据实道谛虚而非妄(护命记文也)彼经文广故不记之。


章曰显法根本亦名一依(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一依之名也(第十一一依章文也)经曰世尊一依者一切依上出世间上上第一义依所谓灭谛(云云)护命曰慈恩曰谓彼灭谛处无差别名一诸法之止住处名依(云云)。


章曰因空为证又是空性亦名为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表名空之名也(第九空义隐覆真实章文也)经曰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云云)因空为证者由空遍计证圆成理(为言)即梵曰瞬若也又是空性者真如是所执定之性故(为言)即梵云瞬若多也意曰依二义故[打-丁+忽]名空也(为言)。


章曰彰异出缠显摄佛德佛从中出名如来藏(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如来藏之名也(第八如来藏章文也)索曰出缠名法身今异出缠故名为藏(云云)濵曰真如在因位中为异出缠也摄佛德者真如佛实性故为摄佛德故也佛从中出者佛在因位从真如出故为佛从中也(云云)。


问彼经说二种如来藏谓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今此章所说如来藏二中何。


[前-刖+合]不空如来藏何故尔者空如来藏者烦恼也不空如来藏者在缠真如今此章说在缠真如名如来藏故云尔也。


问何以知烦恼名空如来藏在缠真如名不空如来藏耶。


[前-刖+合]玄賛第三曰胜鬘经曰有二种如来藏空智谓若离若[月*者]若断若异一切烦恼藏(空如来藏也)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也)烦恼有漏虚妄不实能覆真如名空如来藏涅盘无漏躰是无为非虚妄法由延善缘断诸烦恼渐次智起方便顕证名为涅盘躰性非空因空所显空之性故烦恼覆位名不空如来藏藏覆隐因性义故故在烦恼缠娄之位名如来藏出烦恼时名为法身即此法身因空所显空本性故亦名空如来藏(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摄释云二如来藏即所缘境谓空不空二种之藏言空智者即是如来缘二藏智(乃至)妄法别起其躰不一是故名离可以对治因缘易脱始终变改目之为异经本无有若断之言或本不同更勘余书(乃至)诸佛同躰义分非全别躰故曰不离躰真常住不可因缘易脱令失故曰不脱始终不变名为不异妙出情分名不思议经本亦无不断之言(云云)(已上释经文也)烦恼有漏等下疏主释也烦恼虚妄能覆真如故名空如来藏(空者虚无义如来者真如也藏者覆隐义也)涅盘不虚妄然烦恼所覆未顕现位名不空如来藏(不空者实有义也藏者如前之)文中云躰性非空者因空所顕空之性故者即明此涅盘真如理出缠之位名法身此法身亦名空如来藏也意曰在缠真如只名不空如来藏出缠真如名法身亦名空如来藏(为言)(依空所顕空本性故名空如来者如┴藏者因性义非覆义也)。


问楞伽经亦说二种如来藏与胜鬘经同欤异欤。


[前-刖+合]名同义异故彼经曰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熏习无漏法故名不空如来藏(云云)意曰有漏第八识名空如来藏法尔无漏种子名不空如来藏(为言)义准上可察之。


章曰明躰不染真实法性名自性清净心(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自性清净心之名也(第十三自性清净隐覆章文也)。


意曰真如诸法自性烦恼不所染故名自性清净以真实义名心也(具如第五重成了)。


章曰功德自躰亦名法身(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表名法身之名也(第七如来法身章文也)寳窟曰以一切佛法成就故名为法身(云云)。


问此名法身者三身中法身欤。


[前-刖+合]尔也即出缠真如名法身也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依止故名为法身非大牟尼名法之法身也(具如论第十卷之第一门中成了)。


章曰无垢称经遮理有差别名不二法门(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不二法门之名也。


问其不二法门之躰何物耶。


[前-刖+合]真如理也。


问何故真如云不二法门。


[前-刖+合]慈恩疏曰今显无相真如理唯是一恐闻一定一不说於一但遮妄异故言不二不二之理可轨可推故名为法此通生无漏智解立以门名据实真如非二非不二非法非非法非门非非门遮二故强名不二遮非法故名法遮非门故名门(云云)。


问其云遮理有差别之意何。


[前-刖+合]差别者二义意曰遮理有二(为言)故疏云二者差别之义二与非二共俱名二一三四等名非二故(云云)。


问且云何名二不二。


[前-刖+合]言之有三阶菩萨各各说之即初阶有三十一类菩萨文殊为第二阶净名为第三阶故疏引经云华严等以一为二法自在等以二为二甚深觉等以三为二光童等以五为二喜见等以六为二准执一等故皆是二此除分别及事差别名不二故借其二名表二及非二非由言二躰唯诠二故初有十六菩萨以二为二後有十五以非二为二文殊师利以言心为二无垢称以有说为二(云云)又云或三十一菩萨以分别执为二无分别理名不二智会此理名入不二文殊以言说为二离言法性名不二智达此理名入不二无垢以假智言说俱名为二诸法真如为不二正智真证名入不二故成各别(云云)。


问此三阶不二法门之起所以如何。


[前-刖+合]彼经云时无垢称普问众中诸菩萨曰云何菩萨善能悟入不二法门仁者皆应住已辨戈各随乐说(乃至)时有菩萨名法自在作如是言生灭为二若诸菩萨了知诸法本来无生亦无有灭(乃至)是为悟入不二法门(乃至自余三十人各说自义也)如是会中有诸菩萨随所了知各别说已同时发问妙吉祥言云何菩萨名为悟入不二法门时妙吉祥告诸菩萨汝等所言虽皆是善如我意者汝等此说犹名为二若诸菩萨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表无示离诸戏论绝於分别是为悟入不二法门时妙吉祥复问无垢称言我等随意各别说已仁者当说云何菩萨名为悟入不二法门时无垢称默然无说妙吉祥言善哉善哉如是菩萨是真悟入不二法门於中都无一切文字言说分别(云云)。


章曰大惠经中表无起尽亦名不生不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表名不生不灭意名也护命曰楞伽经名大惠经告大惠菩萨故或可曰华严经(云云)。


问其经正文如何。


[前-刖+合]四卷楞伽经第四曰尔时大惠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如来异名佛告大惠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云云)意曰真如无生灭起尽故名不生不灭故云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言有无品不现者有者起也无者尽也无起尽故云有无品不现也即如中论所说八不之义也。


章曰涅盘经中彰法身因多名佛性(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佛性之名也。


问其经正文何。


[前-刖+合]彼经中说佛性处处非一也今此章明真如名佛性也故当彼经说理佛性之文即第二十五云善男子佛性者非隂界入非本无今有非有已还无(云云)第三十三曰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广说非三世故(云云)。


问有垢无垢真如中何名佛性。


[前-刖+合]在缠真如也故二谛章曰在因名佛性(云云)意曰性者因义也。


问约因有二种谓生因了因也又有三种谓应得因加行因圆满因也此等中何因耶。


[前-刖+合]在缠真如是三因中应得因非余因故惠日论曰真如为应得因(云云)。


问且此二因三因之躰如何。


[前-刖+合]惠日论曰真如为应得因菩提心为加行因菩提心及所起行为圆满因圆满因谓福惠行果圆满谓智断恩德(已上说三因)然应得囙望应化身可通生了为依彼起踈名生因若准涅盘经只名为了如地望互为了因故由有如故得有应化可为了因若望法身非生了摄(已上说二因)。


问如种生牙为生因如灯照物为了因何真如望应化身通生因耶。


[前-刖+合]此云生因非如种生牙名生因佛应化身依真如生起故说真如假名生因若准涅盘经可名了因也。


问以三因得三身如何。


[前-刖+合]最胜疏曰自性法身即应得因得应得因躰即真如是应化二身即加行因圆满因得发心名加行修足名圆满即六度是(云云)。


问涅盘经曰真如名佛性者若只有性有情之真如若通无性耶。


[前-刖+合]佛地论会涅盘经有二释即文云虽余经中宣说一切有情之类皆有佛性皆当作佛而就真如法身佛性或就少分一切有情方便而说(云云)初释不简有性无性约真如理性名皆有佛性(为言)後释只约有性名有佛性(为言)然惠日论曰无性真如不名佛性者依後释云尔也。


问约佛性有几。


[前-刖+合]有三种一理佛性(真如也)二行佛性(有漏无漏万行通种子现行)三隐蜜佛性(烦恼隂界入等也具如惠日论也)。


意曰在缠真如是佛果涅盘四德之因故名理佛性六度等万行成佛果菩提四智之因故名行佛性贪嗔等是所断法生能断智如粪为火因故名隐蜜佛性如庄严论[婬-壬+(工/山)]欲即是道等也。


章曰楞伽经中表离言说名不思议(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表名不思议之名也。


问其经正文如何。


[前-刖+合]十卷经第二云大惠我说常不可思议第一义常不可思议与第一义相因果相应以离有无故以[冉-工+又]身证相故(四卷经第一文似此故不记之)成唯识论第十释不思议云超过寻思言议道故(云云)正与章同也。


章曰瑜伽等中顕不可施设名非安立(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非安立之名也。


问何故真如名非安立。


[前-刖+合]六十四曰云何非安立真实谓诸法真如圆成实自性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圣智所缘(云云)意曰真如以非凢智所行故名非安立也唯识疏第一曰施设者安立异名即假设义(云云)然此六十四文不相对安立故取一名也(具如二名之中也)。


章曰摄大乗等顕此遍常等名圆成实(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圆成实之名也。


问何故真如名圆成实。


[前-刖+合]摄论第四云由无变异性故名圆成实又由清净所缘性故一切善法最胜性故由最胜义名圆成实(云云)无性释曰由无变异性故名圆成实等者应知此性常无变故又由清净所缘性故一切善法最胜性故圆满成就真实为性(云云)唯识论曰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顕此遍常躰非虚谬(云云)。


疏曰由此真如一者躰遍无处无故即是圆满义二者躰常非生灭故即是成就义三者躰非虚谬诸法真理法实性故(云云)。


章曰对法论等明非妄倒名曰真如(云云)。


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真如之名也。


问何故真如名真如。


[前-刖+合]彼论第二曰何故真如说名真如由彼自性无变异故谓一切时无我实性无改转故说无变异当知此则是无我性离二我故(云云)唯识第二曰理非妄倒故曰真如(云云)此文正与章同也(具如上识实性之中论了)。


章曰此十三类名唯所观理唯真智境恐文繁广略举尔所非更无也(云云)。


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结也如文易知之。


章曰谓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法位真际虚空界无我胜义不思议界等十四名如大般若广释合前三十一单名(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真如亦名法界等之异名也。


问何故真如亦名法界等。


[前-刖+合]法界者中边论曰由圣法因义说为法界以一切圣法缘此生故此中界者即是因义(云云)。


法性者唯识疏第九曰性者躰义一切法躰故名法性(云云)。


不虚妄性者唯识疏九曰湛然离倒名不虚妄(云云)。


不变异性者对法论曰谓一切时无我实性无改转故说无变异(云云)。


平等性者理趣分疏曰遍诸法故名平等性(云云)。


离生性者理趣分疏曰离生灭故名离生性(云云)。


法定者珠曰诸法之中其性定有故名法定(云云)法住者玄賛云真如住在诸法之中躰性常有名为法住(云云)法位者玄賛云法有染净离染得净分位顕之名为法位(云云)真际者中边论曰由无倒义说为实际非诸颠倒依缘事故(云云)(真与实同也)虚空界者对法论曰虚空者谓无色性容受一切所作业故(云云)无我者唯识疏云性离二我名无我(云云)胜义者中边云由圣智境义说为胜义是最胜智所行义故(云云)不思议界者珠曰名言路绝寻思道息故名不思议(云云)(如上记了)已上十四名之中法界等十一名大般若经第二百九十六别说之法位无我胜义之三名无彼经中也(法位名有法华经无我胜义之名有中边论也)。


又此等名释处处不同今只述一一释也。


章曰二名有四瑜伽论中施设非施设浅深异故名为安立非安立谛即胜[肆-聿+((彰-章)/(曼-又+力))]经有作四圣谛无作四圣谛(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出二名之类也此中先标名安立非安立之名也。


问先云何名安立非安立。


[前-刖+合]瑜伽六十四曰真义略有六种谓世间成真实(乃至)安立真实非安立真实(乃至)云何安立真实谓四圣谛苦由苦故(乃至)道由道故(乃至)云何非安立真实谓诸法真如(云云)。


问何故四圣谛名安立真如名非安立。


[前-刖+合]以四谛中安立四世俗故名安立一真法界非四谛中所安立故名非安立(四世俗者至下可知)。


问章曰即胜鬘经有作四圣谛等(云云)如何安立非安立亦可云有作无作。


[前-刖+合]安立非安立者新人之言也有作无作者古人之词也故云尔也。


问尔其有作无作四圣谛之躰如何。


[前-刖+合]玄賛七曰有作四圣谛者分叚生死十二因缘名苦烦恼及业名集择灭名灭生空智品名道无作四圣谛者变易生死五薀名苦所知障名集无住涅盘名灭法空智品名道(云云)。


问瑜伽安立非安立四谛及一真法界胜鬘有作无作俱是四谛无作与非安立躰义既殊而何云同耶。


[前-刖+合]古德云章主意云旧人云有作无作之词新人云安立非安立之词义意是同(为言)非谓瑜伽所说安立非安立胜鬘所说有作无作即是同躰也今谓不尔胜鬘经所说无作四谛名非安立有二义即一微隐难知非[色-巴+(鹿-比+(人*人))]浅境名非安立此义与瑜伽论云非安立颇殊也二或随观察二空真如不作别观名非安立此义与瑜伽非安立是同也今章家依後义相摄也幽賛释无作四谛出此二义唯识疏中唯出後义故彼文说加行位云此位菩萨於安立谛非安立谛皆亦学缘或[打-丁+忽]作一实真如或别作二空别(初二心)[打-丁+忽](第三心)三心非安立不唯作四谛差别观胜鬘经说有作无作四谛无作四谛即非安立有差别名言者名安立无差别离名言者非安立也(云云)既以胜[肆-聿+((彰-章)/曼)]经无作四谛同一实二空非安立故知瑜伽非安立胜鬘无作谛躰义是同(为言)然摄释会云非安立名通於二义一唯癈诠与无作别即瑜伽论非安立谛唯是一也二言非者即是无义安立者是作名字有别义躰无差经云非安立故即无作也(云云)(今案初义与疏意违後义无难也)。


问何故胜鬘说有作无作四谛。


[前-刖+合]玄賛云若依法躰有[色-巴+(鹿-比+(人*人))]有妙能知之智有上有下胜鬘依此说有八谛谓有作四圣谛无作四圣谛如是八圣谛非二乗所知即新经曰安立谛非安立谛(云云)。


问若言如是八圣谛非二乗所知者何[打-丁+忽]聊蕳章云声闻知有作佛知无作耶。


[前-刖+合]彼经云如是八圣谛如来说四圣谛如是四无作圣谛义唯如来应正等觉事究竟非阿罗汉辟支佛事究竟(云云)以之可会之(彼经亦名有量无量四圣谛可知之)。


章曰涅盘经中亦名胜义世俗二谛(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胜义世俗之名也。


问约二谛各有四重其何。


[前-刖+合]胜义四重者一世间胜义谓薀处界等二道理胜义谓四圣谛等三证得胜义谓二空真如四胜义(云云)谓一真法界世俗四者一世间世俗谓瓶军林我有情等二道理世俗谓薀处界等三证得世俗谓四谛因果等四胜义世俗谓二空真如也。


问云何名世俗胜义。


[前-刖+合]二谛章曰一世俗谛亦名隐显谛二胜义谛旧名第一义谛亦名真谛(乃至)有无躰异事理义殊浅深不同诠旨各别故於二谛各有四重(乃至)世谓隐义可毁坏义俗谓顕现随世流义谛谓实义(乃至)胜谓殊胜义有二种一境界名义二道理名义(云云)殊曰涅盘经说七番二谛初一番依人明二谛後六番依法明二谛今随其所应名胜义世俗(云云)(具如二谛章之)。


章曰顕扬论中能诠所诠名名事二法(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名寻思事寻思之名也。


问其名事二法躰何。


[前-刖+合]名者能诠相事者所诠相也是即彼论说五相之中初二相也。


问其五相何。


[前-刖+合]论十二曰复有五相一所诠相二能诠相三此二相属相四执着相五不执着相所诠相者谓相等五法如五法藏说(五法藏者犊子部所立之法也即三世无为不可说也可见灯第二及大般若等)能诠相者谓即於彼法依止名等为诠诸法自躰差别所有言说此亦能顕遍计所执自躰(云云)(余三义非此所明故不记之)即意曰相名分别正智真如此五法为所诠相於此五法为诠自性差别所发言说为能诠相名为名事二法(为言)。


问且相名等之躰何。


[前-刖+合]心心所法变似所诠为相似能诠为名能变心等为分别无漏心等为正智空理为真如也(有多说具如唯识第八卷云)。


问以此所诠能诠相相摄三性如何。


[前-刖+合]唯识论曰又圣教中说有五相此与三性相摄云何所诠能诠各具三性谓妄所计属初性摄相名分别随其所应所诠能诠属依他起真如正智随其所应所诠能诠属圆成实後得变似能诠相故(云云)(後三相无用故不记之)。


疏曰前五事中相名分别三事之中取分别全相名少分是所诠相由名亦所诠故相名少分是能诠相由名亦相故今此三法随其所应所诠能诠属依他起唯说染分依他起故真如全正智少分是所诠相正智少分是能诠相此依无倒释成实性故摄正智随此所应所诠能诠属圆成实後得正智亦能变似能诠相故(云云)。


问既有五相何故不取五名耶。


[前-刖+合]第三第四遍计依他非唯识之别名第五虽圆成不相对故也殊曰四寻思中说此二法名名寻思事寻思故曰能诠所诠名名事二法(云云)故知不取後三(为言)。


章曰此之三名通能所观亦真亦俗初中後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上所标三类二名通能观智所观境亦通真谛俗谛其能观智通加行智根本智後得智(为言)。


章曰摄大乗等顕所执无名生法二无我亦通能所观唯真非俗通初中後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二无我之名也。


问云何名生无我等。


[前-刖+合]补特伽罗者数取趣义也古人云人新人云生真如及加行等智无此生我执故名生无我也诸法别别躰名法我真如及三智无此法我故名法无我也。


问摄论文如何。


[前-刖+合]第八颂曰诸菩萨所缘不可言法性是无分别智无我性真如(云云)世亲释曰不可言法性者谓由遍计所犱自性一切诸法皆不可言何等名为不可言性谓无我性所顕真如遍计所执补特伽罗及一切法皆无自性名无我性即此无性所顕有性说名真如(云云)(无性释意同也)。


问摄论文云无我性真如何云通能观。


[前-刖+合]以所缘真如无我之义显能缘三智无我之义也清素曰若言无我理唯是所观非能观若言无我智唯是能观非所观今但[打-丁+忽]云生法二无我故通能所观诸皆教此(云云)智周曰能观智亦名二无我法故或云以能观智作彼无我解行转名无我如十六行所观俱名为苦故无漏智观於苦谛亦名为苦(云云)。


问能观无我智通加行後得何云唯真非俗。


[前-刖+合]加行智缘似真如故随所缘云唯真非後得智踈缘前真如故随所缘亦云唯真也又可云加行智非唯地前加行智是地上加行智也故义濵曰。


问加行後得二能作影缘云何差别。


[前-刖+合]踈亲不同谓加行踈故若八地以上无别躰加行智唯有义说加行智谓後得智进趣行故。


问佛果中亦有义说加行智等。


[前-刖+合]不然一切加行皆无有故若别躰加行智者唯有七地以下(云云)(此义好也)言初中後智者加行根本後得也加行智如瘂者求受义根本智如瘂者正受义後得智如非瘂者正受义也(具如摄论第八也)。


章曰三名有四解深密等顕一切法有无事理种类差别名为三性(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三名有四类之中先标名三性之名也清索曰依圆为有遍计为无依他名事圆成名理种类各别分为三性(云云)。


问彼经文如何。


[前-刖+合]彼经第二云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乃至)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云云)(具如唯识论第八之)。


章曰顕三俱无遍计所执亦名三无性(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三无性之名也。


问彼经文何。


[前-刖+合]同卷曰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善男子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於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顕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後有诸法圎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云云)然唯识论中唯说圎成胜义无自性性不说依他也(具如彼论九也)。


章曰此二唯所观亦通三智真俗二境(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明三性三无性之名唯成所观境通为加行根本後智所缘故通真俗之境也。


问何故此二名唯成所观境。


[前-刖+合]摄论说十殊胜中名所知相殊胜故唯成境也意云三性三无性是三智之所应知境故云所知相也。


章曰若言三性等观者唯能观非所观通三智及真俗(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三性等之名若加观言云三性观等之时唯是能观即通三智及真俗谛(为言)。


问遍计所执非能观何名三性观。


[前-刖+合]观三性故名三性观如青瘀观也。


章曰瑜伽等中明离系之方便亦名三解脱门(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三解脱门之名也清索曰能观之智离系缚故名解脱门谓此三智是入净土之所由处故名为门(云云)。


问其三解脱门者何。


[前-刖+合]二十八曰一空解脱门二无愿解脱门三无相解脱门(云云)。


问何故名空解脱门等。


[前-刖+合]空者所观之境也解脱门者能观智之名也随境立名故云空解脱门也余二准之。


问其空境等躰何物。


[前-刖+合]谓之有二义一云若约偏增所执为空境依他为无愿境圎成为无相境(此依瑜伽一相义也)二云空无愿无相境一一各通二性(此依无垢称经不二法门品义也)。


问且就初义何故所执名空境余二准之。


[前-刖+合]所执躰性都无故名空境依他不可愿求故名无愿境圆成离十相故名无相境(十相者五尘及生异灭男女也)。


问就後义一一境各通三性之意何。


[前-刖+合]所执无我我所故名空境不可愿求故名无愿境无十相故名无相境依他无我我所故名空境不可愿求故名无愿境无遍计执种种相故名无相境圆成无我我所故名空境离诸戏论无愿求故名无愿境无十相故名无相境也(具如唯识论第八之)。


问其云离系之方便意何。


[前-刖+合]离系者解脱义即究竟果也方便者门义即因位本後二智也(三解脱之差别不同如唯识疏九并别抄灯等之)。


章曰表印深理名三无生忍(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三无生忍之名也印者忍可决定义深理者真如理也无生忍者无漏智也。


问其三者何。


[前-刖+合]一本性无生忍二自然无生忍三或苦无生忍也。


问何故名无生忍。


[前-刖+合]唯识疏九曰忍者智也证印名忍第七十四显扬第六文皆同文意可解缘此三性生三忍也遍计所执本躰无生依他缘起无自然生证圆成时惑苦不起是名三种无生忍别(云云)。


问此无生忍何位得耶。


[前-刖+合]疏九曰顕扬曰此三忍在不退地即初地已去证三性时得此三也(云云)。


伽抄曰八地得无生忍初地亦得此二何别耶义曰顕扬六曰初地断二分别执故得本来无生忍八地以去真俗双行得自然惑苦二无生忍又以前得分假无生忍八地以去证变易无生忍又初地不入恶趣无生忍八地不有漏心间生无生忍等(云云)。


章曰唯能观非所观唯本後二智通真及俗(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眀三解脱门三无生忍之二名唯是能观智亦唯根本後得智通真谛俗谛也。


问三解脱门是离系之方便何非加行智。


[前-刖+合]濵曰离系缚之方便而唯取无漏故除加行(云云)。


章曰四名有四菩萨地中眀义[打-丁+忽]集名四邬陀南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家静(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四名有四之中先标名四邬陀南之名也。


问何故说四邬陀南。


[前-刖+合]四十六云後有四种法嗢陀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云云)。


问且嗢陀南者梵语唐言如何。


[前-刖+合][打-丁+忽]有四译一伽抄云邬陀南者此云说也即世尊常诵说之二同抄云若言嗢陀南之时名摄散即以略偈而摄长行(云云)三无垢称疏曰梵云嗢陀南此云略集教略集也四若云邬陀南此云集施即诸经中集义之偈谓以偈颂集诸义理施诸学者名为集施(云云)又伽抄第一云此云集施[木*色]南者施也嗢者集义也以少略言集合多法施诸学者令易受持故名集施(云云)与第四义同也。


问既有四不同章家可依何。


[前-刖+合]存第四译也。


问其诸行无常等差别如何。


[前-刖+合]诸行无常者有为法共相也诸法无我者一切有为无为法共相也涅盘家静者无为法共相也。


问此四句何经所说耶。


[前-刖+合]海龙王法印经之所说也(义净三藏译也)。


章曰大智度论顕宗差别名四悉檀一世界悉檀二第一义悉檀三对治悉檀四各各为人悉檀(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四悉檀之名也。


问云何名世界悉檀等。


[前-刖+合]彼论第一云世界悉檀者有情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车*表]辐轴辋等和合故有无别车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有无别人(乃至)各各为人悉檀者观人心行而为说法於一事中或听或不听(乃至)对治悉檀者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重热[月*(武-止+贝)]酢醎药草饮食等於风病中名为药於余病非药(乃至)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不净观思惟於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於嗔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乃至)第一义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上三悉檀中所不通此中皆通(乃至)通者离一切过失不可变易不可胜(云云)偘法师疏云浮涉非真名之为世躰分不同故名为界性欲不同名为各各圣说被生名之为人药病相当名之为对以药遣病目之为治法中最精名为第一有深所以目之为义若论其躰躰则有二一是教法二是所诠言教法者十二分教八万四千法藏若诠世界边则是世界悉檀(乃至)第一亦复如是所诠法躰者世界以因缘假有等法为躰各各以机说为躰对治以药为躰第一义以如法性为躰(云云)。


问悉檀之唐言如何。


[前-刖+合]有三家译异一远法师曰此中国言此言宗成(云云)二南岳思禅师曰如大涅盘胡汉双称悉者此隋声檀是胡语悉言翻遍檀翻名施(云云)三慈恩曰悉檀者宗也(云云)新云悉弹多(如瑜伽等之)。


章曰此上二门通能所观真俗三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邬陀南悉檀二名通能观所观真谛俗谛也能观即通加行根本後得智也。


问此二类四名皆通能所耶。


[前-刖+合]周曰谈二四中有通能所非彼一一皆通能所如涅盘寂静第一义谛并唯所观余准此知(云云)。


章曰诸论以初观[色-巴+(鹿-比+(人*人))]亦名四寻思唯能观非所观唯加行智非中後智通真俗二(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四寻思之名也四寻思如第一门成了余文易知之。


章曰诸论以後观细亦名四如实智亦唯能观非所观通三智真俗所摄(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四如实智之名也四如实智如第一门成了余文易知之。


问何故寻思智名[色-巴+(鹿-比+(人*人))]如实智名细耶。


[前-刖+合]寻思智是推求行相故言[色-巴+(鹿-比+(人*人))]如实智是忍可智故云细也。


章曰五名有一仁王经中位别印可亦名五忍一伏忍在地前伏印故二信忍在初二三地创得不坏信相同世间类故三顺忍有四五六地顺为出世行故四无生忍在七八九地长时任运观无相理故五寂灭忍在十地佛地因果位中圆满寂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标名五忍之名也。


问其位别印可者何位耶。


[前-刖+合]资粮等五位也意云伏忍在地前资粮加行二位作胜解行相观真俗二谛境渐渐伏除印可二取故名伏忍信忍在初二三地始得信佛法僧戒四不坏信同於世间有情如次修施性戒性修性三福业事故名信忍顺忍在四五六地顺二乗出世行如次修菩提分法观四谛观缘起观故名顺忍无生忍在七八九地长时任运观无相真如理故名无生忍寂灭忍有十地佛地因行圆满果德寂静故名寂灭忍也又开此五忍为十四忍即初四忍分上中下第五忍分上下故成十四忍也(素云五忍中各有上中下第五忍中十地为下等学为中妙觉为上(云云)多违诸文也)。


问地前四十心有相分伏忍上中下如何。


[前-刖+合]古经曰伏忍圣胎三十人十信十止十坚心(云云)释此文旨多师不同今案新翻经云十住十行十廻向(云云)以此为正十信摄十住初发心住不为别位故以云三十心为正义然古经云十信随初为名也义濵曰泰曰十信亦在於伏忍十信即摄於十住(亦名十解)马鸣论云成就菩萨根性一品故知十信位不退舎利弗退位因解论自通云约权而说故基师唯识疏同於泰说又法华疏说十解云第六心有位退此说不用马鸣论(云云)。


问本业璎珞经说六忍谓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一切种智忍与此五忍同欤异欤。


[前-刖+合]随位开合不同其实不异。


问其六忍差别何。


[前-刖+合]六种姓名六忍也即习种姓性种姓道种姓圣种姓等觉种姓妙觉种姓也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觉妙觉六位如次配之(更有多名如彼经之)。


问等觉位是第十地满心非别位而何别立耶。


[前-刖+合]彼经意曰十地满心经百千刀劫修千三昧故更为别位也要集等师踈得此经意出第十地外立等觉位云寂灭忍有上中下违害诸文也(具如灯第七之)又彼经说六种璎珞菩萨字配六种姓又说十五种璎珞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贤并十地等觉妙觉以三贤配三轮王(除铁轮王)以十地配六欲天初二三禅五净居以等觉配摩[醠-央+芸]首罗王也(与仁王经少朱也)。


章曰唯能观非所观初唯加行智後可通余智皆通真俗(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五忍观名唯能观又通不通三智之所以也意曰忍者是智故是能观然初伏忍唯是加行智後四忍通加行根本後得智乍五忍皆通真谛俗谛其义易知之。


章曰或名六现观(云云)一思现观谓最上品喜受相应思所成惠二信现观谓缘三寳世出世间决定净信三戒现观谓无漏戒(道共戒)四现观智谛现观谓一切种缘非安立根本後得无分别智五现观边智谛现观谓现观智谛现观後诸缘安立世出世智六究竟现观谓尽智等究竟位智(为言)。


问何故喜受相应思惠名现观。


[前-刖+合]喜受明利别有分别故与此俱思惠能观察诸法共相引生暖等此用最胜故立现观也即有漏思惠也。


问何故净信名现观。


[前-刖+合]上品信助现观令不退转也即有漏无漏净信也。


问何故无漏戒名现观。


[前-刖+合]除破戒垢令现观增明故立现观也。


问何故第四现观名现观智谛。


[前-刖+合]现者现前观者观察也智者本後二智谛者四谛理也本後二智现前观察四谛理之智故名现观智谛现观即见道修道正後二智也。


问何故第五现观加边言耶。


[前-刖+合]边者简正之词即後义也正躰智後缘安立谛之智故名现观边也即见修二道有漏无漏後得智也。


问何第六现观名究竟。


[前-刖+合]无学位中十智故名究竟也。


问六现观所依地如何。


[前-刖+合]七十一云一依非依可得余依一切依可得三依五依生一种一分亦尔(云云)意曰依者上界等引定也即一依非依者一即思现观非依者欲界散地思现观唯在欲界故云一依非依也余依一切依者究竟现观全信现观一分(取有漏也)依十依(初未至中间定四根本四无色也)故云余依一切依也三依五依生者现观智谛现观边智谛戒现观依初未至四根本故云三依五依也一种一分亦尔者信现观一分(取无漏也)亦依五依故云亦尔也六现观义如唯识第九等之对法十三说十现观顕扬十七说十八现观非此所明故不可论之。


章曰七觉支(云云)谓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轮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云云)(如大般若四百十三也)觉者智也等者平等也支者分义也即见道所修也。


章曰八圣道(云云)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云云)即修道所修也(如大般若四百十三也)。


章曰九奢摩他(云云)瑜伽三十曰若於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乃至)云何名为九种心住谓有苾[卄/(雪-雨+(雪-雨))]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云云)意曰此九种心住中各有心一境性故心一境性成九种云九奢摩他也是奢摩他品之心一境性也亦有毗鉢舎那品之心一境性也(可知之)。


章曰十无学法(云云)谓前正见等八圣道法加无学正解脱正智云十也(具如顕扬第三之)。


章曰四念住(云云)谓身受心法也珠曰由念明记惠於境住怜近为名即观身不净受不乐心无常法无我(云云)。


章曰四正断(云云)一律仪断谓於已生恶不善为令断故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二断断谓於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荣励(乃至)正断三修习断於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生欲荣励(乃至)正断四防护断谓於已生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忌失生欲荣励(乃至)正断也(具如伽二十八之)珠曰於此四中精进起用能正断故名为正断即精进为性(云云)。


章曰四如意足(云云)二十八云一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二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三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四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珠曰如意者自在义亦名神足妙用无方曰神即变化心神之所依名足躰即定也(云云)。


章曰五根(云云)谓信精进念定惠根也(根者出生善义也)。


章曰五力等(云云)谓如根躰之(力者难可屈伏义)。


问等者等取何物。


[前-刖+合]等取教中散在唯识异名也。


章曰非菩萨正观故不别说(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上所标六现观(乃至)五力等名三乗通观之法非唯菩萨正观故列唯识别名之处更不别说之(为言)。


章曰如是一切虽异名说皆是此中唯识境智差别名也(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结也如文可知之。


唯识义卷第四(本)终

 

唯识义章卷之四末


释真兴撰


第四何识为观门


章云何识为观者大众部等说六识有染皆能离染(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先此门意明小乗大乗古德新德之所立之能观躰也此中此文先明大众部等之计也(小乗中有三类此第一类也)。


问且大众部等者等取何部。


[前-刖+合]宗轮论疏云以一说部出世部鷄胤部三部共大众部合叙(云云)断障章云大众部等四部及化地部六识皆能为断障道说五识身有离染故(云云)。


问其云五识离染之意何。


[前-刖+合]宗轮论云眼等五识身有染有离染(云云)疏云此有二说一说为加行引生圣道如见道时圣道便起故名离染非能断染二说既许五识躰通无漏说能离染其理无疑即见佛识能断烦恼故然修道中起此五识(云云)(化地部亦如是之)。


问此部有何失。


[前-刖+合]计五识离染尤违大乗也故为失也。


章云犊子部等说五识非染亦非离染第六俱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犊子部等之计也(第二类也)。


问其等者等取何部。


[前-刖+合]揔聊蕳章云犊子部法上部贤曺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合五部宗说等(云云)。


问其云五识非染之意何。


[前-刖+合]宗轮疏云五识无染亦无离染但有无记都无善恶无分别故有分别者有善恶故(云云)(此疏及断障章犊子部别为一部不与余合也)。


问此部有何失。


[前-刖+合]计五识非染故尤违大乗也故为失也章云萨婆多等六识有染离染唯第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萨婆多之计也(第三类也)。


问其等者等取何部。


[前-刖+合]难知之检宗轮疏及总聊蕳章皆为别部更可寻之若推者除上十部等取余九部谓多间部香转部经量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饮光部也若不尒者不可唯为三类故也。


问此部意何。


[前-刖+合]断障章云萨婆多等所断通六识若能断通唯第六识杂心云离欲及退时当知在意识俱舍等同(云云)殊云萨婆多意五识地中远近加行不能离染唯第六能离染(云云)。


问此等小乗不作唯识观何故叙之。


[前-刖+合]周云此泛叙之彼无此观或彼能断惑智是唯识故亦此门摄(云云)。


章云於大乗中古德或说七识修道八识修道皆非正义不可依拠(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大乗有古新两说中古德计也此有二类七识修道师八识修道师也。


问其二类师者谁。


[前-刖+合]殊等记中引道基师摄论章云至於後魏流支三藏但说七识谓眼识(乃至)阿陀那(第七识也)第八梨耶躰非心识是空理故(乃至)即其魏世勒那伏陀二三藏说有八识谓从眼识至阿梨耶梨耶识者不虑而知不动而照譬如明镜万像俱现境来现心非是外境(云云)义濵云古德者十力法师说也谓第八识无记劣故非修道也是故离染唯七识然至果位第八识无漏也言八识修道者真谛三藏说也谓第八识因果二位皆常住清净故名为进修也虽非第八识修道而七识缘修故渐渐修明净故七识正修道故名为缘修也是故第八识渐渐清故七识正修故八识皆名离染也(云云)。


问何故此等云皆非正义。


[前-刖+合]三类小乗非正义之由如上可知今此二类古师皆违瑜伽等大乗义故云皆非正义也。


章云若能观智识因唯第六瑜伽第一云能离欲是第六意识不共业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大乗正义也此中有二一正明能观躰一因明所观躰也今此文第一正明能观躰并引文证也此中亦有二一因位能观二果位能观也今此明因位也。


问瑜伽正文如何。


[前-刖+合]文云又诸意识望余识身有胜作业谓分别所缘审虑所缘若醉若狂若梦若觉若闷若醒若能发起身业语业若能离欲若离欲退若断善根若续善根若死若生等(云云)枢要十作颂云分别审所缘醉狂梦觉闷醒发业离欲退断续生死(云云)此十五不共业中既具离欲不共业故以第六为能观躰。


问如何云离欲。


[前-刖+合]论云云何离欲谓随顺离欲根成[烈-列+就]故从他获得随顺教悔故远离彼障故方便正修无倒思惟故方能离欲(云云)意云具此四法方离欲(为言)。


章云通真俗三智余不能起行揔缘观理趣入真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能观识通真谛俗谛并加行根本後得智兼明余七识非能观之所以也珠云除第六识所余七识不能起空等三行及苦等十六行[(打-丁+匆)/心]缘遍法观三性理及四谛理趣入真见道此说不能起加行位入真行相故云不能趣入真(云云)素记之意忽似此也章云瑜伽又云审虑所缘唯意识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十五不共业中引第二不共业亦证唯以第六识为能观也所缘者常乐等四颠倒无常等理也章云第七由他引亦为此观通中後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七识亦为能观义也义濵云第七识唯引第六识故为唯识观。


问云何引第六识。


[前-刖+合]地前中第六中作唯识观故入见道时一时俱虽成无漏而[糸*ㄉ]地前时加行故第六识引也若地前时第六识不作唯识观者第七不作唯识观故然第七识非断惑(云云)。


问何故第七识不成能对治道。


[前-刖+合]第七有偏位唯缘第八见分无广缘诸法无广行故不能断惑故不成能对治道但第六识断惑证无漏成妙覙察智之时第七所引亦证无漏成平等性智故云他引成能观也犹如世间主人扫家客来俱居也寂法师断障章云。


问若第七中亦无能断何故摄论若处有能治此处有所治非五识中有彼能治於此见道不生起故应如五识无彼不共痴许无能治故。


[前-刖+合]七虽无正治而见道得起既能暂时伏名能治无失有能治故因不成(云云)。


问其因不成之意何。


[前-刖+合]准因明纂要文大乗师破小乗计五识有不共无明立量云不共无明於五识中不可得有无能治故如色等(云云)若大乗师不云第七识有能治则此量有不定失谓歒者小乗作不定云为如汝许第七识无能治故於五识中有不共无明而大乗云第七有能治故小乗不能作不定故云小乗中因不成也故纂云由自大乗许见道平等智生为能对治故得令有若准此义第七亦能为对治道唯说第六有离染者据三乗通说不尒前量有不定失(云云)。


问若尒何灯第七破西明云今谓不尒若许平等亦正能断应自能生既视察引正唯[(共-八+隹)*见]察(云云)。


[前-刖+合]其破平等智与妙覙察智俱断佛地障也第七非正断智故也故纂要清记云若其断惑而名能治平等即非伏故名断平等亦得见道之中相应四惑而不起故(云云)。


问第七成能观三智中何。


[前-刖+合]通中後智(云云)意云通正後二智非趣求智故不通加行智(为言)章云佛果通八识能为唯识观三智通真俗理事二门成事非真唯观俗识此解依论理或有真(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果位能观也意云佛果自在故通八识为能观躰此中圆镜平等妙观三智通真谛正躰智俗谛後得智正智证真如理门後智缘依他事门成所作智唯有後得智无正躰智(为言)。


问何故成事智无正躰智。


[前-刖+合]章云此解依论(云云)唯识论护法菩萨云随作意生缘事相境起他业故後得智摄(云云)。


问若尒何云理或有真。


[前-刖+合]此叙亲光菩萨义也。


问其亲光菩萨义如何。


[前-刖+合]佛地论七云经曰法智彼所缘自在无尽相(云云)论云法者大圆镜智智者平等性智彼所缘者即余二智(妙观成事)由对治力转去世间分别六识转得清净依他起性或出世间(正智)或世出世彼後所得缘上真如及法智等依他起性以为境界(云云)(文广取意也)。


问二菩萨义各殊以何为正。


[前-刖+合]今检章主御意乍二用之云理或有真之意如此又下文云或亦通真自在满故故可用二义也又疏五末云为缘如不西方二说一云许缘佛智通故二云不缘名成所作缘事智故准下论文此解为胜然甚难知(云云)。


别抄云问此成事智亦缘真如否。


[前-刖+合]此有二解初云此唯後得但缘事不缘理二云若言亲证即无亦有变影缘如亦有缘理後得智也(云云)(已上里书)。


问何故云观俗识。


[前-刖+合]所观俗谛以识为主故相从云识也下云真如识准之可尺之章云但真如识定非能观若论所观八识皆通因果二位真识亦尒(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上明能观了此因明所观躰也凡[糸*ㄉ]识有九种一者依他识即有八种二者真如识是为第九即圆成理也此中真如理识唯是正躰智正所观境故定非能观依他八识因果二位中皆成所观因位中八识为妙观平等二智成所观境果位中八识通为四智成所观境真如理识亦尒因位中相似观真故果位中真实证真故故云真识亦尒也。

 

第五顕类差别门


问此门意何。


[前-刖+合]此门中有二一者明所观识类二者明能观识类也所观之中有二一者明真性识二者明幻性识也能观之中有二一者明真性识之能观三智二者明幻性识之能观二智所观中真性识无差别故唯一种也幻性识有差别故有四门一以增数门弁识类谓一识(乃至)九识也二依异说门弁识类谓或因八果三(乃至)护法正义也三依分类门弁识类谓一分(乃至)四分也四依同异门弁识类谓如是所说(乃至)相所相无故等文也(至文可知之)章云顕类差别者其圆成真性识若加行後得观是共相非别相以摠缘遍法故根本智观是别相非共相诸法别知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先明所观真性识与能观三智之行相也观真性识有三智谓加行根本後得也此中加行智後得智观圆成理名共相观以摠缘遍诸法之真如故根本智观圆成理名自相观以亲证别别自相真如故(为言)珠云摠缘遍法者真如躰性诸法皆有义名共相缘此之智名共相智即是加行後得智也不缘诸法各别之性故云摠缘遍法诸法别知故者论实真如法实性故非是共相缘此之智名别相智即根本智由缘诸法各别实性故云诸法别知也真如之躰不定自共今随能观分为自共(云云)素云摠缘等者此有三义名为共相一真如法躰通一切故缘此遍法名为共相二作二空门观於识性名为共相三能观之心作行解故名为共相根本智观等者别相观智观自相境智证理时得真自相不作行解名为别观(云云)(周如此记也)叡云如缘青色若作青解即缘遍通共相青色若不作解即缘各别自相青色缘真亦尒若加行後得智缘真时作真解故摠缘遍诸法之共相真如也若根本智不作真解故亲证别别自相真如也为显缘如亲不亲别故置摠缘别知言耳非谓加行等都不能别知其根本智亲作如各别解(云云)。


章云然躰非共相万法不离此理一无二故亦可名共相诸经论云共相作意能断惑者依此道理及前加行并能诠说然诸法上各自有理内各别证不可言共(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根本智观真如亦名共相之义也兼成前自相观之义也文中有二然字上然字表亦名共相覙下然字还成上自相观之义也。


问且就然躰非共相万法不离此等之文如何真如遍在万法其理无二。


[前-刖+合]凡真如理遍在万差诸法无一法非真如性故中边云以离真法界无别有一法故通达此者於共相无倒(云云)故知真如亦名共相犹如无常等遍诸行故名为共相真如亦尒(为言)。


问其诸经论云等者何经论(云云)。


[前-刖+合]佛地经瑜伽对法等也。


问其经论文如何。


[前-刖+合]佛地经云又如世界大小轮山之所围绕如是如来妙观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围绕(云云)其论云如是如来妙观察智遍知一切自相共相能断世间一切种惑(云云)对法七云。


问何等作意能断(云云)。


[前-刖+合][(打-丁+匆)/心]缘作意观一切法皆无我性能断烦恼[(打-丁+匆)/心]缘作意者谓合缘一切法共相行作意(云云)(伽五十九亦有此文广故不记之)。


问若尒以共相作意断惑者约根本智欤为当如何。


[前-刖+合]尒也正躰智断惑证理名共相观凡有三义一观遍在万法真如故二由前加行智共相观所引缘彼共相所顕理故三由能诠真如名言故也故。


章云依此道理及前加行并能诠说也义濵云万法不离此理一无二故名为此道理也依前共相加行故引无分别智故名为及前加行也能诠名等转共相故名为并能诠也是等多义故名为共相作意能断惑者(云云)。


问其云然诸法上各自有理等之意何。


[前-刖+合]是还成遂名自相观之义也意云虽真如性万法不离故故由前加行故由能诠门故亦名共相然正躰智内证诸法上所有各别真理故遂名自相不可名共相(为言)即释成上云根本智观是别相非共相诸法别知故之文也。


问尒正躰智观真如实可名何观。


[前-刖+合]义可名共相观正可名自相观。


问何以知尒。


[前-刖+合]唯识疏十云问此言断者为[打-丁+忽]缘智能断为别缘智能断此有何失[(打-丁+匆)/心]缘之智非自相智如何共相比量之智能断惑(云云)若别相智能断即违对法五十九等文对法七等说。


问何等作意能断(云云)。


[前-刖+合][(打-丁+匆)/心]缘作意观一切法皆无我性能断烦恼师子觉云[(打-丁+匆)/心]缘作意者合缘一切法共相行作意若如佛地第六说云何佛能知共相共相既依比量而立岂佛知共相是比量(云云)彼有三说有义二量是散心位依二相立不说定心为在定心缘一切相皆现量摄由此[(打-丁+匆)/心]缘智亦现量摄断惑无失即由定照共相自躰故说定心为现量也(此师虽言定心缘一切不说断惑定[(打-丁+匆)/心]别相然准义知唯共相断定心通缘自共相故)第二说有义定心(妙[(共-八+隹)*见]智)唯缘自相然由共相方便所引缘诸共相所顕理者就方便说名知共相不如是者名知自相由此道理或说真如名空无我诸法共相或说真如二空所顕非是共相由此义故对法等说缘共相智能断惑者依方便说实自相观方能断之第三说如实义者彼因明论立自共相与此少异彼说一切法上实义(色等躰及无常等义)皆名自相以诸法上自相共相各付己躰不共他故若分别心立一种类(一亇青等一亇黄等)能诠所诠通在诸法如缕贯花名为共相此要散心分别假立是比量境一切定心离此分别皆名现量虽缘诸法苦无常等亦一一法各别有故名为自相真如虽是共相所顕以是诸法自实性故自有相故亦非共相不可以其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即名共相自相亦与一切共相不一异故是故彼论与此不同由此义故对法等说缘共相智能断惑者依分别心於一种类真如之上通在诸法说名共相惑真如躰诸法皆有义名共相缘此之智名共相智论实真如法实性故非是共相据实而言即别相智能断惑也共相假立已如前弁(云云)(指疏第二卷也)断障章云亦有此文也别抄演秘说之。


章云其幻性依他识惑说因果躰俱一识作用成多一类菩萨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依他所观识类有四门中第一增数门也此有九类是第一摽立一识之师义也。


问此立一识之师义如何。


[前-刖+合]摄论四云又於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云云)无性尺云谓有一类菩提萨埵欲令唯有一意识性依於彼彼眼等生时得彼彼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此中无别余识种类此如何等如意思业如一意思在身处所发动於身则名身业在语处所发动於语则名语业与意相应名为意业意识亦尒(云云)世亲释云一类菩萨欲令唯有一意识躰彼复次第安立如意思业名身语业者如一意思於身门转得身业名於语门转得语业名然是意业意识亦尒虽复是一依眼转时得眼识名如是(乃至)依身转时得身识名非离意识别有余识唯除别有阿罗耶识(云云)。


问约识小乗立六识大乗立八识今言立一意识者何师义(云云)。


[前-刖+合]立八识大乗师中有一类师合八识立一意识也。


问何以言尒。


[前-刖+合]唯识论云或执诸识用别躰同(云云)疏云即大乗中一类菩萨依相似教说识躰一摄论第四说一意识菩萨计(云云)。


问尒依几证文立一意识。


[前-刖+合]依五证文即一法足经云若远行独行无身寐於窟调此难调心我说真梵志(云云)此师释云游历诸境故说远行无第二故复言独行(云云)二五根生识经云如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受意为彼依(云云)三十二处经云十二处中说六识身皆名意处(云云)(已上三证在抄论第四卷)四深密第一瑜伽七十六云如净镜面若有一影生像现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生缘现前有多影起(云云)五同经论云譬如暴水若有一浪生缘现前唯一浪转若二若多浪缘现前有多浪转然此暴流自类恒流无断无尽(云云)(後二证唯识疏加引也)。


问摄论所引初三证文既见合六识为一意议之证而何云执八识躰一(云云)。


[前-刖+合]踈见虽然细寻不尒言心言意言意处之文中皆摄第七八识也。


问若尒何西明师云合六识为一意识之师(云云)。


[前-刖+合]彼踈得文意云尒也故慈恩破云有云一意识但说前六识为一意识理必不然此说八识躰是一故(云云)。


问且西明要集之解如何。


[前-刖+合]灯第一云或执诸识用别躰同西明云有说八识为一有说但执六识为一不说七八虽有二解取此为正所以者何世亲尺云唯除别有第八故彼论云非离意识别有余识唯除别有阿頼耶识故知第八别有自躰虽无正文准理第七离意别有要集三解第三同此今对为正此师意云世亲论云除别有第八第八离六识别有虽无说文以理准之第七亦离六识有别躰故知只合六识为一意识(为言)。


问尒灯师如何破之。


[前-刖+合]破云今谓不尒若无唯言可如所会既说唯除别有第八更许离六别有第七乖论唯言(云云)此破意云世亲既云唯除别有第八唯言遣去余七识持取第八如何违此文云亦除第七(云云)(为言)。


问要集师如何会此难(云云)。


[前-刖+合]文云要集又会如深密经文唯顕说第八与六意中合说第六七故彼意唯信有第八识本未信有第七末那故世亲述彼唯除第八不除第七(云云)此会意云深密经云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云云)有一类师不知此经第六意中合说第七信有第八与前六识未知第七故合六识为一意识唯除第八世亲述彼一类师义云除第八故不相违论之唯言(为言)。


问尒灯师如何破之。


[前-刖+合]破之有四一难所依经文不齐二难乖无性尺论三难违唯识论四难违无着本论也即第一难云若尒那知世亲不依楞伽所说第八与七如水起浪执七为一唯除第八(云云)难意云法相所依诸经数多深密经文诚如所言楞伽经云如海遇风缘起种种波浪等(云云)依此文亦可言除第八识说余七识为一意识而何知世亲唯依以深密经为证说六识为一意识云唯除第八之义不依以楞伽经为证说七识为一意识云唯除第八之义既依二经立一意识各别者何故偏述信深密经之义不述信楞伽经之义乎爱一憎一其意何(为言)第二难云又复无性但言此中无别余识那知不依一类法师依楞伽经如水起浪八识躰一(云云)此难意云无性尺既云此中无别余识种类(云云)与楞伽经云如水起浪之喻同也故知一类师依楞伽经执八识躰一也而何知不依一类师以楞伽经为证合八识为一意识也(为言)。


(先第一难云楞伽经云如水与浪水喻第八浪喻七转识一类师依此文执第八有别躰说七识为一意识被唯除第八世亲述之而何被世亲不依之言也此第二难云楞伽云如水起浪水浪名异其躰是一故一类师亦依此经执八识躰一故无性尺云无别余识正与此同而汝何知不依由楞伽经八识躰一之义言也重意云依楞伽经立一意识一类之中更有二部一类师执七识为一意识世亲所述也一类师执八识为一意识无性及唯识论师所述也无着本论合此二部为一类师故二菩萨各出一种之义也)。


第三难云此论但云诸识躰同诸言无蕳(云云)此难意云论既云或执诸识用别躰同(云云)诸言是[(打-丁+匆)/心]合八识之词也而何违之离第七八唯云前六识为一意识乎(为言)第四难云又无着摄论云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依彼论文既云说一意识明不许多(云云)此难意云既依无着本论释一意识义彼论中以喻顕法何许亦有余识乎(为言)次文云又云如意思业只说意思分为三业非别二思若许余识喻不相似不名一意是故无性但[(打-丁+匆)/心]说云无别余识世亲摄论唯除第八更别师义如古因明师立能所成多少各别非皆相似故古一意师亦应如是非可违论说六为一持作正叙(云云)此文重述第四难中喻意明成合八识为一意识之义还取无性义兼会世亲义也即如古因明师等者引例会世亲是述别师义也意云释一意识义既用一意业亦名身语业之喻此三业外更无余业而若言说六识为一意识离此外亦有第七八识者喻不相似不可名一意识故无性只言无别余识尤可依冯(为言)言如古因明等者中筭大德云如因明中成能所立有四师前三为古後一为正一瑜伽顕杨[堂*寸]法等说能立有八一立宗二弁因三引瑜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二又有说四能立一宗二因三同喻四异喻三世亲菩萨说能立有三一宗二因三喻(已上三师为古师)四陈那以因喻为能立宗为所立也古师之中或八或四或三说能立各别一意识师亦复如是或说七识为一意识如世亲论说或说八识为一意识如无性及唯识等说但无以六识为一意识除七八之师故西明义能违诸文之(演秘第一会涅盘经文并有问[前-刖+合]广故不记之)。


问若如所引例者何妨亦合六识为一意识(云云)。


[前-刖+合]无教文故不可许之也。


问若尒何廓法师釈此义。


立量云六种转识同一意识为性由随依得别名故如意思业乃至彼师所立一意识者除彼頼耶及以未那(云云)以此文见犹可许合六识为一意识之义[前-刖+合](已上里书在之)。


章云或因果俱说二决择分中有心地说谓本识及转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叙因果位俱说二识之类也。


问六十三正文云云何名为胜义道理建立差别谓略有二识一者阿頼耶识二者转识(云云)阿頼耶者是在因位之名而何章家云因果俱说二(云云)。


[前-刖+合]章家意其论即云阿頼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云云)为顕所依能依之义因果位中俱有引此文立二识也故改除阿頼耶之文[枯-口+(罩-卓+友)]云本识也。


问论云阿頼耶者只明因位所依能依之义而章家云通果位岂不违论意(云云)。


[前-刖+合]不尒论不蕳因果[(打-丁+匆)/心]明所依能依之义故章家深得论意为顕通因果有所依能依之义改云本识故不相违也。


问何故云本识转识。


[前-刖+合]第八是诸识所依根本故云本识余七识名转识有三义一者三受改转故谓或与苦受俱或与乐受俱或与舍受俱二者三性改转故谓或与善性俱或不义性或无记性三者缘境易脱故谓历缘诸境亦间断故故七识名转识也(第八无此三义故不名转识也)。


问有漏第七唯有覆无记故不三性改转唯与舍受俱故不三受改转唯缘第八见分故不缘境易脱何名转识。


[前-刖+合]第七识因位中有二位谓有漏无漏也有漏位中诚如所言无漏位中与无漏舍受俱与善性俱通缘真俗二谛故犹名转识也。


问若尒第八有漏位无覆无记唯与舍受俱恒缘三种境无漏位是善性与无漏舍俱普缘真俗谛有漏无漏改转故可名转识何不尒(云云)。


[前-刖+合]第八因位一向有漏果位是无漏因果相对因位无转义故不名转识第七识十地因位中有漏无漏改转三义不定故名转识。


问若尒无性有情第七识从无始尽未来际一向有漏无改转义故不可名转识(云云)。


[前-刖+合]其有性有情转识之类故名转识也又释能熏有增减义之中释无性有情第七云此有二义一云无始以来我执增长[剁-几+ㄆ]那[剁-几+ㄆ]那现种增长非是不增如邪见等虽言一品亦有异故二云亦有增减欲界为麁(乃至)非想为细地系差别麁细不同生上下时亦有转动有增减故(云云)既有增减转动义故名转识也(如疏第三之)。


问第八不名转识者何十八名中名转识。


[前-刖+合]其转识起之所依故随能依假名也非有转易故名转识故不相违也。


章云或唯因说三弁中边云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因位说三识之类也此类有二初出中边论文後出唯识论文也是先叙中边义也意云识者出能反躰即八识也义有情者出第八识所反也我者出第七所反也了者出前六识所反依所缘有三种顕能反识有三种故云说三也。


问其义有情等者躰何。


[前-刖+合]释论云反似义者谓似色等诸境性现反似有情者谓似自他身五根性现(云云)疏云若安惠等旧解乃云唯自证分无相见者即第八识心能有执此似根境皆躰是无似情有故名为似也护法等云此相分根境亦是依他所言似此躰非实有虚妄顕现似计所执躰实有法故立似名说於五根名有情者梵云萨埵此云有情五根是别成根有情名有情似自他身五根现者此中二说如唯识论第三卷说(云云)。


(一安惠云亦反似根弁中边说似自他身五根现故(云云)二护法云唯能反似依处他根於己非所用故似自他身五根现者说自他识各自反义(云云)具如上境唯识弁之)。


释论云反似我者谓染末那与我痴等恒相应故(云云)疏云此釈颂中第二识生变似我也(云云)釈论云反似了者谓余六识了相麁故(云云)疏云明第三识生变似所了(云云)。


问若尒能变所变各别定然无相通变缘义欤。


[前-刖+合]有也故疏云虽前二识(第八第七)亦变所了以相细故唯此(前六)得名虽第六识亦变为我与我痴等非恒俱故独七得名虽余六识亦变根器非是本故不相续故行相麁故唯八得名(云云)。


问第八具缘三种境何故只云缘境根不云缘种子。


[前-刖+合]种子微隐不生觉受故略不觉也。


问何以知识生之识是八识(云云)。


[前-刖+合]唯识疏第三云识者八识(云云)意云案梵本可有三识字译家作颂密合巧言颂上唯置一识言令通下二处故八识云识也(为言)故此疏云然颂中言识生变似义应合有议而译家略三本梵本勘之皆同(云云)。


问若尒何古论云根尘我及识本识生似彼(云云)故知识者第八识(为言)。


[前-刖+合]其论大谬故疏云旧云根尘我及识本识生似彼者不然所以者何非是本识能缘变我及与识也若许变者即违彼旧论长行长行自释云似我者谓意识与我见无明等相应故似识者谓六种识此犹不然应言反为所了所了者谓六境相麁故若许缘我识者又违瑜伽决择说阿頼耶缘有根身相名分别种子及器世间此则违教若违理者应所缘心不能缘处相分心故如化心等又缘我者第八本识应许亦与见痴相应若与见无明相应者人见道等无漏覙时此识应转违无漏故由此理故旧颂说非长行乃是然真谛法师似朋一意识师意所以颂中但言本识长行乃别开之(云云)。


问若言第八不反似我何唯识论云诸识生时反似我法(云云)诸言无蕳故。


[前-刖+合]疏云第六七识妄熏习故八识生时反似我法(云云)意云由六七二识熏习我法之力故八识生时其所反相见二分似彼六七二识执心所执我法而现也非谓五八自熏习我法反似我法现也又别抄云问釈论中依护法宗六七二识有执及障五障非执何故论云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反似我法唯在二识似我法生解有二释一云由六七识是能反缘诸识相见二分执为我法熏成种故六七生时缘彼诸识相见二分反似我法非谓五八自执我法彼无惠故二云且依大乗解有漏义与漏俱故名为有漏由彼五八与执俱故名为有执非谓五八自躰有执虽有二解後释为正或言二识非一名诸(云云)灯云。


问六七有分别後识生时有我法五八无分别後识生时无我法。


[前-刖+合]今约分别解我法五八可得无由他染熏成识生似我法(云云)(有四重问[前-刖+合]广故略之)。


章云卅唯识云谓异[烈-列+就]思量及了别境识多异[烈-列+就]性故偏说之阿陀那名理通果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因位说三识有二之中第二叙唯识论之义也。


问云何名异[烈-列+就]等。


[前-刖+合]异[烈-列+就]识者第八识异类而[烈-列+就]与因异性果[酉*羽]因故也思量识者第七识思量第八度为我故也了别境识者前六识了别别境及麤顕境故也。


问何故此三名只在因位(云云)。


[前-刖+合]异[烈-列+就]名在于菩萨金刚无间道至解脱道时即舍故在因也思量我境不在果位故在因也了别之用因位殊胜果位微劣故此三名唯在因位(为言)。


问若尒三名纯不通果也。


[前-刖+合]是一相说後二名亦通果故疏云此三能反初之一名唯未转位後之二号亦通净名(云云)。


问思量名何通果。


[前-刖+合]论云能审思量名末那故未转依位恒审思量所执我相已转依位亦审思量无我相故(云云)故知亦通果位(为言)(伽论十三有文之)。


问何故异[烈-列+就]名不通果。


[前-刖+合]异[烈-列+就]者是有漏业果五果中异[烈-列+就]果也故我爱执藏等三位中至第二善恶业果位有此名至于其位犹有生死义故入解脱道时舍非障有漏得无漏大圆镜智已即舍此名故不到果位也。


问第八有多名何故此云异[烈-列+就]不说余名(云云)。


[前-刖+合]为通此难章云多异[烈-列+就]性故偏说之阿陀那名理通果有(云云)此文意释成论长行文意也论出初能变识躰云一谓异[烈-列+就]谓即第八识多异[烈-列+就]性故(云云)引此文说三识故释举其异[烈-列+就]名之所以也。


问其多异[烈-列+就]性之意何。


[前-刖+合]释多义疏及抠要有多释即一者约三位释谓我爱执藏位善恶业果位相续执持位异[烈-列+就]名通初二位故云多也虽阿陀那名亦通第三位然今但约有漏位中对阿頼耶唯在初位故云多也二者约五位谓异生位二乗有学位二乗无学位十地菩萨位如来位异[烈-列+就]之名通前四位故云多也三者约七地谓一种姓地(凡夫)二胜解行地(地前)三净胜意乐地(初地)四行正行地(二三四五六七地)五决定地(第八地)六决定行地(第九地)七到究竟地(第十地佛地)毗播迦名通六地反第七半故云多也四者约十三住谓颂云种姓(一凡夫)胜解行(二地前)极喜(三初地)增上戒(四二地)增上心(五三地)三惠(六七八四地觉分五地诸谛六地缘起)无相有功用(九七地)无相无功用(十八地)及以无[得-彳]解(十一九地)[宋-木+取]上菩萨住(十二十地)[宋-木+取]极如来地(十三佛地)异[烈-列+就]名[言*(宛-(夗-夕)+匕)]十二故云多也五者又蕳他识多者相续义一切时行名之为多多时行故六者又多者广义即是[(打-丁+匆)/心]义异[烈-列+就]之义虽通六识非[(打-丁+匆)/心]报主不立多名第七非多非异[烈-列+就]故名异[烈-列+就]余识不名(云云)。


问若以寛多义举异[烈-列+就]名者阿陀那名寛通果位何故不说其(云云)。


[前-刖+合]今举因中寛名为能变识故不取通果之名故疏云此中意说熏习位识若说寛时佛无熏习说即无用(云云)章云阿陀那名理通果有者故不取其名(为言)(此三能变义具如上识自相门及第三重中记耳)。


章云或因果俱说三谓心意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通因果说三识之类也。


问何故不出说处。


[前-刖+合]说心意识经论非一故不出其处也厚严经云心意识所缘等(云云)楞伽经云藏识说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云云)深密经名心意识品也六十三云此中诸识皆名心意识若就[宋-木+取]胜阿頼耶识名心何以故由此识能集聚一切法种子故於一切时缘执受境缘不可知一类器境末那名意於一切时执我我所及我慢等思量为性余识名识谓於境界了别为相(云云)。


问以思量我境名意者何通果位。


[前-刖+合]六十三云。


问如世尊言出世末那云何建立。


[前-刖+合]有二义一名不必如义彼无漏第七不名末那名是假故二能审思量无我相故亦名末那(云云)故知通果位(为言)。


问识者是因位名何云通果。


[前-刖+合]识但在因者偏增义实果位亦有识义不尒佛果岂无无漏八识(云云)。


章云或唯果说四佛地经等说四智品(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叙说果位有四识之类也。


问四智既是智何引此为识类。


[前-刖+合]今取与智相应净识为识类故云相应心品也。


问其佛地经正文何。


[前-刖+合]经云有五种法摄大觉地何等为五所谓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云云)(清净法界真如也)其论云转识薀依得四无漏智相应心(云云)。


问若尒转何识得何智。


[前-刖+合]佛地论云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转第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切平等性故转第六识得妙观察智相应心能观一切皆无碍故转五现识得成所作智相应心能现成弁外所作故复有义者转第六识得成所作转五现识得妙观察此不应尒非次第故说法除疑周遍观察非五用故(云云)唯识论云云何四智相应心品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乃至)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相应品如次而得(云云)。


问若尒何庄严论颂云四智镜不动三智之所依八七五六识次第转得故(云云)釈论云转第八识得镜智转第七识得平等智转五识得观智转第六识得作事智(云云)又摄论第九无性释云由转阿頼耶识等八事识薀得大圆镜智等四种妙智如数次第或随所应(乃至)转五现识故得妙观察智具足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乃至)转意识故得成所作智普於十方一切世界能现反他(云云)既庄严论之说与无性後说是同也而何唯识论无此说佛地论破此说(云云)。


[前-刖+合]唯识疏云无性菩萨及庄严论说回[(共-八+隹)*见]智转五识等此中即转第六识得佛地论有二师说彼非次故说法断疑非五用故广如佛地不能繁引与此无违(云云)意云无性菩萨後解及庄严论说非是正义佛地论有二师说初师破後师云此不应尒非次第故说法断疑非五用故(云云)故知此唯识论说与佛地论正义同也无性菩萨二释初释可为正义(为言)故演秘云。


问庄严论颂云八七五六识如次而得故即转五识得妙观智如何相违。


[前-刖+合]佛地论第三有二师释正义同此第二师云转第六识得成事智转五识得妙观智正义破云此不应尒非次第故说法除疑周遍观察非五用故釈曰彼第二师意同庄严正义顕彼庄严论说非次第也故不相违(云云)然灯师作二释会之初释同疏义後释别解也。


故其文云转识得智中大庄严论转第六识得成事智转五识得妙观察智此论相违如何会释。


[前-刖+合]本有二解一云庄严不依次说非言转六得成事智故不相违二疏外别解云庄严论中据第六识能作神通等诸事业云得事智五识因位麁不观察果位方能云得观察故亦不违无性两释各随一义不违二论然佛地论破转五识得观察智云说法断疑非五识能者是破别师非破庄严如理门论破古因明师言诸师异释繁不具叙(云云)。


问此二释意如何。


[前-刖+合]且文中云本有二解者云转识得智本自有二解一者转六得观智转五得事智谓唯识论及摄论一师并佛地论正义也二者转六得事智转五得观智谓庄严论及摄论一师并佛地论不正义也此二解本在诸论中非今所释故云本有二解也今释此义灯师作二释此中初释本疏释也後释别助释也即初释意者庄严论非次第说亲光护法等正义师非说转六得事智故既不可依庄严论故此唯识论无相违失(为言)(中筭大德云非言之非字可读音非者破义亲光及本疏中破故今云非也(云云))。


问庄严论是慈尊说何破之。


[前-刖+合]亲光菩萨是慈尊之弟子非可乖师意但破之者天竺得论传诵之人自然乱文执转六得事智等故亲光菩萨破之非弥勒之谬说也(凡经论之谬有其二途一者天竺诵经论之軰自然错乱诸部不同多因此有即成梵本之谬随其翻译展转之谬也二者翻译家之谬新古不同多因此有之
)。


问第二释意如何。


[前-刖+合]是灯师别释也故云疏外别解即意云亦可依庄严论不可偏破所以者何若至佛果时第六有起神通等之业五识有起观察之用就此一边庄严论师云转六得事智等也然亲光等就大道理云如次得也无性菩萨能得两意作二解云如数次第或随所应不违二论故彼此论不相违也(为言)言然佛地论破转五识等者重会文也意云然佛地论破云此不应尒等者非破庄严是破余师谓有余师执云因位五识有说法断疑之能故转五识得观智是故亲光破云说法断疑非五识能是难因位五识非难庄严师云依果位五识起观察用转之得观察智如理门论师破古因明师义之言不破弥勒世亲等更破余古师(为言)(已上义先德为遣唐未决而今所案颇以得旨可悉之也)。


问转识得智者改识成智欤。


[前-刖+合]不然云此论有二释一云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转识得(云云)意云识者心王智者惠心所转有漏惠得无漏智其有漏惠依心王转识为主故寄[(打-丁+匆)/心]心王名转识也有漏识转成无漏时即名无漏识非名智也理实应言转惠得智摄所随王云转识得智也二云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为言)(意云为令劝有情舍有漏识得无漏智云转识得智也(为言))。


问就初释七转识有漏位有惠心所故云转惠得智耳第八识有漏位无惠俱何云转惠得智乎。


[前-刖+合]从方云。


问前七因中有惠即转成智第八因中无惠转识成智(云云)。


[前-刖+合]第八识因中虽无有漏惠即不妨有本有无漏惠转成智智即是惠即从无漏镜智种子中生现行也(先德未决也未见此文也可秘之)。


章云或因果俱说六胜[肆-聿+((彰-章)/(曼-又+万))]经中说六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摽因果说六识之类也。


问其经正文如何。


[前-刖+合]文云世尊若无如来藏者不得猒苦乐求涅盘何以故於此六识及心法智此七法[剁-几+ㄆ]那不住不种众苦不得猒苦乐求涅盘(云云)远法师记云依基师意释此文者六识谓眼等六识也心法智者意识相应无漏智也(云云)。


问胜[肆-聿+(乞-乙+(曼-又+万))]经既是大乗经也如何此经说六识。


[前-刖+合]唯识论云然有经中说六识者应知彼是随转理门或随所依六根说六而识类别实有八种(云云)疏云一随转理门依少根器未建立於第七八者说故第二解依不共根不共境故说有六种非谓尽理而识类别实有八种大乗之中於处门中不开识者以此理通(云云)。


问就论初释若尒胜[肆-聿+(乞-乙+(曼-又+万))]经为未知七八识少乗者说欤。


[前-刖+合]不然慈恩既云若唯[示*皮]大如胜[肆-聿+(乞-乙+(曼-又+万))]经但此经说六识随顺前为少乗机未知七八识说六识今此大乗经中亦说六识(为言)故寂法师章云随顺经中等(云云)义濵云随顺经中说六识者解云诸大乗经若随小乗说皆名为随顺经(云云)(见此记文可有云随顺经之异本捡之)。


章云或因果俱说七诸教说七心界(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摽因果位说七识之类也。


问其七心界者何。


[前-刖+合]瑜伽对法等云谓眼等六识界及意界(云云)。


问立七心界时第八识摄何界。


[前-刖+合]意界所摄也。


问何故尒。


[前-刖+合]无别所依根别所缘境故以第八识摄第七意界也。


问何以知尒。


[前-刖+合]枢要上卷薀处界三癈立离合颂云随增说我事为依此所行生持分略广无别根所缘(云云)言随增说我事者为顕五种我事唯立五薀谓身具我事(色)受用我事(受)言说我事(想)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行)彼所依止我自躰事(识)为依者六根也此所行者六境也生者出生义是十二处也持者任持义是十八界也分略广者略者略识立根境为十二处(为言)广者加识为十八界(为言)无别根所缘者释七八识不别说为处界之所以由离六识根境之外更无别根境可立界处故不立之(为言)。


章云或因果俱说八谓八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摽因果俱说八识之类也谓眼识(乃至)阿頼耶识也如楞伽深密密严经等瑜伽唯识百法论等说也(上识自相门略论了)。


章云或因果合说九楞伽第九颂云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依无相论同性经中若取真如为第九者真俗合说故今取净位第八本识以为第九染净本识各别说故如来功德庄严经云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此中既云无垢识与圆镜智俱第九复名阿末罗识故知第八识
染净别说以为九也(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因果位合说九识之类也。


问说此义引楞伽经无相论同性经庄严经之意何。


[前-刖+合]引楞伽经者为证第九识也引无相论等者为明其第九识躰也。


问云尒意何。


[前-刖+合]楞伽云依诸耶念法是故有识生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云云)故引为立九识之证也引无相论等者若依无相论同性经者以真如为第九真俗合说为九识今依庄严经为证以净第八为第九识(为言)。


问先其无相论文如何。


[前-刖+合]无相论转识品云能缘有三一果报识即阿梨耶二执识即末那三尘识即六识(乃至)境识俱泯即是空性其空性者阿摩罗识(乃至)唯阿摩罗识是真如如大乗同性言众生神识无边无色无相不可见无定处所识相清净唯无明贪爱习气业等客尘烦恼之所覆障譬如清净虚空四尘所障(云云)。


问此文既云阿末罗识是真如而何云净第八(云云)。


[前-刖+合]今章家意庄严经云如来无垢识圆镜智相应其无垢识者即阿末罗识而既云圆镜智相应故知净第八非真如(为言)故疏第三云唯无漏依躰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然楞伽经有九种识彼说真识为第九名无垢识如上下会此无垢识是圆镜智相应识名转因第八心躰得之(云云)(上者第一卷下者第七卷)。


问其上下如何会之。


[前-刖+合]疏第一云楞伽经中兼说识性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识躰有九亦非躰类别有九识(云云)(下第七文准之)。


问若余第九识躰决定如何可云耶。


[前-刖+合]章家取二义然其志以净第八为第九为胜也。


问若尒何枢要下云依无相论同性经无垢识是自性识心则真如理故知无垢通二种也(云云)。


[前-刖+合]故知俱取二义然此章意以後义为胜也。


问大庄严论云此中应知说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此心为自性清净此心即是阿摩罗识(云云)此文如何可会。


[前-刖+合]如同性经可会此经也。


唯识义卷第四之末(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略述法相义 【三卷】 下一篇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