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颂义八拔萃 【五卷】(五)
2018-02-13 22:40:5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934次 评论:0

颂义八㧞萃五卷


第七地之下


百法抄七(十五丁)问何名远行地耶答此地出过世间二乘道故名远行问何名二乘世间道哉答谓初二三地行施戒忍所修行相似凡夫有漏行四五六地四諦缘起观犹似二乘行世间二乘行皆是有相行也此地住纯无相观故出过世间二乘行也问何名有相无相耶[前-刖+合]有相无相有多重对望一执心境名有相有实有妄想故非执境名无相离实有妄想故(是一重)於此非执心一切有漏心名有相犹不脱相缚带实有相故一切无漏心名无相解脱相缚了如幻故也(是二重)於无漏心有観名有相空观名无相(是三重)问何名有观空観耶[前-刖+合]有二门一者三性相对观遍计空名空观々依圆有名有观二者虽観依圆二性观空门名空观々有门名有观也谓於依圆二性自本备空有二门谓依他虚假义圆成空寂义是空门也依佗因缘生义圆成凝然常住之义也是有门也観此空门名空観〃有门名有観於此空観犹観依佗名有相観〃圆成真理名无相観也(是四重)问论釈第七地菩萨云不执菩提有情实有无由发起猛利悲愿。


云云意何耶[前-刖+合]第七地菩萨深住无相観故谓菩提无可求有情无可度心会无相难发猛利悲愿所谓故意发菩提有情实有执由此发猛利悲愿也问若尒者此地菩萨全不起有行耶答虽起有行犹则空起也前六地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也问则空起有行方何耶[前-刖+合]心乍住如幻空為利有情现金银珎宝等现身土相也问此地断何惑耶[前-刖+合]此地断细相现行障也细相者流转还灭生灭相也谓前六地虽作染净无差别観由作缘起观犹有生灭微细相以彼為障也於此為二愚一细相现行愚则缘起流转细生相也二纯作意求无相愚则缘起还灭细相也入此第七地之时断彼二愚故生灭细相空寂也问何故以生灭相名细相耶[前-刖+合]前六地所断染净相上犹所残生灭相故名细相也问此地证何真如耶[前-刖+合]证法无别真如也问何名法无别耶[前-刖+合]由离生灭相安立[契-丰+生]経等种々教法一味而无异故名法无别真如也问此地行何波罗蜜耶[前-刖+合]以方便波罗蜜為本也於此有二一[同-(一/口)+已]向方便善巧谓以前六度所集善根俱[同-(一/口)+巳]向诸有情与彼俱求无上菩提也二㧞济方便善巧谓济度一切有情方便善巧也。


同见闻七(十二丁)[前-刖+合]谓初二三地施戒修相同世间(已上)修者即忍也有相无相観者谓有相观后得智无相観根本智也(云云)[前-刖+合]有相谓先初三重执非执相望漏无漏相对有空相对也次三重也云ヘモ俱三性上相望故合一重是四重也(云云)不脱者マスカレスト读也问论釈第七地等者是非也其故此论文初地第七地说文也[前-刖+合]第七地等者谓第七地菩萨深住无相谓无可而菩提而求无可有情而度故难大悲愿发故依故意力菩萨有情实有也思执发々猛利悲愿也谓ヲモフト读也会カナフト读也故意者コイト读也谓此料蕳见第七菩萨特住无相故此谓依上釈第七地菩萨云歟。


唯识论九(十八丁)七远行地至无相住[工*刀]用后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


述记十本(十一丁)论七远行地至二乗道故。


述曰世亲等云此地於功用得至究竟虽一切相不能动埵而於无相犹名有行十地云善脩无相行[工*刀]用究竟能过世间二乗出世间道故此地出过世间二乘道者前六地中虽有缘起染净无二犹有所治细相现行障执有生灭流转还灭相故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今此地中远离彼障亦能空中起有胜行能治佊障二乘世间即不能如是。


论泉九中(廿一丁)光云前六地中虽观缘起染净无二犹有细相现行障执生灭流转还灭相仍空中不起有行此地治此障故起空中有行见(云云)一功用后边者功用边际云事也功用コレマテ也亦第八地无相无功用常申无相第七地得之无功用ハカリ第八地ハシニル(云云)。


唯识论九(廿九丁)七细相现行鄣谓所知鄣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彼鄣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七地说断二愚及彼麤重一细相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生者犹取流转细生相故二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是此中执有灭者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於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


述记十本(七十二丁)论七细相现行障至便能永断。


[这-言+木]曰十地云细相习障世亲同此由前六地作缘起观流转还灭尚有生灭微细相故々名為障此地真如名种々无别真如故此道名妙无相道此细相為障论由斯七地至细灭相故。


述曰细相现行执有生者以行流转以生為首实皆有灭於有漏有生且举一生非不执灭即执流转相也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执有灭即执还灭相也。


论纯於无相至起有胜行。


述曰前地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於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今此地中既除此障能於无相不专勤求乃於空中起有胜行所言空者无相空理於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於有观冥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功力即能得故不同五地十地第九経云七地以十种方便智发起殊胜行入彼论解云无障碍智现在前时於无作行中生乐心等无作行者即空行也今言非安立行是。


同三末(六十七丁)十地论说初地至六地名為少行第七地名大行八地已去名為广行前六地一行中脩一切行是故名少第七地虽亦然以能即空方便智发起有中殊胜行胜前六地故立大名前五地中虽合真俗双行然极用功方始能起此第七地虽未任运少用功力即能现前故与前异立其大
名八地以去一切行中脩一切行故名為广。


唯识义章五末(五丁)问云何名有相观无相观耶。


[前-刖+合]谓之古德曰言极多有难定烦今谓正躰智观唯名无相观后得智観通名有相観无相観。


问以何知尔。


[前-刖+合]论第九说相多现行愚疏曰由起无漏净相故相观多行未能多时住无相観即后得智作有相净观也虽作无相少时能故(云云)。


又说纯作意求无相愚疏曰今此地中既除此障能於无相不专勤求乃至於空中起有胜行所言空者无相空理於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於有观冥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功力即能得故不同五地(云云)以此文釈无诸妨难也。


同学钞十之一(三十三丁)寻云付第二釈五地以上真俗合观何云又未能即空而观於有前六地云真俗不合観乎[前-刖+合]五六地虽真俗合观非长时故是少分故云尔也或真俗合观在第五地即空起有中殊胜行者始起第七地故云未能即空而观於有也故论说第六地云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也。


同三之三(七丁)问十地论中以第七地名大行(云云)本疏釈此文空中起有行故名大行(云云)尒者空有行者為即真俗合観将如何若真俗合观者真俗合观义在五地已上若如此故者自第五地可立大行名况既云即空方便智岂根本智立方便名耶又云有胜行定可后得智若尒空中起有行者但可限后得智何云真俗合观哉依之扑扬大师餘处中第六地虽真俗双行未能以空起有行(云云)若依之如此者见疏文第七地空中起有行故立大名五地中虽真俗双行极用功力第七地不尒故异前立大名(云云)此释意真俗合观名空中起有行见[前-刖+合]以即空方便智发起有中殊胜行者非真俗合观也既云方便智故知非根本智依之明詮釈云方便智者后得智也(云云)若尒者后得智中即空起有行始在第七地五六两地虽真俗合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仍与真俗合观异也但於今疏者通伏难也意云五地已真俗合观如何空中不起有行乎[前-刖+合]此伏难意云第五地虽真俗合观极假功用未断纯作意求无相愚是故空中不起有行第七地中虽非任运断此愚故真俗合观用功力小故空中起有行。


(為言)寻云章云八地已上无勉励修任运空中起有胜行真俗二识恒俱合缘(云云)如此釈者空中起有胜行者即真俗合观歟[前-刖+合]举别々事也问疏十本釈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之文云所言空者无相空理於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於有观冥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功力即能得不同五地(云云)如此釈者空中起有行者无分别智空观之中起后得智有行也[前-刖+合]尤难会也先师上人云真俗合观者汎尒合观也至第五地始备此德空中起有胜行者无分别智真观之中起身语等胜行也起胜行即能缘之故又是真俗合观也第七地中始有此事若尒者真俗合観广设虽不起胜行真观中缘俗事者是合观故空中起有行[彳*交]非汎尒合观故若得此意处々无相违问若根本智何不云[〦/力]便智[前-刖+合]方便智者起殊胜行之后得智也非即空之智即无分别智空观后得[〦/力]便智发起有行(為言)。


唯识论十(三丁)七法无别真如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


述记十末(十六丁)论七法无别真如至而无异故。


述曰由离生灭紬相现行故虽多教安立真如无别世亲同谓教安立為胜义法界善不善等此无别也。


新中边云由通达此知法无相不行[契-丰+生]经等种々法相中此依教谈如无异彼依如谈教无异綺亘一边亦不违也由达此如即空方便智发起有中殊胜行。


探要记一(三十八丁)论曰於七地由种々法无别义釈曰十二部经所顕法门由种々义成立有异由一味修行一味通达一味至得故不见有异由观此义得入七地。


唯识论九(十九丁)方便善巧有二种谓[同-(一/口)+巳]向方便善巧㧞济方便善巧。


述记十本(二十丁)论方便善巧至㧞济方便善巧。


述曰摄论第七解十地中方便度者谓以前六度所集善根共诸有情迴求无上正等菩提故世亲云此由般若及与大悲以诸善根迴求无上菩提是般若作诸有情一切义利是大悲故无性云不捨生死而求涅槃大悲故不捨生死般若故求涅槃四十九说如前所说十二行相[〦/力]便善巧当知说名方便善巧度十二行相者前四十五说合有十二种方便善巧成[孰/火]佛法有六成[孰/火]有情有六合名十二行相成[孰/火]佛法六為般若成[孰/火]有情六為大悲如彼广解对法十四有四种方便善巧勘同异瓔珞有三一进趣向果二巧会有文三一切不捨不受此中迴向即般若㧞济即大悲。


论泉九中(廿六丁)光云方便者善巧义也六度行イタツラニナスシテ巧回求上求下化二利要湏义也(云云)后四悉智歟アレハ大悲為方便度躰无嗔无痴為躰也又瑜伽四十九方便度十二行相アル也六自利六利佗也。


百法抄见闻七(十二丁)[同-(一/口)+巳]向方便者是般若也所谓大慈与乐义也㧞济方便者是大悲𢬌苦义也。


演秘七末(十一丁)又对法十四有四善巧一成就有情善巧谓四摄法由摄受彼令处善巧二圆满佛法善巧谓惠波罗密三速证通惠善巧谓日夜六时发露诸恶随喜功德劝请诸仏迴向善根四道无断善巧谓无住涅槃由此数々究竟无断周遍十方一切世[田/八/力]随所应化示现一切仏菩萨行。

 

第八地之下


百法抄七(十七丁)问何名不动地耶答此地无漏心任运相续不间断故一切有相功用烦恼不能动故名不动地也凡八地以上任运无功用处於所行全不借功用一念中修诸行诸行中又兼修诸行不量自利[工*刀]德自增进不营利佗功[彳*(匕/匕)]十方现凡地前二位名不覚现行位不量烦恼自生故七地以前名故意方行位為利有情励起烦恼助愿受生故八地以上名永不现行位纯无漏相续不故起烦恼故也亦地前二位一行中修一行七地以前一行中修诸行八地以上诸行中修诸行也凡此地已上更不借功用故功德任运生剎那〃〃增进故八地以上名剎那增进位也故疏云以第八地初一念所得功德望前二僧[尤-尢+衹]所行功德一倍第二剎那更倍前念如是展转胜进倍前熏习增进仏果圆满不增不减也(取意)问此地断何障耶[前-刖+合]断无相中作加行障也於此為二愚一於无相作功用愚二於相自在愚初愚者谓前第七地虽住纯无相观犹借功用不自在此第八地断於无相作功用障故功德任运无功用也故论云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於第六地有相観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未能任运现相及土云云第二於相自在愚者则前第七地虽修空中有行未自在此地断彼故现相土自在也相者身土相也為利生现种々身土相也问此地菩萨证何真如耶[前-刖+合]此地所证真如名不增减真如也谓此地清净一切杂染法多减灭净法运々增进虽断染法不起减执虽增净法不生增执故名不增减真如也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其义明也问修何波罗蜜耶[前-刖+合]以愿波罗蜜為本行也愿者於此有二一求菩提愿々佛果大菩提故二利乐佗愿愿度一切有情故上求菩提下化有情者是虽菩萨通相此地殊修之也。


同见闻七(十三丁)一念中修诸行等者谓十地十波罗蜜云时八地已上如次方愿力智為本行云ヘ𠨬八地已上任运无[工*刀]用故何取相主行可云(云云)。


○疏云以第八地初等者谓第八地初一念福智二行修中行功德前二刧福智二行[工*刀]能望一倍增歟无量倍增歟学者二义也其取彼十地経舩笩譬说所谓七地以前陆地舩笩喻八地已上水路乗舩譬也是トナタニテモ见取也然犹无量倍增云义会此譬说云云於八地已上真俗合说事有歟无歟学者异义也。


唯识论九(十八丁)八不动地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


述记十本(十二丁)论八不动地至不能动故。


述曰相者有相用者功用无性云一切有相一切加行皆不能动此地心故第七地虽一切相不能动之不现行故然不自在任运而转有加行故犹有烦恼第八地中任运而转不依加行无功用故亦无烦恼七八二地之差别也十地云报行纯[孰/火]无相无间故名不动此地已去明知无相非有间也。


演秘七末(四丁)疏十地云报行纯[孰/火]者因循任运不待加行而能成之名為报行如言报性自能是等。


论泉九中(二十二丁)相用烦恼右点导论点也而先抄左点如见追可寻之光云相用烦恼有相有[工*刀]用烦恼也此二中有相烦恼不动第七地得此功德何云第八地始德耶(云云此事追可[(暴-(日/共))/又]之)。


述记七本(三十五丁)二乘圣者十地菩萨於能治药所治之病俱不能遍了知尽故於后得智中為佗说法必须假藉寻伺二法与佛稍别仏无功用说故八地已去虽无功用果未满故有任运功用故不同佛又功用有二一自利二利佗前八地已去皆无后八地已上犹有七地已前二用并有八地已去无功用者无自利用任运入地非於利佗亦无功用佛二俱无故说法时不假功用有正思惟躰即是思不名為寻。


唯识论九(廿九丁)八无相中作加行鄣谓所知鄣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於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鄣八地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断佊永断故得二自在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色-巴+(鹿-比+(人*人))]重一於无相作功用愚二於相自在愚令於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土相一分故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第七识中细所知鄣犹可现起生空智果不违彼故。


述记十本(七十三丁)论八无相中至不任运起。


述曰文中有四一出躰二障相三即愚四顕有此初也十地云於无相有行障世亲摄论云於无相作行义意大同餘文易了。


论前之五地至而有加行。


述曰二辨相也前之五地观心犹劣无相观少第六地中犹观清净平等如故多住无相第七地中断微细生灭相故无相恒续而有加行与八地等别。


论由无相中至得二自在。


述曰未能任运入无相观者不自在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明此地已前亦现相土未名自在未能任运现故言现相者即是随欲现何相者即能现之如现金银等相珠寳等相皆能现故此即宽遍便於相中别建立土自在土自在者随欲现於大小土等现金银等[施-方]即能现故土即狭也土是假别能依相是实别所依相中别分立故。


论由斯八地至相一分故。


述曰三即愚也其文易了故不解之。


论八地以上至不违彼故。


述曰四顕有此地以去一切烦恼虽不现行微所知障犹可现起此是第七识以生空无分别智及果即是灭尽定等生空后得智皆可现行法执末那不违佊故问若等流后得智法执犹起八地以上无漏相续无有一时非此等流如何可说二观等流别也[前-刖+合]由无分别生法二观近远势用所引故得别也如前已解。


唯识论三(十丁)又不动地以上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法駃流中任运转故能诸行中起诸行故剎那剎那转增进故此位方名不退菩萨。


述记三本(六十七丁)第八地已上菩萨於无相海任运而转诸佛劝等乃至广说剎那〃〃真俗双运以无功用故任运转(云)。


同三末(六十八丁)初地已前於六波罗蜜一行中脩一行初地已去於六波罗蜜一行中脩一切行八地以去一切行中脩一切行七地已前唯於六度唯有脩一以一切行而庄严之八地已去於万行中具脩万行然所脩愿力智度渐次胜前别立其名非唯脩此今第三证与彼文同。


论剎那〃〃转增进故。


述曰此第四理谓八地后无漏相续无有漏间又佊亦无末得之退故能念々增进诸行勘十地々持及菩萨地等彼谓従此八地已去於初剎那能得过前二阿僧祇所行功德智惠一倍第二剎那更倍前念如是展转胜进倍前。


百法抄六(十一丁)总论之者但可云大阿僧祇虽然依修行阶级以所经刧分量三也谓资粮加行二位一向有漏行也(是一)。


一行中唯修一行(是一)。


於烦恼不觉现行位也(是一)。


所行施等犹非真波罗蜜(是一)。


次七地以前者漏无漏间杂位也(是一)。


一行中修诸行(是一)。


於烦恼故意方行也(是一)。


以所行施等名近波罗蜜(是一)。


所行皆有功用也(是一)。


渐渐增进位非剎那增进(是一)。


次八地以上者纯无漏相续位也(是一)。


诸行中修诸行(是一)。


於烦恼求不现行位也(是一)。


所行施等名大波罗蜜(是一)。


所行一向任运无功用也(是一)。


功德剎那〃〃增进(是一)。


依有此等阶级所经刧分三也。


唯识论五(六丁)八地以上一切菩萨所有我执皆永不行或已永断或永伏故法空智果不现前时犹起法执不相违故如[(生*力)/大]经说八地以上一切烦恼不復现行唯有取依所知障在。


述记五末(九丁)论八地以去至不相违故。


述曰重諍八地已上三地彼位人我执皆永不行不行有二无学渐悟彼已永断名為不行有学渐悟及顿悟菩萨此位永伏名為不行即是第八捨其名也能缘不行故此三地法空智不现前起人观时犹起法执不相违故细执不障[色-巴+(鹿-比+(人*人))]観起故若不然者即应起法观唯无漏相续无有漏心隔以此為证八地已去若佊许起弟六意识有漏心者何故人执彼位不行人执不障有漏心故设未永断彼人执种但是永伏故知无漏心常起人法观此以何為证如解深蜜经与七十八二障三处过也。


论如[(生*刀)/大]经说至所知障在。


述曰八地已上一切烦恼不復现行唯有所依所知障在此经文也。


唯识义章六本(三十三丁)问十地之间既有烦恼种子何故八地已上不起。


[前-刖+合]八地已上第六识生空无漏智相续故无由起烦恼故悲增菩萨遂得变易身也。


同六本(三十五丁)问何故前六识相应现行八地伏了。


答论云八地以上六识俱者不復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能违佊故(云云)。


疏曰六识俱者八地不行以二空无漏无分别智心及此果灭定后得智等相续不断能违第六识二执故不行(云云)。


问且云八地以上二空无漏相续之意何。


[前-刖+合]八地以上第六生空无漏相续无间断法空无漏多分现起少分间断是故约生空无漏依长时相续云相续约法空无漏依多分相续云相续故合云二空无漏相续也。


问何以知少分间断犹名相续耶。


[前-刖+合]别抄云问第七地纯无相观即是无漏相续如何得有於无相中作加行障诸加行心皆有漏故解云相续起多间断时少故云纯续理实閒断起有漏心故有加行(云云)以此文例可知其义也(古德未知此例)。


问若云八地以上法空无漏无间断有何失。


[前-刖+合]若尔第七法执不可现起第六入法空观时第七法执不行故若八地以上第七法执不行者多违圣教也(具如次下记之)。


问若尒八地以上第六入单生観时第六法执亦可起。


[前-刖+合]不尔一聚中明闇相违故第七是佗聚故不可例难也况復第六法执现起之[工*刀]能八地既尽不可作此难也。


百法抄七(三十四丁)问八地已上纯无漏相续位何第七与惑相应耶[前-刖+合]八地以上纯无漏者据第六识论之第七识八地以上犹有々漏之时也问何故尒耶[前-刖+合]第七识本无意乐识故无自离染之义必被押第六识成无漏力第七相应惑不起故所引第六无漏第七亦成平等性智无漏也而於第六妙观察智无漏生空法空异第六若入法空无漏被押此法空力第七相应法执不起故我执亦不生此时第七成二空无漏第六妙观察智若入生空无漏之时被押此生空无漏力虽不起第七我执犹第七相应法执起故第七识犹法执相应有漏也故八地以上犹第七相应俱生所知障现起之时有也。


唯识论十(三丁)八不增减真如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现相现土俱自在故。


述记十末(十六丁)论八不增减真如至俱自在故。


述曰无性云谓法外无用所以不增诸法不坏所以不减此即离遍计所执增餘二性减解又一解与世亲同云染法减时而无有减净法增时而无有增即断染不减得净不增今此復别离增减执故新中边云由通达此证得无生法忍於诸清净杂染品中不见一法有减增故即依如说法无增减也二自在依如前已解如文可解然无性云前诸地中虽亦得此无差别住然作功用后乃得成於此地中能无功用随用即成故名自在新中边云有四自在一名无分别自在二净土自在三智自在四业自在第八地中唯达初二名无增减差别如故其相自在名无分别如彼疏解。


演秘七末(三十六丁)论八不增减真如等者如疏具辨摄论中边与此同异有义自釈復弹疏云初应正同世亲所说义无别故无性后釈亦与此同不可如疏说此彼别详曰乍观似同穷理少异摄论直据断染得净明无增减此约离执明无增减即同中边由证此如而离於执不见一法而有增减举佊所见不增减法以顕真如不增减之真如依主釈也以此而言疏意远矣。


论即此亦名相土自在等者问此相自在即中边论四自在中无分别摄何故此相名无分别答无分别智之所起故従因為名此论言相依果受称故不相违。


探要记一(三十八丁)论云於八地由不增减义釈曰菩萨见一切法道成时不增或减时无减如此智是相自在及土自在依止相自在者如所欲求相以自在故即得现前土自在者若菩萨起分别愿々此土皆成颇梨柯等故以自在故如所愿即成初自在為成就佛法后自在為成就眾生此二自在由不增减智得成即以不增减智為依止由观此义得入八地。


唯识论九(十九丁)愿有二种谓求菩提愿利乐佗愿。


述记十本(二十一丁)论愿有二种至利乐佗愿。


述曰摄论说谓发种々微妙大愿引摄当来波罗蜜多殊胜眾缘无性云来到彼岸缘為利有情故及為速证佛果涅槃世亲云此愿即度名為愿度愿為当来此是所為第七转声為当来故发种々愿四十九说如前五种大愿名波罗蜜多五大愿者四十五说一发心愿谓初发菩提心二受生愿々当来随顺生诸善趣饶益有情三所行愿无倒思択诸法愿於境界脩习无量等殊胜功德四正愿々当来摄受一切菩提[工*刀]德若总若别五大愿此従正愿所出此復有十种谓供养无边佛等此中初是菩提愿餘利乐佗愿為利有情起此愿故此中配属如文可知瓔珞有三一自行愿二神通愿三外化愿。


论泉九中(二十六丁)光寻云求菩提愿菩提自身菩提歟佗有情菩提欤[前-刖+合]玄[(天*天)/贝]摄釈异也古[门@目]书アリ(云云)。


同学钞三之三(四丁)问论中明八地已上法駃流中任运转故(云云)尒者第八地入住出三心為俱任运為将如何(乃至)云云。


又云(六丁)问本疏中釈法駚流中任运转故文引十地经诸佛七劝说尒者诸仏七劝之文但為明利佗行為将如何(乃至)云云。


又云(七丁)问八地已上可有不真俗合观之时乎[前-刖+合]可有此义也若有者(乃至)云云。


又云(十丁)问顿悟八地已上菩萨入生空灭[宋-木+之]之时可有说法之义哉(乃至)云云。


又云(十一丁)问论中明八地已上[工*刀]德剎那〃〃转增进故(云云)尒者従第八地入心可有此义乎[前-刖+合](乃至)云云。


又云(十六丁)问以第八地初一念功德对前二僧祇所行智业几倍耶(乃至)云云。


又云(十七丁)问本疏中以第八地初一念功德望前僧祇一倍(云云)尒者依何经论说作此釈哉(乃至)云云。


又云(十八丁)问论中釈八地已上名不退有一切烦恼永不行故等四故尒者以四因蕳已前位如何釈之耶乃至云云。


又云(同纸)问七地已前菩萨一行中修诸行(云云)若非六波罗蜜随一行者有何过哉(乃至)云云。

 

第九地之下


百法抄七(十九丁)问何名善惠地耶[前-刖+合]此地菩萨成四无碍解一切智中以此為[宋-木+取]胜此惠妙善遍十方善说法故名善惠地也问何名四无碍解耶[前-刖+合]一法无碍解谓法者教法也以能詮声名句文為躰於此无碍自在惠名法无碍解也问何云自在耶[前-刖+合]一能詮名等中现一切名等是其无碍义也二义无碍解谓义者所詮义理也一义理中现一切妙义惠解故名义无碍解也三词无碍解谓词者言词也言词自在展转训釈一音声中现无边音声惠解故名词无碍也问与法无碍何异哉[前-刖+合]於能詮法有亲踈差别声与所詮义踈远声上名等与所詮义亲境各别故分為二无碍也先假為境后实為境四辨无碍解谓辨者辨才也善达机冝巧為说自在惠解名辨无碍解也问此地断何障耶[前-刖+合]断利佗中不欲行障也谓前第八地剎那增进位故於自利[工*刀]德虽任运无[工*刀]用於利佗功德犹非任运犹借欲行加行心此功用為第九地所断障也於此為二愚一於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々惠辨陁罗尼自在愚无量所说法者义无碍解也无量名句字者法无碍解也后々惠辨者词无碍解也二辨才自在愚则辨无碍解也问此地证何真如耶[前-刖+合]证智自在所依真如也得四无碍智自在故也问修何度耶[前-刖+合]以力波罗蜜為本行也於力有二一思择力二修习力以智惠思择诸法而修习故為二力也故摄论云由思择修习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行云云问教中於力说十力何故今唯二力耶[前-刖+合]虽有十力不可离思择修习二故也。


同见闻七(十三丁)法无碍解者法所谓教法也是名句文也谓一名等中一切名等悉有也是无量也此法无[得-彳]处声举所依举也法呼躰名句文也(云云)餘无[得-彳]准之[前-刖+合]於能詮等者谓名句文所詮义理呼顕故名句文所詮义近声所詮义远也又声实云名句文似法故也。


○此辨无[得-彳]解。


○譬如远雪也。


唯识论九(十八丁)九善慧地成就微妙四无[得-彳]解能遍十方善说法故。


述记十本(十二丁)论九善惠地至善说法故。


[这-言+木]曰无性云得最胜无[得-彳]解於诸智中此為最胜智即是惠故名善惠世亲云此惠妙善故名善惠无性云由法无[得-彳]解自在了知一切法句由义无[得-彳]自在通达一切义理由辞无[得-彳]自在分别一切言辞由辨无[得-彳]遍於十方随其所冝自在辨说於此地中最初证得先未曾得无[得-彳]解智故名善惠能遍十方者十地云无[得-彳]力说法成就利佗行故。


述记十本(七十八丁)十地第十说第九地菩萨用法无[得-彳]智知诸法自相以义无[得-彳]智知诸法差别相以辞无[得-彳]智知不坏说诸法以乐说无碍智知诸法次第不断说也又解第一知法无躰性第二知法生灭相第三知法假名而不断假名法说第四知随假名不坏无边法说又解一知法差别二知义差别三随言音而為说法第四随所乐解而為说之。


唯识论九(三十丁)九利佗中不欲行鄣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於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脩己利彼鄣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九地说断二愚及攸[色-巴+(鹿-比+(人*人))]重一於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々慧辨陁罗尼自在愚於无量所说法陁罗尼自在者谓义无碍解即於所詮总持自在於一义中现一切义故於无量名句字陁罗尼自在者谓法无碍解即於能詮总持自在於一名句字中现一切名句字故於后々慧辨陁罗尼自在者谓词无碍解即於言音展转训釈总持自在於一音声中现一切音声故二辨才自在愚辨才自在者谓辨无碍解善达机冝巧為说故愚能鄣此四种自在皆是此中第九鄣摄。


述记十本(七十五丁)论九利佗中不欲行障至便能永断。


[这-言+木]曰此文有四一出躰二所障三即愚四总结即初二也十地云不能善利益眾生障世亲云於饶益有情不作行义意亦同前八地中得无相乐躭著寂灭不肯进脩诸仏七劝方能进趣故唯自利九地之障四无[得-彳]解利佗法故。


论由斯九地至一切音声故述曰三即愚也於中有二初总后别々中初标后釈解深蜜七十八云一者於无量所说法即是此中义无[得-彳]解无量法句文字即是此中法无[得-彳]解彼言法者是名身也句者句身文字是字身此论正之言名句字佊文少隐后々惠辨等可解即陀罗尼言贯通三无[得-彳]解随於一能詮名句文中现一切能詮名等是法无[得-彳]解於一方音声中现一切方音声是词无[得-彳]解或极少於一方一名等中现一切方诸法上名於一方一念声中现诸方一切音声是二无[得-彳]解境差别故前是假名等摄故后者是实躰即声故。


论二辨才自在愚至巧為说故。


述曰辨无[得-彳]解能為巧便说甚深法即是七辨迅辨应辨楗辨无踈谬辨无断尽辨凡所演说丰义味辨一切世间[宋-木+取]胜妙辨高下清浊小大等是。


论泉九之下(三十一丁)私云由斯九地自在愚マテ初总文也於无量所说法等ヨリ下别釈也此别中一々标釈アリ可知之。


枢要下之末(四十三丁)何故九地障三无[得-彳]解為一障餘一无[得-彳]解為一障有何意也要速前三方辨说故前后轻重等故开合不同。


了义灯七本(五十四丁)问四无[得-彳]解何故前三同為一障第四独為一障[前-刖+合]前三无碍虽躰有三缘境各一无多行解第四躰一解行分多谓即七辩又云前三是因第四是果故三一障而有差别。


唯识论十(三丁)九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於无碍解得自在故。


述记十末(十七丁)论九智自在至得自在故。


述曰中边云由智自在圆满证得无碍解故餘论解同问此地已得智自在者何故十度十地脩智[前-刖+合]无性云谓此地中得无[得-彳]辨所依止故分证智波罗蜜多於一切法不随其言善能了知诸意趣义如实成就一切有情受胜法乐非谓全得智波罗蜜。


探要记一(三十九丁)论云於九地由定自在依止义由土自在依止义由智自在依止义釈曰初二依止义如前釈智自在者四无碍解所顕名智此智以无分别后智為躰何以故遍一切法门悉无倒故由得此智故成大法师令无穷大千世[田/八/力]眾生入甚深义如意能成名自在此自在以无分别智為依止由得此自在故入九地又釈通达法界為智自在依止故得四无碍解由观此义得入九地。


唯识论九(十九丁)力有二种谓思择力修习力。


述记十本(二十二丁)论力有二种至修习力。


述曰摄论说由思择脩习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行无性云此中且说二力其餘诸力亦摄在中思择诸法而脩习故四十九云所有十力加行清净名力波罗蜜多十力加行清净者此中何者為思择為脩习此文义配可知瓔珞有三一报通力二脩定通力三变化通力。


演秘七末(十一丁)论力有二种者有云思择思惠脩习脩惠若尔后得何有思惠唯无漏故答有正思惟名思何失。


训论九之二(百十八座)私云正思惟名思惠事メツラシ。


次力度者思脩二惠处有令前六度无间现行力故云力歟。


疏云摄论说由思择脩习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行(云云)以此文致此推也瑜伽四十九所有十力加行清净名力波罗蜜(云云)以之配今论二力可知之。

 

第十地之下


百法七(二十丁)问何名法云地耶[前-刖+合]此位菩萨得遍缘一切法智此智含藏一切总持门陀罗尼门等无量功德隐覆仏果大智障之其如空广大无边出生无边功德水如大云覆虚空出生清净眾水故名法云地法者缘一切法智故名法云者此如云故也问此地断何障耶[前-刖+合]此地断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障也前第九地犹於诸法非遍缘自在入此第十地断彼未得自在障故於一切法得自在也於此障為二愚一大神通愚则障此地中所起自在无边神通变化之事业二悟入微细秘密愚则障此地所得大法智云及所含藏功德也问此地证何真如耶[前-刖+合]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也谓业者三业所作也於神通及陀罗尼三摩地等发三业自在随类化作种々利乐有情事故也问此地位修何波罗蜜哉[前-刖+合]以智度為本此位得一切智故也於智有二一受用法乐智谓自身受用前六度所引起妙智德水法乐也二成就有情智谓所得妙智成就利乐有情事也问若此地已得遍缘德亦隐覆仏果大智障者何异佛果耶[前-刖+合]此地不同前诸地已近佛果故虽备遍缘德犹有微细未自在障故非如佛果遍缘也次云隐覆不言断覆者是伏之义也此位伏佛果障出生无边德水也。


同见闻七(十四丁)此位菩萨等者故论云大法智云含眾德水[卄/敞]罗空华重充满法身故(已上)付其法云地云学者二义有一义意此第十地智佛果大智障制伏事大云虚空覆如故云尒也(云云)一义意第十地智佛果大智障隐覆出生无边智大云虚空覆此云眾水含隣诸物润如故云尒也(云云)是惑障隐覆主证据也(云云)受用法乐智者是内证用也成就有情智者是化他用也。


唯识论九(十八丁)十法云地大法智云含眾德水蔽如空[色-巴+(鹿-比+(人*人))]重充满法身故。


述记十之本(十三丁)论十法云地至充满法身故。


述曰无性云由得总缘一切法智总缘一[工*刀][契-丰+生]经等法不离真如此一切法共相境智譬如大云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犹如净水智能藏彼如云含水有能生彼胜功能故又如大云覆隐虚空如是法智覆隐如空广大无边惑智二鄣惑智二障此名[色-巴+(鹿-比+(人*人))]重彼论又云又如大云澍清净水充满虚空如是法智出生无量殊胜功德充满所证所依身故世亲云言充满者是周遍义十地第一云得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云地第十二云如云身遍满故除垢八相成道度眾生萠牙故此地如是受法王位如王太子於诸王子而得自在但由是处有微智障故不自在对此障故说后佛地十地第十二说此地得受位者有十相一主相大寳花王出二量相周圆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三胜相一切眾寳间错庄严故四地相过於一切世界境界故五因相出世善根所生等皆如彼说又如怀孕在藏十时菩萨亦尒佊说十位不能繁引。


论泉九之中(廿二丁)一十法云地至充满法身故事光云缘一切法智如大云陁罗尼三摩地如净水如云含水智含陁罗尼定也智能生总持定故次蔽如空[色-巴+(鹿-比+(人*人))]重者如云覆虚空此法智如空广大无边烦恼所知二障覆隐[色-巴+(鹿-比+(人*人))]重者疏惑智二障此名[色-巴+(鹿-比+(人*人))]重(云云)惑智二障者烦恼所知二障歟充满法身故者疏云如是法智出生无量殊胜功德充满所证所依身故。


○充满者是周遍义等(云云)光云常烦恼覆智隐现ヨリ申此样智覆二障事メツラシ此覆隐灭尽云歟又二障喻空广大无边事不审也惑障何トテ广大无边义具耶(云云)此事追可寻之。


演秘七之末(四丁)论十法云地等者按十地第十二云法云菩萨坐有十相前五疏具六成相行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故七第一义相光明善照一切法界故善照者名為正観八功德相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故九躰相大琉瑠摩尼寳為荎等故十庄严具足相花身有无量光明一切眾宝间餝其内无量寳网弥覆其上故。


唯识论九(三十一丁)十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鄣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於诸法不得自在彼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由斯十地说断二愚及彼[色-巴+(鹿-比+(人*人))]重一大神通愚即是此中鄣所起事业者二悟入微细秘密愚即是此中鄣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


论泉九之下(三十二丁)一十於诸法至所起事业事疏云文有三一出躰二所障三即愚此初二也。


○大法者是真如缘如之智譬於大云故名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即陁罗尼门三摩地门诸[工*刀]德等大法智云含眾德水充满法身故所含藏即诸功德所起事业谓知所起诸大神通(云云)枢要云第十地障神通為一智云及所含藏為一者内德外业有差别故(云云)。


一入十地时至所含藏者事疏云下即愚也。


○微细秘密者所障微细亦秘密故(云云)。


演秘七之末(三十一丁)论入十地至及所含藏者问后々地中所有功德前〃地中颇亦得不答亦许得故瑜伽论四十八云如是所说后々住中支分功德非前々住一切都无然下品故不随其数当知即佊展转修习成中上品於餘后地证得成满方乃建立。


唯识论十(三丁)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普於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


述记十末(十八丁)论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至皆自在故述曰业即神通及陀罗尼三摩地三种自在业即身等三业中边云随欲化作种々利乐有情事故总持中有文义二持持一切法文义等至能持能断随所欲虚空藏等而能现前此无性解餘义同此。


探要记一(三十九丁)论曰於十地由业自在依止义由陁罗尼门三摩提门自在依止义应知法界釈曰通达法界為作眾生利益事若得诸佛三业及得陀罗尼门三摩提门则能通达如来一切秘密法藏得入十地等。


唯识论九(十九丁)智有二种谓受用法乐智成[孰/火]有情智。


述记十本(廿三丁)论智有二种至成熟有情智。


述曰摄论云谓由前六成立妙智受用法乐成[孰/火]有情无性云由施等六成立此智復由此智成立六种名受法乐由此妙智能正了知此施戒等饶益有情世亲云由般若波罗蜜多无分别智自性等故成立后得智復由此智成立前六波罗蜜多由此自為与同法者受用法乐成熟有情四十九说於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名智波罗蜜当知能取胜义惠名惠名智波罗蜜能取世俗惠名智波罗蜜有多復次后四度异门如彼广解虽四十九言於一切法妙智即后得智谈躰故一今此论等中论用故二不相违也瓔珞有三一无相智二一切种智三变化智虽引此经未可為证以后四种即第六躰今但有二无有三也。


训论九之二(百十八坐)由智波罗蜜成前六度依六度成此智见。


○瑜伽智波罗蜜立一今论受用法乐成熟有情二智立开合不同也。


瑜伽谈躰今论々用也肝要第六般若根本智第十智波罗蜜后得智也瓔珞三种可见疏。


等觉位之下(此有四一等觉得名二断惑三等觉立不立四等斍位修方便也)


纲目抄四(二十五丁)一等觉位事此位隔佛果如隔罗穀如十四夜月隔十五夜月此教意佛果障难断故百千万刧间入重玄门倒修凢事断最后品无明入妙觉施设也此位金刚三昧起无明父母永别入妙觉位也大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云此意也。


七帖名目六末(四十三丁)等觉位事四教义九云等觉位即是等觉性若望菩萨名等觉佛若望佛地名為金刚心菩萨亦名无垢地菩萨也矣私云等妙觉位故云等觉也是譬十四十五月也圆满形大旨同之故也但十四夜月不照大海底十五夜月照大海底云等妙二觉元品无明断不断不同在之集解云等觉亦名无垢地过十地解入百千三昧照一相无相寂灭无為望干妙斍犹有一等比下名觉故名等觉更有一品无明尘垢虽有如无故名无垢所修观智纯一坚利喻若金刚名金刚心有一生在未全损之名為一生过此之后即补果佛妙觉之处名為补处更有妙觉上位可登名有上士矣寻云犹有一等比下名觉釈意如何[前-刖+合]望妙觉上位名等望十地下位名覚也。


了义灯一末(六丁)西明云三藏解等觉者无间解脱同断一障故言等觉非谓解齐名之為等今又助解约所证理后更无障〃所证理故见分明不同此前犹有微障见不了了不云等觉此云等觉但约根本非据后得今此菩提意说后得一切种智不同前故名為胜果。


演秘一本(廿五丁)有义解等觉妨相传三釈一云一剎那间正躰后得与佛平等名為等觉依长时言对佊名胜二云真智平等后智劣佛三云真俗二智俱未究竟不名平等无间解脱同断一障故说等言习气未尽杂染未捨镜智未生事智未起未遍缘俗知真未圆故实非等详曰虽有三解疑犹未遣且金刚位是无间道何有长时对之云胜设云此位有多剎那佛平等者是何剎那佊俱无间未可於中分成胜劣若胜形前々非等觉何过须釈若形二智名胜等者障犹未尽復未圆证以何名等若对断障同名為等理即有失而文未见由斯三釈皆未敢依未见所据而无所据今助一釈佛所得法而皆得之菩萨称等所得自在离障圆极故佛云胜故大般若五十五云云何当知已圆满第十法云地菩萨与诸如来应言无异善现是菩萨已圆满六波罗蜜多八定三十七道三三昧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畏无[得-彳]无量十八不共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佛法故若復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便住佛地是故当知与诸如来应言无异釈曰现正等觉是一切智极善通达是道相智现等别觉是一切相智又四百七十七云若无间道行一切法未离闇障未到彼岸未得自在未得果时名為菩萨若解脱道行於一切法已离闇障已到彼岸已得自在已得果已时乃名為异由位有异法非无别准干此文无异之言等之别名障未离等顕佛為胜据斯所慿於理通矣问胜劣差等义焉在[前-刖+合]约所得德名数无差等言德数不据用齐一同圆极[〦/力]名等也故智度论云如月十四十五日虽同是月十四日不能令大海潮得潮有异而佛菩萨亦復如是又如向果胜劣性差圣名同也如言烧衣一分亦转据斯相形等胜无咎(私云见此本文糅钞卷七判釈可分别之也)。


百法抄七(廿四丁)何故名等觉耶[前-刖+合]等觉妙觉智如十四十五月功德智惠大旨等佛果故名等觉也虽有微细障是不几障碍如罗网中见月等也譬如王太子立等斍名尤有其谓也。


同见闻七(十六丁)[前-刖+合]等觉妙等者谓演秘等觉釈云佛所得法空智得之菩萨称等所得自在离障圆极故佛云胜而此下有问[前-刖+合]见其问意云於因位四智中不得大圆成事五眼中不得佛眼六通中漏尽通不得三智中不得一切种智也何一切佛德悉得云耶(云云)[前-刖+合]跡釈云如言烧衣一义亦转故此相形等胜无苦意云烧衣时一分烧衣烧云全分烧々衣云如悉不得共皆得云也付其佛非血肉身所定性相也何佛果[冉-工+又]眼得耶[前-刖+合]夂修业所得义可心得也意云因位所修依所成佛身故於佛果得肉眼也(云云)是秘所事也又譬跡付云十四月照海故渐塩水不合满也(云云)十五日月海底照也故海潮水合归也。


唯识论九(三十一丁)此地於法虽得自在而有餘鄣未名[宋-木+取]极谓有俱生微所知鄣及有任运烦恼鄣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佊皆顿断入如来地由斯佛地说断二愚及攸[色-巴+(鹿-比+(人*人))]重一於一切所知境极微细著愚即是此中微所知鄣二极微细碍愚即是此中一切任运烦恼鄣种故集论说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鄣成阿罗汉及成如来证大涅槃大菩提故。


述记十本(七十七丁)论此地於法至入如来地。


述曰第一叚有四一标二顕三即四证此初二也然十地犹有障在不名為佛解深蜜等说此第十地虽於诸法得自在即於业自在义陁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义总名於法得自在总持及定并业皆名為法由总持等名法持故。


论由斯佛地至烦恼障种。


[这-言+木]曰三即愚其文易解无劳重釈此但言种亦有[色-巴+(鹿-比+(人*人))]重。


了义灯七本(五十五丁)问前言十障今何十一[前-刖+合]前约障因十地故十此兼障果故有十一问此佛地障用何智断西明云平等妙观依金刚定共断此障所证同故此通根本及后得智而差别者根本双断迷理迷事后得断事今谓不尒若许平等亦正能断应自能生既观察引正唯观察不尒十障皆二智除何但佛地又断前后々得断事一剎那除根本足能如何后得别断迷事谈能可尒正断即非。


百法抄七(廿二丁)问障佛果微细障者何耶[前-刖+合]有二一俱生所知障中极微细於诸法不令[宋-木+取]极圆满障及十地间未断俱生烦恼障种子故為入佛地断二愚一於一切所知境极微细著愚则是彼微细所知障也二极微细碍愚则是彼一切俱生烦恼障种子也金刚喻[宋-木+之]现前之时彼皆顿断入如来位也问此佛果微细障何位断耶[前-刖+合]以金刚无间道智断也问此金刚无间道者因果二位中何耶[前-刖+合]是因位也问十地之间断地之障皆以当地智品断之谓於当地智起无间解脱二道智无间道断惑解脱道证理也何至佛果障以因位智為无间道耶既是佛果胜智障也定以彼胜智可断之何以因位劣智可断之耶凡断惑如明闇相违闇是与明障也明亦与闇障也故明来闇去断惑之义亦如是既是佛果障也佛智明法现前违佊故彼障可去何非佛智因位智现前位先立可灭耶[前-刖+合]断惑必有无间解脱道无间道正断惑解脱道证彼択灭及断[色-巴+(鹿-比+(人*人))]重故无间道未圆满未清净解脱道圆满清净也而若佛果智為无间道者彼位未捨[色-巴+(鹿-比+(人*人))]重故可非清净又正歒对惑位故未已脱圎满也若尒岂无佛果胜劣过耶故以十地圆满[宋-木+取]后念智品為佛果无间道也但於明闇相违难者自本因位[宋-木+取]极智引极圆明佛智故彼[宋-木+取]极智其性与佛果微细障相违性也故彼金刚无间智生时佛果障明闇相违永断也虽是劣智其性法尒与佛果障相违性故也於彼[色-巴+(鹿-比+(人*人))]重者与金刚无间智不相违故此位未断故第八识犹有漏异熟无记犹為[色-巴+(鹿-比+(人*人))]重之所依不佛也此智无间起佛果解脱道智之时与彼相违彼[色-巴+(鹿-比+(人*人))]重灭故第八识成无漏入圆满佛位也既彼[色-巴+(鹿-比+(人*人))]重障以佛果解脱道智捨故佛果智对障非无明闇相违之义[色-巴+(鹿-比+(人*人))]重闇与佛智明相违捨故也问何故以佊因位[宋-木+取]后智名金刚无间耶[前-刖+合]金刚者能断之义也智如金刚轮破物以喻為名也无间者有二义或加行心无间正能断智生故名无间或此智无间必解脱道生证彼択灭故名无间也。


同见闻七(十五丁)[前-刖+合]以金刚无间等云谓初后二障断中间所知障断是性相意也(云云)付其法相大乘意断惑入位也是又佊性相也(云云)问十地之间等者谓此问中有三疑难可见缀文委细也[前-刖+合]断惑等者谓无间道断惑解脱证理也又无间道惑歒对相翻又[色-巴+(鹿-比+(人*人))]重俱行俱转故未圆满不清净也去时解脱道离[色-巴+(鹿-比+(人*人))]重证理スルマテナル故圆满清净也若佛果无间解脱二道存[色-巴+(鹿-比+(人*人))]重俱行俱转セサルト二有故佛果胜劣过(云云)谓佛果胜劣过付学者二义有一义当抄料蕳如一义意断惑智必励力假也若佛果二道存励力假不假二有故佛果胜劣过有(云云)故因满智无间道佛果智解脱道也是第一难会也所谓因满智无间道解脱道无也其可知也但於明闇等者谓因满智彼佛智引起故因满智起佛果所障闇去时即佛果圆满智出生故是明闇相违义也私云因满智佛果智云实全不可有各别也是义边也故又因智佛智有也不可乱也虽是劣智等者是第二难会也(云云)於彼[色-巴+(鹿-比+(人*人))]重等者是明闇相违难会也[色-巴+(鹿-比+(人*人))]重者论云虽彼现种而名[色-巴+(鹿-比+(人*人))]重(已上)[前-刖+合]金刚等者谓金刚者能断义也而寄喻云尒也无间云二义分意一义加行心望无间一义解脱道望无间云也付其小乘起四道立也意云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各别立故云尒也(云云)大乘意相望四道也所谓当位加行道前位胜进也当位浅近道后位加行道如是前后位相望立四道也本疏云由前道為折伏后地(文)智处生读也。


同学抄九之五(十五丁)问佛果障以因缘智断之歟答尒也付之佛果障[宋-木+取]极微细也何以因位劣智断之例如彼十地障各以自地智断之依之胜鬘经云佛菩萨智之所能断深密经说於如来地断二愚如何可云哉答佛果是出障圆明位也何以彼智品正断惑哉故金刚无间道断一切障第二念上品无漏生起名之圆满佛果也若以佛果智断障者果位定可有胜劣寧得正等觉称哉但至断十地障之例难者是灯问也[前-刖+合]之十地各分入住出位胜劣不同故入地断佛位不然故十地断若许佛地同十地者即佛有胜劣既无胜劣称正等觉故皆断已方入佛地(文)次至胜鬘经者佛菩萨智者简二乘也非简因位云佛菩萨智也意云前四住地烦恼三乘共断之后无明住地唯佛乗智断之(為言)次至深密经文者论云谓有俱生微所知障及有任运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入如来地由此佛地说断二愚及彼[色-巴+(鹿-比+(人*人))]重(文)金刚心断之入佛地故云佛地断障也。


寻云得胜智时断此智之障也因位劣智与佛果障俱何以劣智断之乎无明闇相违义故岂在闇中对治闇哉又金刚心断之者何不属果位乎[前-刖+合]金刚心佛果无问道也故佛果障与此相违此道生微细惑随断虽须属之佛果果位圆满位故不取正断道也重意云因位断位故以无间道為初佛果果位故限解脱道不取无间道。


唯识论十(七丁)一所断捨谓二障种真无间道现在前时障治相违佊便断灭永不成就说之為捨攸种断故不復现行妄执我法所执我法不对妄情亦说為捨由此名捨遍计所执二所弃捨谓餘有漏劣无漏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引极圆明纯净本识非彼依故皆永弃捨彼种捨已现有漏法及劣无漏毕竟不生既永不生亦说為捨由此名捨生死劣法。


论泉十上(十六丁)一三所转捨至妄执我法事疏云谓二障种者此出躰。


○言真者有二义一蕳有漏不能断种故二蕳后得相见道等障治相违如明与闇说之為捨此即染中名捨依佗起性由依佗种断故不復能生现行之心妄执我法现行由此断故说现行及种依佗為断依他既断已(云云)。


○一二所弃捨至皆永弃捨事疏云谓餘有漏者即二障餘谓有漏善三无记法全异[孰/火]生少分除法执一分故劣无漏种者即十地中所生现行及此种类中下品种由金刚道转极圆者异前菩萨所依未圆满故极明者行相分明异前菩萨智彼不明故或极圆蕳一切有学极明蕳二乘无学纯净本识者净者无漏纯者无杂非如囙位七识等善净而不纯本识纯而不净今此第八无漏相续故名纯净此现行识非餘有漏劣无漏种依故皆永弃捨(云云)。


一彼种捨已至生死劣法事疏云此种捨已现行彼法永不生由此道理名捨生死法及劣法此乃总言不蕳何念能捨等。


唯识论十(十一丁)既所知障亦障涅槃如何但说是菩提障说烦恼障但障涅槃岂彼不能為菩提障应知圣教依胜用说理实俱能通障二果。


传通记玄一(五十三丁)四教义十云问曰為定用金刚智断无明為用妙觉智断无明耶[前-刖+合]曰涅槃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问曰胜鬘经云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前-刖+合]曰若用别教通十地等觉即是佛菩提智所以者何涅槃经云九住菩萨名為闻见十住菩萨名為眼见虽见佛性而不了了以无碍道与惑共住故不了了诸佛如来了了见者即真解脱肃然累外故了了也若别教明义従初欢喜地即用佛菩提智断初品无明乃至等觉后心方乃断尽若圆教明义即是初发心住得用佛菩提智断初品无明乃至等觉后心方断尽也(已上)此等诸文与今意同凡二智断光宅开善二师諍也今释且附光它之义。


糅钞第七(十八丁)四教义者天台作十二卷文也初问意断元品无明等妙二觉中何智耶[前-刖+合]意佛无上士故可无所断故等觉断次问无明佛智能断因位等觉何断之耶[前-刖+合]意断无明证中道智名佛智故因位用佛智断证无相违九住等者呼地云住故清凉云古译十地為十住故十住毘婆沙亦是十地故(已上)九地见劣故况闻分十地见胜故喻眼见虽见等者以十地见尚属不了对佛见故以无[得-彳]下无[得-彳]道断解脱道证意也是以等觉属第十地不立等觉意也。


○凡二智等者毘曇意谈无[得-彳]道断解脱道证光它依之成论意谈无[得-彳]道伏解脱道断证开善依之今釈且▆毘曇意耳。


七帖名目六末(四十三丁)问元品无明等觉智断歟。


答圆教异义也(如下)别教等觉智断也(同七卷(三十八丁)纲目抄第四在焉繁故今畧之)。


同学钞十一(廿九丁)问十真如外别可立佛果所证真如耶若立之者论中随地々所证虽立十真如全以佛果所证不立别真如中边论等皆其意同若不立者真如法性虽无差别随所断障及能证智别建立名义十地所证之外何无佛果始所悟耶若许其差别者定可有别真如名耶何况所断障既分十一障所证理寧限十真如哉是以疏中圆满真如名乃至如来十皆能了矣以果圆满转所证别名圆满真如见如何乎[前-刖+合]菩萨十地中修十波罗蜜断十重障证十真如其十真如者随地々各证真如上一分性故建立别名而佛果所证真如真如非如上别义兼十义故对十不可立之诸论举十种不表佛果所证者即此意也但至疏文者是釈虽初地中已达一切而能证行犹未圆满為全圆满后々建立之论文也故训云行位有十故圆满真如名乃至如来皆能了(云云)意云行位有十故地々各有一分圆满义故别々有真如名至如来十别义皆能了之(為言)是肝心意也(又百法见闻卷之七在焉)。


糅钞第六(七丁)仁王经说五十一位不立等斍瓔珞经说五十二位是则第十地中於入住出说故出位开立等觉一位故不立非相违(等覚立不立事七帖名目六(四十四丁四十七丁)纲目抄卷之四在焉繁故今畧之)。


摩訶止观私记六本(十八丁)问唯识但明十地佛果不明等觉何以為证[前-刖+合]论虽不明彼宗人师皆立等觉故知彼宗合在十地非全闕之。


了义灯七本(五十五丁)问金刚喻定何地所摄要集云有云两解一云第十满心若尒前々地々皆对治后々地障[前-刖+合]教说出十地即成佛故故前位断不同因位一云出第十地满心已后方是等觉仁王本业皆过十地说等觉故后经时刧方入妙觉要集云后釈為胜今谓不尒如四善根诸处皆言初无数积智福满已方起善根岂非初刧满心所摄此虽离第十地别云等觉亦第三摄即属满心非满心外若许出十地外更经多时后方入佛应出初地等亦经多时方入后地问若第十外不经多时何故本业经说金刚喻定许经多时又攸经云佛子摩尼宝瓔珞菩萨字者等觉中一人其名金刚惠菩萨乃至住寿百刧脩千三昧等[前-刖+合]今者通云仁王般若初地已上名圣种性第十地出[宋-木+取]初满心名為等觉以入住出各经多刧故瓔珞本业据出心满断自地障尽脩其加行断第十一佛地障故多时脩习及正断时皆名等觉所脩之定皆名金刚以能断其在实[色-巴+(鹿-比+(人*人))]重[宋-木+取]后障故非出十地满心已后别有等觉经多刧住故瑜伽四十八云於[宋-木+取]上成满菩萨住中当知一切烦恼习气随眠障碍皆悉永断入如来住此中既说法云菩萨為成满住皆悉永断入如来住明非在外更别多时若许多时应别立住既不别立明在第十满心所摄又此论第十云此十一障二障所摄乃至云所知障中见所断种於极喜地见道初断修所断种於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尽既言於十地中明非出十地满心已后若尒何故别说等覚多时修等[前-刖+合]已於此地断第十地自障尽已方欲断彼第十一障故湏加行种々修学得经多时故别立名问诸十地障各入初断何故佛地障在第十地断[前-刖+合]十地各分入住出位胜劣不同故入地断佛位不然故十地断若许佛地同十地者即佛有胜劣既无胜劣称正等覚故皆断已方入佛地作斯通会不违经论。


百法抄七(二十三丁)问金刚无间道在第十地满心者经几时分耶[前-刖+合]正断惑位唯[宋-木+取]后一念也若论方便道可多时问其方便道者何位耶[前-刖+合]於得佛位有等觉妙觉妙觉者正解脱道佛果也等覚者為得此佛位第十地满心所修也皆是金刚心方便也问修方如何[前-刖+合]瓔珞经云百刧修千三昧千刧学佛威仪万刧化现成佛入大寂定是等覚菩萨(云云)。


意云第十地有入住出三时其出心满心為成佛修佊方便谓菩萨第十地满心為受佛位往色究竟上摩醯首罗智所城(此名大自在宫)菩萨在彼百刧之间修千三昧其间修学佛果功德次千刧之间渐学佛威仪次万刧已示现成佛相也谓十方诸佛来集头灌智水现授佛位仪或(名授式灌顶仪式也)如此习学其[宋-木+取]后念起一念金刚无间智断佛果障也如是多刧仪式皆名等覚位也故正断惑金刚心虽一剎那以方便摄根本名金刚心者可多时也。


同见闻七(十六丁)以方便摄等者谓满心於所修加行方便金刚心根本摄在金刚心云也。


等覚位入重玄门倒修凢事之下七帖名目六之末(四十五纸)纲目抄四卷在焉繁恐今畧之。


二藏义八𢬌卷五终


贞享元(甲子)林鐘日


增上寺前 铃木太兵卫 市川次兵卫 开板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宗原私记 【二卷】 下一篇略述法相义 【三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