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略述法相义依释 【三卷】(一)
2018-02-13 23:48:1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616次 评论:0

国家图书馆善本佛典 第33册  No.8892


【日本 释高范撰】
 
 
略述法相义依释卷上


沙门 高范 撰次


◎八识大旨


○识谓了别為义。


瑜伽伦记第一曰毗若南此云识了别為义又曰心意识义自有通别别名心意识者頼耶是心以能集起三界生死色心法故末那名意以与六识為同时根生六识六识名识以对六境分别强故二通名心意识谓八识中一一皆有集起名心能生名意了别名识故今据通名云了别為义二十唯识疏谓诸经论所说心意识及了别此四名其体无异但名差别心积集义意思量义识了别义论第二曰了谓了别即是行相识以了别為行相故乃至此了别用见分所摄(此释第八识行相文也)问见分与了别其体為异為同耶答了别即是见分所摄见分未必了别谓见分之言通心心所了别之言局心王应非全同义灯第四了有二义一缘境名了通心及心所二行相了别非所但王而作意等亦言了者说缘境了非行相了或有单复单言了者即通王所言了别者非所唯王。


○一眼识者。


疏曰眼是所依而体是识依眼识识名眼识从所依得名。


○乃至第六亦然。


泰云大乘中如眼识於一念间取青黄等多色境界有青黄等多种行解取相各异互不相违广说乃至意识亦尔备云婆沙第三师义当此论眼识取色有四师解如伦记第十三说。


○清净色。


瑜伽论曰诸色自相有三种一清净色二清净所取色三意取色谓四大种所造五识所依五清净色眼等处摄名清净色。


○以果知因等。


演秘二云汎明此知畧有四种一以因比果二以果比因三以体比用四以用比体以果知因果发识也是心法因根义是色法也是则异类因果果心法因色法故。


○由用比体者。


发识取境根用由发识用比知定应有根体也。


○显形表。


瑜伽论曰显有十三谓青黄赤白影光明闇云烟尘雾空一显色形色有十种谓长短方圆麤细高下若正若不正表色八谓取捨屈申行住坐卧伦师云今依大乘唯有三句一显非形青等十三二形非显者长等十色三俱非句者无表色。


○影光。


伦记曰影与闇别者真諦释俱舍云如云障日成阴餘色於中犹显现可见说為影须弥障日成阴餘色於中隐不可见名闇灮与明别者如俱舍云日炎名灮星月火药寚珠电炎称明长短与高下别者长短据四边高下据处中谓中凸名高中凹名下也。


○四显色实餘色皆假。


畧纂云除青黄赤白外餘显形表色皆是根本四色差别依四根本色立餘差别故皆是假立论五十四问长短等所说形色当言实有為假有耶答当言假有何以故积集而住故名形唯有眾色可得餘形色相不可得故又必相待相待法有自性者彼有杂乱过失如车等彼觉可坏故伦师解曰虽无细微积聚而有麤青等积集成形言襍乱过者以有一法亦长亦短过故又如车等彼觉可坏者如取轮轴时失彼车等以相待故同学云积短為长失本短相下长為短亦失本长既长短无定相假境义炳然也。


○眼识所缘唯是实境。


同学曰未转依五识必缘实境疏曰唯取五识一向缘实问假境何识缘之耶答三重转五俱意缘之。


○响声。


伦记曰今此论及对法所列声中皆无响声唯显扬说彼云或依託崖谷所发响声此中据法师云因受等三是有体声餘竝假有是差别故。


○平等香。


伦曰此有二解一云依四諦论解正量部香有三种香臰平等平等者无臰香也一云长养根大名為好香损害名恶无前二用名平等香。


○味谓苦酢。


又曰味中苦酢等六是实餘可意味等假。


○空行风中无俱生香等者。


伦曰辨空行风无根本俱生之香但有假名如风过华香逐风来。


○身者积聚及依止义。


疏云身者诸大造等合聚名身或依止名身即一形之总称。


○诸根大造等者。


已下通伏难此五根章文诸字上有虽字意云若以积聚依止义名身眼根等亦可名身有积聚依止义故通云虽眼根等有积聚依止义彼為少分法依止积聚故不名身独身名身。


○谓滑性等。


瑜伽五十四云若触处中所说造色滑乃至勇当知即於大种分位假施设有谓於大种清净性假立滑性於大种坚实性假立重性於大种不清净不坚实性假立歰性及轻性於大种不清净慢缓性假立輭性由水与风和合生故假立有泠由闕任持不平等故假立飢渴及弱力由无所闕无不平等故假立强力及饱由由不平等变异错乱不平等故假立病由时分变异不平等故假立老由命根变异不平等故假立死由血有过患不平等假立痒由恶饮食不平等故假立闷绝由地与水和令生故假立黏由徃来劳倦不平等故假立疲极若远离彼由平等故假立憩息由除垢等离萎顇故假立勇锐如是一切说诸大种总有六位谓净不净位坚不坚位慢缓位和合位不平等位平等位景师云二十种触竝於四大分位假立基云此中解触有十九种如对法有二十二种无急缓劣三何以无者畧也不立生為触所以如四相中病老是一今此何故分二耶今此非四相不例也其死触者从果為名即身上有末摩死近之时今身即死此触从果為名老触亦然此触能生老等名老触。


○心法。


四分义私记曰问其以心法為相分义如何答如后念意识缘前念心又他心智证他人心也故。


疏云或别人心或前后心。


○定位意识唯是现量。


因明大疏曰然有二类一定位二散心定心徵湛境皆明证随缘何法皆名现量一切散心若亲於境冥得自体亦皆现量。


○与五俱意或唯现量。


今谓集量论说五识同时意识是现量故同学抄云且约五同缘边而已(云云)。


○或通现比等。


此约五俱意同时缘十八界也望与五识同缘五尘通现量或约缘五根边通比或约缘不相应法边通非不相应法其体色心二法而不缘色心缘得等是则於境异转也五俱意通三量為一念耶為前后耶有两諍也笠置上人以一念通三义為正松室上人以前后通三义為正同学八云於五俱意顿缘十八界质相见各有十八许一念类境许一念三量者盖此谓也。


○七末那识。


疏曰於圣教中别名末那总名识故末那是意故蕳后心前识但立意名恒审思故。


○此翻云意思量為义。


疏云意有二义一思量义二依止义常恒缘第八见分思虑量度自内我。


○缘於种子有根身器界。


伦记云唯识说第八识缘执受处即诸种子及有根身器世间等对法论说缘五色根四尘一分除声五十五说缘五色根五外 分理实亦缘声然对法论且说恒相续境故不取声。


○何為种子。


成唯识论云诸种子者谓诸相名分别习气疏云即是一切有漏善等诸法种子下解五位中此三唯有漏论说非无漏无漏种子此识既不缘但為彼依故非执受等相名分别者唯识论曰有漏心心所变似所詮名為相似能詮现施设為名能变心等立為分别其体则是名相分别习气也由彼彼缘此习气生现行果譬如草木种生其芽也。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工*刀]能差别。


疏述曰此出体言本识者显种所在蕳经部师色心等持种亲生自果蕳异[烈-列+就]因望所生果非种子故要望自品能亲生故[工*刀]能差别蕳现行七转识等望所生种虽是因缘亦亲生果是现法故非名[工*刀]能故以[工*刀]能显种子相今谓[工*刀]能言蕳现行七转识何故不蕳第八现行耶答於為因缘者蕳之故不蕳第八现行第八非能熏故於亲生自果义中蕳非[工*刀]能故。


○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


第二一异分别门述曰种望所依及所生果為不一异此即立宗何所以然。


○体用因果理应尔故。


述曰本识是体种子是用种子是因所生是果此之二法理应如是不一不异。


○虽非一异。


第三问答辨假实门如生望法非一异即说生為假种望於法非是一异种子应非实泉抄生起问云今大乘意种子与本识不一异者种子如生住等四相望法非一异说其体假种望本识非一异故假应非实今為答此云虽非一异等疏云生等假法如龟毛等体是无法非因缘故种子望法即是因缘故云体实有。


○漏无漏种各有二类。


论第二有三义一者唯本有种护月云种子本有由新熏发方生故名為新二者唯新熏种难陀云本识亲种无始新熏不能自得异熟果要由净业新熏招集方乃能生故名為新胜军亦同三者新古合成护法云名言及业种各具法尔新熏然其名言种子虽復法尔旧成无有支熏不能得果新旧合用其果方生望业招果与其新名各有二类下举护法正义伦记云测述西国三释一依护法云以本有法尔无漏种子能生一切无漏现行是故初地已上无漏现行皆有因缘或有地前新熏种子是有漏故但是增上缘初地已上新熏无漏种子望彼现行无漏亦得作因缘以是无漏故二护月云唯有法尔种子即用此种子為因缘生现行无漏三胜军云唯有新熏今此论又就可生义说為种子。


○诸有情无始时来等。


疏云自下第三申其正义应信本有无漏种子至解脱分善根已厺名胜进位但熏增长。


○熏今增长。


疏云种解脱分善根已厺闻正法时由现行有漏及自因缘所熏有漏种為增上缘令其本有无漏种子亦得增长展转增胜即以所增无漏胜种后时正生出世之心亦说无漏所增长种名闻熏习。


○復熏成种。


谓入见道且如无漏既有本有及与新熏有漏法种子类此可悉问有漏无漏相违法云何有漏闻熏令增长无漏种子耶答流转位分别俱生二障覆伏无漏种子不令得自在然初发心住位发深固大菩提心以来修有漏六波罗密善根及如实寻思观依之无漏种子少得自在是名增长虽有漏闻熏及有漏观其体善法故令无漏种子与力自在也。


○有根身。


疏云总身之中有别根故名有根身等。


○扶尘根。


伦云扶根是眼之处世俗呼之為眼故即扶五根色香味触之四境也。


○器界。


谓如世器领纳诸物山河大地能纳有情故名器界者差别义欲界等界种种差别故。


○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


疏曰能藏所藏执藏义故為襍染法互為缘故我见缘故此文襍染能所藏中唯有能藏令襍染等法不失故我爱缘之為执藏义即识為所藏。


○為杂染互為缘故。


疏云解能所藏诸有漏法皆名襍染非唯染法梵云僧吉[(止/矢)*余]此名襍染若不云僧即唯染也有云就互為缘秘有三释一者第八现所持种相望互為缘也谓第八持种时种為所藏现第八為能藏也此义现第八因种果也亦此种生第八现种為能藏现第八為所藏也此义种因现第八果也如是互為缘也今谓秘三释中初释為胜此论文下疏无互為缘释能持染种至此识為所藏文释与襍染互為缘故论文文依此释文解互為缘故云襍染通有漏三性法现行种子第八為杂染种子為缘能持襍染现行法為第八為缘能熏种子故云互為缘故初能藏义次所藏义也。


○有情执為自内我故。


疏曰解执藏义唯烦恼障义非所知障义不尔无学应有此名此不别执為其我所及与他我名自内我。


○内缘相续。


解云唯内缘局第七第八一分通外缘器界故。


○第七非量。


解云唯见分非量转自证分现量也。

 

◎现等三量


○现量谓无分别。


已下三十字入正理论文离名言分别种类分别等故云无分别非全无缘虑用是则明了无分别也。


○於色等境。


境字论為义。


大疏曰言色等者等取香等义谓境义乃至於色等境上虽无映障若有名种等诸门分别亦非现量故然离分别畧有四类一五识身二五俱意三诸自证分四修定者前记云且如意识与五识同时起亦缘其境不生分别故名现量自证者自证分缘见分之时亦名现量即此见分為自证分境也诸定心者在定之时亦缘其境虽缘境体已其定内亦名现量故皆后之三种亦离分别然理门中唯取五识疏曰言於色等义是五识故(云云)此四类心唯五识现体非一名為现现各各附自境体离贯通缘名為别转由此现现各各别缘故名现量又曰现量行离动摇明证眾境亲冥自体故名现量能缘行相不动不摇因循照境不筹不度离分别心照符前境明局自体故名现量。


○谓患翳目。


二十唯识疏曰翳是障疾眼病為缘意见髮等瑜伽论云翳眩者於一月处见多月像景释眼根识同取多月以是错乱故非现量是故五根五识有量非量不得皆是现量所摄今解眼识及同缘意识俱取一月而不明了故后寻求意识错乱取多月眼识等虽不明了而实缘一是故五识但是现量。


○比量谓於所比义有正智生。


真界云比量者谓比拟度量如见烟度火论曰谓藉眾相观於义相有三种由彼為因於所比义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无常等是名比量。


○是近及远等。


问云现量比量及念俱非比量体云何名比量答此三能為比量之智以近远生因故因从果名。


○有分别智於境异转。


此二句正理论文也境字為义大疏云分别智谓有如前帯名种等诸分别起之智不称实境别妄解生名於义异转名似现量。


○谓见杌為人等。


已下大疏释文见杌為人至及瓶衣等释异转不以本自相至谓為实有释分别智及瓶衣等大疏云问如第七识缘第八执我可名非量凡缘瓶衣既非执心何名非量答应知非量不要执心但不称境别作餘解即名非量以缘瓶心虽不必执但惑乱故谓為实瓶故是非量不以本自相等疏云诸有了瓶衣等智不称实境妄分别生名分别智。


○由彼瓶衣等。


以下释似现量前记云此似现量有两解第一云但意识缘共相至名似现量者此意但由意识分别作瓶衣解谓自眼见若据实论眼但见望境不见瓶衣即由意识分别作瓶衣解即是第一解但约意识解為非尽理第二解云从又但分别执為实有至名似现量此释尽理者此意即约执心谓自识现得亦名似现亦者亦上意识。


○诸似现量等。


自下大疏文也问何名非量耶答迷乱心於现不现前境错乱分别取不实事心也於此有二类谓执心非量非执心非量也执心非量者缘非我法如执我也乃至非执心非量谓或於非黄生黄解或缘龟毛空华等也。


○以据决定。


此通伏难若似现量在有分别无分别二心何故论文偏约有分别耶通曰论偏云有分别约决定似现量若无分别通现量故约决定者偏云有分别也。


○若似因智至似比量。


入正理文大疏云似因及缘似因之智為先生后了似宗智名似比量。


○如於雾等妄谓為烟邪证有火。


解云释论於似所比诸有智生不能正解名似比量文具文云如於雾等妄谓為烟言於似所比邪证有火於中智起言有智生。


○是真之流而非真故名似比量。


真指正比量也谓似比量具远因近因智果三真比量类本邪智故非真比量故云非真。

 

◎相等四分


四分义私记云问何故名四分耶分量决云心用分限四种差别故名四分。


○若细分别应有四分。


护法菩萨依厚严经集量论建立四分广说如四分义私记。


○相谓相状也。


私记曰问若言相分者云相状之义者心法无相状云何為相分体耶答心法虽无麤相状而有细相状故為相分。


○纵缘於心至不能缘故。


私记曰问第六识见分缘心法时之影像可是能缘何云初唯所缘耶(文)举此问次引此纵缘於心等大疏文答也疏文意云虽缘心法其影像是非能缘相分心不能缘虑故问若尔者所缘心不能缘虑者自证分所缘见分不能缘虑耶答疏通此难云此义不然自证分缘见分是一体之上义用故不作相分虽所缘心能缘虑今见分所缘心他人之心若我前后心是别体法故作相分缘其相分心非缘虑故不可例也。


○帯我法之相状。


演秘云帯有二义一帯者挟帯亲附之义能缘亲附所缘之境而不相离名為挟帯而犹世言身佩釰二帯者似也能缘有似本质之相相即相分心质相离名為帯似亦若世言靣帯火也。


○见谓见照也。


私记云问见照者何义耶答了别之义也故论云此了别用见分所摄(已上)。


意云八识见分各了别所缘境有明了用故谓了别為见照又云见故名见照故名见耶答照故名见不谓见故名见问若尔见故名见者有何过耶答若见故名见者耳识见分亦可名闻分有此过故不名见故见照故名见。


○自证分。


四分义私记云见分体用非他故名自此第三分证彼见分故问云见分体非他意如何答见分是第三分缘外之用体即第三分非他物故名之為自此第三分证知自缘外之用故云自证分也。


○第二分唯缘第一等。


四分义私记文也次下云问何故第四分唯缘第三分不缘第二分耶答论云以无用故(云云)问无用意何答云此疏有二释一云设许有缘有涉重缘过以无用故(初释)或无缘彼之用不说缘之如自证分不缘於相能缘各有分限可缘故(后释)问初释意何答意云证自证分设缘见分有涉重缘过意云四分必缘前分非超越缘若第四分缘第二分者有涉见分缘过又自证分既缘见分证自证分又缘见分有重缘过涉缘重缘无益故不缘也问后释意何答四分皆能缘所缘有分限故证自证分不可缘见分意云自证分缘第二第四用必定也第四分缘第三分用必定也分限有定量故更不可缘如见分是缘相分之用必定故不可证自证分缘见分耶。


○所能量量果等。


又云量者量度义也心等量境名能量為心等被量之境為所量果者成满因义也审察其所量能量云量果譬如以丈尺量绢之时绢為所量丈尺為能量解数之人智為量果也问果是成满因义意何答人以尺量绢本意欲知其数多少是即因也既量计毕知其多少者成满前因也是即果也心等量境亦如是能缘心缘境本意拟知境之青黄是因也既知其青黄了成满前因也是即量果义也。


○即以所缘第四為果。


又云何故不以能量為量果以所量為量果耶答凡量果必离能量有别体故(已上)。


问何以知以所量法还為量果耶答义演云例云如无色界本识见分缘种子之时即以自证分為所缘為其果何妨第三第四互以相缘后以為果问种子是在自证分处云何缘种子云缘自体分耶答义演云更无别种子相以种子持附自体分即以自证分為相分缘种子不离识故问第四分缘第三之时以所量為量果者且应第三缘第二时以所量见分為量果何故更立第四分耶答论云不应见分是第三果见分或时非量摄故(已上)。


问此文意何答不可以比非量之见分為现量之量果故不以见分為第三之量果后二分是体内法而一向现量故递為量果也伦记曰问何故种子不在自证分等唯在见分耶义曰以相见及第四分於自证分上差别建立今以种子是所缘故故於见分上立自证分為能缘故不於上建立又依集量唯立三分故不在第四设立四分者以不离自证分故但是第三分差别立。


○前二是外后二是内。


问何故前二名外耶答云此各有二义相分是外本质之影像故云外亦似外故云外见分缘外相分故云外亦似外故云外问见分内心法何故云外耶答疏云但由见分似外缘外故名為外非体是外问何故后二分名内耶云后二分是内心法亦缘心法故名内也凢后二分名内有二义一体内二缘内也问自证分缘外见分随所缘名外耶答见分体虽非外依缘外名外自证分虽缘见分外外相远故不名外也。


○初唯所缘等。


解云见分缘相分时相分所缘也见分能缘也自证分缘见分时见分所缘也后二分互以成能缘故后三通二。


○第二分通现等三量。


问见分通三量者八识见分一向皆尔耶答不然五八识见分一向现量第七识见分一向非量唯第六识见分通三量问后二分现量者其现量义何答西明云具三义者现量所摄问三义何答一非颠倒二非犹预三非重缘自证於境虽是邪见亲证自体故不作邪正等解故。

 

◎自共二相


解云於心心所所缘境有自共二相此有多类谓名句所詮自共相佛地经所说自共相因明所说自共相也因明所说乃现比量所缘也伦记云畧辨有三一且如色薀中十一种异名為自相同有变坏等三义即是共相二五薀各别名為自相同有聚积总畧义故名為共相三色等五薀性相各异名為自相无常苦空无我理同名為共相演秘云问经中二相其义云何答五薀等体名為自相薀上无常苦无我等名為共相虽一一薀无常等别彼此相似以立共名不说散心分别安立名共相也三惠章云此有多种畧说有三一处自相色声等法名為自相色薀无常等皆為共相二事自相青黄等法名為自相色声所等名為共相三自相自相不可言性名為自相餘可言等名為共相。


○诸法自体唯局法体。


疏曰如色法等碍為自性火以煗為性水以湿為性但可证知言说不及且如火以煗為自相此煗唯局火法体不通声等言说不及何者言说若著自相者说火之时火应烧口火以烧物為自相故缘亦如是缘火之时火应烧心今不烧心及不烧口明缘及说俱得共相。


○证智。


冥证自相法体智云证智故因明疏云若诸现现量所缘自相即不帯名言冥证法体疏云此之自相证量所知非言说等境故。


○通在诸法等。


断障章云彼说一切法上实义皆名自相以诸法上自相共相各附己体不共他若分别心立一种类能詮所詮通在诸法如缕贯华名為共相。


○如是展转。


疏全文云至不可说為自相可说极微等為共相故以理推无自相体且说不可言法体名自相可说為共相以理而论共既非共自亦非自為互遮故但各别说。

 

◎三种分别


了义灯云此三种分别有遍不遍行相约遍行相自性分别通八识有计度分别通六七识寻伺為体第七识无恒审思量虗妄计度第七识有不尔执我是何分别体非寻伺而依思慧立此分别约不遍行相唯在第六(云云)有云於分别有麤细若以心心所缘虑自性名分别者此分别或名自性分别或可名任运分别则通八识及三量皆可具此分别若执心俱坚猛分别名计度分别此分别唯限六七二识非量心也若寻伺相应诸分别寻求伺察行相尤麤显唯限第六识不有餘识寻伺唯第六相应心所故也。


○自性。


此有持业依主二释初持业者有漏心心所因循取境异无漏故名為分别是心心所本自性故名為自性自性即分别依主自性言亦通境说杂集论云如所缘相无异分别於自境界任运转故即自性之分别名自性分别自性谓於现在所受诸行自相行分别此依主释意也。


○唯识第五摄论第一许五识有者是也。


灯曰问既约自性八识皆有任运分别七八何无答约二乘通不说七八(文)唯识论第五文也难卒解也云意识应辨随念计度二分别故(文)问论不说(言)五识中有自性分别但言破於他意识应无随念计度二种答论虽不明言五识有破但言应如五识第六亦无随念计度不敢(言)无自性分别知有自性也。


○随念。


随逐明记不妄念心所起分别故云随念杂集第二曰初依现境自相而缘次缘过去后通三世於所缘境异相分别。

 

◎诸识所依


问何名所依乎答八识各以依苻依住所名所依。


○俱有所依。


俱有言蕳等无间缘等无间依前灭法為所依后生法為能依是能依所依异时有俱有依能依所依同时有也。


○定有四种(道)论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


疏云望彼五识并有力故具前四义於此四中若随闕一种五识必不转故此四何别五根与五识為同境依共取现境故餘则不定独得此名第六意识与前五识為分别依与依同缘分别境故五虽无分别意是分别為分别依。


○染净依。


疏曰第七与五识為染净依五识由此根本染故成有漏根本净故成无漏全成净已不漏五识名根本净其第八识与前五识為根本依。


○由此识染污。


谓虽第七初地分得今约佛果极解脱道前五识唯至佛果转故。


○根本依。


论第七云根本识者阿陀那识染净诸识生根本故。


○多引六。


此文疏依释因果相顺义文也七与力故下有所以二字依之[利-禾+(光-兀+天)]文谓多引六起染执等由第七故者明因相顺六缘境时七与力故者明果相顺相顺者多引意识起染污执等由第七识故云相顺。


○非七缘境第六与力。


此二句明虽七於因果俱与六力非六与七力。

 

◎诸识生缘


○即是第七俱有所依。


解云此二句明第七无根本依所由谓以根本依第八為俱有所依不可别立根本依。


○而第八识自体而已。


此二句明第八不立根本依所由谓根本依第八即第八自体也。


○虽种子恒等。


全文云但由五识内诧本识即种子也外藉眾缘方得现行以虽种子恒外缘合有顿渐起五或四三二一识生故或五至一生不定故乃至若於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即於此时一眼识转乃至五缘顿现在前即於尔时五识身转等故五识由缘具不具故生有多少或俱不俱。


○或俱不俱。


解云缘各合则五识俱起各缘不合则五识不俱起也故论云或俱或不俱起外缘合者有顿渐故。


○第六意识至有时不起。


疏曰虽亦麤动者显不定义谓亦五识又显自识行兼有细以麤亦细也又显与第七八识行相异彼微细沉审故又所藉缘少易辨故无时不具若尔何故不一切时如第七八相续生耶答由违缘故有时不起何者是违缘即下五位或猒於心或异缘碍遮识生起故名违缘。


○极睡眠极闷绝。


论云无心睡眠与闷绝者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疲极等缘所引身位违前六识故名极重睡眠乃至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亦违六识故名极重闷绝极睡眠疏曰问此既无心所眠何名為眠而此中及大论无心地等说為眠也此有二解一由二似虽此眠时无彼心所眠体而由彼加行眠引或沉重不自在似有彼眠心所时以二义故假说无心身之分位名眠实非眠也。


○第七八识。


疏云第七八识行相恒内缘一类沉审起藉缘少一切时有以行相细故无缘碍令总不行总不行之言谓第七识无漏灭定违染一分不行非体总无又但可令转变非总不行故与前别以第六识麤动故亦為缘碍。


○无漏灭定。


疏云瑜伽十二说或依非想非非想而入此定或依灭尽相而入此定何以唯依非想者次第定中最居后故以此定猒心至微微心方入餘下地心麤不能作此行相故依非想(文)此约初修人故次上云初修依何地起初必依有顶游观无漏為加行入初修即二乘及七地以前等又云前言初修唯依非想后修如何若得此定已自在者餘下七地心后亦得现前(文)论七云虽属有顶而无漏摄疏云以无漏引体即无漏种故第六十二说灭尽等至当言无漏由与烦恼不相应故非相应故无所缘故非烦恼生故是出世间异生不能行故。

 

◎有覆无记


论云法有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论云覆谓染法障圣道故述曰何名无覆覆谓覆障体即染法覆义如何障圣道故论又能发心令不净故述曰合以二义解其覆字即覆者覆蔽也蔽心令不净故名為覆。


○蔽心令不净。


解云令含能令所令义谓染污法能令同时现行法所令也其义易知。


○不善性。


疏曰不善三者一感非爱果不善谓极恶法二性非巧便不善谓染污法三性不安隐不善谓有漏法。


○问诸不善性等。


解云已下义灯第四取意灯云问染法障圣道说名為有覆不善亦障圣同名為有覆答据能障圣道不善应名覆招果势用强故不名有覆问不善招报强从胜不名覆无想不感果障圣名有覆答自性染法覆蔽胜障圣名有覆无想报等翳理微故不名有覆。

 

◎无覆无记


○异熟习气。


解云善恶业种子名异熟习气也伦记曰习气通二种所谓现行及种子此中约种子名习气有云第六相应思心所造作善恶业熏自思种此种子业[执/力]力强胜故能有助他无记劣种之力而彼羸劣无记法亲因缘种子其力羸劣故无自生现行之力故[((并-(前-刖))-一)/(冗-几+豕)]彼业种势力生自无记现行故此无记现行正亲因缘种虽无记种子力劣故隐不论谈胜助缘业种名无记果能生因此思心所依身语意三為作善恶事熏自思种此思种有二[工*刀]能一生自思心所现行[工*刀]能二助他羸劣无记种子令生现行[工*刀]能也生自现行[工*刀]能是名言种子不名业种子与现行思心所亲因缘习气性故助他[工*刀]能名业种不名名言种望他果非亲因缘故也(文)能引异熟无记果习气故名异熟习气。


○酬引业力。


解云异熟习气感总报无记第八其异熟习气有强弱不同酬其强弱[执/力]力第八相续有长短不同也引业者疏云唯第八识是总果故是果之主餘果方生主引生故由强胜业引总果故餘别弱业方能生果据其胜业名引引餘业生故有云言引业引果者此有业业相对果果相对二义总报业引别报业总报果引别报果故非总报业果相对名也有义引起总报果体故名引业若尔满业亦名引业引起别报果故此义违疏文。


○恒相续故立异熟名。


疏云果无间故说恒相续由恒相续及是引果立异熟名。


○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烈-列+就]有间断故。


伦记云三性种子同所依识说為异[烈-列+就]从此种子生现行时名异[烈-列+就]生疏述曰显异[烈-列+就]因所生未尽即明亦感前之六识俱增上缘此是别果故业名满引如作摸满如填綵以此六识从第八识真异[烈-列+就]起名异[烈-列+就]生以非是主有间断故不名真异[烈-列+就]成圆果事具足果事名之為满亦通因果皆有满义业胜名满。


○即前异[烈-列+就]等。


伦云释其名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异因而[烈-列+就]故名异[烈-列+就]从义得名疏云别从总称二种俱名為异[烈-列+就]果即由如前所说理故其第七识非异[烈-列+就]种之所引生因位唯染果无漏故枢要云真异[烈-列+就]具三义一业果二不断三遍三界。


○从自前念及种起故。


此二句明第八名异[烈-列+就]生所由对前念现行后念现行名异[烈-列+就]生是现现相望也从自异[烈-列+就]无记种生现行第八名异[烈-列+就]生是种现相望也。


○有间不遍。


疏云六识不遍无色无心定等五识及意无故。


○虽异[烈-列+就]起等。


解云三性法不名真异[烈-列+就]其义可尔而可名异[烈-列+就]生并从真异[烈-列+就]起故答不然对法第五说若法是异[烈-列+就]从异[烈-列+就]起者名异熟生善等唯从彼起不是异熟故不名异熟生。


○问何故名果以為异熟耶。


伦记云谓阿頼耶一起酬因始终恒起遍通三界得名异[烈-列+就]广如伦记。


○威仪路心。


伦记云威仪谓表色路体即四尘四尘是彼所依故说威仪路又解威仪四尘為性路即发彼心与彼為依说心為路工巧处亦尔但是五尘四尘别故此中威仪多於道路施设工巧多於处所施设故一名处一名路。


○為引导他或為利益。


伦记云為嬉戏加行所摄变化是无记其為利他起变化是善也令引一切有情至善道云引导一切有情得顺益事云利益。

 

◎四无记种


此一叚义灯第三取意文此有二解等。


同学钞云初释意除变化心餘三无记有同别种若异熟心缘威仪工巧名二无记是因种生也若自能熏与异熟心别种也以同种生名世俗有依别种边自在成就摄也后释意三无记定别种也异[烈-列+就]生心他善恶心熏此种子缘威仪心熏名威仪种子缘工巧心熏名工巧种子不尔之时异熟心种熏名异熟种子故虽缘威仪等亦是别种也发威仪等别种之义同先释也缘威仪等非实威仪等故名世俗有。


○瑜伽中说名世俗。


五十五云於异[烈-列+就]薀及加行别皆世俗有(文)无实体用名世俗有离异[烈-列+就]无记心种别无威仪工巧种实体用故说為世俗有伦记云於异[烈-列+就]四薀中假立异[烈-列+就]生义名世俗有除异[烈-列+就]外於餘加行所生薀中假立威仪工巧变化名世俗有又云四无记心皆於遍行境上假施设故当知一切皆世俗有泰云頼耶四薀及相应薀是异[烈-列+就]故云於异[烈-列+就]所摄诸薀威仪工巧变化三法是方便心故加行三心於异[烈-列+就]生上而假施设故是假有。


○以变化心不通异熟便非世俗。


解云变化心现在修四禪定依定得通依通起变化心故非业所感异熟无记种生故云不通异[烈-列+就]以故此有实体用非世俗不同威仪工巧异熟无记种生世俗有也。


○若以自力熏成者。


解云以自力熏应串习无记心餘义应思。


○但言世俗无唯言故。


疑云若自熏成威仪无记等各别有种子者瑜伽何云世俗耶通云瑜伽但言世俗不言四无记唯世俗故知自熏成威仪无记等一分非世俗各别有种。


○虽是异[烈-列+就]。


灯云以是异熟由缘此等名威仪等故(已上)。

 

◎善等三性


此一叚疏五末取意文也。


○能為此世他世顺益故。


疏云谓一一法要令此他二世顺益方名為善谓有漏善前世益今世益今世益后世益俱得乐果人天所仰无漏有為无為亦尔此世他世违越生死有得有证及由涅槃获二世益非生恶趣等故并名為善人天乐果唯顺益一世非二世故不名為善是无记果法故体非是善於后世中作衰损故不作此解。


○违越生死。


此世他世违越生死自有顺益义也。


○故并名善。


有漏善二世俱得乐果人天所仰无漏有為二世俱违生死无為非二世俱生恶趣皆有两世顺益相故有漏善无漏善并名善。


○人天乐果。


疏曰有问言若顺益名善人天乐果亦现益故应名為善為答此问故说彼非。


○问具修六度至二世亦成矣。


演秘四末文应捡。

 

◎善等界繫


○生得善。


演秘四引杂集论云由先串习生便即起不假思惟。


○方便善。


又云亲近善友思惟方起。


○色繫除工巧。


色界无刻鏤等义故无身工巧二禪以上无寻伺故无语工巧也言语由寻伺起。


○无色繫除变化。


变化依定通变化五尘境故无之也。


○欲界有变化心。


伦记景云此中欲界变化唯是生得通三性心皆能变化不同毘曇欲界有修果心。


○似欲界故。


欲界有情修上界定得通变化五尘境以欲依身变化故似欲界有之。

 

◎诸识三性


○答异熟性故。


疏云答有三初总答次别答后释无记名此总答也若善恶性必非异[烈-列+就](文)第八善恶业所感者若唯善性非恶业所感若唯恶性非善业所感既為善恶所感无记明。


○异[烈-列+就]若是善染污。


疏云别有三释此為一因证唯无记摄论第三末自解善趣既是善应不生不善恒生善故即无流转由集故生死流由苦故生死转恶趣翻亦然既恒生恶应无还灭由道故还由灭故灭又此识是染依述曰此识既是果报之主為善染法之所依止既恒善应不為恶依是恶亦应不為善依互相违故何得与二俱作所依。


○又此识是所熏性故等。


疏云如前已说唯无记性可受熏习。


○此意相应等。


疏云今以相应显心是染性非染故。


○任运转故。


同学云眼等五识任运也相应惑可唯无记今任运者一类任运也五识虽任运易脱起故通三性也五识虽具任运一义不具餘三义故非唯无记。


○不障善故。


同学云不障善者不障有漏六位中善位十一云也第七若不善性者岂不障六识中善位耶不云不障无漏圣道。


○遍三性故。


又云第七诸识染净依也其性若不善者能依六识岂善性耶相违异性不可成能所依故也。

 

◎六位心所


解云唯识论及百法论建立六位五十一心所瑜伽论建立五位五十一心所心所旧云心数瑜伽论名有所缘或云有所依疏曰畧以三义解心所总名一恒依心起心若无心所不生要心為依方得生故二与心相应彼五说与心相应故不与心相应又时依缘事四义具故说名相应由此色等亦非心所既尔心具五义与五相应应名心所三繫属於心以心為主所繫属之心有自在非所以是义故繫属於心有此三义故名心所。


○徧行五者。


对法疏云遍谓周徧行者起义周遍心起立遍行名亦遍亦行名為遍行。


○一作意谓警心為性。


伦记云然唯识说作意能取事之总相及餘心所所取别相既总取境名心取别名心所问作意警觉用现行耶种子位耶答以种子警觉為正义义灯云為种位警為现行位答淮诸师说通二位警本疏种位非在现行西明要集俱非本释云论二说通於种现同学云问种子是微细沉隐法也如何起警觉用哉答设虽沉隐何不施用哉烦恼种子发业润生猒心种子起遮防用修无想定时熏成极猒种子此种子有五百大刧不生心心所[工*刀]能也思种子防三业非等是其类也问触等心所在现在位而施作用作意何异之哉答既异餘心所独取眾多别相又何妨异餘心所在种子位起警觉用焉。


○為性為业。


义灯云问同举作用以显性业二用何别答有云亲用显性踈用显业又有云譬如火以煗為性用亲火体用故名性用烧物用名业用望火自性煗性上所帯用与火性踈远故。


○触谓三和。


唯识里书云此中大乘触别有体非即三和经部师三和成触触即三和是假(文)既大乘唯识立三和生触三和外别体触若云触谓三和与经部三和成触何异耶答大乘许别体触故非三和即触但云触谓三和触与三和同时互為因果故云触谓三和非三和即触伦记云基云此中触為何业谓受想思所依為业如餘处对法等唯是受依何不云想思等此彼别者此据通论皆依於触触次作意后生故若据相随转而唯受。


○分别变异。


解云於三和合位[工*刀]能乃生既与前殊说名变异分别者即是领似异名如子似父名分别父疏云此意总显根等三法有能顺起心所[工*刀]能名為变异此触亦有顺生心所[工*刀]能作用领似彼三是故名為分别变易(文)论云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触境是触自性既似顺起心所[工*刀]能故以受等所依為业。


○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


疏云正三和体谓根境识体异名三不相乖返更相交涉名為随顺如识不生根境或起名為乖返又如耳根眼识香境三法乖返不名三和若相顺者三必俱生既不相违故名随顺根可為依境可為取识二所生可依於根而取於境如此交涉名三和体。


○触依彼生等。


疏云即由二义触名三和一依彼生彼即根等是触之因依三和故亦名三和故圣教云三和生触对法亦云依三和合二令彼合彼亦根等即触之果谓触能令根等三法合為依取所生了别此三和合由触故然故说触能和合三法由此二义触名三和非一触体可名三故从触之因所和果说触為彼三和合也。


○三和合位至说名变异。


疏云谓根境识三和合位除未合时故言和位此三之上皆有顺生一切心所[工*刀]能作用名為变异谓此三法居种子时及未合前皆无顺生心所作用於三合位[工*刀]能乃生既与前殊说名变异变异即是三体上用正解变异体即三法。


○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為性。


瑜伽云受為何业谓爱生所待為业伦解云谓境界等爱皆由受后方生。


○能起合离非二欲故。


疏云解起爱為业谓於乐受未得希合已得復有不乖离欲於苦未得有不合欲已得之中有乖离欲欲者欣求即通三性此业可通有漏无漏今唯依无明触所生受说此唯是爱依染分说如缘起中受缘爱故有漏受能為爱之缘故。


○想谓於境取像為性。


瑜伽云想為何业谓於所缘令心彩画言说為业疏云体性可知言施设者安立之异名建立发起者亦名施设明詮道収发起义也。


○名言為业。


次下论云谓要安立境分斋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文)此中安立以下释此论文疏文也谓此中安立取像异名今文疏全文也次下云此业但是意俱之想餘识俱想不起名故设踈起名无失者第八识想如何起名由此故知此业不遍义灯云问想既施设名言為业何非语因答淮杂集论说為随说因非语加行由想境像方立名言此[执/力]用踈寻伺用亲正起语故说為语行。


○思谓令心造作為性。


疏无释演秘云问性业何别答性但令作业伇令作单重广畧行相有异同学云单广立性重略為业谓不具駈役曰单今解云性不具駈役造作故云单业加伇心故云重也性总不显三性广谈造作故云广业别别分取分位善性时駈入善性造作即其时令心善作一分為业故云略也。


○善等之因等。


疏三未文也全文云瑜伽论第三卷说即此邪正俱相违行因相由思了别谓邪正行即身诸业此行之因即善恶境由了此境相故思作诸业起善恶等事。


○有寻等三地。


演秘曰按彼论云此中欲界及色界初静虑除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有寻有伺地即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无寻唯伺地随一有情由修此故得為大梵从第二静虑餘有色界及无色界全名无寻无伺地(文)无寻无伺等诸师异释如伦记第二上说有说大梵名中间禪寻伺中间故也。


○别境五者。


对法疏云所缘事境多不同故能有别境立别境名。


○欲谓於所乐境希望為性。


疏云所乐者谓欲观境不但求彼若合若离但欲行意随何识欲观等者皆有欲生唯前六识或唯第六七八因中无作意欲观任运起故七八二识全及六识异[烈-列+就]心等一分但随因境[执/力]力任运缘者全无欲起餘皆欲生。


○勤依為业。


对法疏述曰此说善业生正勤故问勤即精进善十一一数也故唯善性然欲通三性何云唯善性所依对法第十等皆云信為欲依欲為精进依即入佛法次第依然既通三性即唯善欲為依。


○若不欲观。


有云以下显七八全分六识少分无欲次上疏文思淮可知。


○二胜解。


对法疏云决定事者显此所缘不定境等不生故。


○印持為性。


又云印谓印可是事必尔持谓决了不犹预故。


○谓邪正等。


疏云此胜解由邪教邪理邪证等力或正教等力或非邪正教理证力於所取境审决印持此事如是非如是以生胜解或教者教示或是言说但由转习。


○理者。


有此道理非谓四諦真实理也即摄一切事及真理谓此木是木之理等。


○证者。


即修禪定或诸识现量等心能审决者皆有胜解由此道理生印可故更有异缘不能引转令此心中更生疑惑。


○三念。


瑜伽云念谓於久所思所作所说记忆為业疏云四法迹念是定因伦云四法迹者如对法说无贪无瞋念之与定彼為三学所依法迹无贪无瞋為戒所依念与定為依定与慧為依。


○数忆持曾所受境。


对法疏云此显法迹三学之依故能生定於曾未受体类境中设曾所受不能明记亦无念起疏云重释业用令心明记此生定者由多增故定专注故即唯善念生正定故若散心念非必生定。


疏云能生智有此多分言或净分说非谓一切即如定后起痴心故。


○谓观德失至决择智生。


疏云心专一境依教而缘证解所缘心便明净由斯遂有无漏智生能知所缘德失等相约四法迹定能生智非定须然。


○不尔见道至应无等持。


疏云其相见道為十六心观境应无等持以要前后唯缘一境故彼一一念皆注其心於一境转深取所缘故有定。


○惠谓於至断疑為业。


疏云此说胜惠故言断疑疑心俱时亦有惠故。


○谓观德失。


以下释业义。


对法疏述曰谓观德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於非观境愚昧心中无蕳择故惠便不起。


○多分不同。


唯识义章私记云欲胜解念各转别别境定转惠境是少分也。


○善十一。


解云此十一有随一起皆同时起但如欲界非定地故无轻安。


○信谓於实至為性。


疏云实德能三是信依所是境第七深忍乐欲是信因果心净為性正显自体有云问忍乐欲者一向信因果信处都為无此相耶為信心所行相有此义耶答有此义但信行相处都无忍乐相唯信心所行相难显故约因果谈信依处者里书云实德能是信依处是境第七又云此三為境方生。


○对治不信乐善為业。


疏云此明业用显扬说有五业然治不信初与此同此言乐善即彼四种能得菩提资粮满故利益自他故趣善道增长信。


○一信实有等。


疏云谓於一切法若事若理信忍皆是对法云於实有体起忍可信对法疏云成唯识说信别有三一信实有谓於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即此论说有体忍可若諦非諦诸法之中皆信忍可名信有体此言意显设信空无亦生信故非唯缘有始方有信举信忍因显信自体故名忍可二信有德谓於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即此论说有德清净若德若非德令心清净皆有信生不唯有德始方有信不尔若信外道无德信应不起唯识说此深信乐故亦举欲界显信自性今以信体於德境生故言清净亦不相违三信有能谓於诸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即此论说有能希望有能无能希望修断皆有信生非要有能方有信起不尔信诸恶是可断法应信不生举信欲果显信自性故言希望。


○由斯对治至世出世善。


疏云正治不信彼实事等能起爱乐於无為证有為善修故是信业等。


○此性澄清至立心净名。


疏云此信体澄清能净心等餘心心所法但相应善此等十一是自性善彼相应故体非善非不善由此信等俱故心等方善故此净信能净心等依依士释又慙等十法体性虽善体非净相此净為相故名為信唯信能净餘皆所净故。


○勇悍為性。


对法疏云彼善恶品勤所对境此言心勇即勤之果各据一义理不相违疏云勇而无惰自策发也悍而无惧耐劳倦。


○满善。


疏云通三乘究竟果位或作善事圆了名满能满善故非要圣果。


○勇表胜进至蕳净无记。


疏云若唯言勤三性之法俱可勤苦然此中言何性所摄(文)通此问疏云勇表念念高胜非如染法设虽增长望诸善品皆名為退亦不名进无益进故进谓进成圣者身故悍表精纯蕳四无记无覆净也彼虽加行作意修习而非精纯不应正理故不名精。


○依自法力。


疏云於自身生自尊爱增上於法生赏重增上二种力故崇贤重善羞耻过恶谓作是意言义如是身乃作诸恶彼法甚好须依用之。


○崇重贤善。


疏云於有贤德者若凡若圣而生崇敬於一切有漏无漏善法而生崇重。


○依世间力。


疏云為世人所訶自猒於恶染已二增上力。


○三有。


对法疏云有谓三有即三界果具谓资具即三有因缘生三有皆名有具染缘无漏亦有具摄。


○作善為业。


有义问善者不过三善根今具修三善根耶答非具修於五欲境生猒离心為无贪正善今修此一善云作善耳。


○於苦苦具。


述曰有情苦者三界行苦或苦怀苦唯举有情显胜瞋诸增疾灭道亦生瞋故不尔无瞋翻成境便言苦具者谓三苦因缘无為等有无瞋故或无贪瞋言有等者待有等立非要缘彼如前慙愧观善恶立不尔此二应不遍善疏云贪通三界发业润生总说有有具瞋唯欲界发业力胜故云於苦苦具。


○七无痴。


伦记云若依对法第一卷云无痴者所谓生得闻思修慧决择為体恶心不许為业。


○对治惽沉。


疏云此正对治惽沉一法然对法说除一切障乃至彼约通障此约别障以惽沉是无堪任性安是堪任故唯除彼。


○离重。


重谓麤重即种子令身麤重故须除也。


○不放逸。


对法疏述曰正勤等四不放逸所依善根策发修断胜故修善防恶显此[工*刀]能此说通业。


○非别有体用等。


疏云此非别有体离彼四法无异相故体性无别无别用故作用不殊双成无别体用也。


疏云问信等十法皆有防恶修善之能何故唯於四法立也其餘六法而方彼四[执/力]用微而且劣故何谓為劣此四法中三法為根精进遍策一切能断能修善心彼餘六法非根及遍策故非不放逸之依即非胜也。


○行捨谓精进等。


论云谓即四法令心远离掉举等障静住名捨。


○对治掉举。


疏云此间据别障掉举等取餘法不同乃至对法第一明通能治一切法也。


○离沉没等。


述曰此即别释沉没等者释前所治襍染相违由捨平等离沉掉故[宋-木+取]初证得心平等性唯识说业对除掉举由捨寂静行正别治此说通障故言离沉然所等中亦兼掉举惽沉掉举通障捨故。


○远离加行次心正直。


又云心其障已除不由勉励但顺前转无高无下故心正直。


○无[工*刀]用。


又云善心相续不卢染生任运恒时住无[工*刀]用疏云加行者作意加行乃名分别离作意分别故其心正直。


○若夫无瞋等。


疏云理实无瞋体是实有不害依无瞋一分㧞苦之义胜故假立不害。


○為显慈悲二相别故。


此通难文也文云问何不於无贪等上建立答為显[工*刀]德中慈悲二相别故依无瞋假立不依无贪等。


○利乐有情彼二胜故。


此文亦通难全文云问诸[工*刀]德等如胜处等亦以无贪為性何以善中不依无贪之上為显[工*刀]德别故别立一假法也答一切[工*刀]德依圣人胜於圣人身佛為最胜佛身中利乐有情胜利乐之中慈悲二种最胜為显极胜[工*刀]德别故依无瞋立不害非无贪等。


○贪谓於有有具。


疏云於有者谓后有即唯异[烈-列+就]三有果也有具者即中有并烦恼业及器世等也有具故。


○取薀生故。


对法论一云何故名取薀以取合故答為取薀何等為取谓诸薀中所有欲贪何故说名為取谓於未来现在诸薀能引不捨故希望未来染著现在欲贪名取。


○瞋谓於苦苦具。


对法疏曰於有情苦及苦具者此显瞋境有情自体三苦故苦生彼事理瞋名苦具令心憎恚是瞋体性五十五说於十境转五十八说瞋有四损己他见他有情所所爱不饶非爱饶益初二缘害自身次一憎亲友后一爱怨家缘此三境而起三瞋三世各三名九恼害不安恶行此说通障别障无瞋伦记解五十八文云瞋恚四种者谓损己他见為第一损己他有情為第二憎我善友為第三爱我怨家為第四此举四境取四恚也。


○不安。


论云不安者不安静也。


○令身心热恼。


令五根身热令同时现行心心所恼此乃不安也。


○慢。


伦记云谓下中上於下谓下於等谓等直名為慢於等谓胜於胜谓等名為过慢婆沙等论但言於等谓胜不言於胜谓等诸师以此為妨理必须有於上谓胜名过过慢於多胜谓小劣於彼名不如慢。


○若有慢等。


疏云於胜德法及有德者心不谦下故受眾苦。


○疑谓於诸諦理犹预為性。


伦记云疑中犹预二分等者谓於有无二分心不决了畧有五相等者此有两[利-禾+(光-兀+天)]一释初疑过未世二疑因用三疑因所生果四疑四諦五疑三宝泰基同云一疑无他世体二疑无业三疑无因果四疑无諦五疑三宝。


○犹预者善不生故。


对法疏云由疑不决不能造业修诸善品故善不生此说通业别障不疑。


○恶见多生苦故。


疏云此释前业谓於欲界唯除俱生发招善处业是分别惑故。


○我我所。


伦记云执我我所等者景云末那但计於我无别行解计於我所但计我时谓此之我是我家我义名為我我所。


○一切见趣等。


疏云以此我见為所依本诸见得生故名一切见趣所依趣者况也或所归处也对法疏述云一切见者六十二等趣谓所趣诸见糺纷皆趣我故此属我见趣或况见趣况由执我故此属诸见与彼為依是此作业五见作用通障正惠今举别用不说通业。


○二边执见。


又述曰边有二义一者边侧障中道故二边鄙障胜行故。


○即於彼随等。


疏云谓由於前我见执我已随此我见后执為断常谓缘前所缘為境障非断常说有因果处中行道諦及出离灭諦。


○三邪见。


五十八说此有二种一增益谓餘四见二损减此谤因等名為损减伦云汎就僻执违理名邪见通五。


○谓谤因果作用实事。


伦记云问準本地分文谤父母等名𧩂作用无玅行等名為𧩂因何故此中无玅行恶行名為𧩂用谤父母等名坏实事解云父母有二义一有持殖用二有可尊之义即真实事又云拨父母中母是所託缘父是种子缘。


○谓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


伦云由三种意乐拨施等者一由著财意乐言无施二由见取取彼断见邪见邪见為净意乐故起邪见𧩂无爱养布施三执祠火天以為究竟意乐𧩂无自餘祠祀布施。


○所依薀。


解云见及见所依五取薀等见取之境诸见缘薀起故名所依薀。


○最胜能得清净。


疏云此於诸见即餘一切恶见及此所依五薀执為最胜能得涅槃清净法。


○闘諍所依。


疏云由此各各互执為胜诸见等故一切外道闘諍因斯而起有云以自所执為真实非他所执故此见為闘諍所依。


○五戒禁。


景云即彼取戒禁之见彼见所缘名為随行此见亦取诸见然多缘戒禁名戒禁取戒禁何别或佛法所受名戒外道所受名禁或根本名戒方便名禁。


○随顺诸见等。


疏云谓依诸见所受戒说此戒為胜顺诸见戒及戒所依五薀眷属执為胜及能得涅槃净名戒取戒即禁也乃至一切外道受持㧞髮等无利勤苦故。


○忿。


五十八何缘忿说名母驼答似彼性故。


伦记基云忿如母驼母驼恶意鬱卓忿亦尔為示恶意於他也。


○不饶益境。


疏云谓依现在可闻事或是有情或是他见即缘事生。


○执杖。


疏云执杖者即是身恶表业杖谓器杖从麁猛多分说唯言执杖亦有恶言故。


○热恼為业。


疏云热恼為业由恨故生恼非俱时也然忿亦生恼亲对轻故但说恨生。


○三恼至為业。


疏云追先忿恨之境触现违缘心多佷戾者慠佷[怡-台+龙]戾尤蛆恼螫於他人等。


○多发嚣暴等。


疏云对法显扬第一五薀皆言发兇险鄙恶弊之言者以多发故由恼起时亦发身业故如忿亦发语但说执杖嚣谓諠嚣暴谓卒暴[凵@人]踈鄙谓鄙恶。


○悔恼為业。


疏云对法云法尔覆罪者心心忧悔由此不得安稳而住。


○誑谓至相用。


疏云矫谓不实之义诡诈虗偽之称谓自无德诈偽有德贪利养故邪命為依。


○障不謟教化。


论云矫设方便為取他意或藏己失不任师友正教诲。


○谓於自盛事。


疏云於自盛事者显扬云谓暂获世间兴盛等事心恃高举乃至此中通言诸所知法亦名盛事。


○染依為业。


论云憍醉者生长一切襍染法故。


○殉自名利。


应為徇字读為求也访也唯识里书殉辞峻切以人送死也非今意谬也。


○不耐他荣。


疏云他荣者谓世间荣即富贵安乐出世之荣即是证说胜品[工*刀]德通有无為。


○无惭。


疏云此反惭相应準前说对法无惭自不耻為无惭。


○无愧。


疏云準返善中愧為其相等。


○心秽為性。


论云如极秽物自秽秽他是故说此心秽為性。


○惰依為业。


论云不信者多懈怠故。


○增染為业。


疏云增者是滋长义。


○於诸善事等。


疏云非但於善不勤名怠於恶策励亦是怠也。


○於无记事而策勤。


有云於善品不进故不精进於善品不退故非懈怠但欲胜解也。


○纵荡為性。


疏云纵谓纵恣荡谓荡逸。


○障轻安毘鉢舍那。


疏云此乃别障善中轻安通障观品显过失增说有二障。


○惽沉别相等。


疏云谓瞢重是此别相瞢谓[梦-夕+登]瞢即是惽义重谓沉重即是沉义此体别相非无堪任令俱生法无堪任故。


○障行捨奢摩他。


疏云能障行捨善法相违障奢摩佗止品对治若别善法相对行相违捨相若总善法相对行相违於止品以过失重说有障二对法显扬皆言违於止品唯此论中违捨善。


○掉举别相等。


疏云此申正也谓嚣掉举动是此自性令其俱生心心所法不寂静故。


○散乱所依。


论云谓失念者心散乱故疏云由失念故生起散乱遂难解业不能明记善等事故名為失念。


○毁犯為业。


疏云不正知多发业多发恶身语业而多犯戒等显扬对法五薀皆同。


○令心流荡。


疏云流者驰流即是散[工*刀]能义荡者荡逸即是乱[工*刀]能义。


○恶惠所依。


论云散乱者发恶惠故。


○[跳-兆+参]扰。


疏云[跳-兆+参]者谓散扰者谓乱。


○彼令易解等。


疏云掉举举於心境虽是一令俱生之心心所解数转易即一境多解也也散乱之[工*刀]令心易缘别境即一心易他境也。


○虽一剎那等。


疏云虽一念中解缘二法无俱易义而多念相续有易解缘义故一剎那中虽有此二行相难知故以相续显其行相若唯一念隐故不说。


○是烦恼等流性故。


疏云二十随惑根本等流等流者同类所引义非前后等流也又云言等流者谓同类义[执/力]非强胜然非因故不名根本今谓疏有二解一者随恼於心二者随烦恼生烦恼者本惑也随本惑生疏后义為正。


○忿等十各别起等。


疏云行相局故名之為小有云忿乃至慳十名小随惑行相互相违必各别起不并起故也。


○无惭等二等。


疏云自得俱生行通忿等唯遍不善位局后八。


○掉举等八等。


疏云自得俱生但染皆遍得俱生故不可名小染皆遍故不可名中二义既殊故八名大。


○悔谓恶作。


疏云悔谓恶作者以体即因即诸论说恶作者是恶作非悔悔之体性追悔者是如人可知恶作之体以何為性恶者嫌也即嫌恶所作业诸所作业起心嫌恶已而追悔之方是悔性有云本名悔而果上立因名名恶作必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也恶為因生悔也。


○令不自在昧畧為性。


疏云此令身不自在坐亦睡故乃至能他摇动亦不觉等故此令心极闇昧轻畧為性有云睡眠心所行相[怡-台+孚]故云轻略也。


○一门转故。


疏云唯一意识都无五识同学云问何故以识為门耶答意识既為睡眠心所之所依名门无失。


○畧别窹时。


疏云窹时广故别谓蕳别也。


○有无心位假立此名。


疏云世间圣教有於无心位亦名睡眠此假立如论说言无心睡眠此则是也由眠所引似起眠时故亦名眠有云问无心位睡眠心所亦灭无何名睡眠耶答无心位虽无心心所疲极缘未至极位眠心所相应令心昧畧无心位所引起彼似彼故亦名睡眠也。


○寻谓寻求。


伦记云寻谓寻求伺谓伺察或思或慧推求麤位名寻即此二种於境察审细位名伺非一剎那二法相应一类麤细前后异故。


○忩遽。


疏云忩迫遽意。


○以安不安等。


疏云身心若安徐缓為业身心不安忩遽為业但通思惠或思名安徐而细故思量性故惠名不安急而麤故蕳择性故身心前后有安不安皆依寻伺故名所依。


○今此境者通一切境。


意言境通一切有漏无漏色心三世等法。


○意言。


伦记泰云名言能詮法意能分别法寻俱麤意亦能分别法分别法义似名言故名意言又解言是思惟言非是语言意兴思性名言俱行故名意言基云名自言法名体是麤意寻能思诸法似於名言故言意言性也又言说名是言名思惟名意名寻是思惟名故故名意言也。


○三从果等。


有云第三释果者由意起言云果也。


○并用思惠一分為体。


有解以遍行中思别境中慧推度发言用别立寻伺也。


○此四心所於善染等。


以下解不定得名疏云於善染等皆不定者一解显不定义此界性识等皆不定故。

 

◎王所相应


○唯缘境之总相等。


唯识义章私记云心王若缘青色时但总取青不更分别何物青心所於彼青色分别何物之青色故心王但取总相心所取总别相演秘云心王所取总别义总而為四释一心唯取总心所唯别二心王唯取总相所取总别三王所俱取总别二相四心王取总别心所取别相然以第二义為正故今举第二义也。


○心王所属故名心所。


对法疏云成唯识说恒依心起共与心相应繫属於心故名心所如属我物立我所名心於所缘唯取总相心所於彼亦取别相助成心事得心所名如画师资作模填彩。


○时谓剎那。


疏云时谓剎那定同一世。


○依谓依根即俱有无间是也。


王所同所依成相应义也就其所依有俱有无间二依俱有依能依所依同时无间依能依所依前后虽有同时前后异心王心所同所依也。


○蕳别识。


枢要云依蕳别识唯识义章私记云以依同蕳别识谓眼识与俱时意识缘一青色时所缘是一然眼识以眼根為所依第六以第七為所依所依各别不可云相应故云蕳别识。


○缘谓所缘等。


疏云以所缘等蕳别见谓第六第八同以第七為所依根然第八识唯缘三种境第六识遍缘一切法所缘各别不可云相应故云蕳别见。


○事谓体事。


又云以事蕳体多谓眼识与俱时第六共缘一青等之时眼识一聚心王心所各各体一故以相似名為相应若加俱时第六聚之心所名眼识之相应者有心王体一心所体多之失不可云相似故云简体多。


○印持决定。


疏云胜解印持曾為犹豫境今得决定事。


○定能令心专注一境。


疏云定虽影像相分剎那新起其加行时所观本质前后相续恒专注缘此识任运不作加行专注本质恒缘现在影像所缘但新新起。


○善染污等。


疏云等者等取餘善等法即不定四既通三性亦在其中。


○恶作等四等。


此通伏难疏难云善染非异[烈-列+就]可说不相应不定中无记何非此识并(文)论以此恶作等文释此难也。


○有间断故等。


疏云非一切时常相续故非此相应又云非异熟者非真异熟不遮异[烈-列+就]生亦有恶作等。


○欲希望未遂合事等。


疏云欲缘从来未合事故此恒缘合境常是我故。


○胜解印持等。


疏云胜解但能印前疑事不了事生此恒决定计我非餘非先有疑及曾未了今方印可故无胜解。


○念唯记忆等。


又云念能忆昔曾所习事於现在习者已灭今起追忆非我已灭今生追忆境恒有故。


○定唯繫心等。


疏云定唯别作意繫心专一境由加行心趣求一境唯缘本质一法不作别缘前后念解亦非常解此识任运不深趣求专缘一法剎那别缘故无定也。


○善是净故。


疏云其善十一体非染故非与此俱此俱唯染故。


○见所断修所断。


疏云前见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今此修道除初地心出相见道已住出地心乃至第十地终金刚无间道来并名修道。


○我所偏见依我见生等。


疏云我所及边见依我见后生此识相应不依彼起任运缘内相续而生不假他后起故不起我所及遍见也。


○睡眠必依身重昧等。


疏云睡眠若起必依身心沉重惽昧此是内缘外眾缘力即是病等或凉风等有时暂时如对法论第一说即是间断非相续义乃至一类无始蕳别不假内缘而起。


○慢於称量门。


解云凌他慢也自他相待方胜劣故名為称量自恃慢非称量故。

 

◎苦等五受


○苦乐尤重。


疏云谓在五识即楚利逼切明利适悦名苦乐在意稍降逼切如可适悦名忧喜受。


○无分别故。


具可云在五识逼迫适悦俱无分别名為苦乐。

 

◎诸识受俱


○若是餘受必有间断。


苦乐间断法非常恒相续苦非常恒相续乐故。


○七有情恒执等。


论全文云由此识常无转变有情恒执為内我故(云云)疏云常者相续义无转者一类义我是一常故此似我显第七识恒缘执我。


○寧执為我。


若苦乐二受相应或时苦或时乐转变无常故第七何执常住我。


○杂受纯受。


疏云鬼畜处通若唯苦处地狱相似五十七说与地狱同纯受重故若杂受处容有喜乐况復无忧杂受轻故。


○捺落迦中至為苦。


疏云捺落迦者此云苦器受罪处也那落迦者受彼苦者故二别也有云捺落迦此云受苦器那落迦此云受苦者。


○无分别故。


疏云其诸地狱一向苦故唯苦无忧以迫尤重為苦所逼亦无分别以忧分别方得生。


○若在欲界至悦心故。


疏云大乘初二近分有喜乃至何以无乐以彼适悦不遍五根故但遍意识及身处少分。


○初二静虑近分。


俱舎疏云四本静虑四本无色各有近分与八根本為入门故。


○悦身心故。


疏云根本初二名喜乐者适悦五根故。


○安静尤重无分别故。


疏云以安静适悦故无分别适悦故名乐尤重故名乐即是在意名乐所以。

 

◎五果体相


○异熟果。


伦记云异熟果以一切业所招无记五蕴為体别报从总总名异熟。


○若但言异熟等。


论释异熟果云一者异熟谓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续异熟生无记(文)今文释此论文曰若但言异熟即六识中报非真异熟摄今為总摄彼故言异熟生伦云次释其名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异因而熟故名异熟从义得名。


○等流果。


又云等流果以一切有為漏无漏三性自类同品劣法前聚生后同品胜法后果為性。


○相似之义假名等流。


伦云瑜伽唯识皆又说言或似先业后果随转如由杀生得短命此实增上假名等流命短同故又云一切有為前后相似名等流因等流為果名等流果即当体為名亦可共等流為果名等流果即从因為名。


○离繫果。


伦云离繫果以断烦恼障及得果所证择灭真如為性断所知障所得择灭等但是增上果所断障体非繫法故六行所得亦增上摄不断种故又云择灭无為体绝羈绊故名离繫离繫即果当体為名。


○士用果。


又云士用果有二义一云五蕴假者作用所得四尘為性三十八云占卜稼穡為自性故二云通以一切有為无為為性别别诸法名士夫故此能招得俱生无间隔越不生四种果故又云五蕴和合假立士夫士夫作用所得之果名士用果此即从义作用為名士夫是义用是作用。


○如夫农作等。


谓由农作因得稼穡果由商贾因得财利果由事王因得褒录果由书画因得文字及形像由筭因得记数果由占卜因得吉凶果。


○增上果。


伦云增上果以一切有為无為為性性宽通故又云万法不障一一法有增上增上即果当体為名亦可用有得果之[工*刀]名為增上增上為果名增上果从因受称。


○谓除前四。


有云除前四果外餘与力不障果皆名增上果也增上果有二废立一别体增上果二杂乱体增上果也别体者以前四果外与力不障诸果為增上果四果外有别体故名别体杂乱体者前四果亦与果有与力不障义皆增上果也与餘果杂故名杂乱。

 

◎頼耶三相


○此翻曰藏。


疏云藏具三义如论已说义虽具三正取唯以执藏為名所藏义通第二位第二位从无始乃至佛果极解脱道第八也此间第八受熏故所藏义通第二位也。


○问此识果相应通三位。


疏云问阿頼耶阿陀那名亦是果相独言异熟有何意耶答异熟名等此识果相虽多位异熟名宽三位通二位五位通四位故偏以异熟為果相。


○此识具四果。


疏云谓前望后為等流果同时心所望此心王名士用果种子生时亦名士用故论下言如俱有因得士用故亦名增上果异熟果可知。


○答等流增上等。


此明以不共义异熟為果相不共者真异熟义不通餘法故。


○如是三相等。


枢要云第八三相摄论第二卷以种為因相诸法因缘故现行為果相二种所生故现种俱為自相现种俱為自体故乃至第四说三相俱取现行及一切种与转识互為因果故。

 

◎我法二执


○我法二执。


於五薀假和合法执為常住云我执於三科法体执為实有常住為法执执者误实非常住谓常住云执不称境故名為执也。


○诸我执。


但言我见独取萨迦耶见故体局心所言我执非我见总取我见相应心心所故其体通心心所故疏云言我执者显非唯见心心所法皆名执故演秘云若言我见不通心王及餘心所执言宽故该见同时心心所等皆名為执。


○恒与身俱。


疏云但身俱者解其俱义(言)而转者解其生义。


○不待邪教。


疏云邪教分别及邪思分别一分别言通二处也。


○一常相续。


疏云常相续者显恒起义在第七者显执所依缘第八者显所缘境起自心相者显缘第八不亲著执為实我者不称境知故执生也。


○二有间断等。


疏云在第六识显执所在五取蕴者彰此俱生我见之境不缘无漏乃至缘蕴总别显执行相总缘五蕴為我名总别缘五蕴為我名别乃至此中所言五取蕴相或别者是第六本质起自心相者是影像相。


○缘识所变。


有云识所变言可通诸识歟第六广缘识体故诸识所变境為本质无不缘故识言可通诸识歟。


○细故。


疏云无始串习体相微隐。


○难断。


疏十云非世道伏二非初道断(见道)初道断者即见道断三非地未满修道能断要第九胜道方断故言难断。


○胜生空观。


疏云胜生空者蕳异有漏及游观生空心断彼不能故又云言生空断者一通三乘二以行相而说其实菩萨亦法空断。


○亦由现在外缘力故。


疏云内缘必藉兼藉外缘故外缘说於亦字非与身俱以来显异俱生要待显分别义。


○一缘邪教所说蕴相。


疏云第一是即蕴计我。


○二缘邪教所说我相。


疏云离蕴计我乃至或以名教而為本质起自心相。


○麤故易断。


疏云行相猛名為麁初圣道除名為易断。


○初见道时。


疏云违见道故道生便灭相见道中不断之故论云初又真见中有无间解脱无间道断异解脱名初。


○生空真如。


有人问云上文明俱生伏断时云胜生空观今断分别时亦云观一切生空真空不云俱生分别俱以法观断有何意耶答实可通之故本疏唯言生空断者一通三乘故二以行相翻而说其实菩萨亦以法空断也今谓通三乘者生空三乘通观故以行相翻者我执正违生空智故也。


○缘识所变蕴处界相等。


疏云识既不能取心外法唯缘所变蕴界相等或总缘蕴或别缘蕴界处亦然。


○此二法执至方能除灭。


又云第六识中俱生法执於其十地道数数修地地别断以障地故第七识者於十地中道数数修要至金刚方能除断此中合说若道若断故言数数方能除断此唯菩萨非二乘者若数数断习种俱然又除灭有二一伏二断六识伏亦断第七伏不断故皆言数数乃至言胜法空显法空观蕳游观心唯取无间断法执道。


○此亦二种至执实法。


又云此文可知即小乘等并名邪故不称正理故。


○二缘邪教至执為实法。


又云自性即是数论胜性等取胜论实句义等如是非一乃至初小乘等所执后外道等所执。

 

◎烦恼所知


○萨迦耶见。


疏云此中不言我见言萨迦耶见者若言我见不摄我所乃至為显此中摄我所故言萨迦耶见。


○萨迦耶见而為上首。


疏云亦以法我我所执為首生餘障故(文)烦恼障下萨迦耶见人我见也故疏曰由我见為本生诸烦恼。


○所知境无颠倒性。


疏云所知境者谓有為无為无颠倒性谓真如理由覆此境令智不生能障菩提故名所知障。


○若论正障至依胜用说。


同学抄取意文也此中云圣教指唯识论第一彼云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得大菩提。


○执我执法等。


以下明二障体一义示兼障所由疏云体不相违可唯一体用义分故可说有别同一种生用分成二如一识体取境用多故是一同一种生无违於理如一眼识缘青黄两境二行相生。


○我执必依法执而起。


解云法执体迷我执用迷故用迷必依体迷。


○如要迷杌等。


疏云人我位必有法我人我必依法我起故人我是主宰作者等用故法我有自性胜用等故即法我通人我狭也如人要迷杌不知见杌等方执為人迷杌為先后方人起此中喻况理有浅深浅喻谓人是人执迷杌是法执等。


○能持自体等。


以下通难疏云问云何故人执必帯法执法执亦有不帯人答能持自体等。


○非一[工*刀]法等。


以下明法执有不帯人执。


○如计外境等。


唯识义章私记云如计外境唯起法执不起我执无常一用故知计外境唯有法无我即显内法上唯起法执不起我执。


○是故人执。


以下补特迦罗我见以下总结也。

 

◎能遍计识


○虗妄分别為自性故。


若有漏心有如无漏不起执者即楞伽中边等不应言虗妄分别既言有漏心虗妄分别為自性明知有漏心皆能遍计疏(九本)应捡。


○若计度惠等。


以下通正义难难云依计度分别故有二执然五八无计度分别何云有二执耶。


○由七识熏习分别力故。


七识者除第七约起法执说故疏云依第八所变想无之上第六七识起执於我除第七识餘之七识起执法不计末那有法执故。


○八识生时变似我法。


如是从无始来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其诸识自体分转变相见二分似起其二分似我法八识中皆有执计故有人云安惠云无似有安惠一分师不立相见二分故相见二分无似我法有也八识有执故有我法二执也。


○第六第七等。


疏云若护法难陀等解由无始来第六七识横计我法种种分别熏习力故若安惠解七识相应诸心心所名皆分别能熏习故即由分别熏习种生熏者击发义习者数数义由数熏发有此种故后诸识起变似我法。


○八识生时变似我法。


疏云护法释云识自证分所变相见依他二分非我非法无主宰故无作用故性难言故圣教名我法者是强目彼如世说火口不被烧所说火言明非目火世间凡夫依识所变相见二分依他性上执為我法此所变者似彼妄情名似我法彼妄所执我法实无非可说牛毛似彼龟毛故不说似彼但说似情有云护法云有似无(文)护法四分师故相见二分依他有法其有法似都无我法也疏云问前护法解后安惠解何故我法但依二分不许自体以為我法答(云云)依此难意二师并同许相见二分似我法也疏一本应捡。


○而由六七等。


同学云五八识虽自无我法分别第六识屡执我法或在俱时互相增益或前后起缘发八识缘彼熏习或令自熏如此熏习染浊气分展转增长遍在一切何念有漏為妄不秽依之后时生起之相不清净也故五八识见相分似六七识我法相见何必由自分别也有见相分似六七识我法相见非起二执名似我法扑扬解同此详之。


畧述法相义依释卷上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表无表章详体文集 【三卷】 下一篇法宗原私记 【二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