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表无表章详体文集 【三卷】(二)
2018-02-14 00:03:1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513次 评论:0

表无表章详体文集卷中


得舍分齐第五


章且得具足至诸宗异说。


戒疏曰初门明教本无分意以适缘授法悟入为先何有乖各轻重异见(乃至)大集方云灭後分五斯乃悬记亦非本意如世父记子後必分异何以知耶一者教主是一无可对诤二百年已来师资传化三时接利机各体权实虽闻异制不相是非故但通为八十诵律大毗尼藏二明分相者其相有四一者二部如四分中初结集时选五百人余不在数名为大众如文殊问経根本二部谓上座部及大众部如西域传二部所集各有石窟其所仍存现今中梵二部俱盛二者五部若据缘本其流上座何以知耶大迦业波初秉宗教将事集法简练通德故五百无学(乃至)如付法藏传说付法与阿难等二师阿难受法化世如付法藏传恒水中流而取灭度分身四分广相如彼三师末田提四师啇那和修并是阿难亲承资奉阿难将灭以法通付二人田提道洽罽賔和修化在中国是则同时分地而王也五师优波毱多和修所度缘如智度声振遐迩时人号为无相好佛前之五师蹑迹传化体权通道故不分教二者同世五师时既浇漓情见互起虽通小圣不无利钝毱多受法渐劣於师和修举手莫委定相致使此五皆资心见何得开通纵而不问迸分五部如涅盘说由此异想朋党相援互相诤讼皆悉悟道又大集文云五部虽各别不妨诸佛法界涅盘。


事钞曰僧只律(是根本部余是五部)昙无德部(四分律也钞者所宗)[萨-产+(辛/工)]婆多部(十诵律也)弥沙塞部(五分律也)迦业遗部(解脱律此有戒本)婆麤富罗部(律本未至此依大集分别)。


资持记曰上列六部前之四部戒本广律此土已翻即根本获一五部得三翻传时代备如戒疏。


章一十诵律至大毗婆沙。


宗轮论异执论曰说一切有部十八部论曰名[萨-产+(辛/工)]婆多。


资持记曰[萨-产+(辛/工)]婆多或云[萨-产+(辛/工)]婆谛婆此云有(亦云一切有从计为名)。


章十诵律云十种受具足。


彼律曰佛在王舎城语诸比丘十种明具足戒何等十佛世尊自然无师得具足戒五比丘得道即得具足戒长老摩诃迦业自誓即得具足戒苏陀随顺[前-刖+合]佛论故得受具足戒边地持律第五得受具足戒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受八重法即得具足戒半迦尸尼遣使得受具足戒佛命善来比丘得具足戒归命三宝已三唱我随佛出家即得具足戒白四羯磨得具足戒是名十种具足戒。


章一自然得谓佛独觉。


俱舎十四曰一由自然谓佛独觉。


章尽智心位自然得之。


对法论曰云何尽智谓由因尽所得智。


末论曰此义意言於此位中由永断集令无有余所得智名尽智。


或缘尽为境。


末论曰或缘因尽为境故名尽智。


贤圣义私记曰无学位中永断烦恼令无有余所得智名尽智亦缘集谛尽为境故名尽智当来一切苦果毕竟不生之处所得智名无生智亦缘苦谛不生故名无生智也。


章二见谛得至即五苾蒭。


彼论曰二曰得入正性离生二十三曰经说正性所谓涅盘或正性言目诸圣道生谓烦恼或根未熟圣道能越故名离生。


章三善来得全谓耶舎等。


彼论曰三由佛命善来苾蒭谓耶舎等。


章四自誓得至谓大迦业。


彼论曰四由信受佛为大师谓大迦业。


章五论议得至谓苏陀夷。


彼论曰五由善巧酬[前-刖+合]所问谓苏陀夷。


章六受重法至谓大生主。


彼论曰六由敬受八尊重法谓大生主。


十诵律五十五曰是中受八重法初一人得後不得。


四十六曰是比丘尼说半月八敬法何等八一者百岁比丘尼见新受具戒比丘应一心谦敬礼足二者比丘尼应从比丘僧乞受具戒三者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法四者无比丘住处比丘尼不得安居五者比丘尼安居竟应从二部僧中自恣求见闻疑罪六者比丘尼半月从僧受八教法七者比丘尼语比丘言[听-王]我问修多罗毗尼阿毗昙若比丘[听-王]者应问不[听-王]者不得问八者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见闻疑罪是为八。


章七遣信得至谓法授尼。


彼论曰七由遣使谓法授尼。


章八边五得至为第五人。


彼论曰八由持律为第五人谓於边国。


章九羯磨至谓於中国。


彼论曰九由十众谓於中国。


章十三归至归佛法僧。


彼论曰十由三说归佛法僧谓六十贤部共集受具戒。


章二四分律至五种得戒。


戒疏曰言四分者显宗目也佛灭百年兴斯名教相传云於上座部搜栝博要契同已见者集为一部四度传文尽所诠相故云四分此[打-丁+(雨/匆)]说之所至非义判也故二十犍度离分三分可是义开耶又如本结未分为八十诵一复之功也五分十诵其例众矣。


资持记曰昙无德亦云昙摩毱多此翻法正亦云法护法镜法密(从人为目)。


宗轮曰法藏部十八部论曰昙无德异执论曰法护部。


随机羯磨曰比丘受戒法(佛言善来比丘破结使比丘三语比丘边地持律五人受戒比丘第五中国十人受戒比丘上列五受并正律文善来三语唯局佛在余三通於灭後)。


业疏曰通尼五受则有十也。


章一善来。


律三十二曰阿若桥陈如见法得法成办诸法已获果实前白佛言我今欲於如来所修梵行佛言来比丘於我法中快自娱乐修梵行尽苦原时尊者憍陈如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是谓比丘中初受具足戒业疏曰此人宿树胜因早蒙开悟断惑一轮道成初果佛亲命召因教感戒故母论云善来比丘威仪庠序手执应噐如二十年学法者善见又云唱善来已八事(济缘记曰六物外加针线刀子)众具并皆随身。


章二上法。


业疏曰第二破结者此人修慧惑尽道证无学会正理穷自然感戒从所破为名故曰破结也律云若能修道成罗汉即名出家受具足也。


章三三归。


律三十二曰佛言自今已去[听-王]汝等即与出家授具足戒欲受具足戒者应作如是教令剃须发着袈裟脱革屣右[膝-八+(人*人)]着地合掌教作如是语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今於如来所出家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如是第二第三竟我某甲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於如来所出家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如是第二第三佛言自今已去[听-王]三语即名受具足戒业疏曰第三三语者此人积行非远未登圣位於彼罗汉先有别缘托仗出家得由三语故曰也。


章四八敬。


律三十八曰佛告阿难今为女人制八尽形寿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何等为八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迊迎礼拜与敷净座请令坐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讃叹尽形寿不得过阿难比丘尼不应骂詈比丘呵责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乃至)阿难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恣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乃至)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乃至)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乃至)比丘尼半月从僧乞教授(乃至)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复安居(乃至)比丘尼僧安居竟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此法应尊重恭敬讃叹尽形寿不得过如是阿难我今说此八不可过法若女人能行者即是受戒譬如有人於大水上安桥梁而度如是阿难我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尒时阿难闻世尊教已(乃至)即为说八事如上摩诃波闍波提言若世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我及五百舎夷女人当共顶受(乃至)时阿难即徃世尊所头靣礼足已却住一靣白佛言世尊(乃至)摩诃波闍波提及五百女人得受戒佛告阿难若女人不於佛法出家者佛法当得久住五百岁阿难闻之不乐心怀悔恨忧恼涕泣流泪。


业疏曰女人机发深猒生死求佛出家以无弘道远化益故抑而不许後还舎卫便自剃发披衣倚僧坊立祈[听-王]受戒时为三请便授敬法必具依行即感具戒故因名也。


章五羯磨。


律三十三曰时彼未被教诫者不案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鉢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有一病比丘无弟子无瞻视者命终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听有和尚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意看弟子看和尚当如父意展转相敬重相瞻视如是正法便得夂住增益广大(乃至)佛言自今已去舍三语授具足戒自今已去听满十人当授具足戒白四羯磨当如是授具足戒。


章律中自云至一受具足。


广章曰毘尼母云六群比丘互论迦业(乃至)迦业自言上法得故(此虽非四分文义宗同故得引为证)。


私曰已上麤注广章文也然章作律中自云未勘得之。


章三僧只律至四种得戒。


戒疏曰大集云广愽徧览五部経典是故名曰摩诃僧只此云大众此有其律。


章彼律云成至受具足法。


彼二十三曰世尊成道五年比丘僧悉清净自是已後渐渐为非世尊随事为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四种具足法。


章一自觉具至善受具足。


彼文曰自具足者世尊在菩提树下最後心廓然大悟自觉妙证如綖经中广说是名自具足。


章二善来佛至善来度人。


彼文曰善来具足者佛住王舎城迦兰陀竹园佛告诸比丘如来处处度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汝等亦当效如来广行度人尒时诸比丘闻世尊教已游行诸国见有信善男子求出家者诸比丘亦效如来唤善来比丘度人出家威仪进止左右[(厂@((既-旡)-日+口))*页]视着衣持鉢皆不如法为世人所讥(乃至)如来所度善来比丘出家善受具足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舎利弗诸比丘所可度人亦名善来出家善受具足乃至共一说是名善受具足。


章三十众。


彼文曰十众受具足者佛告舎利弗从今日制受具足法十众和合一白三羯磨无遮法是名善受具足。


章彼律云和至和上在中。


彼文曰和上在十人数不名受具足。


章四五众。


彼文曰佛告诸比丘富楼那在输那国[遣-(耜-耒)+串]亿耳来从我乞五愿从今日後听输那边国五愿何等五一者输那边地净洁自喜听日日澡洗此间半月二者输那边地多壃石土块及诸刾木听着两重革屣此间一重三者输那边地少诸敷具多诸皮韦听彼皮韦作敷具此间不听四者输那边地少衣物多死人衣听彼着死人衣此间亦听五者输那边地少於比丘听彼五众受具足此间十众。


彼律初摽至是故唯四。


彼律三十曰佛住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舎尒时大爱道瞿昙弥与五百释女求佛出家如缘経中广说乃至佛告比丘尼从今日大爱道瞿昙弥比丘尼僧上座如是持尒时大爱道瞿昙弥白佛言世尊为比丘尼制八敬法我等得广闻不佛言得八敬法者比丘尼虽满百腊应向新受戒比丘起迎恭敬作礼(乃至)二年学者满十八岁女欲於如来法律中受具足者(乃至)和合二部众受具足竟汝应恭敬三寳汝已遭遇人身难得佛世难值闻法亦难是名二岁学戒二部众中受具足是名第二敬法说罪者比丘尼不得说比丘实罪非实罪比丘得说尼实罪不得说非实罪尼不得说言医师比丘犯戒比丘摩诃罗比丘若亲里者得耎语谏不得呵责(乃至)名第三敬法竟不先受者比丘尼不先比丘受食房舎牀褥(乃至)第四敬法竟半月摩那埵者若比丘尼越敬法应二部众中半月行摩那埵若犯十九僧伽婆尸沙应二部众中半月行摩那埵比丘尼众中行随顺法应日日白二部僧是名二部僧是名比丘尼二部众中半月行摩那埵第五敬法竟半月问布[萨-产+(辛/工)]求教诫者比丘尼至布[萨-产+(辛/工)]曰若一切尼僧若遣使至比丘精舎礼塔已至知识比丘所与清净欲作如是言一切比丘尼僧和合礼比丘僧足问布[萨-产+(辛/工)]请教诫如是三说(乃至)是名半月问布[萨-产+(辛/工)]求教诫第六敬法竟不依比丘不得住安居者(乃至)若比丘尼欲住安居处无比丘不得住安居若住安居者越敬法是名无比丘住处比丘尼不得安居第七敬法竟比丘尼安居竟二部僧中受自恣者比丘尼至自恣日受自恣已明日清且应一切徃比丘僧所受自恣(乃至)是名比丘尼第八敬法竟。


集解曰前六与四分有三别谓一名字别二说有广略别三互有无有别故揔名别谓前五虽与四分相似随应有二不同余一有无有别故也後二名字及说共同故言同也。


章四五分律至五受具足。


戒疏曰经云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名弥沙塞此云不着有无观法名五分宗轮论曰化地部十八部论曰弥沙塞异执论曰正地部。


章二善来。


彼十五曰於是憍陈如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愿与我出家受具足戒佛言善来比丘受具足戒於我善说法律能尽一切苦净修梵行憍如[肆-聿+((彰-章)/(泳-永+页))]发自堕袈裟着身鉢盂在手是为憍陈如已得出家受具足戒自是已後名为阿若憍陈如。


章三三归。


彼十六曰尒时诸比丘一语授戒言汝归依佛又有比丘二语授戒言汝归依佛归依法又有比丘三语授戒言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是白佛佛言不应一语二语三语授戒。


十七曰尒时优婆离白佛诸比丘先已作一语受戒二语三语受戒(乃至)是等得名受具足戒不佛言若未制前得名受具足戒制後不名受具足戒。


章四八不可越。


彼二十九曰尒时世尊还归舎夷至迦维罗卫城上尼拘类树下(乃至)瞿昙弥复白佛言愿听女人於佛正法出家受具足戒佛言止止莫作是语所以者何徃古诸佛皆不听女人出家诸女人辈自依於佛在家剃头着袈裟衣勤行精进得获道果未来诸佛亦复如是我今听汝以此为法瞿昙弥如上三请佛亦如上三不听许於是瞿昙弥便大啼哭礼足而归佛从迦维罗卫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与游行人间瞿昙弥与五百释女自共剃头着袈裟帝泣随後恒於世尊宿处而宿佛渐游行到舎卫城住於只洹瞿昙弥及五百释女泣涕在门阿难晨出见其如此即问其故[前-刖+合]言大德世尊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我等是以自悲悼耳愿为启白令得从志阿难即还头靣礼足具以白佛佛止阿难亦如上说阿难复白佛言佛生少日母便命终瞿昙弥乳养世尊至于长大有此大恩如何不报佛言我於瞿昙弥亦有大恩其依我故识佛法僧而生敬信若人依善知识识佛法僧生信敬者於彼人所若衣食医药尽寿供养所不能报阿难复白佛言女人出家受具足戒能得沙门四道果不佛言能得阿难言若得四道世尊何为不听出家受具足戒佛言今听瞿昙弥受八不可越法便是出家得具足戒何谓八比丘尼半月应从比丘众乞教诫人比丘尼不应於无比丘处夏安居比丘尼自恣时应从比丘众请三事见闻疑罪式义摩那学二岁已应在二部僧中受具足戒比丘尼不得骂比丘不得於白衣家说比丘破威仪破见比丘尼不应举比丘罪而比丘得呵比丘尼比丘尼犯麁恶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半月行摩那埵已应各二十僧中求出罪比丘尼虽受戒百岁故应礼拜起迎新受戒比丘阿难受教即出语瞿昙弥汝谛听我说佛所教瞿昙弥更整衣服[这-言+(婬-女)]礼佛足长跪合掌一心而听阿难具说如上瞿昙弥言犹如年少男女净洁自喜[汱-大+木]浴身体着新净衣有人惠与瞻婆华鬘婆师华鬘优鉢罗华鬘阿提多伽华鬘其人欢喜两手捧取举着头上我今顶受世尊法教亦复如是复白阿难愿更为我入白世尊云我已顶受八法於八法中欲乞一愿愿听比丘尼随大小礼比丘如何百岁比丘尼礼新受戒比丘阿难复为白佛佛告阿难若我听比丘尼随大小礼比丘者无有是处女人有五碍不得作天帝释魔天王梵天王转轮圣王三界法王若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住世千岁今听出家则减五百年犹女人家多女少男当知其家衰减不久又告阿难若女人不於我法出家受具足戒我般泥洹後诸优婆塞优婆夷当持四供随比丘後白言大德怜愍我受我供养若出家见便当牵臂言大德於我有恩乞暂过坐使我获安居道路相逢皆当解发拂比丘足布令蹈上今听出家此事殆尽阿难闻已悲恨流泪白佛言世尊我先不闻不知此法求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若我先知岂当三请佛告阿难勿复啼泣魔[卄/敞]汝心是故尒耳今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应当随顺我之所制不得有违我所不制不得妄制阿难即出具以佛教语瞿昙弥瞿昙弥欢喜奉行即成出家受具足戒。


章五羯磨。


彼十六曰尒时诸比丘作是念但佛与比丘受戒我等亦得若得者应云何授以是白佛佛言今听汝等与比丘受戒应作白四羯磨授。


章其八不可至尼亦得戒。


彼文曰复白阿难此五百释女今当云何受具足戒愿更为白阿难即以白佛佛言即听波闍婆提比丘尼为作和上在比丘十众中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听一时羯磨三人不得至四。


私曰舍夷诸尼八敬得戒四分律有五分律无然章三所摽五分说若四五字传冩误欤。


章五论别者至归五羯磨。


彼论第一曰有能成就比丘五种受具名为受具何者五一者善来比丘即得受具二者三语即得受具三者白四羯磨受戒名为受具四者佛勑听受具即得受具五者上受具何故名为上受具佛在世时不受戒直在佛边听法得阿罗汉名上受具是名比丘五种受具。


章尼亦五者至五羯磨。


彼论文曰比丘尼亦有五种受具一者随师教而行名为受具。


下文曰世尊言此等已得受具是名师法受具。


二者白四羯磨而得受具三者遣使现前而得受具四者善来而得受具。


下文曰尒时世尊在舎卫国摩登祈女来到佛所头靣着地礼世尊足退坐一靣佛即为说法深悟法性得湏陀洹果求佛出家世尊告曰听汝於我法中善修梵行尽诸苦际佛言已讫头发自落法服应器忽然在身威仪详序如夂服法者是故名为善来受具。


五者上受具能成就不作一切诸恶是名受具。


下文曰上受具者尽诸有漏成阿罗汉如上沙弥虽未满二十得阿罗汉故名为上受具此比丘尼亦复如是是名上受具。


章二摩得勒至谓诸尼。


彼论第五曰云何受戒受戒者受羯磨共羯磨住故故名受具戒彼有十种受具戒一无师得谓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駄二见谛得谓五比丘三问[前-刖+合]得湏陀夷四三归得五自誓得谓摩诃迦业及三说六边地律师等五众得七中国十众得八八重得谓摩诃波闍波提等九遣使得谓法与十二部僧得。


章三善见论至一善来。


彼论第七曰善来比丘者有白衣来诣佛所欲求出家如来即观其根因缘具足应可度者便唤言善来比丘[肆-聿+((彰-章)/(泳-永+页))]发自堕而成比丘唤者如来於纳衣里出右手手黄金色以梵音声唤善来可修梵行令尽苦源佛语未竟便成比丘得具足戒三衣及瓦盋贯着右肩上盋[施-方]如青郁波罗华袈裟鲜明如赤莲华针线斧子漉水囊皆悉备具此八种物是出家人之所常用自然而有威仪具足世尊即为和上亦是戒师来至佛所头顶礼足退坐一靣。


章二三归。


彼论曰以三归得具足戒者如是三过说三归即得具足戒。


章三敬授至便得戒故。


彼论曰佛告迦业汝应如是学念身而不弃舍汝迦业应当学大德迦业以教授即得具足戒迦业具足戒者皆是佛神力得。


章四问[前-刖+合]。


彼论曰尒时世尊於富楼罗弥寺経行问湏波迦沙弥或问膖胀名或问色名此二法者为同一为是各异因十不净而问湏波迦即随问而[前-刖+合]佛即叹言善哉又问汝年几湏波迦[前-刖+合]我年七岁世尊语湏波迦汝与一切智人并善能[前-刖+合]问正心我当听汝受具足戒是名[前-刖+合]问得具足戒。


章五受重法。


彼论曰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是受八重法即得具足戒。


章六遣使。


彼论曰遣使受具足戒者半迦尸尼遣使。


章七八语至二部中。


彼论曰从比丘尼得白四羯磨比丘僧复白四羯磨是名八语得具足戒。


章白四羯磨。


彼论曰白四羯磨得具足戒者此是今世比丘常用。


章四[萨-产+(辛/工)]波多至一见谛。


彼第二曰尒时佛与五人前三月安居过安居已至八月八日得入见谛成湏陀洹下文曰见谛得戒惟五人得余更无得者。


章二善来。


彼论曰尒时始名转於法轮授於前人佛及五人始有六圣人在世间次度寳称等五人皆是善来。


章三三语四三归。


彼论曰尒时世人弃俗入道诣诸比丘或三语受戒或三归受戒以众生宿业力故若应三语得戒者三语则止若应三归得戒者三归便止以业力故自然使尒。


下文曰善来得戒三语三归佛在世得灭後不得。


业疏曰如多论文正解十诵故彼文云七种受戒自誓见谛三归局在彼文善来三语八法羯磨四受通也问四分律文但云三语此文更列三归者[前-刖+合]以义[糸*ㄉ]之归犹结也作法既夂宗奉渐漓加结成受故多论云宿业力故应三语得戒者三语则止三归亦然自然使尒。


章五自誓。


彼论曰次大迦业来诣佛所言佛是我师我是弟子世尊修佉陀是我师我是弟子是名自誓受戒下文曰自誓惟大迦业一人得更无得者。


章六八法。


彼论曰佛遣阿难与大爱道八法受戒。


下文曰八法受戒惟大爱道一人得更无得者。


章七白四。


彼论曰十四年後听白四羯磨受戒。


下文曰佛在世得灭後亦得。


章此说弟子至无自然。


彼论曰问曰佛与辟支佛云何得戒[前-刖+合]曰无师得戒问曰从教得戒不从教得耶[前-刖+合]曰不从教得有言从教得如佛在树下结加趺坐言我要不解此坐而得漏尽即身教成就口教成就後得漏尽戒亦俱得是谓身教得戒辟支佛亦尒。


章五明了论至称曰圎德。


彼论曰偈曰倍二十一千福河流善法水洗除污释曰云何倍二十一千福河成四万二千福河律中如来所立戒有四百二十於婆薮斗律有二百戒於优波[木*是]舎律有一百二十一戒於比丘尼律有九十九戒此四百二十戒中随一一戒各能生摄僧等十种功德一一功德能生十种正法谓信等五根无贪等三善根及身口二护合成四万二千福河由此福河恒能洗浣破戒垢汗。


章声闻有七至四广羯磨。


彼论曰偈曰於七依他得圎德檡二圎满了别相释曰律中说依他圎德有七种比丘有四种圎德一由善来比丘方得二由受三归方得三由略羯磨方得四由广羯磨方得比丘尼有三种圎德一由善来比丘尼方得二由遣使方得三由广羯磨方得独觉有量功德至得诸佛世尊无量功德波罗蜜至得合有九种圎德。


章略羯磨者至即见谛得。


业疏曰三略羯磨者善根又薄湏立和上先问遮法後方和乞与今不异四人秉白即发具戒。


章尼有其三至[这-言+(婬-女)]为授故。


砺律疏曰二遣使者谓瞿娄达磨此云八尊法。


餙宗记曰了论疏中作此名字非论文也。


业疏曰言遣使者是爱道。


章大乗之中至可越得戒。


业疏曰若依神州自宋已前究勘僧史尼一众受如诸律中八敬受戒但专爱道余五百尼十一众受。


济缘记曰诸律者即五分等若四分中爱道五百同八敬受。


又疏曰八敬四分爱道初果五百女人亦通内外然多论中不变不转则内凡故济缘记曰四分爱道及五百女人皆八敬受虽通圣凡还依多论判位为定。


私曰章文五字如先已注。


章首来相传至比丘中解。


彼律第一曰若比丘者。


戒疏曰标列释由也。


名字比丘。


戒疏曰已下揔列众名也善见云此是揔名通邪正及未具也如请比丘以设檀会沙弥未具入比丘数是名字比丘也又如涅盘虽未受十戒亦得受请故知通名。


相似比丘。


戒疏曰如善见云谓犯重者内实破戒威仪相貌似[木*寺]戒者其实破戒故名也。


自称比丘。


戒疏曰十诵云有贼住者剃发披衣自言我是比丘也。


善来比丘。


戒疏曰道成初果亲感至圣金言命之便得具戒故曰也。


乞求比丘。


戒疏曰如善见云既出家已随湏衣食如法行乞以四海为家居离於利命故曰求乞。


着割截衣比丘。


戒疏曰有二利故一毁全相离自贪故二既碎杂不为王贼之所剥故常得资身有长道故。


破结使比丘。


戒疏曰修道进德惑尽解满理解心明永无业恶即发具戒从缘而感故曰也。


受大戒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比丘(戒疏曰即如今时感戒者也)是中比丘若受大戒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住比丘法中是比丘义。


章一羯磨者至数满足缘。


事钞曰有能秉法僧由羯磨非别人所秉数满如法若少一人非法毗尼今言少者非谓头数不满也谓作法者至时缘起别众非法等如足数所明文云自今已去十众受具故(乃至)界内尽集和合文云更无方便得别众故。


章二白四羯磨至法成就缘。


事钞曰有白四教法则除颠倒错脱说不明了等。


章三得处所至不别众缘。


事钞曰以羯磨所托必依法界若作不成後法不就故湏深明界相善达是非访问元结是谁审知无[冰-水+监]方可依凖不然舍已更结。


章此之五缘至不别众缘。


集解曰寂云彼律中唯有第八无前七也。


僧只律第二曰比丘者受具足善受具足如法非不如法和合非不和合可称叹非不可称叹满二十非不满是名比丘於和合僧中受戒者若比丘受具足时善受具足一白三羯磨无障法和合僧非别众满十僧若过十是为比丘和合僧中受戒。


母论第一曰世尊有几处白四羯磨受具而得满足佛言有五处而得满足一者和上如法二者二阿闍梨如法三者七僧清净四者羯磨成就五者众僧和合与欲优波离此五处不成就不名满足。


章今依四分至至後当释。


五十三曰问由几因缘虽乐欲受苾蒭律仪而不应授[前-刖+合]苾蒭律仪略由六因一意乐损害。


解文曰若有为王之所逼录(乃至)或畏不活彼如是思我处居家难可存活是诸苾蒭活命甚易我今应徃苾蒭众中诈现自身与彼同法易当活命(乃至)然彼意乐被损害故不名出家受具足戒。


二依止损害。


解文曰若有身带痈肿等疾如遮法中所说病状。


三男形损害。


解文曰若扇搋迦及半择迦名男形损害。


四白法损害。


解文曰若造无间业污苾蒭尼外道贼住若别异住若不共住是名白法损害。


五系属於他。


解文曰若诸王臣若王所恶若有造作王不冝业(乃至)若为父母所不开许六为护他故。


解文曰若变化者为护他故不应为受具戒。


章於第一僧至圎满僧众。


伦记曰今依此论释家三解一云但湏和上清净大众不湏清净清净戒属上故二云要湏大众清净不湏和上清净住清净戒属下故三云此文长读若大众及和上俱湏清净方得与人受具戒若十若五众中必湏有一解律仪许知戒相羯磨是非所以和上性遮俱持闍梨持性戒遮不定要湏迅辨令他生善故。


章制多山部等并同此说。


义灯曰女部中西山住北山住制多山三部同云和上不清净亦得戒故律云但牒僧众乞戒不云和上因何此之三部作此计耶以三先是外道之侣见无利养皆来共僧同住後时俗人由欲简择在後皆剃头又被国王皆欲简择不受戒者皆不许住此诸人皆云我受戒众僧同责於何人边受自指同类以为和上众人即云汝和上不清净云何得戒耶遂起此计余十七部皆不许之要湏清净。


章上来所辨至表示他故。


枢要曰苾蒭非自受从他简择故近事及近住自受亦从他表业定从他无表通二受自受唯意表非表示他故。


私曰枢要局别受故曰近事及近住今文通二受故曰近住等诸戒又枢要通方便故曰无表通二受今文局得时故曰无表唯自受。


章瑜伽五十至苾蒭律仪。


伦记曰景云由自由他者此言是揔通明七众及日衣戒或唯自受除苾蒭律仪者揔勒七众所受及日夜戒以为三种出家五众揔名苾蒭律仪在家中近事及近住今明近事近住得有自受之义出家五众要从他受。


章何以故由至自然受义(前文一具)。


伦记曰以非一切皆堪受者非黄门等之所能受故。


略纂曰若菩[萨-产+(辛/工)]戒通自然受虽摄一切戒尽後出家已要从他受今明二乗戒故从他受。


章故瑜伽问至故从他受。


唯识论曰云何为慙依自法力。


[这-言+(尤-尢+木)]记曰显杨云依自增上及法增上羞耻过恶即是二缘。


崇重贤善为性。


述记曰谓於有贤德者若凡若圣而生崇敬於一切有漏无漏善法而生崇重。


对治无慙止息恶行为业。


述记曰对治无慙其义可知与止息恶行为所依由此故恶不转。


谓依自法尊贵增上。


述记曰谓於自身生自尊爱增上於法生贵重增上。


崇重贤善。


述记曰二种力故崇贤重善。


羞耻过恶。


述记曰谓作是意言我如是身乃作诸恶彼法甚好次依用之。


对治无慙息诸恶行云何为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


述记曰谓若他人讥毁及羞诸恶法而不作皆名依世间恶法名他故对法但言羞他为体显扬即言於世增上即是缘也有恶者名暴染法体名恶於彼二法轻有恶者而不亲拒恶法业而不作。


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


述记曰余业如前。


谓依世间诃猒增上轻拒暴恶羞耻过罪。


述记曰谓为世人所诃自猒於恶染已。


对治无愧息诸恶行。


述记曰二增上力所以乃止息诸恶业。


羞耻过恶是二通相故诸圣教假说为体。


述记曰是慙愧二法之通相故诸对法显扬等依此通相假说为二别体彼虽言他自增上等然是起缘非是别相义灯曰问若许惭愧定俱起者何故五十三云若有惭正现前必亦有愧非有愧者必定有惭是故慙法最为强胜耶[前-刖+合]彼[木*处]别义受戒者随护他心望他起愧望自起慙以於自处羞惭之时必亦[(厂@((既-旡)-日+口))*页]他而生於愧以[(厂@((既-旡)-日+口))*页]自增必羞他故[前-刖+合]於他处羞愧之时未必生惭以[(厂@((既-旡)-日+口))*页]自劣故或随增说诸违准此。


伦记曰测云随护攴中慙愧二法有具不具故从他受若有慙者必有愧故自受若有愧者未必有惭是故此人不能自受依他方起愧得受戒为此人故制从他受。


章故菩[萨-产+(辛/工)]地至受戒五相。


伦记曰就前方便中有三初明受人远方便谓先发愿次请师求戒後偏袒下念佛菩[萨-产+(辛/工)]功德运心供养。


私曰受戒五相未见科释今私科分且救新学一者受人远方便二者受人近方便三戒师近方便四正受戒五後方便欤。


章第四十一云至净戒律仪。


本业経曰佛子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产+(辛/工)]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产+(辛/工)]灭度後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产+(辛/工)]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後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产+(辛/工)]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产+(辛/工)]等我学一切菩[萨-产+(辛/工)]戒法是下品戒。


章四十又云至戒师之缘。


彼文曰又诸菩[萨-产+(辛/工)]不从一切虽聦慧者求受菩[萨-产+(辛/工)]所受净戒无净信者不应从受谓於如是所受净戒初无信解不能趣入不善思惟有悭贪者悭贪蔽者有大欲者无喜足者不应从受毁净戒者於诸学处无恭敬者於戒律仪有慢缓者不应从受有忿恨者多不忍者於他违犯不堪耐者不应从受有懒惰者有懈怠者多分躭着日夜睡眠乐倚乐卧乐好合徒侣乐喜谈者不应从受心散乱者下至不能[声-耳+牛]牛乳顷善心一缘住修习者不应从受有闇昧者愚痴类者极劣心者诽谤菩[萨-产+(辛/工)]素怚览藏摩怚履迦者不应从受伦记曰初明戒师有慧无信不应从受次明戒师有其六[敞/廾]不修六度不应从受有悭贪者等[糸*ㄉ]檀障有四句测云初之二句约内外於中初是内身二是外贪後之二句约世分别於中前句是未来贪。


集解曰寂云此文意者远离不信及六[敞/廾]障具足净信及六度者方堪为师。


章此上诸戒至表示他故。


略纂曰若从他受戒由身发七支如徃师所等或由语发七攴如发语请师等。


章若自受者至可成无表。


五十三曰意表业者谓二前行若自然受者唯有意表业。


略纂曰此不以身语为方便唯以意为方便受得身语七支无表也问曰即有无表不从表生无身语故自有意成表故若尒即自受时礼佛发言岂非表业今解无表他令知故说无身语非自无身语业也故亦有表生如遣他行事或语等为身等表故身语得互相表又此等约一切作法如重病者不能动身发语虽从他受亦有无表不从表生或自发期心唯有无表故为此论也。


章定道无表至亦从他受。


彼第一曰法处所摄色者略有五种谓极略色极逈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极略色者谓极微色极逈色者谓即此离余碍触色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遍计所起色者谓影像色自在所生色者谓解脱静虑所行境色。


法处色章曰故受所引定通三种律仪无表揔有三种一别解脱无表即七众戒二定俱无表八等至俱诸有漏戒此亦名为静虑律仪色界威仪故以为名三无漏无表八等至俱诸无漏戒(乃至)受所引色者受谓领受因教(显幽抄曰即受戒时见圣教说便依教自誓受也即依教而领得戒故於善思种子上有防色发色功能假名为色也)因师(若依师边受者即依三师七证前领受得戒)而领受义引谓发起受之所引名受所引受所引即色名受所引色离合二名即成两释虽定道戒得不从他教然方便时亦从师教。


章正起无表至即便得戒。


对法论曰如契経言远尘离垢於诸法中正法眼生者此依见道说诸法忍能远尘末论曰由诸法忍永断一切烦[恼-囟+田]尘故。


诸法智能离垢。


末论曰由诸法智已断障垢依得生故遍知故永断故道得清净。


末论曰又於此忍智两位如其次第遍知故永断故道得清净依此而说远尘离垢。


玄賛曰对法第九等云无间道能远尘解脱道能离垢由二满故得法眼净证初果也。


章此说如苾蒭至安故得定。


显扬七曰生起分别者谓由尸罗成就故无悔由无悔故生悦生悦故心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


章大集経中至方得禅定。


观虗空藏菩[萨-产+(辛/工)]经曰尒时佛告诸大众言吾本无数刧中处於凡夫时字遮他陀在加伦逻国作於啇客贩卖治业虗妄无实造诸恶行不可称计婬荒无道不可具说是时愚痴害父爱母経数年中举国人民一皆知之称声唱言是遮他陁害父爱母今数年吾时思念与六畜无异更无人事时於加伦逻跳城奔走趣於深泽时此国王名毗闍吉令国中人民此遮他陁婬荒无道致为此事其有能得此人者当重赐寳物时此国人各各受慕欲捕吾身是惊怖即出国作沙门在於他国修行十善坐禅学道昼夜泣泪経三十七年以五逆罪障故心不定忧悲匹处以三十七年中在於山窟常举声泣苦哉苦哉当以何心去此苦也悲叹下窟乞食时道中地得一大鉢中有一匣経更无余経唯有集法悦舍苦陁罗尼说过去恒河沙诸佛泥洹时常毗晚罗国说此陁罗尼付诸大菩[萨-产+(辛/工)]後有人得闻此陁罗尼者此人过去世时修持五戒十善当令得闻有人虽闻而不在心不修集者是名无缘此陁罗尼能除去百亿刧生死五逆大罪若有人受持读诵者终不堕於三涂地狱饿鬼畜生何以故过去诸佛以欲泥洹时会当说之尊重叹仰称其功德不可计量付诸菩[萨-产+(辛/工)]後有众生得闻此陁罗尼者修习着心福报难计犹如湏弥宝海凡夫不能量若有人作诸恶行窃闻此陁罗尼名不及修习一用在怀堕於地狱一切地狱中蒙此人恩苦痛不行有人能行现身精勤修习得者都见百千万佛刹土得福无量不可具说惟有诸佛与诸菩[萨-产+(辛/工)]乃能究尽声闻二乗人者不能得知何以故此陁罗尼非一佛二佛所说过去恒河沙诸佛所说是时吾得此経即不乞食欢喜向窟到於窟中烧香礼拜悲疾讃[仁-二+印]於窟中修习读诵経一年始得以罪业障故不能得入心怀是时吾即以秋月夜洗浴修行一七日如童子初学愤愤者不少便更行於七日亦如是愤愤无异心中愁恼不知云何意中沾思此陁罗尼字経於数反心中忽定我时欣悦如人地得百千斤金人无知者内欣不止吾时亦然修行数年飞行无[得-彳]覩见十方三世诸佛後有行者如法行之。


私曰章所引文勘大集経未得正文故引此文彼观虗空藏菩[萨-产+(辛/工)]经者开元录中入大集部经符合章文也。


章上说因戒至法尒初故。


第二曰尒时人中随一有情自然法尒所得第二静虑其余有情展转随学亦复如是皆此没已生极净光天众同分中(略纂曰旦据极处不障生余下天等处)当知尒时说名人世间坏如人趣既尒天趣亦然。


章其道共戒至悉永害。


五十三曰若即於此尸罗律仪无有缺犯又复依止静虑律仪入谛现观。


显扬十六曰出世间智能为现观非世间智为断见所断惑唯是见道非修道故问彼复何行[前-刖+合]无分别证得谓现前证得无分别行非未现证问彼何所依[前-刖+合]唯依静虑不依无色。


得不还果。


贤圣章曰言第三果名为不还欲界九品悉皆并尽唯有一生更不还生欲界名为不还。


尒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贤圣章曰言初果者名为预流预者入也流者类也即入圣之流类故名预流。


尒时一切能徃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


章此说得超至色界系故。


义灯曰若超越人复有三类一唯超初果二超初二果三超中二果且超初果者谓有声闻性是利根先凡夫时欣求上生以苦麤等六行世道伏於欲界六识俱生迷事麤惑前之六品乃於後待逢缘回趣求声闻果修七方便以为加行入见道时一刹那中见修合断得第二果以彼六品先已伏故见道能断迷理之惑虽先不伏伏彼伴类入见道时亦一时断道断数数凖之可解二超初二果得第三者谓有声闻性是利根先凡夫时曾以六行[仁-二+大]欲修惑九品迷事乃至无所有处九品事惑後入见道先已伏者及以不伏亦与见惑合一时断修断数数凖可知之问前二类人何故不[仁-二+大]迷理之惑[前-刖+合]以彼不解修理观故迷理之惑不违事观故不能伏问何不能伏有顶地惑[前-刖+合]以彼细故无上可欣不为六行故不能伏又彼惑细不障有学故唯断尒(乃至)超中二果得第四者谓有声闻性是利根先於凡时不[仁-二+大]修惑於七方便(贤圣义私记曰问章文云谓在方便名之为贤(云云)其方便若有种耶[前-刖+合]有七方便谓一五停心观二别想念处三揔想念处四煗善根五顶善根六忍善根七世第一法善根也初三为资粮位後四为加行位)但伏见惑入见道时断其三界见道惑尽得初果已更未断修由意乐力有堪能故依初近分已未得根本故揔相三界六识修惑九地之中束为九品如欲初品乃至有顶初品之惑合为一品余八凖此若第六识迷理细惑地地之中虽各九品今并第七识俱烦恼揔为一品与第九品迷事之惑同时顿断成阿罗汉道断数数准亦可知。


二十八曰若已起顺决择分善根所谓煗。


贤圣义私记曰[宋-木+取]初生善根云煗善根也(乃至)从喻为名譬如世间鑚火之时火欲生先生煗气道火之前相故为煗也。


顶。


煗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顶法(乃至)论有二释一云动善根中此法[宋-木+取]胜如人顶故二云或由此是进退两际如山顶故云云。


随顺谛忍。


顶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忍法云云问此位名忍所以何耶[前-刖+合]忍可四谛理故名忍问前位亦能忍可何故不名忍[前-刖+合]论有二释一云於四谛理能忍可中此[宋-木+取]胜故二云此位忍无退堕故名为忍法。


世第一法。


论云上忍无间生世第一法(乃至)论云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是[宋-木+取]胜故名为第一此有漏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


名已习行。


问四善根以何为体耶[前-刖+合](乃至)释论云如是煗等四种善根念住性故皆慧为体若并助伴皆五蕴性(乃至)故论云如是四种皆修所成非闻思所成唯等引地故。


章得时莭者至乞戒时得。


注羯磨曰正授戒体前具八法初明请师法(乃至)二安受者所在三差人问缘(乃至)四出众问法(乃至)五白召入众法(乃至)六明乞戒法(彼教授师如前教已应语言计乞戒法汝应自陈但以不解故我教汝应言)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愿僧慈愍故?济我(三乞已教授师复坐)七戒师和问法(乃至)八正问法。


章五十三云至及语表业。


略纂曰若从他受戒由身发七支如徃师所等或由语发七支如发语请师等。


章成业论同不能繁引。


成业论曰若思能动身即说为身业(乃至)能发语思说名语业(私曰具如上引)。


章要现行思至故要此时。


义灯曰问无表之色依表种立表有多念依何念立[前-刖+合]於初刹那正发身语之思或俱时发或前後发俱时同一种前後各别种皆於初上立第二刹那已去非因等起但名刹那等起非根本故演秘曰正释如灯传有五解一云第三羯磨末後念心若住求戒等流善心即依此种而假建立若於此时起住不同分心或在无心即依前位近因等起末後心立二云始初乞戒乃至第三羯磨後念所熏成种期心满故可增长故可揔依多种假立(乃至)三云唯依近因等起末後念心思种子立(乃至)四云唯依近因等起初念心种发身语中此[宋-木+取]胜故身语因此成善恶故後皆随转非转因故如刹那思性不定故由此[宋-木+取]初能发无表五曰近因等起中无论初後但[宋-木+取]胜者事究竟时思种增长能发无表有义断云可依第二(乃至)详曰观此断意其理非无然稍杂乱转与随转有何差别近因刹那二起何殊许於初念有多七支复无文故故第四释理[宋-木+取]为胜余皆有失思凖可悟又曰其动发思发身语者多为近因为因引起身语二故故名等起能起名起第二念後心心所等但名刹那刹那刹那自相引起近因起者名之为转依彼现种立表无表刹那等起名为随转随前转故不依现种立无表等以非决定是善恶性起身语故由有随转业起分明故立有也。


章若说前位至方得表者。


杂心论曰问何等得律仪[前-刖+合]随心下中上得三品律仪。


俱舎论曰唯初刹那表及无表得别解脱及业道名谓受戒时初表无表别别弃舍种种恶故依初别舍义立别解脱名即於尒时所作究竟依业畅义立业道名。


业疏曰又心论云第三羯磨一刹那顷作及无作是名根本业道(乃至)问第三羯磨竟时身业相续为眼意缘可说身作戒体依声名句业不可相续现非耳意所缘应无口作体荅身业依色现青等眼所得亦为意缘知是身作戒体语业依声发无记是方便非常为耳得故至羯磨竟远从要期生说有二业体。


章此小乗义至形色摄故。


唯识论曰且身表色若是实有以何为性若言是形便非实有可分析故长等极微不可得故。


述记曰破[萨-产+(辛/工)]婆多实有形故言非实有可分扸故如瓶等物(乃至)故表是假宁为实有。


章其时无心至或异缘故。


义灯曰又此得戒有四分别一有心得谓发祈愿增上善心者二有心不得谓不发起祈愿设起祈愿受出家众别脱戒者但少时分限缺支意愿皆不得戒三无心得谓那含沙弥起心求戒作白已後便入无心定此无心时作羯磨竟祈愿满故亦得具戒四无心不得谓无祈心余无心位。


章若对人前至求礼时得。


上文曰或亦有表论说傍[边-(穴/方)+(一/井)]一人亦无自然受者唯有无表业如今对众发露受戒白誓邀期定有表业。


章其菩[萨-产+(辛/工)]戒至以决定故。


四十曰於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产+(辛/工)]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於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产+(辛/工)]净戒唯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


羯磨文曰大德忆念我如是名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产+(辛/工)]净戒唯愿湏臾不辝劳倦[哀-〦+(美-(王/大))]愍听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菩提心集曰弟子某甲等今於师所求受菩[萨-产+(辛/工)]戒大德於我不惮劳者慈愍故(三说)戒师[前-刖+合]言好私曰慈悲慈愍文异意同。


章五十三云至而自存活。


略纂曰此当八律仪中能起律仪余下一一配属今大乗虽生不律仪家有所了别以去自发期心方成若不期心违父母先志我不作此事即非不律仪。


章又於此活至事未现行。


伦记曰初已受事重复忍可方成不律仪。


章上说得表至是持时得。


随机羯磨曰二正授戒体法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鉢具若僧时到僧忍听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鉢具僧今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授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僧已忍与某甲授具足戒竟某甲为和尚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章其菩[萨-产+(辛/工)]戒至能持时得。


四十曰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受诸菩[萨-产+(辛/工)]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产+(辛/工)]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产+(辛/工)]已具未来一切菩[萨-产+(辛/工)]当具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产+(辛/工)]今具於是学处於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产+(辛/工)]已学未来一切菩[萨-产+(辛/工)]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产+(辛/工)]今学汝能受不[前-刖+合]言能受能授菩[萨-产+(辛/工)]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产+(辛/工)]第二第三亦如是[前-刖+合]。


羯磨文曰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汝等今者欲於我所(乃至)亦如是[前-刖+合]。


受菩[萨-产+(辛/工)]戒法曰善男子善女人等谛听汝等今於我所求受一切菩[萨-产+(辛/工)]净戒(心集曰学处)求受一切菩[萨-产+(辛/工)]学处(心集曰净戒)此诸学处(心集曰净戒)所谓摄善法戒(心集曰律仪戒)摄律仪戒(心集曰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此诸净戒(心集曰学处)此诸学处(心集曰净戒)过去诸菩[萨-产+(辛/工)](心集曰一切菩[萨-产+(辛/工)]下同之)已学未来诸菩[萨-产+(辛/工)]当学现在诸菩[萨-产+(辛/工)]今学汝等从今身(心集曰时)尽未来际於其中间(已上四字心集无之)不得犯能持不[前-刖+合]言能(三说)。


私曰论等三所共无[前-刖+合]持章定能持时得冝取[前-刖+合]竟然受[尸@句]初持通始终正作法时必湏依章。


伦记曰六约五蕴测师云要具五蕴无心不得非如小乗乃至入灭定唯有二蕴亦得戒。


章先发期心至今满足故。


集解曰明前从师乞戒之时。


章僧众法事此时具故。


集解曰第三羯磨时先乞戒之愿得满故也(乃至)第三羯磨时名为初念也是得无表之初念故也。


唯识论曰谓此或依发胜身语善恶思种增长位立。


述记曰即是依发殊胜身语善恶思种子增长之位名为无表依谓所依显假依实殊胜思者简下中思不发无表。


演秘曰按成业论云思差别者简取胜思能发律仪不律仪表由此思故熏成二种殊胜种子依二种子未损坏位假立善恶律仪无表。


身语者显色义发善恶者显性非无记恶者不律仪业增长位者简前及後谓加行时种未增长及後舍已种不增长今有善恶戒时种子增长刹那刹那七支倍倍(乃至)由现无依诸福业事。


演秘曰依谓所施财物等类此财物等是业所托名之为依今者虽无所依诸物不起身业但闻诸善而起深心随喜恭敬而於身中福亦续起此所起福名无依福。


章由此故知至名得无表。


述记曰若新熏种念念种子体新倍生上立无表。


演秘曰难陀师义唯是新熏而於彼宗分为二释一六种子念念体增即如疏辨(乃至)二云增者但种子上能防恶戒七支功能而倍倍增何所以者要现熏习种方生故(乃至)详曰虽有两释用增为正。


若本有种体虽不增而[工*刀]能倍若新旧合用者唯取新熏种倍倍生时用增上说不用本有力不及新故(乃至)今所立无表唯依新熏上立也然此新熏亦唯用增而体不增为胜既无现行如何种起。


演秘曰此护法释传有五解一云体增体有二种一新二旧唯新熏增而非本有本有势力不及新故又非今持思愿起故二云由发戒思令新体增本有用增依体增立三云新旧悉体增长依二增立四云新种用增其体不增本有体用皆悉不增理同前师寻可知也五云本亦用增而体不增然唯本有但为一释如疏所明三师合论揔有八释皆用增胜正如疏断。


私曰唯十疏秘文言若别若揔者唯新熏师唯本有师是言若别新旧合用是言若揔。


章以随心戒至皆现熏种。


集解曰心谓期心随期心而戒恒增长故。


章决释第六至不可爱果。


六十曰复次由三因缘不善业道成极圎满恶不善性何等为三一自性过故二因缘过故三涂染过故。


伦记曰三明圎满先揔举徵列此中杀生所引思乃至邪见所引彼相应思如是一切染污性故不善性故由自性过说名为过。


伦记曰後别解别解中初解自性过於中就思辨前七业道体故後三业道畅同时思名业道是不善名自性过。


若以猛利贪欲嗔恚愚痴缠所发起即此亦名由因缘过成重恶性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爱果。


伦记曰次解因缘过即前果业道之体由增上贪等所生名因缘过。


若到究竟即此亦名由涂染过成极重恶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爱果。


伦记曰解涂染过於中初立宗二徵释所以。


章何以故若至涂染过失。


伦记曰法中意谓如杀前生对究竟时彼虽无念令他得罪然由所杀受苦威力令彼能杀思果成其增上根本业道故名涂染。


章譬如礠石至亦如是知。


伦记曰如有火珠待日光照即出火故名为日珠。


章又於思上至之所发起。


伦记曰法中意谓如遣一使外国人杀杀究竟时彼此虽不相知然由彼处受苦究竟命终威力令此能遣思成极重增上业道更不增别法体。


章犹如魔王至成极暴恶。


六十曰如四大种业威势力所生种种坚性湿性煗性动性非大种外别有如是种种诸性然即大种业威势缘如是转变如业威势缘力转变神足加行缘力转变当知亦尒又如魔王惑媚无量(私曰以下如章引)。


伦记曰喻中所说如四大种由过去果威势之力令四大种坚湿煗动增上成离地等外更不别增坚湿等事如是离思无别杀等即发业加行思种为他苦生故此种转变刹那刹那新生恶戒无表由彼威力法尒发起名为涂染娑梨药迦者(景云)此处无名可[(米/田)*月]故存梵音(秦云)此[(米/田)*月]族村(测云)梵语梨迦此云族性如是涂染不在小乗大乗始有。


章十种得戒至亦复如是。


唯识论曰生死有二一分叚生死谓诸有漏善不善业由烦恼障缘助势力所感三界麤异熟果。


述记曰此出体也用前有漏善不善业为正感因由前烦恼障缘助势力所感三界异熟无记麤异熟果易可见故有定限故易了知故二乗世间共知有故名之为麤五薀为性。


身命短长随因缘力有定齐限故名分叚。


述记曰此释名也以此异熟身命短长或一岁一日乃至八万刧等随徃业因或缘之力有尒所时若身若命定有齐限故名为分叚可为一分一叚等故名分叚也。


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无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述记曰谓前诸无漏後得有分别业由前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


殊胜。


述记曰此望分叚转净妙故转微细故转光洁故无定限故非彼世间及非回心二乗境故名为殊胜细。


述记曰唯妙唯细唯是菩[萨-产+(辛/工)]及其自身并佛境界故名为细。


异熟果。


述记曰此以异熟无记五蕴为自性於五果中异熟果摄。


由悲愿力。


述记曰下释名兼辨得人也略有三名此第一也谓由大悲救生大愿得菩提力故。


改转身命。


述记曰改转旧鄙恶身命成今殊胜身命转先麤劣身命成今妙细身命。


无定齐限。


述记曰今此业此州此界此地齐限不定如资色界广果天身过五百由旬命过五百刧或感於彼乃至欲界人天亦尒。


故名变易。


述记曰变是改义易是转义。


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


述记曰非凡有情二乗言度名不思议非谓菩[萨-产+(辛/工)]佛亦不知名不思议也。


或名意成身随意愿成故。


述记曰下释第二名及显得名又此生死果或名意成身随大悲愿意之所成故胜鬘经云生者诸受根起死者诸受根灭。


如契経说如取为缘有漏业因续後有者而生三有如是无明习地为缘无漏业因有阿罗汉独觉已得自在菩[萨-产+(辛/工)]生三种意成身。


述记曰此成於前意成身名如胜鬘経说摩利迦此名鬘者即末利夫人也此夫人之女名摩利室罗即胜鬘也彼说如似以取为缘即烦恼障有漏业因即正因业由惑润故续後有者而生三界之有此举分叚因果以况变易如是五住地中无明习地为缘即所知障无漏业因即有分别业有阿罗汉一独觉二已得自在菩[萨-产+(辛/工)]三以彼所知障及无漏业为因故生是三种意成身佛性论云於三[田*分]外有三种人受於变易人虽即此然非界外此之三种皆转旧麤身由大悲愿力得随意所成故彼五住地中无明住地是法执摄(乃至)今此中说二乗无学八地以去受变易生决定故说其前三果及七地前不决定受变易生死故不说之此三种定故说之也义灯曰又云无漏有分别业有分别业即後得缘事智俱之思思亦即愿故不别说由所知障执彼菩提有情为有起此悲愿亦为断除留身久住故所知障能为其缘(乃至)既以识等名言种子为亲因生明变易生体是有漏说是无漏界外生死者依胜缘说或无漏人所受生死或无烦恼漏所受生死故名为无漏非体无漏界外别生非离三界有别有情。


亦名变化身无漏定力转令异本。


述记曰此释第三名此变易生死亦名变化身无漏定力转令异於本分叚身清净微妙广大光洁。


如变化故。


述记曰从喻为名然初二名义用彰名此即从喻。


如有论说声闻无学永尽後有云何能证无上菩提依变化身证无上觉非业报身故不违理述记曰引教成名此显扬论第十六说声闻无学等乃至非业报身皆彼论文之问[前-刖+合]也亦不违理故知从喻即变易生也。


唯识章曰七地以前得依欲色二界身起菩[萨-产+(辛/工)]不生无色界故八地以上唯定依於色界身起托胜所依得菩提故。


私记曰问此文意何[前-刖+合]是别明无漏观後起也(乃至)问依欲色二界身後起之意何[前-刖+合]约顿悟菩[萨-产+(辛/工)]有二类谓智增悲增也智增菩[萨-产+(辛/工)]初地生[施-方]界广果天得变易身悲增菩[萨-产+(辛/工)]七地以前犹分叚身欲色界中随冝利生含此二类云二界身起也问若尒智悲平等菩[萨-产+(辛/工)]如何[前-刖+合]此亦有二类谓怖烦恼人不怖烦恼人此二类菩[萨-产+(辛/工)]从初地至七地随冝舍分叚得变易也(如疏第七说也)问悲增菩[萨-产+(辛/工)]悲愿胜八地以上犹可分叚身何受变易耶[前-刖+合]八地以上第六识无漏相续无有漏心起故不能故起烦恼受分叚身故受变易身也唯识章曰其渐悟者初二果人初起必依欲界身得不経生者七地以前亦通色界依身而起。


私记曰此文揔明経生不経人初起别明不経生人後起也问文意何[前-刖+合]初二果人有欲界俱生惑未生上界故回心向大修唯识观初起必欲界身若非七返有家家等初二果人回心向大之後(乃至)七地以前亦通色界後起此观(为言)问何故初二果不経生人後起七地以前通欲色二界[前-刖+合]此人未断俱生惑故成悲增上菩[萨-产+(辛/工)]七地已前犹受分叚身故通二界若入八地即无此义唯依色界与顿悟同也。


述记曰谓有唯受分叚非变易谓诸凡夫四果定性或唯受变易非分叚谓二乗无学不定性者八地以上菩[萨-产+(辛/工)]或亦受分叚亦受变易谓前三果不定性七地已前。


章此说别受至律仪戒也。


本业経曰一切菩[萨-产+(辛/工)]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章下曰菩[萨-产+(辛/工)]受戒其心宽慢增上猛利故二形生及命终时必定不舍以能随类而化生故若别受者即舍也通受之者其义不能。


集解曰释[仁-二+大]难也(乃至)若未受变易时是尽形戒故形尽之时戒随亦尽既受变易时无舍形时彼前别受戒亦一得不舍。


章何故得名至名自然得。


义灯曰佛及独觉不从他受一向自然受问独觉有二初众出亦见於佛故经云释迦成道五百辟支来至佛所如何不从他处受耶[前-刖+合]众出虽至佛所不乐为资不如声闻乐事於佛所以一向自受非他问如湏陀洹人入见谛时得别解脱戒为从他受为是自受[前-刖+合]此从远说亦是从他问若从他受别解脱已得圣回心後経多时以受变易乃至成佛方舍本身戒岂不从他所受耶又只如十地已前得戒亦尒[前-刖+合]且小乗[萨-产+(辛/工)]婆多云三十三心前佛身所有别解脱犹名未曾得第三十四心後前之所有皆舍以得胜舍劣故别有一新无作别解脱生然亦是色大乗二解一转灭舍谓无漏种子有三品心谓见道初得下品修道中得中品佛时得上品舍前劣品唯有上品此之上品岂从他受二有转齐舍如入修道转下品得中若得上品转中得上此之上品岂亦从他故佛辟支皆不从他。


章自然得者至不熏习故。


唯识论曰此遮佛果圎满善法无增无减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圎满前後佛果应有胜劣。


述记曰佛四智品非能熏习若佛能熏有何过失更增新种便非圎满诸佛有胜劣功德多少故。


章独觉之心至得有表。


义灯曰独觉之人有二类别一麟角喻一三千界唯独一出故此是利根先凡位时六行伏彼无所有已下惑百劫练根入见道时八地已下伏彼类故与见惑同时断出见道已别起九无间九解脱断非想地九品烦恼成此麟角喻人不满百劫练及从声闻决檡位中未定生时此等已去作辟支者皆为众出虽不待师而自悟道名独觉人许有多出故名部行。


章见道得戒至即得无表。


义灯曰问别解脱无表依於动发思种上立如入见道得别脱戒既不起身语依何思立[前-刖+合]入见道前有祈愿心动发身语後入见道依此种立不尒即无。


业疏曰得道者如五[牛*勾]邻。


济缘记曰即鹿园初度五人也[牛*勾]邻即五中之首此[(米/田)*月]本际即憍陈如二曰阿湿卑(亦云頞陛)三曰摩诃摩南(亦名摩诃[牛*勾]利)四曰婆提(亦云▆▆)五曰婆敷(亦名十刀迦业)。


章信佛为师至亦无表业。


业疏曰如付法藏中自誓之时身口律仪森然具也。


济缘记曰森然即众多来集之貌。


章敬八尊重至唯初非後。


业疏曰时为三请便授敬法必具依行即感具戒故。


济缘记曰阿难代请佛令传教能行八敬即与出家爱道等闻即发具戒。


章遣使受者至如前已说。


业疏曰恣貌瓌逸素染俗心出寺诣僧恐成陵染故开差使诣僧乞受如常作法返告便获因使感戒即以为名济缘记曰瓌公回反美也逸谓轻逸染俗心者有诸贼等伺其出故差使即遣信也。


章第二类至三归竟得。


随机羯磨曰授十戒法(乃至)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今随佛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授已便得戒)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今随佛出家已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结已与戒相)。


四分尼法曰时有余女人欲受戒者(乃至)作如是言我阿夷某甲归依佛法僧我今随佛出家和上某甲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是我世尊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我阿夷某甲归依佛法僧竟我今随佛出家已和上某甲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应授戒。


餙宗义曰文言我阿夷某甲归依佛等者有人释云以爱道尼是佛夷故还[效-父+大]世尊唤言阿夷又语中倒也正应言言阿夷我某甲也今详梵云阿梨夷此云尊者或翻圣者今言阿夷者略也僧只律中阿梨耶僧听即其事也。


业疏曰二就六法初式叉者学也摩那者法女也(乃至)此学法女无戒体也但受别教位过沙弥。


济缘记曰体同沙弥无别戒体(乃至)增法捡行为受方便义非发体。


随机羯磨曰受五戒法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书-曰+皿]形寿)为(一戒一分五戒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授已告云向授三归正是戒体今又三结示戒所归)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尽形寿)为(一戒一分五戒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结已告言今当示汝戒相汝谛听受之)。


业疏曰告今戒体者令知得时莭不比由来说後戒相方云受戒也依此文中明第四门义多论问曰不受三归得五戒不[前-刖+合]不得也要先授归方得戒矣所以说戒名者欲使知名令护行故後三结者付属也八戒十戒例亦同此如具戒法要用白四方得後说四依四堕十三僧残但为知故。


章第三类者至方发无表。


随机羯磨曰受八戒法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七夜一年一月)为净行优婆塞(如是三授)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七夜一年一月)为净行优婆塞竟(三结已次授戒相言)。


[宋-木+取]胜游心决(善殊)曰问此等二义何正何非耶[前-刖+合]准[萨-产+(辛/工)]婆多论初义为胜故彼。


论云五八十戒三归时得(乃至)大乗无文且准说之。


章静虑无表至皆名成就。


显扬论曰建立近分及根本者如経中说所谓此身离生喜乐之所滋润徧滋润徧适悦徧流布者是谓初静虑近分如経又说即此身中一切处无有少分离生喜乐所不徧满者是谓初静虑根本如経中说即於此身等持所生喜乐之所滋润徧滋润徧适悦徧流布者是谓第二静虑近分如経又说即此身中於一切处无有少分等持所生喜乐所不徧满者是谓第二静虑根本(乃至)如経中说超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处者是谓非想非非想处近分如経又说具足住者是谓非想非非想处根本。


章对法第八至所有远离。


对法论曰静虑律仪所摄业者谓能损[仁-二+大]发起犯戒烦恼种子离欲界欲者所有远离离初静虑欲者所有远离离第二静虑欲者所有远离离第三静虑欲者所有远离是名静虑律仪所摄身语业。


章彼自释言至全分离欲。


彼文曰发起犯戒烦恼者谓贪瞋等欲界所系烦恼随烦恼能损伏彼种子者谓由伏对治力损彼种子离欲界欲者谓由伏对治力或少分离欲或全分离欲所有远离者谓从彼犯戒所得远离性离初二三静虑欲者谓由远分对治力令彼发起犯戒烦恼所有种子转更衰损所以不说离第四静虑欲者由无色界麤色无故略不建立色戒律仪。


章唯初未至至方始断惑。


卅三曰为离欲界欲勤修观行诸瑜伽师由七作意方便获得离欲界欲何等名为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伦记曰先揔标列後别解释)云何名为了相作意谓若作意能正觉了欲界麤相初静虑静相云何觉了欲界麤相谓正寻思欲界六事何等为六一义。


徵释曰谓正寻思如是诸欲有多过患有多损恼有多疫疠有多灾害。


二事。


谓正寻思於诸欲中有内贪欲於诸欲中有外贪欲。


三相。


谓正寻思此为烦恼欲此为事欲此复三种谓顺乐受处顺苦受处顺不苦不乐受处顺乐受处是贪欲依处是想心倒依处顺苦受处是瞋恚依处是忿恨依处顺不苦不乐受处是愚痴依处是覆恼诳謟无慙无愧依处是见倒依处(乃至)是名寻思诸欲自相云何寻思诸欲共相谓正寻思此一切欲生苦老苦广说乃至求不得苦等所随逐等所随缚诸受欲者於圎满欲驱迫而转亦未解脱生等法故虽彼诸欲胜妙圎满而暂时有是名寻思诸欲共相。


四品。


谓正寻思如是诸欲皆堕黑品犹如骨鎻如凝血肉如草炬火如一分炭火如大毒虵如梦所见如假借得诸庄严具如树端果追求诸欲诸有情类於诸欲中受追求所作苦受防护所作苦受亲爱夫坏所作苦受无猒足所作苦受不自在所作苦受恶行所作苦如是一切如前应知如世尊说习近诸欲有五过患谓彼诸欲极少滋味多诸苦恼多诸过患又彼诸欲於习近时能令无猒能令无足能令无满又彼诸欲常为诸佛及佛弟子贤善正行正至善士以无量门呵责毁呰又彼诸欲於习近时能令诸结积集增长又彼诸欲於习近时我说无有恶不善业而不作者。


五时。


谓王寻思如是诸欲去来今世於常常时於恒恒时多诸过患多诸损恼多诸疫疠多诸灾害。


六理。


谓正寻思如是诸欲由大资粮由大追求由大劬劳及由种种无量差别工巧业处方能招集生起增长又彼诸欲虽善生起虽善增长一切多为外摄受事谓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亲友眷属或为对治自内有色麤重四大麋饭长养常湏覆[卄/敞]沐浴按摩坏断离散消灭法身随所生起种种苦恼食能对治诸饥渴苦衣能对治诸寒热苦及能覆[卄/敞]可慙羞处卧具能治诸劳睡苦及能对治経行住苦病缘医药能治病苦是故诸欲唯能对治随所生起种种苦恼不应染着而受用之唯应正念譬如重病所逼切人为除病故服杂秽药。


如是名为由六种事觉了欲界诸欲麤相复能觉了初静虑中所有静相谓欲界中一切麤性於初静虑皆无所有由离欲界诸麤性故初静虑中说有静性是名觉了初静虑中所有静相(乃至)是故名为了相作意即此作意当言犹为闻思间杂(乃至)从此已後超过闻思唯用修行(乃至)如所寻思麤相静相数起胜解如是名为胜解作意即此胜解善修善习善多修习为因缘故最初生起断烦恼道即所生起断烦恼道俱行作意此中说名远离作意(乃至)於时时间欣乐作意而深庆悦於时时间猒离作意而深猒患为欲除遣惛沉睡眠掉举等故如是名为摄乐作意(乃至)便作是念我今为有於诸欲中贪欲烦恼不觉知耶为无有耶为审观察如是事故(乃至)我今复应为欲永断余随眠故心勤安住乐断乐修如是名为观察作意(乃至)当於尒时初静虑地前加行道已得究竟一切烦恼对治作意已得生起是名加行究竟作意从此无间由是因缘证入根本初静虑定即此根本初静虑定俱行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乃至)又了相作意於所应断能正了知於所应得能正了知为断应断为得应得心生希愿胜解作意为断为得正发加行远离作意能舍所有上品烦恼摄乐作意能舍所有中品烦恼观察作意能於所得离增上慢安住其心加行究竟作意能舍所有下品烦恼加行究竟果作意能正领受彼诸作意善修习果(乃至)如初静虑定有七种作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定及空无[边-方+幵]处识无[边-方+幵]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当知各有七种作意。


义灯曰言六行者观下为麤苦障观上为静妙离能观唯慧麤静六相即所观境行谓行解行相通能所观如十六行然能观胜独得行名观於下地作麤相时寻思六事(乃至)且就欲界名观诸欲然断惑时观下三相随一现前上三亦尒非各具三亦不随观下上唯一要上下各一以猒下欣上故(乃至)二约七作意明者欲九品惑断初三品各用了相胜解二种作意而为加行创难断故或初三品同一加行胜进故唯识第十云二乗根钝渐断障时无间解脱必各别起加行胜进或揔或别中下亦尒而为加行远离作意为无间道摄乐作意为解脱道及胜进(乃至)中三品惑还用摄乐而为四道中品易除非余作意而为加行下三品惑观察作意为加行道将欲出界细难断故一为加行复不同初创极难断故加行究竟作意为无间道加行究竟果作意为解脱道(乃至)约对治者有四对治一猒患对治二断对治三持对治四远分对治前[糸*ㄉ]作意以辨六行今约作意配四对治即可准知。


别抄曰对治有四谓伏断持并远分此四对治谓即四道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四道且今离下界欲时於闻思位折伏麤惑名伏对治初得未至正离欲时名断对治後念已去即持对治(乃至)从此已後名为远分以远遮防令不起故。


章此有二释至方能断惑。


中边论曰闻所成慧思惟大乗能令善根界得增长。


三慧章曰诸修行者依闻至教所生胜慧名闻所成。


义灯曰若心散乱则听闻不入必湏歛心方生闻慧即以定根成就闻慧。


思所成慧思惟大乗能正悟入所闻实义。


三慧章曰依思正理所生胜慧名思所成。


义灯曰思慧思檡善之与恶简恶取善若不系念则思慧不生即以念根成就思慧。


修所成慧思惟大乗能令所求事业成满。


三慧章曰依修等特所生胜慧名修所成说所成言显三胜慧是闻思等三因所成。


义灯曰修慧正灭恶生善若不勤加功力则恶法不灭善法不生即以进根成就修慧。


章若无漏无至皆成远分。


见道章曰无漏正智照理名见故唯识论第九卷初照理故亦名见道道者游履义二乗行人游履於此趣二果故或是通运义通运行人至二果故或随所证故此解为正见即是道持业释也义灯曰言无间道者二义无间一观理无间不同加行犹带相故二断惑无间不同加行犹未正断有此後间瑜伽杂集皆且据後一义而释。


贤圣章曰依何地得预流一来次第超越必依未至而得果故所以者何由此二人未离欲染必无得彼根本地故其不还果若次第者唯依未至初得不还後起上定非得果故若超越者通依色界四根本定及初未至得不还果必定无有依中间静虑是[秋/日]留故不同小乗亦依中间。


章此长徒义至余名远分。


杂集论曰复次如说预流补特伽罗此有二种一渐出离二顿出离渐出离者如前广说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出世间道顿断三界一切烦恼品品别断唯立二果谓预流果阿罗汉果品品别断者谓先顿断欲色无色界修道所断上上品随眠如是乃至耎耎品顿断三界者如见道所断非如世间道界地渐次品品别断此义以何为证如指端経说诸所有色乃至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广说乃至若远若近揔此一切略为一分一团一积一聚(贤圣义私记曰抄云分团积聚如次无常苦空无我也)如是略已应观一切皆是无常一切皆苦乃至广说依如是观但可建立初後二果由此二果如其次第永断三界一切见修所断烦恼无余所显故不立第二第三两果由此二果已见谛者唯断欲界修道所断有余无余所显故又依如是顿出离者如来於分别経中预流果无间即建立阿罗汉果如是补特伽罗多於现法或临终时善辨圣旨设不能辨由愿力故即以愿力还生欲界出无佛世成独胜果设不辨者未能无余离诸欲故即以愿力生欲界者彼能速证般涅盘故。


贤圣义私记曰问此等文意何[前-刖+合]预流之人未断一品修惑起猛利加行以九地烦恼揔为九品以欲界初品烦恼乃至非想地初品烦恼为一品乃至以欲界第九品乃至非想地第九品为一品以九无间道断三界九品惑以九解脱道证阿罗汉犹如刈竹节之人以九节竹九[筋-月+耳]齐并其节以利刀一度刈九[筋-月+耳]之竹初节乃至第九度刈第九节言也。


唯识论曰余六识俱烦恼障种见所断者三乗见位真见道中一切顿断。


述记曰此是正义修所断者随其所应一类二乗三界九地一一渐次九品别断。


是渐次得果者得一来必依未至其不还亦尒然必起无漏道方始得果。


一类二乗三界九地合为一聚九品别断。


唯有利根诸预流非余果余果不能起胜作业缺烦恼故指端経及分别経中说初果由加行心能以三界九品同为一品合为九品断。


贤圣章曰前是次第後是超越。


述记曰凖超越不还许依五地此亦依三无色斯有何过然加行心是色界揔缘三界故无间道可起无色上地如不还於五地有欲界断对治故此亦应尒应说此义理不违也。


贤圣义私记曰问未断欲界第九品惑之人未得根本定何故第二释云依色界六地下三无色耶[前-刖+合]先德传云有人得初果已发有漏心伏三空已还惑已得上根本定亦依上界根本定作九无间九解脱道断惑依此一类说依根本定也故庄法师对法疏云得初果已作安立谛观伏现行得以非安立谛观断种子(云云未见正文)今案超中二果有二类一谓不进修上无漏之人此人依未至地断惑得果一谓进修上无漏人此人依色界四禅无色下三地断惑得果故表无表章云虽有経说依未至地得此初果更不进修上无漏义非定唯尒。


章虽有経说至无断对治。


唯识述记曰又取前解(私曰通下三无色义也)彼文说多分不能得根本定等非必一切皆悉不得不说唯依未至地故。


贤圣义私记曰意云超中二果多分依未至少分依根本彼论依多分说不说唯言故不妨少分亦依根本言也问(乃至)[前-刖+合]有三类一谓一八观断尽九地烦恼得第四果二谓不能一观断尽至命终之时断尽烦恼得第四果三谓不能一生断尽命终之後生欲界断尽余惑成独觉之人也故对法论云如是补特伽罗多於现法(乃至)成独胜果。


章不律仪至十二咒龙。


伦记曰断狱者西域别立断狱之人求财活命。


章对法第八至好为损等。


杂集论曰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鷄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恒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咒龙者习咒龙虵戏乐自活谗构者以离间语毁坏他亲持用活命下注字曰捕(音步〡捉)猎(良輙反取禽兽也)罝[竺-二+(兔-(危-厄)+(白-日))](上子邪切下正作兔罝取兔之网也)魁脍(上苦回切应法师云未知因何立名)[言*((乞-乙+串)/儿)]构(上助御切下古候切谓谗佞构架也)玉篇曰屠(达胡切杀也刳也)魁(口回切师也)脍(古外切肉细切作脍)。


章杂心说十二非此所宗。


彼论曰问何等住不律仪[前-刖+合]十二种住不律仪所谓屠羊养鷄养猪捕鸟捕鱼猎师作贼魁脍守狱咒龙屠犬伺猎屠羊者谓杀羊以杀心若养若卖若杀悉名屠羊养鷄养猪亦如是捕鸟者若杀鸟自活捕鱼猎师亦如是作贼者常行劫害魁脍者主杀人自活守狱者以守狱自活咒龙者习咒龙虵戏乐自活屠犬者旃陀罗伺猎者王家猎主若屠羊者虽不杀余众生而於一切众生所得不律仪何以故若一切众生为羊像在前者於彼一切悉起害心一切众生有作羊理故若复无作羊理者於彼亦有害心故得不律仪如住慈心仁想普周当知住余不律仪亦如是若王若典刑若听讼官有害心者悉堕不律仪义。


表无表章详体文集卷中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唐三藏法师唯识量质疑录 【二卷】 下一篇略述法相义依释 【三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