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宗派》 俱舍宗(二)
2018-03-10 23:24: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950次 评论:0

贰、俱舍宗的经论
    

一、《俱舍论》


俱舍宗主要的论典是世亲菩萨依「诸法无我印」所造的《俱舍论》,今略陈其梗概如下:
 
  

(一)名义


  《俱舍论》,全称为《阿毘达磨俱舍论》(Abhidharmakosa-sastra)。阿毘是对;达磨是法;俱舍是藏的意思。所以,《阿毘达磨俱舍论》可译为《对法藏论》。


  「对法」是指对于佛经中所说的言教,如涅槃、四谛等法,加以考察、推论的意思。换句话说,是由各种角度来探讨佛陀言教的一种方法。藏则有包含、依据二义。包含,是说本论可以含摄其他经论要义;依据,是说本论是根据多种经论的思想和理论所创作的。
 
  

(二)内容


  《俱舍论》的内容,在《光记》里说「採六足之纲要,备尽无遗;显八蕴之妙门,如观掌内,……。故印度学徒号之为聪明论。」
 

  《俱舍论》的组织极其缜密而不繁杂,全书有三十卷,分为九品:一、界品;二、根品;三、世间品;四、业品;五、随眠品;六、贤圣品;七、智品;八、定品;九、破我品。古来为了记忆方便,作有一偈概括之:「界二根三世间五,业六随三贤圣四,智二定二破我一,是名俱舍三十卷。」前八品是论述自宗要义,最后一品则是阐明一切法无我的道理,兼破他宗之义。前八品又可分为总论和别论二部份,其中界、根二品总论有漏、无漏诸法,是迷悟的总论;其馀六品则别论有漏、无漏诸法,为迷悟的别论。


  在总论有漏、无漏法中,初〈界品〉是论述诸法的「体」;后〈根品〉是论述诸法的「用」。而在别论有漏、无漏法中,初〈世间品〉以下三品分别论述有漏果、有漏因、有漏缘(相当于四谛中的苦、集二谛);后〈圣贤品〉以下三品则分别论述无漏果、无漏因、无漏缘(相当于四谛中的灭、道二谛)。



 
  


(三)三世实有说


  本论根据经证和理证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存」。意思是说,一切有为法、无为法,都恒存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绝不会有所间断。第一的经证有二,即:


  1.《杂阿含经》卷三云:「若无过去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顾过去色;以有过去色故,多闻圣弟子众不顾过去色。若无未来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欣未来色;以有未来色故,多闻圣弟子不欣未来色。」


  2.《杂阿含经》卷八云:「有二因缘生识。何等为二?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


  第二的理证也有二点根据,即:


  1.有境理:引「以识起时必有境故」说明心法的生起,必须要有所缘境;而在六识中,意识遍缘三世,因此三世必为实有。


  2.有果理:引「已谢业有当果故」说明没有过去的业,即没有未来的果报,所以过去业为实有。


  如上所说,三世法体是实有的,而三世的名称,由何而来?古来有四种说法:


  1.法救的「类有异」说,主张三世诸法唯有形类的区别,而实质相同。


  2.妙音的「相有异」说,主张诸法行于世时,如果住于过去世时,正与过去相和合,即名过去法;与现在相和合,即名现在法;与未来相和合,即名未来法。


  3.世友的「位有异」说,主张三世是依法的作用位而定,并非本体有差异。即法未作用时,名为未来;正在作用时,即名现在;已作用时,名为过去。


  4.觉天的「待有异」说,主张诸法行于世时,前后相待,而立名有异。如一女人名母名女。
 

  世亲对此四家之说加以批判,认为世友的说法为最善,即诸法作用未起,名为「未来」;正在作用时,名为「现在」;作用已灭,名为「过去」,并非本体有所不同,而且无论是现在法、未来法、过去法,其本体是存在而不失的。
 
  

二、诸经论


  此宗除了以《俱舍论》为主要论典外,其他所依据的经典有四阿含,论典有七论、《大毘婆沙论》、《阿毘昙心论》、《杂阿毘昙心论》等。四阿含,即:《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等。


  阿含,是梵文agama的音译,也译作阿鋡、阿笈摩。意译为法归、无比法、传教等。意指传承的教说,或结集教说的经典。


  其中,《长阿含》的经文长广,《中阿含》的长度适中,其他二阿含经文较短。又《杂阿含》结集同类旨趣的经典,《增一阿含》依法数的次第,自一法乃至十一法分类辑成。阿含经含摄的内容丰富,如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无常、无我、五蕴、四禅等,为初期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种《阿含经》的传译如下:


  1.《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


  2.《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3.《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4.《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论,是指说一切有部的根本七论,称为一身六足。一身,为《发智论》,异译为《八犍度论》。此论义门完备,法门最广,喻之以身,称为「身论」。六足,是《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以上六论义门稍狭,称为「足论」。又六论中的前三论造于佛世,后三论则为后代论师的作品。


  1.《集异门足论》 舍利弗造,二十卷。以注释《长阿含经.众集经》的内容为主,解说一法至十法的各种佛教术语,可说是说一切有部《阿含经》的延伸。


  2.《法蕴足论》 大目犍连造,十二卷。此论选取《阿含经》中的二十二种主要教说,逐一加以解释。每种教说的解释均单独成篇,与南传上座部的《分别论》有共通之处。


  3.《施设足论》 大迦多衍那造。主要叙述《长阿含经.起世经》的思想,详细论证、分析《阿毘达磨》的宇宙观、世界观,是一切有部中期出现的论着。


  4.《识身足论》 提婆设摩造,十六卷。主要是对心识活动的分析,与上座部的《界论》相通。


  5.《界身足论》 世友造,三卷。说明识心与肉身相应具足,应如法修行。论中对于「心」及「心的作用」,作了详尽的分析。是说一切有部的理论基础,与上座部的《发趣论》相通。


  6.《品类足论》 世友造,十八卷。本论条贯义理,收摄一切法,周圆满足而不乱。论中提到的五位、九十八随眠等,是有部独特的理论。


  7.《发智论》 有二汉译本:一是玄奘译的《发智论》二十卷,二是僧伽提婆和竺佛念共译的《八犍度论》八十卷。这两种译本在记述形式和名相概念上,都各有不同。此论在《大智度论》中名《发智经》,在《婆薮槃豆传》中称《发慧论》。其内容主要是将经中所有要义,用种种阿毘达磨形式加以解释,如释义、分别法门、抉择性相及破除异说等。在各种阿毘达磨中,此论最为详细。全书共分为八蕴,即:染、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种及四十四纳息(品),全面阐述说一切有部的基本观点,兼论当时部派佛教之间诤论的各类问题。
 

  8.《大毘婆沙论》 有部诸论师造,为《发智论》的注释书,广明法义,备列各种异说。为部派佛教教理的集大成者。毘婆沙,梵文vibhasa,意译为广说、广解。内容收集诸论师对说一切有部佛教根本圣典《发智论》的注解,有系统地总结说一切有部的理论主张,并对大众部、法藏部、化地部、饮光部、犊子部、分别说部以及数论、胜论、顺世论、耆那教等观点,进行批驳。


  以上八论,除《施设足论》缺译外,馀皆为唐代玄奘大师所译。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宗派》 唯识宗 下一篇《宗派》 成实宗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