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宗派》 三论宗(二)
2018-03-11 00:38:4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135次 评论:0

贰、三论宗重要着作


一、三论宗根据的典籍


  三论原属于印度大乘佛学的中观系,北齐(西元五五○-五七七年)末年,由辽东僧朗法师传入江南,至唐初嘉祥吉藏集其大成。此宗所依的基本典籍为:1.《中论》,驳斥婆罗门教、小乘佛教,和其他大乘诸宗派的错误见解,而皈依中道教义。2.《十二门论》,矫正大乘佛教徒自身的错误见解。3.《百论》,驳斥婆罗门教的外道思想。
 
 
  1.《中论》 又称《中观论》、《正观论》。龙树菩萨作,青目释论,鸠摩罗什译,共四卷。以「否定的否定」的论证法来宣扬中道。先破「空」,次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主张八不中道。全书共立二十七观门:


   *1〈观因缘品〉以下二十一品,破世间人、法的邪迷,以显中道实相的观行。


   *2〈观如来品〉以下四品,破出世间人、法的邪迷,以显中道实相的观行。


   *3〈观十二因缘〉、〈观邪见〉二品,破小乘迷执,而辨小乘的观行。


   *4〈观邪见品〉末二偈,重明大乘的观行,归敬于佛陀。
 

  依该论主张,「缘起」是宇宙间一切人、事的形成法则,也是世间一切现象的根本原理。
 

  2.《十二门论》 龙树菩萨作,鸠摩罗什译,全一卷。为《中论》的纲要书,立十二观门,即: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等,以发挥大乘空观。
 

  3.《百论》 提婆菩萨作,婆薮开士释,鸠摩罗什译,共二卷。全书共分十品,即:捨罪福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破常品、破空品。内容继承龙树《中论》之说,以大乘佛教「空」、「无我」等义理,破斥数论、胜论等外道的执见。
 

  论书中多处出现数论派与胜论派学说,乃至与胜论说关係密切的《正理经》文,故对于三世纪左右印度哲学诸派情况,尤其是正理派的形成,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4.《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作,鸠摩罗什译,共一百卷。本论是诠释《大品般若经》的论着。对于学说、思想、用例、传说、历史、地理、实践方法、僧伽的解说甚为详细。所引用的经典、论书,包含原始佛教圣典、部派佛教诸论书,以及《法华》、《华严》等大乘经典,并广及胜论派及印度一般思想,可谓当代的佛教百科全书。


  本论是龙树菩萨晚年的着作。在般若思想的弘扬上,龙树菩萨的另一大作《中论》,是站在「般若皆空」的否定立场论述中道义,而本论则是立足于「诸法实相」的积极肯定立场,极力阐明大乘菩萨思想以及六波罗蜜的宗教实践,故由本论即可了解龙树以前佛教学说的大要。
 
    

二、中国祖师重要着作


  1.《肇论》 三论宗的第二祖僧肇大师所撰,分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总名《肇论》。


  《高僧传》卷六〈僧肇传〉记载上述四论写作之年代先后,顺次为〈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


  本论流传到现代,西方学者倍加推崇,甚至超越中国其他哲学论着之上,有多种外文译本。兹将诸论旨要梗概分述如下:


    *1〈物不迁论〉,阐发般若性空学说,以「即动即静」之义阐明「即体即用」的理论。物不迁,谓物虽有生起、流转等现象,然其本体恒不迁(不动)。


    *2〈不真空论〉,谓因果法则中所生起的现象皆无实体,有非真有,无非真无;本体无相,超于有无,而有无皆不真,因其不真,所以名为空。


    *3〈般若无知论〉,谓般若无知无相,但却无所不知,照明万物。由修行而获致的智慧(般若)是超越凡夫的认识,故称无知。此一部分大多採用旧译经典,并多借用老庄的语句来发扬其师鸠摩罗什所传来的龙树之佛教。自《大品般若经》译出后,古来对于般若论的纷杂异端,始藉〈般若无知论〉而得以彰明般若的真义。


    *4〈涅槃无名论〉,谓涅槃境界超越言语思想的表现,既无生灭,也无名相,决非言语所能表现,故称无名。此论有九折十演,前者难(有名),后者答(无名),以显无名的义理。九折谓:覈体、徵出、搜玄、难差、责异、诘渐、讥动、穷源、考得。十演谓:开宗、位体、超境、妙存、辨差、会异、明渐、动寂、通古、玄得。


  2.《中观论疏》 又名《中论疏》。吉藏大师撰,共十卷(或作二十卷)。内容解释青目注释的《中论》,并继承僧朗、僧诠、法朗等三论的传统,发抒一己独特的见解。疏中首先说明僧叡的〈中论序〉,其次逐一详释二十七品。依吉藏大师观点而言,中道是诸佛菩萨实践之道,其内容有世谛中道、真谛中道、非真非俗中道。世谛,并非众生分别的境界,而是诸佛菩萨为济度众生的方便慧境;「真谛」,则为真实慧境地,故说依真俗二谛产生真实、方便二慧。


  此三谛中道的说法与历来真俗二谛说,可谓大异其趣,乃吉藏大师之创见。又此疏引用多数经论,并论及当时的各家学说,也是其他《中论》释疏中所未见的特色。


  3.《百论疏》 吉藏大师撰,共三卷。此疏前文分十章详释僧肇大师的〈百论序〉,其次分品阐释《百论》义。由于《百论》是以破外道的邪执为主,所以本疏有关外道的记述也相当多,深具研究价值。


  4.《十二门论疏》 吉藏大师撰,共六卷。是《十二门论》的注释书。内容初设六科阐释僧叡的〈十二门论序〉。其次立玄谈五门详论有关《十二门论》的论名,诸法实相,与《中观论》的比较等问题;继而诠释本文。与《中观论疏》、《百论疏》同为三论宗所依的论疏。


  5.《大乘玄论》 吉藏大师撰,五卷。全书以三论宗空观中道的基本思想论证大乘佛法。内容分为八门,即:「二谛义」十章、「八不义」六章、「佛性义」十章、「一乘义」三章、「涅槃义」三章、「二智义」十二章、「教迹义」三章、「论迹义」五章。
 

  二谛义:阐明真俗二谛之义,并概论南北朝佛教界的问题,是三论宗最重要的教义之一。


  八不义:揭示「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来、不出,不生、不灭」之义。


  佛性义:阐明三因佛性。


  一乘义:解释《法华经》等所说的一乘。


  涅槃义:解说涅槃之义,与佛性义、一乘义同受《涅槃经》的影响。


  二智义:辨说权、实二智之义,与一乘义同为与法华教学有密切关係的论说。


  教迹义:彰显佛陀一代教化迹仪。


  论迹义:解说《大智度论》及三论大要,与《三论玄义》的后半共通点甚多。


  本论博採《涅槃》、《维摩》、《大品般若》、《华严》、《法华》、《金刚》、《阿含》等经,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婆沙》等论,又援引鸠摩罗什、僧肇、道生等大师之说,一一加以论评,义旨精深,为古来三论学者所重视。


  6.《三论玄义》 吉藏大师撰,全一卷。概述《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的大义,是三论宗最简明的纲要书,也是了解龙树中观思想的入门书。


  内容分为通序大归、别释众品二门。初门复分破邪、显正二章。破邪之下有摧外道、折毘昙、排成实、呵大执;显正之下有明人正、显法正。别释众品中,初明造论缘起,次述诸部通别、众论立名及其旨归,末就三论敷演宗要。


  全书在驳斥外道、大小乘的迷执,而显扬三论宗的「诸法性空」与「非有非空」的中道义,并列举三论共通点八项,以及其个别的特色,如:《百论》以破外道为主,《中论》讲大小二乘,《十二门论》则破大乘的迷执而显正教。


  7.《二谛义》:吉藏大师撰,共三卷。内容总分大意、释名、相即义、物体、绝名、摄法、同异等七科。吉藏大师在着作中,透过对真俗二谛意义的诠释,发挥龙树不落二边的中道宏旨。如卷首说:「若了于二谛,四论则焕然可领;若于二谛不了,四论则便不明。……若解二谛,非但四论可明,亦众经皆了。」可见大师对二谛的重视。此外,吉藏大师更对二谛义加以发挥与推演,提出三种二谛及四重二谛之说,为后代研究三论的学者所採用。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宗派》 天台宗 下一篇《宗派》 唯识宗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