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宗派》 禅宗(二)
2018-03-11 23:03:5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623次 评论:0

贰、衣钵传承与一花五叶


  佛教三千年,法灯辉映,相传至今,全赖历代贤哲大德的「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正法是「以心传心」的。自古以来,诸佛唯传「见性心法」,诸祖只是密付「自性本心」。又,唯传「心法」,恐人不信,故传「衣钵」,以资证明,由此代代相继承嗣。


  衣钵传承,源自佛陀在灵山会上传法给摩诃迦叶,之后历经各时代的传承,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时,东渡来华,为东土初祖。其后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依次相传。弘忍门下又出神秀与惠能,遂有「南能、北秀」之分。而后南宗禅又演变成五家、七宗。直到明清,尚有「临济」与「曹洞」两宗的弘传,其馀各宗皆已不传。兹逐一陈述如下:
 
    

一、禅法的传承--从初祖达磨到五祖弘忍


1.达磨传慧可


  达磨(西元?-五三五年),为中土禅宗始祖。初到中国,被梁武帝迎请到金陵。终因与武帝机缘不契--「对面不识」,北渡栖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静待法缘,一坐九年。后有年登四十的博学善士,名叫神光,前来参谒。初时,达磨端坐不语不理,后来为神光「立雪过膝」、「断臂求法」所感动,知是法器,遂收其为徒,取名慧可。


  慧可问:「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磨答:「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曰:「觅心了不可得。」


  达磨曰:「与汝安心竟。」


  慧可闻言,有所省悟,于是「奉达磨为师,毕命承旨。从学六年,精究一乘」。其后,达磨便将衣法及《愣伽经》四卷传与慧可,即为东土禅宗二祖。传法偈云:
   

吾本来兹土,传法渡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偈文意思是说:我来到中国传扬顿教法门,救度迷昧的有情众生。其后的禅门,将会有一位贤人(六祖惠能)出现,从其座下开演出五宗门庭,自然结成菩提道果。


  盛唐时期,中国禅门的「波澜壮阔」,原来达磨老祖早有预言。
 
  

2.慧可传僧璨


  慧可(西元四八七-五九三年),于达磨座下得法。达磨西归后,一日,有一居士,年踰四十,来见慧可,问道:「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


  慧可答言:「将罪来,与汝忏。」


  居士过了好一会儿,说:「觅罪不可得。」


  慧可说:「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居士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


  慧可答言:「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居士闻言,深有所悟,说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慧可闻言,知其已悟,许其出家,取名僧璨。过了二年,传法与僧璨,是为禅宗三祖。传法偈曰: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偈文意思是说:众生本具的清净本性,缘于因缘假合的三界「有地」,促使在「因地」的菩提种子,开华结果。其实,在清净的本性上,一法不立,一尘不染,并无菩提佛种,也无心华顿开之事。


  迷界众生,由于无明所覆,爱结所繫,故厌惧烦恼,欣求菩提,终日颠倒妄想。若能契悟一切法「无生」,则清净真心本性,人人本自具足,不假外求,自然回归「本来」。
 
  

3.僧璨传道信


  僧璨(西元?-六○六年),以居士身得法于二祖,之后隐居皖公山。隋开皇十二年(西元五九二年),有沙弥道信,年十四,来向他求解脱法门。


  璨问曰:「谁缚汝?」


  沙弥答:「无人缚。」


  璨问:「更何求解脱?」道信遂于言下省悟。其后,随侍三祖九年,方得衣法,是为禅宗四祖。传法偈曰: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偈文意思是说:凡夫众生的菩提种子虽然尚在因地之中,但是这佛性种子却可从因地开华结果。假如凡夫众生能净化凡情,不瞋爱妄想执着,则森罗万象无一不是无生无灭的清净本性。
 
  

4.道信传弘忍


  道信(西元五八○-六五一年),幼时即因仰慕佛法诸「解脱门」的殊胜而出家。后来参谒僧璨,言下大悟。得其衣钵后,住破头山(后改为双峰山)三十馀年。


  一日,山里有一位种松树的老人要跟随他出家。道信说:「你年岁已大,如欲出家,可待来世。」


  多年后,道信在赴黄梅的路上遇一小儿,问其姓名,小儿说:「性即有,不是常性。」


  再问之,小儿说:「是佛性。」


  信又问:「你没有姓吗?」


  小儿说:「性空故。」


  于是,道信当下了知此儿是种松老人的转世。原来,老人接受提示,死前向一洗衣女「借宿」,女云:「须问父母。」老人说:「你答应一声即可。」就这样,未婚的洗衣女便怀孕了。父母认为败坏门风,就把女儿逐出家门。从此洗衣女以乞讨度日,生下此儿。


  道信既知此儿来历,乃商之其母,许其出家,取名弘忍。其后,传法予弘忍,是为禅宗五祖。传法偈曰: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偈文意思是说:凡夫心中的菩提种子,具有开花结果的性能,故「因地」能生菩提涅槃之「道果」,当幻生幻灭的因缘与清净的本性相应时,表面上看来生灭的现象,却展现出「不生不灭」的实相。


  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迷执尘境、住心是非,故轮迴生死,不得出离。然而,清净圆明的「自家宝藏」却不曾远离,只要凡人一念回光返照,将妄心中的「真性」认证出来,当下即得顿悟无生。


  此外,道信亦传法与牛头法融。《传灯录》说:四祖到牛头山时,看见法融周围有许多虎狼,便故作恐怖状。法融见了便说:「你还有这个在?」过一会,待法融进屋里后,四祖就在法融石座上写一「佛」字。法融出来欲就座,忽见「佛」字在座,惶急缩身。四祖说:「你也还有这个在?」闻此言,法融始向四祖请示法要,因而别传牛头一支,名为「牛头宗」。
 
  

5.弘忍传惠能


  弘忍(西元六○二-六七五年),七岁即追随道信出家,三十年不离师侧,尽得其师禅法精要。得法的弘忍,在道信示寂后,定居于黄梅双峰山东面的凭茂山,所以弘忍的禅法被时人称为「东山法门」,亲近学习者千人有馀,法席隆盛。


  弘忍门下有惠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五祖所默许。其后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获得五祖密付衣法,是为禅宗六祖。传法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偈文意思是说:具凡情的众生,来世间努力于菩提道种的栽培,于因地上就自然结生菩提道果。其实,清净的本性中并无凡情、佛种,也无「实性」及「菩提道果」的结生。
 

  有为世间的一切,但有缘起方便施设的假名--言语、物相、概念,并无实在的体性,甚至连修行、成佛的事,也不能执着,否则就无法找回清净本性。


  此外,神秀(西元六○五-七○六年),十三岁出家,年少博学多闻,精通老庄玄学,深入三乘佛学要旨,是一位深通世、出世学的学者。年四十六,参谒忍大师,服勤六年,后被誉为「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大足元年(西元七○一年),神秀应武则天的徵召入京,不多时,声名大盛,被奉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师世寿一百零二岁,后事备极哀荣。神秀一生虽未得忍大师付法,然能为帝王所器重,化导于京畿,既弘扬「东山之法」,作为忍大师的旁系法嗣,应无不可。
 
    

二、一花开五叶的风光--惠能与五家七宗


  禅宗,自初祖菩提达磨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惠能二派。北宗主「渐悟」,行于北地,并无分派;南宗主「顿悟」,行于南方,盛于中唐以后。尤以惠能门下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支,为唐末以降,禅宗的主流。南岳门下出「沩仰宗」、「临济宗」;青原门下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是为五家。临济门下又分「黄龙派」、「杨岐派」,合称七宗。于是,「五家七宗」各立门户,各有家风。宋朝以后,唯「临济」、「曹洞」盛行于世。
 

  由以上陈述可知,禅宗的「宗派」形成,直到惠能大师才大放异彩,而后开演为五家七宗。其后发展,更是取代大乘各宗的地位而独步当代。太虚大师曾说:「所谓宗门,实到惠能南宗始巍然卓立,六祖南宗下始波澜壮阔」。正应验了「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
 

  所谓「家风」,就是各宗祖师阐扬自家宗旨,接引后学的独特风格。各祖师虽同为明心见性者,但因性格不同,因此接引后学的方法就有宽、勐、缓、急的差异。
 

  宗门家风,应以「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为滥觞,中国祖师以棒喝接引学人,最为普遍。「棒」,始于六祖打神会;「喝」,始于马祖接百丈,其用法皆与「拈花」无别。乃至德山登门便「棒」,临济入室便「喝」,百丈的「是什麽」,无业的「莫妄想」,赵州「喫茶」,云门「胡饼」,亦皆与拈花示众无别。唯祖师随机发挥,以接物利生原无一定矩式。至临济义玄,设三玄三要、四料简等,用以勘验徒众,接引后学。由于儿孙世代相承,遂形成显着的家风。略述各家家风如下:
 

  1.沩仰宗 沩仰宗有九十六圆相,家风较为温和,不若临济宗的勐烈。《人天眼目》云:「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牆见角,便知是牛。」又法眼禅师《十规论》说:「沩仰则方圆默契,如谷应韵,似关合符。」可见其家风之温和。
 

  2.临济宗 临济应机多用喝,盖二喝之中,俱三玄三要的宾主作用:「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五祖法眼禅师谓临济禅风为「五逆闻雷」之喝。是指一喝之下,似头脑破裂,如五逆罪人为雷所裂。所以临济禅风如铁槌击石,火光闪闪;若五雷相惊,震碎心肝,是以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的美称。


  3.云门宗 云门宗的开祖文偃禅师,其禅风即所谓「函盖截流」,是取「截断众流」、「师徒函盖」之意。故云门禅风有如奔流突止的气慨。《人天眼目》卷二云:「云门宗旨,截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这就是云门的宗风。


  4.法眼宗 法眼宗创始者清凉文益禅师,其禅风以「六相」及「四料简」接引后学。「四料简」即:闻闻(放)、闻不闻(收)、不闻闻(明)、不闻不闻(暗)。《人天眼目》卷四云:「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种种机缘,不尽详举,观其大概,法眼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这就是法眼的家风。


  5.曹洞宗 曹洞宗乃洞山良价禅师暨其弟子曹山本寂禅师所创。法眼禅师《十规论》称「曹洞则敲唱为用」,知其家风一敲一唱,回互绵密,较之峻急之机,颇异其趣。《人天眼目》卷三云:「曹洞宗者,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物,就语接人。」所以古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语。意指临济家风有如指挥百万师旅的将军,曹洞家风则如经营细碎田地的农夫。


    古人评论五家家风之说为:「曹洞叮宁,临济势胜,云门突急,法眼巧便,沩仰回互。」故知所谓「家风」者,即指祖师接引后学的权宜方便之法也。
 
    

三、从宋、元、明、清到民国的传承


  继盛唐之后,禅在北宋时期更是受到朝廷官员及士大夫的喜爱,因此,北宋是五家七宗的极盛时代。南宋,是公桉禅、默照禅的分立时代。南宋之初,禅宗出二位大禅师:一为临济门人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力倡「看话禅」;一为曹洞门人宏智正觉(西元一○九一-一一五七年),力倡「默照禅」。二家禅风迥异,看话禅主「开悟」,以参「公桉」为主;默照禅主「空寂」,以「无知」为本。二家对立,极盛一时。然五家七宗传承至此,则唯剩临济、曹洞二宗了。
 

  此外,禅宗法灯也在此时广泛向外播传到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对后世佛教影响深远。
 

  元代,是禅宗的「衰落」期,这以帝王信仰藏传佛教为其主因。其次是禅和子乱称机锋,随意谈禅,忽视坐禅参究的实修所带来的后果。
 

  明代,建立明朝的是太祖朱元璋,他小时曾做过沙弥,长大后实现了远大的抱负--做皇帝。得天下后,规定寺院为禅、讲、律、净、密五类,并且必须在寺名上写出禅寺、律寺,或讲寺等。同时建立僧官制度,严格控制出家人的数量和素质。更禁止僧侣与官府往来,把僧众限定在寺院里幽居清修。再加上禅理缺少创新,行履固守陈规,于是禅道不彰,逐日没落,故明代亦是禅宗的衰退期。到了明末,则渐有上升之势,这与明末四大高僧对佛教的努力最为攸关,特别是紫柏大师(西元一五四三-一六○三年),实一真「纯禅」行者。曾作联曰: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苦业;
   

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清代,仍为藏传佛教盛行的时代。清初四帝,信佛虔诚。世祖曾问禅于圆悟的弟子道忞,受教于圆修的门人玉琳。雍正热心于禅,曾撰有《御选语录》十九卷,高宗则出版《大藏经》。其后,佛教又陷入衰颓之势,唯江南的禅宗四大丛林--金山、高旻、天宁、天童,仍能维持门面。可惜末流所趋,因此也未能倖免于「经忏斋焰以应俗」的命运!其间,能「禅讲律净以究真」者,直如凤毛麟角。


  民国的禅宗,自元、明、清的衰颓期之后,虽有虚云、来果二位硕德夙夜匪懈,力图振兴宗门,但末法浩劫,众生共业,又岂是一、二人之力能挽狂澜!虽然如此,又或善心共业增长,亦可转末法为正法。


  从历史观察能知,疆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心则为动极思静,静极思动。近代社会虽因迷信科学万能,而偏重物质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对生命价值的溷淆,人文道德的没落,人类心灵的空虚。时至今日,人们已经逐渐觉醒,而意识到开发心灵潜能的重要,这从当代世界的「禅学热」,即可窥其一斑,吾等乐观其成!
 
    

四、五家七派世系传承表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佛教丛书 《宗派》 下一篇《宗派》 净土宗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