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教理》 学佛的次第(五)
2018-03-20 10:29:35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924次 评论:0

第五篇 四禅八定


壹.四禅八定的意义

 
  三增上学中,戒增上学有一定的学习次第,就在家众而言,须依五戒、十善戒、菩萨戒的次第而修;就出家众而言,则须按照沙弥(尼)戒、具足戒等次第受持,不能躐等。定增上学也不例外,也有「四禅八定」的次第可资遵循。

 
  什麽是四禅八定呢?四禅,是色界天的四种禅定境界。色界天的四禅境界与无色界天的四无色定境界,合称为八定。所以,八定其实包括了四禅。

 
  四与八的法数之所以并举,是因为色界与无色界是相对的,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如果以色界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的「散」心,则色界和无色界都称为「定」。
 

  此外,四禅也称为四静虑。静,是寂静,也就是定;虑,是审虑,也就是慧。以寂静的定,生审虑的慧,叫做静虑,也就是定慧的意思。然而,定慧不仅限于色界定,也通于无色界定,只是色界的禅定是定慧均等,而无色界的禅定相很细微,而且是定多慧少,所以为区别起见,对色界定给予禅及静虑的名称。
 
    

贰.四禅的内容
 
    
一、初禅

 
  1.心理活动状态:有寻有伺。寻,指寻求推度;伺,指伺察思维。寻与伺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比较粗杂的精神作用,后者是比较深细的精神作用。《阿毘达磨法蕴足论》以扣钟及鸟飞作比喻,说明二者的差别相状:扣钟时,先发粗重的声响,然后细声随之鸣起,粗声好比寻,细声好比伺。鸟儿飞翔,先鼓动双翼,再踊身向前,鼓翼好比寻,踊身好比伺。初禅虽然已经离去欲界的恶不善法,但是还保有寻、伺的心理活动。

 
  2.主观感受:离生喜乐。喜,是对于所得的利益感到欢喜;乐,指轻安的精神作用。离生喜乐,是指修到初禅境界时,已脱离欲界的恶不善法,此时觉得呼吸气息经由全身毛孔出入自如,因而生起轻利安适的喜乐感受。

 
    
二、二禅

 
  1.心理活动状态:内等净。即断除寻、伺的分别心理,形成信根,称为内等净。


  2.主观感受:定生喜乐。是指由此禅定所生起的喜乐。

 
  在达到初禅境界以后,渐渐对初禅境界感到不满足,所以便摄心在禅定上,而泯除了伺、寻的作用。这时,甚深禅悦油然生起,心灵朗然洞彻,如同从暗室中走出,见到日月的光明一般,称为二禅。
 
    

三、三禅

 
  1.心理活动状态:行捨、正念、正知。住于非苦非乐的「行捨」境地,以正念、正知继续修习。


  2.主观感受:离喜妙乐。是指离去寻伺喜,唯存乐的心理状态。

 
  在达到二禅以后,喜心涌动,使得禅定不固,所以开始摄心谛观,喜心因而断除,于是泯然入定,绵绵的妙乐从心中流出,遍满全身,可说是「世间第一乐事」,称为三禅。
 
    

四、四禅

 
  1.心理活动状态:捨清净、念清净。捨三禅妙乐,令心清净,因此称为捨清净;又唯念修道的功德,所以称为念清净。
 

  2.主观感受:非苦非乐受。是指寻伺喜乐都已断除的境界。

 
  在达到三禅以后,又觉得三禅之乐令心不清净,遂生厌离想,因此更加精进不懈,终于进入四禅。这时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心灵空明寂静,有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般湛然而照,万事万物都显现无遗。
 
    

参.四无色定的内容
 
    
一、空无边处定

 
  1.心理活动状态:离色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灭三种色: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和不可见无对色。


  2.主观感受:与空相应,心中明净,不苦不乐受更加增长。

 
  达到四禅的境界后,身心仍受色法的繫缚,不能自在,于是加紧功力,观察己身有如罗縠,内外通彻,由于一心念空,所以在深定中只见虚空无边,而没有一切色相。这时,心中明净,无碍自在,好像飞鸟破笼而出一样,在虚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称为空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

 
  1.心理活动状态:捨空缘识。


  2.主观感受:与识相应,安稳清寂,心识明利。

 
  达到空处定以后,识心遍缘虚空,因为虚空无边,所以识心分散太广,使得定心开始动摇,于是捨弃过去向外缘取虚空,而开始向内以心识为观察的对象,念念不捨。渐渐与识相应后,在深定中不见馀事,只见过去、现在、未来诸识显现,与定相应而不分散。这时,心中的清净寂静,无法用言语形容,称为识无边处。
 
    

三、无所有处定

 
  1.心理活动状态:捨空与识等内外二境,而缘无所有处。


  2.主观感受:安稳寂静,不见诸法。

 
  达到识处定以后,因为心所缘的过去、现在、未来诸识无量无边,能破坏定力,三世心也是和合假有,并非真实,所以,捨去识处,而繫心于无所有处,精进不懈。在深定中,心内空无所依,诸想不起,安稳寂静,称为无所有处定。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1.心理活动状态:破识无边处的有想境界及无所有处的无想境界。


  2.主观感受:不见有无,恬然清净。

 
  达到无所有处定以后,心中如痴如醉,如眠如暗,因为还有无明覆盖,所以无所觉了,无所爱乐。于是一心专精,于非有处非无处,念念不捨,终于出现真实定,一切有无相貌都荡然不存,心中清净无为。在三界的定相里,以此定的境界最高,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定。
 
    

肆.结语

 
  禅定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通于各宗各派。四禅八定是世间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道和涅槃时,也曾依这些禅定功夫作为助缘,所以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由四禅八定的内容可以得知:每一项的禅定成就都是对于前一项的境界感到不满足,而再加功用行,精进修持所达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事贵在有恒,譬如烧火煮水,如果不能不断添柴,水就无法烧开。学佛修道也是如此,如果得少为足,就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尤有甚者,如四禅比丘因证四禅而生慢心,堕入地狱,岂不可惜!

 
  《杂阿含经》卷十七中,佛陀告诉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二禅正受时,觉观止息;三禅正受时,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空入处正受时,色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处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止息;想受灭正受时,想受止息,是名渐次诸想止息。」接着又说更殊胜的止息,「于贪欲心不乐、解脱,恚、痴心不乐、解脱,是名胜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无上止息,诸馀止息无过上者。」

 
  可见即使证到第八定,还不是究竟止息之处,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精进,观人空法空,才能彻底去除心垢,达到解脱。

....................................................


一、试述四禅八定的意义。


二、四禅的内容是什麽?


三、四无色定的内容是什麽?


四、四禅八定有何重要性?

....................................................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教理》 真实的自我 下一篇《教理》 学道者的魔障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