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宋代之天台教学(一)
2018-05-16 11:23:3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331次 评论:0

宋代之天台教学


慧岳法师  


从湛然大师圆寂后,天台教学之传持,虽其门下,如道邃、行满、普门大师及梁肃居士等极力的弘扬,但碍于五代战乱不休,致教典散失而研究无方,故无法进展是史实。


幸在宋初的浙江一带,幸得吴越王之笃信佛法,遣使向韩国(高丽)请回教典,由义寂大师的弘扬,始得重振宗风!继义寂大师之后的再传弟子——四明法智知礼大师,乃卓识超群,妙证一心三观、圆融三谛,深入止观妙旨的大德,故遂树立宋代天台教学的复兴,诚是值得颂扬!且知礼大师之为法精神,更是我们俊裔当须效法的。

 

(一)四明知礼大师之教学


1.传记


知礼(九六〇~一〇二八)大师,幼名:约言,俗姓金氏。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〇),诞生于浙江省宁波县。七岁遇母丧而哭绝不已!遂恳求其父允许出家于太平兴国寺,投礼洪选上人为师。十五岁受具足戒后专攻律学。


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二十岁),随侍义通大师,学习天台教观,唯三年就开始替义通大师代座,讲解诸经论。


端拱元年(九八八.二十九岁),义通大师圆寂后,遂迁住于乾符寺,因该寺之堂舍狭隘,在至道元年(九九五.三十六岁),再移锡城东南隅之保恩院,后将该院改为长讲「天台教观」的十方丛林。


咸平三年(一〇〇〇.四十一岁) ,和遵式、异闻大师等,为祈雨而修「光明忏」获应甚验!


咸平六年(一〇〇三.四十四岁)九月,为日本僧—寂昭、源信师等之质问二十七条,而撰答释。


咸平年中(九九八~一〇〇三),钱塘晤恩大师,著『金光明发挥记』,主张『金光明玄义』略本为始,继之,其门人—源清、洪敏大师等,及其再传弟子—庆昭、智圆大师等,与之辩论至烈(详见本章㈢「同门异流论争」)。


景德元年(一〇〇四)正月,著『十不二门指要钞』,强调「别理随缘义」,而遭受永嘉继齐大师之非难,遂著『二十问』启蒙其正。


大中祥符二年(一〇〇九~五〇岁)四月,保恩院落成。翌三年十月,勅赐为「廷庆寺」。


自从延庆寺改为丛林后,知礼大师的晚年(五十岁以后),非讲即写,为天台教观的弘扬极尽其力。曾讲过:『法华玄义』七遍、『文句』及『止观』各八遍、『金光明玄疏』十遍、『涅槃疏』一遍、『凈名疏』二遍、『观音玄义』及『观无量寿经』各七遍,尤其『十不二门』、『金錍论』、『止观大意』、『止观义例』、『始终心要』等不计数遍。又实践修持:『法华忏』三七期五遍、『光明忏』七日期二十遍、『弥陀忏』七日期五十遍、『请观音忏』七七期八遍、『大悲忏』三七期十遍,且结十僧修『法华忏』长达三年,十僧修『大悲忏』三年,更且燃三指供佛等,既尽行者所修之道!又恭造弥陀、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大士像无数,及智者大师像二十尊,并写天台教乘满一万卷等,未尝将时间空过,即不是讲道便是修持止观或写经。


知礼大师,受翰林学士杨亿,及驸马都尉李遵勗等的厚礼尊重,更在天禧三年(一〇一九)受真宗皇帝勅赐紫衣袈裟,四年再勅赐「法智大师」尊号。天圣六年(一〇二八)正月五日,结跏趺坐,召集大众,宣说『法华』的奥旨后,称念弥陀圣号数百声,安然寂灭。寿六十九、僧腊五十四。世称「四明尊者」,乃理论、实践兼具的高僧,为中国天台第十七代祖师。


知礼大师的门下无数,其升堂入室者超过千人,其中:尚贤、本如、梵臻、崇矩、则全大师等最为杰出。


明道二年(一〇三三)建塔,奉安舍利于南城崇法院(参照『佛祖统纪』卷八.大正四九~一九二)。

 

2.著作


知礼大师的著作极多,尤其专精力研究湛然大师诸著作而努力,且将湛公尚未注释的天台教籍予以注释,以加速辅育宋代天台教学复兴之新趋势!兹将其重要著述列出:


①『观音玄义记』(天禧五年.一〇二一)四卷 (大正三四~八九二)  (本书是将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普门品的解题(玄义),加以注释,称为『玄义记』。所谓『观音玄义』,是智者大师以五重分科,且依特殊分法而论述该品的概论。知礼大师将其注释为四卷,依其自序,可知是他六十二岁的撰述。对于『玄义』的字字句句,依逐唐宋学风的训古式而解释,并强调:「性恶说」、「别理随缘」的论述,将天台教学,尚未被注意的思想显明于世,如『妙法莲华经』的纯圆,针对『大乘起信论』权大乘之比较,最为特色。)


②『观音经义疏记』 四卷 (大正三四~九三六)  (本书,又称『观音别行疏记』、『别行义疏记』、『别行疏记』,系是智者大师之普门品义疏解释,并与『玄义记』同样将天台思想,发挥到「三千实相论」之极致,诚是值得赞颂的一部。)


③『金光明文句记』 十二卷 (大正三九~八三)(本书是智者大师『金光明文句』的注释,原本是义通大师的讲稿,由知礼大师再参照孤山智圆的『索引记』而加己见成册的。依跋文,著者只是释至前十七品时就入灭,其最后的赞佛一品,是其门下的补注。(依志磐法师说是广智大德的补成。)内容是:主张天台重要的教义的性恶说、三谛、经体、法身、有相、三识、三观等的强调。另一面是:破斥山外派的异义。本书是:研究山内、山外两派的重要文献之一。)


④『金光明玄义拾遗记』 六卷 (大正三九~一二)(本书是将义通大师的遗余教义,承来解释天台之『金光明玄义』,为辅助义通大师著『光明玄赞』之略缺,且驳斥同时代之智圆『光明玄表微记』的四失九证,而发挥天台教、观两门之大义。内容是:阐明山内、山外七年间的对抗史上之重要文献。如能与『观心二百问』并读,必获益不少!)


⑤『金光明经释难扶宗记』 一卷 (卍续.精九五—八四六.引出册数,依白马精舍版.一九九三年)(本书是:阐明解释难词,以明一家之正义,并显扬观心妙义为旨趣。内容是:论述修习止观,纯谈法性,阐明法相,当体圆融,一一皆至无作,及不思议的妙性真源!更述「若法若心」,即金光明的大义。凡是有心研究天台学,是不可不读的好书。)


⑥『法智遗论解谤书』 一卷(卍续.精五六~八一八)(本书是:知礼大师之法孙—继忠大师所集,属破邪显正、树立正义,与『释难扶宗记』是姊妹作。凡是台宗的研究者,祈勿忽略。)


⑦『十不二门指要钞』 二卷(大正四六~七〇四)(本书是:关系山家、山外论争『金光明玄义』的广略问题,竟达七年之久。山外派的源清著『十不二门示珠指』、宗昱著『注十不二门』的两书,但知礼大师阅后,始知该书都是针对违反四明(知礼)学说,是以发挥「妄心观」、「两重能所」、「理具事造」、「别理随缘」等,为反驳源清、宗昱的两书,且批评说:「事理未明,解行无托,荆溪妙解,翻隐于时,天台圆宗,罔益于物」。本书且获遵式大师的序文而流通。有关『十不二门』的注释,在中国虽有八家之多,但能广受欢迎的却是唯有本书。还有:更为本书之注的再注,共有十几种之多,诚是值得一读。)


⑧『四明十义书』 二卷 (大正四六~八三二)(关于宋代山家、山外的七载论诤中,其前后共有十番的问答,将知礼大师,所答所论难的诸问题集为成册的。)


⑨『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 一卷 (大正四六~八二四)(本书是:景德四年(一〇〇七)五月廿六日,应浙阳讲主庆昭法师,寄来『十义书』所设一百九十八条的诂难答辩。在本书卷末说(大正四六~八三〇C):「……偿于此问,不能酬答及答不尽理,则显妄破观心正文,仍以上人心行多奸,言词无准,已坠之义隐覆不言纵答之文。……宜审思莫悔圣法」。本书的内容:是属研究赵宋天台思想史的重要典籍,祈勿忽略。)


⑩『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六卷 (大正三七~一九五)(念佛思想,自从唐善导大师,弘扬成立一宗而盛行的。本书是知礼大师,将天台的『观经疏』注为六卷,阐扬净土的一部。因净土是重视事相,少谈观门,故本书之旨在:强调修心妙观,则是「即心念佛」,能感四净土的特色。是以近世来的日本净土实践家,更将『妙宗钞』,注释弘扬的共有廿三家之多。)


.『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 一卷 (大正四六~八六五)(本书略云:『观经融心解』,编修在『四明教行录』第二卷。内容是:阐述十六观法,摄于一心,皈向净土的行法,分为九条之质疑而论述,且显扬妙观乃是属经的根本义为旨趣。亦即是上根者们的正行,能依经的妙助力,即能通于机行之实践修持法。)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 一卷 (大正四六~九七三)(本书略云:『大悲心咒忏法』、『大悲忏法』。是唐.伽梵达磨三藏所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实践法门。内容分为:一、述作的由来,二、判四种三昧,三、立十科之名等而详述,且重视十科的三昧行法。更依『法华』之奥义,细论开显之圆意,为宣扬台宗止观行实践法的铺路。)


.『金光明最胜忏仪』 一卷 (大正四六~-九六一)(本书是依据:『金光明经』所述之忏悔法仪,为补辅『国清百录』的『天台金光明忏法』之集大成。且题中所加最胜两字,是异于天台、遵式而采用新译『最胜王经咒』的缘故。)


.『修忏要旨』 一卷 (大正四六~-八六八)(本书是:知礼大师六十二岁时(天禧五年.一〇二一),受真宗皇帝所请,而举行修「法华三昧」三昼夜祈祷国泰民安的忏法道场。同时受内侍俞源清的恳请,为其了达修忏法之要旨所著。内容是:集大乘经典所载的修忏法,及显扬『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之忏摩,用于实践修持上的实行法。)


.『四明尊者教行录』 七卷 (大正四六~八五六)(本书是:南宋嘉泰二年(一二〇二)十二月,宗晓法师,恐其法祖师—知礼大师之遗文遗漏失传,遂将其一百余篇辑录成册,共为七卷。又关本书编辑的另一动机是:因和知礼大师,同门法弟慈云遵式大师的遗文,早获其五代孙—慧观法师,以署名『金园集』而问世!然知礼大师,既已圆寂一百七十余年,尚未将其遗文集成为憾!是以宗晓大师,才由各处及旧藏中所收录而成册为七卷。其余还有『天台教与起信论融会章』、『止观义例境观』、『别理随缘二十问』等,都是被收录在其中。)

 

3.思想


知礼大师的思想,是智者、湛然大师的忠实继承者,且将智者、湛然大师的法华超八思想加之强化,更为之护持为而对抗山外派及华严学派的理论对决,尚且展开独自的学说为辅助。首先将湛然大师的「理具事用说」,发展至「理具三千,事造三千」。本来山外派所重视的是「真心」、「理心」,且以唯心的见解而主张「色不具说」!但知礼大师,则强调「妄心」、「事心」而采取「色具说」为之对抗。更对于华严系的「圆理随缘」,而主张「别理随缘」等为其思想的特色。

 

⑴妄心理具之主张


知礼大师为显示刹那之妄心,圆具实相的妙处,立「理中之总别」、「事中之总别」,『十不二门指要钞』的色心不二门(大正四六.七〇八B)说:


「一切世间中,唯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说,但当观名色,此二不二,诸法皆妙,故今摄别入总,特指心法明乎不二,以此为门,则解行易入也。」


强调心法,以色心不二的当相而显露,指一念心法为总,且总别而具「理具」、「事用」的妙境而不失自体,因众生着事而未悟真理,必依阴心而显妙理,故同一事中的一念,即「理具三千」(性具诸法)、「事具三千」(缘起诸法)的理由在于斯。


换言之:心之色心,即事明理真,色心具性德三千,则事中的剎那心中,即圆融遍入而无尽,且是无前无后,尽在剎那的一念,因三千同一性,故云一念!而一念心之体具三千为理具,或云本具、理造。即同一念心在事造时,所具的三千为事具,或变造。因不随缘,即理具三千(本体态),随缘即成为变造三千(现实态),在『指要钞』(大正四六~七〇八A)说:「应知,圆家明理,已具三千,而皆性不可变,约事乃论迷解、真似、因果有殊。」是强调:从本具即性,不可变而具三千,但至于事造时,就会发生迷解、真似、因果的差别状态(现实感),如是之理事,体用之动态,尽具一念三千,诚是巧妙的组织。

 

⑵性具真如随缘之批判


依智者大师说:唯心、唯色并行,且唯心权实兼具。然唯色却是非权唯实,是以知礼大师为树立天台宗的圆融理论,强调唯色,认为由色而展开色具的特征!换言之:是由具而推想到不只是心具,及至理具、性具,因心具是属「主观」,而性具是「遍摄」,既主观之心具,性即必遍摄,故性具是包含全法界而无余,其一一必具法,是以既认为心具是合理,即色具也当然的被认定才对!换言之:迷的因素,是由性之所变成迷,如能将迷改善,便是智的显现,故所谓万法是由真如的随缘而变种种相,但其性不变即是真如!由此,不变随缘则是真如与万法的相即。再说:真如随缘即是性具随缘的同意义,既承认真如随缘,则就不能否认心具说,既承认心具,那么色具也不得不承认是常理的实情!


又,心具是属内心,色具是指外色,依内心而观察到一切法,观外色而一切法趣于色,即非内非外之三千,唯由观慧所证的浅深?而趣向内外之分别,这是承『辅行』之「迷谓内外,悟唯一心」的思想而来!所谓内外的区别,不过是心与境的相对论而已,绝不是内心之外,别有外色,即「心即是心,心即是色」,色之外无一法,故自身是全法界,则色声香味触识的种种,亦即充满于整然法界!故知礼大师才强调:唯以观慧之深浅而生色心的分别为旨趣。

 

⑶别理随缘的明判


原来,真如的本体,绝对平等纯然的精一之理,因被无名的忽然起念,故生出种种诸法之差别象现前,如能断破无名,即三细六粗的妄境自然消灭,呈现平等一心的法源!如将真如随缘,提高至圆教位,是绝对不适当的论调!因此,知礼大师才强调:真如之呈出「但中」,不许容纳所现九界之妄法,称谓清净真如!既两者之间,若有本体与观象的两面,那就不能相即圆融,是以圆教的圆妙、圆满、圆足、圆顿,就会失去自在无碍,终究无法超越别起法门,遂堕为隔历不融之次第渐成法而已。然虽同是「相即」两字,但其中的含义,却有重重的阶段不同,此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分为三种,即(大正四六~七〇七A):


「今家明即,永异诸师,以非二物相合,及非背面相翻,直须当体全是,方名为即。何者烦恼,生死既是修恶,全体即是性恶法门故,不须断除及翻转也。诸家不明性恶,遂须翻恶为善,断恶证善,故极顿者仍云:本无恶元是善,既不能全恶是恶故,皆即义不成故。」


所谓相即的文字,是适合于四教中之前三教所使用,如是二物相合的「即」,或背面相反的「即」,则不能称为圆教的「即」,如能当体全是「即」,始能称圆教之「即」。在『起信论』所说的「真如缘起」「真如即万法」,是属「万法即真如」的背面相反而已,还未达到当体全是的境界!唯天台的体具真理所谈的性恶法门,才能显示其奥妙!因修恶的全体,即是性恶,不必断除及翻转,则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真理现象!且在本体界,具性恶的存在,故佛不断性恶而断修恶;阐提是性善不断而断修善而已!


所谓天台性恶法门,是由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法理而来,即超越人间伦理的善恶问题!此乃是知礼大师,忠实的继智者、湛然大师的传承!尚且更强调天台圆教的无作缘起,即法法尘尘之当体,是圆融、圆满、自在、无碍的表现!换言之:成就「色香中道」的境地,故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强调:虽是同称真如缘起,如不谈体具的哲理,即属唯能称为别理随缘而已!在『指要钞』(大正四六~七一五B)说:


「应知不谈理具,单说真如随缘,仍是离义,故第一记云:以别教中无性德九故,自他俱断九也。若三千世间是性德者,九界无所破,即佛法故,即义方成圆理始显。故『金錍』云:变义唯二,即是唯圆,故知具变双明,方名即,是若随缺一,皆非圆极。」


很明显的分为圆理与别理两种缘起之区别,且文中的「离」义,是针对「即」与「离」为对象,故别理随缘,在「万法即真如」当中,不立体具,另一面才能显明「圆理随缘」之特色的出现(上两节.参照:佐佐木宪德博士著『天台缘起论展开史』七八~八五)。

 

⑷理毒性恶的主张


关于性具、体具的圆教最高原理,是湛然大师将智者大师的思想加之显扬,及接受了真如缘起说。但知礼大师,却是排除唯心论的倾向,强调「性具」于教观两门的展开,故其著『消伏三用章』(大正四六~八七二A),即主张「理毒」就是「性恶」,因理性自体中,含具毒的成分,将三毒配于四教,「事毒」与「行毒」为别教以之所消伏,唯「理毒」才是为圆教所消伏,而强调天台学的真意。换言之:圆教所消伏的「理毒」,乃自体中内藏的性毒 — 性恶。为消伏「性恶」的圆教,不须要如别教的所能、因果对立,乃纯然是无作的自然!至消伏非消伏,及能消伏的一心三观、所消伏的理毒,乃一体而不二,才是圆教的旨趣。


上述,是申述知礼大师学说概要而已。还有:法身说法(『指要钞』)、寂光有相、蛣蜣六即(『观经疏妙宗钞』)生身尊特(『解谤书』)等新思想,留后再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唐代之天台教学 下一篇元、明、清之天台教学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