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佛教律学入门
2018-06-21 12:06:26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21次 评论:0

佛教律学入门


虚云老和尚讲述


 

甲、叙意     乙、持戒的功德     丙、犯戒的过失     丁、余义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人轻戒,广见经律,总之皆以五戒为根本。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净,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乙、戒持功的功德


一、总论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根有浅深,信心有无的关系,若果佛弟子戒律严净,谁不敬仰,诸佛菩萨,尚为护念,何况天龙鬼神及人,真如炉中旃檀,妙香普薰,所谓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五分法身的果香,也是从因地修戒得来的;如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千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如长阿合经说:持戒有五种功德: 一者、所求如愿。二者、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人爱敬。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1、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


2、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


3、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


4、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


5、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迥之苦。


7、慕乐涅槃,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槃乐。


8、得无厘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厘缚患。


9、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证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大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齐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二、别说


‘五戒’就是第一不杀生、仁;第二不偷盗、义;第三不邪淫、礼;第四不妄语、信;第五不饮酒、智;佛教五戒,就是儒教五常,思之容易知道。

 

1、持不杀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菩萨利生为事业,宏法是家务,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九法界众生,皆成佛界,开显有情的自性,本来平等,由是杀一条性命,就是杀未来诸佛,过去父母;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尔杀尔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这里所讲‘男女’通指六道皆有男女故。心地观经中有报众生恩,指近说飞禽走兽,羽毛麟甲,就远说六趣四生,此等众生,从无始来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但今妀头换面,睹面不识~由是不但不知报恩,并且互为杀害,背恩亡义,真可怜悯~如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说:‘生养不得杀生,死亡不得杀生,结婚不得杀生,祝寿不得杀生,宴客不得杀生,祭鬼神不得杀生~’详看放生文可知了。地藏经说:‘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三世因果经说:‘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戒杀放生人’所以不杀生的功德,就能感无病长寿和众生有缘,及世界和平等报,下再引诸经论作证:


(一)罪福报应经说: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喜杀生者,后生水上浮游也,朝生暮死。


(二)正法念经说:若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疾速命终。


(三)毗娑沙论说:若人持不杀戒,于未来世决定不逢刀兵灾劫。


(四)楞伽经说:诸恶罗刹,闻佛说法,悉舍恶心,止不食肉,递相劝发菩提之心,护众生命,过护自身。


(五)大庄严论说:有数比丘旷野中行,为贼所掠,剥脱衣服,触恐比丘告人追捕,欲尽杀之,中有一人语曰:比丘之法不伤生草,还以生草缚其手足而去。比丘等恐犯禁戒,不断草缚,相与伏处,待人解救~至于次日,国王出猎,见而问之,得其实情,国王为所感动,解其草系~说偈赞之,并延比丘至国,从受皈戒。


(六)苏摩王经说:释迦往昔曾做大力毒龙,力能返国移山,一日受斋戒,静卧山上,被人剥其皮,赤肉在地,又被诸虫唼食,自知持戒,后果晒死~


(七)大庄严论:一比丘抵卖珠家乞食,恰巧一粒真珠落地,被鹅所吞,珠师以为比丘盗去~逼打鲜血淋流,鹅来吃血,无意打死~比丘才说珠被鹅吞腹中,剖之果在,珠师向比丘自责坦白~并证其戒德。

 

2、持不淫戒的功德


吾人出家为佛弟子,欲要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大事的,必先淫戒清净,皎如冰雪,不但色身上禁止行淫,就是心念中亦不起染污,这样持净戒,此人精气饱满,无病长命,肌肤润泽,相貌丰彩,冬不畏冷,夏不怕热,无论修那一种法门,若念佛容易一心不乱,参禅即得开悟,持密亦能相应,古人所谓:‘人生若能透得此一关,即是出尘的阿罗汉。如天请问经偈云:‘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再引经来证明持淫戒的功德:


(一)譬喻经云:有大迦罗越子,端正聪慧,出家作比丘,奉行戒法,一日乞食至一大家,妇寡淫欲,欲与比丘行淫,比丘不从,妇怒呼婢抬置火坑中,逼之使从,比丘言且止,容我计较,即自言,我入火中,为一死耳~若因持戒死,可得生天,如破戒犯淫,死堕地狱,无有出期~便跃身入火,火忽化为冷水,比丘无损,妇大惭愧,乃送比丘安徐而去。


(二)贤愚因缘经云:安陀国有一沙弥,奉其师命到供养主优娑塞家,催迎食供,时优婆塞全家外出,只留一女守门,女见沙弥,心生欢喜,欲火炽盛,以诸妖媚,强追沙弥成淫,沙弥不能脱身,乃自禁戒,污佛法僧,乘女闭门,拾得刺刀,遂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自立誓愿,我今不舍佛法僧护持禁戒,舍此身命,愿所在生,出家学道,净于梵行,漏尽成道,即刎颈死~国王得闻,亲往作礼,赞其功德,而旌奖之。

 

3、持不盗戒的功德


盗有能盗人,通于七众弟子,所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盗的物,统指男女牛马猪羊猫狗鱼龟等动物;金银宝玉七珍,山石泥沙等矿物,柴草竹木蔬菜花果等植物,飞机洋船火车,衣被用具的器恤,总而言之,无论正报依报,万事万物,非已所有,皆不得故取,不但一针一草不能盗。同时尽己所有,随力随能,有施众生,如此持戒(生多功德,今生人见欢喜,将来荣华富贵,因果经说:‘今生富贵为何因,皆由前世不盗布施人’如梵网经第二盗戒说:‘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绿、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4、持不妄语戒的功德


不妄语(就是不说谎话、有则言有(无便言无。如自己没有才能,缺乏福德,家庭中几人,生活如何困难~一一真实不虚,同时对于他人分上,智者言智,愚者言愚,贫富贵贱,男女老幼亦然,金刚经说:‘如来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所以说三世不打妄语,舌根能伸到发际,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意表信心,释迦与诸佛,金口不虚,极乐弥陀,愿力宏深,吾人若能信愿念佛,决定往生,古德说:‘弥陀甚易念,极乐甚易生,’诚者不诬。又如释迦往昔做普明王的时候,受佛禁戒,一天游华园,被班足王捉去~在那里悲泣~问曰:‘你何怕死如此,’答曰:‘非为怕死,因我持不妄语戒,今被破了~’这样才答应他回宫七日转来;普明王还到宫中;开大布施,请百法师升座说法,第一法师说四无常偈曰:‘劫火终劫,乾坤洞然,须弥巨海,都为灰飘,二仪尚殒,国有何消,详阅仁王般若经。他七天之后,再还见斑足,为说此偈,亦为开悟,如是展转相说,皆得明心见性,大家共同住此修道,故称王舍大城,前来不妄语戒的功德竟。

 

5、持不饮酒戒的功德


酒的种类很多~若有米麦花果葡萄等做成,若果米不做酒的话(饭能长养诸根,维持生命,酒不能当饭吃可知~酒的过失,到下文详说。不饮酒有什么功德,慧性清净,知行端正,恭敬三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至于持斋念佛,禅观学密等功行,皆易得力,饮酒反此~同时有五位护法神,日夜卫护。五戒中前四是性戒,第五饮酒是佛遮戒。以上别说持戒功德竟。

 

丙、犯戒的过失


一、总论


我在上文所说,毗尼藏中,戒相很多,有世间戒,如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有出世间大小乘戒。总而言之,我们受佛戒的,毁犯了就有极大的罪过~不论犯那一戒,如杀盗淫等。只消有一嗜好,欲出生死轮回,得证圣果,往生净土难了~(若果在家没有受戒及不明佛理的人,终是钻在无明窠里,三界牢笼之中,置之不谈~今但说为佛弟子犯了戒学,这种过失,应该怎样,详引三藏证明如下:


1、师子月佛本生经:莲花比丘,多与国王长者居士而为亲友,邪命谄曲,不持戒行,身坏命终,以诳惑故,堕阿鼻大地狱中~


2、福盖正行所集经: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被破车,不能运载~


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著世乐,毁佛戒宝,如是比丘,不名出家。


4、像法决疑经:夫出家之人,为求解脱,先须离罪,以戒为首。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诸相亦坏,名为死人~


5、长阿含经:犯戒有五衰耗:一、所愿不遂,二、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身所至处,众不爱敬。四、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6、四十二章经: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7、四分律云:破戒有五过:(一)自害,毁戒之人,身口意业,悉皆不净,常受贫穷,善神远离~(二)为智所诃;毁戒之人,诸善比丘皆悉诃责,而常畏避(如恶死尸。(三)恶名流布,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四)临终生悔,毁戒之人,老死临期~恶境现前,追悔无及~(五)死堕恶道,毁戒之人,既亏梵行,全无善因,福尽苦至即堕恶道~


8、佛藏经云: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万亿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中,身常负重~(所以者何,如折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何况能消多种~


9、根本尼陀那云:破戒者,于僧住处,乃至不销一口之食,于伽蓝地不容一足~


犯戒罪轻重:


(一)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


(二)犯波罗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三亿六十千岁。


(三)犯波逸提——如焰摩天寿二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


(四)犯偷兰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


(五)犯僧伽婆尸沙——如不桥乐天八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


(六)犯波罗夷——如他化自在天寿十六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

 

二、别说犯戒过失(五)


1、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炎热~福德渐渐消散,灵智便为蒙蔽~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如俗人由色力的关系,喝酒食肉,玩耍跳舞等,都是为淫欲的先锋~纵使念佛修禅等功行,淫欲不断,必不能得效,过去修得而复失,岂不危哉,今生如此,将来三恶道难逃,古德偈说:‘淫味虽甘毒最深,能走精气耗元神,损人肌肉成劳瘵,服之不已定伤生~’佛说。‘破戒之人,如降大雹冰(万物悉遭损坏~亦似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坏,没命于水~’下引各经论证明犯淫戒的过失~


(一)涅槃经云:若有比丘,虽不共女人和合嘲笑,即壁外闻镮钏声,为破净戒,污辱梵行~


(二)毗赖耶经:比丘有五事不应行,云何为五,入淫舍家,入大童女家,入寡妇不端者家,入酗酒家(入偷贼家,比丘入者犯重罪~


(三)大集经:有盲龙文,口中绛烂,满诸杂虫,状如屎尿,种种噬食,脓血流出~身中为诸毒蝇所唼,佛以悲心~愍彼盲龙,问言、妹何缘得此恶,龙女答言:我今身苦~无暂时停,为我于往劫毗娑尸佛法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于伽蓝内犯非梵行~……佛以手掏水,洒龙女身,一切臭恶皆除,眼亦明净,龙女向佛求受三皈,佛以慈心,授与三皈依法。


(四)楞严经: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女阴)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地狱~


(五)杂宝藏经,难陀出家的因缘:难陀是佛在家阿弟,他最爱萋孙陀罗,佛一日托钵到阿弟家乞食(难陀见佛来,就以菜饭送出给佛,殊不知佛以神力,使他追上不及,一直到祇园精舍,佛就把他剃发出家,但他念念欲想回家,有一天佛引他到天上看见天女很好,持戒想生天(佛又引入地狱中,见油锅地狱,狱卒说是待难陀来~从此才回心修行,得证果位的。


(六)八师经:佛告梵志日:犯戒淫人妇女,或为王法捕治,身自当罪~死入地狱,卧于铁床~或抱铜柱,地狱罪毕,当受畜生道。


(七)大婆沙论:昔有骘陀衍那王(将诸宫女诣水游山,烧众名香,奏五伎乐,裸形而舞,以为欲乐。有众仙人乘神通上过~或见色,或闻声;或嗅香,一时动欲,皆失神通~(堕下(时王恶其窥探触犯,皆断手足~


(八)菩萨善戒经:栴陀罗等,以及屠儿,虽行恶业,不至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尽堕三恶道中;若为师不能教诏弟子,令守禁戒,则破佛法,必堕地狱~


(九)正法念处经:若邪行人,不善视察,犯非法淫,或在浮图~或近浮图,恶业因缘,命终堕大地狱,受大苦恼~常有呋蚁恶虫,啾肉饮血~食其五脏,食已复生,经无量岁,常被烧煮~(罪业尽后,生于人中;贫穷下贱,受余残果。


(十)善见律: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致犯戒而生~


(十一)梵纲经淫戒条说: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以上略引十一种经典,明犯淫戒的罪恶极大~其他如地藏经五无间业中说:‘于伽蓝内恣行淫欲,’又说:‘若遇邪淫者,说鸽雀鸳鸯报~

 

2、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断慈悲种,其罪较贪欲尤过之~男女恋爱又可教化,唯杀嗔恚,分离情理的,大宝积经说:‘因贪犯戒,尚摄众生,因嗔犯戒,弃舍众生~’杀有‘能杀’的人(通于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杀’有情——通十法界,世间六道凡夫,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出世间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陀。


中间杀的器具——刀、杖、弓箭、矛、斧、枪、炮、飞机、金、银、铜、铁、锡、石、玉、签、第、恶网、罗罩,手打足踢,及于水火等,这些东西,都可为杀生的器具。


在梵网菩萨戒经中具有十种杀,列说如下:


1.自杀——个人意有二:一、自断性命,如投岩赴火,悬梁沉水,毒药刀刺等~二、以自手来,拿得杀器,杀害生命。


2.教他杀——请教人来,杀众生命,如杀牛羊猪狗等。


3.方便杀——用许多的计巧方法来,断送这条性命的。


4.赞叹杀——看见他人杀生,赞叹是好的。


5.随喜杀——见人杀生,(如劈乌龟抱黄鳝等)随顺欢喜。


6.咒杀——诵持种种邪咒,这使恶魔鬼神来伤杀他人的。


7.杀因——我们现前一念起了杀心~这叫做杀因。


8.杀缘——以许多的杀生助缘来,才可断这一条命根。


9.杀法——杀生的方法,如杀牛羊等,皆有方法的。


10.杀业(就是杀生的行业,造成功了,是名杀业。


我前面所说:‘所杀有情通十法界,’若果害佛菩萨,杀阿罗汉,破僧伽,及杀父害母,此人造五无间业,堕阿鼻大地狱受苦~若杀人、牛马、猪羊鸡鸭鱼乌龟等生命,将来还报,或堕地狱,楞严经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众生相续~’意谓今生你杀他,吃他的肉,来生他来杀你,吃你的肉,古人说:‘吃他半斤,必还八两~’比如现在你打骂人,人必为你打骂转的,这种因果循环丝毫不差的~下略引经证明:


(一)饿鬼报应经云:尊者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洞见六道报应,善恶不爽。时恒水边有一鬼问尊者言:我举身溃烂,苦不堪忍,何罪所致,尊者答言,汝为人时,喜吃诸肉,杀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二)地藏经: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佛说:有郁头蓝弗,利根聪明,能伏烦恼,于山中习定,闻鸟兽声不静,至于水边林下有水族打岔,由是心中发嗔曰:‘终必杀尽鱼鸟~’死后,生非非想处天,直至寿尽,还堕畜生道中受飞狸之身,入水食鱼,飞山啖鸟,可不危哉,

 

3、犯盗戒的过失


世间所有金银财宝,资生什物,各有其主,或由能力血汗而积聚,或从心智而来的,都有父母妻子,可得维持生命。吾人自无福德,偷劫他人的财物作为已有,不费本钱,于心何忍,今生被人咒骂,将来必招恶报,堕落三途。(地藏经说‘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若果盗三宝财物,罪业极重。


(一)观众生业缘品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无出期~’


(二)五百问经云:若佛弟子,经十夏不诵戒者,饮水食饭坐卧状席,日日犯盗。


(三)因果经云:昔目连尊者,携增福比丘入海,行见一大树,多虫围唼其身,叫唤震动,增福问目连曰:此树是普营比丘,滥用常住物,及以花果饮食;饷送白衣,犯戒,令受此报~唼树诸虫,多彼时滥食常住物之人也。


(四)冥中记云:唐国清寺僧智环,为值岁,将布十端送与天合悬丞李意及。后环死转世为人,幼贫。投寺中作除粪奴,背有‘智环’二字。既而意及死,转世亦孤苦,投寺中作种菜奴,背有‘意及’二字~


以上略引几经证明犯盗戒的过失,其他如宋道志,毛赖债等很多,不尽枚举。

 

4、犯妄语的过失


‘妄语’本是口业之一,义含两舌怒骂绮语的口过~(现在但说妄语的人,他是虚诞捏造,谣言惑众,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等,这种过失,今生人不信心~成为王法捕治,将来堕落三途~


(一)大宝积经云:妄语之人,口气常臭,入苦怨道,无能救者,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途~


(二)地藏经说: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这些报的因果可知了~还有一类人,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自谓我是佛是菩萨,大妄语戒,永坠地狱,如善星无闻比丘等。


(三)罪福报应经云:喜作妄语,传人恶者,入地狱中,洋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出生,堕恶声鸟鸺鸽鹦鹆中。


(四)佛说戒消灾经:佛见恶水中一虫,其形似人,阿难问,此虫先世造何业行,生此水中,佛言、是过去佛像法中僧坊维那,嫌客僧来了,心生嗔恚,隐匿擅越所送酥油,客僧向索,维那不护口戒,骂言汝何不啖屎尿也~云何从我索酥,因此诃骂客僧,于无量世,堕此恶水中~


其他如贤过因缘经中,迦毗梨过去骂人,你是牛~你是马~猪猫~故做百头大鱼。均提沙弥往昔,讥笑老比丘唱起来,如犬叫一样,故做五百世狗子,这些都是由口业造成的~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生,一言丧邦,一言以兴邦,’也就是口业的厉害吧~

 

5、犯饮酒的过失


前面所说杀盗淫妄是性戒,不论在家出家,犯了都有业障的。唯酒戒一条是佛所遮的,为什么呢,因为酒的过失极大~譬喻经中所说:有一位受五戒的优婆塞,一天从山上斫柴回来,口渴极了。没有茶水喝,桌上找到壶子里有酒在,就拿来喝掉,心中已会昏醉的模样,恰巧邻舍走来一只鸡~他就把鸡提来藏起,可以杀起好过酒,当时有年轻妇女来寻鸡,说是没有看到,同时就把女人奸污了,过后将鸡也杀了~由饮酒的缘故,五戒一连破光,这岂不是酒的过恶最大吧,再引戒经证明如下:


(一)罪福报应经云:喜饮酒醉,犯三十六失,后堕沸屎泥犁中;出生堕猩猩中,后为人痴顽无所知。


(二)梵网经‘酤酒’戒说: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逵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波罗夷’印度梵语,中华译为弃,意谓毁犯根本大戒的人,已经弃舍佛法之外,如大海不受尸死~亦喻人断头,不可复活。


(三)戒经中说: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丁、余义


一、总结上文以上把持戒与犯戒的比较观察,大概这样,若是微细得失,探究律藏,尽难枚举。若据菩萨有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无恶不离~‘诸恶莫作’。二摄善法戒,谓所行之行,能摄一切善法~无善不摄~众善奉行。三摄众生戒,能摄受一切众生,以慈悲喜舍等法,饶益有情。以此三聚,尽摄一切戒了。


二、开遮持犯佛陀的法律;不是一味专制呆板的,乃是最适应社会环境的,终利济群众为前题。在大乘菩萨戒中,就有开遮持犯的不同:如杀盗淫妄酒等,都有开遮持犯的道理,比况现在国家提倡大家要劳动生产,由是一班僧尼也可自力更生,苦种田开厂织业等,这就是开缘的道理。或有生病,医师说是要用酒配药,这亦可开。至于方便妄语等,凡有利益大众的皆有开缘的必要,否则就犯,遮则便持。


这些道理,详看瑜伽菩萨戒本,并及巨赞法师写给二埋法师的‘关于戒的开绿’一文可知道的。所以世尊说法制戒;当开则开,开则名持,不开反犯~当遮则遮,遮则名持,不遮反犯~总而言之,要于功德上,自利利他~合法合理的,才许可方便有开缘的意义,不然的话切切勿得开的~


三、忏后还净 ‘律学’如十诵律,五分津,四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等,这么多,又这样的严厉~若果在幼小受戒,或没有学识研究过的便易犯戒~纵使能知这些的,就永不犯戒吧,‘知而故犯’,罪业更重~这样讲来,佛陀慈悲方便,也许我们知过必妀,惭愧忏悔,方可清净,如戒本序说:‘众中若有罪者,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


梵网经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使得灭罪,……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


忏悔有事忏理忏:事相忏悔,就是对佛菩萨像前,三业虔诚,身业礼拜,口业念诵:‘往今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业障皆忏悔~’天天这样忏悔,自然清净;如衣垢污,浣之清洁。涅槃经云:‘本所受戒,设有所犯,即应忏悔,悔已清净。’


若理忏悔,就是端身正坐,心中观想,普贤观经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放生仪说:罪徙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叫做理忏悔。


前来写到此止,本文圆满了,有缺点地方,请大善知识,德学居士指数~最为欢迎。


最后个人过去所造杀盗淫等业,面向十方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及现代高僧大德忏悔,使我永无业障能遮止,以此功德,令一切有情同成佛道,这是吾人写这文的愿望哩~

 

华严经偈说:


戒为无上菩提本 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坚持于禁戒 则是如来所赞叹


冬元一九五三年四月八日佛诞节写完于上海法藏寺静室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在家律学 圣严法师 下一篇律宗的基本经典与理论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