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清凉澄观国师 - 华严宗四祖
2018-07-02 11:01:15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786次 评论:0

清凉澄观国师 - 华严宗四祖


 

清凉大师(738-839),讳澄观,字大休,唐朝人,华严宗四祖;世称清凉国师、华严疏主。 一生广泛参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等各宗教义;20岁遍访名山,曾依醴律师、昙一律师学相部、南山律,依玄璧、慧量法师学"三论",从湛然大师习天台宗义,从慧忠、道钦禅师学牛头禅,从慧云禅师学北宗禅。

 

澄观国师


澄观大师毕生阐扬华严义理,曾宣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之多,著有《华严经疏》等四百馀卷,故世称"华严菩萨"、"华严疏主"。他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弟子传法者有一百馀人,堪讲者达千馀人之多。曾受赐的封号有"教授和尚"、"镇国大师"、"清凉国师"、"僧统清凉国师"、"大照国师"、"大统国师"等,一生备极尊荣。

 

宿具慧根


澄观大师(西元七三八-八三九)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诞生,生时光明满室,照彻邻坊。稚龄时,即喜聚沙建塔为戏,及至成人,身长九尺四寸,双手过膝,口四十齿,声韵如洪钟。


天宝七年(西元七四八),澄观十一岁,依越州(今应天山)宝林寺霈禅师出家,此后昼夜精进,参研经藏,尤其勤诵《法华经》,能一目七行,日记万言。不到一年,便已通达经、律、论三藏。十四岁时,奉师命参加国家"度僧"考试,一举获得度牒。其后便应众请法而讲《般若》、《涅盘》、《法华》、《净名》、《圆觉》等经十四部,以及《起信》、《宝性》、《瑜伽》、《唯识》、《俱舍》、《中》、《百》、《因明》等九论。


肃宗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澄观二十岁,依昙一大师门下受具足戒,复依妙善寺常照禅师受菩萨戒。澄观受戒后,发下十誓弘愿(后称"清凉十愿"),一生以此自励。此十愿为:体不损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爱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胁不触居士之榻,目不视非仪之彩,舌不味过午之肴,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侧。

 

广学法要


次年,澄观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再回越州依开元寺昙一律师学南山律学,后又转返金陵依玄璧法师受学三论。


代宗大历元年(西元七六六),澄观于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盘经》,又从淮南法藏大师学海东新罗元晓之《大乘起信论疏义》,随后又到钱塘(今杭州)从天竺寺法诜法师习《华严经》。


大历七年,澄观前往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再学三论。三年后往苏州,从天台学者荆溪湛然大师习《摩诃止观》、《法华经》、《维摩经》等经疏,并拜谒牛头山惟忠、径山道钦二禅师,问西来宗旨之后,转往洛阳无名禅师究学南宗禅法,还拜见东京大诜和尚,听受玄旨。大诜和尚曾赞叹澄观:"法界宗乘,全在汝矣!"足见澄观对佛法之利根顿悟,深获印可。


澄观彻悟南宗禅法后,又从禅僧慧云探习北宗禅法。他一心钻研律、禅、三论、天台及华严各宗教义,卓然有成。此外,还广泛研究世间学问,举凡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吠陀典、四围五明、秘咒仪轨,乃至诸子百家、小学苍雅等,不论篇颂、笔语、训诂、声韵、文字等,一皆博综,通学无碍。

 

广开法筵


大历三年,代宗诏三十一岁的澄观入宫,与大辨正不空三藏于大兴善寺译经,命为润文大德。到大历六年为止,共译经典七十七部,一百二十卷。一日,代宗亲问澄观佛经旨要,澄观对答如流,清晰明白,代宗于言下明悟自心,遂事之以师,执弟子之礼,供养尊重。


大历十一年,澄观游历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再往峨嵋山顶礼普贤菩萨,之后返居五台山大华严寺,专意修持方等忏法,同时应寺主贤林之请,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后于崇福寺再讲华严宗旨,前后驻锡大华严寺达十年之久。


期间,澄观有感于华严旧疏文繁义约,不能尽理,于是发愿撰写新疏。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某日,澄观寤寐之间见到一位金人,向阳挺立于山岳间,澄观举手迎抱金人,竟却食入。醒来后非常欢喜,表示吞纳光明实为遍照之征,于是设无遮大会庆祝,从此澄观下笔恍若有神。翌年,依《华严经》旧疏承继贤首大师思想,以四分科法演义"十玄"宗义,历时四年,至贞元三年(西元七八七),方始完成新疏二十卷,此即现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新疏完成后,设无遮大会,饭千僧以庆贺落成。四年春正月,应大华严寺住持请求开讲。当澄观讲经时,天空出现朵朵祥云,聚留不散,时人皆叹其殊胜,不可思议。


此外,澄观并为弟子僧睿等百馀人再造《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四十卷、《随文手镜》一百卷。后世将此本演义钞和经疏二者合刻,略称《华严经疏钞》,并尊称澄观为"华严疏主"。

 

开讲大经


贞元七年,河东节度使李自良礼请澄观于崇福寺宣讲《华严经疏》,名噪四方。唐德宗仰闻道风,派遣中使李辅光传旨,欲问佛法大意,澄观应允于次年赴诏。


贞元十二年,唐德宗命河东节度礼部尚书李诜再度备礼敦请澄观入京长安,与罽宾三藏般若(北天竺人)在大兴善寺共同翻译南印度乌荼国进献的《华严经》后分梵夹本。期间,唐德宗数次亲临译场。此经于贞元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译成,计四十卷,由澄观审定,仍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世称《四十华严》。


是年四月,德宗华诞,诏请澄观在麟德殿开示新译《华严经》宗旨。群臣会集,澄观升座说法,宣讲经题妙义。讲毕,德宗默然,如入海印三昧。不久方环视群臣道:"朕之师,言雅而简,辞典而富,扇真风于第一义天,能以圣法清凉朕心。"便赐澄观"清凉国师"尊号,并赏紫衲方袍,朝廷大臣皆依之受持八戒,礼敬为师。


五月,德宗再遣内中使霍仙鸣请澄观入京。澄观一到,德宗待之以礼,延请入译场刊正,又诏令作疏解释。澄观便在终南山草堂寺造新译《华严》后分经疏,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又作《华严经行愿品疏》或《普贤行愿品疏》。当时,寺中堂前池内生出五枝合欢莲华,每茎莲华凡有三节,时人无不叹为异相感应。


不久,澄观又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并加以缀文润色。次年,澄观受封为"镇国大师",编入《天下大僧录》一书,其功德戒行,备受朝野敬重。

 


门下四哲


澄观毕生讲述《华严经》达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著作等身,现仍流传者总计达四百馀卷。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大华严经略策》、《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华严法界玄镜》、《五蕴观》、《华严心要法门》等。此外,《十二因缘观》一卷已散佚,据传另有《法华》、《愣伽》、《中观》等疏钞。


澄观弟子得法者有百馀人,为人师者有三十八人,馀堪讲者千数。宗密、僧睿、法印、寂光四人,时人称为"门下四哲",其中尤以宗密继承法统,独得其奥。


澄观大师一生,诚如裴休相国所撰碑铭:"宝月清凉,寂照法界,以沙门相,藏世间解。"而其身历九朝,为七帝门师,屡受敕号,可谓备极荣宠,然而澄观大师却依本愿信守修行,其澹泊之志,令人感佩,后世尊奉为华严宗四祖。

 

七帝之师


澄观身历九朝,先后为七世皇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讲经,累封为国师。其中,顺宗位居东宫太子时,曾请示澄观佛法心要,及至永贞元年(西元八○五)顺宗即位,再诏请澄观驻锡兴唐寺,亦礼为国师,建造普光殿、华严阁,塑华严刹,绘法界会,朝野皆慕其高风。


宪宗元和二年(西元八○七),南康王韦皋、相国武元衡请澄观着《法界观玄镜》一卷。元和五年,宪宗诏请澄观入宫说法,详问华严宗义及法界大旨而觉然有悟,敕令别铸金印,赐号"僧统清凉国师",任国师统,统冠天下缁侣,主持教内之事。其后,穆宗、敬宗相继继位,二帝均仰慕澄观德风高节,亦封赠为"大照国师"。太和五年(西元八三一),文宗从澄观受心戒,誓永不食蛤。开成元年(西元八三六),文宗为祝贺澄观百岁寿诞,颁赐衲衣、净财、饮食等,并加封"大统国师"。


文宗开成四年三月六日,澄观预知时至,召集弟子海岸等人,咐嘱后便跏趺而寂,世寿一百零二,僧腊八十三。文宗以师为先帝祖圣所崇仰,特罢朝三日,重臣缟素,举国哀悼。


三七日后,只见澄观容颜光泽,益显温润,依然端身正坐,一如山岳。是月二十七日,依旨葬于终南山石室,奉全身塔,文宗敕谥仍号"清凉国师",赐塔额名"妙觉",并诏相国裴休撰写碑文,敕写国师真仪,奉安大兴善寺,御制像赞八章。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贤首法藏大师 - 华严宗三祖 下一篇圭峰宗密大师 - 华严宗五祖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