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唯识简介(四)
2018-07-23 10:52:5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985次 评论:0

《唯识简介》(第4集)

 
慧律法师讲


在古来的上的唯识的时候曾经举一个例子(古时上唯识课的时候举的一个例子):以前在中国有一个画家,他要画出马的一百零八种姿势,一百多种姿势,他就拼命地想,他每天都在那边考虑这马是怎么样奔驰、站立、蹲着。咦!想到九十几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有的马的姿势,全部都画完了,他每天就坐在那边一直想着马、马……,马的姿势,后来,想、想……,睡着了,他的太太一开门,咦,竟然一匹四脚朝天的马,他老婆吓一跳,再把门关起来。噢!怎么我家里……,明明是老公睡的地方,怎么会有一匹马四脚朝天呢?等一下再一开,是她的先生,她的先生一起来太高兴了,唉呀!四脚朝天的马,没有想到这个姿势,赶快画起来。这个太厉害了,这个非常厉害,这个影像非常厉害,影像非常厉害。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若有人画佛像——如果有人画佛像,来世有佛出生必定得度。如果有人学习画佛像,学习画佛像,他的八识田中里面全部都是佛像。这个唯识这一门课程是很不得了,非常不得了的一门学问,这个是一点都不迷信的,我们每天对一个说:那个人很坏、很坏……,无意当中那个人就会生病,那个人就会烦恼,叫做万夫所指,怎么样?无病而死。人的这个心电力是很强的,如果这个人干了坏事情,一万个人说他很烂、很坏,他很快就会死掉。那个孩子若被诅咒,说:死囝仔!还不早一点死。很奇怪!很快就会发生车祸,这很奇怪的事情,人的这个念力是很强的,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人不应该动一个念头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不应该造任何的口业来谩骂别人,因为这个都会落入自己的意识,你可以骗天,也可以骗地,你可以骗一切的众生,但是有一个人你一定骗不了,那就是自己,因为你确实打妄语,你确实是一个造诬的人,所以因为业力的素材不一样,你造什么善,你必定得什么果报,你造什么恶,那你必定逃不过这个果报的,不过这个善、恶,那么全部要看发心,看发心,你的发心,而不是看外在的。如果你是看外在的很容易会搞错了。比如说我以前常常举这个金山活佛,这个金山活佛他有相当的功夫,一个女众她得了这个肺炎,她父母亲都没办法了,医生也宣布死亡了,他就把她请进来房间里面,咦!把衣服脱起来,背靠背,他用什么气,把那个病毒把它打出来,这是一种菩萨的行为,如果你拿凡夫来看,那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论心,菩萨是论他的心地上发什么心,而不是论身,所以,大象不走小径,就是真的行菩萨道的人,他不会拘泥于某一些小小的戒律,就算犯戒,能救度众生他一样犯戒,比如说不持午是犯戒,你过午吃饭,你就犯这个持午的戒了,对不对?晚上有吃,在佛的戒律是不允许的,可是你晚上要讲经,你明天早上要念楞严咒,那么因此在小乘的戒律跟大乘的菩萨的戒,他那是舍小取大。我要讲经说法,我一定要吃,我不吃我没有办法,是不是?这个就是大象不走小径,大象一定走大路的,就是大菩萨的弘法利生,他有某些是没有办法持的,因此这在告诉诸位,是说我们修行是看发心,无量亿劫以来,也是看你的起心跟动念,因此我们还是要斟酌,真正找到他的根源,不要说看到外相,被他蒙蔽了,乱乱地诽谤,这样子只有造口业的机会。


底下,“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来的作用,产生出来的作用,其实体、用本身就是一如的,所以“法性真空、名相假有”,名相就是外在的表相,你安插任何的名词,这个都是假的。我们人从小时候,教书就告诉你这是一棵树,你就不能讲:那是一朵花。我们从小就是教育这种累积的执著的教育,会造成我们今天的这些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佛法的知识来破除名字相、文字相,所以世间法的,愈教育就会愈执著;佛法的,愈教育就是在破除这些执著。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一世没有碰到正法,那么他不可能逃过名相上的束缚,比如说人家说你好,你情绪就会很好,人家说你坏,你的情绪就一定会变坏,我们就没有办法拥有真正的生命,所谓真正的生命就是不受任何的影响,所以这个名相假有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破除的,非常不容易破除的,如果我们破除了名相的人,你再好的赞美,他都不会起心动念,你再恶劣的伤害跟诽谤,他也不会有任何的感觉,他不执著这个东西了,这些名相对他没有作用,没有作用了,他也不贪名也不图利,那么就是一个很能够放得下的人。我们人要修行第一个关口不能够破除这个文字相,或者是音声的相,那完全没有办法,音声就是语言的对谈,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会浪费在不必要的语言捉摸里面,要记住师父的话,我叫你们活得快乐一点,你要记住我一句话: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如果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是文字的观念,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你要牢记我这句话,两个人一直争执不休,他的观念跟这个观念没有办法沟通。好吧!那就给你赢好了。所谓的赢能代表什么?他又能得到什么,你又输去什么?对不对?咦!用这种观念来,你就会慢慢地心平气和,所以这个名相假有,还可真不容易破除,真的是不容易破除。


【⑵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俗称灵魂。】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那么前六识有时候显现,有时候隐藏,比如说,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意慢慢、慢慢的就失去了状态,眼睛腐烂、耳根腐烂,意识不作用,那个只是根去掉而已,它的眼识收回来蕴藏在八识的田中,来世再投胎,慢慢、慢慢……,慢慢又成长有了眼睛、耳朵,前六识又开始作用了,所以前六识在出生以后他就会显,前六识死亡就隐,就潜伏在第八意识里面,而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这个是形影不离的,这个没有办法分开,一分开就是金刚地,就是佛地。因此我们的灵魂就是第八意识附上一层执著,就是第七意识的存在,所以我们会继续六道轮回,因此修行从几个角度下手的话,那么你日子好过,而且生死就必了,第一个从没有分别心下手,没有分别心下手,从今天以后不管你看到一个高官显赫,你一样用平常心对待他,不管你看到一个穷到极点,你也一样用平常心对待他,你内在里面那种第六意识的分别,很快就会进入解脱的状态,不能有分别心,不要因为外境的高、低、是、非、善、恶来影响你,所以说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思善、不思恶,换句话说断除了第六意识没有分别,要见本性那就快了,第二个要断执,要断执,这个执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有时候我们人的心情会很烦,会很烦,没有任何的道理,也没有任何的原因,他就会过着很烦恼的日子,一个人剃度出家一生一世一定会经过这个阶段,谁都逃不过的。人的进步他会有一种过渡时期,在家也是这样子,人的教育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是错误的,一个师父有智慧的,他教导徒弟,他一定进一点点,然后停一阵子,再上一阶,然后停一阵子,这样上去他才不会滑下来,你要教育这样子上去的,很容易爬到最高点,也很容易下降到最低点。


就是这个孩子太精进了,那么你就赶快要警惕他:不可以那么精进,太精进了,本身会有过渡时期的矛盾,比如说太精进的人,他的身体控制不住,那么他的身体控制不住的时候,他就开始起这个烦恼,起这个烦恼,那么有这个烦恼在,你要修行你就会叛逆自己,会叛逆自己,是不是?因此我们一个人的修行一定要精进一阵子,稍微休息一下,做师父的人要懂得放松徒弟的情绪,如果他今天不用功,你就当他说他今天稍微休息一下没有关系,这个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本质,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懂得一点,前进一下,懂得一点,就像我们爬楼梯一样的,爬上去以后有一个阶梯,有宽度让你缓冲的时间,让你缓冲的时间,愈容易爬到最高点的,愈容易退道心,所以我看了很多的这个在家很精进,在家他不懂得教育的心理,他来告诉我说:师父!这个人很精进。我说:嗯!那快了。他说:很快啊!我说:那很快!很快成佛?我说:不是,很快堕落。他太勇猛了,太勇猛很快就会掉下来的。我讲这个理论,慢慢地你就会相信,这个人不能急的,修行不能急。唉!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后念到这个心口很痛。为什么会很痛?我要往生、我要往生,我没有看到佛,念了还没有看到佛,念了那么久还没有看到佛。今天有一个信徒来,说他《往生咒》念了五十万遍,到现在还没看到佛,他快没信心了,见佛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当你心清净了,你就自然见佛。见佛没有说刻意的去看,《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单单有一个念头去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完全不懂佛法嘛!这个就是没有善知识在旁边,你怎么修你也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你修行一定要师父在旁边,师父不在旁边,那你怎么弄,弄到最后你著魔,耳朵常常听到声音,痛苦不堪,我们修了这么久,我们没有这样子的情形,是不是?所以你看一个人精进,你不要太高兴,你要叫他小心。所以有的人说,来告诉:师父!他很精进。我底下一定会补一句话:那要小心。当他告诉我很精进,我就会告诉他:你要特别小心,因为著魔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了。精进有这个必要,但是方法用错,那你麻烦大了。


好,这根本识!所以第七意识永远执著第八意识,那么我们修行要先断分别,第二个要先断执著,断这个执著,那么执著有四个角度——我痴、我见、我爱、我慢。我痴那就是一个人没有智慧,那就要多听经闻法,看经典、亲近善知识,我痴。我见就是一定要包容意见跟你看法不同的人。同学们!这一句话可以让你足足过快乐的一生,记住师父的话:一定要包容那些看法和你不同的人,你才有快乐的日子可言,没有这种雅量,那谈不上修行,也谈不上快乐。我痴、我见、我慢,不要觉得你很狂,你做学生的就这么狂,那慧律法师要站在哪里,你说呢?我要站哪里?你当学生、徒弟就这么狂,你说我呢?我要站哪里?站你家的门口吗?这就告诉你我都不感觉狂,那我这么狂,那叫你释迦老子(此处“老子”非道家的太上老君,而“释迦老子”仅指释迦牟尼佛。)站哪里?站讲堂外面还是里面,没有这个必要,世界上的人,比我们强的人太多、太多了,不计其数,你狂什么!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与人比较,不要逞强,不要口出狂言说你有多么的伟大,谦虚可以表现你本身的修养,狂妄也可以表达你自己,你为什么不通过你谦虚的内在来表现你的赤诚,你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狂妄呢?你简直是愚痴到家,对不对?我们当法师讲话都是这么包容的,你当学生就不得了了,是不是?没有这个必要。狂是想推销自己,却是没有人要买,谦虚只是想让人家知道,却很多人能够接受你,世间的人每一个都希望听到别人谦虚的一面,当你愈谦虚的时候,人家就愈赞叹你,比如说,我现在讲的话,我是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告诉我:喂!慧律法师!你长得很英俊。然后假设我换两种角度来跟他回答,第一个角度就说:我本来就很英俊,没办法,你稍微忍耐一下,我没办法,师妈生的,对不对?无论皮肤、五官,别谈高度,这样我就很安慰了,不要说everyday又矮又短小,没有这样子,别谈到那个,谈我个人的貌相、学问、智慧、辩才。你这样听起来就不太舒服,不太舒服。他确实有这种优点嘛!他这个讲起话来就……,如果有人赞叹你说:慧律法师!你很有成就哦!你就告诉他:没有你们,我哪里有成就。托福,没有众生,哪里有法师。他还继续赞叹你,谦虚就是希望再得到一次的赞叹,你不要……,不居功就不立敌,你要记住师父的话,你不要抢人家的功德,如果你一赞叹我的话,我对佛教的贡献有怎么样,我说我一点贡献都没有,大家的,佛教是大家的,像我这样就有贡献,你叫印光大师坐在哪一个位子,那太虚大师怎么办呢?虚云老和尚那些怎么办呢?弘一律师呢?那个有讲话吗?我这样就了不起,笑死人,没有什么,nothing every thing nothing,没有什么事,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在我的心目中,什么事就是那么平凡,平淡、平凡,你认为我有了不起的地方,那个对你有好处,因为你对我有信心嘛!对我有信心嘛!对不对?这总是对你有好处,因为你对我有信心,我讲的话你就会听嘛!因此我们务必要断掉这种我慢的这个看法,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还有这个对境界上的执著务必要把它稍微放平淡一点,放平淡一点,说:我很富有,不是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得很少,好好地去体会这一句话。


【⑶前五识即近今心理学上之所谓感觉。】feeling,feeling,feeling,feeling,感觉。


【⑷第六识亦即所谓知觉。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各司一事,】比如说眼睛它是看这个色尘产生的眼识,耳根对这个声尘产生耳识,鼻就对香产生鼻识,舌就对味产生舌识,身就对触尘产生身识,所以前五识是各负责一件,那么就是对外境,【惟第六意识能为前五识之总合作用。】简单讲就是第六意识配合着前五识的起来,眼睛只有看,它没有分别的能力,它的分别能力不强,须要靠第六意识来分别,所以第一念看到,是前五识看的,第二念就会转入分别,所以第六意识会配合著前五识起来,现在吃东西,嗯!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吃东西是舌识,好吃、不好吃是第六意识,回去以后再买一盘,执著,就是第七意识,好吃嘛!再吃嘛!再买一盘嘛!回去吃得腹泻……,唉!明天不吃了,舍掉这个第七意识的执著。


好!诸位看【⑸第七识为意识的根本,又名意根。】第七识是作为第六意识的根本叫做意根,意思就是第六意识必须要靠第七意识,简单讲前六识所运作的必须透过第七意识的执著,然后放入第八意识的仓库,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讲,说前面有五个门,前面有五个门,这五个门就是眼、耳、鼻、舌、身,然后通过一道第一道门,那就是分别的第六意识,好!第六意识再走进来,又第二道门,那就是第七意识,然后最后一个大的仓库,就是第八意识。这样比喻你就听得比较清楚,所以前五识就是外面开五个门,这五个门收回起来,都是通过第六意识的分别,然后再透过第七意识,但其实这种比喻只是方便而已,其实这个第七意识也直接支配着前五识。
好!诸位看下边的图案。


下边的圆圈圈,你们有没有看到二能变,有没有?这个二能变有没有直接画一杠,对眼、耳、鼻、舌、身,有没有?你们看到没有?有看到了第七意识直接,二能变直接透过那一条线,简单讲就是你看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不是有画五条线,通往眼、耳、鼻、舌、身,对不对?第七意识有没有?还是有,还是有,第七意识有画斜的嘛!对不对?你们注意看!眼、耳、鼻、舌、身,中间那个最底下小圆圈圈,中间那个有画虚线的出来,意识、意根,有没有?那个有五条线通往五根,诸位!你再看第六意识上面,二能变有没有?第七意识,这个第七意识有好几条线,有没有直接就画到眼、耳、鼻、舌、身,简单讲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都是直接地支配着前五识,但是以第七意识为什么?为根本,所以这个叫做意根。


 

 好!【⑹根尘识:此处之根,非如草木之根。】说这里的根跟草木的根是不一样的。这句话底下要记住,【盖草木之根可直接生识,】草木的根可以直接生这个花、果,但是我们所谓的眼根不能够直接,因为这个识是间接依附而产生的,所以这个眼根【但能为识之助缘。】就是依靠它一样,比如说跛脚的人他要依靠什么才能走路?拐杖,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跛脚的人可以走路,并不是他本身能,而是怎么样?两支拐杖,拐杖,一样的。意识的产生是透过种种的助缘才有的,所以眼根不能直接生识,而是意识藉着眼根。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底下,【略似科学家而言:视神经乃至触神经细胞等。】科学家所说的视神经乃至触神经细胞。【佛书亦每称根为极微所成故。识则为无质非极微成。】极微就是非常、非常微细的,微细的四大,意思就是说五根是由微细的细胞所构成的,但是意识却不是微细的细胞所构成的,微细的四大所构成的,却不是,它是没有质碍的,这个意识只是仗着根来显发出来,比如说,眼睛坏掉,眼识有没有坏?眼根坏掉,眼识有没有坏?没有,为什么?眼识不能坏,那只是眼根坏掉而已,不能看而已,眼识还是存在,当它有一天再把眼睛治疗好的时候,眼睛又能看,所以眼识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坏,是眼根坏掉,而它因为不能发出这个意识的看,所以眼根有坏,而眼识不能坏。眼识有坏的话,那就不能叫做精神,精神没有所谓的坏,精神没有所谓的坏。所以【不可不细辨也。尘为染污义】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灰尘,你好久没有清桌子了,清仓库了,那么这个尘就存在,所以尘是染污的意思,【谓五欲六尘是也。根又分为浮尘根与净色根。】那么浮尘就是浮在外面你看得很清楚的,指所谓的肉眼,就是所谓的肉眼,这个【浮尘根(扶尘根)】跟净色根不一样,净色根如同我们所讲的神经系统,那么浮尘根就是类似我们所讲的肉眼,那么一个肉眼没有附上神经系统,这完全没有作用,但是如果说只有精神,只有神经系统没有肉眼,也不能作用,所以这个浮尘根跟净色根是相辅相成的,【亦名根依处,】眼根所依靠的地方叫做根依处,眼识所依靠的地方,【于外面可直接攀缘外境,但不能发识只能为净色根之所依。】就是没有发识的能力,意思就是浮尘根只能作为净色根的所依,简单讲肉眼只能作为神经系统的依靠,那么神经系统必须依靠肉眼,意思就是净色根必须依靠浮尘根,而浮尘根作为净色根的依靠,但是不能发识,发这个意识。【惟净色根乃能发识。】噢!接近神经系统的净色根才能发识,那么这个浮尘根没有发识的能力。【略与生理学上所言之神经相似。神经为可见,但净色根为不可见。因净色根比神经更微细。】


好!【如下图比喻表之:】


下边的图,这个钵,我们用一个钵盛了一些水、土还有肥料,然后开这个花,用这个来比喻,【浮尘根(钵)】,没有钵你这个【(水土肥料)】你装哪里,所以说这个钵就当作我们的依靠,简单讲浮尘根就当作【净色根】的依靠,净色根的依靠,那么这个净色根要是没有钵呢?那也不行,那么如果只有钵,没有净色根,那你【(花)】种哪里?怎么会开花呢?所以浮尘根跟净色根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藉着净色根的土壤,所以才能产生这个花,也才能发【识】,所以这个盆景,这比喻得非常好,简单讲意识不能直接透过浮尘根,一定要有净色根才能发识,但是净色根没有依附在浮尘根,净色根也没有作用,简单讲浮尘根就是我们的肉眼,净色根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意识是花——就是我们的分别心。这样子就更清楚,更清楚。
 

 

  简单讲分别心透过净色根,然后仗着浮尘根的存在产生分别,产生分别,这个是指前五识才须要这样子。那么第六意识就不须要了,第六意识并没有什么浮尘根、净色根,对不对?那是前五识才有这个东西,第六意识把眼睛一闭起来,它就会产生自己的想像,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第六意识不须要借重什么根,所以叫做第六意识也称为独头意识,独头意识,所以有梦中独头意识、定中独头意识、散乱独头意识,独头那就是不须要仗着任何的外缘,直接就起意识心的分别,这个叫做独头意识。其它的五根、五识没有办法,其它的五根一定要仗着外缘,第六意识有一半要仗着外缘,有一半是不必的,当它配合眼、耳、鼻、舌、身这一半,那就必须……因为有外缘才产生第六意识,如果去掉这五识的作用,单独起来的,那么就不须要仗着外缘,所以第六意识可以算是一半对外,一半对内,一半内尘,内法尘。


好!那么底下,这个钵跟花的底下有一个方方的,方块形的,【田】,田地里面有【种子】,种子必须藉着【水土肥料】的【缘(助也)】,所以产生开【花】,产生结【果】,所以【识种】必须藉着【根】跟【尘】,才能产生【诸法】,意识的种子蕴育在八识里面,它必须仗着根跟尘,就是六根跟六尘,才能产生诸法。


【⑺十八界及种子:六根六尘六识总合三六,名为一十八界犹言十八个不同之种类也。】在这里你务必要听清楚,十八界就是我们的第八意识拥有这十八种的种子,十八类的种子,你不要把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就当作是一种,那是错误的观念,眼识有眼识的种子,耳识有耳识的种子,所以第八意识幻化成根身、器界跟种子,根身就是我们的色身,根身,我们这个色身——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对不对?根身,根身就是我们第八意识业力所幻化出来的,我们现在看的就是实体,那是因为透过执著,根身。器界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再来,六根身攀缘这个六尘,那就会产生什么?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八界,十八界。22页,【此十八界各各有自己种子。】噢!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很重要!看唯识,这句话看不清楚,他就会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简单讲就是六根、有六根的六种种子,六尘,有六尘的六种种子,六识有六识的六种种子,十八界各各不相干,各各不相干,但都是包容在第八意识里面。【故此界字亦可作种子解。】为什么此界字可以作种子?因为【种子之义,在唯识上最为要紧,】所以我们【须极辨析而十八界能摄一切法。故若明十八界义即应知一切法各有自己种子,绝非无因而生。】非无因而生那么就是表示外道的讲无因而生是不对的,没有因,哪里有果呢?所以佛教是讲因果的连锁,在《俱舍论》里面对因、跟缘、跟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划分说这个因、缘、果是什么,所以这个因、缘、果是三位一体的东西,这个因,你现在是人这个因,你本身也是缘,仗着这个缘就是亲因缘,你现在也是果,为什么?因为前世造的嘛!今生今世就是果嘛!所以说因本身就是缘、就是果,强迫用时间的观念把它拉开来,因、缘、果就排一直线,因加缘等于果,这是时间故意把它拉长,这个直线的观念,那么一体三面的观念就不可以这样讲,因为因本身就是一种助缘,这个缘本身就是……,对过去来讲就是一种果,所以因、跟缘、跟果,没有明确的范围,也没有肯定的说是怎么样的,哪一种情形叫做因,哪一种情形叫做果,叫做缘,比如说我现在做人,我是前世的果报,可是我应该仗着这个人的因我来修习佛法,我仗着这个高僧大德的缘,那么因、缘、果也是同时的,因此这个因、缘、果,你也可以用直线的,也可以用双重的因、缘、果,也可以用同时具足无量的因、缘、果。


 三种观念:①直线的,因加缘等于果。


 ②双重的,因本身就是缘,缘本身就是果,果本身就是因,知道吗?果本身就是因,因本身就是缘,因、缘、果,然后再排三角形的因、缘、果,在缘跟果的旁边再加上去:因、缘、果,在果的旁边再加:因、缘、果,你懂我的意思吗?上面因、缘、果,在缘的垂直下来,再写:因、缘、果,然后这个因要配合这个缘,那个缘就配合这边的果,知道吗?因、缘、果,因、缘、果,一、二、三,然后再二,对着一、二、三,然后这个一,又对一、二、三,因、缘、果拉到底下,把这个因空起来,因、缘、果,因、缘、果,这个叫做双重因果关系。

 

 

③意思就是无量层次关系,什么叫无量层次关系呢?比如说,这是一个zero,这是三度空间的zero,这是一个zero,这一点,这画一个线,X轴,这个Y轴,这个Z轴,这个都是成为三度空间的一个对角形。好!在任何一个空间的坐标轴,都不可能离开X、Y、Z,对不对?对,正确的,现在各位注意听,你把每一个人都当作原点,旁边的人就是你无量的坐标轴,每一个人都当作原点,零,那么简单讲全世界的人都跟你有关系,不能够离开这个三度空间的(英语),不可能离开,因此我们要多结善缘,我们要广度众生,就是这个道理。结恶缘,等于跟自己结恶缘,所以害人等于害自己,因为那是你本性影现出来的境界,这个境界你破坏得愈厉害,你的内心里面愈不和谐,对不对?所以我们要升华自己,把从内在里面那一种痛苦、恨全部摆平,所以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欺骗得了你。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欺骗得了你。为什么?你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翁,你创造你本身的世界嘛!所以你的世界跟我的世界不一样,那么因为我们是有共同分的业感,所以我们看的世界大致相同,是因为你是造人的因,我也是造人的因,所以得到的果报有一点共同分,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世界,那么在灯灯相续,就像一百个电灯一样,一百个电灯一样,这一百个电灯一照起来,这光线看,都分不清楚,光线看,都分不清楚,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众生所造的这个业,所以我们看的山河大地大致是相同,但是每一个人感触不一样,感触不一样,因此简单讲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面,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因此修学佛法必须要活在自己真正的清净的世界里面。所以,释迦牟尼佛脚趾一按这个大地,大地就现出极乐世界出来,现出这无量的庄严相,为什么?因为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绝对的世界里面。


所以,同学们!看不起别人很容易,摆平自己很困难,就是这个道理。当你摆平的时候,你这个世界就没有所谓的不平,你对谁不满,其实就是对你不满,你残害众生,就是在残害你自己,你伤害任何一个人都跟你这个坐标轴离不开关系,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为什么?刚刚我跟你讲的,你把你自己当作X、Y、Z的这个坐标轴的零点,哪一个三度空间所发生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统统有关系,所以如果你想要完成佛道自觉的使命,你必须要把你的原点扩充到整个宇宙,那就是无我,无我。佛性是中性的,不能用任何的谄媚来增加它,也不可用任何诽谤来减少它,佛性是中性的,你如何的赞叹、如何的标榜,都不可能增加本性的一丝一毫,你任何的攻击、伤害,用任何的语言,透过任何的恶毒的语言,这个人的佛性还是存在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创造人生的幸福,如果没有听到佛法,你认为可能吗?我们一般人抽到一个洋娃娃,或者是一辆车子,她就是lucky woman,lucky man,在这美国人,man是骂人的话,“人”是骂人的话,因为白人看不起这个黑人,黑人看到白人就man,a man,就是一个人不是人的意思,你要搞清楚哦!


那么我们就了解了这一层道理,我们要建立幸福的家庭,那就太容易了,easy, easy,就像这个苏格拉底一样的包容他的老婆,我可以容纳她的个性,我就可以容纳全世界的人,所以感谢困难、感谢逆境、感谢你的诱惑,同学们!不要屈服于你的诱惑,自尊会蒙蔽理性,所以买一本《佛心慧语》回去看,还很会讲话哦!背几句,人家怎么会说:噢!你现在怎么那么有学问?很有学问。当一个人透视人生、了解了佛法,他要建立起幸福的家庭,那就没有什么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的困难,所以有的人……在家居士过得烦烦恼恼的,像我个人来讲,我就坐在我的客厅里面,我看他们讲得痛哭流涕的,我也觉得他们很可怜,也很悲哀,所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的内心里面一直产生那种不平的波动,那么谁叫你这样子,谁叫你这样抱怨,谁叫你这样不满,你为什么不认命呢?为什么不能接受他呢?那就是没有包容,看法跟我不同,我恨他,他抛弃我,我恨他,他玩弄我,我恨他,是不是?在那儿痛苦、挣扎,其实也没有人叫他痛苦,没有人,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给你痛苦,也没有一个人给你压力,所以佛陀说:点燃你内心的灯吧!要不然没有任何人给你自由跟平等,你内心里面那一盏灯你不点起来,你怎么可能得到自由跟平等呢?不可能!所以我很恭喜诸位能够听到佛法。噢!原来都是唯心所造的,我只要掌握住这一颗心,不要让它落入分别,不要让它落入执,那么日子就好过了,你不执,你就好过了,这个不执著多有用呢?比如说某某人来讲你什么,来讲这个批评的人怎么样。噢!你讲,你讲的这个……。噢!愤怒,那跟高僧大德就不一样了,一个高僧大德他就会:嗯!他骂我这样子已经很好了,已经很有良心了,是不是?很有良心了,这高僧大德真正彻悟的人,他连动到一个念头都不会,这个才是真的功夫,我们须要在这个分别跟执著,放下、舍掉,要不然要成道那就很困难。

 

 

【⑻三能变:初能变,由性变为第八识。二能变为第七识的我、法二执。三能变为前六识。】所以底下再写几个字:唯识者能变也,就是一直变化叫做唯识,就是统统一直在变化,唯识者能变也,一直变化,那这一句话就更透彻了。好!

 

 

【唯识——能变:所变:】什么叫能变呢?【分别诸法之相。】所变:【诸法之相貌。】诸法之相貌,为什么讲能变是分别诸法之相呢?它有这个能力来分别种种的相,那么所变就是诸法的相貌,就是它变现的,所以能变讲五根身,还有我们的心法。所变呢?就是我们的境界,就是色法,好!【故名法相宗】法相宗。

 
再来,【唯识——色法:博物、理化、生理等一切物质科学。】这是色法。【心法:心理、论理、】这个论理就是理则学的意思,专门用推论的,论理就是理则学,讨论的,这些逻辑,论理学就是逻辑学,logic,【数学】就是数目字。【等精神科学。】翻开22页,Please open page twenty-two,22页,

 

【⑼八识的关系及说明】【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还有【意识】是【第六识】,是【了别境识】,就是说对境界的认识叫做了别境识,对境界的认识叫做了别境识。【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染有我,污染加上了一个我叫做染有我。【第七识】底下一个【思量识】,为什么讲思量识?就是要准备行动的前奏,就是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意识要付诸行动了,它开始要思量,思量识,所以就讲【唯识】。那么第八意识呢?它这个钉得把那第八意识都盖住了,把它挖出来,我这一本把第八意识都钉得到里面了,你们看得到吗?我这边看不到,你看把第八意识都钉得。。。,


【阿赖耶识——第八识】翻译成中文叫做【异熟识——本识】,本识就是根本识。23页,
 


23页是说明,什么是恒?什么是审?什么是审而非恒、非恒非审、亦审亦恒?我们来看一下:


恒就是永久,审就是思量。


【①恒而非审:】恒而非审,这个恒就是第八意识,【谓第八识虽现行相续不断,】什么叫做现行?种子潜伏叫做识种,现行叫做唯识,这个观念你要搞清楚,唯识是已经果了,而不是种子,不是种子,第八意识的种子叫做识种,唯识的种子叫做识种,已经变现成根身、器界、种子叫做唯识,唯识是站在果上讲的,所以第八意识虽现行,现行就是说已经产生的根身跟器界,而并不是指中阴,所以叫做现行,就是现在正在作用,受业力的牵引现在继续在作用,相续不断,【而有恒义,】第八意识还没有到金刚地,佛地,都没有办法摆脱第七意识的污染,所以这个恒就是永远相续不断刹那变化,【然其思量之功能浅,】就是第八意识的思想,思量的功能没有,【故曰恒】但是没有思量的能力,【而非审。】


【②审】那是有思量的能力,【而非恒:谓第六识,】第六意识【以第七为根,亦能思量,然有时生起,有时间断】比如说睡眠的时候,不做梦,第六意识就不作用了,或者说昏倒、闷绝,第六意识也不作用,或者是灭尽定,或者是无想定,第六意识也没有作用,【故曰审】,就是有分别心,但是有时候起,有时候不起,叫做【而非恒。】


【③非恒非审:】也不是永恒的,也没有分别的力量,【谓第五识必】须,【得】就是仗,必须依靠着【意识相俱,】这意识就是第六意识【而作用始能明了,故曰非审,又前五待】看、待听,但是没有分别的强的能力,所以叫做非审,又前五识必须依靠种种的【缘而显,】缘如果缺少了就不生,比如说眼睛看色尘,如果没有光线,打开一个仓库黑漆漆的,你能够看到东西吗?没有光线,眼睛就看不到,它要藉着这个光线的缘,它才能看得清楚,所以,【缘缺则不生,】再来,非恒,【故曰非恒。】因为它不是永恒的。


【④亦审亦恒:】也有思量的能力,也有永恒的思量,当然这是指凡夫位,指圣位,佛果位,那就不能讲恒,就脱落变成大圆镜智了,【谓第七识执第八识之见分为我,】这句话换现在的名词来讲,就是说本来精神跟物质并没有一层我执,这个第七意识强迫第八意识去认识,误认为有一个自我,如果换现在的名词就是戴上一付墨镜看这个世间,什么都染黑,当你戴上墨镜的时候一片漆黑,当第八意识的见分跟这个相分同时存在,本来就是没有所谓的执著,但是第七意识硬要它执著,硬要它执著,所以就染上了一层我执跟法执。这是第七意识执著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因为第八意识的见、相二分就像蜗牛,这个蜗牛产生两个角,这个两个角就是见分、一个是相分,蜗牛的肉叫做自体分,蜗牛把那两只角,触角缩回来,就附合在身体里面,意思就是见、相二分本来就是一体的,精神跟物质本来是不可分的,但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由自体分迷了,产生无明,强有力的业力牵引,因此变成见、相二分对立,就像蜗牛的两只角,那么蜗牛的两只角对立,却是不能离开蜗牛的体,简单讲见、相二分根本不能离开自体分,简单讲精神、物质也不可能离开我们所谓的第八意识,第八意识本来是一体的,物质跟精神,现在要强加分别自然产生你跟我跟他的排斥性,所以第七识执著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就是第八意识看了这个相分,却由不得自己的加上一个我的错误的观念,这是第七意识的特质,叫做【思维量度,故有审义又第八识所执之我无间断,】第八意识所执著的我没有间断,这是审义,【则第七能执我者亦无间断故亦有恒义。】有恒义,所以第四个亦审亦恒就是第七意识。

 

 

如果我们画一个图表,可能就比较容易了解:


【意(思量)】:【恒】有一个恒字出现的,就是【第八识】;有一个恒字,又有一个审字出现的,【具一】有恒,又【具二】有审的,那么就是【第七识】;【审】而没有恒的,那么【具一】就是【第六识】;【具缺】也不审也不恒的,就是【前五识】,总共【八识】。翻过来24页,


 


 
24页,【“法性如是”——解性】,法性如是【世说】,这个世说就是说我们因为法性不容易了解,那么我们就世间人所能了解的,来大概的认识这个本性一下,所以叫做解性世说,按照世间人的【周易】跟【列子】,周易这个是谈四象八卦的,我们所谓的《易经》,《列子》也是一本书,专门讲这个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比较容易形容这个微细的东西,但是他把它改成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其实这个就是跟阴阳两极的这个粗细是差不多的,差不多的,所以《周易》跟《列子》,虽然名相上不一样,但是大致上是相同,那么我们对本性没有办法了解,我们大致上从我们中国的思想来认识一下本性,所以叫做解性世说,世说就是按照我们世间人所能认识的来做一个客观的衬托跟了解,《周易》那么就是《易经》所讲的【无极】,无极那么就是没有办法讲,这跟《列子》的太易是一样的无所见的,无所见的。但是佛教讲的这个无所见很容易让世间人误会,这里的无所见,他一定会说不能用眼睛去看,不能用耳朵去听,也不能用鼻子去嗅,其实悟道的人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鼻子去嗅,却没有分别,本性就在眼睛里面,见闻觉知无非是本性,所以他这样解,很容易产生误会,所以我在这里补这一句话,是说悟道者见闻觉知,见即是见性,闻即得闻性,觉得觉性,知得知性,见闻觉知六根得六根性,圆通无碍,不离六根即是见性,所以这里说无所见,简单讲是对凡夫来讲的,凡夫虽然有具足六根却不见性,其实就在他的眼前,清清楚楚,如果换一句最简单的名词,当你眼睛看外表不起分别心,不起执著念,这个就是你本来的面目,但息妄念,别无圣解,你只要停止这种妄想跟分别的心,你不必另外的找本性,这个就是见性,明心见性。


《周易》的无极跟《太易》的无所见就是性,就是类似我们佛家讲的【性:空无所见】,但是不是,【太极:尚未分开。两仪:阴阳。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易——无所见。太初——气之初:太初—气之始。】意思就是【比太始还微细,只是一种气。太始——形之始:每一个原料有一定的形状。】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质子、电子、中子,那么太初,那只有气而已,就像我们的身体,咦!我们身体不健康,就是这个气体有这个质碍,如果用一个肉体来分析的话,我们肉体就是【太素—】我们的细胞几乎接近太始,充满着全身的气,那就是太初,气的发源那就太易,简单来分析一个肉体上的建立,大致上就是这样子,太始是形之始,是每一个原料有一定的形状,太素是【质之始:】是质碍的开始,【一切物质的开始,构成物质的原料。】那么因此这个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容易了解的。

 

 

好!再来,【注二】这是注一,那我们来看注二,【不动唯性】就是本性是如如不动的,这个本性是站在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的角度来讲,这个叫做不动唯性。【集起唯心】,就是说收集了各种的种子,那么就是我们讲心,所以这个心大部分都是指第八意识,集起简单讲就是收集的意思,收集了无量无边的种子,就像仓库一样储存起来,这个叫做集起唯心。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唯识宗通史 . 第七章 唯识宗.. 下一篇没有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