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美满婚姻生活
2019-01-20 22:45:0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58次 评论:0

从佛教角度来探讨

  
美满婚姻生活


  在婚姻中,夫妻各自扮演着衬托的角色,为彼此提供力量与精神上的鼓舞,还要互相赏识与支持对方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所以理想的婚姻是平等、温柔、宽容、和谐与无条件付出的。

  
******************************************************

 


达摩难陀长老简介:


  达摩难陀长老,1919年出生在斯里兰卡南部(锡兰),7岁时就在马达拉的基宁村一间学校受正规教育,由于文化的影响,年幼时他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位出家的舅父,成为他的精神导师。


  他12岁剃度成为沙弥,法名“达摩难陀”,意为“通过佛法得到幸福的人”;他一面接受寺院的训练,一面专心学习世俗学科,直到29岁受具足比丘戒。


  为了深入了解佛法,法师曾进入哥伦布维也华丹那佛学院及其它著名佛学府深造。随后七年,他专心研修梵文、佛教哲理、巴利文经典,并学习一切对弘法工作有所裨益的世俗学问,26岁考获学院语言、哲学和巴利文经典研究文凭。这一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对达摩难陀长老日后对受西方教育信徒的弘法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法师也曾获印度兴都大学奖学金,到该大学深造。他主修梵文、兴都文和印度哲学。经过四年的专精研读,获得大学颁发印度哲学硕士学位。完成正规的学习后,他回返锡兰实现他说法度众的心愿,包括出版佛教月刊给村民阅读。


  1953年,达摩难陀前往马来西亚宣扬佛法,数十年来接引无数人深入法海。1962年,创立大马佛教弘法会,被誉为马来西亚南传佛教之父。达摩难陀法师一生广开佛教教育,培养信众对佛教的认识与信心,进而将佛学信仰转化成为佛学教育,以多层次的修行实践,来达到慈悲和智慧的生命开启和人生感悟。


  作为新马南传佛教传统的前宗教领袖,法师是佛教社群最受尊重的长老之一。他著述了近70本佛法书籍,被翻译成16种文字。法师以讲法闻名,经常受邀前往美国、澳洲、英国、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地区说法。法师于2006年8月31日安然圆寂,享年87岁。


  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了解,贫困生活中的不安也将能去除。夫妻双方必须了解并体会“知足常乐”的真正涵义。把所有的问题,看成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来对待,并携手承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体现出“婚姻合作伙伴”的真正精神。

  
******************************************************

  
目录


  1、简介


  2、感情与享乐的本质


  3、婚姻生活的真实面貌


  4、佛教的婚姻观


  5、宗教选择的矛盾与冲突


  6、安全感、责任与尊重


  7、一夫多妻还是一夫一妻


  8、新科技


  9、道德


  10、东方和西方


  11、禁欲


  12、结语

 

 1、简介


  在每段婚姻中,夫妻各自扮演着衬托的角色,为彼此提供力量与精神上的鼓舞,还要互相赏识与支持对方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所以理想的婚姻是平等、温柔、宽容、和谐与无条件付出的。


  从佛教的观点看来婚姻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不神圣的”。佛教也不会将婚姻视为一种宗教的责任或上天的旨意。有一位愤世嫉俗的人曾说过:“有些人坚信婚姻是上天安排的,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婚姻是地狱安排的!”其实婚姻基本上是个人的选择与社会的责任。但它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男女双方自由选择要结婚或过单身的生活。然而,这不代表佛教反对婚姻。在这世上没有人会认为婚姻是不好的,也绝对不会出现反对婚姻的宗教。


  实际上,所有生命体都是因为交配活动而产生的。为了促进人类的繁衍与延续,并确保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能受到妥善的照顾,因而产生了婚姻的社会制度。双方男女必须要为他们的孩子负责,直到长大为止。因为孩子是他们在享受性爱乐趣后,所共同创造出的爱情结晶,所以婚姻将能确保双方能够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至少到孩子长大成人。


  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交叉的关系组合而成的。每一段关系是一种全心全意的付出与承诺,这样才能支持与保护社会团体的每一个成员。在这个支持与保护的关系网中,婚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段美满的婚姻,是不应该出自于男女一时的冲动或盲目的纵情,而是应该从真诚的相互了解中,逐渐地稳固成长。婚姻制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孕床,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男女双方提供互相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并消除他们在生活中的寂寞、空虚与恐惧。在每段婚姻中,夫妻各自扮演着衬托的角色,为彼此提供力量与精神上的鼓舞,还要互相赏识与支持对方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所以理想的婚姻是平等、温柔、宽容、和谐与无条件付出的。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尊敬,不应该出现一方压迫另一方的局面。


  若想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你可以从佛教的忠告与指示中得到。若你想要过着快乐的婚姻生活,那你更不应该对佛陀的指示置之不理。在佛陀的开示中,他为已婚夫妇与正计划结婚的情侣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佛陀说:“如果一个男人能找到一个性格适合又善解人意的妻子;而女人能找到一个性格适合又通情达理的丈夫,这对夫妻将能过着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2、感情与享乐的本质


  当一个人不再往外寻求感官享受,也不再渴望别人的陪伴时,那么这个人也就不会再渴求婚姻。痛苦与世俗享乐是贪爱、执着与感情用事的结果。我们若采用不实际的手段,来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会让身体和心灵添加更大的负担与干扰……

  


  爱可分为几种类别:有母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爱、男女的情爱、感官上的爱、性欲上的爱、自私的爱、无私的爱与对万物的大爱。


  自私自利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一对真心相爱的伴侣,他们彼此关注的并非是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什么,而是自己可以为对方付出什么。


  妻子貌美的容颜、柔嫩光滑的肌肤与青春的活力,会随着岁月逐渐消逝、老化,如果你是一个只注重外表的丈夫,这时,你将会开始往外去物色、找寻另一个更年轻的对象。像这样的爱,只是一种类似动物之间的爱,因为它着重肉体的欲望。若一个男人真的能将对妻子的爱,视为对有情众生的关心,那他是不会只注重伴侣外在的美貌与魅力的。妻子的美貌与魅力,你应该从她的内在去体会和欣赏,而不是单用肉眼来看的。同样的,一个遵循佛法的妻子,也不会因为丈夫贫穷、生病或衰老而抛弃他。


  “我心中有一个顾虑,现代的少女似乎爱扮演着拥有很多罗密欧的朱丽叶,她们追求着刺激……现代的女性穿着衣服,不再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风吹雨淋与日晒的伤害,而是为了要引起异性的注意,来费尽心思地打扮自己。此外,她还会不断地在脸上涂脂抹粉,并用尽心思让自己的外貌出众,以修正或改变她原有的自然容貌。”——甘地

  


  性的诱惑与对性的贪爱和执取,将会影响一个人内心的平静,因而不利于宗教的修行与精神境界的提升。然而,性的本质它本身并不是“邪恶”的。


  当男女双方深爱着彼此,并愿无条件地为对方付出时,他们之间的真挚感情,也会自然通过性交这样的外在行为表达出来。


  在现今的社会中,媒体广告所传播的男女情爱,都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类的爱并不是真爱。只是像动物想要交配时,所表现出来的“爱”一样。但是,当它完成了交配后,会很快地将先前的“爱”抛在脑后。对动物而言,交配只是一种生理需求的满足,以便能繁殖并延续下一代。但是,人类之间的爱就不仅如此了,它除了“爱”,还要有“责任”,这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信任与包容体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性,并不是确保婚姻幸福美满的最关键因素。如果夫妻一旦成为了性的奴隶,婚姻中原有单纯的爱与基本的人权尊敬,也将会随之而受到冲击破坏。为了防止这样的后果,女性们必须避免使自己成为男人性欲的对象,而这样的决定权是掌握在女性,并非在男性的手中。女性必须拒绝为取悦男人而打扮,即使那位男性是自己的丈夫。若自己真的想要和男性取得同等的地位,那么自己在穿着方式上,就必须要端庄以提升个人的尊严,而不是将自己打扮成性欲的标志。如果为了满足性欲而结婚,这不能算是真正的婚姻,只是一种有目的、有阴谋的手段罢了!”——甘地


  爱情或许是性交的产物,但相反的,性交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在一个理想的美满婚姻生活中,爱与性是不可分割的。

  

佛陀的解释


  从佛陀的教诲中,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男女之间感情的实相。佛陀说他从未见过世上有任何东西,比女性的肉身更能吸引男性的注意。与此同时,对女性而言,男性的肉身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这也就说明女性与男性,他们与生俱有一种能给彼此世俗快乐的能力。像这样愉悦的世俗享受,是彼此都无法从其他物质中取得的。若再深入地观察与思考,我们将会发现,在所有提供愉悦享受的物质中,也没有一样物体能比男女肉身,更能同时满足人类五官的快乐。


  古希腊人早已意识到男女原为一体的原理。根据他们的说法,男女是后来被分隔开的,而这两个个体在分离后,又不断地寻找失散的彼此,渴望能再次重逢,结合成原来的男女一体。

  

享乐


  一般年轻人总爱沉溺在世俗的享乐中,而这世俗的享乐可分成健康与不健康的活动。健康的世俗享乐活动,例如音乐、文学、诗篇欣赏、舞蹈、美食品味等,它们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是会妨碍我们看清变幻无常的真实本质,使我们无法了解真实的本性。


  年轻人的感官能力是很敏锐的,而且他们也很积极地去追求感官的享受。在每天的生活中,年轻人会想出各种方式去体验不同的感官刺激。然而,人类的本性是无法从这种感官的刺激中得到完全的满足的。像这样执着、执取的心态,只会带来更多烦恼与焦虑的情绪。


  如果我们能再深入思考,将会觉悟到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到头来,我们怎能在这一生所执着的人事物中,得到些什么呢?或许只不过得到更多的烦恼、更多的失落与烦躁。就算我们很享受如此短暂的快乐,但最终还是必须去找寻和了解生命的真谛。


  当一个人不再往外寻求感官享受,也不再渴望别人的陪伴时,那么这个人也就不会再渴求婚姻。痛苦与世俗享乐是贪爱、执着与感情用事的结果。我们若采用不实际的手段,来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会让身体和心灵添加更大的负担与干扰。因此,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妥善地处理和控制人性的情欲,只要通过对情欲本质的正确了解,就能浇灭我们的欲望之火,从此不再纵容助长欲望的势力,也不再受到它的驱使与驾驭。

 

3、婚姻生活的真实面貌


  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了解,贫困生活中的不安也将能去除。夫妻双方必须了解并体会“知足常乐”的真正涵义。把将所有的问题,看成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来对待,并携手承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体现出“婚姻合作伙伴”的真正精神。


  约翰•罗宾生 (John J. Robinson)在他著作的书籍《 Of Suchness》中,提供了以下对爱情、性行为与婚姻的忠告。他说:“千万要小心谨慎,结婚往往比不结婚来得更容易。如果你找对了配偶,那就好像生活在天堂;否则,你有如活在二十四小时的地狱中,而这将会是你一生中最痛苦的事。”人生确实很奇妙!当你遇到对的伴侣时,你的心中也自然会有答案,认为这并非是一时冲动而产生的迷恋。其实,在这背后,强劲的性欲才是驱使年轻人盲目、冲动地作出婚姻抉择的力量。在迷悟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情感抉择,也往往是不可靠的。这犹如一个喝醉酒的人,在迷迷糊糊的精神状况下,会将昏暗酒吧内最丑陋的荡妇,视为完美无缺的美丽女神,这时他将无法抵挡她的吸引力。其实爱情并不单只是性行为而已,它也是男女性行为的情感基础。但是爱情与性行为的界线模糊,所以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为一体了。

  

烦恼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到别人对于婚姻生活的怨言与不满,但是,我们却很少听见美满婚姻的真实例子。那些喜欢欣赏浪漫爱情小说与电影的年轻人,总以为婚姻是幸福的、美满的、永远一帆风顺的,事实上婚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甜蜜。婚姻与烦恼是相互关联的,热恋中的情侣必须紧记住,你们一旦结婚,就必须面对之前没有预料过的问题,或从未承担过的责任。


  人们总会认为结婚是必要的天职,而婚姻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但是,若要确保婚姻美满,夫妇俩必须在生活中作出协调,相互配合礼让,以拉近和减少彼此之间的差距。婚姻问题也促使一些愤世嫉俗的人作出这样的结论:和谐融洽的婚姻生活,只会发生在盲妻与聋夫的配对中,因为盲妻无法见到丈夫的缺点,而聋夫无法听到妻子的唠叨。

  

分享与信任


  婚姻问题的根源是来自双方相互猜疑和缺乏信任。其实婚姻是人的一种福气,但许多人因为缺乏对婚姻的认识和彼此的了解,致使美满的婚姻变了质,结果婚姻成了他们生命中的诅咒。


  夫妻俩必须相互信任,并且不应该隐藏任何秘密。私藏秘密会导致猜疑,猜疑则会导致嫉妒,嫉妒会导致愤怒,愤怒又会导致憎恨,憎恨最终导致分离、自杀、甚至谋杀的可悲下场。


  若夫妇俩能在日常生活中,共同承担、分享愉快与不愉快的事,他们将能够为彼此提供安慰与依靠,从而减轻生活中的烦恼与怨言。因此,无论丈夫或妻子,都不应该期盼只享有婚姻的愉悦,也必须随时准备面对伴随而来的婚姻问题。夫妻俩必须拥有坚韧的意志力,共同来面对、接受、解决、放下彼此之间的不满与误会。若双方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解决生活与感情上所出现的问题,这将能使他们往后更有信心地和睦共处一室。


  在面对困难与问题时,男女总会期盼对方的安慰与支持。当有人愿意与你共同承担时,那么焦虑不安的情绪也自然会消失,生活会变得更快乐、有趣,也更有意义。

  

受到情感的迷惑


  当两个人相爱时,他们只会让对方看到自己性格上最美好的一面,以便让对方留下好印象。爱情可说是盲目的,因此堕入爱河的男女,往往都忽略了对方性格上的缺点。


  事实上,他们会各自在对方的面前,尽量突显自己最优秀的条件;由于双方如此陶醉在爱河的甜蜜中,所以往往只在肤浅的表面层次上,去认识并接受对方。又因为害怕失去对方,他们自然也不会将不好的一面显露出来。任何的缺点都会被谨慎小心地隐藏起来,如此才不会失去赢得对方芳心的机会。恋爱中的男女,就算看到了对方的缺点,也往往错误地认为这些缺点与问题,都能够在婚后得到解决;甚至还盲目、乐观地深信“爱”能够战胜一切,并坚信自己在婚后,能够全然地包容与忍受对方所有的缺点。


  但是,在婚后的浪漫情怀逐渐消失时,双方的真正面目也将显露无遗。接着,以往一直覆盖着两人内心世界的面纱,这时候也将随之被掀开;最终双方所得到的,只有对彼此彻底的失望。此时,两人对于婚姻的迷惘,也不知不觉在彼此的心中开始产生了。

  

物质上的需求


  现今世界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所以爱情是不能只靠温暖的阳光与新鲜的空气来维持。为了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良好的财务管理与经济预算是必要的,否则家庭就无法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有一种说法能很贴切地形容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当贫穷敲响你家的大门时,爱情立即飞出窗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必须很富裕,才能促使婚姻幸福美满。实际上,只要通过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周详的财务计划,生活就会有保障,婚姻中不必要的焦虑与烦恼也自然会消失。


  只要夫妻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了解,贫困生活中的不安也将能去除。夫妻双方必须了解并体会“知足常乐”的真正涵义。把所有的问题,看成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来对待,并携手承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体现出“婚姻合作伙伴”的真正精神。

  

婚前的忠告


  《增支部》( Anguttara Nikaya )记载着佛陀给待嫁少女的婚姻忠告。由于了解到与姻亲相处时,将可能会出现磨擦,因此佛陀便嘱咐做妻子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尊敬丈夫的父母亲,并将他们视为自己亲生父母般的对待,无时无刻孝顺与侍奉他们。不但如此,妻子也应该恭敬对待丈夫的亲戚、朋友们。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新建立的家庭关系会一团和气。


  佛陀也嘱咐做妻子的,要观察了解丈夫的性格与脾气,熟悉丈夫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起居;在搬入新家共处一室后,也要时时与丈夫配合,并且在事务上从旁协助丈夫。身为妻子,她们也应该对丈夫体贴有礼,时时为丈夫着想,并帮助丈夫看守辛苦赚取的钱财,掌管料理所有的家务费用。可见佛陀在2500年前给女性的婚前忠告,至今仍然实用有效。

 

4、佛教的婚姻观


  宗教能帮你克服问题,只要你懂得如何运用所学过的宗教教义,就能有技巧地避免误会、失望与烦躁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宗教教义的学习与实修,也能使我们培育出忍辱与包容体谅。这些优良的性格品质,有助于大家过着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针对“生”与“苦”的说法,有些人批评佛教是反对


  婚姻的宗教。他们这种批评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是出自于对佛教教义的误解。佛陀并没有反对婚姻,由于佛陀了悟宇宙万物的实相,因此,他只是如实地指出所有的婚姻,可能会面对的烦恼与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佛陀慈悲提醒人们婚后可能会面对的问题,而说佛陀是反对婚姻的。


  一个人若选择了婚姻,也显示出他对于外在物质的世俗生活,仍然非常地执着。更何况,我们的心又容易受到贪欲、执着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婚后问题的产生,也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当我们必须顾虑到对方的需求,以及必须迁就顺从对方的时候。

  

宗教所扮演的角色


  深入分析与了解“我”的真实本质是很重要的,因为这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问题,还有烦恼、忧愁焦虑的症结与根源,进而找出彻底对治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宗教的忠告能帮助我们保持心平气和,过着自在安详的生活。然而,人们也不应该成为任何宗教的奴隶。宗教是为人而设的,不能扭曲成:人是宗教所创造出来的。这也表示,人们必须善用个人的宗教信仰,使自己在人格与精神生活上有所进步,以便得到别人的尊敬爱戴,同时也可以活得快乐自在。若我们遵守某些宗教的誓约、戒律或教条,只是因为害怕、被逼迫或盲目服从,这样将无法使我们对宗教的教义,升起正确的知见,我们的精神境界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提升。


  佛教最重要的一面,是佛陀并没有将任何宗教戒律,强加在信徒的身上。佛陀是一个很独特的老师,他根据我们的生活方式,设定能够让大家参考并遵守奉行的纪律准则。那些遵守戒律的佛教徒都是自愿奉行的,不是被宗教法则强迫制约的,这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与决定。通过本身对于佛教教义、戒律的深切体会与了解,我们能更清楚地分辨出什么行为对自己与他人有益,这便是自愿选择遵守戒律的原因。通过不断地实验与学习,让我们更清楚如何才能真正得到内在的平静与快乐,并更有信心地接受与奉行佛陀的指示。


  每一个人都必须尝试了解世俗生活的真实本质,当你了解到世俗生活并不是完美无缺,而面对现实问题又是无可避免时,你就更能锻炼驯服自己的心,并充分地做好准备,以应对婚后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宗教能帮你克服问题,只要你懂得如何运用所学过的宗教教义,就能有技巧地避免误会、失望与烦躁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宗教教义的学习与实修,也能使我们培育出忍辱与包容体谅。这些优良的性格品质,有助于大家过着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许多夫妇会过着痛苦的婚姻生活,是由于双方缺乏对彼此的认识与了解。结果无辜的孩子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和父母受苦。


  因此,若要过着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就必须先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你若能如此做到,那将会是最理想的,而宗教可以在这一方面帮助你。

 

5、宗教选择的矛盾与冲突


  尤其是当一个人在婚前,为了表示对伴侣的“爱”,而选择跟随伴侣的宗教,并放弃自己笃信的信仰。倘若这个人在婚后,开始后悔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时,那么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也会因此而产生。如果他们的婚姻也在这时候出现单调乏味时,这些误会将会加剧婚姻的矛盾与紧张局面……

  

个人自由选择权


  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他们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必须在婚前改换原来的宗教信仰。由于佛教与兴都教并没有规定,夫妇必须具备相同的宗教信仰才能使婚姻受到承认,其它宗教信仰的信徒便趁机利用佛教与兴都教的宗教包容性质,来作为他们改变对方宗教信仰的借口。


  不同于浪漫小说的叙述,婚姻并不意味着男女双方必须完全放弃自己原本独特的身份与个性,以便和对方取得


  完美理想的结合。当一个宗教强行规定男女双方,必须拥有相同的宗教信仰时,这便是在否定人性最基本的自由选择权。历来的社会发展情况也证明了这种“多元化的和谐”理念,不但是有可能的,而且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多元化将更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尊重与了解。像这样的理念,也应该运用在婚姻的经营上;若夫妇俩能够在忠于各自宗教信仰的同时,又能够兼顾婚姻生活的和谐美满,这是非常理想的。像这样理想的真实例子,在世界各地也确实出现了不少。


  即使是在同一个家族中,佛教徒也不会反对其他宗教的存在。可惜的是,像他们这种宽容的态度,往往常被一些不择手段的宗教主义者所利用,而成为用来改换别人宗教信仰,和增加信徒人数的一种方便。


  有智慧的佛教徒必须懂得识破这样的宗教手段。一个有智慧又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是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能力与思考了解,来选择和决定自己坚信的宗教;由于很清楚了解自己所作出的宗教抉择,所以不会为了满足伴侣所属的宗教制定,而放弃自己坚信的宗教理念。佛教徒并不强求伴侣信仰佛教,然而他们也无须为了伴侣而放弃自己笃信的宗教信仰。

  

婚后的忧郁


  热恋中的年轻男女,往往会不惜一切地做出无数的牺牲,以便能达到最终结婚的目的。然而,过了几年后,当他们面临维持成功婚姻的艰巨考验时,其烦躁不满的情绪也开始出现。尤其是当一个人在婚前,为了表示对伴侣的“爱”,而选择跟随伴侣的宗教,并放弃自己笃信的信仰。倘若这个人在婚后,开始后悔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时,那么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也会因此而产生。如果他们的婚姻也在这时候出现单调与乏味,这些误会将会加剧婚姻的矛盾与紧张局面,还会导致夫妻产生激烈的争吵。通常争吵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是为了孩子宗教选择的问题。


  因此,每一个人都必须清楚明白,如果真的要改换原属的宗教信仰,这个决定必须是出自于自己的信念与意愿,而不应该是因为被迫,或是为了要顺从伴侣的要求。佛教依然保持让信徒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立场,而像这样宽容开放的理念,也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

  

婚礼仪式


  佛教婚礼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宗教仪式或主持形式。由于佛教尊重各国、各地的文化传统,因此,佛教婚礼仪式也因各国而有所不同。


  大致上,为了让婚礼更具意义,佛教婚礼中的祈福加持仪式、与有关婚姻的佛法开示,也将会在寺院或新婚夫妇的家中举行。在现今社会中,除了祈福加持仪式以外,多国的佛教组织,也同时授权为新人证婚,并颁发合法化的婚姻注册书。


  总的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夫妻俩对待婚姻的态度必须真诚,无论面临顺境或者逆境,两人都应该携手并肩,同甘共苦,并相互体谅与合作。

 

6、安全感、责任与尊重


  在现代的社会,为确保夫妻双方在婚后有安全感,孩子与资产都有所保障,婚姻注册变成是一种很重要的仪式。由于男女都缺少安全感,一对新人往往必须进行合法化的婚姻注册。这也是为了确保在法律的制约与保护下,双方在婚后不会忽略各自应尽的家务职责,或亏待欺负彼此。

  

安全感


  在过去的时代,两个人若要结婚,是无须进行婚姻注册的。一旦男女双方同意接受彼此为夫妻,他们从此就同住在一起,并建立一个家庭。他们的婚礼是在社群的见证下进行的,婚后再离婚的例子是非常少见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是真挚深厚的,大家各自扮演好在婚姻中的角色,并很愿意为对方付出,尽心地奉行他们的职责。


  相对的,在现代社会,为确保夫妻双方在婚后有安全感,孩子与资产都有所保障,婚姻注册变成是一种很重要的仪式。由于男女都缺乏安全感,一对新人往往必须进行合法化的婚姻注册。这也是为了确保在法律的制约与保护下,双方在婚后不会忽略各自应尽的家务职责,或亏待欺负彼此。如今,有些新人甚至还在婚前立下合法化的合约,以防他们不幸离婚时,方便资产的处理。

  

丈夫与妻子


  根据佛陀的教诲,在一段婚姻中,丈夫可以对妻子作出以下的要求:


  ◎爱心


  ◎细心照料与关怀


  ◎履行家务责任与出席家庭活动


  ◎对丈夫忠心


  ◎照顾孩子


  ◎节俭


  ◎准备三餐


  ◎在丈夫生气难过时,安抚他的情绪


  ◎无论做什么事,态度都要温柔


  相对的,妻子也可以对丈夫作出以下的要求:


  ◎温柔体贴


  ◎尊敬有礼


  ◎合群


  ◎能提供安全感


  ◎公正


  ◎对妻子忠心


  ◎老实坦白


  ◎志趣相投


  ◎提供精神上的支柱


  除了要照顾到情感的维系与感官上的需求外,夫妇也必须照料日常的生活起居、家庭的财务管理与预算,以及社交的义务与活动。因此,夫妇之间应该时常商量、讨论家庭所有的大小事务。如此一来,将有助于制造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的和谐家庭气氛,进而帮助彼此解决往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佛陀给予夫妇的忠告


(1)妻子


  在劝导女性有关婚姻中所须扮演的角色时,佛陀指出:一个家庭是否能和谐共处,其实就掌握在女性成员的手中。当佛陀在分享女性平日应该与不应该做的事项时,可以看出他的忠告是那么的实际。不同的场合中,佛陀也劝导身为妻子要:


  ◎不应该对丈夫持有恶意。


  ◎不应该残忍、粗暴或霸道。


  ◎不应该任意挥霍金钱,而应该知足节俭。


  ◎应该看守和帮助丈夫储存钱财与资产。


  ◎时时保持谨慎,端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


  ◎对丈夫忠心,并且不可怀有任何企图出轨的意念。


  ◎言谈举止要温文尔雅。


  ◎心地善良,刻苦勤奋。


  ◎对丈夫仁慈体贴,犹如母亲对独子的慈爱、保护与关怀。


  ◎待人谦卑,恭敬有礼。


  ◎冷静沉着,善解人意。


  在必要的情况下,除了扮演妻子的角色,也能充当丈夫的朋友与顾问,为丈夫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与适当的意见。


  在佛陀的时代,其他宗教的导师也曾提出过,妻子对丈夫必须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他们还特别强调,妻子有义务要为丈夫生育儿子,以传宗接代;并且忠心服侍丈夫,为他提供天伦之乐。


  有一些族群非常重视“家有一子”的传统。他们认为生育儿子是必要的,因为儿子能够为父母主持办理丧礼后事,以确保他们来世会过得更好。若妻子无法为丈夫生出儿子,丈夫就有权再另娶妻子。但是,佛教并不支持这样的想法与行为。


  根据佛陀因果法则的教诲,对于自己身语意行为的后果,是人人必须自己负责的。孩子的性别,并不是由父亲或母亲来判定的,而是由孩子过去世所造的业力促成的。此外,父亲或祖父的寿命长短与健康情况,不是由儿孙的行为而支配或改变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丈夫如果把无法生育的责任,推卸并怪罪在妻子的身上,或是因为无法生育儿子,而感到自卑无能,像这样的想法与行为是错误的。佛陀是如此的开明,他摆脱了偏见的教诲,并更正许多人的无知见解,这样自然也减少了那些无法“传宗接代”的妇女的焦虑。


  虽然孔夫子的儒家礼教,立下了妻子对丈夫的义务与责任,但它却没有强调声明丈夫对妻子必须履行的责任。但是,在《长部•教授尸伽罗越经》(Sigalovada Sutta),佛陀就很清楚列举出,丈夫对妻子所应负起的责任与义务。

  

(2)丈夫


  有一位在家人曾经请示过佛陀,丈夫应该如何对待妻子?针对这个问题,佛陀回答说:“丈夫应该时时尊敬自己的妻子,并对妻子忠心。此外,丈夫也应该让妻子拥有管理家务事的权力;还要用心选购适合妻子打扮的物品。佛陀在2500多年前所给的忠告,至今仍然非常地实用。


  由于佛陀很清楚男性具有优越感的心态,所以佛陀便建议丈夫必须时时尊敬自己的妻子。佛陀的建议虽然很简单,却能显著地改变和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此外,佛陀还说丈夫必须对妻子忠心,这意味着丈夫必须履行对妻子的婚后承诺,也因此促进他们对这段婚姻的信心。由于丈夫必须外出赚钱养家,所以他必须信任妻子有持家的能力,并将大小家务事委托妻子全权处理,让她掌管、安排家庭资产和钱财的使用。并为妻子提供适合她的装饰物品,以表达丈夫对妻子的关怀与重视。像这样深具意义的象征性之举,其实早在佛陀的时代,就已经在佛教族群中开始实施了。可惜的是,受现代社会文明的影响,这样的夫妻伦理观念,也面临着被淘汰与逐渐消亡的命运。

  

过去的社会


  过去,在多数的族群社会结构中,夫妇是彼此相互依靠的,这和我们今日所见到的有所不同。当时的夫妻彼此之间是相互了解和体谅的,他们的感情也是稳定的。因为彼此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婚姻中必须扮演和配合的角色。反观现代的夫妻,有的会在公共场合互相拥抱对方,以向旁人展示彼此深厚浓烈的“爱”。然而,像这样的外在举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对夫妇之间的爱是真挚的、是充满着谅解与共鸣的。在过去的时代,已婚的夫妻虽然没有公开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但是,夫妻俩却有一种言语所无法形容的相互了解与尊敬。


  根据一些国家的古老传统习俗,在丈夫过世后,妻子也必须牺牲自己的性命。另外,还有一些传统习俗,甚至不准寡妇再婚。像这些情况,在慈悲宽容与开明理智的佛教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佛教不将妻子视为处在丈夫之下的劣等人。

  

现代社会


  一些现代的女性认为,在家中全心全意照料家务事与管教孩子是过时又保守的,而且会让她们受到委屈和耻辱。没错!过去的女性确实是受到丈夫不少的委屈,也吃尽不少的苦头。然而,这是因为丈夫无知及缺乏尊敬女性的正确见解,并非因为要在家管教孩子的这个概念上出现问题。


  长期以来,女性也不断地在挣扎着,并努力提升自己,以便在教育、专业技术、政治等不同的领域中与男性平分秋色,争夺一席之位。现在,她们在很大的程度上,似乎也已经达到与男性平起平坐的社会地位。一般上,男性的性格偏向勇猛与积极进取,而女性则较为感情用事。尤其在东方社会的家庭生活中,男性往往是一家之主,是支配与掌控的一方;而女性则比较被动,是属于配合与顺从的一方。不过,请记住!这里所提出的“被动”,并不意味着“懦弱”。相反的,它指的是“温顺”与“柔和”的优秀品质。若男女双方都能够保持与生俱来的阳刚与阴柔的本质,同时发掘自身的潜能与优点,并懂得善加运用,甚至还能互相欣赏彼此的优点,这样一来,将能促进男女之间的共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我相信女性是应该要获得良好的教育。但是,我也很相信,女性是不会利用嘲笑、讽刺的手段,与男性一同竞争赛跑,来表现她们对世界的贡献。但是,如果她们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要击败男性,并且以此来嘲笑、讽刺他们,这恐怕也会让女性无法发挥她的潜能,爬上高峰。因此,女性必须懂得与男性相互配合,互相补足彼此缺少的部分,以便取得双赢的局面。”——甘地

  

父母的责任


  所有人类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父母与子女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上。母亲的责任是不计任何代价爱护、照顾和保护孩子,这正是佛陀所教导的无我的爱,它是实际的、关怀的、慷慨的和无私的。佛陀教导佛教徒,身为父母亲应该要像大地一样,以无私的大爱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父母亲有照顾和教养孩子的责任,如果孩子能成为一个坚强、健康和有用的公民,这是家长努力的成果。如果孩子做违法犯罪的事,家长也难辞其咎。因为引导孩子走上正途,是父母亲的责任,所以孩子步入歧途,绝对不能责怪他人或社会。


  孩子处在最敏感的年纪,需要父母亲温柔的爱护和关心。如果缺乏父母的爱护和引导,孩子的心灵会有残缺,他会觉得这个世界令人充满迷惑和混乱。但是,慷慨施与父母的爱护与关心,并不表示必须满足孩子所有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因为溺爱和纵容只会宠坏孩子。母亲在爱护和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管教乱发脾气的孩子。严格管教并不是要用粗暴苛刻的态度来对待他,只要表现出你的爱,以调和的方法来管教,相信孩子会明白的。


  不幸的是现在的家长们,往往缺乏对孩子应有的关心,这是让人很悲痛的事。现代人对物质进步的疯狂追求、妇女解放运动和对两性平等的渴望,导致很多母亲加入丈夫的队伍,把工作时间花在办公室和商店,而不是留在家中照顾子女。那些由亲戚或佣人照顾的孩童,因为得不到温柔的母爱和关怀,心里会感到迷惑和不知所措。母亲们也会因为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心而感到内疚,便通过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来补偿他们。如:送给孩子各种现代化玩具、坦克、机关枪、手枪和刀剑之类,来作为弥补和安抚。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好处,还会宠坏孩子。


  把这些玩具填塞给孩子,并不能替代母亲温柔的爱和亲情。缺乏父母关心和引导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罪犯,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那么,养育出任性的孩子,是谁之过?当然是父母之过!特别是那些在办公室辛苦工作之后,还要负责家务杂事的母亲,她就更难拨出时间给渴望被关心、被爱护的孩子了。


  声称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的金钱,却忙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亲们,等到自己老了,有一天轮到“忙碌”的孩子们,也把父母亲丢给昂贵的老人院时,这时父母亲就不应该抱怨!


  今天的妇女,为了让家庭享受更多的物质好处,大多在外工作。她们应该认真考虑圣贤甘地的忠告:人们应该通过摆脱贪欲,而不是在满足欲望中寻求自由。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现今的经济结构下,有些母亲不得不去工作。这样的情况,父亲和母亲必须牺牲额外的时间,来弥补孩子所缺失的爱。如果父母双方都把工作以外的时间,留在家里陪孩子一起度过,那么亲情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体谅。


  佛陀在开示中,列出了为人父母应尽的主要职责和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通过戒律和身体力行,来引导孩子避开邪恶,并谆谆教诲孩子多做有利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善事。在这关键上,父母们必须以深厚的关爱来对待孩子。孩子无形中所学习的不是父母说说而已的话,而是父母身体力行所表现出来的爱。从孩子效仿父母亲的行为开始,已决定了孩子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进入这个世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花大量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们,也会把他们正确的身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子女。


  
父母的职责


  照顾孩子的身心康健是父母的职责。事实上需尽责关爱孩子的父母亲们,应该愉快地担负起责任。要把孩子引导到正道,首先父母亲必须以身作则,让家庭过着理想的生活。恶劣的父母亲,是几乎不可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除非是前世带来的业力。但是,孩子还是不可避免会继承父母身上的缺点和优点。负责任的父母亲们,应该尽可能预防把不好的倾向传承给后代。


  根据《善生经》,父母亲应该要承担起五种职责:


  1.首要职责是劝阻孩子造恶


  家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孩子通常都是从父母亲的身教和言教中,学到善与恶的第一堂课。孰职的家长,也是第一个直接或间接教导孩子说谎、欺骗、诽谤、报复和不顾道德、大胆无耻做恶的老师。


  父母亲应该要以身作则,不应该把这些恶习传递到孩子敏感的心灵里。


  2.第二个职责是劝导孩子行善


  既然父母是家中的老师,而老师是学校里的父母,那么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责任。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从我们的身教、言教中逐渐被塑造出来的,他们就是也将是今天的成人。孩子在跟随成年人脚印成长的敏感期,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和家中创造最适宜、最一致的氛围,也是父母们的责任。


  简朴、听话、合作、团结、勇敢、自我牺牲、诚实、正直、乐于助人、自立、善良、节俭、满足、礼貌、虔诚、及其他美德,都应该谆谆教导给青少年。这些种下的种子,终究会成长为果实累累的树木。


  3.第三个职责是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是父母亲馈赠孩子的最好遗产,我想没有比这更为宝贵的财产了,这也是父母赠予孩子的最大福气。


  教育最好从小开始,如果能在一种宗教氛围中传授,这对于孩子的人生,会有深远的影响力。


  4.第四个职责是关心孩子与合适的对象结婚


  婚姻是关系到整个人生的庄严举动,不应轻易地解散。因此,婚前要从各方面去考量婚姻,并且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依照佛教文化,义务伴随着权利。夫妻双方都不能太顽固,而是要运用明智的决断力,达到和解。否则,夫妻就会相互诅咒而受到其他报应,并且还会影响到孩子。


  5.最后的职责是在适当的时机,把财产移交给孩子


  父母亲不仅要在监护期间爱护和照顾孩子,也要为他们将来的舒适和幸福做好准备。父母不辞辛劳,聚集财富,但也要慷慨地把遗产赠予孩子。

  

慈悲的宗教


  佛教是慈悲的宗教,父母亲应该永远要记得把这个精神教授给孩子。佛陀慈悲教导世人佛法,父母亲在养育孩子时,应该要修习佛陀教导的“四无量心”。它们是:


  ◎慈心——关爱同乐


  ◎悲心——同情怜悯


  ◎喜心——同喜


  ◎舍心——平等无分别,沉着镇定


  大家要好好修习四无量心,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沉着应对养育孩子的困难。


  四无量心是我们对待众生所应有的高贵操行,它已为人际关系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提供了指导。四无量心是紧张关系最好的缓和剂,是社会冲突的最佳调解员,是生存苦难的疗伤良药,是和谐社区的建造者。四无量心能去除社会的隔阂,唤醒遗忘已久和沉睡的宽宏爱心,让早已抛弃的欢乐和希望复活,让手足情谊避免以自我中心的态度相处。


  夫妇面对最大的挑战,也许是如何妥善抚育和教养孩子。虽然动物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照顾后代,但是人类的父母亲有更大的责任,那就是培育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这也是我们与动物不同的地方。佛说过,一个人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驯服心灵。从孩子出生开始到幼儿、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他们心灵发展的过程,父母亲要负担主要的责任。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用的公民,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心智发展的程度。佛教认为一个好的父母亲,他们能够实践四无量心,以支持和克服养育子女过程的巨大挫折。


  当孩子还在学步时,不能表达他的需要,很容易动不动就发脾气和哭闹。但是具有慈心的父母亲,即使再困难也能保持以平静的心对待孩子哭闹、发脾气的行为。在生活中享受这种慈爱的孩子,长大后自己自然也学会散播慈爱的种子。


  当孩子成长为青少年后,也会变得较成熟,这时,父母亲要以同情的悲心来对待他们。因为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成长得最辛苦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变得很叛逆,还会把大量的愤怒和挫折感,发泄在父母的身上。这时,父母亲只要怀着同情的悲心,就会明白孩子不是蓄意要去伤害父母,这种叛逆只是成长过程中自然的行为。在生活中享受着慈悲和被爱护的孩子,他一定也会成为一个慈悲善良的人。因为心中没有怨恨的孩子,长大后也只会散播爱和慈悲给他人。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他们有可能在学业考试或其他的活动中获得成功。这时,正是父母体现同喜之心的时候。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的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来跟其他人竞争,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是最出色的,他们这种自私的心态,是因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看得起他们。但是怀有同喜心的父母,他们没有任何隐藏的动机,只是单纯地为孩子的成功而欢喜。因为他的孩子欢喜,所以他也很欢喜。


  沐浴在同喜慈爱中的孩子,自己也会成为一个不嫉妒他人和不争强好胜的人。这样的人,他的心里没有自私、贪婪或怨恨的空间。


  当孩子成年后,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父母就应该要修习最后一项的舍心。这是亚洲父母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他们很难接受孩子的独立。但是如果有修习舍心的父母,他不会干涉孩子的事情,也不会自私地索取超过孩子所能给的时间。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应多体谅年轻的夫妻,不应当对他们提出不必要的要求,把额外的负担强加到他们身上。最重要的是年老的父母们,应该尽量不要让已婚的孩子感觉不孝而内疚。修习舍心的父母亲,在年迈时仍然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情,因此也能赢得年轻一代的敬重。


  父母若能用四无量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懂得用善意回报,这样家中就会弥漫温暖、愉快的气氛。一个充满慈心、悲心、喜心和舍心的家庭,相信它会是个幸福的家。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肯定会成为懂得体谅和富有同情心的人,也会是工作积极主动的雇员和体贴职员的雇主。这是父母们能够赠予孩子的最大遗产。


  
现代社会的父母


  现代社会最让人悲痛的事,就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孩子们深受缺乏父爱母爱之苦。当夫妻结婚后,双方通常都会计划要生个孩子。一旦孩子出世,父母在道德上就要竭尽所能去照顾他。父母有责任保证孩子不仅可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还要让他们得到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满足。


  提供舒适的物质享受和父母爱的关怀比较起来,前者反而是次要的了。我们知道有很多父母,本身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是那么好,但是他们能够用满满的爱心,把子女养育得很好。相反的,有很多富裕的家庭,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各方面的物质享受,但却剥夺了他们应得的父爱、母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理和道德的发展都不会健全。


  身为母亲的女性要仔细考虑,是要继续当一位职业妇女,还是当一个把爱和关怀,都放在孩子身心健康上的家庭主妇。(奇怪的是,现代有些母亲们,本应拥抱孩子,教育孩子成为守法的好公民,但最后却使他们去接受受训,成为使用枪支和杀人的武器。)


  现代职业妇女对孩子的态度和倾向,造成历史悠久的孝道,有越来越淡漠的趋势,而这原本是孩子对待父母应有的态度。现代的父母用奶瓶来取代母乳喂养孩子,这也是造成母子亲情淡薄的另一个因素之一。当母亲把孩子抱在怀中哺乳,母子间温柔的亲情就会更加深厚,母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更显著。在这样的教育下,父母能培育出孝顺听话的孩子,家庭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强。这些优良的传统行为,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这一切取决于父母亲,尤其是母亲,她可以减少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和犯罪机会!因此孩子的行为是否端正或任性妄为,母亲要负很大的责任。

  

父母的控制


  很多父母亲执意地想控制已婚的子女,他们不给子女应有的自由,总是干涉年轻夫妻的生活。当父母设法想控制已婚的儿子或女儿时,会希望子女严格追随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会造成许多两代人的误解,也会造成小夫妻间的不愉快。父母亲的本意或许是好心,也或许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和依恋,可是因为这样,他们却为自己和子女带来更多问题。


  父母亲们必须允许子女为自己的生命和家庭担负起责任。比方说:种子掉在树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芽长大。但是,如果你希望这些种子长得健康强壮,你就必须把种子移栽到别的地方,让它们在开放的空地上分开成长,这些种子才不会因为母树的荫蔽而受到妨碍。

 

  父母亲们应该不要忽视祖先的智慧,不管是来自宗教导师、智者,还是从那些反复试验和错误中认识世界的长者们。

  

离婚


  离婚在不同宗教的信仰中,是个争议性的问题。有些人相信婚姻由上天安排的,所以离婚是不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对夫妻真的不能生活在一起,与其让他们怀着更多的妒嫉、愤怒和怨恨,过着痛苦的生活,不如让他们分开,各自过着平静的生活。

  

对子女的责任


  然而,夫妻必须在谅解的气氛中分开,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制造更多的怨恨。如果一对夫妻已有了孩子,他们应该设法减轻离婚对孩子所造成的创伤,帮助孩子适应新情况。最重要的是双方要保证妥善照顾孩子的生活和未来。如果抛弃孩子,让孩子过着悲惨的生活,这是没有人性的态度。

  

佛教徒的观点


  佛教没有规定:即使夫妻不能和谐生活在一起,也不能离婚。但是,如果人们遵从佛的教诲,履行对彼此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像离婚或分居这种不幸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过去宗教的价值观,得到世人高度的尊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夫妻都能努力去做到相敬友善、理解,以尊重、爱和关心来建立彼此幸福的关系。夫妻把婚姻关系当作最珍爱的东西来建立和维系它。所以离婚情况非常少,并且离婚也被看作是一种耻辱,因为离婚意味着某一方的自私。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离婚在佛教国家都还非常少见。这主要是因为夫妻双方,他们都能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基本上整体社区还是不认可离婚的。很多情况下,当夫妻有了问题,社区的长者们通常会出来,为改善情况而扮演重要的协调角色。


  不幸的是现代社会中,离婚已经成了很普通的事情。在某些国家,离婚甚至成了一种潮流。不但不把离婚看作生活的耻辱或失败,有些年轻夫妻还甚至以此为荣。造成夫妻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滥用自由,过度独立和个人主义。独立生活必须有所限制,不然丈夫和妻子都很容易误入歧途。

 

7、一夫多妻还是一夫一妻


  如果国家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那就必须遵守。因为佛明确指示,只要国家的法律是利益众生的,佛教徒就必须遵守它。


  佛教徒是否可以一夫多妻,佛经中并没有直接回答。


    原因正如本书一开始便提到,佛没有对婚姻生活设定任何宗教规则,虽然他对于怎样过高尚的婚姻生活,曾给大众宝贵的建议。


  当我们处理生活相关的事情时,也应该要考虑到这个国家大部分人认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些宗教认为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妻子,但有些宗教则认为男人可以拥有多个妻子。


  虽然佛并没有提过男人可以拥有多个妻子,但是他在开示中曾明确地提到,已婚的男人在婚外找其他的女人寻欢作乐,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问题,造成自己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和烦恼。


  佛的教导方式只解释情况和后果,人们必须自己思考、判断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不好的?佛并没有强制规定男人可以或不可以拥有多个妻子。然而,如果国家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那就必须遵守。因为佛明确指示,只要国家的法律是利益众生的,佛教徒就必须遵守它。

 


8、新科技

 
  只要不伤害生命,对人类有利,宗教就必须充分信任人类的智慧,接纳新医学的发明……

  

计划生育


  有些宗教不赞成计划生育,他们认为这样是违背神的意愿。但是佛教并不干涉这纯属私人的选择,人们有自由采取任何避孕的手段。佛教认为受孕必须具备某些身体和心理的条件,只要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比如避孕),卵子就不会受精,因此也就不会形成生命。但是一旦受孕,佛教绝不接受堕胎,因为这意味着杀害已成胚胎的生命。

  

试管婴儿


  有些人关心试管婴儿的道德、含义和宗教看法。如果一个女人不能通过正常的方式怀孕,而她又渴望采用医学技术生育。像这种情形,佛教并无立场说这是不道德或不符合教理的。只要不伤害生命,对人类有利,宗教就必须充分信任人类的智慧,接纳新医学的发明;只要符合先前所提到的那些条件,就应该允许怀孕,不管是用自然的方法,还是采用医学技术的方法。

 

 9、道德


  现代人的性生活过于随便,已引起了社会问题。可悲的是,有些社会一方面对自由性交行为相当开放,但是另一方面对未婚妈妈、私生子女和离婚的看法,又表现出并不宽容的态度……

  

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是现代社会中,普遍被拿来讨论的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也希望多了解这个敏感问题。有些宗教将婚前性行为视为通奸,有些宗教则认为这是不道德和不正当的。


  过去的时代,父母亲不允许年轻男女在婚前自由随意地交往。他们认为婚姻是应该由父母指定和安排的。当然,有些父母就会根据财富、社会地位、家庭义务等相关的问题,来选择子女的配偶,不过这的确也造成了一些不幸。但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父母亲,都会尽力选择子女可以接受的对象。


  反观现代的年轻人都能自由地走出家门,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伴侣。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多自由和自主的权力。其实这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只是有些人太年轻了,不够成熟,有时会难以分辨是性的吸引,还是彼此真的合适,这正是婚前性行为问题增加的原因。


  现代人的性生活过于随便,已引起了社会问题。可悲的是,有些社会一方面对自由性交行为相当开放,但是另一方面对未婚妈妈、私生子女和离婚的看法,又表现出并不宽容的态度。结果,大家鼓励自由性交的同时,却又去惩罚做这件事情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被遗弃在社会的边缘,受尽羞辱和痛苦。许多年轻女孩也因此成为自由的受害者,因为她们违反了东西方都重视的传统价值观,而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婚前性行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当今年轻人过度流行自由的后果。虽然佛教并不强烈主张或反对这种行为,但是人们会认为所有的佛教徒,特别是已谈婚论嫁的爱侣,应该坚持在婚前要保持贞操的传统观念。因为人的心念不定,常常改变心意,如果双方还没有正式举行婚嫁仪式,任何轻举妄动的结果,都会对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必须谨记!婚前任何形式的放任性行为,都会遭到监护人或长辈们的蔑视。

  

不当的性行为


  佛法建议凡夫要避免不正当的性行为。意思是说,如果想要性交,必须在没有任何暴力、任何强迫、威胁或恐吓的情况下进行。正当的性生活,应尊重对方,而且不违背宗教信仰。对于还没有准备好脱离俗世生活的人来说,性生活是必需的,佛教徒也接受这个事实。


  佛教认为和已婚或已定婚的人牵扯到婚外情,或是与还在父母或监护人保护下的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时,都是犯下乱交的罪过。因为两人的自私,却让另一个人受到痛苦的伤害,所以这是违背社会规范的。

  

不负责任的性行为


  佛也提到年长者,因没有考虑两人年龄差距的因素而结婚,所必须面对的后果。佛指出,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会造成很多生活上的问题。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明确规定了不正当性行为的相关法律。在这里,佛教也认为个人必须尊重和服从这些法律,因为国家的法律,是为大众的利益而制定的。

 

10、东方和西方


  浪漫的爱情就像明亮、跳跃的燃烧柴火,不过却只能持续很短暂的时间。夫妻之间的爱,要像温暖的煤火一样慢慢地、安静地燃烧。当然辉煌热烈的爱情,它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最后成为沉静、持久和成熟的爱……


  以下摘录自著名的日本作家——庭野日敬博士的书《更富裕的人生》。庭野博士在此书中,从东方和西方的观点,谈论关于爱和婚姻的问题。


  “在西方社会,那些浪漫情爱的婚姻,经常被看作是自然的,甚至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在亚洲最近这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抛弃传统的指定婚姻,而选择自由恋爱结婚。但是,有些自由恋爱结合的婚姻,却在短期内变得不幸福,最后以离婚收场。而父母指定的婚姻,双方却往往能幸福美满地一起生活和工作。”


  双方尽管对彼此都有情感上的吸引力,但不是所有的爱情婚姻都是绝对成功的。因为浪漫的爱情就像明亮、跳跃的燃烧柴火,不过却只能持续很短暂的时间。夫妻之间的爱,要像温暖的煤火一样慢慢地、安静地燃烧。当然辉煌热烈的爱情,它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最后成为沉静、持久和成熟的爱。但更多时候,很多浪漫的爱火皆快速熄灭,除了剩下一些灰烬以外,什么也没有留下,更不要说成功的婚姻生活了。


  “恋爱中的年轻人,除了感情以外什么也不想,他们只看到处在恋爱当下的自己。他们所想、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只有爱情,很少考虑到婚后生活所必需承担和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果爱侣够幸运,彼此个性和谐,对人生有合理和相似的观念,还有共同的兴趣,双方都能和谐地享受家庭关系。这时,就算最初的激情已平静下来,而双方还有经济保障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拥有能在一起生活的基础。如果彼此没有这么幸运的话,这对爱侣就可能会面临婚姻的失败。”


  “经过了约会、心动、跳舞和派对的过程后,年轻夫妇就必须一起生活,一起吃饭。整天绝大多数的时间,他们必须在一起共同度过。这时,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在对方的面前表现出来。像这样的生活要求,比约会和初恋时要吃力的多。”


  “家庭关系在婚姻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要考虑双方父母亲的个性。年轻人有时候会认为爱情的力量,能够让喜欢吵架,以及最难相处的亲家们和谐相处,可是事情往往都不是这样。因为激情浪漫是短暂的,它不会长久存在于现实当中。所以双方需要调节以符合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如此才能持久凝聚夫妻对彼此的忠诚。恋爱和婚姻的爱这两种不同的感情,如果混淆的话,就会引起严重的问题。”


  “年轻人要认真、冷静地考虑双方的个性和背景,这样就能降低婚姻失败的可能性。要预防爱情在婚后消逝,双方的相互谅解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伴侣的选择与父母意见相同的年轻人,他的婚姻成功的比例也比较高。如果年轻人想拥有平静的婚姻生活,首先必须要认识恋爱和婚姻的爱是不同的。”


  “年轻人要认真、冷静地考虑双方的个性和背景,这样就能降低婚姻失败的可能性。要预防爱情在婚后消逝,双方的相互谅解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伴侣的选择与父母意见相同的年轻人,他的婚姻成功的比例也比较高。如果年轻人想拥有平静的婚姻生活,首先必须要认识恋爱和婚姻的爱是不同的。”

 

11、禁欲


  佛建议禁欲,是因为性和婚姻不利于心灵的平静和净化,而一个人想要达到最高程度的性灵净化和尽善尽美,出家是必需的。但是出家必须是出于自愿的,它是绝对不能勉强的。出家之前,也必须要完全理解自我的虚妄性,以及明白所有的感官享受是不圆满……

  

什么是禁欲?


  禁欲指戒除性生活的享受。有些批评者认为佛教的教导违背天性,他们宣称性生活是自然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佛教并不反对性交。性是自然的感官愉悦,它在世俗生活中占有很大部分。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佛教戒律提倡禁欲?这不是不公平和违背天性吗?其实为了性灵的发展而遵守禁欲,在佛的时代并不是新的宗教戒律。那时,印度的其他宗教早已在主张禁欲了。即使是今天,有些宗教如:印度教徒和天主教徒,仍然立誓遵守禁欲的戒律。


  自愿出家的佛教徒恪守禁欲,是因为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家庭生活会有伴随而来的责任和困扰。当对性爱的渴望充斥着心灵,当诱惑蒙蔽了纯净的心时,婚姻生活就会影响或阻碍性灵的发展。

  

禁欲的意义


  人们常常会问:“如果佛不反对婚姻生活,为什么禁欲被定为需要遵守的重要戒律之一?为什么佛建议人们避免性生活和舍弃世俗的生活?”


  在这里我们必须了解,出家在佛教中并不是强制的。修习佛法并不是必须完全舍弃俗世生活,你可以通过实践某些宗教法则,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调整个人的生活方式。你也可以根据世俗生活的需要,发展出自己的宗教原则。然而,当你有了进步,达到更高的智慧时,就自然会意识到俗世的生活不利于性灵净化和解脱。这时,你会自然想要选择出家,使自己更专注于性灵的修持。


  佛建议禁欲,是因为性和婚姻不利于心灵的平静和净化,而一个人想要达到最高程度的性灵净化和尽善尽美,出家是必需的。但是出家必须是出于自愿的,它是绝对不能勉强的。出家之前,也必须要完全理解自我的虚妄性,以及明白所有的感官享受是不圆满的。

  

禁欲与责任——佛的经验


  佛陀在出家前的俗世生活是个王子、丈夫和父亲,他知道婚姻生活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人们可能会质疑,他抛弃妻儿选择出家是自私和残忍的。但是事实上,佛陀并没有不负责任遗弃家人。


  佛陀和妻子之间从来没有任何误解,他跟任何一个普通男人一样,也对妻儿有同样、甚至更深的爱和依恋。不同的是,他已经超越了自私和身体上的爱;因为他为了众生,所以必须放下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他也明白为了理想,放下这种爱的选择,是要具有十分的勇气。但是佛陀的牺牲,更显现出他的高尚情操和精神。


  佛陀出家的主要目的,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幸福、平静或解脱,而是为了人类。如果他继续留在皇宫,那他对众生的帮助与服务,可能就只限于自己的家人或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决定舍弃一切,而选择出家的原因。佛陀出家是为了保持心灵的平静,以达到开悟的境界,进而教导因无知而受苦的众生。


  佛陀开悟后,最先的任务是回到皇宫去教导家人。事实上,当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向佛陀索取遗产时,佛陀告知罗睺罗,佛法才是世界最富有的财产。佛陀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教导他的家人,还为他们铺平了道路,使家人都能得到幸福和解脱。因此,没有人会说佛陀是个残忍或自私的父亲。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更有爱心,更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因为佛陀已圆满性灵上高度的修行,所以他完全明白世俗的婚姻是短暂的,唯有解脱、开悟才是永恒的,才是利益众生的。


  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佛陀知道当他不在家的时候,妻儿不会受到挨饿的痛苦。在佛的时代,年轻的男人退出家庭生活,会被视为非常正常和可敬的行为,家庭的其他成员都会很乐意照顾他的老小。因为当他开悟后,就能给他们一种任何一个父亲都无法给与的东西,那就是让生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12、结语


  耐心、宽容和理解是所有的人在婚姻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准则。安全感和满足感来自相互的谅解,这就是幸福婚姻的秘密。


  婚姻是两个人合作的关系,当两人从中得到人格的成长时,这种合作关系就会越来越稳固。许多失败的婚姻,是因为某一方想要尝试“吞噬”另一方,或是某一方要求完全的自由。佛教的观点认为,在婚姻关系中,两人必须能相互理解,并尊重对方的信仰与隐私。所以一个成功的婚姻,它是一条双向的道路。虽然有时难免会遇到崎岖、坎坷不平的路,但它总是一条两人共同拥有的道路。


  有时候某些地方的年轻人,会认为这已是老掉牙的观念,它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生活。我们应该提醒他们,有些真理是永恒的,是不会过时的。佛陀时代的真理,到了今天仍然是真理。


  所谓的现代观念,是人类通过令人迷惑的电视节目中去学习效仿的。其实这些电视节目并不代表西方社会绝大多数正派人士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多恩爱的夫妻,他们是属于“沉默的”多数群体。他们笃信宗教,和东方的夫妻一样,对婚姻的观念很“保守”。这些人的行为,并不像大众传媒所描绘的那样开放;也并不是每个西方人都会草率的决定离婚,或是因为第一次吵架和争执就去堕胎。


  全世界的正派人士都一样,他们愿为对方付出真挚的心,并深深关怀自己所爱的人。这些人作出巨大的牺牲,以爱和理解来确保婚姻的幸福和稳定。因此,如果你希望学习效仿他人,那么就效仿这群“沉默的”正派人士吧!他们跟你隔壁的好邻居没有什么两样。


  年轻人应该听从长辈的话,因为他们对婚姻生活的理解还不成熟,不应该草率决定结婚和离婚。两人必须要有宽容、相互谅解和持久的耐心。否则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痛苦,以及制造更多的问题。耐心、宽容和理解是所有的人在婚姻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准则。


  安全感和满足感来自相互的谅解,这就是幸福婚姻的秘密。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下一篇那烂陀长老文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