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与生命相约(一)
2019-02-16 14:04: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257次 评论:0

与生命相约


(一行禅师)


 

与生命相约 序


生命只有当下,修行就在眼前


  时隔多年,我非常高兴看到自己更多的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且这次出版的选集中有许多作品都是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与读者见面,我的书也是首次这么大规模地在中国出版发行。这对我个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在 25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佛教文化对世界文明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在我的祖国越南,早期我所受到的佛陀教育,就是从中国的文言文开始的,我的第一个佛教课本也是用这种语言写成。自从受戒之后,我从未停止阅读中文经籍。这些年,我坚持做一些翻译的工作,把许多中文经籍翻译成越南文。在我讲课的时候,也常常用到中文。我喜欢中文的优美流畅,意蕴深远,并终生难忘从中国历代宗师那儿受到的启迪和教诲。因此,在这里我要向给予我无限恩惠的中国先师们表达永远的感恩之情。


  我从16岁出家,至今算来已有70年,在经历战争与无数的苦难之后,更加相信自己年轻时的选择,是佛法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时间抗衡,佛法让我变成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它让我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观察自己以及周围的生命。在我还是一个沙弥的时候,就受到中国近代佛教大德太虚法师人间佛教之理念的激发。那个时期的越南,和太虚法师所处的中国时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的祖国被卷入战争、暴力、贫困之境地,面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作为一名出家人,如果仅仅是安静地修习禅法或者研究律典,而对于周围其他一切无动于衷,那一定不是佛法的真正精神。所以,那个时候的我,开始积极加入到维系和平的活动之中。我和我的师兄们当时要做的,就是把佛教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引导我们的社会朝向正义、自由和慈悲的方向转变。因为心存这样的信念,所以尽管那个时候困难超乎想象,但我们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我告诫自己:你必须帮助他们提出一套能够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佛教教法和修行方法,它能够与现代科学、*主义、人道主义、生态学以及社会正义之理念相并而行。


  1982年,我在法国南部建立禅修基地——梅村( Village Des Pruniers),它是信念的一种延续,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即使在没有战火的年代,人们依然摆脱不了痛苦与悲伤的困扰,人类习惯陷于内心的争斗。这种精神的挣扎远比肉体的磨难要痛苦得多。而只有透彻地理解痛苦的本质,才能真正找到出离痛苦的方法。这些,在佛陀的教义中早已有了答案。我要做的,就是像年轻时一样:提供一套能够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佛法教法和修行方法,转化内心的痛苦,疗愈心灵的创伤,让人们真正安享当下的美好。


  在此之后的30年间,我写了很多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习佛法的书籍,像《与生命相约》、《你可以,爱》、《你可以不生气》、《一心走路》等,它们在欧美世界受到普遍的认可,事实上,这也印证了人类精神的困境,是多么迫切地需要通过佛法来完成对心灵苦难的疗救。


  与此同时,我游走于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正念禅修活动,人们通过禅修活动接受有关修行的教导,练习观察和拥抱他们的内心,把痛苦的情绪转化掉,恢复身心内部的平静与和谐。无论是坐禅、行禅还是正念呼吸、行走,这些都是祛除烦恼,让内心获得平静的基本练习,通过拥抱、转化的过程,最终达到解脱,回归到真实而安详的生命状态当中。


  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与中国的朋友们交流和学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静修活动中。非常感谢北京紫图图书公司对这次出版事宜的协助与支持,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佛法,我想,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令人欣喜的事情。十几年前,我曾经朝拜过中国的一些佛教圣地,拜访过许多德高望重的佛教宗师,他们的智慧和学识给了我很宝贵的启示。未来,也希望与中国的法师们有更多的对话机会。

  
一行禅师


2010年 8月于法国梅村

 

与生命相约 推荐序

  
当下最美好

  
陈琴富


  曲指算来,从我第一次得缘翻译一行禅师的著作《步步安乐行》(Peace Is Every Step),至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被他文中叙述的禅法所吸引,尤其是在翻译《正念的钟声》和《儿时的甜饼》两篇时,好像被带到一个祥和而宁静的世界,那个世界不是遥不可及的西方净土,而是我们熟悉且近在眼前的娑婆世界。


  就在我翻译完《步步安乐行》的次年春天,一行禅师到台湾来弘法,期间在中坜宝莲寺主持禅七*,我有幸担任他的翻译,七天下来,不仅从他宣说的法义中得到受用,更从他行住坐卧间瞻仰了一个禅者的风范,他无时无刻不轻声细语,无时无刻不是面带发自内心的笑容。


  一行禅师离开台湾以后,我开始用他教导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他的教法是以观呼吸入手,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起正念,让身心如一,行住坐卧之间都能念念分明,日久功深,烦恼慢慢剥落,而能活在当下,身心平静自在。


  此外,他教导我们如何深观事物的本质,透过谛观,我们会发觉到一切事物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包括人都一样,没有阳光、雨露、大地的温润滋养,没有其他众生的帮助,人不可能存活于世间,这就是他所强调的“互即互入”、《华严经》中所谓圆融无碍的道理,也正是佛法中所谓的“空性”。


  他不说佛法中一些深奥的理论,反而是透过个人的体悟,将佛法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在他的说明中,佛法是简单而易行的,没有高妙深奥难解处,一切只在生活日用中,只在当下的觉念中。


  一行禅师于 1926年生于越南中部, 16岁时在归原寺当见习僧,后来赴美研究并教学。越战期间返国从事和平运动,对于越南的年轻僧众起了重大的启发作用,战争结束,因代表参加巴黎和谈时被放逐,长期不能回到他的祖国。但他一直积极从事救援难民的工作, 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金深为他的和平精神所感动,金在提名的推荐文中说道:“没有一个人比这位来自越南的慈悲和尚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他把佛法中慈悲与和平的法义在人间实践。


  虽然一行禅师来自小乘的南传佛教国度,但他却地地道道地奉行大乘佛法,他在做沙弥的时候就受到人间佛教理念的激发,他说:“假如我们能够把佛教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那么我们将可以引导社会朝向慈悲、正义、自由的方向。”


  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卷入战争的境地,发觉所学的禅和净土并不能解决周遭人的痛苦,于是他努力研究佛法的基本教义,特别是四圣谛和八正道,他在佛陀所教示“安般守意”和“四念处”的法教中找到了现法乐住的教义,他说:“佛法的一个基本特质就是现证涅槃,当下得解脱,不必等到死后或来生。”通过对于四圣谛的了悟,他也教导人们如何拥抱痛苦、转化痛苦、解脱痛苦。


  他在教导我们如何从观呼吸入手让身心合一的时候,举了他自己的例子:“在我第一次读到《阿含经》中的《安般守意品》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也告诉我们如何安住当下的方法,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举过佛陀启悟央崛摩罗尊者的故事。


  “央崛摩罗在没出家以前,皈依外道,一心想要登上王位,以为用千人的拇指做成花冠即可遂其愿,已经得到九百九十九个,尚差一指,于是想杀他母亲取指头。


  “这时佛在灵鹫山用天眼观察到,就化作一个沙门走在鸯崛摩罗的前面,央崛摩罗于是放下母亲转而追杀这个沙门。但无论怎么追就是追不上,便喊道:‘瞿昙,停!停!’佛陀说:‘我早就停下来了,是你停不下来啊。’央崛摩罗听了这句话,心中忽然开解,于是放下屠刀,跟着佛陀出家去了。”


  一行禅师根据这则公案,教导我们在行禅时可以默念:“我已到了,已到家了!”不是吗?我们总是在期待着,即使是修行,也在等待有一天能够出现什么消息,甚至等待死后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等什么呢?当下就已经到家了,就已经证入涅槃,就已经到西方净土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


  在这本书中,一行禅师同样以最简单的文字阐释了佛经中最奥妙的道理,《心经》、《金刚经》这两部禅宗最深奥的宝典,在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下,不仅易懂,而且很容易在生活中实践;最后他再阐释《上座比丘经》,告诉我们如何活在当下。可以说,以小乘佛教的修行做基础,以大乘佛教的法义为依归。不仅可补小乘之不足,亦可救大乘之时弊。


  我有幸亲炙一行禅师的法教,使我初入佛门没有走过冤枉路,1995年一行禅师离台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是他洒脱自在的身影、轻声曼妙的法语时时在我无助的时候出现。只要忆念及他,身心即时平静,脸上自然流露出微笑。直到今天,我才能粗略地领悟到一点“当下最美好”的法乐。


  对一个无法一窥佛法堂奥的我而言,是没有能力替一行禅师的文章作序的,只因为一行禅师的法教简单明了,可以免去学人许多的冤枉路,并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每一个境时,当下转化烦恼,当下自在。因此,不揣浅陋,以对一行禅师粗浅的了解做个介绍。谨愿有缘看到此书的人能安住当下,现证涅槃。


本文作者为原《中时晚报》执行副总编辑/《当下最美好》作者

 

点击下载:与生命相约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你可以不生气 下一篇正念的奇迹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