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法相宗专题

谈法相
谈法相 印顺导师 ──在香港三轮佛学社讲 贵社(三轮佛学社)重於法相唯识学,所以举「法相」为题而略加讨论。一般说来,法相似乎就是唯识,其实在一切佛法中,都可以说有法相的。从前,在『内学』上曾刊载过一篇文章──『龙树法相学』(欧阳竟无居士所撰),龙树菩萨也谈法相,可见法相是..
更新:2019-01-01   / 点击:283    【查阅全文】
杂阿含与唯识学
杂阿含与唯识学 ---佛教法相学会与志莲净苑合办 罗时宪教授往生十周年纪念佛学讲座--陈琼璀 一序言 各位嘉宾,各位善知识: 很多谢学会给我这个讲题,让我讲一下罗公、杂阿含与唯识学。 记得1990年9月,罗时宪先生在香港能仁书院研究所开始讲授《般若经论对读》,后来结集整..
更新:2019-01-01   / 点击:269    【查阅全文】
关于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翻译问题之辨析
关于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翻译问题之辨析 慧仁 近年来有人对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的翻译提出质疑,认为大师在几处重要概念的翻译上不符梵文原义,由此造成整个文本在唯识基本原理上有违原义。由于此论在玄奘唯识学中极其重要,故似有对整个玄奘唯识思想产生怀疑之架势。目前这种意见声势..
更新:2019-01-01   / 点击:285    【查阅全文】
唯识无境”初探
唯识无境”初探 徐湘霖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
更新:2019-01-01   / 点击:276    【查阅全文】
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演培法师 一绪说 缘起是佛法的宗本,这是学佛者所一致公认的,谁敢否定这一佛法宗要,谁就不是正信的佛徒,因为佛在菩提树下所体悟的,实不外是这缘起理法的体悟,所以缘起是佛法的核心,可说是不可争的历史事实。事实虽然是如此,但由学者的看法不同,..
更新:2019-01-01   / 点击:283    【查阅全文】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 (潘爱雯) (一)“对像世界”成为哲学探究范畴的原因 甚么是“对像世界”?它为何成为哲学家们探究的重要课题?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对像世界”其实是指一切提供主体心识作为认知的象目(object);即是哲学中所指的“认知对象”。而“对像世界”之所以成为一个..
更新:2019-01-01   / 点击:405    【查阅全文】
谈佛教般若宗之“空”与唯识宗之“空”的含义
谈佛教般若宗之“空”与唯识宗之“空”的含义 (一) 在大乘佛教思想传播的过程中,有两大宗派引人注目。一为般若宗,一为唯识宗。般若宗活跃于公元一至四世纪,代表人物为龙树、提婆。唯识宗活跃于公元四至六世纪,代表人物为无着、世亲。后唯识思想传入我国,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即是中国唯识宗..
更新:2018-12-31   / 点击:275    【查阅全文】
佛教唯识主义
佛教唯识主义 周叔迦 (一)世间学识的错误 世间一切的学识,如中国哲学、欧美哲学、自然科学等,他们根据的立场,不外这四种: (一)人类的直觉,(二)人类的概念,(三)人类的语言文字,(四)语言文字的意义。 人类根据这四种,混合起来研究,而决定宇宙人生的现象。若是无直觉,就如同..
更新:2018-12-31   / 点击:322    【查阅全文】
法相五经之研究法
法相五经之研究法 周叔迦 绪说 法相一宗之根本,即所谓六经十一论。六经者:《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密严经》、《如来出现功德经》、《阿毗达磨经》是。其中《如来出现功德经》及《阿毗达磨经》,东土未有传译。《华严》经王自贤首发扬以后,已独立成宗。六朝之时,习《..
更新:2018-12-31   / 点击:315    【查阅全文】
唯识观是瑜伽行学之必然结论
唯识观是瑜伽行学之必然结论 胡晓光 慈云演音 第287期(2000.05) 页44-47 -------------------------------------------------------------------------------- 现在治佛学者,多用西方哲学为参考系,每每把哲学基本问题当成划分佛学之性质的标准。由于佛学以心为主,讲心枢论,所..
更新:2018-12-31   / 点击:250    【查阅全文】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卢海山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南北朝、隋及唐初,主要是北方的地论学和南方的摄论学;第二个时期为唐贞观十九年以后,玄奘从印度回来,系统地翻译了唯识学的经典以及唯识宗的形成。这两个时期的唯识学:既有前后的继承性,又存在..
更新:2018-12-31   / 点击:267    【查阅全文】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 韩镜清 第一节:观行何者全然无有,而此说为“唯” 一、世间本来是兀突诡谲、坎坷飘忽,却认为有绝对支持相对,有同一不变支持变化无端,有开头的原因引起后来的一切结果,有神权原宥一切罪恶。于是以物质不灭或先验范畴作为哲学中的本体,那就是只承认遍计所执性和..
更新:2018-12-31   / 点击:243    【查阅全文】
成唯识论举要
成唯识论举要 畅耀 唯识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创始人为玄奘,继承和发扬宗义者为窥基。此宗的思想、理论,一般认为“六经十一论”是依据的典籍,其中《解深密经》、《成唯识论》最为主要。 一 《成唯识论》又名《净唯识论》,10卷。是玄奘于唐显庆四年(659年)在长安西明寺译场,编..
更新:2018-12-31   / 点击:229    【查阅全文】
玄奘译《解深密经》之唯识思想
玄奘译《解深密经》之唯识思想 徐绍强 序言:《解深密经》与玄奘之翻译 《解深密经》从境、行、果三个方面论述了瑜伽行派的佛学理论,组织严谨,议论精辟,向有“经中之论”之称,是瑜伽行学派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之一。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75至卷78全文引用了该经除序晶之外的其余七品,..
更新:2018-12-31   / 点击:244    【查阅全文】
论玄奘的唯识学境界
论玄奘的唯识学境界 田文棠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在佛经的翻译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又与其高足窥基共同创建了法相唯识宗的佛教宗派,完成了中国唯识学的理论建构,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矗 玄奘生于公元600元,卒于公元664年,据《旧唐书·方伎列传·玄奘传》记载..
更新:2018-12-31   / 点击:243    【查阅全文】
唯识宗对道教理论的影响
唯识宗对道教理论的影响 耿敬 在中国历史上,佛、道间的论争一直是二教由刺激、非难而相互启发、相互吸收并发展义理的重要契机。 唐代初期,佛道二教的论争,不仅使二教在理趣的深浅上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比较,同时,也促进了道教学者在与佛教学者的理论辩难中,非常注重对佛教义理的吸纳,..
更新:2018-12-31   / 点击:317    【查阅全文】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 杨维中 玄奘译经传法十几年,门下弟子云集,俊杰贤才如林,而专事述作,弘扬其瑜伽唯识之学,光大其门庭的,举世公认的是窥基。如古人所说的“奘师为瑜伽唯识开创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1],此可谓确论。在糅译《成唯识论》过程中,窥基所展现出的特立独行,在奘门弟子..
更新:2018-12-31   / 点击:396    【查阅全文】
五重唯识”观辨析
五重唯识”观辨析 林国良 【摘要】“五重唯识”观以有为、无为一切法为所观境,以慧心所为能观体;以三自性理论为观法之总纲,以五法理论和心识结构理论(三分或四分说)为观法之具体展开,破遍计所执性,层层遣依他起性,最终证圆成实性。唯识宗特有的观法是四寻思、四如实智。《大乘法苑义林..
更新:2018-12-31   / 点击:307    【查阅全文】
论唯识学建立的意趣
论唯识学建立的意趣 肖永明 《唯识二十论》说:“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这里明确指出唯识的建立是由唯心而来,因为心、意、识、了这些只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而已,其意义并没有实际的差别,所以,经中既然说了三界唯心,那么,也就可以说三界唯识了。 ..
更新:2018-12-31   / 点击:240    【查阅全文】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 林国良哈磊 林国良研究员,国内知名的佛教学者,1952年生于上海,硕士,现任上海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佛学著作有《成唯识论直解》、《出入无碍——佛教自由观》、《佛典选读》等,并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对佛教哲学、佛教心理学、..
更新:2018-12-31   / 点击:284    【查阅全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