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四十八大愿(第十八集)
2009-10-12 22:05:37 来源: 作者: 【 】 浏览:457次 评论:0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九面,经文第七行: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迴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


  这是第十九愿,「闻名发心愿」。『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这几句上一次跟诸位报告过了。今天我们接着再看底下经文,『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我们看这一句。四十八愿是淨宗修学的核心,而实际上,也是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教化众生的总纲领。「修诸功德」,这一句是总说。诸是多的意思,多到无量无边,佛法裡面常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还是一个数字,每一个法门裡面再要展开,那就是无量无边了。什麽叫功?什麽叫德?这两个字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功,通常讲是功夫,德,是讲果报,这个德,跟得到的得、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所以修功是因,证果是德,我们得到果报,这是德。什麽是功?平常我们在讲席裡面举例子说,持戒有功,禅定是德,因戒得定;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开智慧了。由此可知,功是从修因上讲的,德是从果证上说的。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是要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然后才能得到善果;修善因,得善果。


  这一句说得很笼统,只是说了一个原则,下面这一句就给我们落实了,「奉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菩萨修的,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我们每一位同修都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要发心作菩萨,发心作菩萨一定要奉行菩萨六个原则。菩萨行,这六条一定要做到,你才是真菩萨。第一条是「布施」,布施这裡面含义非常之广,佛也用归纳的方法教导我们,第一是财布施,第二是法布施,第三是无畏布施。怎样将这三种布施落实在我们生活之中,才叫真正修菩萨道,真正过菩萨的生活。所以大家不要忘记,关键在前面一句「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个真正觉悟的心,真的觉悟了。觉悟什麽?觉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真正明瞭一切法从心想生。换句话说,虚空世界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係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这是你真的觉悟了,叫大彻大悟了。悟了以后,你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就完全改变了,没悟之前是迷,念念自私自利,悟了以后就觉悟了,觉悟之后念念为一切众生,不再为自己了。


  所以这三种布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服务。服务的项目有财富服务,有智慧、技术、能力服务,有保护一切众生安全的服务,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三种布施。财布施裡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是用我们的劳力、用我们的体力。这个说法,诸位还是不容易体会到,必须举例说明。往年我们在美国,曾经以家庭主妇做例子,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如何将菩萨行落实在主妇这一个工作岗位上。月初我们在马来西亚,也曾经做了一个简短的报告,如何将菩提心、六度行落实在一个酒店这种工作上。也有同修问我:法师,菩提心、六度行如何落实在我们道场?没说过。其实我们道场早已经落实了,只怪你自己粗心大意,你没看出来。


  道场是个学校,跟世间一般学校没有什麽两样;但是世间学校所教导的是学生,没有成年的学生,小学、中学都没成年,我们中国人讲童子,教的是童子;我们这一个教学机构教的是成年,其实连童年、青少年,一直到老年,这是社会教育,我们都在一起学习。主持道场的这些大德,他们认真努力经营,以自己的财力、物力、劳力,还要用心思去策画、去筹画,智力全部奉献,贡献在这个场所,为一切有缘众生能够参与道场共同来学习,这就是修布施,财布施,外财、内财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为自己,一切为大众,一切为这一个社会教育工作能够做得更美好,做得更成功。如果做这个工作裡面还有自己的名利,要想获得自己的名利,那菩提心没有了,那是世间慈善事业,有果报,三界之内有漏的福报,那叫福德,不叫做功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别,功德裡头决定没有自私的念头,决定不会有一念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教学,没有丝毫自己的得失利害夹杂在其中,这叫功德,这个心叫菩提心,差别在此地。


  第二种是法布施,法布施就是教学。这个道场有解门、有行门。解门,用现在话来说是学术,理论上的学习,我们在这边讲经、教学,这是属于理论、方法、境界,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念佛堂,包括我们的生活,这是实践,我们要把在经典上所学习到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落实,这是法布施,我们做到了。无畏布施,最重要的要有一个意愿,尽心尽力维护社会的安定,世界和平,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开一切忧恼、灾患。我们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推动多元文化,族群和睦,宗教融合,这是属于无畏布施。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提倡素食,常年不断的供养饮食,这裡头财布施、无畏布施都具足。多一个人到这儿来吃素,社会上就少一个人杀生,让一切众生离开恐怖,这是属于无畏布施。


  佛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外财布施你得的是外财,内财布施也得健康长寿,佛经上讲色身相好,得色身相好;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长寿,健康长寿。我们天天在这裡干,我们在修因,「修诸功」,下面就「德」。得财富不缺乏,我们不需要多,财富够用就行了,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世间人身体要讲求怎样去保养,我们学佛没想到保养。你们看看林长李木源居士,一天忙到晚,他一天两个小时睡眠,吃东西很不正常,常常一天忘记吃饭,现在我们劝他三餐饭一定要正常,好像最近我看他吃饭比较正常,吃饭的时间我看他在饭厅。他生病了,连中国大陆都传真给我,要我劝他,别人劝他不听,我劝他也不听。所以我看了传真过来,我根本就不劝他,我说:没用处!他绝对不会听;看医生、吃药,绝对不会接受的。我看他气色不错,精神很好,三宝加持。所有一切的药物都有副作用,有病才要吃药。病从哪裡来的?病从妄想上来的,一天到晚想到病,什麽病都被你想出来了,这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说的话不听,要去听医生的,听一些人胡说八道,这个已经远离佛陀的教诲了。我们深深相信佛菩萨真实教诲,健康从哪裡来?从心理上来,心清淨,心真诚,这是健康的根本,心慈悲能化解一切的毒素。


  今天这个世间生活环境很不好,非常不正常,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讲经常常感慨说,现在人哪裡是过日子?三餐饮苦食毒。你看看肉食,肉食的毒最多,在台湾,其他地方的情形我不太明瞭,台湾我听人说,台湾养的猪六个月就杀了。用一些化学肥料,猪吃了之后,很短的时间就长得又肥又胖。那个肉裡头都有毒素,所以人吃了这个肉,什麽怪病都生出来。鸡六个星期就长大了,不是自然长成的,是人工,用这些化学药物催牠长。所以,肉食裡面含的毒素太多太多了。这个世间种种的怪病,半个世纪之前没听说过有这麽多怪病,从哪裡来的?病从口入。素食裡面也不正常,蔬菜用的农药,米听说裡面还掺什麽滑石粉,也是掺,那个米很漂亮,又好看,粒又大,吃的不养人。所以李老师讲,佛经说得没错,我们每天吃苦饮毒。三餐不是吃饭,服毒!这人还能健康吗?


  毒这麽多怎麽办?慈悲心可以解毒,不要找解毒的药,解毒的药裡头也有毒。真诚清淨心不会被污染,慈悲心能够解毒,所以用我们自己的内功,不要求外头,用内功;真诚、清淨、平等、慈悲,你的身体哪有不健康的道理?一定会健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给我们看,他不仅仅说,他还做给我们看,历代祖师大德也做给我们看。在我们这个小道场,李木源居士跟我两个人也在做。我们深深相信,也认真体验得到,「境随心转」,身体是属于境界,身体是随心转,不要被外面物转了,不要被别人几句话就转掉了,那你的亏就吃大了。


  布施才能得清淨心,布施才能得禅定,才能得智慧。布施讲到究竟就是放下,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完全放下。放下之后,不是什麽都不做了,放下之后要提起,提起什麽?利益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累不累?给诸位说,不会累的。为自己才会累,为众生不会累。为众生,没有自己,谁累着了?有自己就会累,有自己就有烦恼、就会生病、就会死;自己要是没有了,谁累了?谁烦恼了?谁生病了?谁死了?都没有了。凡圣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一念转过来,超凡入圣,念头转过来,轮迴心转变成菩提心。佛法教学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让我们明瞭事实真相,好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对我们有真实的利益,真正的好处,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世间所有的教学都比不上佛法的教学,它这个利益太殊胜了、太大了,你学了立刻就用得到,就用上了。布施,我们道场在做;同学们明白了,学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这个道场,在你的家庭,在你的工作当中,乃至于处事待人接物,全用得上,我们的生活就是菩萨行,我们起心动念就是菩提心。不但能断悭贪,悭贪的念头都没有了,这是一个真正修布施波罗蜜的菩萨。


  第二条叫「持戒」。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法。前天台湾有一位天主教的信徒,给我寄来十几本书,我看到非常欢喜,看到他们最近印的《新旧约全书》。我翻开来一看,前面有教宗保禄二世的一篇序文,开端的几句话说得非常之好,他说,《新旧约》,这是圣经,要不断用现代语来翻译。所以我看到这一本,跟我从前所看的译本不一样,现在翻得更浅、更白话。他懂得契机,意思是一样的,讲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这是我们佛教要学习的。所以我们把佛法介绍给别人,言词愈浅显愈好,佛家的这些名词术语尽可能的避免,我们自己学习,这些东西有用处,简单明瞭,但是介绍给初学,他很难体会。所以说持戒,几个人懂得什麽叫持戒?换一个名词讲,他就很容易了解,「守法」,这大家都懂了。持戒就是守法,无论做什麽事情都有先后程序,有条不紊,这就是持戒。


  所以戒律就是法律,每一个宗教裡头都有他的规矩。天主教裡面有他们的宪法,有他们的法律,有他们的规矩,它的组织非常严密。佛家是纯粹教学,尤其是属于私人教学,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私人兴学,私人教学,所以没有组织。佛教没有组织,不但没有组织,而且也没有固定的学生,跟学校不一样,学校学生都固定的。佛家教学这个场所学生不是固定的,所以每天我们都看到很多新面孔,第一次来的,初来的同学们我们也都要照顾,所以过去所讲的重要的义理,也得略略的提一提,不能忽略初学的同学。


  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要遵守,这是持戒。国家的法律我们要遵守,地方上的法规也要遵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文字的风俗、习惯、道德,都要细心去寻求,要认真的奉行,我们在社会上与一切人往来,李老师说的,不会让别人对你讨厌,让一切人对你生欢喜心、恭敬心,那是你有高尚的品德。你能够守法,至少社会上大众可以接纳你,不至于厌弃你,你无论做什麽事情,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有人问,为什麽要持戒?为什麽要讲理?道理就在此地。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生存,一定是要依靠大众,所以守法就非常重要。佛家持戒跟儒家的礼是一个意思,儒家讲守礼,佛法讲持戒,现在人讲守法,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间必须懂得的,一定要守规矩。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尤其在新加坡这个地区,地区很小,居住的种族很多,每一个种族有他们的习俗、有他们的规矩,我们跟他们接触,要多问,不要失礼,多问多学习,这是持戒波罗蜜。在居士林,居士林这个组织也有它的章程,有它的董事会,有它办事的法则,讲堂有讲堂的规矩,念佛堂有念佛堂的规矩,课堂有课堂的规矩,斋堂有斋堂的规矩,我们能守规矩就是持戒波罗蜜。波罗蜜是圆满的意思,做得很圆满。


  第三条「忍辱」波罗蜜。忍辱,用现在的话来讲,耐心。无论做什麽事情要有耐心,凡事欲速则不达,很细心,很有耐心,这个事情才能做得圆满,才能做得成就。我们自己日常生活要有耐心,我们学习更要有耐心,佛法的修学不是短时期的,为什麽?我们的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修,修正这一些毛病习气,什麽时候你的毛病习气统统都修正过来了,你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他的毛病习气,他还要修行。修行是修正我们错误思想行为,一切众生哪一个人不需要修行?不肯修行,那永远犯错,一直错到底,这个过错会招来果报。经论裡头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胡作妄为,果报现前,这个时候害怕,害怕也来不及了;菩萨果报不怕,怕造因,菩萨知道造恶因后面一定有恶的果报,果报如果不在今世,来世、后世。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佛在经典给我们说得太多太多了。一切众生,我们自己亦复如是,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天天在造大大小小的善恶业,天天在造。连睡觉都不老实,睡觉作梦,作梦也在造业,你就想多麽可怕!


  世间人没有智慧,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过去未来、此界他方有没有?有,佛不但说得清楚,佛要我们自己亲证,证明佛所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用什麽方法证?佛教给我们修学方法,修戒、修定、修慧。你得定,定是清淨心,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没有了,你就得定,这得小定,这个小定,六道裡面的状况你会完全见到,你有能力接触到。能再将对一切人事物分别的意念断掉,你就得更深一层的定功,也就是你的清淨心更纯,你能够见到十法界。如果连妄想也断掉,你这个定功达到极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根源现象你完全明瞭。佛说这些是教我们自己可以证得的,我们不是完全靠他,完全随顺他,不是的。我们可以把经典上所说的,自己统统证明、证实,它决定不是假的。所以修学的时间要长,要有耐心,你才能做得到。尤其在初学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这个条目,古时候翻经的法师把忍耐翻作忍辱,针对中国读书人说的。古代中国读书人对于侮辱看得很重,所谓是「士可杀不可辱」。士,用现在话说是知识分子。读书人杀头没有关係,侮辱不能接受。所以翻经大师看到中国人这个习气毛病这麽重,忍辱,辱能忍,那还有什麽不能忍!这个意思对我们现代修行人来讲太重要了,我们今天小小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都不能忍受,你还修什麽行?你还会有什麽成就?


  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要懂得;换句话说,是清淨心的基础。清淨心怎麽修成的?从忍辱修得的。凡事不能忍耐,你修得再好,完全修的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为什麽?心不清淨,一点定功都没有。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念二十万声,功夫成片不能得到,功夫成片得不到,往生淨土你就没有把握,什麽原因?你没有耐心,你不能忍辱。定慧是从这裡生的,如果你真正觉悟了,真正明白了,每天侮辱你的,给你气受的,给你罪受的,那是什麽人?大菩萨摩诃萨。没有这些人,我们忍辱从哪裡学?你要把找你麻烦这些人看作冤家对头,好了,这个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错了!所以真正觉悟之人,明白人,会把天天侮辱我的、欺负我的、陷害我的,都看作是诸佛菩萨,他真的是诸佛菩萨,使我成就忍辱波罗蜜。


  诸位在《金刚经》上读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世尊在这部经上引用这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的详细介绍是在《大涅槃经》裡面,《大涅槃经》对于这一段故事说得很清楚。歌利王,歌利是梵语,歌利王要翻成中国意思是暴君,不讲理的,看到这个修行人,他看到不顺眼,凌迟处死,用刀子割肉,一片一片割,这样叫他死。这个修道的仙人心地清淨,如如不动,欢喜接受,他把歌利王看作佛菩萨,成就他忍辱波罗蜜,没有一丝毫怨恨心。今天我们修行,遇到小小挫折、小小不如意,怨声载道,你说他可怜不可怜?他对于佛法丝毫没有觉悟,天天在学佛,白学了。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今天这一天当中受了一些气,是不是把对方看作佛菩萨,来教我修忍辱波罗蜜的。


  你们问我念佛,我告诉你,我心中、眼目当中所看到一切众生、山河大地,统统都是阿弥陀佛,我是这个念佛法。你对我好、恭敬,阿弥陀佛,你侮辱我、毁谤我、作贱我,你也是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分别。我修了五十多年了,现在修得心这麽清淨,这麽平等,这麽快乐!我这个忍辱波罗蜜是那位菩萨教给我的,当时我还没有接触到佛法。今天在座有我一位老同学,南京第一中学的校长,他知道我忍辱波罗蜜跟谁学的,也是我们同班同学,白振寰,这个人现在不晓得在不在了?我跟他学的。怎麽跟他学的?我在学校裡面,实在讲,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学生,挺顽皮,专门欺负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是青年军退下来的,抗战期间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我们同班,我喜欢跟他开玩笑,常常欺负他,常常侮辱他。我记得的印象非常之深,学校裡举行美术比赛,我那个时候画了一张画,那是校园写生,我得第三名。我画的是什麽?我就画我的同学,他在那裡写生,我就画他,画他在那裡画画,我得第三名。你画得不错!不是,我这个画跟别人不一样。什麽不一样?你们画的是静物,我画的是动物。


  我年轻时候造的业跟袁了凡一样,所以以后读《了凡四训》,我感触非常深,总是处处喜欢挖苦别人,拿别人来开玩笑。可是我这位同学难得,他在背后都讚歎我,从来没有说我一句坏话,别的同学告诉我,我听了之后难过,忏悔!学期终了的时候,我跟他道歉,我的忍辱波罗蜜是从他那裡学来的。以后接触佛法,对这个道理更清楚、更明白了。我从小对于财物看得非常澹薄,我喜欢布施,从白同学这裡学会了忍辱,这个两个条件是我学佛真正的基础。从前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同学当中他也常常提到,我有两个长处:布施、忍辱。这是跟他十年学教,能得一点成就,关键在此地。所以不能忍,什麽都不能成就。


  我们懂得这一条之后,无论在生活,无论在学习,无论在工作,愈是艰难愈要有耐心,决定不能够浮躁,浮躁一定坏事,不能成就,小心谨慎、细心去处理,事情决定能做得圆满,做得成功。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培养耐心,对于顺境、善人,要有耐心,要能够忍,忍什麽?不能堕在情缘之中,如果堕在情执裡面,麻烦大了。到以后怎麽?离开就痛苦了,爱别离,苦就来了。所以顺境、善人,古德教给我们「君子之交澹如水」,这是对顺境、善人,离开的时候没有痛苦。这个要忍耐,佛家讲要化感情为理智。经上讲情跟智是一个东西、一桩事情,迷的时候叫情,悟的时候叫智。智,分离的时候,心裡不会有任何影响,情就有影响。所以对于顺境、爱缘要看得很轻,决定没有丝毫执着,不生情执。对于逆境、恶缘,恶人相处,心地也要清澹、澹泊,不生怨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永远保持清淨平等,没有忍耐的功夫你做不到。清淨平等心是大道,是佛道,是菩萨道。


  古时候出家修行人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资格出去参学;换句话说,老师一定叫你在他身边,不能离开老师。什麽时候老师会叫你出去参学,不要再跟老师了?这个功夫得到了,你才有资格出去参学。参学什麽?接触广大的社会群众,你有能力,你有本事,顺境裡头不生贪爱,逆境裡头不生瞋恚,在一切人事物之中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在哪裡完成?社会,不离开社会,不离开生活,不离开工作,在这个裡面完成。人家一讚歎生欢喜,几句毁谤的话要气好几天,凡夫一个!不是修行人。所以我们自己要记住、要明瞭,如果我们也有这种情形的话,那我们这麽多年的佛白学了。这一点功夫都没有,你怎麽会有成就?


  第四「精进」波罗蜜。进是进步,世间人常讲不进则退,佛法也是教你进步,不但进步,精进,精是专精、精纯,纯而不杂的进步,所以精进用得很有道理。怎样才叫精进?绝不掺杂自私自利的意念在裡面,那就叫精,掺杂丝毫自己念头在裡头就错了。要用佛法的话来说,着相就错了,就不是精进,离相才是精进。所以《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那叫真精进。如果着相修善,那只有进不能叫精,精这一个字的拣别就是离一切相。离一切什麽相?我相,我相前面跟大家说得很多,我相就是执着,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三种是分别;佛学术语裡讲,我相是烦恼障,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所知障。你能够远离一切分别、执着,二障,两种障碍就没有了。两种障碍断掉了,你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就统统现前了,如来智慧德相。


  我们今天最困难的是执着,坚固的执着,执着什麽?执着有个我,起心动念没有忘掉我,我的尊严受到损害,我的面子受到损害了,糟糕不糟糕!哪有什麽面子?面子在哪裡?都是一个幻想。给诸位说,诸佛菩萨不要面子,诸佛菩萨不要尊严,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世间人好面子,要尊严,要尊严得不到尊严,要面子结果是没面子。为了尊严,为了面子,坚固执着,不能忍辱。诸佛菩萨不要尊严、不要面子,什麽都能忍,人家成就戒定慧三学,成就菩萨三慧。所以我们的错误观念,错误的想法看法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深明这些道理。尤其是佛的经教,意在言外,深广无尽,我们不细心去体会,你怎麽会看出来?不但要细心体会,要身体力行,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你不能够身体力行,你怎样去研究、怎样去揣摩,结果你都把意思搞错了,曲解了,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法要行,不要说,认真努力去做,才有真实的成就。


  在我们初学,精进,我劝勉同学学一门,专攻一门,成就真实的智慧。古时候教学的理念,跟现在人完全不相同,其中的得失,我们要明瞭。中国人,诸位细细去读历史,你读中国历史,读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历史,你然后细细做个比较,你就了解,中国人有真智慧,创造力非常强而且非常丰富。为什麽现代中国人会变成这个样子,远远落在西方的后面?原因虽然很多,但是第一个原因,丧失民族自信心,对于古圣先贤的教诲失去了信心,盲从西洋,造成今天的灾难。我们不能不晓得,实在讲晓得的人真的不多,为什麽不知道?不读书之过。


  我们在讲席当中,偶尔也会提起来,中国人真有智慧,无论看什麽事情,看得很深,看得很远,证明他有智慧、他有定功、他有耐心,懂得防非止过。中国古时候教学懂得精进,懂得这个道理,儒跟佛的教学,道家也不例外,就是佛法裡面讲求根本智,开后得智,智慧才能现前。什麽叫根本智?《般若经》


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根本智。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重视在德行上。小学教育,我们看古礼裡面记载,儿童七岁「就外傅」。


  古时候大家庭有内外之分,内院是眷属所住的,宾客不能进内院,所以家裡面请的老师,老师是住在外院。七岁以上小孩,可以读书了,跟着老师,老师教什麽?生活教育,小学是生活教育,现在人不懂得生活。教什麽?教洒扫、应对,教你知道怎样侍奉老师、伺候老师,它是一个实践的教育,不是口说的,完全在生活当中。你学会了之后,你这一生就知道怎样孝养父母,孝养父母从老师那裡学得来的。生活教育,从七岁到十二岁。读书只教句读,没有讲解,只天天叫你念,老师督促你,看你的程度,你的程度高,大概每天可以念二十行、三十行,从前教读书算行数的。一行二十个字,一面十行,十行就两百个字。智慧高的,大概一天可以读六、七百字;程度差的,大概每天可以读七、八十个字,四、五行,四行八十个字,五行一百个字。以什麽为标准?十遍能背,以这个为标准。老师教给你了,你念十遍,书本关下来背给我听听,以这个为标准。十遍不能背的,那行数再减少,十遍可以背的,能背得很好,再可以加几行。用这个方法,来测验每一个学生程度不一样,那时候叫上书,上书的行数不相同。十遍能背了,老师在那裡坐着听,叫他大声的念,念一百遍,照着书念一百遍,这是聪明的;程度稍微愚钝一点的,背两百遍。


  天天背书,背书干什麽?修根本智。你要知道小孩要不这样子逼着他,他那个小头脑裡头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造业。不许他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帮助他修定,修清淨心。这个有五、六年的时间,帮他养成了,他心地清淨了。心地清淨就开智慧,清淨心起作用是智慧。所以到十三、四岁进太学,从前没有中学。太学是国家办的,进太学那都是公费,你的生活费用国家发给你,这在古书上我们都看到的。太学裡面读书,那就更快乐了,大概一个老师教十几个学生,不会多的,现在讲都小班制的,人数多了,老师精神照顾不过来。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讲,真正好老师,好的教学,学生决定不可以超过十个人,老师的精神完全能照顾。太学裡面讲解,讲的什麽?你过去所读的,所读的书在这个时候来听老师讲解,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读书乐,因为书你都会背过了,老师也会背过了,所以太学裡面讲学不要用书本,说第几章、第几页、第几行,大家都晓得,都背得很熟了,一生都不会忘记。到八十岁、九十岁写文章引经据典,不要去查书,哪裡现在到图书馆查书?那被笑话了!


  从前教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智慧的教学。现在教学,现在是常识的教学,你所学的全是常识,没有智慧。所以搞得生活过得这麽苦,世间这麽乱,没有智慧。所以我们自己实在深入去想,古时候的教学比现在好,现在教学远远不如古人。我早年也教过佛学院,教了几年之后,我再不敢教了,为什麽?佛学院是失败的教育。今天学校教育也是个失败的教育,能把人教成训练成功,还是要私塾的教学才行。所以我们这裡培训班是私塾教学,只有一个老师,不能请第二个老师。第二个老师,那跟我们想法、看法不一样,教法不一样,你们就学乱了。


  我学成,我跟方东美先生,老师一个,学生我一个。跟章嘉大师学,也是老师一个,学生也是我一个,我从这裡扎根的。以后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那个班的学生二十多个人,不是一对一了,二十多个人,我有根底。教学的观念跟方法不相同,成就不一样,一门深入叫精进。现在学校裡面老师很多,科目很多,那叫什麽?杂进,你学得很杂,你也在努力求进步,杂进;再说得不好听,乱进!所以你不开智慧,你所学的那些东西,到社会上遇到这些人与事一些纠纷,你没有能力解决,你往往做错事情,没有智慧。中国古老的那种教学方法,外国人没有学到;现在外国人想学了,可是还是没有想到,没有学到。这是中国教学的精髓,几千年的经验,代代出贤能之人,都是这个方法培育成功的。


  我们要深深反省、深深检点,将来如何能够把这种理念、教学的方法,落实到现代学校教育;不是做不到,能做到。譬如学校一个学期开了有几门课,请了有很多老师,实在讲用中国的理念方法,学校就省很多事情,一门一门的教,不是许多门同时教。许多门同时教,譬如说这一个钟点学国文,下一个钟点学英文,这脑子裡乱七八糟,迷迷煳煳。如果说国文这一门课,用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专门学这一门课程,他在这两、三个星期,他头脑裡一桩事情,专门做这个,专门想这个,他的成绩一定比分开来的好。这个科目教完了,到第四个星期我们再换另外一个课程,他的精力完全是集中的,这就符合佛家讲的精进。


  儒跟佛到什麽时候才叫你广学多闻?根本智得到之后,佛法裡面讲开悟之后,才可以广学多闻。没有开悟之前,着重在定功,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是修定,是修根本智,也是修慧,慧裡面的根本智。等到你智慧开了,就是我刚才讲,顺境、逆境,善人、恶人,你在这个境界裡头心得平等、心得清淨,你才有能力广泛的涉猎,什麽东西都可以读、都可以学,什麽样的环境都可以接触;为什麽?你能不动心了。没有这个能力,不可以,一接触一定会出事情,会惹麻烦,会让你退失道心,你的学业、道业都会退失,你没有根!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在他老师会下成就了戒定慧三学,那个慧就是根本智。戒学,懂规矩,能守法;定学,心底有主宰,不会为外面境界所动摇;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他一接触,他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有能力辨别真妄,这叫根本智,这才出去参学。参学是广学多闻,学得快,一接触就通达、就明瞭,哪要那麽麻烦!诸位同修在此地,如果真正掌握到这一个原则原理,你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我得之于老师,今天传授给大家。你们都清楚、都明瞭,我跟大家讲经没有准备,任何地方请我去讲演、讲经,我从来没准备过。为什麽?不能准备,准备了全是死的。不准备,我这裡看看大家眼睛、看看大家动态,我就知道了,我讲的是活的,不是死的。虽然是活的,记录下来,句句话还是联贯的,不是乱七八糟,还是有顺序、有条理、有层次。智慧要紧,根本要紧!


  我当年在李老师会下十年,你们很多同学都知道学五部经,分量都不多。《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们都看过,我们这个纸张大概是五张,五张、六张的样子;《佛说阿弥陀经》,分量也不多;我第三部学的是《普贤菩萨行愿品》,通常流通的小本子;第四部学的是《金刚经》,《金刚经》只有五千多字;这以后学了一个大经,《大佛顶首愣严经》,这一部经大概有五、六万字。十年的功夫,学五样。这五样,大概在现在一般佛学院裡,我想可能一个学期,顶多一年就完成了。老师教我一部一部的学,一部没有学完,决定不可以学第二部。他是很不客气的对学生说,你同时学两部,你没有能力,老实讲你没有能力,乖乖学一部,一部学好了,再学第二部。那还要老师很认真的做个审查,你有没有能力再学第二部?教你精进,专攻。到智慧开了之后,你再接触经教,一接触就通达。我们这才感谢老师,这老师真的是个好老师,没有学过的这些经典,我们展开来统统都会,一点困难都没有。


  《华严》是个大经,分量太大了,尤其前面,不晓得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我怂恿,请求老师讲《华严》,那时候也有点私心,我们联合八个同学,八个同学联合起来启请,请老师讲《华严》,老师答应了,我们欢喜。我听一卷,八十卷我只听一卷,这一卷听懂了,后面全就懂了。他老人家在台中讲,我就在台北讲,我讲的进度超过他。为什麽?他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一个星期讲三次,他一次只讲四十五分钟,我一次讲一个半小时,没有几个月就超过他了。感谢老师教学方法,懂得什麽叫精进!非常可惜这样好的教学方法,现在人不知道採用,把它丢掉了,学学外国的方法,外国好东西固然有,不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有,不值得学的也不少。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有很多好东西,外国人连作梦都没有想到,这个遗弃实在是太可惜了,对我们国家民族的损失太大太大了。


  六波罗蜜第五个是「禅定」。禅定的意思是自己胸有主宰,不受外境所动摇,这叫禅定;不是叫你每天盘腿面壁,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是看错了,你怎麽能落实到生活上去?禅定的定义,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讲得很好,「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其实祖师这两句话,还是《金刚经》上所讲的,《金刚经》上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真的禅定。我们每天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接触不障碍,没有妨碍,所谓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产生在哪裡?产生在妄想分别执着,你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事事无碍。我们今天跟其他宗教往来,我们捨弃执着,不是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吗?非常亲切,比一般朋友还要好,知心的朋友,不执着就没有妨碍了;一有执着麻烦来了,彼此不相往来。离开分别执着,十法界裡面障碍都没有了,这是禅定的基础。外不着相,内不起分别执着,这叫禅定。换句话说,禅定就是真诚心,就是清淨心。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教学,实在讲中心是两个字:「忠孝」。儒家教学是这两个字为中心,佛法教学也是这两个字。什麽叫做忠?不偏不斜才叫忠,你那个心在正中,一点偏斜都没有。你有妄想,心偏了,你有分别执着,你的心斜了,就不忠。「忠」这一个字,你的心永远守住正直、正中,一丝毫偏斜都没有,这叫忠。忠是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真心,这是佛性。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忠就没有了,那个心就歪掉了,那个忠字要歪一点,它不能显得那麽正。所以中国的文字,这是符号,充满了智慧,让你看到这个符号就晓得它是什麽意思。


  「孝」这个字的意思,是表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是孝。孝这个字是会意,忠也是会意,叫你看了这个符号,体会意思。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个意思很明显,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外国人现在讲代沟,代沟就拆开了,孝就没有了。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一个我,这是孝的本意。有过去、现在、未来,就有空间的十方,十方三世是一个整体,这是孝的本意,外国人不懂。中国人过年要祭祖先,外国人看到很奇怪,祖先你又没有见过面,你也不认识他,几百年、几千年了,你还纪念他干什麽?他不懂孝道。他不但祖先不纪念,他父母也不纪念,儿女长大离开父母了,可能一生都不会跟父母见面。所以美国的老人很可怜,精神生活非常痛苦,老的时候物质生活有国家照顾,每天吃在那裡,坐在那裡晒太阳,等死!我看到非常难过,真的是我们中国俗话讲「坐吃等死」,跟中国人理念不一样。


  中国人的教育,少年培福,少年奠定福德的根基,教他怎麽样做人。所以中国小朋友,确实没有外国那一种天真活泼,天真活泼他享福。中国的儿童要学得像大人一样,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规规矩矩的,一点不敢犯过。为什麽?没福给他享,要教导他、折磨他。壮年的时候,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服务,造福;晚年享福。外国人是儿童享福,先把福享光了,所以他老年受苦。中国这是颠倒,小孩叫他受一点苦,没有关係,老年的时候享福。这一种道理,外国人哪裡会懂!所以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家庭,看到日本人的家庭,长辈跟儿女住在一起,他们非常羡慕。我在美国很久看得很多,讚歎羡慕,他们没有。可是现在的中国人,现在的日本人,跟从前不一样了。现在住在一起,实在讲不是孝顺,互相利用,利用老人看家,做家事,心不一样了。


  我们追究起根本原因,都是把中国固有的这种教学捨弃掉了,所以造成今天社会上的困境。哪一天能够把中国古老这一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恢复,世界上人才会有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时代虽然天天在进步,这一些原理原则绝对不会退转,不会退的,无论什麽方式,这一些理念、方法都能够用得上。它不但不落伍,说实在话,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我们要认清楚,要紧紧跟随着,世间才会美好,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幸福美满。所以不可以轻易为外面境界所动,学佛还会被外境所转,你的佛学到哪裡去了?我们能够不为境界所动,过得比别人都好,让别人看到羡慕,这就是接引众生,这就是帮助他。他看到了,他羡慕,他就会发心来学。


  我过去在美国,也住了不少的城市,那时馆长在一起。每天课馀,我们都在外面去旅游,生活得非常愉快,一天到晚满面笑容。邻居一些美国人看到就来打听,你们为什麽这麽快乐?他非常羡慕。那时候我们就教他,我们有一些年轻的出家同修给他们讲,我们快乐都是念阿弥陀佛念来的,教他也念阿弥陀佛,也有人他真的相信,真的也去念了。其实懂得佛陀教诲真实义,依教奉行,把经典裡头字字句句落实到我们生活,生活怎麽不快乐?落实到工作,工作一定轻鬆愉快,做得成功圆满;落实在应酬上,无论什麽样的人,连冤亲债主都变成好朋友,这是真实的学问,真实的受用。方东美先生他懂得,所以他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佛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也把他这一句话证明了,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生没有空过,这一生的生活非常充实,过得真有价值。


  六波罗蜜最后一条是「智慧」,般若智慧。般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是智慧的意思,为什麽不翻?叫尊重不翻。因为佛法所求的就是这一条,前面五条都是属于手段,这一条才是目的。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求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唯有智慧才能达到一切圆满。智慧怎样求?一定要依照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戒、定、慧。戒是守法,老师教给你的这些方法,你不肯遵守,那你就没有法子成就。


  古代儒家、佛家的教学,教初学都是三个条件。第一个,跟一个老师,不能跟两个老师,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老师以外任何人都不可以听,只能听一个,听了,你心定了;听别人,你这老师有问题,好了,你心马上对老师信心失掉了,你就走邪道了。只准听老师一个,其馀的出家、在家大德,再高明,再有德行、名气,都不可以听,一个老师跟到底。第二个条件,老师指定你这一个课程,认真努力修学,老师没有指定的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李老师给我的,你从前别的地方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你跟我从今天起,一切从头来起。这三个条件,师承,古往今来没有例外。但是今天不行了,今天用这三个条件找学生决定找不到,没有人肯相信。所以我可能在这个时代是最后一个师承,我还相信,接受老师的教导,我对老师感恩戴德,实在是不容易,成就得来不容易。得来在自己的信心,老师的慈悲,我们自己真肯学,老师真肯教。所以师徒如父子,比父子还要亲,孝亲尊师,都在其中。好!今天时间到了,这就讲了一遍。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四十八大愿(第十七集) 下一篇四十八大愿(第十九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