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文库热门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TOP

第七章、结论
2009-09-30 13:56:49 来源: 作者: 【 】 浏览:514次 评论:0

在中国近代的四大高僧(太虚、虚云、弘一、印光)中,以印光大 师为专弘净土。他的一生,注重戒行,会通儒、佛,在社会上有广大的 信徒,对传统的中国佛教信仰,注入了新的生机。


对于这样一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的佛教大师,居然在民国后,社 会与文化都有大变化之时,大获成功;到底其成功的秘诀何在?他经历 了何种过程和奋斗,而后有了如此杰出的表现?值得任何关心中国佛教 复兴运动的人,来探讨。


本文的前述六章,除第一章绪论外,皆在解说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 我们发现有几个原因是相当重要的:


一、传统的佛教因素:印光大师虽一生专宏净土法门,最初却是基 于自己出家学佛的需要,而后才成为影响信徒的主要思想——如果我们 对净土思想,以及其在中国社会普及的状况,有了解的话,当会发现这 是最深入社会大众的佛教信仰。这一思想渊源及广大的基础,是现成的 大舞台,只等待像印光这样的大师出来,即可产生共鸣,发挥影响。故 构成了成功的要素之一。


二、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使他具有深厚的儒学基础。当他二十一 岁出家时,较之一般自幼出家的僧侣,更具治学的优越能力。因此,他 不但可以明确自择学佛方向,也可以独立、超然的立场,将心得表达出 来。他不必汲汲追随他人,却可以流利、雄辩的文章,发挥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条件,使他籍文字般若,即可说服社会,而不必到处奔波宏法。


三、印光大师离开陕西和北京,来江浙精华区的普陀山法雨寺苦修, 一方面使自己处于陌生的环境,必须更加刻苦自励的精进佛法;另一方 面,因接近人文发达的精华区,亦使自己有较多机会接触高明之士。两 者互为助缘,于是一个苦行的高僧形像,便会在适当时机出现在社会大 众面前。否则,以印光大师的与世隔绝情形,如果依然处于陕西或湖北 的佛寺,将不易为世所知。成名固并非印光大师的本意,因他一直避免 涉世太深,恐其妨碍修行;但终不得不出而涉世的原因,和一些知识份 子交往,有极大的关系。高鹤年、徐蔚如等热心人士的出现,才使印光 大师成为社会大众归心的焦点。


 四、儒、佛的会通,在实际上有互补之处。因而使印光大师的宗教 实践方法上,具有普遍性的特质。它淡化了纯佛理的艰深色彩,却因而 更为社会人士所欢迎。这依然是传统思想的主流,加上印光大师的个人 经验,所交织而成的结晶。故此在本文的第五章中,特别诠释了这些内 涵。


然而,这几个因素,如非配合印光大师一生的淡泊名利,诚恳待人, 热心宏法,以及对佛法的修持经验,将难以产生长久和广大的影响力。 这种人格的感召,使他较其他同时代的几位高僧,更具亲和力,也较少 树敌。因而,无论他生前死后,都不断地被人怀念和敬仰。


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主要为净土法门,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已获得 学术界的肯定,故陈荣捷博士特别指出他是近代佛学复兴的第一人,对 几百年来已经衰微的中国佛教的净土宗赋与新的生机。而在佛教界方面, 他的成就也是公认的,正如本文第三章第一节传略中所提到的,弘一大 师的赞美:“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连太虚大师也赞 美他为“清季民初,尽一生精力,荷担斯法(按:即净土法门),解行双 绝者。”(注一)


的确,中国佛教思想,自唐中叶以后,其他宗派皆失去了活力,只 有禅净两宗,成为中国民众信仰的主流。而禅净合流的主张,经北宋永 明延寿而到明末的莲池及蕅益两大师已达高峰。清末以来,则因禅宗没 落,净土宗因而成为主要的法门。但是,在印光大师出家当时,净土法 门并无真正深刻修持的大师,在社会上赶经忏营生成了佛教主要的活动, 这对清末、民初那种多灾多难的中国社会,难以发挥大乘佛教佛大的济 世精神,因此招来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份子的严重歧视,因而造成佛 教发展的重大危机。虽有熟心护法的居士,如章太炎之辈的维护佛教, 但是,如非佛教界本身能够深刻反省,振衰起弊,佛教的没落是无法避 免的。印光大师有见于此,为挽救佛教的衰微,故一方面长期刻苦精修 净上法门,一方面藉文字般若向社会大众宣说,终于促使中国佛教走上 复兴之路。这就是他的伟大贡献和成就突出的原因。


印光大师的奋斗历程及其与时代环境互动的因素,皆与上述情形有 关。对于关心中国佛教未来命运的每一个人,印光大师的典范是值得研 究和效法。这也是笔者研究印光大师的生平舆思想的最大收获。


[注释]


注一: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七,页四,太虚〈莲宗十三祖印光 大师塔铭〉。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六章、印光大师对时代的影响 下一篇附录一:参考书目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