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净业三福讲记(四)
2010-01-14 22:01:17 来源: 作者: 【 】 浏览:2508次 评论:0

(4)住持三宝


除自性三宝之外,我们要谈一谈‘住持三宝’。这是讲形像,佛现在不在世间了,佛的形像在世间,住持三宝的功德也很大。他功德在那里呢?常常提醒我们三自归。如果没有住持三宝,要知道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非常之重,一转眼之间就迷了。什么人提醒自己觉悟呢?脑子里面所想的都是些邪知邪见,什么人提醒我们正知正见呢?这要靠‘住持三宝’。佛的弟子们,佛的学生家里面供养佛菩萨的形像。供养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不忘本,返本报始。佛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创始人,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对于这个老师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师,我们怎么不尊敬呢!当然会尊敬。如同我们中国人怀念祖先,我们家里供祖先的牌位;祖先的牌位在家里面可以跟佛像供在一起,祖先是我们的亲人,佛是我们的老师,孝亲、尊师,所以可以供在一起,这叫返本报始。远祖我们这样地敬重他,眼前的父母没有不孝顺的;三千年前的老师,我们这样尊敬、这样怀念,眼前的老师那有不敬爱,那有不尊重的呢!这是教育,生活教育,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提倡。你在家里面天天敬祖先、敬老师,家里面的子弟看到你,这个印象从小就种在他心目当中,他将来会孝亲,会尊师。


第二个意义是见贤思齐。一看到佛,他是凡夫,他能成佛,我也应该成佛。见到佛像提醒我们觉而不迷,这才行。菩萨是佛弟子,是僧宝,菩萨僧;见到僧宝我们就立刻想到身心清净,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给我们这么大的帮助。见到经书,经书现在方便了,或是书写,或是我们这样印出来,你镶一个镜框挂在佛堂。这是经、经文——法宝,见到法宝就想到我要正而不邪。所以形式三宝——住持三宝,它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觉、正、净,提醒我们自己不忘修学的三大纲领,这一个功德非常非常大。所以佛法如果没有住持三宝,佛法在这个世间就会断灭。佛法之所以能够存在,能够传承,全依赖住持三宝,我们要知道住持三宝真正恩德之所在,这个不迷信。我们供养住持三宝,因为他是教化众生,是建立世间佛教教育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帮助他,来护持他,使这个教育能够在这个世界普遍的推展、推广,能够真正做到广度众生;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才真的有实现的可能;我们自身、家庭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三归真正的意思是在此地。


现在跟诸位说明了,就是把三归传授给大家,希望大家要认识,要牢牢记住,我们学佛修的就是觉、正、净。我们的病就是迷;邪,邪知邪见;污染、心地污染、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我们离开这些污染,恢复到清净,这是我们修学的总纲领,是佛陀教育的大方针,永远不会改变的。


(5)正确的归依


那么归依的仪式,法师是跟大家做一个证明,只是作证明,这个诸位要记住,不是归依那位法师。如果说我们归依某个法师,这是错误的,千万不要有这个错误的念头,这个错误就是刚才讲的‘邪知邪见’,我们要反邪归正,我们要正知正见,我们是归依自性三宝,不是归依某一个人。法师是僧团的一员,是代表僧团把佛教学的方针、修学的纲领传授给你;你是三宝弟子,不可以说我归依某一个人,如果说我归依某一个人,这个问题严重了,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严重到你不归依还好,没事;一归依,归依到阿鼻地狱去了。这很冤枉啊!


怎么说归到阿鼻地狱去了呢?我们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的社会是政党政治,譬如说你参加这个政党,你要去做个党员,那么党部一定会派一个资深的党员来监誓,你要宣誓入党;这个三归依就是宣誓,宣誓我要做一个佛弟子,佛门里也派一个资深的三宝弟子来给你监誓。好了,你这边一下误会了,我归依那个人了!党部派一个人来给你监誓,你没有归依这个党,却归依那一个人,他成立一个小党了。这个人去监誓,他成一个小党;那一个人到那边去监誓,又成立一个小党,岂不是把这个政党分化掉了!那么我们知道他的后果,党部一定把这个人开除党籍,这必然的。你们诸位同修要注意,如果归依某一个法师,这个法师跟你自己都会被佛菩萨开除佛籍了,成佛没指望了。误会太久了,太深了。明朝末年就有这个现象,这是深深感慨的!佛法今天为什么不团结呢?每一个法师都有信徒,都变成一个党派了,彼此不能够互助、合作;比不上其他宗教,其他宗教的团结超过我们佛法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要认识的。


所以佛教之衰,甚至于佛教将来到毁灭,最大的过失在那里?在归依、传戒,不如法;制造和合僧团里面的分裂,这个罪过非常非常之重。我们出家同修要特别注意,你们给人受持三归要讲清楚,你是归依三宝,不是归依我,我是三宝的一员,来传授三归,来给你作证明,是证明的阿阇黎。不可以说归依本师,本师是释迦牟尼佛,你怎么可以取释迦牟尼佛的地位而代之,这个不可以的。本师只有一个——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也只有一个阿弥陀佛,这非常非常地要紧。归依形式不形式,是其次,无论是那一位法师给你主持的形式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要尊重;内容是相同的,不会变更的。


我们在弘一大师《五戒相经笺要》的后面,他老人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三归许许多多人错了。印光大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开示》里面也讲得很清楚;可是现在我看到有一些本子,印光大师后面那一段话被人删掉了,这不知道是什么人做的!我们在香港看到的本子有这一段文,老法师后面开示说:三归是归依三宝,不是归依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是代表三宝传授三归与大家。都交代得很清楚啊!所以你们同修要记住,人家问你,你归依什么人?说我归依三宝,我是三宝弟子。什么人给你作证明的?你可以说净空法师给我做证明的,这就对了,这就没有错。如果你要是误会了:‘我归依净空法师。’我绝对不承认。为什么呢?我不敢破坏和合僧团。玻坏和合僧团,罪过是阿鼻地狱,我不愿意去;你们将来去,我们界线画清楚,我不会受你连累的。

诸位对三归的意义明了之后,才知道三归对于我们修学的重要性。在形式上授受是隆重而简单的,古人常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特别是三归,我们在形式上受了,是不是真的回归了?是不是真的有所依靠了?假如我们受了三归之后不能够及时回头,不能够依自性觉、正、净三德来修学,那么这个三归是有名无实。因此同修们一定要记住,三归的授受是要成年人,头脑很清晰的人,真正发心回头是岸,这个三归才是真实传授。那么我们有看到很多小朋友,甚至于在母亲怀抱里面就抱到佛堂来受三归,这一种三归可以叫做结缘三归。为什么呢?他不懂什么叫归、什么叫依,跟他讲也讲不清楚,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不要把佛法当作人情,更不可以将佛法产生误会。


7、具足众戒


我们接著讲第二句:“具足众戒”。这个‘众’,范围很广、很多。戒在佛法里是非常非常地重视,但是能将戒律的真正含意说清楚,实在也不多见。在台湾受戒的风气很盛,但是究竟什么叫戒,没搞清楚也就胡里胡涂受了,受了之后胡里胡涂,也不晓得是持还是不持,都不知道,这是我们学佛同修要注意的。你看三归第一个是觉而不迷;如果对戒律没搞清楚,那是迷惑颠倒,那是不觉。三归没有,说老实话,戒律就没有了,‘具足众戒’是建立在觉、正、净这三自归的基础上。我们把这些事实搞清楚了,才知道佛法修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么容易。佛告诉我们,我们自性本心之中具足万德万能,德能里面就有一份是戒律;可见得戒律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现在我们起心动念、言语动作,往往都犯过失,甚至于犯了很严重的过失。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迷失了自性,才有这些错误的行为产生。一切错误违背了自性,也是违背了自性之中的境界。


(1)戒律是凡圣的标准


初学佛的同修,特别是知识分子,往往对于佛法的理论非常羡慕,佛法的境界也非常地向往,但是提到佛法的戒律,这就摇头了,就不太满意了。我知道很多人有这个观念,我本人在最初接触佛教的时候也不例外,我对于戒律就不太满意。什么原因呢?因为我觉得戒律就是我们的生活规范,生活规范是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我们今天学他岂不是开倒车?要学三千年前的人,还得学印度人,这怎么能叫人甘心,怎么能叫人情愿呢?因此对于这个戒律,老师虽然说很重要,我们不好意思反驳,心里总是不服。我们是现代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没有必要去学印度人,还得做印度古人,怎么也讲不通,这个症结就在此地。


我的老师——章嘉大师,非常慈悲。我跟他三年,每一次下课,我去告假的时候,他老人家很慈悲都送我到门口,轻轻地点醒我一句——‘戒律很重要’。我听的却是耳边风。到大师圆寂的时候,火化是在北投,建了一个小塔,我们在塔边搭了一个帐棚,守了三天三夜。我认真做了一次深深地反省:我跟大师三年,他究竟教了我些什么?这一反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戒律很重要’这一句,因为这一句他至少给我说了几千遍。我就想到假如不是真正的重要,他不会这么多次的提醒我,我实在是冥顽不灵,不能体会其中的奥秘!这一认真反省,于是乎就有一点觉悟,才发现到佛所制定的戒律跟我们世间的礼节,跟世间的法律不一样。为什么呢?说我们世间之礼,佛家的戒律相当儒家的礼,儒家讲礼,夏、商、周三代有新有革就不相同。当然每一个国家的礼也不相同,古今之礼都不一样。我们过去把戒律看作是儒家的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们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么?这才发现佛家的戒律是‘凡圣’的标准。换句话说,这个标准是永远不变的,我们要从凡夫升华到圣人的境界,那就一定要重视品德的修学,这是高水准的道德理念、道德行持,不是我们世间一般的礼貌能够涵盖的。


(2)持戒就是守法


发现这一点,我就有了理论的基础,于是回过头来认真地读戒经,认真地来研究戒律;同时从戒律里面,我们认识了佛所讲的戒律,所谓是‘三聚净戒’,这‘三聚’那就包含得圆满、广大无边。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持戒就是守法;守法这一个理念,范围是无限的深广。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的教诫是法,我们要遵守;不仅仅老师给我们制定的戒条是法,老师在经典里面字字句句是给我们最宝贵的教诫,那是法,都得遵守啊!除了老师教诫之外,世间的法律要遵守,国家的宪法要遵守,法令规章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要遵守,风俗习惯要遵守。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佛法教育范围广大无边,因时、因地教学的设施就不相同,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发达,资讯的便捷,已经把地球缩小了,我们随时可以在世界各个地区去观光、旅游;我们也有弘法利生的使命。我们到别人的国家,他们国家的法律,我们要懂得,我们要遵守;他们那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我们也要遵守;社会道德也要遵守,这样才能够跟那个地区的人民融合成一片,佛法教育才能够深入推行。所以戒律在今天来讲一定要了解它有很深远的含意,绝不仅仅限于戒条。那么即使是佛经里面所讲那些戒条,戒条里面有‘性戒’,有‘遮戒’,我们也要辨别清楚。


(3)性戒(杀盗淫妄)不可改


‘性戒’是本身就是罪过,譬如说杀生、邪淫、偷盗、妄语,你不受戒也是罪过;不能说不受戒就可以做,不受戒也不能做,这个叫性罪。佛给我们讲的这四条是性罪——杀、盗、淫、妄,其他的是‘遮罪’。什么叫遮呢?这是防御。就是预防,怕我们犯罪,怕我们做错事情,所以佛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规范,防止我们行为上发生了错误,这一些说了很多。至于讲到威仪,威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风度。由此可知这是随著时代、地区、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随时随地修改的。世间法律也是如此,隔个几年,法律条文就要修订一次。为什么修订呢?当时适用,现在社会大幅度在进步,不适用了。所以戒律条文——杀、盗、淫、妄、酒这五条,实在讲只有前四条是性罪,这四条是决定不能改的,其他戒条都可以修改,都可以因时、因地来修订。


(4)遮戒须现代化、本土化


佛教的戒律传到中国来,在中国唐朝就做了一次大规模的修订。什么人修订呢?我们知道‘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就是戒律的修订本(修订的戒律),也就是戒律的现代化,戒律的本土化。可是你要知道百丈大师是唐朝时候人,他是依照当时社会大众的需要,来修订戒律的条文。百丈大师的清规在我们《大藏经》里面有,这在祖师著述里面我们可以读到,假如我们今天要把它搬出来用,那就又错了!我们去做唐朝人,这个做古人去了,这个时代要开倒车了,决定不能适合于现代生活规范。因此我想我们在座的同修,出家、在家,大家都受过戒了,那个戒律都受了,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为什么不能做到?因为那是古时候的戒律;我们是现代人,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不一样。怎么个作法呢?很可惜!今天佛门没有一个很大的律师出来,这个律师是指经、律、论——经师、论师、律师,不是世间那个律师;佛门的律师,为我们现代人制定一套适合于现代的戒律,那我们接受;受了戒律之后,条条都可以做得到啊!不像现在,光是受,一条也做不到,还不如不受的好。为什么呢?形式上受了,又挂一个破戒的罪名,你说这个何苦呢?不受嘛,犯的过失有啊!不会再挂一个破戒的罪名。这是我们要知道事实的真相。学佛头脑要清晰,要明理,要把事实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法才会被我们接受,被我们喜爱,这个很重要。这是佛法修学的根本,刚才说过了,这个根本是建立在三归的基础上,所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5)戒律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那么换句话说,佛家戒律,它的纲领只有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律虽然很多很多,精神就这两句话。‘诸恶莫作’,是小乘戒,是自律,对自己的;也就是我们儒家所讲的独善其身。‘众善奉行’,是大乘戒,是菩萨戒,是处众的,跟大众在一块是众善奉行;就是儒家讲的兼善天下。个人独善其身,处众兼善天下。实在讲,儒家所讲的这个原则,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因此,这个精神表现在事相上非常之广泛。佛教给我们的戒条,我们要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规章,我们要遵守,都在这个众戒范围之内。


善与恶的标准有很多层次,就像我们学校一样,学校的校规,规范学生的行为。小学生的校规跟中学生不一样,中学生的校规跟大学生不一样,大学生的校规跟研究所、博士班的又不一样。为什么呢?班级愈高,年龄愈大,愈是开放;年岁小,班级低,愈是要受约束。我们佛法教学也是如此。初学的人要受很多约束,等你做了罗汉,做了菩萨了,那都开放了;虽然开放,他心里头清净,绝对不会有犯错的行为。世法、佛法,没有两样啊!我们中国人常讲‘英雄所见略同’;佛的教育跟我们世间大教育家所给我们定的规范不谋而合。


(6)众病之源——妄想、执著、分别、烦恼


持戒目的在那里呢?持戒就是守规矩。人能守规矩,他的心平静的;不守规矩的人,心是浮躁的,因为常常犯罪,心里常常有恐惧感,你想想看,他怎么能定得下来。一个真正守法、守礼的人,没有过失,他的心是定的,所以这是修定的基础。‘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家修学的枢纽就是在‘定’,戒是手段,用这个手段来得定;心定了之后,智慧就现前了。智慧没有法子想。智慧是什么呢?是定心的起用;换一句话说就是清净心起作用,那就是智慧。我们今天没有智慧,心不清净——妄想、执著、分别、烦恼很多,所以这个心不清净;我们看人、看事、看物,虽然在面前,往往看错了,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心不清净。乃至于我们身体多病也是如此。


病从那里来的呢?我们中国人常讲‘病从口入’,是你吃东西不小心,这个说法也有道理。我们想想看那一个人不贪吃,特别是中国人,不但贪吃,还都要吃活的,殊不知肉类里面带的病菌就非常多,比蔬菜多得多。这些病菌是伤害你身体的,短时间你不能觉察,日久天长,经年累月地累积,病就发作了,所以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素食的人和肉食者体质就不相同,一般讲素食的人身体应该要健康一些,但是我们往往看吃素的人身体也不健康,照理说他应当要健康。他为什么不健康呢?那这个病应该还有一个来源,不一定是饮食;那是什么来源呢?妄想。妄想多的人会生病,所以有禅定的人不生病。于是乎我们这才发现一切的病源——病的最根本的根源——就是妄想、烦恼、执著。这是第一个根源。


(7)简化饮食、健康长寿


第二个是饮食,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去掉,饮食简化。实在讲饮食愈简单愈好,我们要吃好,特别是中国人要讲色、香、味;实在讲中国人长命的不多,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医药比较发达,寿命好像延长一黠,但是要看平均年龄还是超不出七十岁。我们把这个病根找到,从根源上把它消除。我们的心清净,饮食简单,愈是简单愈是健康的饮食。你看牛、羊,它就一种饮食,它吃青草,它们身体比我们强壮得多,它没有讲求色、香、味。再看看外国人,外国人的饮食比我们简单,虽然他们吃肉食,多半只吃牛肉、鸡肉,这是他们的主食,他们不像我们中国做得这么多花样,吃起来实在讲没什么味道,我们中国人是很难下咽的。但是他们的身体健康超过我们。我们想想原因在那里?单纯。这个我也要跟各位同修说一点浅显的道理,我们这个身体就是一部机器,这好像是一个大工厂,每一个部门都有一些工作的人员。担任消化的,这是胃;你每一天只吃一样东西,它这个消化简单、容易,这里面工作的人工作得很舒畅、很舒服,因为不复杂,每一天工作它做熟了。你每一天要讲究花样,吃许许多多东西,增加它的困难,它忙不过来啦,增加它的痛苦,这就是增加了胃、肠的负担。长年累月地,它怎么会不出毛病呢?怎么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所以同修们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想健康、长寿,第一个心要清净——少烦恼、少妄想。第二个饮食简单,愈简单愈好。


那么我再举一个事实的例子告诉诸位同修,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平常吃饭,他的饭量不大,一小碗饭,一个菜,从来没有两个菜,都是青菜豆腐,天天就吃这一样,他老人家活到九十七岁才走。其实他曾经给我们说过,他要想住世,他还可以多活个几十年,没有问题的,这得生死自在,来去自如。九十七岁了还在讲台上讲经说法,行动不必人扶,也不必拿手杖。什么原因有这么好的身体呢?就是我刚才讲的没有妄想,没有执著;饮食简单。那我们再看看中国大陆,中国大陆乡村、农村里面长寿的人很多。美国曾经派一个考察团到中国大陆去调查:为什么他们生活那么样的清苦,人的寿命却那么长?结果发现是他们吃东西简单。真的,农村里面的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他们没有什么想的,他们思想单纯,没什么妄想,也没什么欲望,生活简单,这就是长寿的因素,非常符合这个道理。


这是我们讲到持戒,讲到养生;因为持戒的目的就是得清净心。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一些持戒的人,戒律持得非常精严,但是他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呢?他分别、执著很重。看到这个人破戒,哎!他心里很不高兴,生气,无名火就起来了;看到那一个破戒又不高兴了。我们大家想一想这个人是真持戒还是假持戒?戒律持得再严,他已经犯了很大的过失,只可以说他这个戒律之严是修世间有漏的福报,他不是在学佛。因为学佛是要修定的,他不能得定,因为他心里面的妄念太多。所以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就对了。我持戒,别人不持戒与我不相干,我修定。如果我能把世间一切人的过失都不放在心里了,这个人才能够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见到别人的过失,实在讲就是自己的大过失,你没有过失怎么会见到别人的过失呢?见到别人的过失正是自己的过失。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我们细细想想祖师的话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要依教奉行。


8、不犯威仪——要因时因地制宜


第三句“不犯威仪”。‘威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仪表、风度、礼节,一定要遵守。孔夫子说人如果不懂得礼节,在社会上就不能够立足,可见得过去教育对于礼非常地重视。现在社会为什么这样混乱,我们在教育上把礼疏忽掉了。礼是讲社会秩序的,是讲人与人的关系,是说每一个人的身分、职责、义务,是给我们辨别这些事情的。我们知道自己的身分、职责、义务,尽心尽力去做,人人都能在自己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圆满,这个社会是和谐的,是进步的,大家的生活都会过得非常地幸福美满,这是礼教的功效啊!所以佛给我们说决定不能犯威仪啊!


再跟诸位同修说,将来的佛教即使出现丛林,也是新式、现代化的丛林,绝对不是过去的。过去丛林那一套仪规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遵守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不会回头去做唐朝人、宋朝人。一定要现代化、要本地化。


说老实话,现在就是由于交通的便捷,资讯的发达,整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地区了。在从前,我们只晓得我们这个地区的事情就够了;今天不行,今天全世界的事情,每一个国家民族它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乃至于一般风俗习惯,你统统都要知道,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出去旅游。你要是不懂,出去就吃亏,就惹笑话。那么佛弟子要想全世界每一个地区去弘法,这些要是不了解,你的佛法怎么弘扬呢?怎么能让人接受?这个要知道。所以佛法不是死的啊!死的没有价值!它最殊胜、最了不起的,它是活的。像水一样,放在圆器里面,它是圆的;放在方器里面,是方形的。水,外面境界千变万化,它是不变的。原则不变,原理不变;在形式上,它时时刻刻都在变。这也是它了不起啊!所以学佛不能学死了。

今天我们同修们学佛,有许多障碍。这个障碍产生在那里呢?实在讲是你们违背了佛的教训所产生的。你们把佛法学死了,所以在家里不受欢迎,家人一看到你学佛都怪怪的,学佛的人都不正常了,这怎么得了呢?错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佛与佛的弟子无论走到那个地方都受到大众欢迎啊!我们走到家里,家人讨厌;走到社会,社会人讨厌。像这个样子,释迦牟尼佛还能够弘法利生吗?错啦!不是佛法错,我们自己把佛的意思解错了,曲解了,还自以为是,你说糟糕不槽糕!


我们今天讲佛学,要讲现代佛学,那你要深入经藏,了解过去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地区的祖师、大德们,他们是如何在当时,使佛教就他们那个时候现代化、本地化,他才能够弘扬,才能够有深远地影响。我们参考的是推陈出新。今天有今天的讲法,有此时此地的一个讲法,我们大家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觉得佛法修行一点都不困难,与我们的生活完全没有矛盾,只带来我们更丰满的生活、更幸福的生活,没有一丝毫障碍,那一个不愿意接受?


大家为什么不学佛?麻烦太多了,障碍太多了;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算了不要学了。错在此地啊!不是佛经错,佛经没有错,我们认识错了,我们把它解错了。这里‘不犯威仪’,没有再加一个:不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威仪。如果加上这一句,就没法子了,那就得一定要守著那个时候的了。它这‘不犯威仪’四个字,活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威仪,每一个地区有每一个地区的威仪,它们不一样的(威仪也就是礼俗)。可见得这个字写得清清楚楚的,没有错嘛!找不到它的错,错都在我们自己。所以具足众戒,那个戒,也没有说是那一部戒经上所讲的那个戒,没有那么指,这个戒是生活规范。


今天讲国民礼仪。国民礼仪就是威仪,生活规范就是众戒。诸位了解这个意思,你要这样子给人家宣传,谁不欢喜?谁能够说佛法是迷信?如果我们一定要讲过去某一个朝代,或指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那这个佛教当然是迷信,当然行不通,我们不但不能做中国人,还得做印度人,还要做三千年前古印度人。这个谁愿意呢?这当然不愿意。


所以这个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佛弟子尊师重道的信条,就是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具体的行法(修行方法)。三归这个意义要不真正了解,我们从那里归?我们依什么?那么也许同修要问:有很多老太太们,他们一生也不认识字,也没有听到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还站著走、坐著走的,预知时至。那是怎么回事情呢?我告诉诸位,他虽然没听过经,虽然不认识字,也没念过经,这个三福十一句全部做到了。你仔细去观察,仔细去检点,他没有一条缺乏的。人家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心地清净,这三归依里头归依僧有啦。他的思想见解就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他深信不疑,念念就是求生净土,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这个知见是正知正见啊!一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就是觉而不迷。古德告诉我们,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本觉;念佛就是归依觉,就是归依正,归依净。原来他一句佛号,三归依统统具足了;不但三归依具足了,众戒也具足了,菩提心也具足了。整个大乘佛法统统归纳到最后,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读诵大乘他也具足了。他这样走,作一个样子,别人看了感动;劝化别人他也具足了——自行化他。他以身教啊!劝进行者。你说他那一条不具足?条条具足。我们能比得上他吗?比不上啊!这不能小看人。


那么这三句是佛法里面的小学教学;从这个基础就奠定到大乘的基础,就是佛法的大学教育。


四、第三条——大乘菩萨福


第三条是菩萨善。这三福十一句是三个阶层,第一是人天的标准;第二是学佛,佛弟子的标准。第三是从这个标准再向上提升,这就成了菩萨了。菩萨是什么呢?是佛的入室弟子。前面是佛弟子,是佛一般的弟子,没有登堂入室;后面是佛的传法弟子,这是佛的登堂入室的弟子了。所以这个标准又不相同了。这就是第三段: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四句是菩萨所修的福;大乘人所修的福。


1、发菩提心


第一个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心’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具体来说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要真正发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什么叫度呢?度是帮助他、协助他。帮助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破迷开悟,是帮助他断烦恼,恢复清净心,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这个标准放到最低,帮助他,教他孝亲,教他尊师重道,教给他慈心不杀,修十善,这是标准放到最低,这是接引一般众生。没有学佛的、不学佛的,要用这个方法教他,这是人天法。已经学佛的,要教他真正回头,三归依是回头。教他守法,教他守规矩,这就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对于老修,那就是要劝他‘发菩提心’,一定要自行化他。


(1)修行要先断烦恼


四弘誓愿里面,第一个是愿,菩萨愿;第二、第三是菩萨行;第四个是菩萨果位。愿发了,从那里做起?从断烦恼做起。烦恼不断,自己不能成就,也不能够度化众生。烦恼断了之后,才学法门。所以现在学佛,学了几十年,学了一辈子,在佛法上,什么成就也没有。原因在那里呢?他顺序颠倒了。他一开头学,就学‘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一条他不要了,所以他永远学不成。为什么呢?他那个器是有漏啊!好像这个茶杯底下破了一个洞,怎么装都装不满,它有漏嘛!漏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所以学佛的程序是先断烦恼,先修清净心,一定要按著佛的程序去做。程序是什么?程序是戒、定、慧。


给诸位说,前面‘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在三学里面是戒学;‘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两句是定学;后面‘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慧学。它有次第的啊!不能躐等啊!后后一定是包括前前,前面包不了后面。我们现在不懂,腊等,好像盖大楼一样,下面三层不要,我盖第四、第五层,那怎么盖法呢?没法子盖,永远也盖不成功啊!这是现代人学佛所犯最大的一个错误。所以诸位要想真正成就——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


我今天劝大家去念《无量寿经》。念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断烦恼。为什么呢?不念经,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是烦恼。念经,至少我念一遍一个小时,我这一个小时不胡思乱想;念两小时,我两小时不胡思乱想,所以你每天念得愈多愈好。你能够一天念八个小时,八小时不胡思乱想;你念上一年、二年、三年,心清净了,渐渐的妄想少了,妄想少了才可以学法门,那时候你听经,我这一讲,喔!你豁然大悟,开悟了。现在你听我讲经,听上三十年都不开悟。什么原因呢?因为你烦恼在嘛!你听经里头掺杂著烦恼,烦恼障碍了你悟门,你开不了悟。你要是没有烦恼的话,说老实话,几次经听了,一定开悟,悟了以后就证果。


中国古人教学,你看出家人讲五年学戒;那个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啊!不是经、律、论三藏去学律藏,不是的。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你什么呢?在教下,就是教你读经,教你工作,其他的什么都不教。常住什么事情分配给你工作,你好好去作。工作是什么呢?修福。教你读经,一天教你念多少遍,那是什么呢?那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就修好了。


因此,读经不能想里面的意思,不能一面念一面去想,那个想就是胡思乱想。为什么呢?因为经没有意思。经要有意思,怎么可以有两种讲法、有很多种讲法呢?譬如讲,这个‘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在台湾有台湾的讲法,你到日本有日本讲法,到美国有美国讲法。为什么呢?他们社会道德观念、法律跟我们都不一样。可见得这个东西它只是原理、原则,没有意思,没有意思硬给它安个意思,那叫打妄想,是错的。所以经典在什么时候,什么讲法;在什么处所,什么讲法,它没有一定的讲法,也没有一定的意思。你怎么学的啊?真正会学的,学清净心。什么都不想,只是去念,到时候人家请你讲经,你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说鬼话,这个东西还能准备吗?


有许多人讲经,笔记抄了好多好多的。这等于是说什么呢?病人来了,大夫给他看病,药方老早就下好了,你照我药方生病,这个才对啊!不是我的药方错了,是你生的病病错了,这种讲经不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现在讲经就是这个样子啊!诸位要晓得,他老早都预备好了,药方都开好了来给你治病。你们想想看,那一个大夫是把药方开好的等你来看病的?你就真正明了这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很不简单啊!我跟同修们讲的是真话,你老老实实修戒、定、慧,修清净心,修觉、正、净;然后经本一展开,你自自然然就会了,自自然然讲得契理契机,自他都得受用,得真实的利益。


《观经》上讲的三福,前面的二福,第一是人天福,第二是二乘权教菩萨福,第三这是大乘菩萨之福。在大乘菩萨福是相当不容易,不单是大乘菩萨;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说明的人天跟二乘,都不容易。就是说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今天几个人能够做到?这就是为什么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总而言之一句话,没福嘛!诸位想想,那有没有福的佛呢?没有。佛是二足尊啊!二足尊,第一个就是福德;福德圆满,智慧圆满。不仅仅是佛福德是圆满的,小乘阿罗汉那个福报也了不起啊!这个就是说明福德的根基是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修行十大要点 下一篇学佛关键--孝亲尊师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