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华严宗传承略述
2018-07-02 10:40:2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97次 评论:0

华严宗传承略述
 
 
一、华严宗成立以前的简史


  华严宗是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宗经,而得名的。在印度,《华严经》据传为龙树菩萨入.龙宫求得,并造有十万颂的《大不思议论》来诠释其中的十地品。首次传入中国,是由东晋支法领从于阗持回中土,由佛陀跋陀罗(译作觉贤)在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翻译于扬州道场寺,共60卷,人称晋译。只是因为尚有缺文等诸多原因,当时弘传并不广泛。直到元魏永和年中(公元508—512年),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并诸义学缁儒,在洛阳译出世亲菩萨为解释《华严经、十地品》所造的《十地经论》以后,华严经的弘扬及研究才逐渐兴盛起来。以相州(今河南彰德》为中心,由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宠等在相州以北,形成专门研习《十地经论》的地论宗北道一派;僧统慧光大师受勒那摩提之学,在相州以南,成立地论宗南道一派。由地论师的南道派,华严讲席方始大盛。慧光之学,经过道凭、灵裕、渊、智正而传到了华严宗二祖智俨和三祖法藏的手上,所以有人认为华严宗其实是源出于地论宗的。
 


二、华严五祖的传承


  华严宗初创于法顺,发展于智俨,大成于法藏。因为法藏曾被赐号贤首国师,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所以又把华严宗称为贤首宗。


  初祖,法顺和尚(公元557—640年),俗姓杜,是圣因寺僧珍的弟子,受持定业,多有感通,当时称之为神僧,以为他是文殊菩萨应迹化身。法顺根据《华严经》所说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理,著有《华严法界观门>>来阐述华严的幽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修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念容观(事事无碍观)这三阶次的观法来体悟一切法圆融的本质,因此,可以说《华严法界观门》是法顺和尚所创的独具特色的修禅口诀。


  二祖,智俨尊者(公元602—668年),俗姓赵,十二岁时,从法顺出家,和尚将他交给自己的弟子达法师训诲,并与之同往于慧光三传弟子彰渊所创建的至相寺里。至相寺是弘扬地论宗的根本道场,智俨在这儿从法顺和尚受《华严法界观门》,又从彭渊的弟子智正听受《华严经》,陶研《个地品》六门相之义。将地论师所主张的如来藏缘起发展为法界缘起,成为华严宗的根本理论。智俨二十七岁时,就开始主张立教分宗,著有《华严经搜玄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华严五十要问答》以及《华严一乘十玄门》等著作,特别阐明十玄、六相之妙旨。


  三祖,法藏大师,祖籍康居。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他尚是一个俗服佛弟子,到长安云华寺听智俨和尚讲《华严经》,于是从而受业。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始得剃度。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参加地婆诃罗的译场,补《华严经入法界品》内两处脱文。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参加实叉难陀译场,笔受新译《华严经》八十卷。曾先后在太原寺、云华寺、佛授记寺讲新旧《华严经》三十余遍,著述有《华严探玄记分、《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旨归》、《妄尽还源观>>等。法藏在为武则天讲个玄、六相的奥旨时,因武后不能领悟,就利用当殿前的金狮子作比喻,写了一篇《金师子章》进呈武后,又曾经设立十面镜子相对而立,当中放置一个燃烧的蜡炬,通过镜子之间的互相映射以及镜子对蜡炬的映射来显示宇宙万法的相互交涉重重无尽的道理,使得武后对于华严的法界缘起的道理大有领悟。其他,法藏还撰有《般若心经疏》,在当时也备受世人推崇。可以这么说,解释华严的玄理,虽然初始于智正,发展于智俨,而能够集智正、智俨教学于一身,敷演组织而大咸的,是三祖法藏大师。而且从华严宗的观门教相来说,则是首倡于法顺,雏形于智俨,到了法藏才建立完备,真正开立了华严宗。所以,当时人称之为“开祖”,为了“彰显其德”,用他的法号“贤首”来给此宗命名,称贤首宗。


  法藏参加实叉难陀的译场,新译出八十华严以后,曾撰略疏解释新经,可惜未能完成就圆寂了。他所撰的疏文只第一品到十行品以及千定品中前九定,其余部分由其弟子慧苑补续完成,命名为《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并在前面补了十门玄谈。慧苑是法藏的上座弟子,《宋高僧传》说他“华严一宗,尤成精博”。但他的主张常常与法藏有所不同。比如他根据《宝性论》主张立四教:一、迷真异执教,相当于凡夫外道;二、真一分半教,相当于声闻缘觉;三、真一分满教,相当于初心菩萨。以上这三种人都不识如来藏。四、真具分满教,此一教人识如来藏。这样的立教,无论当时还是后来都不被人们所接受,批评说,把邪论外道列出来判释就显得不伦不类;初心菩萨既然说是一分,又称之为满,则是自相矛盾。另外,慧苑还将十玄门分为因、果两种,去掉“十世”、“托事”二门,以“同体相即”、“具足无尽”取而代之。可立即有人批评说,这两门与“诸法相即”、“因陀罗网”显得重复。评论说慧苑不能算绍隆法藏之学,而且法藏以后的华严宗几乎中断也与他有关。


  四祖,清凉澄观,生于三祖法藏寂后二十五年(开元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一岁从宝林寺霈禅师出家受《法华经》,十四岁得度。乾元中(公元758—759年)赴润州栖霞寺跟从醴律师学相部律;又就昙一受南山律;到金陵从玄壁,得传关河三论;大历中;(公元766—779年)访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论疏义》;天竺寺依法诜温习华严;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往剡溪从慧果研习三论;十年(公元775年)到苏州从湛然学《摩诃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又谒牛头山惟忠、径山道钦、洛阳无名,咨诀南宗禅法;复见慧云,了北宗玄致。又遍学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四围五明等。后来游历五台,居住在大华严寺,应请讲经,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于是起笔作八十华严疏,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开始,一直到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才完成。随后又作《随疏演义钞》八十卷。他的思想融合三论、天台、南禅、北掸子一炉,而独钟于法藏,却又不拘泥于法藏。如在《三圣圆融观》中,澄观偏重于理智圆融的观法,不同法藏时期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主流的观法。《答顺宗心要法门》中,澄观也是偏从我空立说,接近中观之学,一改法藏及其以前侧重瑜伽之旧风。;澄观有弟子百余人,门以下宗密、僧睿、宝印、寂光称为四哲。宗密,是果州西充人(今四川西充县)。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他二十八岁,赴京就考举人,遇到遂州大云寺的道圆禅师,一晤之下,为之倾倒,立即随其出家。一天,出家后的宗密随众到俯吏任灌家去应供,在经室随手抽出一部圆觉经看,只读了一两章就豁尔开悟,作为南禅荷泽三传弟子的道圆就为他授记,将来会弘扬圆顿之教。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宗密在襄阳见到四祖澄观所著的《华严疏钞》,就写信给四祖,请求成为其弟子,还亲自前去随学了好几年。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宗密住进终南山,撰写出《圆觉经大疏》、《大钞》、《略疏》、《略钞》等一系列作品,并收集诸家禅言集成《禅藏》。另外,宗密还撰有《禅源诸诠集》,可惜现在仅有前面叫《禅源诸诠集都序》的序文保存了下来。宗密称自己是“禅遇南宗,教逢圆觉”,主张禅教一致,所有的著作都贯以“以一心而贯诸法,显具体而融事理,超群有于对待,冥物我而独运”的思想。他的“禅教一致”思想一直被以后的华严学者所遵循,其本人也因此被尊为华严五祖。
 


三、五祖以后的延续


  宗密入寂后,中国佛教史上经历会昌灭法的劫难,各宗典籍一时之间都丧失殆尽,除了南禅以外的宗派都衰败下来。华严宗也不例外,但其传承却不绝如缕,始终没有中断。宗密之学,经妙元本奥传给了开明普朗,普朗传元显法现,法现传灵光洪敏,洪敏传长水子璇,从此开始了华严宗的复兴。子璇九岁时师事普慧寺契宗,太平兴国中(公元976—983年)诣秀州灵光寺从洪敏听讲《楞严经》,至耳根圆通中“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后究华严奥旨,至长水(今河南洛宁县西)讲《行愿钞》、《法界观》、《圆觉经》、《十六观》数十会,撰有《楞严经疏》、《金刚经疏论要刊定记》、《大乘起信论疏笔削记》。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署长水疏方楞严大师之号,宝元元年(公元1028年)入灭。


  子璿门人长水净源(公元101l一1088年),泉州人,世称晋水大师,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返后师事于长水,听讲《楞严》、《圆觉》、《起信》。著有《仁王经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原人论发微》、《云间类解》、《普贤行愿修证仪》等,大振华严宗风。当时有高丽王子义天送回华严宗章疏,才使华严宗教文重新完备。净源以下,传神莹希冲,希冲传道鸣妙观,妙观传玉峰师会。当时有道亭作《华严一乘教义章义记》,观复作《教义章析薪记》,希迪作《教义章集成记》,同师会所作之《教义章复古记》,世人称为宋代四大家。师会另外还著有《一乘教义章焚薪》、《华严同教一乘策》(希迪为之注)以及《同教问答》《门人善熹为之注》等。其后又有义和作《无尽灯章》,以华严宗旨来赞颂西方净土,复庵作《华严纶贯》,鲜演作《华严玄谈决择》,戒环作《华严》、《楞严》、《法华要解》等,都是继承宗密之风,以禅顿为入门阶梯,楞严为中心的。


  元、明、清三代的华严宗传承,都是师会一脉。元代由南宋的玉峰师会,传本觉悟心,传竹坡普悟,至无名衲、方山元介二人。衲传大德圆明,明传宝集妙文。当时禅学渐衰,教乘稍盛,性相二宗并驱海内,相学之人流囿于名相,因此元世祖命妙文居宝集寺,独振圆机,融通寂照。元介传珍林慧琼,琼传真觉文才,文才对于古今史籍,无不精究,因此元世祖命之主洛阳白马寺,成宗请他主五台山万寿寺,封为真觉国师,著有《华严玄谈详略》、《肇论疏》等。文才的同门有皎渊月,传到苍山普瑞,被南诏段氏所信奉,撰有嚷华严悬谈会玄记》四个卷和《华严心镜》、《玄谈辅翼》等。文才另一同门南山真华,传宝觉简,至大宁善学,宁行华严忏法,修净土五悔诸文,大弘华严宗法。


  明代华严宗比天台稍为兴盛,多兼学慈恩。从师会的五传弟子南山真华以下分为两系。一系是:真华——独兰溪——德岩净行——能仁——清——玉峰永琛——石庵德距——南中定兴——虎丘青——汾阳清远——高原明昱。另一系是:真华——青谷元遇——别峰大同——汴梁古峰——栖岩慧进——达庵广通——寄庵普泰。泰传遍融而至莲池侏宏,沬宏著《弥陀疏钞》,总持圆顿法门,融会事理,指归一心;又以戒为根本,撰有《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发隐》,以及《竹窗随笔》等共二十余部著作。普泰的另一弟子悟勤传雪浪洪恩及憨山德清。雪浪著有《楞严科判》、《雪浪集》等;德清著有《梦游集》等十二部作品。


  清代继承华严宗的大德有柏亭续法,达天通理,居士则有周克复、彭绍升,乃至龚定庵、杨文会、徐蔚如、谭嗣同等,都是习华严宗旨的。续法是明代莲池侏宏的四传弟子,著有《贤首五教仪》、《科注》、《开蒙》等;通理(公元1701—1782年)是普泰的七传弟子,乾隆十四年被封为阐教祥师,著有《楞严指掌疏》、《五教开蒙增注》等。彭绍升撰《一乘决疑论》、《华严念佛三昧论》。杨文会自称“行依弥陀,教依贤首”,创办金陵刻经处,在国外访求古佚经疏,对华严宗乃至整个佛教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徐蔚如在天津创办刻经处,整理和出版华严典籍,在当时和江南杨仁山相呼应,有贤宗南杨北徐之誉。


  清末民国时期,华严宗的传承尚待考证。但研习、弘扬华严的大德有月霞、宗仰、应慈、慈舟等,他们都各有著述,为近代华严宗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华严宗祖师 下一篇没有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