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增上戒学--三乘戒律的对治重点
2010-02-03 15:55:31 来源: 作者: 【 】 浏览:883次 评论:0

三乘戒律的对治重点


益西彭措堪布


众生因俱生我执,因而产生了很多的烦恼,导致流转轮回,不得解脱 。佛传了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就是为了遣除众生贪瞋痴三毒的烦恼, 然小乘、大乘和密乘遣除烦恼的方法各有侧重。小乘经论主要调伏贪 心的烦恼,大乘经论主要调伏瞋恚的烦恼,而密乘的经续论典主要调 伏无明愚痴的烦恼。

 

第一节 小乘着重对治贪心


大小乘《俱舍论》都指出,欲界中的烦恼,最突出地表现在异性间的 贪着,也就是说,欲界众生视异性间的欢爱为最大的快乐。旁生、人 类、阿修罗、欲天等轮回众生,也是因为贪心烦恼而出生,这就是《 楞严经》所说的「纯情即堕。」


众生因有贪爱烦恼,男女间不由自主地相互吸引,绝大部分的行为都 是围绕着贪爱而发生的,而这些行为大部份是恶业,这也就是为什么 佛陀把对治贪心立为别解脱戒的最主要内容。


初学者欲守持净戒,必须先注意男女之间不能经常接触,否则很容易 生起贪心,若不能有效的对治这种烦恼,最后将会破很多根本戒,造 下极为严重的罪业,这是烦恼自性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认识清楚。


以上并非针对具体的某人而说的,而是从贪心烦恼过患的角度来谈。 但不管是谁,只要还有这类的烦恼,就应该深刻反省,励力忏悔以往 所造下这类的罪业。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提出,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经典有 直接、间接、附带三种含义。例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直接宣说 空性,间接讲「现证五道十地」及「佛地」等的修法次第,《妙法莲 华经》、《文殊根本续》中附带有对许多人的授记。所以在讲女人的 过患时,不能以为男人有功德,因为对于女人来说,男人也有同样的 过患,应知道这是针对各自相续中的粗重贪心烦恼而言。


佛在《正法念处经》中说:「一个具足清净戒律的男人,若以染污心 去看女人,其过失就像地狱中的铜汁烧毁了眼睛一样。」若在今生不 能清净此过失,死后会堕入地狱,受铜汁烧毁眼睛和身体的无量痛苦 。同样的,一个持净戒的女人,若以染污心去看男人,其过失也与此 相同。


布顿仁波切将《正法念处经》的意义作成颂词:「具戒男人染心视女 人,过等地狱铜汁销双眼。」


《正法念处经》又说:女身是祸殃,损毁现来世,若欲利己者,当远 离女身。其大意是,相对于有染污心的男人来说,女人是他的祸殃, 今生、来世的安乐都将因之而损毁,因此真想利益自己的人,就应当 远离女人,方为明智之举。同样的,对女人而言,男人也是祸水,应 该远离。


跟女人接触是否有过失,主要应以发心去衡量。若心有贪执,连自己 的母亲、姐妹的手都不能摸触,如果心无贪执,即使是受了出家戒的 僧人也有许多可开许的地方。西方国家,男女都不避嫌,因从小养成 习惯,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拥抱等的举动,因他们心无贪执,故不构成 恶业。


因此不论修学小乘或大乘、密乘,在受持戒律时,千万不能产生增上 染污心,否则会造下极为严重的业障,故真正发心持戒的人,对外境 及人应详加观察,以免为自己制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又经云:犹如愚人执财物,阻其追求后世心,以染污心求欲乐,损毁 自己与他人。


犹如对世间财富非常执着的人,因忙于现世财富的积累,想不到去为 后世作点准备一样,以染污心去贪求欲乐的人,不但毁坏了自己的今 生后世,连他人今生后世的安乐也同样被葬送。


佛在小乘经部《律本事》中,曾讲过一个有关五无间罪的公案:


佛在世的时候,有位学佛非常虔诚的女居士,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相 信因果、皈依三宝、最后出家为僧,但她的儿子却深深的贪恋尘世。 有一天儿子又想出去和情人约会,被她关起来,儿子央求母亲放他出 去,母亲说:「我绝不让你出去造恶业,你若一定要出去,除非杀掉 我。」其子在贪心催逼之下,竟真的举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事后儿 子惊恐的跑到女友家,战战兢兢地告诉她杀母亲的实情。此女大惊, 暗思此人既能杀母,他日也会杀我,于是假笑敷衍说:「你先呆在这 里,我上楼去一下。」女人上楼后,便大呼捉贼,邻里听到,齐来捉 拿,此人只得逃走。


此人后来渐生悔意,一日他到东方一座城市,遇到一位外道本师。向 其求教,外道说:「若想清净业障,那就应先跳进水里,再跳进火里 去。」水里、火里进出,令他胆怯,未敢照办。


后来他又到印度的另一座大城市,偶尔听到一位内道比丘传法,当他 听到:「如果真发后悔心忏悔,并皈依三宝,依止具德上师,精进修 持,业障完全可以清净,不须感受痛苦的果报」时,心生欢喜,乃发 心出家。出家受戒后,他非常精进闻思修。后来有位比丘问他为何这 么精进时,他回答:「昔日曾为邪淫,而亲手弒母。」不久他弒母的 事,传到佛陀的耳里,佛说:「此人今生故意杀母,犯了五无间罪, 其别解脱戒之戒体已不可能得到,故不能留住僧团。」他因而被驱出 了僧团。


他经过长期的闻思修,已深信因果,并对自己所犯的罪业非常后悔, 知道自己所造的罪业太大,实在无法和僧众同住,便去没有佛法的边 地弘扬佛法,摄受许多弟子。施主为他建了经堂,他的不少弟子已证 得了阿罗汉果。他圆寂后,因生前所造的严重罪业,死后即堕入地狱 ,被狱卒持锤重击昏死过去,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转生在三十三 天。他用天人的神通观察,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转生三十三天,乃得益 于释迦牟尼佛所传教法,所以立即生出很大的报恩心。之后,他去印 度拜见了释迦牟尼佛。见佛后,在佛前听闻了殊胜的教法,立即得到 小乘的见道果(预流果)。


后来佛陀应众比丘之请,讲述了此人的前世因缘,佛并开示因果的不 可思议。依此殊胜因缘,很多人对轮回生起了厌离心,对解脱生起了 希求心,最终得到圣果。


由此可知,染污烦恼心的力量极大,竟能令子弒母,因此凡夫众生, 若想得到解脱之圣果,就要依照上师的教言去做,依教奉行,遣除贪 心烦恼,最终趣入无上菩提。

 

第二节 大乘、密乘也应对治贪心


佛在大乘的《月灯经》中说:女人是无穷尽,具大恐怖之绳,是故诸 佛不赞许,染心执取女人者。


意即相对于有烦恼贪心的男人,女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有很强 的吸引力,而在轮回中不能出离,因此女人就像千变万化又极其恐怖 的绳索,将男人紧紧住在轮回之中。因此诸佛对染污心,贪执女人之 人都不加赞许。又说:「此道不能得菩提,是故不能近女人,犹如瞋 恨之毒蛇,智者应当远女身。」


意即以染污心贪执女人,便永远不可能获证菩提,因此对女人不能亲 近,女人就像一条瞋恨心极强的毒蛇,一不小心便会被咬而丢命,因 此有理性智能的人应该远远地避开。


佛在大乘《三摩地王经》中说:「染心凡夫众,因执腐女身,转生为 腐身,堕落于恶趣。」


意为:如果男人对本为污秽不堪的女身非常贪恋执着,便会作出许多 不轨的行为,这对已受戒的人来说,是破根本戒,因其贪着污秽身的 果报,来世也转身为具污秽身的众生,若加上作邪淫的罪业,则会堕 入恶趣之中。


有人说:「学密宗可以享受凡情贪欲,贪执凡夫女人。」出此言者, 实未曾真正依止过具相金刚上师,没有好好闻思过密宗的经续和上师 的教言。莲花生大师说:「初入佛门,凡是增长邪分别念的缘都是违 缘;尤其对男人来说,最大的魔障是女人;对女人来说,最大的魔障 是男人。除此,对男女二者共同来说,饮食衣服是最大的魔障。」及 :「不如理受持三昧耶的女人是修法人的魔障。」


这也在间接的指出,不如理受持三昧耶的男人,同样是女性修法的魔 障。要知道,我们所修学的无上大圆满,有很多传承灌顶都是莲师传 下来的,若不遵循莲师之金刚语,欲成就这些大圆满又从何谈起呢?


无垢光尊者曾云:「贪执凡夫女人会招致十方的诽谤。」同理,「女 修行人贪执凡夫男人同样也会招致十方的诽谤。」


无垢光尊者作了许多揭示女人对修道过患的金刚颂词,下面引述八则 :


其一: 欲求解脱快捷方式精进者,违缘魔障莫过狡诈女,违背圣者形象众垢骂, 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也就是说,欲寻求极快解脱、修行非常精进的人,最大的违缘和魔障 ,即来之于狡诈的凡夫女人,所谓「狡诈女」,是指那些巧言令色, 口是心非,心怀不轨的女人。


如果贪图这些凡夫女人,便会违背圣者的形象,又因行为不如法,不 免会遭世人轻视和垢骂,故无垢光尊者指出,凡夫女人是修行人的世 间和出世间法都遭到衰败损耗的根源,告诫弟子应该远离。间接而言 ,狡诈的男人亦是女修行人的最大魔障。


其二: 谁何虽已进入闻思修,但若遇彼此法即减灭,见未见之果报无限量, 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大意是,虽然修行者已开始了闻思修,但如果对女人产生贪执,这样 闻思修的功德都会消减乃至灭尽,并出现许多过患,今生能见到的如 遭意外违缘、疾病、短寿;所不见的,如护法远离,魔王加持等,后 世更会堕入恶趣,而这一切衰损的根源都在于贪执了女人。


其三: 谁何虽已利益于他人,但若遇彼名声遂消匿,事业空耗利益将减灭, 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大意是,虽然修行者已发菩提心,并开始利益六道众生,但还未证得 圣位,此时,他偶然碰上一个狡诈凡夫女而生起贪心,依此违缘,他 的名声便会逐渐消退,且其已有的事业也会损毁,自己的一切利益也 会消失。同样,真正学法的女人,虽发起了菩提心,但因偶然与狡诈 的男人相逢而生染心,终将导致名声扫地。


其四: 虽为智者但遭垢骂,希求减灭故难利他人,行为下劣故遭俗人笑,远 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大意是,虽然曾是学识非常渊博的智者,但因贪着凡夫女人而会遭受 大众的轻视和垢骂,以前曾经希求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励力祈祷本 尊赐予悉地乃至解脱,现在也因贪着凡夫女人之故,这些出世的希求 心也减灭,这样,想再作利他的事业,自然也就很困难了。且此时所 接触的,都是行为下劣的世间凡夫,他便会逐渐被染污而变得粗俗, 此刻甚至连世人也会耻笑他,今生造此罪业,后世肯定会堕地狱。


一个曾对解脱有希求心,也曾下过苦功夫学法,本可广利众生的智者 ,最终不但自利利他不成,还落到受世人厌弃的下场,实是可悲。因 此凡是真正希求解脱,发心利益众生的男子,必须远离衰损根源的凡 夫女人。女修行人也同样应如是警惕。


其五: 虽为尊者,然已破戒律,护法远离众人不欢喜,业障深重,现来世受 苦,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大意是,虽然本是一位持戒谨严的尊者,但后来因贪着一个凡夫女人 ,而破了小乘、大乘、密乘等三乘的根本戒,这时真正的护法和善神 都会远离此人,三宝弟子也因其造下的深重业障而不喜欢他,此人不 但今生,连后世都会遭到难忍的苦痛。因此无论是出家或在家的初学 男女,都应该严肃的对待这个问题,如果对各自的戒律置之不顾,听 任贪心蔓延,渐渐地就会破掉根本戒,甚至退堕到不信因果,舍弃三 宝的地步。


尤其是对已受灌顶的密乘弟子,因贪执女色追求世间法,最后还可能 导致诽谤金刚上师,舍弃密乘戒等;这样,他所造的罪业,远比魔王 波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魔鬼的瞋心等烦恼也会造很多罪业,但 因他们得不到灌顶,不可能造下诽谤金刚上师等破密乘戒的罪业。这 种恶劣的人,不用去打卦,也可推知他们的出路──堕入金刚地狱受 无量苦。这并非外境的缘故,而是自相续中的染污心所促成的恶业。


金刚道友在同一个金刚坛城,受同一位上师的无上密乘四灌顶,自应 互相帮助,乃至未得菩提前不舍离道友和上师,并注意不对他人制造 违缘,不诱使他人破根本戒,不做非法行,不造根本罪。因为修菩提 心的人,知道天下所有的众生都曾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不能故意让父 母违背上师的教言,而破根本戒,下金刚地狱受无量痛苦。男众如果 有相似的菩提心和大悲心,就不会对尼众造这种违缘,令其破掉根本 戒,造下很多业障。


其六: 虽为贤良染污烦恼增,谋求今生恣意享五欲,显相下劣且又染污他, 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一个品行高尚的修行人,在贪着一个狡诈的凡夫女人之后,其相续中 的烦恼会不可遏制,像上弦月一样迅速增长,不再去追求后世的安乐 及究竟的解脱,而沉缅于今世的五欲享受,处处失态;他这种行为还 会影响、传染给周围的人,因此千万不要接触这种人。


无垢光尊者云:无论身处何地,修行人都应引起高度警惕,远离这种 造违缘的人,否则违缘来时将后悔莫及。


其七: 具信出离胜法亦精进,但若遇彼只谋求今生,弃解脱道永沉于轮中, 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大意是,一个对上师三宝有坚定信心,对轮回有出离心,对解脱有希求心,对佛法有精进心的行者,若沾染上女色,破了根本戒之后,就会追求以今生为主的世间八法,舍弃解脱道。因此,真正修法的男众必须远离狡诈的凡夫女人,在家人自然不必远离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但不能邪淫,否则会造重罪,生生世世不遇善知识,听闻不到真正的佛法,得不到十八暇满的人身而修学佛法。若出了家,乃至未调伏自 相续的烦恼执着时,应远离凡夫的异性,因这是修法的最大魔障。


其八:虽是修习静虑之禅师,但若遇彼善法遂消灭,舍离神山到达闹城边,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


在深山独自精进修持佛法的禅师,在还未得证悟成就时,在某些偶然的机会中,遇到狡诈凡夫女人的违缘之后,作非法行,破根本戒,这样修法的功德自然隐没,不由自主地离开了神山,来到充满业障烦恼的城邑闹市,如同世人去作非法行。


密乘十四根本戒中有「不能诽谤智能空行母」,那么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是否与这条戒相抵触呢?当然没有,因为该条戒中的智能空行母是已成就者,并非指「狡诈凡夫之女人」,但即使是凡夫,异性之间也不能诽谤、排斥。


时下年轻人的特点是贪欲心重,老年人是瞋恨心重。假如男众中有人 对出家女众作了违缘,使她因而失去了根本戒,这样这两个人的罪过 都非常大。因为女众一生中只能受一次出家戒律,这就像有人一生中 只能吃到一顿饭,好不容易饭已捧在手上,却被人抢走一样。这种故 意违反金刚上师的教言,来世只有到金刚地狱去消这业障。


因此心有染污烦恼的初学者,一定要谨慎观察自相续,千万不要放纵 自己的染心。

 

第三节 大乘显宗着重对治嗔心


小乘行人希求自己从轮回中解脱而证得罗汉果,虽然对众生发了瞋心 ,但因其未曾发起菩提心,故无舍弃众生的过患,所以小乘主要对治 三毒烦恼中的贪心,如果没有遣除贪心,则易毁犯四根本戒中的邪淫 戒等。而在大乘中,只要生起瞋心损恼他人,就破了菩萨戒。相对而 言,大乘中生贪心犯戒作不净行,其相续中还未舍弃众生,而生瞋心 犯戒则是舍弃众生了,因此从大乘角度来说,生贪心所造的罪业,远 不及以瞋心造罪业严重,故佛在《大宝积经》中云:「贪心犯戒,其 罪尚轻,因瞋犯戒,弃舍众生。」在传承上师的教言中也提到,就守 持别解脱戒而言,生一百次瞋心,不如生一次贪心的罪业重。就守持 大乘菩萨戒而言,生一百次贪心不如发一次瞋心的罪业重。


若有人因此以为自己是修大乘法,生些贪心无关紧要,这又堕入了偏 执,因为我们都已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及三昧耶三乘戒律,这三乘 戒律无疑都应该守持清净,况且别解脱戒是后二乘戒律的基础,若别 解脱戒不清净,则菩萨戒与密乘戒也就无从谈起。且贪瞋等毒均源于 我执,欲得究竟的解脱,须净除我执,因此由我执而生的贪瞋等毒也 均须舍弃。


若有人贪瞋等烦恼已趋细微,对戒律恭敬,则可知其修行很好,反之 就算其表面上的威仪很如法,但因烦恼粗重,故破戒的机会就会有很 多。

 

第四节 密乘着重对治痴心


痴毒就是众生背离实相的分别心念。所谓「实相」,就是法界的真实 之相,是空性与光明的大双运。但众生因受分别念痴毒的限制,并没 认识、安住在这大安乐的双运境界中,而把本来没有的,执着为有; 本来不是的,执着为是,这样生出子虚乌有的世俗万法。但即使在这 众生分别念的世俗万法境界当中,也仍有其相对正确的实相与行持方 法,如观万物如梦如幻、深信因果、严谨持戒、祈祷上师三宝等,只 是众生对此不知取舍。因此在圣者的眼中,众生犹如狂人、盲人,整 天行持不如法的行为,至为可怜。


众生从痴心中,又生出了贪心和瞋心,若将贪瞋痴三毒比喻成一棵荆 棘树,贪瞋二毒是树枝、树刺,痴毒是树根。小孩或力量不大的人, 遇上荆棘树时应小心的避开或将树枝、树刺折断,才能安全通过,而 身强力壮、又有工具的人,就可以直接将荆棘树连根拔掉,清除这个 路障。同样的,根器相对不高又不具备殊胜方便的弟子,应先避开或 对治贪瞋二毒,而根器较高又有殊胜方便的弟子,就可以直接从对治 最根本的痴毒着手,迅速地把三毒烦恼同时遣除。


密乘即是通过直接以如来的智能对治痴毒,而迅速遣除三毒烦恼的殊 胜法门,具体的方法可在接受灌顶之后,通过上师的窍诀或闻思续典 而了知。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增上戒学--尊重戒律 下一篇增上戒学--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础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