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第五册 宗派概论(六)
2018-03-05 17:11:0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5279次 评论:0

第六课 律宗
  

   律,指佛陀随缘制戒的具体规范,乃因僧众不当行为而被动制定。在印度曾分为二部、五部、二十部等。传来中国的,只有五部中的前四部,即:《十诵律》、《四分律》、《僧祇律》、《五分律》。本宗以律为所依,故名为律宗。


   佛陀制戒的原则是‘随犯随制’,因此律藏中的每一条戒律,都有其制戒的因缘和时空背景,其内容也因应对象而有不同。佛陀在结戒之初,曾宣说制戒的十大利益: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令未信者信;五、已信者令增长;六、难调者令调顺;七、惭愧者得安乐;八、断现在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正法得久住。此十大利益,正是佛陀制定戒律的真正目的。


   佛典初次结集时,即已成立律藏,佛陀入灭后一百年,印度东部的跋耆族比丘首先提出十条新戒律,受到东部僧团的普遍遵行,造成西方长老比丘的非议,乃举行结集,斥为‘十事非法’,导致教团的初次分裂;其后教团陆续分出部派,所传戒律不尽相同。


   佛教初传东土一百八十年间,虽有经典传译,却独缺律典。直至曹魏嘉平二年(二五○),印度昙摩迦罗始译《僧祇戒心》戒本一卷,并敦请十位梵僧建立羯磨法传戒,开中国十师传戒的先河。


   姚秦弘始六年(四○四),弗若多罗译出我国第一部广律《十诵律》后,律典相继传入;其中较重要的是‘四律五论’。广律译出后,中土普遍以弘扬《十诵律》为主,关中则盛行《摩诃僧祇律》;《四分律》译出后,流传更广,渐次取代各部,成为主流。


   南北朝至唐代,陆续有弘扬律宗者。唐初有终南山道宣律师,广事著述,以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为《四分律》的集大成者。他著作‘南山五大部’,为后世研究律宗的重要典籍。其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为千年来我国律学行事的指南。


   《行事钞》将‘戒’分成四科,即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其中以戒体最为重要,为戒律的根本,‘戒体论’乃成为律宗的主要义理中心。道宣将佛陀一代教法判为‘化、制二教’,以定慧法门为化教,戒学为制教,提升了律藏的地位(占佛陀教法的一半);又融小归大,使律宗具有大小二乘互摄互通的特殊意义,奠定他在八宗的地位与发展基础,贡献卓越。


   道宣律师久居终南山弘化《四分律》,因其学养深厚,严持净戒,律学大彰,世称‘南山律宗’。道宣的弟子秀(周)继嗣法统,成为南山律宗二祖,其后法脉不绝。唐朝末年,经会昌法难及五代战乱后,佛教衰颓不振,律宗亦渐式微。


   至宋代,允堪、元照律师大弘律宗,唯因释律有异,形成‘会正’与‘资持’二宗,‘资持’影响尤广。


   宋代以后,几经战乱,律宗典籍逐渐散佚,至元、明两代,乏人传承。明末清初,复有莲池、蕅益、弘赞、元贤等著作论述;并有南京古心如馨律师登五台山,感得文殊菩萨于云端受戒,顿悟心地法门,广学大小乘律法,开坛说戒,徒众万人,再兴南山律宗。古心门下的寂光,于南京宝华山创建南山律宗道场,成为日后的中国戒学中心,至今天下丛林传戒,多依循宝华山的戒坛仪轨。


   寂光的弟子见月继承宝华山法嗣,见月数传至文海,清世宗时,奉诏入京,住持宝华律宗的分支--法源寺,开坛传戒,从此宝华山法脉分灯全国,文海戒子遍满天下。清代太平天国之乱,宝华山受到严重破坏,重建后,盛况不复。民国初年,唯弘一律师校正三大部及其他律藏,云游著书,弘传南山律宗。


   佛教的戒律讲究修身利人,所谓‘人成即佛成’,戒律从外相的修持清净,到内心的不动念,层次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小小戒已不适用于各国不同的民情及现代时空。星云主张应以戒律‘不侵犯’的根本精神推广五戒、菩萨戒,方能匡救当今道德沦丧、社会失序的时弊,提倡戒律规范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建立人间佛教受持菩萨道自利利他的戒行,以八正道、四摄六度为戒律的内容,饶益众生。


   经云:戒如良师,可以指导我们;戒如城墙,可以保护我们;戒如轨道,可以规范我们;戒如船筏,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生死大海。戒,是学习做人的根本。清净的戒行,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圆满幸福快乐的人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四册 佛教史 下一篇第六册 实用佛教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