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清凉石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妙德庵 05-15
·忻州市五台山文殊洞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宝华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古佛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海会庵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大宝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宝德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县法华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玄真寺 05-10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清凉石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妙德庵 05-15
·忻州市五台山文殊洞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宝华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古佛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海会庵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大宝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宝德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县法华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玄真寺 05-10

TOP

四智
2009-08-24 14:14:00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编 作者: 【 】 浏览:417次 评论:0

四智,具云四智相应心品,又简称四智心品,意即与四智相应的一聚心、心 所,是菩提的四种德能,亦即佛的四种智慧,是转有漏的第八识、第七识、第六 识,及前五识,如其次第所得: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 四、成所作智。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作显了智、平等智、回观智、作 事智。隋笈多译《摄大乘论释论》卷九作镜智、平等智、正观智、作所应作智。 唐波罗颇密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三作镜智、平等智、观智、作事智。


 大圆镜智是转有漏的第八阿赖耶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远离一切我执、 我所执及一切所取、能取的分别,能缘的行相及所缘的内境都微细难知,而于一 切境界能不愚迷、不忘失(常现前)。性相清净,远离一切有漏的杂染,为一切 纯净圆满的色心现行功德所依,又摄持一切清净无漏功德的种子,能现能生自受 用的佛身、佛土,及其余三智的影像。无间无断,穷未来际,犹如大圆镜,能映 现众多的色像。如《佛地经》说:“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相影现。如是, 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即六处)、境(即六境)、识(即六识)众像影现。”这 个智,内缘取自体功德的种子,外缘取一切真、俗所知境界。就缘真即缘取真如 的方面说,是无分别智;就缘俗即缘取其余境界的方面说,是后得智所摄。其体 是一,随义用的差别分为二种。了俗由证真,证真为先,然后缘俗智生,所以把 这个后生的缘俗智称为后得智。或者和后得相似,称为后得智。其余的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亦是如此。


平等性智是转有漏的第七末那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远离二执,观染净 诸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由此安住无住涅槃,经常和大慈大悲相应,随十地菩 萨所乐,示现他受用的佛身、佛土等影像。又是妙观察智的不共所依。这个智周 遍缘取一切真俗境界。


妙观察智是转有漏的第六意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善观察一切诸法的自 相及共相,无碍自在(《佛地经》说:“谓于一切境界差别常观无碍”)。又摄 藏无量陀罗尼(总持)门、三摩地(定)门,及所发生的六度、三十七菩提分、 十力、十八不共法等无量功德珍宝,在大众会中,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转大法轮, 断世间一切疑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这个智周遍观察一切法的自相、共相皆无 障碍,所以也是周遍缘取一切境界。


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眼等前五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是为想方便利乐地 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一切有情,周遍在十方一切世界,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 思议的变化身、土等三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的八相成道等事。这个智也能周遍 缘取一切境界,然而随意乐力或缘一法,或缘二法,或缘多法。


四智虽然各各定有五遍行、五别境、十一善及心等二十二种心法(《佛地经 论》卷三作二十一种)相应,然而在佛地一切心心法的分位所现起的各种功德中, 智即别境中慧心所的作用最为殊胜,所有其余的有为功德都是智的差别,所以以 智为名。如《佛地经论》卷三说:“智有四种,谓圆镜等,于佛果地诸心心法分 位所现诸功德中,智最殊胜,以智为名,总摄一切有为德故。”又四智,如上所 说,是如其次第转有漏的八、七、六、五识所得。如《佛地经论》卷三说:“转 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 转第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切平等性故。转第六识 得妙观察智相应心,能观一切皆无碍故。转五现识得成所作智,能现成办外所作 故。”然而《大乘庄严经论颂》卷三说八、七、五、六识、如次而得故。无性 《摄大乘论释》卷九也说转五现识得妙观察智,转意识得成所作智。对《庄严论 颂》所说,有两种解释,第一《庄严》是不依次第而说,并非说转第六识得成所 作智;第二是《庄严论》中据第六识能作神通等事业,所以说得成所作智;前五 识到果位才能够观察,所以说得妙观察智。对《无性摄论》所说,《成唯识论了 义灯》卷七末说“无性二释,各随一义,不违二论”(《唯识》、《庄严》)。 然而《佛地经论》(卷三)评破转前五识得妙观察智,说说法除疑,周遍观察, 不是前五识所能。总之,以《唯识》、《佛地》等论所说为正义。智虽然不是识, 然而依附识而转起,以识为主,所以说是转识所得。又识的意义是分别,智的意 义是决断;在有漏位中,智劣识强;在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勉有情令依智 舍识,所以说转识得智。


 四智是道谛所摄,所以只是无漏,即诸佛的功德及身、土等,皆是无漏的种 姓所生。诸佛已经永远舍弃一切有漏法的种子,虽然有示现作生死身、业、烦恼 等,和苦、集谛相似,然而实在是无漏道谛所摄。


 四智的种子,皆无始时来法尔本来具有,依附第八阿赖耶识,前灭后生,相 续不断,不是现在从熏习所生,此即大乘二种种姓中本姓住种姓,《成唯识论》 卷九说:“谓无始来依附本识(第八识)所得无漏法因。”发心以后,由听闻正 法等外缘熏发,令无漏旧种渐渐增长,此即大乘二种种姓中习所成种姓。又说: “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薰习所成。”大圆镜智、有说菩萨金刚喻定(第 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现在前时,转灭一切有漏种子及异熟识等,即开始现行。 有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还没有顿舍异熟识种,要到次刹那的解脱道初成佛位才 得开始现行。《成唯识论》卷十平列两说,《佛地经论》卷三只举前说,然而 《成唯识论述记》卷十以后说为正义。这个智,执持一切无漏种子令不失坏,从 初成佛起,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平等性智,菩萨初地初现观时即菩萨见道初现 前位,和我、法二执相违,才得开始现行,从此以去,在以后的诸地中,加以修 习,令增长清净圆满。在无漏观等现在前时,经常现行。假如有漏心现前,或有 间断。象这样展转到第十法云地最后心以后,便和纯净的第八识相依,尽未来际, 相续不断。妙观察智就生空观品说,二乘见道位也得开始现行,此后展转顿悟者 从见道位到无学位,渐悟者从四果向大到菩萨解行地终,顿渐二悟菩萨或者到上 位(上位即十地及如来地),只要不是有漏心现前或无心时,皆得现行。就法空 观品说,菩萨见道位才得开始现行,此后展转到上位,只要不是有漏位,生空观, 及无心时,其余一切位皆得现行。成所作智,有说在菩萨修道位中,由后得智引 发,也得开始现行。有说要成佛才得开始现行,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前五识所得。 前五识以五根为不共依,而以现行第八识为共依。在因位十地中,能变的第八识 是有漏,所以所变的五根也是有漏,有漏不共必俱同境的五根,必不能发无漏的 五识。因此成所作智要到成佛依五漏的五根才得现行,而且这个智由作意才现起, 所以在佛果上,也不是永远现前,常有间断。《成唯识论》卷十平列以上两说, 《佛地经论》卷三评取后说。总之,四智中,妙观察、平等性二智,通达修习二 位的菩萨,证得一分;大圆镜、成所作二智,必须到究竟位才得现行。从而具足 这四智,得大菩提的,只是究竟位的佛果。 (黄忏华)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类境 下一篇五重唯识观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