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11】
2009-09-26 08:55:58 来源: 作者: 【 】 浏览:498次 评论:0

白鹅往生


云南张拙仙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凄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 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目,彼来观佛,维那开示,令求往生,不可恋世。逐为念 佛数十声。鹅绕三匝,两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记。噫,异哉。一切 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情爱一起正念即失


有净业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属助念,何虑不生。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 ,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浅。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 故也。

 


华严大意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乃如来初成正觉。称法界性。与一切破无明证法性之四十一 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己所证。及一切众生性本自具之菩提觉道也。以故华严一经。王于三藏。而一切诸经、皆从此经流出。彼凡夫二乘。虽同在菩提场中。场中。毕竟不见不闻。以非彼境界也。虽则凡夫二乘不见不闻。实为普度人天六道 众生之根本法轮。何以故?一切法门。皆使自力。断或证真。方了生死。念佛法门。但具信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断惑证真。末世众生。 颇 不易到。舍此念佛一门。则芸芸众生。出苦无期矣。此经于入法界品。善财以十 信满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最初于德云座下。即闻念佛法门。及至末后。至 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加被。俾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名等觉菩萨。 普贤乃为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生欣乐。随即令其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华藏海众。一切法身大士。夫华藏海众。皆十住十 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诸大菩萨。尚须回向往生西方,方可以亲证即心本具之菩萨 觉道。况其下焉者乎。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 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数声。亦可往生西方。得预末品。若非华严所说。一生 成佛之法。末后归宗。归于往生西方。彼世之禅教诸知识。能不以念佛法门为权 小方便。非究竟道乎。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由闻此义故。一切凡夫。当不至高推圣境 。自处凡愚也。是知此经。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 究竟法门。无论何种根性。皆当依之修习。而其最切要者。唯在念佛一门。良由 全性成修。故上上根不能 踰其阃。全事即理。故下下根亦臻其 域。此经乃一大 藏教之本源。一切法门之归宿也。

 


护教


一切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为嘱。流通之法。最初须以建立塔庙。印造经像为始 。以若无塔庙经像。则无由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而一切含识。俱 无由瞻礼圣容。培植善根。闻法修持。开发心地也。流通之人。须真修实践之僧 。及有势力财力之王臣绅商。一名内护。一曰外护。内护则严持禁戒。笃修净业 。于禅教律密净土。或专主一门。或兼修各宗。必使自他得益。幽显蒙庥。阴翼 治道。潜淑民情而后已。外护则不惜资财。广种福田。普令同人发起信心。内外 相资。法逐流通。若无有道德之内护。则师表未立。人将安仰。若无有势力之外护。则资 斧无出。外侮莫御。以故如来将入涅槃。以法付嘱国王大臣。并及诸天 善神。令于后世乘愿示生。一切国土。流通佛法。

 


论禅净之权实顿渐


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 ,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澈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 之理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 兹上求 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澈大悟人中之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 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 受死,既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 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 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止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 澈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 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 彻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惟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惟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 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其有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 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 禅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 谬论而自误误人哉?

 


禅与净土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澈悟澈证,不能超出生死。故 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 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 辨谓顿性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 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 。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 。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垦心。 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 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 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 音反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 孰妙于是。

 


四料简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亦要念。虽通没 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 四料简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无禅有净土 。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 前,督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 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 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 ,就明白四料简的意思。所以将禅有无。略为抉择一下。所谓禅者,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澈证一念灵智,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 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 法门。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垦切 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 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 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 要紧的道路。然而明心见性,只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 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 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 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四料简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的功夫,更能真信切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力猛如虎。再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曰:「犹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 来教化众生。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故曰:「现世为人师。」以明心见性人 ,念佛求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百 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故曰:「将来作佛祖。」第二偈料简者,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 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 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 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 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 受妙法,一生便证阿鞞跋致,不退转位。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第三偈料简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 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道,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 蹉路。」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实证。故云蹉路。或云: 「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大彻大 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 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而受生去。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 靠得住也。故曰:「阴境若现前,督尔随他去。」此阴境指无始以来善恶业境, 非指五阴魔境,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谓一般不知修持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罪报难逃,地狱难免。万劫轮回,谁 为依靠?

 


净土法门大要


原夫众生与佛。本性原无二无别。只以众生不守自性。为尘劳所污。习所染蔽。 致迷悟攸殊。生佛回别。惟众生迷有浅深。根有大小。如来乃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善根成熟者。令其直登觉岸。 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是以四十九年中。大小渐顿半满之教。随其种性。 施以教化。宗教法门。多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澈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 未尽。则生死轮回。依然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觉。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 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脱。是诚不易。惟念佛求生净土 法门。专仗弥陀愿力。无论善根之熟否。恶业之轻重。乃至五逆十恶。但得生信 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善根成熟者。固顿圆佛 果。即恶业深重者。亦得幸预圣流。较之仗自力者。其中难易得失。不待烦言而 解。故此净土法门。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诸大乘经。 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或以净土法门。至简至易。虽愚夫愚妇。亦能 为之。遂藐视净土。不知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十法齐收。华严入法界品。善财 菩萨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令其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夫善财立登等觉。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 。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无明证三德之人。尚尔回心念佛。愿生西方。又华藏 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西方。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妙门。成真之捷径也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可了 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在佛在世时。众生色心业胜。依仗自力 。或可证道。今当末世。根劣障重。知识希少。若舍净土。无由解脱。永明禅师 。恐世不知。故特举料简以示来兹。诚迷津之宝筏。昏后之明灯也。修持净土念 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 。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 。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 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 。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 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 。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 教起行。大势至念佛三昧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 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 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 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纸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要字句分明。不假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 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写经者。至诚写经。专心一意。只管写经。别无 情见。迨天已黑。仍抄写不辍。忽有人告以天黑。云何能写经。尔时写经之人。 情念一动。遂不能写。夫明暗之分。众生之妄见也。众生之凡情也。故当专心一意。妄尽情空之际。只知写经。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则无光。而不能写经 。迨至为人提破。无明动而情想分。妄念一动。光明黑暗。顿时判别。遂致不能 写经。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 即是正智。又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是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 。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 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为人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 。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 杀盗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 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 。乃能称为笃信。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 必大明乎心性。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死者少。纸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 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 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 。为了脱生死之妙法。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 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又云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赅八教。甚哉一句弥陀。微妙难思。惟佛与佛。知其究竟。等觉以还。尚有未尽。所 谓菩萨少分知。若我辈凡夫。尤当信而行之。

 


腊八粥因缘


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十二月初七 日)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 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 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来,浴欲尼连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 天人,知悉达太子将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相好庄严,乃化作牧牛女,献佛九转 乳麋?何谓九转乳麋?先从千牛榖乳以饮五百牛,次榖五百牛乳以饮二百五十牛 ,次榖二百五十牛乳以饮一百二十牛,次榖一百二十牛乳以饮六十牛,次榖六十 牛乳以饮三十牛,次榖三十牛乳以饮十五牛,次榖十五牛乳以饮八牛,最后乃以 八牛乳和以香稻煮成粥麋。太子啜此乳麋,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 ,端坐思惟,断尽烦恼,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即今日成道之事也。腊八粥即仿乳麋,佛啜乳麋而后成道,我等 即以啜腊八粥为庆佛之成道,其因缘如此。

 


偷心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 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下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心中无主 、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持戒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 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修行第一大忌


世之愚人、每多不修实行、偏欲得一真修之虚名。以故设种种法、妆点粉饰、成 一似是而非之相、冀人称赞而己、其心行己污浊不堪。

 


临终


病者临命终时、搬动卧处、更换衣服、实是增其痛苦、促其速死。孝子仁人、何 忍出此。若谓死于卧床、后人卧之不吉、则是以寇仇视其亲矣。若谓衣冠不整、 为鬼将篮屡裸裎。果如所言、则何不将食物塞满其腹、免彼为饿鬼乎。臭皮囊且 无用、况衣物哉。气绝之后、亦当任其侧卧、不必矫正。(任他临终时,或座或卧、或侧或仰、或直或曲、均当听其自然、不可移动。)因此时仍有知觉、略一触动、 便生嗔恚。一生嗔恚,将堕入毒蛇猛兽道中。须待周身冷透、神识完全脱离、用 热手巾搭 肋膝等处、即可转软更衣。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10】 下一篇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12】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