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大乘修心七义论释 【一卷】
2017-12-26 17:19:05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20次 评论:0

大藏经补编 第09册  No.33


大乘修心七义论释


民国 慧海等译


无着贤菩萨造


敬礼大悲

   
清净三学修觉心  宏扬圣教遍十方  住持正法顶庄严  敬礼无等上师足
   

三世佛子共行道  出生利乐大宝藏  由善弟子数劝请  谨依师语而开显


诸欲得无上正等觉之补特伽罗。发菩提心已。须励力修世俗胜义二菩提心。如龙树菩萨云。我与此世人。欲证无上觉。依根菩提心。坚固如山王。大悲尽十方。不依二边智。修此之教授。大依怙师得三师所传。一谓法铠论师。能割己肉。惠施他人。专修慈悲。心证空慧。二谓慈瑜伽论师。自能实取他苦。三谓金洲大师。此即金洲大师之修法。


此中引导之理。虽多不同。然善知识佉喀巴规。作为七义。一明所依加行法。二正修菩提心。三取恶缘为菩提道。四明摄为一世修持。五心修成之量。六修心三昧耶。七修心学处。初者。论曰。先学诸加行。此中有三。一修暇满难得。二修死殁无常。三修生死过患。今初


思惟得此修法所依之暇满人身。必须成就圆满善因。以有情中修净善者少。故难得暇满之果。若观他趣傍生等众。得此暇满更为希有。我今得此暇满。不可唐捐。当须修一净法。二者。思惟寿无定量。死缘极多。即於今日。亦无势力能保不死。故从今起。当励修正法。三者。思惟经说。从善恶业。感乐苦果。故应断一切恶。随力修善。


第二正修菩提心有二。一修胜义菩提心。二修世俗菩提心。初中有三。一加行。二正行。三结行。


初加行者。先修归依发心。启白本尊师长。供养七支。端身正坐。数出入息二十一遍。勿令错误增减由此堪为静虑之器。


二正行者。论曰。思诸法如梦。谓现为所取境之一切情器。悉皆如梦。是由自心迷乱。乃显如是。离自心外别无少法。断除增益。其心实有耶。论曰。观心性无生。心性空生住灭三相。无显形等色。悉皆不住身内身外。性全非实。故俱不可执。安住於无分别中。尔时若起对治分别谓身心皆空者。论曰。对治亦自解。即观对治自体。知无自性。而住其中。为明住彼理故。论曰。道体住赖耶。离七转识一切起灭。性无所有。心亦无执。明了安住无分别中。


三结行者。论曰。中间修幻夫。随逐修定之力。诸威仪中。当知所现自他情器。一切如幻。都无实体。


二修世俗菩提心分二。一根本。二後得。


根本者。论曰。杂修二取舍。此极重要。寂天大阿闍黎云。若求速救护。自及他人等。应修自他换。应秘密胜行。又云。若不能真换。自乐与他苦。非但不成佛。生死亦无乐。又云。如是灭自苦。及息他苦故。应舍我於他。应护他如自。初应明缘自根本母。作如是念。猛修其意。以母於我。从初住胎。守护未坏。乃得值遇佛法。修行正道。其恩极大。非但现世如是。即从无始生死以来。皆以慈眼观照。悲心摄持。救诸损恼。办诸利益。其恩尤大。此母竟因数利我故。致令於生死中受种种苦。实可悲愍。我今亦应报诸利益。除诸损恼。当思此被何害。乃被苦集所害。苦能直害。集能间损。我应取受彼二事。当修母身。所有一切苦集。皆入自心。入自心已。修猛利喜欲。何能利母。谓善乐能利。愿我一切善乐。自全无顾虑。皆施於母。想母现前安乐。具足一切修法顺缘。现前即能成佛。能如是者。当修猛利喜欲。次於父等亦如是修。後当遍於一切有情而修。谓此一切有情。皆无始来为我父母。作无量饶益。其恩极大。然此诸有恩者。悉为生死众苦所逼。云何令彼等离诸痛苦。猛修悲心。思惟彼等一切众苦。皆入我身。将我身财三世善根。皆施彼等。令其增长安乐妙善。能得如是。当起猛利欢喜欲乐。为易引生自他换之心故。论曰。彼二乘风息。修出息时。自一切善乐。随风施他。次入息时。他一切罪苦。皆入自身


二後得者。论曰。三境毒善根。若依悦非悦意中庸三境。发生贪瞋痴三毒时。当思有多有情。如我依於三境发生三毒。惟愿彼等一切三毒。皆入我身。彼等皆具无贪瞋痴三种善根。又为於彼策正念故。论曰。诸威仪诵持。应恒读诵发猛利欲。愿诸有情一切罪苦。皆成熟於我身。愿我一切乐善。皆成熟於有情。令自能取他人苦故。论曰。取次从自起。若现能取自己当来所生众苦。则亦能取他身众苦。


第三取恶缘为菩提道者。论曰。罪满情器时。恶缘变觉道。若由恶果。退失器界圆满。及令有情暴恶等。致生无量苦。即应转彼为菩提道。此有意乐加行二种。意乐又有由世俗胜义二菩提心转诸恶缘为菩提道。初者。凡我所生一切众苦。皆由往昔不知我执为怨敌。有情为恩人所感。今明一切众苦皆是我执过故。论曰。报应皆归一。凡我所生众苦。皆由於自执我而感。不应责他。入行论云。所有诸世间。损害怖畏苦。皆从我执生。我何用此鬼。谓由无始以来。於无我执我。爱自我故。造恼他等业。於生死中感恶趣等一切众苦。入行论云。意汝欲自利。虽经无数刼。以此大疲劳。汝唯成就苦。如是众苦由我执生。故当观我执犹如怨敌。由於无我执我之心。从无始生死直至现在生一切苦。又嫉妒高者。轻毁低者。等者争胜。皆从此生。其令我不解脱生死。受人非人损害等苦。皆由此造。入行论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损害我。今念诸怨恨。摧汝自利心。若我执生时。当观我都非有。何故执我。即随我执生时。现前断除。为令我爱妄执。後不更生故。应勤励力。入行论云。汝曾伤害我。昔时彼已过。今见汝何逃。应摧汝憍慢。由是凡有损害。皆是我执为崇所感。故应励力。调伏我执。如霞婆瓦云。於此短寿期中。愿当尽力调伏此鬼。又於自利之心行。名曰俗人。於利他之心行。名曰法师。当如善知识「本」之行持而修取舍。如善知识本云。今除於心门。持一对治短矛。相待而击。无余可修。彼急我亦急。彼缓我亦缓。观我执如怨敌而断除者。霞婆瓦云。是送崇法。


如是已观我执犹如怨敌。为爱他故。论曰修一切大恩。总谓一切有情。皆是无始有恩父母。往恩甚重。即成无上菩提。亦须依赖一切有情。如入行论云。有情与诸佛。同能办佛法。如恭敬诸佛。何不敬有情。谓於修佛之补特伽罗。佛与有情恩量相等。故於此诸大恩有情。当修猛利慈悲。自取其苦。将自善乐皆应施彼。特若有人非人作损恼时。当念彼损我者。从无始来作我慈母。彼於自己罪苦恶誉全无顾忌。为我作利益。备受生、死种种众苦。由迷乱力於昔亲眷全不相识。及由我自恶业所策。令彼现造害我恶业。後因此果而受众苦。故此因我长时受苦。後亦当受。诚可悲愍。当如是勇猛修习。又思我昔於此唯作损害。今应为此遣除众苦。办诸饶益。勤修取舍。又如现见若人或犬。即应现前尽力饶益。若必不能现前饶益者。应由意乐。愿其离苦得乐。速当成佛。至心思惟语亦持诵。又应发愿。凡我今後所作善事。皆当利彼。又损我者。若系鬼神。应念我从无始以来。饮噉汝之血等。今应酬报。我血肉等。尽应施汝。意剖自身。置彼能损者前。凡我之血肉骨等。随汝欲食。慨然捐弃语亦言说。次想损者。由食我肉。息其饥渴等苦。无漏妙乐充满身心。成就二种大菩提心。如是尽其一切食血肉鬼神种类。皆应如前施我自身。令一切饱满具足善乐。如是应观一切过咎。皆从我爱执生。视如怨敌。一切利乐。皆从有情生。视如亲眷。尽力饶益。朗日塘巴云。我随展观几许深法。一切过失皆是自造。一切功德皆是有情所有。以此关要除将利胜施他。衰败自取外。别无所解。


二以胜义菩提心转恶缘为道者。论曰。乱境观四身。空护最无上。谓凡依烦恼。内外情器所生众苦。当知一切烦恼众苦皆是自心错乱所现。无少真实。于世俗中如是现者。譬如梦中火焚水漂而生苦恼。是由於无实执实成过。就胜义中。一切诸法皆无所有,若观烦恼或苦之自性。初全无生是无生法身。由无生故亦无可灭是无灭报身。无生灭者。中亦无住。是无住化身。此等自体不可分离。是自性身。此观妄境为四身。是明四身之教授。


复次应思作损害者。能劝我进修二菩提心。其恩极重。我离对治。发生烦恼。而不了知。此来警告。定是师长或佛所化现。若患癞病等生猛利苦时。当思我若无此苦。则堕入现法范围。不念正法。由此令念正法。定是师长三宝之事业。总应至心思惟。如亲近师长。是为发生菩提心。今依此损害或众苦。亦能令我发生二菩提心。此即所愿。


二以集净二种殊胜加行。转恶缘为道者。论曰。四行胜方便。初集积资粮加行。谓我生苦时。便起希望无苦之心。尔时即表示汝不乐苦。欲安乐者。应修乐因积集资粮之相。以是供养师长三宝。承事僧众。施鬼神等食。总由身语意三业。勤修资粮。次皈依发心。於师长三宝供曼陀罗。至诚祈祷曰。若病者善。加持令病。若愈者善。加持令愈。若死者善。加持令死。断除希望怖畏二心。至诚祈祷。第二净障加行。应思汝不乐苦。是表示当断苦因罪障之相。由四力门悔除令尽。谓悔先所造罪。是破坏力。後至失命亦不更造。是制止力。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等。是依止力。修习空性。持殊胜陀罗尼等。是现行对治力。第三供魔加行。供施食後。至心告云。汝为我作修菩提心之助伴。此恩最大。今後愿将一切有情众苦。皆令熟於我身。若不能尔者。则应施食。修慈悲心。告云我当为汝作现前究竟一切利益。愿莫障碍我修法。第四供养护法加行。施护法神食。祈请息灭修法违缘。成办顺缘。为取客缘为道故。论曰。随现遇而修。谓倏然发生病魔敌等。猛利苦时。应思此世界中如是苦者。有无量数。彼等可愍。愿彼等一切众苦。悉入我身。又思此能损害者。为我作修菩提心之助伴。犹如师长。其恩甚大。又见他苦时。当无间取入自身。若自或他起猛利烦恼。至心思惟。愿他一切烦恼。摄入自身。如是一切转恶缘为道之方便。皆灭希望恐怖二心。如朗日塘巴云。究竟虽皆能至离希怖之道。然於现时分为亲怨而修者。如正曲树。


第四明摄为一世修持。论曰。总摄教授心。应修习五力。初牵引力。谓从今为始乃至今月。今年。此生。成佛。愿常不离二菩提心。数数引发其心。二修习力。谓数数修习二菩提心。三白种子力。谓为生长菩提心故。随力集积资粮。四破坏力。谓随起我爱执分别之时。当念由此从无始来令受种种大苦。即於现世。受苦。造罪。虽欲修法而不能成等。皆是此造。应当远弃我爱执分别。五愿力。谓一切善行之後。皆当发愿。惟愿从今至未成佛。不离修习二菩提心。惟愿随遇一切恶缘。皆当转为此法助伴。供养师长三宝护法。及施食後。祈祷愿皆如是成就。此五种力。犹如密宗。摄一切法为吽字之法。若尔。此法命终教授云何。论曰。大乘死教授。五力重威仪。谓修此法补特伽罗。患病必死。先修白法种子。将一切资具供养师长三宝等大福田处。令於彼等全无躭着。次修愿力。谓於师长三宝。供养七支。猛利祈祷发愿云。愿我於中有及後世一切生中。加持能修二菩提心。加持值遇开示此法之师长。次修破坏力。当念由此我爱执分别。昔曾令苦。後若不离。仍不与乐。现在亦由爱执此身而招痛苦。若审观察。了知身心全无可执为我者。当断除我执而住。次牵引力。数起猛利欲乐。愿我於中有位。亦当修习二菩提心。次修习力。谓当忆念。前修二菩提心之理。威仪。谓临死时。右脇向下。右手托颊。以小指端塞右鼻孔。息从左出。次以慈悲为先。乘息出入修二取舍。後想一切生死湼盘起没等法。皆是心现。了知心性全无所有。心亦不执。如是杂修二菩提心而死。临终教授虽多自夸。然实更无较此为希有者。


第五心修成之量。论曰。诸法摄一要。谓一切大小乘法。所为皆在调伏我执。若未成我执对治。则所修法。皆悉无义。若所修法。皆成我执对治。则是身中已生修心之相。修法是否成法。其差别即在此。故说此是称行者之秤。论曰。二证取上首。谓若他赞言。此诸法师身皆生法。堪称贤善行者。他不讥嫌虽亦是证。但勿以此为主。世间常人不知自心。仅见外表一善威仪。亦喜悦故。要自心无愧。方是主要之证。以正直心善为观察。若自觉无愧是修心相。即生起对治。故当励力求自心无愧。论曰。恒当依欢喜。由善修心力。後随遇何恶缘。皆可取作修心之道。生此心力是修心之量。故随遇何恶缘。皆可修欢喜。更於其上。取余一切恶缘亦无难色。应如是学。论曰。散能住即成。如善骑马者。虽心散乱亦不坠马。如是未观察时。忽有损害等恶缘。亦不生瞋恚等。能将恶缘渐转为修心之助伴。是修心之量。为求能如是当励力修学。此等修成之量。是於相续生起修心之相。非谓修成。即便不修。生此等相後。仍应励力修心。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论曰。恒学三总义等。三总义者。一修心不违戒。二不现怪诞。三不堕党类。初谓不应自云。我是修心者。便轻微细学处。应当具足修心意乐。从别解脱至金刚乘随自所受一切学处。守护不犯。二者非为令他知无我爱执故。斩伐神树。伴恶癞等。是诸怪行。悉应断除。如格西敦巴在惹镇寺所兴教规及迦当派之传记。皆不应违越。三者如但忍人恼。不忍鬼神侵害。或敬长上。轻视卑下。或慈愍亲属。瞋恚仇敌等。应除此一切偏然。遍修一切也。论曰。转欲住本位。谓意乐将前自爱执。转为较自爱他。身语等行。则应如同法道友而住。此说一切修心。外名须小。增进须速。自身成熟。他犹不觉也。论曰。不应说残支。若他有世间过失。如一目等。或有佛法过失。如犯戒等。凡不雅语。皆不应言。论曰。全莫思他过。总於一切有情。别对一切法侣。若见有过。应作是思此是自心不净所现。非是他有如是过失。遮止寻求过失之心。论曰。先净重烦恼。先观自身何烦恼最重。即聚一切法为其对治。而先调伏。论曰。断一切果求。由修心故。而欲获得利敬等事。後世人天安乐。及自湼盘。此等自利。皆应断除。论曰。弃舍毒食。谓凡杂执法实有及我爱执等分别之一切善行。犹如杂毒之饮食。皆应弃舍。论曰。莫学直报。如记他违害。含恨不舍。皆应远离。论曰。莫发恶言。不应为报他人恶言。而出恶言。伤害他心。凡有祸事。不应说言。是此所感。论曰。勿候险阻。谓不应怀记他所违害。待能报时而为报复。论曰。莫刺心处。如暴露人过。及诵非人等心咒。能令他心生猛利苦。此等行为皆不应作。论曰。犁载莫移牛。谓自应得之过责。矫诈移他。如斯过行。皆应断除。论曰。不争先得。于公有物。由多方便转自独得。如此心行。皆应断除。论曰。不作经仍。不应终求自胜而暂负於他。或为治魔治病而修心者。如同经[怡-台+乃]。故应断除自利。有人心理。以为修心是治鬼魔之法。如是则与送鬼无别。言佛法者。须能对治烦恼分别。论曰。天莫成魔。如诸世人。若所奉神不欢喜时反害自己。说名。变天为魔。若由修心反增憍慢。法成非法亦复如是。修心是为调伏自心。若由我慢反令自心粗鄙。是法未达扼要。如鬼害东门。送俑西门。故言药须中病要断我爱执。于一切人犹如奴使。论曰。乐因莫求苦。如亲友等死。想其财食书籍等。皆归我有。若施主家遇病遇死。想来集资粮。若同等行者圆寂。想诸利养独归於我。敌者死亡。想绝怨害。我得安乐。如是凡为自身安乐之方便。欲令他苦者。皆应断除。第七明修心学处。谓学修心不退倍复增长之方便。论曰。诸瑜伽修一。谓衣食等一切瑜伽。皆以利他心而作。论曰。诸倒覆修一。若因修心害病招魔。他人瞋恨。自己烦恼增长等。不欲修心者。应思世界有多有情如我此过者。彼诚可怜。惟愿彼等过患。悉归於我而修取舍。论曰。初後作二事。谓在早起。发牵引念云。今日当不离二菩提心。昼间亦以正念正知如是摄持。夜临卧时。当观一日所行。若有违背菩提心者。应自责罚而求悔除。发心後不更尔。若无违者。应修欢喜。常愿以後仍如是行。论曰。二境皆应忍。若眷属资财皆圆满者。应知如幻。莫生憍慢。尽力而作利他方便。若最衰败。自下唯有流水。亦当知彼如幻。并当取他一切衰损。无怯弱心。论曰。二事舍命护。一总法三昧耶。二别修心三昧耶。若无此二。现後安乐。皆不得生。故於此二种三昧耶。应当爱护。论曰。当学三种难。谓烦恼生起。初难忆念。中难制止。後难断除。故初生时。应即了知。中起对治力而善断除。为令後不复生应当励力。论曰。取三主要因。修法之主因。谓值遇良师。自心堪能如理修法。具足修法所须顺缘。若自具足三因。应修欢喜。亦愿他人具足彼因。若自不具三因。当思世界有多有情如我不具三主要因未得实法。彼实可怜。愿彼不具三因之过。悉熟於我。彼等皆获三因圆满。至心修习。论曰。修三无失坏。谓大乘一切功德。皆由信敬师长而生。故应不退敬信师长。由修心是大乘法之心中心。故於修心勇进不退。於大小乘微细学处。守护不退。论曰。成就三无离。谓身语意三不离善法。论曰。於境无党修。遍澈底善习。谓於一切情非情境。无党而修。随心显现一切境上普遍而修。非唯口言。须澈底而修。论曰。於怨敌恒修。谓於敌对。或复共住。自未损彼而来害者。或由业力心不悦者。於是等诸难生处。尤应修习慈悲。又於师长父母等殊胜境。更应断除违恼。论曰。不依赖余缘。谓不依赖衣食具足。无人非人之所损恼。身强健等顺缘具足。若顺缘不具。即由二种菩提心门。取不具足为道助伴。论曰。今当修主要。从无始来。受无量身。皆归唐捐。现今应於此生修主要义。谓较诸现事正法为要。行说二法行为主要。较诸余行修菩提心为要。较由教理门修。依师教授专精修习为要。较余威仪坐榻专修为要。较远离境。勤修对治。而为主要。故应修习彼诸主要。论曰。不应颠倒。谓离六种颠倒。一不忍修法之苦。而忍降伏怨敌。守护亲眷等一切艰苦。是忍颠倒。二不欲修习清净正法。而欲现世财位。是欲颠倒。三不由闻思修门领受法味。而受世间乐味。是味着颠倒。四於作恶者不修悲愍。反於苦行修法者而修悲愍。是悲愍颠倒。依托自己之人不令修法。而教作增长现世财位之方便。是教心颠倒。於出世之乐善。不修欢喜。见怨敌有苦而生欢喜。是随喜颠倒。应离此六倒。而修六无倒。论曰。不应间辍。由於正法未获正解。时修时辍。应离彼事。专一恒常而修心也。论曰。应坚绝修。即於修心。断除余恋。一向而修。论曰。观择令脱。先观自身何烦恼最重。即应勇励断除。次以近触生烦恼境等。试察复生不生。若复生者。仍以对治断除。乃至使彼不生。应励力修。论曰。不应自恃。谓自觉於他有恩。或觉自是长时勇猛修正法者。或觉自己有智清高。如是等慢。皆应断除。以修爱他愈自者。全无可慢处故。惹镇寺训云。莫望於人。应祈於神。论曰。不应暴戾。他在众中责诃自等。不应报复。不应暴戾。现今我等诸修法者。其法不能对治我执。故忍耐弱於新肉。暴戾过於藏臻。此法不足信。修法须能对治我执。论曰。不轻喜怒。不应於小事。便示喜怒相。侵犯朋友。论曰。莫着声誉。若饶益他或修正法。不应希求称谢及声誉。如是应尽全生。由根本後得二门。善修二种菩提心法。获修成力。


论曰。将此五浊世。转为菩提道。教授甘露藏。从金洲传来。谓於刧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五浊充满之时。安乐缘少。人非人等损恼受苦缘多。恶缘交杂。即应以彼为修心助伴。而修其心。故恶缘愈多。善行愈能增长。犹如转毒为药之甘露。此是金洲大师之教授。胜余教授之处也。若知如是修心。名生安乐城。亦即是说修心之身。以自他世出世间一切安乐皆从此生故。若集一切力。令心法合一善修其心。便能不久。自他义利皆得圆满。论曰。由醒夙习业。多胜解为因。能轻苦讥毁。请调执教授。今死亦无悔。此是伽喀巴大瑜伽王。由善修心已生爱他愈自之心。永断自利系着。获得大力之语。

  
由具名称法王恩  善获耳传大宝藏


因信众劝开显力  愿众皆修菩提心


民国二十七年端阳日校阅一过略加修改。诸有大乘志者幸当於此教授深垂意焉——法尊识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七十空性论科摄 【一卷】 下一篇辨法法性论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