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文库热门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综合指要 1.维摩诘是金粟如来化居士身,在释尊大法中,弹呵小乘渐教勉其进趣大乘,所以对于小乘法,每有讥评。此种作风,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与出家声闻,站在对立的地位,其实若统全局来观察他实在是释尊重要的配角。他的手法、眼光,在小乘的立场说是「诤」,在大乘的..
更新:2018-06-09   / 点击:196    【查阅全文】
第十六课 僧与六和敬
第十六课僧与六和敬 僧即僧伽的简称,于义为众。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以上,方得称僧,然则僧乃团体之号,非指某一人也。后世一人亦称僧,意谓此人乃僧伽中的一分子,如古代虽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然而一人亦得称军,于理略同。不过,若照定义言之,称一人为比丘,称多人为僧,乃为合理。 ..
更新:2018-06-09   / 点击:219    【查阅全文】
第十七课 四圣谛
第十七课四圣谛 诸佛说,总不离四圣谛的范围。谛是真理义,四圣谛亦称四真谛,或四谛法,释尊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1),为五比丘(2)说此法,嗣后对于当机者(3),又复重说三次,称为三转*轮(4)。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法。苦谛是指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时,心身上所受的诸苦,这些苦,都..
更新:2018-06-09   / 点击:186    【查阅全文】
第十八课 声闻四果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佛弟子,闻佛小乘声教,悟四谛之理,断三界见思惑,入于涅槃者,皆属声闻僧。声闻僧,自凡夫位,修到阿罗汉位,乃出三界,这中间,须历四向,证四果,然后成办,并非一蹴可几。 三界内的见惑(1)和思惑(2),能使一切有情,迷乱颠倒,不能出轮回,了生死。所以小乘圣者,必须..
更新:2018-06-09   / 点击:180    【查阅全文】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综合指要 1.照佛学来说,出家受具足戒的人,应称为比丘,不应称僧,因为僧是僧伽的简称,于义为众和合,可知是团体的称谓,其条件是:三人以上,而且具足六和敬,才可以称做僧。可是,后人往往对于一位比丘,也称之为僧,这只能认为习惯,不能认为合理。如前人诗云:「洞庭..
更新:2018-06-09   / 点击:202    【查阅全文】
第十九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
第十九课缘觉乘和十二因缘(一) 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当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 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依天台(1)教义,缘觉与独觉不同:有一类行者,闻佛说十二因缘之理,因而觉悟者,名为..
更新:2018-06-09   / 点击:191    【查阅全文】
第二十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二)
第二十课缘觉乘和十二因缘(二) 十二因缘的次第,对于过现未三时因果的递嬗(1),分析得极为详尽,而且秩序井然。欲避其果,须断其因,这便是缘觉乘行人所觉悟之点。 若照流转门(2):十二因缘的每一支,皆由因缘果,因生故果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
更新:2018-06-09   / 点击:207    【查阅全文】
第二十一课 皈依三宝
第二十一课皈依三宝 佛门称佛、法、僧、为三宝。此三宝,自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1),度五比丘后(2),即已成立。彼时释尊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此名化相三宝,谓佛教化众生之相状也。亦名别体三宝,或真实三宝,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以佛三身(3)为佛宝,六度为法宝,十圣(4)为僧宝。..
更新:2018-06-09   / 点击:183    【查阅全文】
第十九、二十、廿一课 综合指要
第十九、二十、廿一课综合指要 1.一切众生,只有两条路:无始至今,在三界六道里,所经历的,皆属流转门摄。自修正道后,其思想和行动,显然是厌生死苦,趋向涅槃,故自初下手以至成佛,皆属于还灭门摄。他们虽在修道,然而当色身未谢,道果未成时,亦不免有思想行动。但这种思想行动,只是应付..
更新:2018-06-09   / 点击:194    【查阅全文】
第二十二课 七众与戒律
第二十二课七众与戒律 佛门行者,不出七众,所谓七众者:即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式叉摩那,四、沙弥,五、沙弥尼,六、优婆塞,七、优婆夷。 比丘为出家男子受具足戒(1)者之称。含有三义:一、乞士义、谓上从如来,乞法以资慧命(2);下就俗人,乞食以维寿命也。二、破恶义,谓修圣道,..
更新:2018-06-09   / 点击:223    【查阅全文】
第二十三课 六道轮回 (一)
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一) 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涂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称三善道,因其造业程..
更新:2018-06-09   / 点击:188    【查阅全文】
第二十四课 六道轮回 (二)
第二十四课六道轮回(二) 地狱为六道中最苦之处,其位置在地中,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名根本地狱,有八热及八寒之别(1),是为十六大地狱。二名近边地狱,即八热四门的十六游增地狱也(2)。三名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水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感,因此苦报及寿命,亦各不同。若论受..
更新:2018-06-09   / 点击:227    【查阅全文】
第廿二、廿三、廿四课 综合指要
第廿二、廿三、廿四课综合指要 1.饿鬼和畜生二道,苦报孰重孰轻,至为难言。照三恶道次序,应该是畜生、饿鬼、地狱,可知饿鬼的地位,是在畜生之下,地狱之上,而其所造的恶业,也是较畜生为重,较地狱为轻了。然若将多财鬼和牛豕虫鱼等相较,则似乎鬼较畜为乐;若将国王的白象,洋妇的狮子狗,..
更新:2018-06-09   / 点击:209    【查阅全文】
第二十五课 十善业道 (一)
第二十五课十善业道(一) 三界之内,一切众生,因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1)轮转。其中依正二报,苦乐二受,千差万别,如是一切,无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不可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我、我所(2),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能主宰的..
更新:2018-06-09   / 点击:156    【查阅全文】
第二十六课 十善业道 (二)
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二) 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若能回向无上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一..
更新:2018-06-09   / 点击:186    【查阅全文】
第二十七课 五蕴皆空
第二十七课五蕴皆空 吾人的身体,可以分为精神与物质两大部份。此两大部份,又皆可以再分析为若干小部份,以明心身皆由积集而来,所谓之:因缘假和合,无有实法可得,俾行者对于空无我义,能得到深切的了解。 五蕴又译为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者。蕴是积聚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
更新:2018-06-09   / 点击:199    【查阅全文】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 综合指要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1.看了十善业的因果,就可以知道:一、有因必有果,有善因必有善果,决不落空。二、果之所得,超过于因甚多,有如经商,一本万利。三、若不回向,皆得人天福报,若回向无上菩提,皆成为作佛的条件。四、世间一切富贵享乐人,他们皆于过去生中,作过十善中的某善,..
更新:2018-06-09   / 点击:212    【查阅全文】
第二十八课 饮酒的过失
第二十八课饮酒的过失 往昔释迦牟尼佛,在支提国,婆提城,是处有恶龙,凶暴为害,人及鸟畜,无敢近者,秋谷熟时,亦遭破坏。有长老(1)名沙伽陀,著衣持钵,游行乞食,渐近其处,闻恶龙为害,乃到泉边桥下,敷座而坐。龙闻衣气,即发嗔恚,从身出烟,长者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龙愈怒,..
更新:2018-06-09   / 点击:177    【查阅全文】
第二十九课 大千世界
第二十九课大千世界 经中说:虚空之中,世界无量无数,故国土众生,亦无量无数。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1),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则属虚空矣。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2)居山腰四面,忉利天(3)在山顶。山根有..
更新:2018-06-09   / 点击:173    【查阅全文】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第三十课劫及世界成坏 劫是梵语劫簸的简称,有大中小之别,译言时分或大时,谓用通当年月日,所不能算之极长时间也。此大中小劫,皆依人寿增减而计算,据智度论(1)所说: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百年减一至十岁为止,如是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经成、..
更新:2018-06-09   / 点击:176    【查阅全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