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梅日更寺(梅力更召.昌梵寺)
梅力更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阴山山脉乌拉山的南麓。“梅力更”蒙古语是“聪明”、“智慧”之意。
梅力更召原为乌拉特西乌旗旗立庙,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距今已有343年的历史。梅日更葛根是蒙古文化史上杰出的学者、精通佛教理论的大师。于公元1677年,在黄河北岸“海日图”(现达拉特旗境内)建立一座藏传佛教寺庙,称“梅日更葛根召”,即梅力更召前身。
三世活佛梅日根活佛学问高深,很受康熙的喜爱与赏识。康熙赐梅力更召为“广法寺”。
解放初期,梅力更召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共有五座殿堂。喇嘛最多时曾有五百人以上,固定俸禄一百多人。在文革期间,殿堂、佛像、经书和供器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召庙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迄今,梅力更召历代转世活佛有九人,第九世活佛孟克巴图,曾任内蒙古佛教协会副会长、包头市佛教协会会长,于1990年12月13日返召,主持教务至今。
天王殿
梅力更召是一座藏、汉风格结合的建筑寺院。梅力更召 300多年来沿袭蒙古语诵经、蒙古语教学和蒙古语法会,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今。是世界上现存藏传佛教唯一用蒙古语诵经的召庙,但现在会蒙古语诵经的喇嘛越来越少。
2012年,“梅日更信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梅日更召信俗”表现形式主要有:农历正月十五、八月十五,举办大型查玛(即“会”),上层活佛喇嘛都到大殿里诵经,转界石,喇嘛跳查玛舞。八月十五还举办赛马、摔跤活动。五月初五,僧人、民众祭祀乌拉山主峰、山石。七月十三,乌拉特西公旗杀公牛祭祀敖包。腊月二十三,喇嘛到百姓家颂祭火词。以上所有祭祀都是用蒙古语诵经。
护法殿
这就是300多年历史的大殿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御赐召名“昌梵寺”,授蒙、藏、汉、满四种文字匾额。
原来这里是舍利殿,在门口顶礼后随喇嘛进大殿朝礼。
回到大殿
大殿两侧的墙壁精美,讲述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故事。
大殿正中两侧是十八罗汉。
进入大殿的内殿,也就是弥勒佛殿。
勒佛殿正中供奉的是1992年塑造的13.5米坐姿弥勒佛,佛像背光壁画是300多年的旧作。弥勒尊两侧是贤劫千佛。殿堂两侧是八大菩萨、莲师、白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