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二十三)
2018-02-23 15:35:03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8453次 评论:0

15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一 信


    甲 信自心


    乙 信佛土


    丙 信法门


   二 愿


    甲 念念厌离娑婆秽土而欣往安乐净土


    乙 愿早往生净土得断无尽烦恼而成无上佛陀


    丙 愿早往生净土得学无量法门而度无边众生


   三 行


    甲 通行


    乙 正行


    丙 助行


  
一 信


  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一法门,约之不出信、愿、行之三要。


  信者,疑断解成,志专心决之谓。约有:信自心、信佛土、信法门之三信。

 

甲 信自心


  一、信吾人本心,无始无起,无终无灭,持续而恒,随缘而转。从生趋死,虽死非断;从死趋生,虽生非常;招果有因,因熟成果,非一生之偶然,是故当求永安真乐。由业受身,身还造业,非一死所能了,是故当怀深忧远虑。生死苦长,升沉变亟,茫茫六趣,知飘茵坠溷之何居!冥冥三涂,有幽囚宰烹之可惧!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快驹过隙,光阴容易虚度!盲龟值木,佛号好勤持念!故曰:‘此心不向今身了,更向何身了此心’。


  二、信吾心本源真性,即是佛性。是故吾人本具佛性,本来具足如来智慧佛德之藏,圆常安乐,自在清净。若遇善友开导,皈依佛法僧宝,信从佛正法门,恳勤修习,必能证得。故曰:‘劝君买桌江头去,定卜月明载满船’。


  三、信吾人无始以来,亦曾生天,亦曾作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诸圣贤众,分身尘刹,觉悟群生,吾人夙生必曾值遇承事供养,植种善根,所以今生得闻佛法,复能发起信愿之心。虽由迷昧不自觉知,须信常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是故应发勇猛精进之心,立坚决深固之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大慈大悲,大雄大力,无感不应,无机不摄,吾人果能敬信修习,佛菩萨必救度接引。观之历代往生净土僧俗男女人等,皆以夙生善根力故,现生敬信修习力故,诸佛菩萨救度接引力故,已皆往生安乐净土,成大菩萨;我亦如是,有愿必成。故曰:‘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卑生退屈’。


  
乙 信佛土


  一、信阿弥陀佛于过去久远世中,亦与吾人同为凡夫,舍国王之尊贵,从佛出家,发最深固大菩提心,立四十八深宏誓愿,积功立行,生生不退。依其本因地中、行愿力故,及其所教化成熟诸众生善根力故,遂成极安乐圆妙严饰之净土,与诸共愿行者同生其中而成无上正等真觉,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二、信由此释迦牟尼世尊娑婆世界之西,过十万亿佛土,确确实实有一安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所化之净土,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洎清净大海中无量无数菩萨圣贤僧众,常共围绕,听佛说法,依佛法行,从佛法因证佛法果,永离苦难,得大解脱,神通妙用,不可思议,化身十方,修佛功德,摄诸有缘,同归乐土。净莲化身,不由胎爱,随往生者信心深浅,愿力大小,行功圆偏,而有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九品──之别:下三品者,带业往生之凡夫也;中三品者,断惑证真之圣众也;上三品者,宏智大悲之菩萨也。下下品下,复有铁莲疑城之级,广摄罪恶深重或信愿薄弱之众,使生净土之后,忏恶修善,断疑生信,亦得花开见佛。然虽有此九品三级之殊,一经乘愿往生,皆得永脱生死轮回之苦,终成大觉圆寂之佛。一经花开见佛,皆得衣食如意,成无量寿,身心自由,游无量刹。风林水鸟,常演法音,大士众圣,共为善友。至安至乐,至美至善,至明至净,至真至常,故名无量光寿佛极安乐净土。

  

丙 信法门


  一、信此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法门,乃二千九百年前降生于中天竺国,为----百亿日月、百亿天地──三千大千娑婆世界之教主释迦牟尼佛口之所亲说;弥勒菩萨、舍利弗阿罗汉、韦提希皇后等之所亲闻;阿难陀阿罗汉亲承佛旨之所结集流传;即今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是也。其余劝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刹之经论,散见大藏,不可胜纪。佛说无量寿经之时,舍利佛等大阿罗汉,弥勒等大菩萨,及诸天诸神人非人等无量数众,皆发愿往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之时,韦提希皇后依之修持,当即往生安乐土。佛说阿弥陀经之时,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无数佛土,阿佛等无数诸佛,同时赞叹我本师释迦牟尼佛,能于此五浊恶世之娑婆界中,说此最方便殊胜之法门。历代祖师圣贤善信称扬修习得往生成效者,更难悉数,故应信此法门最真最尊。


  二、信此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法门,下至极恶众生皆可修证,上至等觉大士亦应修证。盖下下品及铁莲花生者,即造五逆、十恶应堕地狱、饿鬼、傍生、中者,闻此法门起信、发愿、修行得往生也。其中品生者,即能持五戒、行十善、或更稍修禅定,当生人道、神道、欲界天道中者,闻此法门起信、发愿、修行得往生也。观之往生净土圣贤录中,自大圣大贤以至淫女、屠户、鸟兽鱼虫皆有往生者,可以知矣。其上中品生者,即欢喜地至远行地之菩萨也。其上上品生者,即不动地至等觉地之菩萨也。观之佛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亦发愿往生,可以知矣。故应信此法门最广最盛。


  三、信此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法门,其理性虽不可穷尽,其功德虽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本因地中,曾发诸方世界有称念其名者即为护持摄受接引往生之宏愿。故阿弥陀经佛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自知得生净土。故一经往生净土,便可直至成佛,永无纡曲,永无退转。但须心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而执持不忘,即得具足无穷尽之理性及不可思议之功德。且更有最易行之道,但须每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尽十呼吸,亦决定往生得不退地,永脱轮回,直至成佛。故名此法门为横超三界法门,一超直到如来佛地,非若从其余法门修证者,初从戒善以超三恶,次从禅定以超欲界,次从般若以超色无色界,尚未能入菩萨正定聚位,中间多复迂滞回堕之虞!岂若此门但从皈依娑婆界佛法僧宝而皈依极乐界佛法僧宝,即得顿超三界乎?故应信此法门最易最妙。

  

二 愿


  信心立矣,若不发愿,如有病人于此,虽得灵丹妙药,已知服之必能却病延年,身轻力健,设若不愿身轻力健却病延年,或复妄谓我今无病多寿,身体康强,无需乎此,置之不服,则不能得健康安乐延生之效。此亦如是,若不愿离娑婆、愿生极乐,则还与此法门为无关系。故信立当济之以愿,约之愿亦有三:


  
甲 念念厌离娑婆秽土而欣往安乐净土


  释迦牟尼佛乘大悲救苦之愿,为此娑婆秽土中之教主,圣口叮咛,劝吾人厌弃离脱此娑婆秽土而欣慕往生彼安乐净土。吾人唯能顺佛之教,依教奉行,乃得谓之皈依佛法,不辜负佛恩耳。一者、厌此阎浮提洲──吾人所居之地球即在此洲内──内、外、共三依俱苦,故愿离脱;欣彼极乐净土内、外、共三依俱乐,故愿往生。云何内、外、共三依俱苦也?谓内则依自身而有饥渴、冷热、疲劳、淫欲、生老病死等苦;外则依天然界而有风雨、雷电、雪雹、瘴雾、烟尘、沙砾、荆棘、岖崎、波涛、鼋、龙、虎、蟒、蚊蚋等苦;共则依人为界而有牵制、讥骂、争夺、伤害、淫乱、狂暴、奸险、欺骗、强占、暗窃、势驱、威迫、刀、箭、枪、炮、毒药、牢狱、乃至恩爱别离、怨憎会遇、祸起萧墙、变生衽席、求活不能、求死不得等苦。故此难堪忍受──娑婆译义──之界,实为众苦之海;此界中之人类,又为苦海之蜗!一经往生安乐之界,此之众苦永皆脱离。化身如意,故内依唯乐而无苦;受境称心,故外依唯乐而无苦;善友俱会,故共依唯乐而无苦。二者、厌此娑婆世界,地狱、饿鬼、畜生、恶神充塞,虽得生天,第一重天亦不能过九百万岁之寿,亦尚不免衰耗争斗之苦。纵使生至非想非非想天,亦不能过八万大劫之寿。犹复执心拘定,不能自由,报期一尽,还从业坠。镬汤、炉炭、禽腹、兽胎、或神、或鬼、忽天、忽人,轮转靡定,出没无常,至危至险,极可恐惧!不唯人无足恋,亦复天无足希──其有欲以念佛而生天者,当知亦是魔念,应速除灭。其有劝念佛之人,求转世得人中富贵之报,或生天之乐报者,当知彼是魔鬼,应自坚持正愿,勿为所欺──,故愿离脱三有,欣彼安乐世界。彼安乐界,从本以来未有三恶道名,一经往生,即为善人、贤人、真圣、大圣,唯进无退,唯得无失,究竟成佛,常乐我净,至安至宁,永离怖畏。不唯上品可嘉,亦复下品可羡,故愿往生。三者、厌此娑婆秽土,茫冥隔碍:九地诸天,亦各为自类心境所拘碍,不能互相通达;降至五趣杂居地之欲界中,又复区为三界,不相闻见,不互往来。一曰、天界,往来见闻但及天与仙神;二曰、人界,往来见闻但及人与傍生;三曰、鬼界,往来见闻但及鬼与地狱。又复鲜知夙命,不了他心,无不晦昧昏迷,故愿离脱;欣彼极乐净土显豁开通,圣眼互见,圣耳相闻,他心鉴照,夙命清净,身境无障,法性圆融,无不光明洞朗,故愿往生。

  

乙 愿早往生净土得断无尽烦恼而成无上佛陀


  在此娑婆世界,虽发成佛之心,恶缘充满,善缘稀罕,修行甚难,多有退失,少得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即具成佛之因,善缘具足,恶缘绝无,修行甚易,决不退失,皆得成佛。为成佛故,愿生净土,乃菩萨之大智心也。若无此愿,虽得往生,未能即从上品生。

  

丙 愿早往生净土得学无量法门而度无边众生


  在此娑婆世界,欲一生中成就佛菩萨行,具足诸佛菩萨功德智慧,通达无量方便法门,善能随顺一切众生种种根机性欲而为化度,甚难甚难!然一往生安乐净土,花开见佛,证无生忍,即得深达实相,遍通法性,分身十方世界,普度无边众生。为度生故,愿生净土,乃菩萨之大悲心也。若无此愿,虽得往生,未能即从上上品生。

  

三 行


  信真愿切,若不实行修习,如病人虽欲服灵丹妙药而得却病延年、身轻力健之效,然不如法调服,则还与此灵丹妙药为无关系,不能得其成效;此亦如是。故信立、愿具,当济之以行,约之行亦有三:

  

甲 通行


  一者、孝养父母,敬事师长,救护生灵。二者、具皈佛、皈佛法、皈佛法僧之相,持戒修善。三者、存自觉、觉他人、觉行圆满之心,信因知果。此三种行,盖为信佛教者通常之行,而观无量寿佛经亦取为往生安乐之要行也。

  

乙 正行


  正行者,即念阿弥陀佛也。通言念佛,未专指念阿弥陀佛,今则为求往生安乐土故,专指念阿弥陀佛也。即念阿弥陀佛,复有:觉性念、观相念、持名念之三种。兹就古今贤哲所亲验遵行之至简至妙者言,无过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复有三种:一、每日定课念:复有二种:一、于每晨起身,盥漱之后,于佛像或佛经之前,面西正立,唱皈依佛一拜,唱皈依法一拜,唱皈依僧一拜,唱南谟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唱南谟弥勒菩萨一拜,唱南谟普贤菩萨一拜,三唱南谟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三拜;然后或长跪、或端坐、或仍正立;或出声朗念、或澄心默念阿弥陀佛四字,随气长短,尽十口气。念毕、再唱南谟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拜,唱南谟观世音菩萨一拜,唱南谟大势至菩萨一拜。又诵发愿偈曰:‘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然后随作他事,所费不过十分钟耳。依此日日行之有恒,命终决定往生安养。如行役于外,不能供像礼拜者,当向西合掌立礼,惟念阿弥陀佛而诵偈回向,亦不可缺也。二、于每日随定几时几次,用数珠记声数念之,每日定课念几百声、几千声、或几万声不等,须以渐能增加不可减少为要。每时起讫礼拜唱诵如上,依此日日行之有恒,命终决定往生安养。


  二、恒时随缘念:于一切时,于一切处,随一切缘,作一切事,行住坐卧,语默动止,见闻觉知,色声味触,心有所思,意有所观,即摄六根以念南谟阿弥陀佛。若杀生而不能救,当念南无阿弥陀佛,度其识神而往安乐。若遇病人而不能护,当念南无阿弥陀佛,释其悲痛而生安乐,并须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佛愿力,劝其专念求生。若遇休闲,当念南无阿弥陀佛,愿令宁静而勿游思乱想。若遇劳苦,当念南无阿弥陀佛,愿令精进而得成就安息。推而广之,通而贯之,无非南无阿弥陀佛之一净念相继而已。然此行颇不易行之,最好兼修每日定课之念,除每日定课之念外,乃修此恒时随缘念,则千稳百当矣。


  三、克期取证念:休息世缘,舍离人事,或独自己,或共善友,或于佛寺,或于静室,或定一日乃至七日,一七日乃至七七日,数月乃至一年,数年乃至终身,礼敬佛法,忏除业障,兼诵往生净土经典及诸大乘经律,心心发愿往生极乐,昼夜六时长坐经行,专念阿弥陀佛,克期念成一心不乱,亲证念佛三昧,现前即得了了常见西方极安乐净土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常会一处,则未舍娑婆之报,已证极乐之果矣。故已修前之二行者,能于每年结一念佛七会,行之尤好。

  

丙 助行


  随喜随力修布施中财施,所谓刻印经书,造塑塔像,立寺修斋,饭僧放生,建桥筑路,赈饥济贫,恤孤养老,救灾护病,灯明船渡,茶水汤药等等。随喜随力修布施中法施,所谓自孝父母,教人孝父母,自护国家,教人护国家,自受三皈,教人受三皈,自持五戒,教人持五戒,自念阿弥陀佛,教人念阿弥陀佛,自诵大乘经典,教人诵大乘经典,乃至开大法会,建大法幢等等。要之、凡有善利,无不兴崇,而一一皆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不求人天福报,则万善同归,同归净土矣。


  释太虚曰:夫修此法门者,如赴他处取一物然,信者、如目,要须见得明了,确有其物,确是可取之物,确是吾所能取之物,然后得取之也。行者、如足,虽舒目遥见而足不前进则不能取,足虽前进不欲伸手取之,仍不能得,必目、手、足三者同时俱运,而后乃取得之。故不唯有信,亦不可无行愿,有愿、不可无信行,有行、不可无信愿;抑亦有信愿不可无行,有愿行不可无信,有信行不可无愿也。佛乘妙宝,曰信、愿、行。能确然有得乎此,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净土之法门,更无剩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上海佛学书局流通本)

 

16讲学与修行
 

──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讲学以明心为切要,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起信论云:‘言众生心,则摄世出世间一切法尽’。以一切法皆由心缘起,依持乎心也。盖心有特性,一者、能活动了知,二者、能保存经验──受熏持种──,非此则不名心。由活动了知,则能变缘现前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一切诸法;由保持经验,则能回忆已经之事而推想未来之理。四圣、六凡皆造乎心,十方、三世皆具乎心,故明心即遍明一切诸法也。明心即遍明一切诸法,是以佛虽遍谈诸法,广为无量无数,略摄为三藏十二部,皆不出乎此心。唯说乎此心,而心遂为讲明一切佛法学理中最切最要者。若能明达此心,则见一切色皆见此心,闻一切声皆闻此心。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公案,更无余事;故云:法界唯心。明心即明诸法,故心无体而即以诸法之体为体;诸法之体,清净本然,周遍常住,故心之体亦清净本然,周遍常住,谓之真如法性。故心无相而即以诸法之相为相,诸法之相,含融广大,摄入交罗,故心之相亦含融广大,摄入交罗,谓之如来德藏。故心无用而即以诸法之用为用,诸法之用,种现相生,缘起无尽,故心之用亦种现相生,缘起无尽,谓之圣凡因果。心之体相用即一切诸法之体相用,故心之体相用,无乎不在,无乎不具,无乎不贯澈,无乎不管络,所以体大、用大、相亦大,而在人即人,不事他求,谓之佛心可,谓之众生心可,谓之人心亦无不可。离现前之心而别求一切法者,谓之外道;离现前一切法而别求一心者,亦谓之外道。一切法皆以真如为体性,故心之体性即真如,而圣凡染净善恶因果皆寂灭常如焉。一切法皆以生灭为相用,故心之相用即生灭,而圣凡染净善恶因果皆缘生无性焉。是之谓一心真如生灭,亦谓之真如生灭一心,所云:讲学以明心为切要者,大义如是。


  佛之现身说法,皆为今世间一切有心者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皆是由解起行,由行趣证者。解非行终为空解,证非行无由实证,故谓佛法于信解行证尤重乎行,亦无不可。但行门无量,略摄为八万四千对治烦恼法门,与密教中种种真言持诵仪轨,华严五十三善知识各由一门以成解脱,楞严二十五无学者各由一门以证圆通,以及帝心之法界观,达磨西来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大小乘所通用之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数息观、念佛观等等,莫非修行之妙门,今何以独言修行以念佛为稳当耶?


  于此先要知佛法之宗旨,次要知佛为何义。应知诸佛出世,别无所为,只为一切众生昧其本来是佛,一向迷而不觉,于自心所变种种身根境界上,起惑造业,随业流转,生死轮回不了,枉受种种劳虑辛苦,乃依大悲宏愿,设诸方便,务令一切众生无不从自心中开发无上遍正觉知,同佛一样受用平等妙乐,此为佛法之宗旨。其次、应知佛不同天神、地祇、人鬼一般,只是吾人及一切众生中之已经成就无上遍正觉者。吾人从佛法中修行,乃是发心学佛成佛,并不是发心学天神、地祇、人鬼。所以吾人之标准祗在学佛,吾人之目地祗在成佛,一刹那心中忘失学佛及成佛,即为忘失所依持之标准及所欲达之目的。念者、即是不忘失之谓,心心持念于佛而不忘失,则自然一切举止言动皆趋向于佛,而一一皆为趋向无上菩提之妙修行路。暂有一刹那不记念乎佛而有所忘失,即为忽然不觉,无明心动,动则有苦,便自迷了方向,东西莫辨,举步动足皆不知如何是好。换言之:一刹那不记念佛,即是忘失了所发之菩提心,则无论修何胜行,皆只成人、天、魔、梵有漏因果,及声闻、缘觉权乘因果矣。唯念佛为能总持一切趋向佛果菩提之胜行,而使一切所行无不趋向菩提,绝无渗漏,绝无歧退,故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也。


  此为根本之念佛。释尊更有巧妙方便,以怜愍一切杂想纷飞众苦交逼之有情,虽知念念不忘佛之义,而未能真得念念不忘乎佛,亲切相应;无常一到,未免随业流转,乃教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之法门,即仗弥陀大愿,临终一生极乐,得与诸佛菩萨常会一处,胜缘增上,使之心心念念不忘失佛,直趋无上正觉,此尤稳当中之稳当也。


  知此根本及方便之念佛,乃知始从凡夫发心以历三贤十圣乃至成佛,无不须念佛,无不由念佛。盖念佛不念佛,即佛魔之分界,净染之两途也。不唯一切有情由学佛以求成佛,皆不离念佛,乃至十方过现诸佛之普度众生,亦是不离念佛。以常念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以化导众生成佛故。设使不念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则众生本不能成佛,又何为徒劳无功而现身说法哉!故自利利他,彻始彻终皆只是一念佛妙行耳。


  佛法不是说了便算,听了便算,要在诸君从闻思修笃学力行,以自达到。故今日所谈,暂止于此。(纯一记) (见林刊第八期)


  (附注)庐山学作‘悟理与修行’,今依林刊原题。

 

17论净土之要义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龙谷大学讲──


  日本佛教,要以净土真宗为最发达,而贵校为净土真宗之中坚。在中国现代佛教最发达者,亦惟净土宗,是净土宗为东亚佛教之重心无疑。然而净土宗之贵,在信之笃、愿之切与行之恒,故谈净土宗,必先谈净土宗之信。


  一、信  有二:甲、信根本:根本的信,即在确信有菩提觉道,以能切信菩提,然后方能起希冀心,进取心,而向菩提之道上走。所谓信得切,方能行得疾。信菩提之心既起,同时又要信有已得无上菩提者,由信有已得无上菩提者,方能信有佛及佛所说的法。盖佛即已得无上菩提者耳。乙、信圣教:根本的信既成立,则又要信由佛大圆觉海中流出之一代圣教,故圣教为已得无上菩提而后流出者。同时、又要信一代圣教中唯此净土法门为进取无上菩提之唯一捷径。盖此所谓净土,为简别此娑婆秽土而言。然信之初步,即在有无净土;观无量寿佛经中,佛为韦提希遍示净土。我们要晓得:虚空无尽,世界无边,西方净土,实非假托。能信西方净土而往生之,则于菩提觉道有进无退。欲求无上菩提,当先求生西方净土。


  二、愿  有二:甲、根本愿:根本愿力,即阿弥陀之四十八愿;换言之,即于未证佛果之前,发四弘愿,普度众生,而证所愿之无上菩提也。乙、方便愿:厌娑婆苦,欣极乐乐,念念厌欣炽然而求生西方也。


  三、行  有二:甲、正行:在专持弥陀弘名,朝夕如斯,以期纯一无杂。乙、助行:如持戒、修定,诵大乘经,及诸人伦道德慈善事业、均属此。此二行能精进不退,则得证果。


  四、证  有二:甲、现证三昧:念佛能一心不乱,心入正定,于定心中即能现证西方极乐之境。乙、临终往生:现生三昧,仅是现生法乐,而往生净土法门,以临终往生为主旨。仗弥陀愿力之接引,花开见佛,闻法悟道为亲证。


  前来所讲净土法门,的在于证,而二证中最要者,在求得现证三昧;以得现证三昧,即得往生西方净土。如庐山之远公,在定中三见弥陀净土。故念佛在得现证三昧;能得三昧,决得往生。鄙人七年前、曾作往生要义,详论净土法门,回国后、当寄赠贵校,并盼诸君指教。以期净土法门,发扬而光大之,五浊娑婆,不难化为极乐净土。(满智记)(见海刊六卷十二期)


  (附注)原题‘龙谷大学之讲演辞’,今改题。


 
18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

 

──十四年冬在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中国佛教,自宋代后,谈修行者,不外禅、净。明清以来,莲池诸师极力倡导,净独广扬。而东邻日本,净土一门亦冠余宗;信崇既多,派别遂繁,略而言之,有四大宗:一、净土宗,传教大师传自中国。二、时宗、以平时念佛应与临终时恳切相等,临终时平稳应与平时相等为旨。三、融通念佛宗,以一人即多人,多人即一人;一行即多行,多行即一行为旨。四、真宗。其后三宗,名虽各异,实皆脱胎于净土宗,惟教义微别。又四宗中,真宗最盛,分寺数在二万以上,传教师数十万以上,信崇者数千万以上,合全国其他教徒,尚难相埒。余此次适由日本参与东亚佛教大会归国,因标此题,一谈大意。


  中国净土,有三要义:曰信、愿、行。略释如次:


  甲、信:一、依释尊经及菩萨论,信娑婆西过十万亿佛土,确有世界名曰极乐。又依日本天文家言,此亦应理。彼云:空中世间广大,故得说言虚空无边,世界无量,西方净土,应是实有。二、信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六道轮回,永不休息!人命无常,非旦则夕,若生净土,即得诸乐而无众苦。三、信净土法门,方便稳当,胜余法门。四、信法藏比丘,因地发愿,使此净土名闻十方,庄严灿烂超诸世界,称弥陀名即得往生。五、信佛性本具,平等平等,一切众生均得成佛。


  乙、愿:既坚信已,应更发愿。愿、希望义,有通有别:通愿者,四宏誓是: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之四愿,大乘行者,俱应修习。别愿者,离娑婆苦,得净土乐,念念如是,不或间断。丙、行:既发愿已,应更修行。求生净土,须持宏名,以此法门最为实在;如得三昧,即于定境见弥陀佛。本宗初祖慧远大师,曾在定中三见弥陀,然未离色相,非究竟了;故念佛人要在临终能得往生。


  日本真宗,创始亲鸾,依弥陀愿,称纯他力。弥陀、无量、观无量三经,及往生论,亲鸾上人并皆为注,而特重观无量经十念即得往生义。本宗不持诸戒,但以一念念佛为行;既行是已,方能起信,信已便证,所谓一念即得往生是。


  二宗根本,同生净土,中国所重,信愿行三;日本真宗,惟重在信,全赖他力。比较而言,真宗易行,虽平常念佛,但报恩为旨。若依经论,中国净土,当最中正。(王锡光记)(见居士林林刊第十三期)

 

19念佛往生的原理
 

──二十年八月在华北居士林讲──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由何等现熏何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以心识分别思量的。由这种因果通常道理,所以造上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地狱;造中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饿鬼;造下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畜生。行下品五戒、十善的,感阿修罗报;行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道中;行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六欲天;行上品五戒、十善而兼四禅、八定的,可生色、无色界天。观四谛理,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可了生死而证声闻果。观十二缘起,从缘起流转门入还灭门,由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而得解脱证缘觉果。行六度或十度而成佛果。以上所说的造三品十恶业因,感生三恶趣果,由造三品五戒、十善因,感生三善趣果,由修出世三乘学因,感得三乘圣者的果,这种由何等业因成何等报果,都是据可思议力而说的。要成就何等果,就要造何等因;并要具足必须的缘。因、就是因缘,缘、就是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在这诸缘中,又可分析胜缘、劣缘、顺缘、逆缘等等。


  总之、这都是可思议因缘力所成的果。现在举一个明显譬喻来说明,如人的衣食住的享用,要由勤苦劳力才能得着,每人要物质享用丰裕,就要多勤苦劳力,这本可算明确实在的理。但这种常途可思议的因果道理,却要按部就班的循序以成,不能救急;而在世间却又每每要有救急的时候,如某处遇大水灾,或其他意外灾难,惰游的固得不到生活所需,就是平日很勤劳的也被水一充而尽,失其生活了。所以这就超于平常勤劳而获的道理之外,不但不应责罚他,反须要超于灾难以外的力来救济他。这种救济力,不在被灾难的人,是在救济的人中。可见可思议因缘力所生果,虽很实在明确,但不能包括一切因缘生法。所以进一步要说明不可思议因缘生果的理。依佛法法相中,说有五种不可思议力:──


  一、定力──三昧力──不可思议:若有人造了定业,依可思议力当然不可转,但依三昧加持力,就得解脱。不过、定业有浅深不同,七地以前的菩萨,及声闻、辟支佛、人、天、的定力,都很有限,虽已有了不可思议的定力,可转变境相而未必都有实用;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得了定自在力,由定力可转变一切,如可使水转成火,地转成空,一切害人的工具可转成益人的工具,地狱苦境,依定力加持可成清凉,业报逼迫可成安乐,这所变的境,不但只有相,并且还有实用。


  二、通力不可思议:通、是定慧所起的用,在八地以前,定力与通力有区别,由定力所变的相,没有实用,由通力所变的可有实用。到了八地以上,定通力就一致了,都可起实用。通力的不可思议,可举世间极明显的例来说明,如催眠术的精神治疗,他对于病者也不用药,只是由两心寂感发点灵通力,使病者的身心受他支配,于是病者可愈。这种不用药而治病的,就是不可思议的通力发端;平常以药治病者,就是可思议的因缘力。


  三、借识力不可思议:在阿赖耶识中,本含藏无漏种及三界、九地有漏种,若欲界有漏种遇因缘生起现行,而得欲界异熟识,于是根身、器界都是欲界系,都是欲界异熟识所变现的,所见所闻都是欲界的,不能超欲界之上。但若由定或通的不思议力的胜增上缘,可借使阿赖耶识中的色界、无色界种或无漏种生起现行,身虽在欲界,就可以借用色无色界识以变现色无色界境;或借超过色无色界识以变现出世境。且在上界也可借下界识了下界境,如色界二禅以上常在定中,前五识不起现行,但要了知欲界时,身虽在二禅,可借欲界识了欲界境。这种借识的理,可直通到佛,佛可借异生的识,使异生知佛心中的事。如佛有日在一山中,曾使猕猴知佛心中事。由不可思议的借识力,就不受可思议之识拘缚了。


  四、善法力不可思议:诸佛、菩萨、一切三乘圣者所成的无漏功德法,等流的经典,或佛遗留的威仪、戒律、袈裟、舍利等,这些都名善法。这一切法就是佛果所成就无漏功德法身的均等流类,就是佛的等流身。所以乃至披一一缕的袈裟,就可消灾增福;若诵经典,或供养,或佩带身上,就可免种种灾难,成种种功德。乃至如法华经上说:若读诵法华经,就可得六根清净:眼可见三千大千世界色,耳可闻三千大千世界声,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就在他身上。由不可思议的善法加持力,就可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功用。这怎么是可思议因缘力所生果能比的呢?善法力所以这样殊胜的,就是在真实恳切的信心,完全仗他力,全盘的信任他,依他力就可得救。如千斤的石头,投在水中就会沉下去,但放在船上就可渡河,甚至于过海了。


  五、愿力──誓愿力──不可思议:就是由心力集中所发生的极诚挚得意志力。如念佛的人之发愿往生,当时发愿,使心力集中在往生的誓愿,积久纯熟,成就为习所成的誓愿力,由此誓愿力所成功用,可以发现异乎寻常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如古时有二国王相争,一王打败,于是他集中心力,立誓发愿要作琰摩王,要制罚他的敌人。由他这种强的誓愿力,果然如他的愿,就成琰摩王了,可见愿力的不可思议。


  总上所说五种不可思议力,前三力是三乘圣者或成就禅定的人所有的,我们要想成就,也还要有相当加行,到了相当的程度,才能生起作用,这在一般人,似乎尚谈不到。但善法力和愿力,是人人可得到的,不必要问用功的程度的。如现在闻释迦牟尼佛所遗留的经典中说:西方有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所成的,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果真信佛的所说,信有弥陀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善法力。既知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所以只要信了佛的善法,誓愿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往生,就能得往生。既这样容易,为什么其他的经中说:要修到地前四加行的菩萨,成就定慧,入初地时才能往生净土呢?那是就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而说的;若就不可思议力来说,就不然了,虽没有成就善根的,只要信善法力,同自心中恳切的愿力,就成了善根,就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就成为自己的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就有了分。现在举个很普通的例来说明,如有一个富翁,他立有一个遗嘱,说他所有的财产,帮助全世界六根残缺的废人。这时若有人是已残废了的,那么这人就有享用富翁遗嘱财产的分了。发愿往生极乐的人,就有了极乐的分,亦复如是。


  以上所说的善法力和愿力,与普通说的念佛法门三要素:信、愿、行、也不相违。依善法力就是信心,发愿往生就是愿力,信愿真正确定坚固,那么无论行的浅深,都能往生;不过行的深,品位高就是了。这念佛往生,是由不可思议因缘生果力建立的法门,所以是最殊胜的。一般念佛的人,要明白这种念佛的根本道理,然后再发心念佛,才不致受任何异说动摇。(胡继欧记)(见弥陀净土法门集)

 

20法华龙女成佛讨论之讨论
 

  悲华曰:印光法师与弘愿居士书,余未之见,不知其措词奚似也!观之弘愿之复书,似未足妨印光之说,且反可为印光师所言之明证耳。盖其所言成佛之义,应有三种区别:一、可以成佛者,二、现成是佛者,三、本体同佛者。于可以成佛者中又有二种:一、顿即不久可以成佛者,二、将来终久可以成佛者。若从可以成佛者言,则一切众生皆当成佛,且无间于蠢动蠕灵,况论女身非女身乎?若从本体同佛者言,则山河木石且皆佛之法性身土,更何论女身非女身乎?此大乘佛教大都如是,何为密教独有之义?若从现成是佛者言,虽四圆居士所引密教女身成佛──按其原意成字作是字用──之言,而密教经中于现为女身者,亦明明称之曰菩萨,曰天女使,而未尝称之曰佛;故不足以证明女身是佛之义,但反足以证明女身决定非佛。若执女身是佛,实为尽违背其所引之种种经耳!至皆从佛心而生,为佛身中之等流法身,诸尊皆同大毗卢遮那佛身,受用佛从心流出无量菩萨,皆同一性,谓金刚性。金刚界大曼荼罗三十七尊,并是法佛现证菩提内眷属毗卢遮那互体等说,是一切有情无情本体平等皆同佛法身义,或是佛受用身所起随类变化身耳;不得据之以为女身现成是佛也。或本同佛,其本来性虽同佛,而女身则女身而非佛也。或佛随化,其能化体虽是佛,而女身亦女身而非佛也。名相如是,不应混乱。故金刚顶经等,皆但云菩萨、或天使,绝不名之为佛也。夫佛法之妙,不坏名相而达法性,不碍差别行布而显平等圆融;法华之妙,正以会凡小魔外一切诸法,无不皆妙以为妙,非拣粗别妙以为妙也。然则小乘女身五障之说,亦正是法华之妙法,岂须坏是而别谈一妙法哉?至法华龙女成佛,是举众生不久顿即可以成佛之例耳;然法华经固明明言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身,而于无垢世界成佛,未尝言成佛时、成佛已、仍是女身也。故尤不能成立女身现成是佛之义。日本论诸法华宗师盲附会之,弘愿居士盲引据之,仁航居士盲赞助之,皆窾言无当也!尝论佛法之行,随方有异,在中华与其先有之儒道相应,故禅宗独宏,而晚唐来各宗皆带禅宗之质采也。扩充至晚明,则狂禅起,士夫皆乱谈之矣。在日本与其先有之神道相应,故密宗独宏,而宋明来各宗皆带密宗之质采也。──参观曼荼罗通解第一编第二节──扩充至今,则狂密起,士夫亦乱谈之矣。而仁航所述法华六十五不思议功德力,大都日本日莲宗之说;抑若举此足以訾傲人者,何其傎欤?章太炎居士云:以居士说佛法,得人则视苾刍为盛,不得则无绳格,亦易入于奇。是故遵道而行,昔之富郑公张安道是也;杂引他宗迤入左道,今时禅贩言佛者是也。吾窃愿仁航居士之慎之也。(见海刊二卷四期)


  (附注)原题弘愿仁航两居士与印光法师讨论之讨论,今改题。

 

21论即身成佛
 

──十四年秋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 绪言  二 破谬
  

三 显正  四 结论

  

一 绪言


  异生性人,自呱呱堕地,我执俱来,由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未尝暂离我执。远则田园舍宅,近则衣服饮食,莫不引为我所用;大则世界国土,小则家庭社会,莫不据为我所有。究其立脚之点,实不外乎四大色身、或五蕴身、或六大身也。由有此四大色身为自我──身见──则一切所需求,惟限于此数尺形躯和数十寒暑之内者,谓是实际受用,舍此非其所愿。由此诸佛菩萨大权度生,就其执情,或夺而破之,或予而导之,要皆巧施之方便法,无高下,亦无定实;是以密宗有即身──数尺形躯──成佛,禅宗有立地──数十寒暑──成佛等语。异生不了此假名言句,即于五蕴身上起种种谬见,执为成佛,或见凡小魔外在此五蕴身上现神异相,固执其即身成佛之语,以为彼五蕴身已成佛,则大失诸佛菩萨说法之方便意矣。兹特引为一论。

  

二 破谬


  甲、破执定肉身之变相为即身成佛之谬  凡起种种方便,修诸善业而进趣菩提者,惟此五蕴身;起种种谬执,作一切非法而堕诸魔外者,亦惟此五蕴身,以一切施作,皆不离乎身故。如人能由一方法修成一种禅定起神通,即可现出种种异相,若佛相、菩萨相、天魔、鬼神相等等。而传密教至日本之空海师,相传尝现毗卢佛相,于是彼宗徒牢执此为密宗即身成佛之谬据。殊不知若定执其肉身能现佛相为即身成佛,则诸精灵妖怪亦能现此种种之神异。昔日优婆鞠多尊者,以狗尸等幻为花鬘,魔王喜而挂之,丑恶难堪,力去不得,诸天亦不能去,乃复请尊者去之,尊者教皈依佛法乃为除去。魔王归依已,尊者问:汝曾见佛,能为我现佛相否?答曰:能。但尊者见时勿礼。魔时顿现相好庄严佛相,及具威仪诸圣贤相,尊者不觉即从礼拜,其相即隐;事出付法因缘传。可见天魔等亦能现佛相、菩萨相,若以其身现佛即是成佛,则:此魔应是佛,能现佛相故;如汝所执之宏法大师。复次、凡是五通之天仙、神鬼等,亦能现神异相,亦应是成佛;则汝所谓成佛,亦等于成天魔鬼神耳。然其身所以有此现相之能者,以由定发通故;盖一切凡外禅定,皆能现种种神变也。又、若以其身能现佛相谓之即身成佛,则木石能雕成佛相,泥土能塑成佛相,纸墨能画成佛相,则泥土、木石、纸墨、皆应是成佛;然此实不过仿造庄严之佛相,起吾人之诚敬而已。敬佛相犹敬佛名,非可执定名相为是成佛也。此等谬执,混同魔外,学佛者不可不破。


  乙、破咒印加持各身分为即身成佛之谬  密教有加持五脏六腑等身分之种种咒印,谓可使现前肉身变为金刚佛体。当修此咒印时,口诵真言,手结密印,心观字种,加持一一身分。然由此令想见此身是法界诸法聚,而法界诸法亦不外我身,固未尝非一观行方便,若即执定此身已非凡体,已成为佛──即身成佛──,则为谬执。究之、此等行法,中国从来之外道教,亦多有之:如今之同善社等,静中观其身为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乃至万物皆备于我等。稍有定力,亦能仿彿明见。延命健身,彼等计此为道,冀可成仙;密教若于此执定,与彼何异?故宜破除此种执情也。但此惟破其执,非破其法──咒印──也。


  丙、破人佛之身同六大为即身成佛之谬  东密夸即身成佛为独具之胜义,诘其理由:则以众生身与佛身同为六大,人身为六大,佛身亦即六大,故即身成佛。据此以为理由,无异言人身是六大,牛身亦是六大,即身成牛;或人身是六大,屎身亦是六大,即身成屎也。盖法界、法性,生佛平等,依平等性,虽可言即身成佛,实则非自非他,非佛非生,荡荡无名也。且依本性而言,一切众生本来涅槃──本即不生──本来成佛,乃为大乘各家之通义,何独窃据为密教之特胜乎?若以一闻密教人身佛身同六大之言为即身成佛者,则彼身未闻密教之前,亦何尝不与佛身同六大乎?岂但与佛身同六大哉!亦未尝不与鬼、畜、矿、植同六大也!然则汝之成佛,亦与成鬼、畜、矿、植同,何足为胜乎?诸愚痴辈,横欲据以求胜,不知六大粗相,凡外同了,佛岂以具六大而谓之佛哉?若执定六大与佛同,谓之成佛,已不知佛为何义;佛且不知,佛云何成?是宜舍其谬执而就正贤哲者也。

  

三 显正


  甲、身之定义与佛之定义  梵语伽耶,为积聚义,多法积聚谓之身,若世俗所云团体。身、有依持之义,如人身为六大、五蕴法所依止,能持之令不离散;然不仅现于人类及有情类,即一切法聚皆有身义,若名身、句身等。又、法性──即诸法实相──亦曰法身,为诸法所依根本,能持诸法故。唐译华严之入法界品,宋译华严为入法身品,可为明证。世俗惟称肉身为身,义有宽狭。佛为觉者义,具云:无上正遍之觉者,指清净五蕴或六大之和合假者。觉之性即法性,故佛三身:第一法性身,第二受用身,第三变化身──色等流身。法性身为诸法离言自性,生佛平等。受用身有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之别,他受用与变化身为度生所现。惟自受用身可正称之曰佛──无上菩提,与众生不共故。是为身与佛之定义。


  乙、即诸法实相身本来圆满成就曰即身成佛──理即佛  因明立宗,依前陈后陈极成方可依以立为宗体。佛与身义既明,可进讨即身成佛义。诸法实相,虽为佛菩萨二空智所显,然在异生位无二空智时,亦无不恒遍存在,常为一切法根本,遍一切法,生佛平等,在佛为法性身,在异生称素法身,本来圆满成就,无欠无余,故曰即身成佛。此专就理性上言,依天台六即为理即佛。若会通大乘各宗,法性空慧可曰五蕴空寂法性身:以五蕴诸法本来空寂,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法相唯识宗可曰唯识如幻法相身:以唯识诸法本来如幻,唯识所明,亦不过破空有之执,显其原来如是之幻有而已。东密依六大明体,遍一切法,圆融无碍,而为一切诸法依止,如是一一诸法,亦皆为六大性相,本来成就,可曰六大无碍法界身。至贤首之一真法界身,天台三千性相身等,与诸法实相身、仅名词不同而已。于此理性,不问迷悟,土石瓦砾亦皆平等。此义、昔王宏愿居士与印光法师辨难,余尝发之刊第一年海潮音。


  丙、彻悟此诸法实相身曰即身成佛──名字即佛  于前诸法实相身,三千性相身,五蕴空寂身,如幻法相身,六大无碍身等,各各教理名义,或从师学,或读经论,或从善知识参究,一一如理了解,悟同本来圆满成就之如实性,当下与佛无二无别。所谓‘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是谓名字即佛。前仅本具此理,尚未自知,此已如理了解,故与前理即佛有别。然此与通达位亦不同,通达位已由行断证,此不过由理解悟而已,天台谓之大开圆解。维摩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是谓即从诸法实相身而成如理了知佛。蕅益禅师尝自谓居名字位,故云:‘名字位中真佛眼,不知今后付何人’;亦可知今人能及此尚希也。此与禅宗或同或不同:或不同者,禅宗得此位之圆解,或已由行证工夫而当在观行位之上也。有此圆解而起圆修,自与无此圆解之支支节节等修行永别,所谓:‘圆人用法,无法不圆’,‘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至此位,即可据佛位,行佛事,故曰即身成佛。成佛信心决定成就,从此起、修六度万行,谓之直往菩萨,以无二乘之迂曲为直往,非不历诸菩萨行位。虽二乘断烦恼证真者,亦不及大解凡夫,所谓:‘神通妙用不及尔,说法还须老僧来’也。


  丁、即悟修诸法实相身观行相应曰即身成佛──观行即佛  依前所成如实了解,再进以修习,口能读诵讲说,身能礼拜恭敬,意能分别观察,以至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在天台、依法华判为五品法师位。此所修行,与所悟理相应,是谓观行即佛。若密教之:口诵真言,手结印相,意观本尊、种子字或形相,陈设香花种种庄严供具,求与本尊三密交加相持,由此行人三密与本尊三密相应,一刹那相应一刹那是佛,一日相应一日是佛,是谓即身成佛──今日传法阿阇黎,最少须在此位;否则、为非法传授──。然此不惟密教有之,若天台止观,贤首法界观,念佛、参禅等各宗,亦莫不有之,惟下手不同耳。由圆悟诸法实相而修到相应时,都可于相应之一刹那,或一日、一月、一年中,曰即身成佛,是谓即悟修诸法实相身,成观行相应佛。此观诸法实相,观色身亦然故;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故。此观行相应曰即身成佛,故称为观行即佛也。此为观行初相应位。


  戊、即悟修诸法实相身而获其效果曰即身成佛──相似即佛  由前如理了解所起观行功夫,获得定慧神通等效果,可曰即身成相似于佛具福智神通佛。此位法华曰六根清净位:眼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之色,耳能闻三千大千世界之声,身能变现种种神异,若宝志禅师等现诸神变。南岳慧思禅师,尝谓证居此位。日本空海阿阇黎修大日如来本尊,尝现毗卢佛相,亦当此位。前观行位得之于心,此能现相使人得见,对所成效果曰佛。亦可说:前理即佛为正因,名字即佛为了因,观行即佛为缘因,三因满足,至此位得相似于佛之相似佛果。相似云者:依教法起观行之所成就,未入通达位,亲证真如。故此中神变,与外魔凡小不同,全由圆悟所起圆观行力而致。近人执为密教独有胜义,足见其为谬执。

  
四 结论


  由前破谬,衡之正理 (密宗各种事相行轨以教理诠释持为密教秘本) ,应得如下结论:


    本具诸法实相身──与六大无碍身同──曰即身成佛。


    依诸法实相身而大彻悟,曰即身成佛。


    悟诸法实相身而观行相应,曰即身可佛。


    观诸法实相身而现获成效,曰即身成佛。


  (会觉记)(见海刊六卷八期)

 

22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
 

──十四年秋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绪言  近数年来,中国──指本部而言──大乘八宗,渐次流行而耀光彩,密宗亦应时崛然兴起。先则京也、粤也、鄂也、蜀也,密风密雨,栉沐已久,今则江浙亦莫不披靡其风化焉。自表面,不得谓非佛法前途之大好瑞兆矣、盖密宗之绝迹中华于今千余年矣、而今得复兴,正如久失之宝,今且发现而复得之也,宜乎举国缁林及诸精进学佛居士,群起而趋之若骛矣。然按之心理,虽不无夹杂好奇心,或其余卑劣之成分,殆亦时势使然欤!兹且剖解一分述之:


  二、密宗之概史  溯密宗之入支那也,其最盛时,莫唐代若焉!当开元三大士来华,一时君相,礼敬如佛,尊崇之诚,弘扬之力,可谓已极!故此宗也,于是遂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无往而不承其光明润泽矣。乃行世未久,忽遭武宗之摧残,庄严灿烂之金殿,无大无小皆变丘墟!金口宣扬之无上法宝,无显无密悉化灰烬、而密宗经疏法物,尤销失殆尽,此所以凐没迄今也。故其后吾国斯宗,纵有似是而非之遗迹,亦祗存法事、如焰口水陆等之应教派耳;其去本相差已远。降迄元、明之际,亦有所谓密教者,则非复开元之旧,蒙藏红教传来之另一种耳;其异唐密,更不知相差几千万里矣!盖当时所行者,实师承于西藏喇嘛,而斯时西藏之红教,以发思巴帝师之力,随元军远跨西欧,所至传布,于是传之也滥而习之也杂,以讹传讹,愈趋愈非!戒律废弛,腐败已极!故迄洪武之秉国钧也,目击其弊,毅然禁传。即在西藏,明初亦由宗喀巴准教理戒律改为黄教,乃有相承至今之藏蒙密教,否则、亦断灭久矣!惟开元法统,中土虽成绝学,而出嗣东瀛,千载绵绵,固赓续未断也。


  三、密宗复兴之动机  凡事之兴,必有因缘。中国密宗自唐迄今,绝响殆千余年,其复兴也,奈何不前不后而潮涌于斯时耶?兹且一言其动机:日本为密宗中心之佛教,其宗义亦异开元之旧,杂于国俗私见,而我国清季留日人士,往往传其说。李证刚既译日文之西藏佛教史,侈谈密教,桂伯华且留学焉。民国四年,欧战方酣,泰西各邦无暇东顾之时,日人乘机暴发其素蓄谋我之野心,以二十一条胁迫我政府,其第五条即要求日人在华有传教自由权;藉传教之名而行其帝国主义之实,其含有政治色彩,路人皆知也。故当时华人无分缁俗,莫不痛斥其非。诚以日本佛法,实取诸中土,云何复来传?是不异子哺母乳,理何可通?而日人则借口谓:日本佛法虽传承支那,而今日本之密教,极为发达,中土则早成绝学。职是之故,我华缁俗虽明知其为政治利用文化侵略之计策,然以中土密教诚绝,固亦末如之何也!以故、尔时缁素受此重大刺激,对于密教问题,渐渐注意:有陈某着中国之阿弥陀佛,历言日本密宗之宗义;予于是年着整理僧伽制度论,亦主派人留日、留藏习密,以重兴我国之密宗。至民国七年,王弘愿将日文之密宗纲要议华传布,余时在沪主纂觉社丛书,得之广为流播,极力提倡,冀中国密教早日恢复。未久、而密教之声,竟遍中国矣!


  四、复兴人物之离散  全国缁素既知密教有复兴之必要,日加注意,于是日僧若演华、若觉随之传密者,先后来华,而誓志东渡留学者亦日伙。先则粤之纯密、蜀之大勇,继则有持松,后则有显荫、又应诸师,接踵东渡,人才济济,绝学有重光之望矣!但此数人中,于教理素有研究者,祗大勇、持松、显荫诸师耳;故碻能荷负吾国密教复兴之责者,亦唯其三人耳。第就目前关于密教各方面观察,匪特吾人十余年来所抱希望未易达到,且默察将来,渐有无限荆棘隐伏其中也!目下如显师之西逝,既为中兴密宗人才之一大损失;加以勇师之入藏,十年归国,杳杳难期!持师感弘法之困难,将重赴日本自修。准此以观,几无一而非密宗复兴之大打击,此有心人所以惄然兴忧者乎?然潜伏于将来之荆棘,其患尤甚于此也!


  五、日本蒙藏两方之侵入与本国迷着之提倡及盲从之附和  将来之荆棘维何?不观夫目前种种状态乎!全国人对于密教之要求既切,于是惟闻其所传者为密法,瞢然从学,妄冀即身成佛者有之,为好奇心所驱使而炫禳灾祈福之应验者有之,盲从附和者有之,藉求名利恭敬者有之。至其传法之人与制是否合法,固不暇注意、不能拣择也。内有不衷理之要求,则外有违法之供给矣!宿岁雷斧辈,传密之荒唐,匪特于佛律祖规大相迳庭,且与彼日本传密之通制,亦大相违背!而吾国对于佛法颟顸儱侗专务名利之辈,且转相仿效,居然以居士于极短时间受两部大法,荒谬亦云甚矣!雷斧虽暂来即归,以获得支那最先布教权夸示其国,其流毒则潜滋粤、湘诸省,将别开许多外道门户矣!复次、如藏蒙喇嘛之来华传密也,形服同俗,酒肉公开,于我国素视为僧宝之行仪,弃若弁髦!提倡者迷着既深,先丧其辨别真伪是非之心。若雷斧之行迹,固不异莲如也,以莲如为净土真宗则毁之,今以雷斧为密宗则尊之,乃同出于提倡东密者一人之笔!非着魔病狂,何至颠倒如此!又、世间俗人肉食则劝令茹素,而妄称为活佛之喇嘛辈,则日非杀生不饱,且谓由杀生可令解脱。呜呼!此非印度杀生祠神之外道耶?若然者,则彼喇嘛应先互相杀害以成解脱,或迷着盲从者应先请喇嘛杀而食之,何尚腼颜食息人间也?噫!长此以往,密法之真制未窥,妙果未获,而佛制祖规之尊严扫地,遗害人心,深堪危惧!茍充斯颓风之浩浩荡荡奔流不已,将不知伊于胡底?恐不至以遵佛制为迂腐不止也!可胜叹哉!


  六、中国禅讲律净之教风陷于混乱危险  上来略言密宗复兴之情形,兹进言我国之教风,以一窥所受之影响。夫山陬海澨,结茅便可安身行道,不立文字,顿悟自能契佛心印,脱经律之羁绊,尚朴素之实话,此我国之禅宗也。一句弥陀,念念诵持,乃至一心不乱,临终往生净域,此我国之净土宗也。广则无量,略则二百五十,稍广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住坐卧俱纳诸轨法之中,因戒生定,因定得慧,终得无上之果,此我国之律宗也。至若大启道场,敷设狮座,一音宣扬,因根各得妙解,所解无非甘露琼浆,此我国之台、贤等讲宗也。数百年来,渐趋混合:律建基,讲求解,禅、净趣行,殆有一道同风之概!虽非至美之制,而变之要当存其纯而去其疵,不应突藩破篱而毁坏之也!今者非法之密风侵入,与夫国人迷着之提倡及盲从之附和,于是学者瞽惑乎新奇,黠者剽窃以裨贩,涣汗纷拏,漫无轨道,至使我国禅、讲、律、净调和一致之教风,顿陷于极混乱之状态,渐有弁髦戒行,土苴净业之危险!向称佛刹精华、祖规森严之江浙,今亦染斯颓风,方兴未艾!其他若湖南、粤东,更不待言矣!


  七、当学日密藏密纳于律仪教理建中密  噫!我国密宗方在幼稚时代,其情形如此!而各宗受其影响所生之混乱及将来之危险,又如此!此吾人不能不思有以挽救之也。救之之策维何?仍不外本予整理僧伽制度论所说,使大乘八宗平均发达,调和建设,而关于密藏者:一、当学日密、藏密、纳于律仪教理以建中密;二、密宗寺当为一道区一寺之限制。今初、夫传密之须明教理,尤重行持,尽人皆知也。盖显密之异,在能诠言对所诠义之或显或密耳;义显之言曰显教,义密之言曰密教;显教乃依佛之声教以彰学理者,密教乃依佛之果德以轨观行者;显密之理,固相应一贯,无少差异也。如胎藏界之教理,以般若为依止,金刚界之教理,以唯识为依止,尤显尽可见。如是由教理而进于行果,方为适当之程序。学密者茍不先明教理,儱儱侗侗,盲修瞎练,未见其可!至言行持,更无待言!茍不纳诸正当轨律之中,而有相当行持之功,或自修之传法资格未具,行仪未备,僭称阿阇黎,妄传两部法,是密法未能获益、未能中兴、而己先已为佛教中罪人!如是而不蹈元代密教之故辙者,盖亦难矣!今日本与蒙藏之密宗,殆已同昔年之红教,末流之弊,在所不免!故中国应学宗喀巴以教理戒律为之轨范,建为中华之密宗;不应一概承受也。要之、欲密宗复兴而无害有利者,当由有力比丘分子,以出家戒律为基础,以性相教理为轨范,而后饱参日密及藏密,同化而成一种中密,实为当今唯一之急务,唯一之企图。


  八、密宗寺当为一道区一寺之限制  再言密宗当为一道区一寺之限制:我国民性,素尚俭朴,痛恶奢侈;历观我国禅、律净诸宗之所以独盛,亦不无原因矣。盖禅、律诸宗,皆以澹泊简单为尚,深契吾国国民性也。今者密宗之供设,非丰富恢宏则失敬,道场之设备,非妙丽庄严则不尊;茍准目下之情形,滥事传授,将恐有失尊严之义!故密宗寺不患不多,而患其不庄严完备也。将来融教律建为中密之后,欲庄严完备而杜滥传之弊,则密宗寺建设当有限制。限制当若何?当以每道区建一寺为最多限度,容减而不容再增。但每设一寺,道场务极闳丽,传法必取严密,而后国民不兴韩、欧之谤,国家可获禳祈之益,密宗乃有与中华各宗协调兴盛之希望,而大法前途之光明庶无限量也!(迦林记)(见海刊六卷八期)

 

23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高野山大学讲──


  一、佛教之根本何在?曰:佛智境界,即指大觉之地位,是即为自内证之离言实性。为表现此自内证之离言自性,应千差万别之机类,说大小乘之法门,然穷极则在开示众生未具之离言自性。


  二、于斯、起各教祖及高僧之判释,乃当然之理。如世尊初说自内证时,阿难、迦叶听之,一如世尊教敕,影入于心,而自内证移焉。其渐次现于文字,随根机之差别,而成种种体系,随变移发达而判教,盖起于教理发达所不免之结果也。


  三、大乘发达上、马鸣、龙树二论师所提倡之自内证,即进为同型之无著、世亲;而教相判释上,多少得见异点。佛在世时所说,唯修多罗,后加论注。向判教判释方面发达,事非偶然,夫亦兴所当兴之理欤!


  四、即于中国之例观之,天台虽以慧思禅师之止观,体得自内证分,而现于利他方面,智者大师则立五时、八教以成体系。又于华严法界观之体系,至第二祖、第三祖之贤首大师,成立三时、五教之分别。更于禅宗,至第六祖时止,见几多之变迁。然不论从何观察,无忘自内证者。


  五、再以如今之例,观真言藏,在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三祖时,一系统且入西藏。其后、至不空三藏,为建设时代;传之惠果、空海以后,乃达基础上判教之机会。


  六、弘法大师承第七祖惠果和尚为止之体系建设,因其出在建设材料已整之秋,由一方言之,遭遇于密教兴隆之时代,即其时机,固非宣扬之不可,宣扬之手段,则判教判释尚矣。大师因而依十住心论,着体系及判释,实于宣扬时机有绝对必要。


  七、大师所说之共通点,系缘法华、华严、净土、一切法界而表现。又所体验者,似为各大乘之共通点;唯显乃通空修行,密则入自事相,由其得不经空而行,是为特长。又吾人特表敬意于大师之判教者,在不经空而由三密之加持力,迳达所行。此于判教上,大师之精神,置穷极于何处!为吾人不研究事相者之大问题,故非一朝一夕所可断定。


  八、原来大乘,乃具有特殊点,以平等一致点,建立于穷极者。佛教、则以菩提心为出发点,自利之外,利他为行,而成无上正觉,斯其共通者也。然立于今世界舞台,与其立宗派而说佛之自内证,岂非佛之自内证包容经典一切,将佛菩萨祖师所修行之一切法门,体得于心,而各怀乘出机会于超越宗派之世界耶!


  九、因体得根本佛教之法门,欲东亚佛教、目的向海外开拓思想上之大菩提心,故深幸今晚之会,得中日同志互相提携,实所感谢!(见朝日新闻记者记,汤清良译)(见海刊第六卷第十二期)


  (附注) 海刊题作高野山大学讲演辞,今依原题改正。

 

24论时事新报所谓经咒救国
 

──二十一年作──


  经咒救国?


  世界新闻社云:中央委员戴传贤、李济琛,及在野名流朱庆澜、孙洪伊诸氏,为国家多难,灾患洊臻,发启在北平雍和宫修建密教金光明道场,以祈息灾弭乱,转移劫运,现正在筹款进行中。兹录其募捐启如左:


  雍和宫者,中国唯一之密宗道场也。夫佛教有显密之二部:显为诸乘经律论,密为诸部陀罗尼。中国信佛教者逾三万万人,皆属于显宗之一部;其密宗之一部,奉行祗及蒙于藏,中土人士罕有学密之机,间或怀疑,兴起异论。谬别之为喇嘛教,视犹一种神密端异,何数典而忘其祖也!考唐开元初年,印度密宗大师,善无畏首入中国,金刚智暨其弟子不空相继偕来,皇帝礼为国师,一时设馆译经,开坛传法,为密宗极盛时代。日本弘法大师,留学于不空大弟子惠果之门,受两部灌顶及百余部之密轨而归,立教开宗,名师辈出,发扬光大,绵延千余载,以至于今。一有内忧外患,日本皇室建设道场,修仁王护国诸法,以祈息灾弭乱,历代相承,奉为大典,其国运昌隆,有由来矣。返观我国,则惠果以后无传人,一经唐武宗之毁佛而密教摧,再经明太祖之禁开坛而密教绝。满清奉黄教为国教,入主中国,藉宗教之力统一蒙藏,而雍和宫实为皇室道场。终清之世,年拨内帑钜万,供养喇嘛,庄严法事。康熙帝奉佛尤笃,在位之日,有三十九载,连书大有年,为前史所未有!惜真言教理,仅由喇嘛传布,与各地丛林隔绝,显密二途,遂若鸿沟之分界。清亡,而雍和宫道场乃得普及于平民,密宗有复兴之势,此希有难遭之机会也!夫众生定业,不易消除,惟修密者,无不可转之业,无不可灭之罪。大随求陀罗尼经云:‘由随求威德,定业不要报’。又曰:‘一切罪障定受业报,悉皆消灭’。民国三年,雍和宫白普仁尊者,于定中观察本国有三十年大乱,以为非修密法,无以消弭,于是集资先后建立金光明道场,大悲道场,虽众生业重,内争不息,而地方未至糜烂,人民尚得安居,则定业之报已从轻灭。白尊者示寂后,变乱日益加剧,水灾洊至,日寇侵凌。同人等怵于国难当前,生灵涂炭,拟竟白尊者之遗志,发起金光明道场,以祈转移劫运,造福国家。且佛教为统一蒙藏之关键,而雍和宫则为其目标。最近班禅报告,谓外蒙布列特布部前归俄领,今以种族宗教之故,亟思内附,请政府设法处置。夫蒙藏之不能同化于欧人者,信仰使然也。是故国民政府宜继承胜朝策略,于本国唯一密法道场,不惟保护之且庄严之,以坚蒙藏归附之心。往岁日僧吉井芳纯于所刊曼陀罗小册中,称欲调查蒙藏密教,与东密互相发明,以期正统密教之复兴于中国。日人之见,即使无凭借宗教力以达其混一之志,然我自弃其责,强邻将越俎而代庖之矣!是雍和宫道场,不特为消一时之灾,并足以树百年之大计。应请政府拨款提倡;各界人士救国救民具有同心,敬祈踊跃捐助,俾法会得以观成,民国前途,实利赖之。谨启。


  按此为转录时事新报所载之一字不渝者,以‘经咒救国’为题而下加疑问符号,此诚不能不疑,而尤不能不开释者也。


  中华尧、舜、禹、汤、文、武、以来之历朝主国者,皆隆重于敬天祀神之礼仪庙貌;而汉以来则兼崇道教天神及佛教之密坛神咒:元、明、清三朝于佛之密咒尤极崇重;而海东西各国遇国家大事,或耶、或回、或梵等等,亦无不向其所崇奉之超人神界,以申祈祷而致感通:夫此其果尽出于愚迷之情也哉!其果仅为诬惑编氓之权术也哉!盖为吾人见闻所不及之界,诚尚有种种优于人或劣于人之有情类在。器世间有共依关系,而与人类潜意识下之精神,交遍涉入,能握其相通之枢纽,......例祭供符咒之术......可生灵感之奇迹。但其灵神感通力,纯杂高下不一,能觉悟超出而摄成系统为用者,则为佛之密咒,其他则不免偏霸之弊!故捐启中谓日本因此国运昌隆,以及康熙奉之尤笃,连享大有之年,洵实事而非诞言。然世界以无量因缘成,而国家社会之隆污兴替,亦非少因少缘之所致,如执此而谓其余一切武备文事农工商医皆可废,诚足等于孝经御寇而偾国!若能并营兼顾,以此为人与非人通致祥和欣慰民感之一术,其功用最少当可不下于制一机舰,设一剧场也。然佛之正法,则端在明一切事物皆众缘成而唯识现,当自心改造善行,修致良果,互为增上以庄严国世;如偏重于密咒,斯又非佛密之本真矣。


  将佛教分为显密,乃出于密咒盛行后之传说,非整个佛教真有此分部也。盖犹汉地禅宗盛行后,大别为宗下、教下之二耳。‘夫佛教有显密之二部,显为诸经律论,密为诸部陀罗尼。中国信佛教共逾三万万人,皆属于显宗之一部,其密宗之一部,奉行祗及于蒙藏,中土人士罕有学密之机,间或怀疑兴起异论,谬别之为喇嘛教,视犹一种神密异端,何数典而忘祖也’。作此说者,为稍知东密──日人称东大寺密曰东密,以别台密;今华人概称日本之密宗曰东密,已属错误──藏密者之言,而未深知藏地、汉地佛教之全景,及由印度而世界之佛教真史也。


  西藏为密宗盛行之地,此诚为无疑之事实;然汉人概指蒙藏佛教为喇嘛教,以其寺制僧仪之异,非以其为密宗之故也。西藏之喇嘛,有红、黄、白三部:白部专重戒行教观,黄部兼重戒律教理而宗归密咒,红部乃专重咒术。此外有非佛教之黑衣部,间与红黄部咒术相角,故谓西藏之喇嘛皆属密宗亦误。而汉地在唐武宗后,密宗之传统中断,元、明、清仅行藏密于朝廷间,不普及于国民,亦为事实。然明代别僧寺为禅、讲、律、净、教、之五种,其中教寺即密宗僧寺。特密宗唐季以后,流为市井歌呗,不为人重耳。但宋、元、明、清来,为禅、讲、律、净、各宗引为助行,固愈趣愈盛而未衰也。放焰口、施食及水陆仪轨等,为各宗皆习行,人所共知;他若禅林之早晚课诵及各祈祷,律宗之沙弥五十三咒,净土之往生咒,天台之大悲忏,华严之显密圆通等,何莫非密咒之兼行欤!故言汉土佛教有显而无密,亦有误也。盖汉与蒙藏佛教之别,乃因寺制、僧仪、民性、土风、语言、文化、种种关系而有异,非第以显密而异也。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亦经也。夫律非第止持之戒条,而兼摄一切范型三业之作法,故密宗诸部仪轨,亦作持之律耳。至于龙树、空海、发思巴、宗喀巴、诸论师之为论,更不待语,则除诸乘经律论外,何处更有密宗?陀罗尼此译总持,约分四类:法陀罗尼,能诠教法之一文一名一句,总持一切文名句也。义陀罗尼,所诠义理之一自性一差别,总持一切自性差别也。忍陀罗尼──忍、即胜解,或定慧──,胜慧相应三摩地中各各三摩地,总持一切三摩地也。咒陀罗尼,乃为密宗诸密咒。大抵以报通、定通、圣通、为依,祷辞、誓辞、愿辞、为体,而渴求、诚感、通应、为用。咒为陀罗尼一种,而诸经律论亦即为法义陀罗尼;是则除诸陀罗尼,亦更无经律论;故显为诸乘经律论,密为诸部陀罗尼,言亦欠当!而自西藏、日本密宗盛行后,将诸密咒仪轨,甚或以及其经论,在三藏外别编成一藏,犹中国之禅宗语录另成一文体,于是有显部、密部甚至显教、密教之分,亦犹中国在禅宗独盛下,曾别为宗乘、教乘。若能不为宗见之所囿,经归经,论归论,仪轨归律,其无可属者归杂藏,将大藏重编订之,乃能会佛教之通耳!


  佛教于印度,在释尊寂后未逮二千年而灭,其于印度大抵经五百年而一变:初五百年为小彰大隐、大附小行之时代,其所传者,今可于锡兰及锡兰系之缅甸、暹罗等见之。次五百年──佛寂六七百年起──为大兴小伏、小附大行之时代,其所传者,今可于中华及中华系之朝鲜、日本等见之。次五百年──佛寂千一二百年起──为密盛显衰、显附密行之时代,其所传者,今可于西藏及西藏系之蒙古、尼泊尔等见之;唐开元后以至宋初之由印度来华传译者,亦可见之。密咒盛行后,印度佛教即入被混并于婆罗门以至被灭于回教之时代,是为印度三期佛教与亚洲三系佛教之关系。历此三期三系,而密咒在佛教中演成四个阶段:初期盖纯以释尊应化之人间及在人间建立之出世三乘圣法为主,故密咒之地位极低,仅视为召役非人之小术耳。今缅、暹僧亦间行咒蛇、咒鳄鱼诸术,即可证也。第二期则以菩萨应化人天诸趣,而在人天诸趣中建立之大乘佛法为主──例法华、华严、大集、宝积诸部──,故密咒之地位渐高,已居于护法神、护法菩萨之地位矣;大孔雀经等皆可见之。第三期则密咒已发展到夺居佛教之主位,故成龙智、善无畏、莲华生、金刚智、一行、不空、惠果、空海等,以法身佛为本位之密宗。盖密宗到此乃成宗或成部也。然在印度、西藏密部独行后,更有第四期发展阶段,盖诸密咒原以应化非人的天龙八部之佛教为主,而八部中尤以药叉──夜叉众即执金刚众,见一行大日经疏──部为主,依此密咒部之特要部而发展,佛亦成为夜叉部之佛,最高之佛皆为执金刚部之夜叉身矣。此第四级密部及先修上师法,为今藏密之特点。宋天息灾等虽有译来中国者,以其时中国已为禅宗盛行之地,不获传行;而日本所传唐代之密,则由印度其时犹未发展到此第四阶段,故亦无此也。印度之修长寿、修五通者,大抵皆修药叉法。而中国道教之丹鼎符箓诸术,亦夜叉法之流耳。知密咒乃八部众或夜叉众为本位之佛教,则知其仅可为人间佛教之助行也。


  密宗发展之极,可收服摄编各地原有之神,咸归密部;印度以无力尽收编婆罗门及通俗诸神而衰灭,西藏以能征服颇母教诸神尽摄编之,故独发展。中国未能收服诸道教神及编摄诸通俗神,故密宗不昌;东密亦未能尽收编其国神,故其神道足抗行仍盛。然将旧神通俗神收编极成统一,则易流于俗情而昧失真谛!故同时非将建在人间之三乘圣法与建在人天之大乘佛菩萨法,高竖起来不可!西藏若非改革成黄密,则红密殆将俗化无存矣。故西藏以密宗为较完,而犹以建设在五乘共教、三乘共教、大乘不共教上之黄密为最善。盖密宗诸咒大抵为大悲下摄有情之方便,设非以大智上求菩提为真本,失智悲而纵贪瞋,种种利生方便,将被盗为害世工具,诸佛子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密宗为大悲下随之发展,而禅宗为大智上凌之发展,其发展亦有四个阶段:其第一阶段,在印度仅隐附于一代一代传持法藏之师耳,若存若亡,达摩菩提来华后,始崭然露头角。然从达摩至弘忍、神秀,犹托楞伽、金刚为大乘禅耳,是为第二阶段。南宗慧能则犹密宗之龙智,由之始建禅宗独立之国基,而神会、道一、希迁、百丈、继之,即心即佛,正居佛位,犹莲华生、善无畏、金刚智、一行、不空、惠果、空海、之建密宗也,是为第三阶段。再进而为五家宗派,以棒喝机锋参勘为事,乃离经律论别成一格,超佛越祖,各逞奇特,是第四阶段。宋明理学效之,至明末狂禅满街,识者扶之以教观律净,已颓然末流矣!惜宋初未有能为五乘共教、三乘共教、大乘不共教、以至禅宗之系统建立者,致歉然有逊黄密。至今后、则律、禅、净、密、皆将融摄为行法,而为教理行果之世界佛教开建乎!(见海刊十三卷九期)

 

25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
 

  梵网经是佛教中一部奇特的经或一部奇特的大乘律,虽中国千数百年来已久为七众共受的菩萨戒本,公认为鸠摩罗什所译,持诵讲解,毫无疑义。但时至今日,仍不免有以此经非出鸠摩罗什译,而入之疑伪类的。然据冠此经首的僧肇序:


  故弘始三年,淳风东扇,于是诏天竺法师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余僧,手执梵文,口翻解释五十余部;唯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一,专明菩萨行地,是时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萨戒,人各诵此品以为心首。


  并有因此经文句不雅驯,什门弟欲加整理,什以此经乃佛在四禅天说,须存直说而拒修饰的传述;则罗什不惟翻译此经,而且当时已为道融等受行,流通于世。然所谓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中,所余一百十八卷五十八品的梵网经,既终未见传译。且陈、隋以前各讲经判教师,似乎亦概未提及此经,则并此序亦难信出于僧肇之手。光、宣间阅大藏经,至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后简称千钵经──之第七卷半到第九卷,所说十发趣等四十心位,文字加详而义旨全同梵网心地品上卷。尝偶想及千钵经,则所谓一百二十卷的梵网经,或千钵经亦为梵网六十二品中之若干品,而梵网经乃由盛唐后,传密宗的人摘译出的密宗戒经,故曰光明金刚宝戒。然一考之天台智者、贤首法藏、已皆有疏,则又不合。意者其陈、隋间译大宗地玄文本论之真谛三藏辈,于其时密宗已萌芽的经典中摘译而出,亦未可知。其文既有千钵经可证,必有梵文根据,而疑伪之间可祛。


  但经文的幽眇飘忽,往往不可句读析理,而奥衍重沓,亦多回异余经。例既说: 各各从此莲华藏世界而没,没已入体性虚空华三昧,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法门海。复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住;复从座起至焰天中说十行;复从座起至第四天中说十回向;复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禅定;复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地;复至一禅中说十金刚;复至二禅中说十忍;复至三禅中说十愿;复至四禅中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源莲华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如贤劫品中说。


  乃接着又说: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华藏世界东方来入天宫中说魔受化经已,下生南阎浮提迦毗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号吾为释迦牟尼佛,于寂灭道场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


  所言似复沓而又参错歧出:其中所云妙光堂,应即华严的普光明殿会;其说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忉利、夜摩、兜率会,亦同华严;而十地会说处不同,另如化乐说十禅定,初禅说十金刚,二禅说十忍,三禅说十愿等,然大致皆可为说华严之叙述。而最奇者,则为叙‘从初现莲华藏世界东方来入天宫中说魔受化经已,下生南阎浮提’一文。盖上卷之言释迦从摩醯首罗天王宫擎接此世界大众还至莲华台藏世界,及下卷前段叙各从莲华藏世界没,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盖皆为释迦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事,乃此则为从莲华藏世界而初下生净饭王宫事,中间且夹有‘东方来入摩醯首罗天王宫说魔受化经’一事,则此说魔受化经,乃为未降生、未出家、未成佛前之所说,与华严、梵网为成佛时所说不同。或谓说魔受化经即说大日、金刚顶等诸密部经,若可证信,以同在摩醯首罗宫说,一也。所现身为未出家成佛相,二也。魔虽受化即佛而能化所化未舍魔相,三也。虽然,使魔受化而成佛,固为诸密部经经旨,若固执其未舍之魔相而不受化,且反欲已出家成佛之佛更未受化成魔,似太滑稽!


  梵网经与千钵经既同部类,则其为密宗经典可知。由此其下卷之十重四十八轻,应亦为密宗戒本。乃自唐朝转传日本之密宗,别有所谓三昧耶佛戒,而不认‘佛子受此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之梵网戒为佛戒。在西藏亦受持弥勒瑜伽戒本,不识不信梵网;而梵网反行于中国非密宗的诸宗,亦为一反常的事。有问:瑜伽戒本与梵网戒本异同?或答:瑜伽乃慈氏禀释尊曲为地前或劫前初发意菩萨施设,富伸缩性而抉择详悉,乃大心凡夫受持实践行履的;梵网乃大化千释迦小化千百亿释迦,禀承二地所见,坐千世界莲华他受用身毗卢遮那佛所传授,富果决性而意旨坚强;初发心菩萨可受为果德加被加持的增上缘力。依此答,尤足见梵网乃三密加持的密戒,二地见千世界,且又为公认的持戒波罗密地,故坐千华台的卢舍那──即毗卢遮那,例如梵网上卷既同千钵第七卷,而梵网译卢舍那,千钵即译毗卢遮那。虽千钵亦有以毗卢为身法,舍那为报身之文,据真确的教理以言,毗卢遮那或卢舍佛,乃同指释迦的他受用身──为二地菩萨所见他受用身佛,确切不惑。梵网既为果德加持的佛戒,吾辈初发心菩萨,但应信受而仰承佛德加被护持,不可凭自凡智揣测!


  密宗的经,所说大都甚奇诞,益后出的益怪特!如去年在北平、班禅所传的时轮金刚法,虽亦说源出释尊,然与释尊当时在印度之说法无关,乃由另一神秘的香拔拉国中相承而来,故亦非日密传说之南天铁塔系所能范围。且西藏谓各经咒各有从释尊以来传承之上师,则南天铁塔或亦不过大日经之龙智、善无畏系一流的传统,甚或竟同禅宗灵山拈花、多子塔传法之取重当世信仰的一种传说,并无何正确的经典根据。而千钵经为金刚智受于南天竺狮子国本师宝觉阿阇黎的经,于开元御道场内与慧超译后,即将此经梵本及五天竺阿阇黎书,并总分付与梵僧目叉难陀婆伽,令送还狮子国宝觉阿阇黎,后于大历九年,于大兴善寺,由慧超重与不空咨启决择后,再录写出,故署不空所译──见此经慧超序──,其为出于狮子国所传之又一系密宗经典可知。慧超序文中,依此经而说:


  尔时如来说示经教,法本五门,演有九品。云何法本立为五门?一者、无生门,二者、无动门,三者、平等门,四者、净土门,五者、解脱门。云何经教说有九品?一者、一切如来金刚秘密圣教品,二者、诸佛出现证修金刚菩提殊胜品,三者、十方大菩萨出助证寤圣力品,四者、一切贤圣入法见道显教修持品,五者、秘密归止观照法性抉择心地品,六者、一切菩萨修学如来三摩地圣性潜通加被品,七者、不思议法界圣道如来真如法藏自在圣智品,八者、三贤菩萨入法位次第修行回向菩提品,九者、十圣菩萨入地等妙二位修学进入圣道成佛菩萨解脱品。


  于五门九品的配合,又说:


  就此五门之中,从第一门云何次第得入无生门?一者、入阿字观本寂无生义,毗卢遮那说根本清净无生门,就此门中演有三品:一者、先说一切如来金刚秘密根本圣教品,二者、复演诸佛出现证修金刚菩提殊胜品。


  然其序文次说经颂,即戛然而止。然依经文而观五门、九品,初无生门序说演有三品,依经文则为二品,第三十方大菩萨出助证寤圣力品,应属次无动门摄。此初门二品,初品可摄大日经等,次品可摄金刚顶经等。二、无动门之第三、第四品,第三品可摄所余一切密部经典,第四品则可摄阿含、般若、方等、法华、涅槃诸经。例如于第五卷有文云:


  是时释迦牟尼如来即于当世之时,说三时之教,是故第一时中说有教声闻律仪,初有小乘度五俱轮,及一切众生四圣成就四果人等。第二时中如来说空教,破执有相有情众生遍计所执,度声闻弟子四部众等,及一切地前三贤之人修行菩提者,令归空无相不执不着中乘行故,是故名为皈依空教。第三时中,如来演说不空不有秘密法教,破执有执空大乘小乘之中迷惑法教,破执有者勿令著有,破菩萨执无勿令着空。所以者何?菩萨修证,今归大乘瑜伽大教,三密三十支金刚三摩地真如法藏性海法界圣贤者,无为无相,不有不无,名为不空秘密解脱菩萨故。是故如来显说大士曼殊室利菩萨瑜伽大教法性三密圣智三摩地圣性观者,广度有情一切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四部等众及诸天、龙、鬼神、夜叉众、善男子、善女人等,悉令回向大乘,修入瑜伽大教三菩提三摩地圣性观,令得速达本源真如自性本空涅槃无上正等菩提故。


  此说三时教,大同深密经说;亦有以第三时为普为一切乘教意。三、平等门之第五第六品,第五品以不可说不着一切,恰同教外别传禅宗的不立文字。第六品正说身语意三密各三十支秘密观门,应即为此经特点之所在。四、净土门之第七、第八品,第七品略说入四十二位修证三贤、十圣地、等觉、妙觉、佛地,接归莲华藏界由毗卢遮那略说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圣地、等觉、妙觉名义;第八品重详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之三贤三十心,通摄说十方净土诸经。五、解脱门即第九品,详说十圣地,略谈等觉、妙觉而以皈依三宝、破外道终。此经后三品可摄华严,而翻邪皈正,清净禁戒,尤契梵网,以同是现千华台毗卢遮那佛身说故。据全经文义,颇有可判摄如来一切经教意,慧超序文亦隐示之。


  此经开场即叙‘释迦牟尼共毗卢遮那共在莲华藏界,有大圣曼殊室利菩萨现金刚身,身上千臂千手千钵,钵中显现出千释迦,千释迦复现出千百亿化释迦’。此中千释迦千百亿释迦,乃大小化身佛。曼殊表因中根本智,示由因中根本智引生果上成所作事智,现大小应化身佛。又说毗卢遮那、阿閦、宝生、观自在王、不空成就五佛,皆由曼殊为师导修行成佛,亦显佛果清净法界──即法界体性智──四智菩提之五法,皆依因中根本智而获成显。要之、此经乃曼殊室利为中心的曼荼罗法,结归翻邪归正的三皈,成就正信,清净禁戒,亦为其特色。


  今可再将千钵经第七卷上半起,与梵网经心地品上下卷,略作比对的观察:梵网上:是时释迦身放慧光所照从此天王宫乃至莲华台世界──玄通华地主菩萨……所问心地法品。


  千钵七: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在天王宫于百宝摩尼殿上,如来坐百宝莲华宝座上,结跏趺坐,入诸佛性体思虚空三昧,从三昧起,放千百亿金刚实际实性三昧虚空光光照千百亿世界,……复莲华台藏世界海,……大智通菩萨……一切诸佛秘密三十支观门三摩地金刚菩提向果。


  梵网上:诸佛当知坚信忍中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十长养心向果,……法身智身满足。


  千钵七:尔时、标显初从十信修行次位。云何修入十发趣心?一者舍心,……从坚信忍中修入十发趣心,入坚法忍中行十长养心,……无为无相,大满清净常住法身故。


  梵网上:尔时、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赫赫大光明座上,千华上佛,千百亿佛,一切世界佛,是座中有一菩萨、名华光王大智明菩萨,……一切智门。


  千钵七:毗卢遮那如来于此金刚性海三昧三摩地法藏,化现千百亿释迦,千百亿诸大菩萨摩诃萨。尔时、于此菩萨众会之中,有一菩萨名曰大智通菩萨,……如何学习证此法门?成就菩提故。


  梵网上:尔时、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云何义者,发趣中若佛子一切舍,……不受六道果必不退佛种性中生,生入佛家,不离正信。


  千钵七:尔时、毗卢遮那如来告千佛言:千佛当知!一切菩萨大智通菩萨等,……再当重显标举修证,先入十信观门,从初起首次第修入:一者、舍心,若菩萨于一切舍心,……永不受生死轮回六道诸果,毕竟不退无上菩提,佛种圣性;于菩提法中,生生世世生住佛家,入佛性地,得同如来菩提正信正见圣智三摩地故。


  梵网上: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问长养十心者:若佛子长养慈心,……一切相灭,得金刚三昧法门,入一切行,入虚空平等地。


  千钵八:是时毗卢遮那如来……告知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汝先问长养十心者,……一者、慈心,菩萨依如来慈,……一切有为诸相尽皆消灭,证入金刚三密菩提三昧门,一切行门,一切法门,一切陀罗门,菩萨一时成就,亦证得一切如来平等虚空圣性,华严海藏金刚秘密三摩地故。


  梵网上: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问地者有何义?若佛子菩提萨埵入平等慧体性地。……非下地凡夫心识所知,唯佛佛无量身口心意可尽其源。如光音天品中说,十无畏与佛道同。


  千钵九:是时毗卢遮那在一切诸佛,……谛听!谛听!……云何修入十圣地?一者、体性平等地。……非一下地诸菩萨摩诃萨所不能知解,及一切诸天心识亦不能知!唯佛世尊殊胜圣性身口意所知,一切法可尽根源,不可说不可说法门中,如来说诸佛金刚三昧,无量三昧,光音天华品中说,十无尽无畏圣性与佛道同。


  梵网下:尔时、千华上佛千百亿释迦,……各各从此莲华藏世界而没,没已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


  千钵十: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从摩醯首罗天王宫下至南阎浮提。


  梵网之说戒乃曰:‘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而千钵广劝皈崇三宝,力破外道六师,使世人翻邪归正,乃曰:‘是时四部弟子,善男子、善女人等,至诚发心,归依如来,修持十善,受于诸秘密正教,清净禁戒,不生诸趣,不入外道邪见之家,生生世世得值诸佛,闻说正法’。则梵网详说戒而千钵详说皈,虽互有详略而大旨从同。(见海刊十五卷四期)

 

26斗诤坚固中略论时轮金刚法会
 

──二十三年四月作于宁波延庆寺──


  中华民国朝野名德缁素硕彦,于二十三年四月日,公请班禅护国广慧大师莅杭州灵隐寺修建‘时轮金刚法会’。时轮金刚,乃西藏黄衣派密宗无上瑜伽五大金刚之一;而班禅大师则黄衣派之宗主也。法会诸公将出会刊以宣扬妙义,征及刍荛,时值太虚讲法华于四明延庆寺,爰就密宗与法华略言其要:


  佛一切教法,莫不建立在佛果智证境上,所谓自觉圣智境界,所谓法界清净等流,皆是斯义。法华云:‘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更明示佛果自证之法,除信力坚固之菩萨无能得解,而地涌出之上行等,乃至为弥勒之所不识,极明从佛果所起之行虽等觉亦不能测,其显示唯是可以信力接受之佛果法者为何如耶?藉是以观密宗之经咒仪轨,皆为佛地自受用法乐之事,皆为如来果分不可说之说,亦安足奇怪耶?且融以法华之意,直可谓凡为佛所施设之法,无一非‘佛果分’之妙法;特以众生自迷自蔽,致成佛所独得之秘密及成众生皆不可思议之秘密耳。


  世人有习声闻乘三藏而斥菩萨藏非佛法者,亦有于菩萨藏中执法相唯识、执华严、乃至执法华、而斥密宗非佛法者,核其所据理由,则大抵近于世俗所云历史考证方法,就释尊应现人间之一期事迹为绳检耳!如必局此为言,则无菩萨乘,且无声闻乘所从出之佛陀,又安有声闻乘法耶?设以密宗之时轮经等传自所谓香拔拉国,或南天铁塔,以其无史实可稽而斥之,则深密、瑜伽于释尊寂后九百年间,弥勒由兜率降中印土而说出,亦非可例以平常之人事者;华严之出自龙宫,法华之分坐多宝塔中,更无人世事实可征;故执之以难密宗者,自教先无以成立。若悟皆出于常情莫测之佛果不思议法,则声闻乘固洪源有自,而香国、龙宫亦通达无碍。如不承认不可思议之佛果,及假智诠所不能到之诸法离言自性,而必以人事为准,比量为断,则虽流转五趣之世间因果,亦无以证成安立!何况三乘出世行果?何况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之诸法实相耶?


  然亦有于一佛果妙法,死判显、密,谓唯上师口传咒印坛仪为秘奥之密法,而其余若法华经等皆为浅露之显法,则亦为偏执之见。且如法华法师功德品所明,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者,父母所生肉眼见大千世界,肉耳、肉鼻、闻三千世界声、香,肉舌变美味而能为天龙等音说法,肉身中影现三界诸趣依正形像,其为即身加持成佛,显得成佛,不已充分表现耶?时轮金刚法,亦自为诸佛大巧方便之一妙法,时节因缘,当机者胜;普愿见闻随喜信受奉行,则善心齐法,灾劫潜消,一沾法音,俱成佛种矣!(见海刊十五卷五期)

 

27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埵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
 

  密法由龙猛菩萨从南天竺铁塔传出,与华严之由彼自龙宫诵出,同为佛史上相传之一不思议事。但龙宫虽莫可稽考,而所谓南天铁塔,则依日本梅尾祥云教授之理趣经研究,已可推测而知。


  摩诃僧祇律第三十三云:‘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支提’。初塔与支提──制底──虽有区别,后分舍利为身骨与法身之二;而以‘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一偈,以当‘法身舍利’之称。于是书有此一偈在中之制底,亦名为法身塔,而塔与制底遂无区别。久之、尼泊尔等处将法身塔之一偈,缩改为:‘诸法从缘起,如来即是因’二句。由是进一步而变成为本初佛制底,亦称法界曼荼罗,或法界宫;而所谓本初佛者,即指法界,或诸法缘起空性之法性,亦称法身。在华严以普贤象征之,而在以龙猛为开祖之真言秘密金刚法,则以金刚萨埵为本初佛。金刚萨埵即普贤,而本初佛亦犹起信论所云之本觉。金刚顶瑜伽大教王经说释迦将成佛时,得普贤之咒印乃成佛者,亦为以释迦表始觉,普贤表本觉,始本合一乃成佛也。而龙猛之开南天竺法身塔,受金刚萨埵之灌顶,亦即始觉乍证本觉,登初欢喜地象征。


  按西藏所传时轮金刚法,在一千一二百年前初传于中印度那烂陀寺,此为金刚法之最高层。相传有岂鲁者,初传于那烂陀时,当张一文于门云:


  不知本初佛者,不知时轮教;不知时轮教者,不知正说标帜;不知正说标帜者,不知持金刚──应即藏音多杰兑,译金刚持──之智身;不知持金刚之智身者,不知真言法。彼一切不知真言法者,实为远离世尊持金刚道之迷者,是故于此最上之本初佛,真实诸师不可不教之,而欲得解脱之真实弟子,不可不听之。


  观此、可知此为本初佛宣传之始,而时轮所传香拔拉国境,或以为中央亚细亚,或以为北印度之乌仗那国;然据近人所考,则为东印度边之一国。但释尊说此法之处,则在南印度之制底中。如时轮根本仪轨云:


  ‘于灵鹫大峰为诸菩萨说无上大乘之般若波罗密道;次于春月中日在,大制底法界曼荼罗会中,说妙最胜第一之仪轨’。


  此仪轨之根本释,则谓此大制底,即南印度驮那羯砾迦国、阿马拉瓦欺塔。兹所谓阿马拉瓦欺塔,即法身塔,亦即所谓法界曼荼罗。普贤金刚萨埵之本初佛,犹云本觉法身佛,象征此法身佛所住处曰法身塔,或法界曼荼罗,故谓时轮法说于此塔中,亦依龙猛登初欢喜地而证本觉法身于此塔中所流出;其受金刚萨埵灌顶者,即证本觉法身之谓。由此西藏无上瑜伽之五大金刚法,同出龙猛铁塔所传,亦可推知矣。


  本觉法身表以金刚者,取其不生灭常恒坚固之义。但本觉本不觉,其实乃为理即佛之一切有情,故云金刚萨埵,亦犹云法身有情。法身既亦为一切凡夫有情法之流转真如、邪行真如,则贪、瞋、痴、慢任何一法,皆即是金刚法身,而婆罗门等教之行法与民间流俗所信仰诸神之崇拜仪式,极至于女性崇拜之男女淫欲事,亦皆可赋此新内容之意义,以示法身金刚与般若佛母如如相应,俾即于世间法而通达佛法。平常依维摩诘方便为父、智慧为母之解释,则普贤行与文殊智之和合也。惟在本初佛之金刚法,则当以本觉金刚与始觉佛母之合一为义,本始合一曰佛,故以金刚佛母相合一为佛,此诚为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之极致。然末流专标揭此一仪以为无上,则犹禅宗末流之专以机锋棒喝为最胜,殆忘其本旨欤!


  法身塔即法界曼荼罗,虽谓因龙猛大士依法身塔之象征,悟证法身,遂为创真言秘密金刚法之开祖,亦无不可。闻释迦佛教思修所生般若为始觉,受本初佛金刚萨埵灌顶为始觉契证本觉,此为真言法之根本义。至诸咒印形仪,则固多随时随处收编世间所流行者而不足深究也。(见海刊十六卷二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 下一篇[第八编 律释]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