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分别论【十八卷】(一)
2017-08-08 20:08:3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314次 评论:0

汉译南传大藏经 第49册  No.25


【郭哲彰译】
 
 
[P.1] 分别论


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觉者

  
第一品 蕴分别


一 经分别


五蕴者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蕴〕


此中,如何为色蕴耶?即诸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麤、细、劣、胜、远、近,括此於一聚,总说为色蕴。


此中,如何为过去色耶?即所有色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已没去,已离没、生已离、令过去、过去分所摄——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是言过去之色。


此中,如何为未来之色耶?即所有色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现起、未现、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来、未来分所摄——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是言未来之色。


此中,如何为现在之色耶?即所有之色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现起、已现、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现在、现在分所摄——四大种及四 [P.2] 大种所造之色——是言现在之色。


此中,如何为内色耶?即所有色,彼彼之有情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是言内色。


此中,如何为外色耶?即所有色,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是言外色。


此中,如何为麤色耶?即眼处……乃至……触处。是言麤色。


此中,如何为细色耶?即女根……乃至抟食。是言细色。


此中,如何为劣色耶?即所有之色,彼彼有情之轻、轻蔑、弃、毁、卑、劣、思劣、等思劣、不可爱、不可爱乐、不可意——色、声、香、味、触——是言劣色。


此中,如何为胜色耶?即所有之色,彼彼有情之非轻、非轻蔑、非弃、非毁、非卑、胜、思胜、等思胜、可爱、可爱乐、可意——色、声、香、味、触——是言胜色。


更亦望於各各之色,可见劣、胜之色。


此中,如何为远色耶?即女根……乃至……抟食。此外,所有之色不达、不接、远、不近,是言远色。


[P.3] 此中,如何为近色耶?即眼处……乃至……触处。此外,所有之色达、接、不远、近,是言近色。


更亦望於各各之色,可见远、近之色。

 

〔受蕴〕


此中,如何为受蕴耶?即诸所有受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麤、细、劣、胜、远、近,括此於一聚,总说为受蕴。


此中,如何为过去之受耶?即所有受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已没去,已离没去、生已离、令过去、过去分所摄——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言过去之受。


此中,如何为未来之受耶?即所有受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现起、未现、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来、未来分所摄——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言未来之受。


此中,如何为现在之受耶?即所有受之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现起、已现、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现在、现在分所摄——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言现在之受。


此中,如何为内受耶?即所有受,彼彼之有情者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言内受。


此中,如何为外受耶?即所有受,彼彼之他有情者他人之内、各自者、己身者、个人者、已取者——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言外受。


[P.4] 此中,如何为麤〔细〕之受耶?即不善之受是麤,善、无记之受是细;善、不善之受是麤,无记之受是细;苦之受是麤,乐与不苦不乐之受是细;乐、苦之受是麤,不苦不乐之受是细;非定中之受是麤,定中之受是细;有漏之受是麤,无漏之受是细。


更亦望於各各之受,可见麤、细之受。


此中,如何为劣〔胜〕受耶?即不善之受是劣,善、无记之受是胜;善、不善之受是劣,无记之受是胜;苦之受是劣,乐与不苦不乐之受是胜;乐、苦之受是劣,不苦不乐之受是胜;非定中之受是劣,定中之受是胜;有漏之受是劣,无漏之受是胜。


更亦望於各各之受,可见劣、胜之受。


此中,如何为远受耶?即不善之受者比善、无记之受者远,善、无记之受者比不善之受者远;善之受者比不善、无记之受者远,不善、无记之受者比善之受者远;无记之受者比善、不善之受者远,善、不善之受者比无记之受者远;苦之受者比乐、不苦不乐之受者远,乐、不苦不乐之受者比苦之受者远;乐之受者比苦、不苦不乐之受者远,苦、不苦不乐之受者比乐之受者远;不苦不乐之受者比乐、苦之受者远,乐、苦之受者比不苦不乐之受者远;非定中之受者比定中之受者远,定中之受者比非定中之受者远;有漏之受者比无漏之受者远,无漏之受者比有漏之受者远。是言远受。


此中,如何为近受耶?即不善之受者近於不善之受,善之受者近於善之受,无记之受者近於无记之受;苦之受者近於苦之受,乐之受者近於乐之受,不苦不乐之 [P.5] 受者近於不苦不乐之受;非定中之受者近於非定中之受,定中之受者近於定中之受;有漏之受者近於有漏之受,无漏之受者近於无漏之受。是言近受。


更亦望於各各之受,可见远与近之受。

 

〔想蕴〕


此中,如何为想蕴耶?即诸所有想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麤、细、劣、胜、远、近,括此於一聚,总说为想蕴。


此中,如何为过去之想耶?即所有想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已没去、已离没、生已离、令过去、过去分所摄——眼触所生之想、耳触所生之想、鼻触所生之想、舌触所生之想、身触所生之想、意触所生之想——是为过去之想。


此中,如何为未来之想耶?即所有之想为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现起、未现、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来、未来分所摄——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是言未来之想。


此中,如何为现在之想耶?即所有之想为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现起、已现、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现在、现在分所摄——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是言现在之想。


此中,如何为内想耶?即所有之想,彼彼之有情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是言内想。


此中,如何为外想耶?即所有之想,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是言外想。


[P.6] 此中,如何为麤〔细〕想耶?即瞋触所生之想者是麤,增语触所生之想者是细;不善之想者是麤,善、无记之想者是细;善、不善之想者是麤,无记之想者是细;与苦受相应之想者是麤,与乐、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想者是细;与乐、苦之受相应之想者是麤,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是细;非定中之想者是麤,定中之想者是细;有漏之想者是麤,无漏之想者是细。


更亦望於各各之想,可见麤、细之想。


此中,如何为劣〔胜〕想耶?即不善之想者是劣,善、无记之想者是胜;善、不善之想者是劣,无记之想者是胜;与苦受相应之想者是劣,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者是胜;与乐、苦受相应之想者是劣,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者是胜;非定中之想者是劣,定中之想者是胜;有漏之想者是劣,无漏之想者是胜。


更亦望於各各之想,可见劣、胜之想。


此中,如何为远想耶?即不善之想者比善、无记之想远,善、无记之想者比不善之想远;善之想者比不善、无记之想远,不善、无记之想者比善之想远;无记之想者比善、不善之想远,善、不善之想者比无记之想远;与苦受相应之想者比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远,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者比与苦受相应之想远;与乐受相应之想者比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远,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者比与乐受相应之想远;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者比与乐、苦受相应之想远,与乐、苦受相应之想者比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远;非定中之想者比定中之想远,定中之想者 [P.7] 比非定中之想远;有漏之想者比无漏之想远;无漏之想者比有漏之想远。是言远想。


比中,如何为近想耶?即不善之想者近於不善之想,善之想者近於善之想,无记之想者近於无记之想;与苦受相应之想者近於与苦受相应之想,与乐受相应之想者近於与乐受相应之想,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者近於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想;非定中之想者近於非定中之想,定中之想者近於定中之想;有漏之想者近於有漏之想,无漏之想者近於无漏之想;是言近想。


更亦望於各各之想,可见远、近之想。

 

〔行蕴〕


此中,如何为行蕴耶?即诸所有行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麤细、劣、胜、远、近,括此於一聚,总说为行蕴。


此中,如何为过去之行耶?即所有行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已没去、已离没、生已离、令过去、过去分所摄——眼触所生之思、耳触所生之思、鼻触所生之思、舌触所生之思、身触所生之思、意触所生之思——是言过去之行。


此中,如何为未来之行耶?即所有行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现起、未现、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来、未来分所摄——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是言未来之行。


此中,如何为现在之行耶?即所有行之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现起、 [P.8] 已现、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现在、现在分所摄——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是言现在之行。


此中,如何为内行耶?即所有之行,彼彼之有情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是言内行。


此中,如何为外行耶?即所有之行,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是言外行。


此中,如何为麤〔细〕行耶?即不善之行是麤,善、无记之行是细;善、不善之行是麤,无记之行是细;与苦受相应之行是麤,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是细;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行是麤,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行是细;非定中之行是麤,定中之行是细;有漏之行是麤,无漏之行是细。


更亦望於各各之行,可见麤、细之行。


此中,如何为劣〔胜〕行耶?即不善之行是劣,善、无记之行是胜;善、不善之行是劣,无记之行是胜;与苦受相应之行是劣,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是胜;与乐、苦受相应之行
是劣,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是胜;非定中之行是劣,定中之行是胜;有漏之行是劣,无漏之行是胜。


更亦望於各各之行,可见劣、胜之行。


此中,如何为远行耶?即不善之行者比善、无记之行远;善、无记之行者比不 [P.9] 善之行远;善之行者比不善、无记之行远,不善、无记之行者比善之行远;无记之行者比善、不善之行远,善、不善之行者比无记之行远;与苦受相应之行者比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远,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者比与苦受相应之行远;与乐受想应之行者比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远,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者比与乐受相应之行远;与不苦不乐受想应之行者比与乐、苦受相应之行远,与乐、苦受相应之行者比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远;非定中之行者比定中之行远,定中之行者比非定中之行远;有漏之行者比无漏之行远,无漏之行者比有漏之行远;是言远行。


此中,如何为近行耶?即不善之行者近於不善之行,善之行者近於善之行,无记之行者近於无记之行;与苦受相应之行者近於与苦受相应之行,与乐受相应之行者近於与乐受相应之行,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者近於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非定中之行者近於非定中之行,定中之行者近於定中之行;有漏之行者近於有漏之行,无漏之行者近於无漏之行;是言近行。


更亦望於各各之行,可见远、近之行。

 

〔识蕴〕


此中,如何为识蕴耶?即诸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麤、细、劣、胜、远、近,括此於一聚,总说为识蕴。


[P.10] 此中,如何为过去之识耶?即所有识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已没去、已离没、生已离、令过去、过去分所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言过去之识。


此中,如何为未来之识耶?即所有识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现起、未现、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来、未来分所摄——眼识……乃至……意识——是言
未来之识。


此中,如何为现在之识耶?即所有识之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现起、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现在、现在分所摄——眼识……乃至……意识——是言现在之识。


此中,如何为内识耶?即所有之识,彼彼有情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识……乃至……意识——是言内识。


此中,如何为外识耶?即所有之识,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识……乃至……意识——是言外识。


此中,如何为麤〔细〕识耶?即不善之识是麤,善、无记之识是细;善、不善之识是麤,无记之识是细;与苦受相应之识是麤,与乐、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细;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识是麤,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细;非定中之识是麤,定中之识是细;有漏之识是麤,无漏之识是细。


更亦望於各各之识,可见麤、细之识。


[P.11] 此中,如何为劣〔胜〕识耶?即不善之识是劣,善、无记之识是胜;善、不善之识是劣,无记之识是胜;与苦受相应之识是劣,与乐、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胜;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识是劣,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胜;非定中之识是劣,定中之识是胜;有漏之识是劣,无漏之识是胜。


更亦望於各各之识,可见劣、胜之识。


此中,如何为远识耶?即不善之识者比善、无记之识远,善、无记之识者比不善之识远;善之识者比不善、无记之识远,不善、无记之识者比善之识远;无记之识者比善、不善之识远,善、不善之识者比无记之识远;与苦受相应之识者比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识远,与乐、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者比与苦受相应之识远;与乐受相应之识者比与苦、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远,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识者比与乐受相应之识远;与不苦不乐受相应者比与乐、苦受相应之识远,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识者比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远;非定中之识者比定中之识远,定中之识者比非定中之识远;有漏之识者比无漏之识远,无漏之识者比有漏之识远;是言远识。


[P.12] 此中,如何为近识耶?即不善识者近於不善识,善识者近於善识,无记识者近於无记识;与苦受相应识者近於与苦受相应识,与乐受相应识者近於与乐受相应识,与不苦不乐受相应识者近於与不苦不乐受相应识;非定中识者近於非定中识,定中识者近於定中识;有漏识者近於有漏识,无漏识者近於无漏识;是言近识。


更亦望於各各之识,可见远、近之识。

 

二 对法分别


五蕴者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蕴〕


此中,如何为色蕴耶?


一种色蕴——是一切之色者为非因、无因、因不相应、有缘、有为、应变坏、世间、有漏、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已异取、顺取、杂染、无记、无所缘、非心所、心不相应、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不有杂染杂染、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无寻无伺、非喜俱行、非乐俱行、非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非有学、非无学、小、欲缠、非色缠、非无色缠、所属、非无所属、不决定、不出离、已生、六识所识,无常、胜於老死——如是为一种色蕴。


[P.13] 二种色蕴——是为能取之色、非能取之色;已取之色、不已取之色;已取顺取之色、不已取顺取之色;有见之色、无见之色;有对之色、无对之色;根之色、非根之色;大种之色、非大种之色;表色、非表色;心等起之色、非心等起之色;心俱有之色、非心俱有之色;心随转之色、非心随转之色;内色、外色;麤色、细色;远色、近色……乃至……抟食之色、非抟食之色——如是为二种色蕴。


三种色蕴——是所有之内色者是能取,所有之外色者是能取、非能取;所有之内色者是已取,所有之外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之内色者是已取顺取,所有之外色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乃至……所有之内色者是非抟食,所有之外色者是抟食、非抟食——如是为三种色蕴。


四种色蕴——是所有能取之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能取之色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所有能取之色者是有对、无对,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有对、无对;所 [P.14] 有能取之色者是麤、是细,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麤、是细;所有能取之色者是远,是近,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远、是近……乃至……见、闻、觉、知之色——如是为四种色蕴。


五种色蕴——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及所有能取之色——如是为五种色蕴。


六种色蕴——是眼所识之色、耳所识之色,鼻所识之色、舌所识之色、身所识之色、意所识之色——如是为六种色蕴。


七种色蕴——是眼所识之色……乃至……意界所识之色、意识界所识之色——如是为七种色蕴。


八种色蕴——是眼所识之色……乃至……身所识之色有乐触与苦触——意界所识之色、意识界所识之色——如是为八种色蕴。


九种色蕴——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及非根之色——如是为九种色蕴。


十种色蕴——是眼根……乃至……命根及非根色之有对、无对——如是为十种色蕴。


十一种色蕴——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及无见无对法处所摄之色——如是为十一种色蕴。


是言色蕴。

 

[P.15] 〔受蕴〕


此中,如何为受蕴耶?


(一)


一种受蕴——是触相应。


二种受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受蕴——是善、不善、无记。


四种受蕴——是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


五种受蕴——是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六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如是为六种受蕴。


七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如是为七种受蕴。


八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有乐与苦——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如是为八种受蕴。


九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善、不善、无记——如是为九种受蕴。


十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有乐与苦——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善、不善、无记——如是为十种受蕴。


(〔关於受蕴之对法分别者即更反复二十七次,其二十七次各各之中,与(一)出现不同者唯二种与三 [P.16] 种之分别而已。一种、四种、五种、六种、七种、八种、九种、十种等八类之分别者皆与(一)相同。故以下唯详细分别二种分别与三种分别,其他从略。(原本出版者记)〕)

 

(二)


二种受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受蕴——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不杂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见所断、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见所断因、修所断因、非见非修所断因;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 [P.17] 学;小、大、无量;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劣、中、胜;邪性决定、正性决定、不决定;道所缘、道因、道增上;已生、未生、可生;过去、未来、现在;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内、外、内外;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乃至……如是为十种受蕴。

 

(三)


二种受蕴——是因相应、因不相应;非因有因、非因无因;世间、出世间;少 [P.18] 分可识、少分不可识;有漏、无漏。漏相应、漏不相应;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顺结、不顺结;结相应、结不相应;结不相应顺结、结不相应不顺结;(有关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之部分与顺结相同从略)。已异取、不已异取;异取相应、异取不相应。异取不相应已异取、异取不相应不已异取;已取、不已取;顺取、不顺取;取相应、取不相应;取不相应顺取、取不相应不顺取;杂染、不杂染;有杂染、不有杂染;染相应、染不相应;染不相应杂染、染不相应不杂染;(有关见 [P.19] 所断、修所断、见及修所断因者亦同)。有寻、无寻;有伺、无伺;有喜、无喜;喜俱行、非喜俱行;欲缠、非欲缠;(色缠及无色缠者亦同)。所属、无所属;出离、不出离;决定、不决定;有上、无上;有诤、无诤。


三种受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十种受蕴。

 

(四)


二种受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受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


以上二根本

 

[P.20] (五)


二种受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受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

 

(六)


二种受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受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

 

(七)


二种受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受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

 

[P.21] (八)


二种受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受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受蕴。


以上三根本

 

(九)


二种受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受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

 

(十)


二种受蕴——是因相应、因不相应。


[P.22] 三种受蕴——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乃至……如是……

 

(十一)


二种受蕴——是非因有因、非因无因。


三种受蕴——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乃至……如是……

 

(十二)


二种受蕴——是世间、出世间。


三种受蕴——是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不杂染。


……乃至……如是……

 

(十三)


二种受蕴——是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


三种受蕴——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乃至……如是……

 

(十四)


二种受蕴——是有漏、无漏。


[P.23] 三种受蕴——是见所断、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


……乃至……如是……

 

(十五)


二种受蕴——是漏相应、漏不相应。


三种受蕴——是见所断因、修所断因、非见非修所断因。


……乃至……如是……

 

(十六)


二种受蕴——是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


三种受蕴——是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乃至……如是……

 

(十七)


二种受蕴——是顺结、不顺结。


三种受蕴——是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乃至……如是……

 

(十八)


二种受蕴——是结相应、结不相应。


[P.24] 三种受蕴——是小、大、无量。


……乃至……如是……

 

(十九)


二种受蕴——是结不相应顺结、结不相应不顺结。


三种受蕴——是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


……乃至……如是……

 

(二十)


二种受蕴——是顺系、不顺系。


三种受蕴——是劣、中、胜。


……乃至……如是……

 

(廿一)


二种受蕴——是系相应、系不相应。


三种受蕴——是邪性决定、正性决定、不决定。


……乃至……如是……

 

(廿二)


二种受蕴——是系不相应顺系、系不相应不顺系。


[P.25] 三种受蕴——是道所缘、道因、道增上。


……乃至……如是……

 

(廿三)


二种受蕴——是顺暴流、不顺暴流。


三种受蕴——是已生、不已生、可生。


……乃至……如是……

 

(廿四)


二种受蕴——是暴流相应、暴流不相应。


三种受蕴——是过去、未来、现在。


……乃至……如是……

 

(廿五)


二种受蕴——是暴流不相应顺暴流、暴流不相应不顺暴流。


三种受蕴——是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


……乃至……如是……

 

(廿六)


二种受蕴——是顺轭、不顺轭。


[P.26] 三种受蕴——是内、外、内外。


……乃至……如是……

 

(廿七)


二种受蕴——是轭相应、轭不相应。


三种受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受蕴。


以上两种增上


七种受蕴——是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受蕴。


又他之七种受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受蕴。


二十四种受蕴——是以眼触为缘,受蕴之善、不善、无记;以耳触为缘,受蕴之……乃至……以鼻触为缘,受蕴之……乃至……以舌触为缘,受蕴之……乃至……以身触为缘,受蕴之……乃至……以意触为缘,受蕴之善、不善、无记;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如是为二十四种受蕴。


[P.27] 又他之二十四种受蕴——是以眼触为缘,於受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以耳触为缘,於受蕴……乃至……以鼻触为缘,於受蕴……乃至……以舌触为缘,於受蕴……乃至……以身触为缘,於受蕴……乃至……以意触所缘,於受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如是为二十四种受蕴。


三十种受蕴——是以眼触为缘,於受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於受蕴……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受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如是为三十种受蕴。


多种受蕴——是以眼触为缘,於受蕴有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受蕴有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如是为多种受蕴。


又他之多种受蕴者——是以眼触为缘,於受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受蕴有内所缘、 [P.28] 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尘、无所属;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如是为多种受蕴。是言受蕴。

 

〔想蕴〕


此中,如何为想蕴耶?


(一)


一种想蕴——是触相应。


二种想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想蕴——是善、不善、无记。


四种想蕴——是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


五种想蕴——是乐根相应、苦根相应、喜根相应、忧根相应、舍根相应。


六种想蕴——是眼触所生之想、耳触所生之想、鼻触所生之想、舌触所生之想、身触所生之想、意触所生之想——如是为六种想蕴。


七种想蕴——是眼触所生之想……乃至……身触所生之想、意界触所生之想、意识界触所生之想——如是为七种想蕴。


八种想蕴——是眼触所生之想……乃至……身触所生之想——乐俱行、苦俱行——意界触所生之想、意识界触所生之想——如是为八种想蕴。


九种想蕴——是眼触所生之想……乃至……身触所生之想、意界触所生之想、意识界触所生之想——善、不善、无记——如是为九种想蕴。


十种想蕴——是眼触所生之想……乃至……身触所生之想——乐俱行、苦俱行意界触所生之想、意识界触所生之想——善、不善、无记。如是为十种想蕴。


[P.29] (〔同於色蕴之分别,以下唯二种与三种之分别不同而已,其他者同(一)。故唯将异者列出,其他从略。(原本出版者记)〕)

 

(二)


二种想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想蕴——是与乐受相应、与苦受相应、与不苦不乐相应。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乃至……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想蕴。

 

(三)


二种想蕴——是因相应、因不相应。非因有因、非因无因。世间、出世间。少 [P.30] 分可识、少分不可识。有漏、无漏。漏相应、漏不相应。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已异取、不已异取。已取、不已取。顺取、不顺取。取相应、取不相应。取不相应顺取、取不相应不顺取。杂染、不杂染。有杂染、不有杂染。染相应、染不相应。染不相应杂染、染不相应不杂染。见所断、非见所断。修所断……。见所断因……。修所断因……。有寻、无寻。有伺、无伺。有喜、无喜。喜俱行、非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 [P.31] ……。欲缠……。色缠……。无色缠……。所属、无所属。出离……。决定……。有上、无上。有诤、无诤。


三种想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十种想蕴。

 

(四)


二种想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想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想蕴。


以上二根本

 

(五)


二种想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想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P.32] (六)


二种想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想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七)


二种想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想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

 

(八)


二种想蕴——是有诤、无诤。


[P.33] 三种想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想蕴。


以上三根本

 

(九)


二种想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想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十)


二种想蕴——是因相应、因不相应。


三种想蕴——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乃至……如是为……

 

(十一)


二种想蕴——是非因有因、非因无因。


三种想蕴——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乃至……如是为……

 

[P.34] (十二)


二种想蕴——是世间、出世间。


三种想蕴——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乃至……如是为……

 

(十三)


二种想蕴——是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


三种想蕴——是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不杂染。


……乃至……如是为……

 

(十四)


二种想蕴——是有漏、无漏。


三种想蕴——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乃至……如是为……

 

(十五)


二种想蕴——是漏相应、漏不相应。


三种想蕴——是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


……乃至……如是为……

 

[P.35] (十六)


二种想蕴——是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


三种想蕴——是见所断、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


……乃至……如是为……

 

(十七)


二种想蕴——是顺结、不顺结。


三种想蕴——是见所断因、修所断因、非见非修所断因。


……乃至……如是为……

 

(十八)


二种想蕴——是结相应、结不相应。


三种想蕴——是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乃至……如是为……

 

(十九)


二种想蕴——是结不相应顺结、结不相应不顺结。


[P.36] 三种想蕴——是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乃至……如是为……

 

(二十)


二种想蕴——是顺系、不顺系。


三种想蕴——是小、大、无量。


……乃至……如是为……

 

(廿一)


二种想蕴——是系相应、系不相应。


三种想蕴——是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


……乃至……如是为……

 

(廿二)


二种想蕴——是系不相应、系不相应不顺系。


三种想蕴——是劣、中、胜。


……乃至……如是为……

 

(廿三)


二种想蕴——是顺暴流、不顺暴流。


[P.37] 三种想蕴——是邪性决定、正性决定、不决定。


……乃至……如是为……

 

(廿四)


二种想蕴——是暴流相应、暴流不相应。


三种想蕴——是道所缘、道因、道增上。


……乃至……如是为……

 

(廿五)


二种想蕴——是暴流不相应顺暴流、暴流不相应不顺暴流。


三种想蕴——是已生、不已生、可生。


……乃至……如是为……

 

(廿六)


二种想蕴——是顺轭、不顺轭。


三种想蕴——是过去、未来、现在。


……乃至……如是为……

 

(廿七)


二种想蕴——是轭相应、轭不相应。


[P.38] 三种想蕴——是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


……乃至……如是为……

 

(廿八)


二种想蕴——是轭不相应顺轭、轭不相应不顺轭。


三种想蕴——即内、行、内外。


……乃至……如是为……

 

(廿九)


二种想蕴——是顺盖、不顺盖。


三种想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想蕴。


以上两种增上


七种想蕴——是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想蕴。


又他之七种想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想蕴。


[P.39] 二十四种想蕴——是以眼触为缘,於想蕴有善、不善、无记;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想蕴有善、不善、无记;眼触所生之想、耳触所生之想、鼻触所生之想、舌触所生之想、身触所生之想、意触所生之想——如是为二十四种想蕴。


又其他之二十四种想蕴者——是以眼触为缘,於想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所缘,於想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如是为二十四种想蕴。


三十种想蕴——是以眼触为缘,於想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想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如是为三十种想蕴。


多种想蕴——是以眼触为缘,於想蕴有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想蕴之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 [P.40] 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如是为多种想蕴。


又其他之多种想蕴者——是以眼触为缘,於想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想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想……乃至……意触所生之想——如是为多种想蕴。是言想蕴。

 

〔行蕴〕


此中,如何为行蕴耶?

 

(一)


一种行蕴——是心相应。


二种行蕴——是因、非因。


三种行蕴——是善、不善、无记。


四种行蕴——是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


五种行蕴——是乐根相应、苦根相应、喜根相应、忧根相应、舍根相应。


六种行蕴——是眼触所生之思、耳触所生之思、鼻触所生之思、舌触所生之思、身触所生之思、意触所生之思——如是为六种行蕴。


七种行蕴——是眼触所生之思……乃至……身触所生之思、意界触所生之思、 [P.41] 意识界触所生之思——如是为七种行蕴。


八种行蕴——是眼触所生之思……乃至……身触所生之思中,乐俱行、苦俱行,意界触所生之思、意识界触所生之思——如是为八种行蕴。


九种行蕴——是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界触所生之思、意识界触所生之思有善、不善、无记——如是为九种行蕴。


十种行蕴——即眼触所生之思……乃至……身触所生之思有乐俱行、苦俱行;意界触所生之思、意识界触所生之思有善、不善、无记。如是为十种行蕴。


(〔同於色蕴之分别,以下唯二种与三种之分别不同而已,其他者同(一)。故唯将异者列出,其他从略。(原本出版者记)〕)

 

(二)


二种行蕴——即因、非因。


三种行蕴——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应。


……乃至……如是为十种行蕴。

 

[P.42] (三)


二种行蕴——是有因、无因。因相应、因不相应。以因为有因、以有因为非因。以因为因相应、以因相应为非因。非因有因、非因无因。世间、出世间。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漏、非漏。有漏、无漏。漏相应、漏不相应。以漏为有漏、以有漏为非漏。以漏为漏相应、以漏相应为非漏。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结、非结。顺结、不顺结。结相应、结不相应。以结为顺结、以顺结为非结。以结为结相应、以结相应为非结。结不相应顺结、结不相应不顺结。系、非系。顺系、不顺系。系相应、系不相应。以系为顺系、以顺系为非系。以系为系相应、以系相应为非系。 [P.43] 系不相应顺系、系不相应不顺系。暴流、非暴流。顺暴流、不顺暴流。暴流相应、暴流不相应,以暴流为顺暴流、以顺暴流为非暴流。以暴流为暴流相应、以暴流相应为非暴流。暴流不相应顺暴流、暴流不相应不顺暴流。轭、非轭。顺轭、不顺轭。轭相应、轭不相应。以轭为顺轭、以顺轭为非轭。以轭为轭相应、以轭相应为非轭。轭不相应顺轭、轭不相应不顺轭。盖、非盖。顺盖、不顺盖。盖相应、盖不相应。以盖为顺盖、以顺盖为非盖。以盖为盖相应、以盖相应为非盖。盖不相应顺盖、盖不相应不顺盖。异取、非异取。已异取、不已异取。异取相应、异取不相应。以异 [P.44] 取为已异取、以已异取为非异取。异取不相应已异取、异取不相应不已异取。已取、不已取。取、非取。顺取、不顺取。取相应、取不相应。以取为顺取、以顺取为非取。以取为取相应、以取相应为非取。取不相应顺取、取不相应不顺取。染、非染。杂染、不杂染。有杂染、不有杂染。染相应、染不相应。以染为杂染、以杂染为非染。以染为有杂染、以有杂染为非染。以染为染相应、以染相应为非染。染不相应杂染、染不相应不杂染。见所断、非见所断。修所断、非修所断。见所断因、非见所断因。修所断因、非修所断因。有寻、无寻。有伺、无伺。有喜、无喜。喜俱行、 [P.45] 非喜俱行。乐俱行、非乐俱行。舍俱行、非舍俱行。欲缠、非欲缠。色缠、非色缠。无色缠、非无色缠。所属、无所属。出离、不出离。决定、不决定。有上、无上。有诤、无诤。


三种行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四)


二种行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行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行蕴。


以上二根本

 

[P.46] (五)


二种行蕴——是因、非因。


三种行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六)


二种行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行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七)


二种行蕴——是因、非因。


三种行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

 

(八)


二种行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行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想蕴。


以上三根本

 

[P.47] (九)


二种行蕴——是因、非因。


三种行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十)


二种行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行蕴——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乃至……如是为……

 

(十一)


二种行蕴——是因相应、因不相应。


三种行蕴——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乃至……如是为……

 

(十二)


二种行蕴——是以因为有因、以有因为非因。


三种行蕴——是已取顺取、不己取顺取、不己取不顺取。


……乃至……如是为……

 

[P.48] (十三)


二种行蕴——是以因为因相应、以因相应为非因。


三种想蕴——是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不杂染。


……乃至……如是为……

 

(十四)


二种行蕴——是非因有因、非因无因。


三种行蕴——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乃至……如是为……

 

(十五)


二种行蕴——是世间、出世间。


三种行蕴——是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


……乃至……如是为……

 

(十六)


二种行蕴——是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


三种行蕴——是见所断、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


……乃至……如是为……

 

[P.49] (十七)


二种行蕴——是有漏、无漏。


三种行蕴——是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乃至……如是为……

 

(十八)


二种行蕴——是漏相应、漏不相应。


三种行蕴——是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乃至……如是为……

 

(十九)


二种行蕴——是以漏为有漏、以有漏为非漏。


三种行蕴——是小、大、无量。


……乃至……如是为……

 

(二十)


二种行蕴——是以漏为漏相应、以漏相应为非漏。


三种行蕴——是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


……乃至……如是为……

 

[P.50] (廿一)


二种行蕴——是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


三种行蕴——是劣、中、胜。


……乃至……如是为……

 

(廿二)


二种行蕴——是结、非结。


三种行蕴——是邪性决定、正性决定、不决定。


……乃至……如是为……

 

(廿三)


二种行蕴——是顺结、不顺结。


三种行蕴——是道所缘、道因、道增上。


……乃至……如是为……

 

(廿四)


二种行蕴——是结相应、结不相应。


三种行蕴——是已生、不已生、可生。


……乃至……如是为……

 

[P.51] (廿五)


二种行蕴——是以结为顺结、以顺结为非结。


三种行蕴——是过去、未来、现在。


……乃至……如是为……

 

(廿六)


二种行蕴——是以结为结相应、以结相应为非结。


三种行蕴——是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


……乃至……如是为……

 

(廿七)


二种行蕴——是结不相应顺结、结不相应不顺结。


三种行蕴——是内、外、内外。


……乃至……如是为……

 

(廿八)


二种行蕴——是系、非系。


三种行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行蕴。


以上两增上


[P.52] 七种行蕴——是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行蕴。


又其他之七种行蕴者——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行蕴。


二十四种行蕴——是以眼触为缘,於行蕴有善、不善、无记;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行蕴有善、不善、无记;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如是为二十四种行蕴。


又其他之二十四种行蕴者——是以眼触为缘,於行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所缘,於行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如是为二十四种行蕴。


三十种行蕴——是以眼触为缘,於行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 [P.53] 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行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如是为三十种行蕴。


多种行蕴——是以眼触为缘,於行蕴有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行蕴有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思……乃至……意触所生之思——如是为多种行蕴。


又其他之多种行蕴者——是以眼触为缘,於行蕴有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乃至……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行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触所生之思…
…乃至……意触所生之思——如是为多种行蕴。是言行蕴。

 

〔识蕴〕


此中,如何为识蕴耶?

 

(一)


一种识蕴——是触相应。


[P.54] 二种识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识蕴——是善、不善、无记。


四种识蕴——是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


五种识蕴——是乐根相应、苦根相应、喜根相应、忧根相应、舍根相应。


六种识蕴——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如是为六种识蕴。


七种识蕴——是眼识……乃至……身识、意界意识界——如是为七种识蕴。


八种识蕴——是眼识……乃至……於身识有乐俱行、苦俱行,意界、意识界——如是为八种识蕴。


九种识蕴——是眼识……乃至……於身识、意界、意识界有善、不善、无记——如是为九种识蕴。


十种识蕴——即眼识……乃至……於身识有乐俱行、苦俱行;於意界、意识界有善、不善、无记。如是为十种识蕴。


(〔同於色蕴之分别,以下唯二种与三种之分别不同而已,其他者同(一)。故唯将异者列出,其他从略。(原本出版者记)〕)

 

(二)


二种识蕴——是有因、无因。


[P.55] 三种识蕴——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相应。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乃至……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十种识蕴。

 

(三)


二种识蕴——是因相应、因不相应。非因有因、非因无因。世间、出世间。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有漏、无漏。漏相应、漏不相应。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顺结、不顺结。结相应、结不相应。结不相应顺结、结不相应不顺结。顺系 [P.56] ……顺暴流……顺轭……。顺盖……。已异取、不已异取。异取相应、异取不相应。异取不相应已异取、异取不相应不已异取。已取、不已取、取相应、取不相应。取不相应顺取、取不相应不顺取。杂染、不杂染。有杂染、不有杂染。染相应、染不相应。染不相应杂染、染不相应不杂染。见所断、非见所断。修所断……。见所断因……。修所断因……。有寻、无寻。有伺……。有喜……。喜俱行,非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欲缠、非欲缠。色缠……。无色缠。所属、无所属。出离……。不决定……。有上……。有诤……。


[P.57] 三种识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四)


二种识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识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


以上二根本

 

(五)


二种识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识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六)


二种识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识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P.58] (七)


二种识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识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

 

(八)


二种识蕴——是有诤、无诤。


三种识蕴——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乃至……如是为……


以上三根本

 

(九)


二种识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识蕴——是善、不善、无记。


……乃至……如是为……

 

[P.59] (十)


二种识蕴——是因相应、因不相应。


三种识蕴——即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乃至……如是为……

 

(十一)


二种识蕴——是非因有因、非因无因。


三种识蕴——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乃至……如是为……

 

(十二)


二种识蕴——是世间、出世间。


三种识蕴——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乃至……如是为……


(如想蕴之两增上,识之时亦可广说)。


以上两增上


[P.60] 七种识蕴——是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识蕴。


又其他之七种识蕴者——是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如是为七种识蕴。


二十四种识蕴——是以眼触为缘,於识蕴有善、不善、无记;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识蕴有善、不善、无记;眼识……乃至……意识——如是为二十四种识蕴。


又其他之二十四种识蕴者——是以眼触为缘,於识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识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眼识……乃至……意识——如是为二十四种识蕴。


三十种识蕴——是以眼触为缘,於识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识蕴有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识……乃至 [P.61] ……意识——如是为三十种识蕴。


多种识蕴——是以眼触为缘,於识蕴有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识蕴有善、不善、无记、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识……乃至……意识——如是为多种识蕴。


又其他之多种识蕴者——是以眼触为缘,於识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以耳触为缘……乃至……以鼻触为缘……乃至……以舌触为缘……乃至……以身触为缘……乃至……以意触为缘,於识蕴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眼识……乃至……意识——如是为多种识蕴。


是言识蕴。

 

三 问分


所谓五蕴者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者几何善?几何不善?几何无记?几何乐受相应?……乃至……几何有诤?几何无诤?


[P.62] 色蕴者是无记,四蕴者即善、不善、无记。二蕴者是不可言乐受相应或苦受相应或不苦不乐受相应,三蕴者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色蕴者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四蕴者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色蕴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四蕴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色蕴者是不有杂染杂染,四蕴者是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不杂染。色蕴者是无寻无伺,三蕴者即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行蕴者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不可言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色蕴者是不可言喜俱行或乐俱行或舍俱行,受蕴者是喜俱行而非乐俱行非舍俱行,不可言喜俱行,三蕴者是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不可言喜俱行或乐俱行或舍俱行。色蕴者是非见非修所断,四蕴者即见所断、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色蕴者是非见非修所断因,四蕴者即见所断因、修所断因、非见非修所断因。色蕴者是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四蕴者是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色蕴者是非有学非无学,四蕴者即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色蕴者是小,四蕴者是小、大、无量。色蕴者是无所 [P.63] 缘,四蕴者即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不可言小所缘或大所缘或无量所缘。色蕴者是中,四蕴者是劣、中、胜。色蕴者是不决定,四蕴者是邪性决定、正性决定、不决定。色蕴者是无所缘,四蕴者是道所缘、道因、道增上,不可言道所缘或道因或道增上。〔五蕴者〕即已生、不已生、可生。过去、未来、现在。色蕴者是无所缘,四蕴者是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不可言过去所缘或未来所缘或现在所缘。内、外、内外。色蕴者是无所缘,四蕴者即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不可言内所缘或外所缘或内外所缘。四蕴者是无见无对,色蕴者是有见有对、无见有对、无见无对。


四蕴者是非因,行蕴者是因、非因。色蕴者是无因,四蕴者是有因、无因。色蕴者是因不相应,四蕴者是因相应、因不相应。色蕴者是不可言以因为有因或以有因为非因,三蕴者是不可言以因为有因,以有因为非因,不可言以有因为非因。行蕴者是以因为有因、以有因为非因,不可言以因为有因或以有因为非因。色蕴者是不可言以因为因相应或以因相应为非因,三蕴者是不可言以因为因相应,以因相应为非因,不可言以因相应为非因,行蕴者是以因为因相应、以因相应为非因,不可 [P.64] 言以因为因相应或以因相应为非因。色蕴者是非因、无因,三蕴者是非因、有因、非因无因,行蕴者是非因有因、非因无因,不可言非因有因或非因无因。


〔五蕴〕者是有缘、有为。四蕴者是无见,色蕴者是有见、无见。四蕴者是无对,色蕴者是有对、无对。色蕴者是色,四蕴者是无色。色蕴者是世间,四蕴者是世间、非世间。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


四蕴者是非漏,行蕴者是漏、非漏。色蕴者是有漏,四蕴者是有漏、无漏。色蕴者是漏不相应,四蕴者是漏相应、漏不相应。色蕴者是不可言以漏为有漏,以有漏为非漏;三蕴者是不可言以漏为有漏,以有漏为非漏,不可言以有漏为非漏;行蕴者是以漏为有漏,以有漏为非漏,不可言以漏为有漏或以有漏为非漏。色蕴者是不可言以漏为漏相应或以漏相应为非漏;三蕴者是不可言以漏为漏相应,以漏相应为非漏,不可言以漏相应为非漏;行蕴者是以漏为漏相应、以漏相应为非漏,不可言以漏为漏相应或以漏相应为非漏。色蕴者是漏不相应有漏,四蕴者是漏不相应有漏、漏不相应无漏,不可言漏不相应有漏或漏不相应无漏。


四蕴者是非结,行蕴者是结、非结。色蕴者是顺结,四蕴者是顺结、不顺结。 [P.65] 色蕴者是结不相应,四蕴者是结相应、结不相应。色蕴者是不可言以结为顺结,以顺结为非结;三蕴者是不可言以结为顺结,以顺结为非结,不可言以顺结为非结;行蕴者是以结为顺结、以顺结为非结,不可言以结为顺结或以顺结为非结。色蕴者是以结为结相应,不可言以结相应为非结;三蕴者即不可言以结为结相应,以结相应为非结,不可言以结相应为非结;行蕴者是以结为结相应、以结相应为非结,不可言以结为结相应、以结相应为非结。色蕴者是结不相应顺结,四蕴者是结不相应顺结、结不相应不顺结,不可言结不相应顺结或结不相应不顺结。


四蕴者是非系,行蕴者是系、非系。色蕴者是顺系,四蕴者是顺系、不顺系。色蕴者是系不相应,四蕴者是系相应、系不相应。色蕴者是不可言以系为顺系,以顺系为非系;三蕴者是不可言以系为顺系,以顺系为非系,不可言以顺系为非系;行蕴者是以系为顺系、以顺系为非系,不可言以系为顺系或以顺系为非系。色蕴者是不可言以系为系相应或以系相应为非系;三蕴者是不可言以系为系相应,以系相应为非系,不可言以系相应为非系;行蕴者是以系为系相应、以系相应为非系,不可言以系为系相应或以系相应为非系。色蕴者是系不相应顺系,四蕴者是系不相应顺系、系不相应不顺系,不可言系不相应顺系或系不相应不顺系。


[P.66] 四蕴者是非暴流……乃至……非轭……乃至……四蕴者是非盖,行蕴者是盖、非盖。色蕴者是顺盖,四蕴者是顺盖、不顺盖。色蕴者是盖不相应,四蕴者是盖相应、盖不相应。色蕴者是不可言以盖为顺盖,以顺盖为非盖;三蕴者是不可言以盖为顺盖,以顺盖为非盖,不可言以顺盖为非盖;行蕴者是以盖为顺盖、以顺盖为非盖,不可言以盖为顺盖或以顺盖为非盖。色蕴者是不可言以盖为盖相应或以盖相应为非盖;三蕴者是不可言以盖为盖相应,以盖相应为非盖,不可言以盖相应为非盖;行蕴者是以盖为盖相应,以盖相应为非盖,不可言以盖为盖相应或以盖相应为非盖。色蕴者是盖不相应顺盖,四蕴者是盖不相应顺盖、盖不相应不顺盖,不可言盖不相应顺盖或盖不相应不顺盖。


四蕴者是非异取,行蕴者是异取、非异取。色蕴者是已异取,四蕴者是已异取、不已异取。色蕴者是异取不相应;三蕴者是异取相应、异取不相应;行蕴者是异取相应、异取不相应,不可言异取相应或异取不相应。色蕴者是以异取为已异取,以已异取为非异取;三蕴者是不可言以异取为已异取,以已异取为非异取,不可言以已异取为非异取;行蕴者是以异取为已异取、以已异取为非异取,不可言以异取为 [P.67] 已异取,或以已异取为非异取。色蕴者是异取不相应已异取,四蕴者是异取不相应已异取、异取不相应不已异取,不可言异取不相应已异取或异取不相应不己异取。


色蕴者是无所缘,四蕴者是有所缘。四蕴者是非心,识蕴者是心。三蕴者是心所,二蕴者是非心所。三蕴者是心相应,色蕴者是心不相应,识蕴者是不可言与心相应或与心不相应。三蕴者是心俱住,色蕴者是心不俱住,识蕴者是不可言与心俱住或与心不俱住。三蕴者是心等起,识蕴者即非心等起,色蕴者是心等起、非心等起。三蕴者是心俱有,识蕴者是非心俱有,色蕴者是心俱有、非心俱有。三蕴者是心随转,识蕴者是非心随转,色蕴者是心随转、非心随转。三蕴者是心俱住等起,二蕴者是非心俱住等起。三蕴者是心俱住等起俱有,二蕴者是非心俱住等起俱有。三蕴者是心俱住等起随转,二蕴者是非心俱住等起随转。三蕴者是外,识蕴者是内,色蕴者是内、外。四蕴者是能取,色蕴者是能取、非能取。已取、不已取。


四蕴者是非取,行蕴者是取、非取。色蕴者是顺取,四蕴者是顺取、不顺取。色蕴者是取不相应,四蕴者是取相应、取不相应。色蕴者是不可言以取为顺取,以顺取为非取;三蕴者是不可言以取为顺取,以顺取为非取,不可言以顺取为非取;行蕴者是以取为顺取、以顺取为非取,不可言以取为顺取或以顺取为非取。色蕴者 [P.68] 即不可言以取为取相应或以取相应为非取;三蕴者是不可言以取为取相应,以取相应为非取,不可言以取相应为非取;行蕴者是以取为取相应、以取相应为非取,不可言以取为取相应或以取相应为非取。色蕴者是取不相应顺取,四蕴者是取不相应顺取、取不相应不顺取,不可言取不相应顺取或取不相应不顺取。


四蕴者是非染,行蕴者是染、非染。色蕴者是杂染,四蕴者是杂染、不杂染。色蕴者是有杂染,四蕴者是有杂染、不有杂染。色蕴者是染不相应,四蕴者是染相应、染不相应。色蕴者是不可言以染为杂染,以杂染为非染;三蕴者是不可言以染为杂染,以杂染为非染,不可言以杂染为非染;行蕴者是以染为杂染、以杂染为非染,不可言以染为杂染或以杂染为非染。色蕴者是不可言以染为杂染或以有杂染为非染;三蕴者是不可言以染为有杂染,以有杂染为非染;不可言以有杂染为非染;行蕴者是以染为有杂染、以有杂染为非染,不可言以染为有杂染或以有杂染为非染。色蕴者是不可言以染为染相应或以染相应为非染;三蕴者即不可言以染为染相应,以染相应为非染,不可言以染相应为非染;行蕴者是以染为染应相、以染相应为非 [P.69] 染,不可言以染为染相应或以染相应为非染。色蕴者是染不相应杂染;四蕴者是染不相应杂染、染不相应不杂染,不可言染不相应杂染或染不相应不杂染。


色蕴者是非见所断,四蕴者是见所断、非见所断。色蕴是非修所断,四蕴者是修所断、非修所断。色蕴者是非见所断因,四蕴者是见所断因、非见所断因。色蕴者是非修所断因,四蕴者是修所断因、非修所断因。色蕴者是无寻,四蕴者是有寻、无寻。色蕴者是无伺,四蕴者是有伺、无伺。色蕴者是有喜,四蕴者是有喜、无喜。色蕴者是非喜俱行,四蕴者是喜俱行、非喜俱行。二蕴者是非乐俱行,三蕴者是乐俱行、非乐俱行。二蕴者是非舍俱行,三蕴者是舍俱行、非舍俱行。色蕴者是欲缠,四蕴者是欲缠、非欲缠。色蕴者是非色缠,四蕴者是色缠、非色缠。色蕴者是非无色缠,四蕴者是无色缠、非无色缠。色蕴者是所属,四蕴者是所属、无所属。色蕴者是不出离,四蕴者是出离、不出离。色蕴者是不决定,四蕴者是决定、不决定。色蕴者是有上,四蕴者是有上、无上。色蕴者是无诤,四蕴者是有诤、无诤。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汉译南传大藏经 论藏/分别论、界.. 下一篇界论 【二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