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 【一卷】
2018-02-08 09:09:2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35次 评论:0

藏外佛教文献 第02册  No.18a


【方广錩整理】

 
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


整理者 方广錩

  
〔题解〕


《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又名《达摩禅师论》,中国僧人假托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撰典籍,着者不详,一卷。


已知在敦煌遗书中存有两号:伯2039号(首尾完整)与北新1254号(首残尾全),文字略有差异。在《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中,已综合两号录为全本。考虑到古代佛典在传抄中颇有增衍嬗变,形成异本的情况,在此将两号分别录文,以供参考。详情请参见《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题解。


录文一以伯2039号为底本,无校本。个别地方据北新1254号校勘。录文二以北新1254号为底本,无校本,个别地方以伯2039号校勘。

 

〔录文一〕


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一卷


禅门之法,如经论所说,乃有多义,非直一名。一名禅定门,亦名制心门,亦名照心门,亦名觉心门,亦名察心门,亦名正心门,亦名知心门,亦名了心门,亦名达心门,亦名徵心门,亦名息心门,亦名定心门,亦名悟心门,亦名住心门,亦名安心门。


何名「安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熟看诸境种种相貌,一切境界,悉知不从外来。迷是自心变作,知境界唯是自心作,此观自然,渐合唯识观智。唯识者,遮诠为义。遮却杂染虚妄之法,诠取真如佛性者。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不取不舍,不垢不净,无为无染无着,自性清净湛然,常名为唯识观智。故言「亦名安心门」。此出《唯识论》。


又言「住心门」者,常看守心故,心即不起。无动故,心即安住。《维摩经》云:「心常安住,无碍解脱。」故言「住心门」。


言「悟心门」者,由久看,心不起动,即自心体,即与道合。心虚空寂,无碍为道。故言「悟心门」。


言「定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於五欲境界,不为乱惑。由看心,中不令乱。故《维摩经》云:「念定总持。」故言「定心门」。


言「息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息妄缘念,归真寂定,故言「息心门」。


言「徵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即见心、心数法攀缘妄想,却徵缘心,虚妄不可得。故云「徵心门」。


言「达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渐达自心本性清净,不为一切烦恼之垢之所染污,犹如虚空。故云「达心门」。


言「了心门」者,由常看守心,了自己心无障碍,灵通迅速,如体常住不动,毕竟寂灭,即涅盘相。故云「了心门」。


言「知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知去来,知心生时,知心灭时。复常知过去心已灭不可得,未来心未至不可得,现在心无住不可得。由常看守心故,知心去、来、生、灭悉常善。故云「知心门」。


言「正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不令妄念辄生,正念不移。故云「正心门」。


言「察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察烦恼贼,六根之中六个头首大贼。六贼者,眼爱美色,耳贪好声,鼻贪美香,舌贪美味,身贪滑触,意内贪尘弊、声、香、味、触也。若贪着生爱,即为所烧。是故智者察六尘贼,不令得入。譬如关令守门,端坐专察,门中有人来去,悉须察虑,不得一人辄盗来去。察心亦尔。所言「察」者,即是觉察之义。觉察心口善恶等念,悉无有偏。若有善,即随生有灭;有恶念,总守觉察,挫制断除。常自察虑身心过失,故云「察心门」。


言「觉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即觉自心体性真如,无色无形,非常非断,非内非外,亦非中间,离诸色相,不出不没,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非垢非净,亦非方圆、大小、长短,离有离无,毕竟空寂。此是自家真如本性清净心,不可得以言说分别显示。《维摩经》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心亦前际不来,後际不去,今则不住。与佛同体,与法相应。自体无为,即合僧义,即是僧宝。动成物执,即为法义,即是法宝。常觉,即为佛义,即是佛宝。觉照见心中三宝,复觉道在身中,若心内觉,不久见佛;若着相外求,累劫弥远,去道转遥。《华严经》云:「自归依佛,自归依法、僧,」此是心中一体三宝。《维摩经》云:「若自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谓自观身心,得禅定解脱道,故名正观。邪观者,谓身心之外,别取境界,惑见诸佛、菩萨、青、黄、赤、白、光明等事,并是相心妄见,与道违。故名邪观。又言觉心者,是觉悟之心,觉悟自心,即是真佛。《无量寿观经》云:「是心是佛。」《念佛三昧经》云:「念佛只是念心,求心只是求佛。」所以者何?心识无体相。《维摩经》云:「烦恼即是菩提。」谓觉烦恼性空,无有处所,名为菩提。故名「觉心门」。


言「照心门」者,慧日明朗,照自心室。不以日月所照为明。《观音经》云:「慧日破诸闇。」故云「照心门」。


言「制心门」者,心为身主,成败之事,皆由自心,造恶并是心作,善即天堂所近,恶即地狱所收,不离生死。大士发心,善恶俱断,降伏自心,入无生正观。《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辨。」故名「制心门」。


言「禅定解脱心门」者,禅定能绝念,定即无思。心无思念,体性明净,离诸结缚,名为解脱。《法华经》云:「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故云「禅定解脱心门」。


达摩禅师论一卷


〔录文完〕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七祖法宝记下卷 【一卷】 下一篇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