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大圆满 【一卷】
2017-12-24 21:25:02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472次 评论:0

大藏经补编 第10册  No.64


【郭元兴着 慈威校注】

 
密乘教幢居士郭元兴撰稿


金刚阿闍黎慈威上师校注


莲华金刚藏本


一、大圆满的意义和内容


西藏的宁玛派(RNNIN-MA-PA)是指以前宏期入藏的莲华生(梵 PADMA-SAM-BHAVA 藏 PADMA-HBYUNN-LDAN 或梵 PADMA-KARA 藏 PADMA-HBYNā-GNAS)和无垢友(梵 VIMALAMITRA 藏 DIRMED-BCES-GNNEN)等为主所传承下来的密咒教法,这一派在理论上和修学实践上都和印度后期密宗(超岩寺和欧丹多富梨寺建立之后)有很多地方不同,所谓「大圆满」也就是这一派所特有的密法,它是这一派的密法中最高深的一种,也就是最流行的一种。西藏新派的大师们对于这个法门,也有加以怀疑的,但也有信任重视的(参看土官宗派史镜旧派史抉择段 16 页至 18 页及松巴佛教史 247 页至 253 页)不管怎样这一个密法经过旧派历代的推阐,已经成为现存密宗中重要学说之一。

 

宁玛派立说的基本,在将一切世出世法判为三乘,即因仍人天乘(藏 SOR-BSHAG-LHA-MIKI-THEG-PA)颠倒外道乘(PHYIN-CILOG-MUTEG-KYI-THEG-PA)和真实内道乘(藏 YANN-DAG-PA-NANN-PAHI-THEG-PA)人天乘包括世间一切善法学术,外道乘包括一切颠倒邪执的外道宗派,内道乘则指佛法,在内道乘中又可分为九乘,就是通常所称的九乘次第(藏 THEG-PA-RIM-DYU)现在我们把九乘的分类列一表如下(依无垢光宗派藏论说)。



在这九乘中,初三乘认为是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名为共乘(藏 THUN-MON-GI-THEG-PA)中三乘认为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名为密咒外乘(藏 GSAN-SNNAGS-KYI-PHYIHI-THEG-PA)也有把这三乘分开来判,认为事乘(梵 KRIYA 藏 BYA-RGYUD)是释迦牟尼自说,而近乘(梵 UPA 藏 SPYOD-RGYUD 行续)和瑜伽乘(梵 YOGA 藏 RNAL-HBYOR-RGYUD)为毗卢遮那所说,上三乘认为是法身佛普贤所说,名为内无上乘(NANN-GI-THEG-PA-BLA-NA-MED-PA)也有认为是大金刚持(RDO-RYE-HCHAN-CHEN-PA)在广大法生刹土(CHOS-HBYUNN-YANNS-PAHI-SHIN-KHAMS)中所说的。


这九乘的次第和印度晚期,以及西藏后宏期新派的密宗理论比较起来,中三乘相当於新派所说的下三部,而新派的无上瑜伽部在九乘次第中却开为三乘,一般来说下三乘和中三乘与新派的学修差别不大,分歧最大的在上三乘这一部份,尤其是在上三乘中,旧派另有超越一切的大圆满乘阿底瑜伽(ATIYOGA)的建立。


为了要说明大圆满这一乘的意义和内容,我们需要先简单地叙述一下这一派所提出的显密的区别,和密部各乘的意义,在九乘中除初二乘是小乘外,其余七乘都是大乘,大乘中一个是因乘,六个是果乘即密咒乘,这果乘(即真言乘)是比因乘(即显教、西藏名契经乘,因为以佛说契经为宗之故)更殊胜的,因为密咒乘以光明心和它所有的诸法为镜,而显乘(MTSHAN-NNID-KYI-THEG-PA)则於如实的体道果(GSHI-LAM-HBROS-BU)昧於抉择,而且显乘总是从因明门来审察,用正比量来校量胜义谛理,安立止观法门,要经时多刼才能得一分果证,法门方面,除了抉择蕴界处等世俗谛而作取舍以外也没有什麽别的了,真言乘则不假藉因明之门,直以扼持身语脉风明点等之要为道,以无念之法身藏为体,於一生等即可通达胜义谛,现证菩提,并且在密咒乘中以法界为光明,曼茶罗为体(GSHI)对于以它为依的世俗谛一切蕴界处,都不作取舍,认为当体即是本尊(LHA)宫殿和刹土的庄严,以这种观念为「道」而修持,而以分位成就八大悉地,究竟成就现证菩提为「果」这些都是显教所没有的,至於真言乘中,方便多,困难少(不需难行苦行)义利大,另外还有见、行、心、因、道、果、时、受用、瑜伽、自他义利、密意等分别,都是密乘胜於显教的地方。


在真言乘中又有六乘之分,事、行、瑜伽,三乘在新派中判为下三部,这三乘和上三乘比较起来,关於能成熟相续的灌顶,和能解脱相续的修道都有不同,当然以上三乘为殊胜,这六乘各别的意义为:


1.事乘(梵 KRIYA-TANTRA 藏 BYA-BAHI-RGYUD)中以世俗迷相所现蕴界处诸法为所净之垢,以法界本性清净之心性为净治所依「体」以净行为道而观修本尊,把自己和本尊智身「智慧萨埵」的关系,看作主仆一样的关系来求取悉地。


2.近乘(梵 UPAYA-TANTRA 藏 SPYOD-PAHI-RGYUD 俱乘或行续)「见」同瑜伽乘而「行」同事乘,於自三昧耶身前,观本尊智身如兄弟或同伴而求悉地。


3.瑜伽乘(梵 YOGATANTRA 藏 RNAL-HBYOR-KYI-RGYUD)是把情器(SNAū-SRID)一切世俗谛法,在胜义菩提心性中予以净治,以五相现证菩提为道,在生起本尊曼荼罗时,於自己三昧耶身中请送本尊智身而求悉地。


4.大瑜伽乘(MAHā-YOGA-TANTRA)也呌做大方便父续(藏 THABS-CHEN-PO-PHAHI-RGYUD)它认为一切法本来成佛,都是身智(三身五智)的游戏,以生起次第方便为主,自己和本尊智身平等一体,三业和三曼荼罗自性不离,以「微细息风瑜伽」为道而求悉地。


5.随瑜伽乘(梵 ANU-YOGA-TANTRA)也呌做般若母续(藏 CES-RAB-MAKI-RGYUD)它认为一切法本来在曼荼罗中已成佛,所以法界与正智无别一体,依「大乐界微细瑜伽」而求悉地。


6.极瑜伽乘(梵 ATI-YOGA-TANTRA)也呌做无二大圆满(藏GNNIS-SU-MED-PAHI-RDSOGS-PA-CHEN-PO)它认为一切法本来在菩提心中圆满具足,所以生死涅盘不出菩提心曼荼罗,无为本具,不证本达,一切悉地不出本分法身(RANN-CHAS-CHOS-SKU)以最后一乘无二大圆满为最殊胜,这上面三乘也呌做内方便续(NANN-GI-THOBS-KYI-RGYND)大圆满是指一种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梵 SAMM-VEDANA 藏 RIG-PA)它的意思是说,三有所显和生死涅盘所持的一切法无不在这个证智空性中圆满具足,所以呌做圆满,解脱生死的方便,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所以呌做大,这个内证智也就是心性光明的菩提心,又名自然光明智(RA?N-BYUN-GI-YE-CES-HOD-GSAL)从修持果果证方面来说,这个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即法身、本性显了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三身本来在本分上具足,不必另有精勤修作即已圆满,所以呌做大圆满。


大圆满为什麽较其他各乘殊胜呢?九乘中初二乘为小乘,可以不论,菩萨乘不离用寻思伺察(RTOG-DPYOD 推求)以辨二谛,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寻伺推求,事乘住于二取(GZU?-HDSIN)清净之境,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二取,近乘(俱乘、行乘)未通达(悟)无二胜义境,而大圆满则是无二之菩提心,瑜伽乘求生密严刹土,不能住于无取无舍,而大圆满则为无取无舍之菩提心,大瑜伽乘求证金刚持位,所以用方便胜慧(般若)为趣入门,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勤修(RTSOL-SGRUB)随瑜伽求证无别(DBYER-MED)故以界智(DBYINS-DA?-YE-CES)为入门,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因果,总括地说,下八乘不用自然智,所以都以渐修为宗,不能出因果生死的樊宠,而流於没有性修的偏执,但大圆满则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所以叫做「自然出过勤修」。


至於大圆满的见修行果,也和其他各乘不同,它认为在「见」上没有所肯定的(YIN-PA-MED-PA)所以超越文句名言,在「修」上没有所否定的(MIN-PA-MED-PA)所以没有取舍立破,在「行」上没有所肯定和否定的,所以所作之法都法尔解脱,在「果」上没有所断所证的,所以远离自他的观待,这大圆满的修法又可以分为三部。

 

内容如下表(以上参无垢光宗派藏第七品)


大圆满    心部(SEMS-SDE)    界部(KLONN-SDE)    要门部(MAN-NNAGGI-SDE)    外(PUYI)    内(MANN)    秘密(GSANN-BA)    无上(BLA-MED)

 

这大圆满内三部的意义如下


1.心部认为所现皆心,都是在心性自然智中起现,所以除了自然智,就没有其余的可得了,这一部的引导行法和新派大手印(PHYAG-RGYA-CHEN-PO)大致相同,但大手印是以心住印境,心部则直判有境之心即本净的心性智空,所以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略同中国禅宗南北两系之异)。


2.界部认为除了法性普贤界外别无所趣之处,所以遮遣除法性界外有其余的生起的看法,这一部特别注重光明和新派的五次第,大略相同,但本质上也还有分别,五次第以收束五种息风之要搏采幻身空色光影,再要随灭(RZES-SHIG)于光明中化为精澄之身,所以是有功用道、界部则安住远离缘虑之深要,不假事修功用,依深明智慧双运而证虹身金刚身,所以更为殊胜。


3.要门部对於所取所舍以双运无二之智,抱生死湼盘一切法,都导入远离执取的法性空中,依这法要现起生死湼盘都无分别的内证智性法性之境,所以能成熟为自证智连系身(RA?-RIG-LUG-GU-RGYUD-KYI-SKU)而得解脱,这一部法以超越道(THOD-RGAL)之光明(SNAN-BA)为主,虽然和新派的六加行(SBYOR-DRUG)相似,本质上还是很不同的,六加行用收束五种息风趣入中脉的法要,现起空色的影像,渐次引修有功用的大乐道,这一部则断绝一切意度(YID-DPYOD)后,实相自显,现前明证,所以更为殊胜(见土官旧派史)


这三部法本身的判别,又以要门部为最殊胜,因为在理论上,心部仍然执着意识审察(YID-DPYOD)界部则执着法性,仍然流於意识审察,而要门部能令实相自显,故更殊胜,又从修证方面说,三部都要化智身为虹光,但要门部则不仅是把粗重三门(三业)化为微妙澄净之身,而是以究竟了「法性穷尽光明」所以一切粗细三门自然化成三身五智的体性。

 

二、大圆满中最盛行的要门部的理论和内容


大圆满是阿底瑜伽(ATIYOGA)见修的总称,而阿底瑜伽的深要又在要门部(MAN-?AG-GI-SDE)要门部中又分外(PHYI)内(NA?)秘密(GSA?-BA)无上(BLA-MED)四部,这要门部中的无上部,又称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RA?-BSHIN-RDSOGS-PA-CHEN-PO-SNNENN-THIG-RDORZE-SNNINN-POHI-THEG-PA)简称大圆满的宁提(SNNINN-THIG 心髓)这宁提的传承主要的有两派,一派是由吉祥师子(SRISINIHA)传莲华生,空行智慧海王(YE-^SES-MTSHO-RGYAL)而传下来的,叫做空行宁提(MKHAH-HGRO-SNN^ENN-THIG)一派是由吉祥师子经智经(YE-SES-MDO)无垢友(VIMALA-MITRA)传下来的叫做上师宁提(BLA-MA-SNNINN-THIG)二派的理论大致相同,只不过修法方面少有区别。


要门部所依的本续,传说甚多,它的内容有二万另十二部别异(SO-SO-BA)三万五千品,六百四十万颂(SLOKA)五千枢要、(GNAD)八大护(HPHYONN-BA)一百八十订定(GZER-BU)九十万遮遣(GAGS)七万判分(SAN-HBYED)十五万断舍(LA-ZLA-BA)及圣语(BKAH-STSAL-PA)等,但是西藏译出的只有少分,而且根据一般的见解(本派的和异派的)这六百四十万颂的经典,原本也非印度所有(以上见无垢光宗派藏)。


我们这里只把要门部的无上部的见修行果简单说明一下,这一部名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又名证智自显妙道金刚藏大秘密乘(RIG-PA-RA?-SNA?-GI-LAM-BZA?S-RDO-RZE-SNNINN-POKI-GSANN-BA-CHEN-PO)又名光明金刚藏乘(HOD-GSAL-RDO-RZE-SNNINN-POHI-THEG-PO)简称宁提(SNNIN-THIG心髓)大圆满法的全部胜於下八乘,而这一部法又是大圆满中的最深之法,为大圆满的极顶,所以比下九乘,大圆满中其余法门包括在内都更殊胜,殊胜的道理有以下各点(见无垢光胜乘藏论宗义差别段,及宗派藏第八品):


1.余的法门都偏重般若,所以可以速得开悟,但欠缺超脱力(KROL)所以不能即身解脱,本部法有见根法要(MTHO?-BA-DBAN-POHI-GNAD 指净眼根)只论精勤的大小,不管根机的利钝,都可成就。


2.其余的法门对于各各法性,都在意识审察中建立信念,所作空观如暗中投石(形同摸索)本部法则不用意识审察(YID-DPYOD)现前即有,现量亲证(M?ON-SUM-LTAR-YOD)


3.其余的法门都以能说的文句(TSHIG)为凭藉,所以对於义境(DON)一开始就要求通达领悟(RTOGS)本部法不用文句一字,而现前覩见义境(以现量亲见)因此可以不依文句而成佛。


4.其余的法门对于各各实相的义境,都以心慧(BLO)取为观境,而建立体道果(GSHI-LAM-HBRAS-BU)时时要用思维筹量(RNAM-DPYOD)本部法显了现证(GSAL-M?ON-DU-GYUR-PA)不用心慧所作分别体道果,即可成佛。


5.其余的法门总要分别前后因果,故不能不另外去求菩提,本部法菩提自现,所以不用因果胜劣的作业,也不必精勤修行,分别取舍。


6.其余密法要用脉风明点等,当年龄少壮时,脉道舒展,易证菩提,年龄老大,则大种力衰,故不能得解脱,本部法光明的日月从内起现,所以只要具足精进,不管年龄的老幼,都能解脱。


7.其余的法门都认为三身是究竟果,是所观待的法,本部法三身在道中即明朗显现,所以在究竟光明本净界中能任运任持证智的妙有境界(RIG-PAHI-GTAN-SRID)。


总之大圆满中,心界两部虽能远离言谈安足处所,现量覩见证智,其心可以须臾间自显而住,即许这一种动静相为究竟,但事实上没有真正看见,仍不过是意识审察之境,本部法能以真实法要(GNAD-?ES-PA)现前明见(M?ON-DU-MTHON-PA)当然更殊胜了,又要门中的外内密三部,道果方面仍然要以中有位的境界为凭藉,本部法则现生即可解脱为光明身,为了上面这些原因,光明金刚藏乘所以成为一切乘的极顶。


在这一乘中又分决断(梵 KATHORA-CHEDANA 藏 KHREGS-CHOD)和超越(梵 VYUTKRANTA 藏 THOD-RGAL)两部,后者以前者为依,如果只修前者,即身也可以化为微量而成佛(LUS-RDUL-PHRAN-DU-DENS-NAS-SA?S-RGYAS-PA)但对于外迷相、地石山岩等不能净化,且修道时仍以粗脉风为依,不能成就光明身,现身不能达究竟极地,超越法则现生能证光明身而得大迁转身(HPHO-BA-CHEN-POHI-SKU)成为广大利他事业,而且所得天眼、神足、力、通,也有广狭大小之异,因此在本部法中,又以超越法为最究竟。


这一部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摩大乘经中的颂文:「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它建立本初之体,自然智为一切法依,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像虚空一样,就是法身,本性显了分像日月一样就是报身,大悲周徧分像日月的光华一样就是化身,所以三身在本分上完全具足,三界众生因为业力所蔽,颠倒迷乱,对于这个所依的实相不能了知,所以轮廻六趣,受种种之苦,一切有情在迷乱时,因为有身口意三业的搅扰,这自然智虽不显现,然而并不是没有,就每一有情的身上说,身为脉之所依,脉又为「风」和「界」之所依,在金刚身的三脉四轮中央有自然智宫心法殿,当中即有自然智光明之体。


本部法中三脉四轮的建立和其余的金刚乘相同,另外不共的有四大殊脉为光明安住的处所,这四个脉是


1.迦底大金脉(KATI-GSER-GYI-RTSA-CHEN)在中脉之中,与肉团心中央相连,有普贤根本明点光满其中。


2.如白丝綫脉(DAR-DKAR-SNAL-LTA-BU)附于光明脉向上通梵穴,有运转法性无生道明点,这是修「识迁转」(颇瓦)的道路。


3.细旋脉(PHRA-LA-HDRIL-BA)在四轮之中,有贤顶明点。


4.晶管脉(?EL-SBUG-CAN)连结心眼,有具贤严明点,这是现起无数金刚连系光明的依处。


同时在心脏(肉团心)中央有具足光明(HOD-GSAL)的光明脉(HOD-RTSA)像放光一样照明一切细脉,这就是所谓「如来藏周徧」的意思,这个能明照的内证智(SA?-VEDANA-RIG-PA)本性即空(STO?-PA)本性是五光常照,大悲的光辉周徧,所以是三身五智的大藏(HBYU?-GNAS-CHE-PO 大生处)但是它的本体法身空上清净智见之分,被阿赖耶和八聚识所障,本性五光明照分被有质碍的血肉蕴聚所障,大悲光辉和证智起处被业和习气所障,因此它的体性极难覩见,但并非没有,它是周徧一切有情,以各各有情之身为依而存在的,所以说「本初界,自然智,如来藏」(GDOD-MAHV-DBYINS-RA?-BYU?-GI-YE-CES-BDER-GCHGS-SNNINN-PO-RIG-PA)在现前的肉身中周徧而住。


(以上见无垢光宗派藏论第八品,又见胜乘藏论及句义藏论)

 

其次关於修持的方法,也和一般真言道相同,分为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修持,两部分如下表:


修持    能成熟道    四灌顶    外有戏论宝瓶灌顶——除身障    内无戏论秘密灌顶——除语障    极戏论智慧灌顶——除意障    最极无戏论辞灌顶——除所知障    能解脱道    前行    共同前行    不共前行    不共正行


这四种灌顶都需要圆受,受宝瓶灌顶可於生起次第修法得自在,受秘密灌顶,可於修圆满次第「拙火」(GTUM-MO)旃荼梨(CANDALI)及字轮诵咒得自在,受慧智灌顶可於修大乐双运及通达本净法性智得自在,受辞灌顶可於修现量任运之义得自在,如不受灌顶过患极大,如最胜本初续(即大乐金刚经广本)说:「未灌顶者为说续,令修如斯深妙法,虽善了知其义利,终堕地狱不解脱」,要是能够圆受灌顶,则在一切分位都能成就所乐求的事情,在修道时,光明脉清净,能够生起殊胜三摩地成为诸佛之子,任持佛的种姓,寿命长远,受用威权都能具足,永断一切恶趣,领受天上的广大安乐吉祥,现身证得究竟佛菩提果。


其次进入修道,因为本部法出过一切起心作意,现前令见光明智慧,所以对于一切以意识审察为性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都要弃绝,初步先修共同前行,再修不共前行,(以修金刚萨埵或莲华生为主)再依上师指授如理修持正行,一般说来,如果在塚间、空谷、洲渚,等极最静的地方,如说观修等到四光明的境界逐次起现,那末上根只要三年,中根五年,下根极长七年另七个月,内外质碍之境都化为光明,就可以在「自显色究竟」之处现证佛法,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法身普贤所住的法性土,不是一般的色究竟天。


本部修法的正行,主要是些实修的方法,所以特重口传,要门部的原名梵文是 UPADE^SA(UPA-DI^S)是近处指示的意思,藏文作 MAN-?AG 也称面教的意思,修法内容的纲目:大致初步,是指示身语心三要,身要有五种或三种姿势(师子奋迅势,大象眠卧势,仙人蹲踞势)等,再指根门要,缘境要,息风要,证智要等以看光明,然后四种光明即可逐次现前,四光明(SNA?-BA-BSHI):


1.法性现量光明(CHOS-NNID-M?ON-SUM-SNA?-BA)。


2.证受增长光明(NNAMS-DE-GO?-HPHEL-SNA?-BA)。


3.证智完量光明(RIG-PA-TSHAD-PHEBS-SNA?-BA)。


4.法性穷尽光明(CHOS-NNID-ZAD-PAHI-SNAN-BA)。


第四步光明又有渐尽(RIM-GYIS-ZAD-PA)和顿尽(GCIG-CHAR-ZAD-PA)的分别。


在这现见光明的刹那证智中,阿赖耶俱三界心心所都可遣离,一般密咒下乘以味展(RO-RKYAN)二脉的风心趣入中脉所生乐明无念之智,认为是「俱生智」这是仍然未遣离阿赖耶八聚识的状态,因为乐明无念中的安乐受,是意与染污末那未分的无念,所以即是阿赖耶,这里微作明净状的就是阿赖耶识,色声等五种粗境仍依根识各别显现,所以仍有五门识,这些如果不加遣除,仍是不能解脱生死的,因为他还没有解脱生死之心的缘故,并且下乘密咒以脉风明点一味和合之为根本义,所以认为要使风界等从味展二脉趣入中脉,使脉紘各各舒解,由此起现初地以至佛地的各别功德,这种法门障碍很多,而且本风要是进入六趣轮廻的脉瓣中,反而可以引起很多迷乱的境相引生过患,本部法则可使诸风自灭而住,各各脉瓣之风自成清净,这时光明脉中的智风就在本位上自然朗照,所以清净智慧之境、身、光、刹土等,都能当前显现,而迷境不复生起,等到中脉里的光明脉增长,那末诸脉紘就渐化光明,地道功德即在本来光明中出现,这就是得到解脱了,譬如当初二紘(中脉中)化为光明时,在外面显现的光中就现出一千二百个佛土,如果把自己的光辉(HOD-ZER)分照那里,再收摄到本来光明(RAN-SNON)中,那末就到那一刹土去了,身颈转动一下,就可震动照耀百佛世界,内心又能入出百种法性无分别三摩地,所以此已远超下乘之地了。


依这个法要以见根(净眼根)现量瞻覩的一刹那,澄停不动,远离合散的智慧,就是在本分上证法身的决断,(KHREGS-CHOD)外面显现光明照了的方便,就是任运起现自性色身道的超越(THOD-RGAL)因此「外所显」就是「生起次第」起现「方便」的法要「内明照」就是无生而灭诸戏论的「圆满次第」现证远离边际的「般若」这样「方便」「般若」「生起」「圆满」「法身」「色身」「显相」「空性」(SNA?-BA-DA?-STON-PA)「福德」「智慧」等资粮都在修「决断」「超越」时刹那圆满,这时五身五智也都刹那圆满,因为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显无执就是报身,现种种境就是化身,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界无迁变就是金刚身,又远离缘虑戏论就是法界智,显了无障就是圆镜智,住平等味就是平等性智,所显五光无染就是妙观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


在修法时,安住光明之刹那也可以尽标下九乘的密意胜利,因为这时没有补特伽罗及法我执,所以尽摄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之刹那,身语意三都没有烦恼垢染,所以尽标清净行「事」「近」「瑜伽」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之刹那,「光明」「证智」「无二」三者双运闻觉,现证殊胜三摩地,所以尽标「大」「随」「极」三瑜伽乘密意,其余的「陀罗尼」「三摩地」以及诸地道等都是就内证智无垢分上安立的,所以也同时尽标,这样一来,下乘所修的一切三摩地和所闻觉的一切功德,法无不尽标於此安住光明的刹那中。


本部法的果证,就在圆满四光明(SNA?-BA-BSHI)道的时候,随修行者的愿心而有两种成就,一种是想用现身成就广大利生事业,寿命无边尽三有际,就可以证取大迁转身(HPHO-BA-CHEN-POHI-SKU)这种身性像水中月一样,虽有显色,但没有触色,如同大阿闍黎无垢友和莲华生能在一刹那中,示现不可思议神通法门,另外一种,如果不想依现有成办广大利他事业,那末在身化光明时,就到法界本初地任运成就三身五智,所以在法身刹土就成为普贤,在报身土任运密严刹中成为自显受用身,再由加持力在清净佛土现为五部如来饶益诸住地菩萨,更於六趣中示现各趣,大师广作义利,以殊胜变化,工巧及受生变化等事穷有三际饶益无尽。

 

三、大圆满前后宏期在西藏的传承流布简况及抉择总结


大圆满法的内容大略如上所述,这一部法是西藏宁玛派的密法之一种,关於宁玛派的一般传承情况,可以参考宁玛派条,这里只把大圆满法的源流,根据史实加以推考,大圆满的梵文名称,西藏旧派的着作中多用摩阿珊底(MAHA-^SāNDHI)一语,也有用摩阿扇底(MAHA-SāNTI)的,恐怕是上一名称的音讹,珊底有关节、相续、深密、密意、诸义,而大圆满本身所属的阿底瑜伽(ATI-YOGA)也有叫做阿讷尾瑜伽(ADVI-YOGA)的,阿底(ATI)是「极」的意思,中国古翻也有作「无极」的,如唐代来华的阿地瞿多(ATI-GUPTA)即翻做无极高,阿讷尾(ADVI)是无二瑜伽的意思,印度后期密宗虽然没有和大圆满同名的法要,但对於无二瑜伽是承认其存在,并且也有认为应在无上瑜伽之外别立一部的。


关於阿底瑜伽要门部的传承,宁玛派中传说分为天上和人间两个阶段,天上为提婆贤护(DEVA-BZA?-SKYO?)之子庆喜藏(KUN-DGAH-SNNIN-PO)名为具胜心天子(LHAHI-BU-SEMS-LKAG-CAN)受金刚手的传受,人间的传承,是由具胜心降生乌苌国(UDDI-YANA-U-RGYAN)为乌波罗遮(UPARāCA)王女华明(ME-TOG-GSAL)之子,名为极喜金刚(DGAH-BAHI-RSB-RDO-RZE-DGAH-RAB-RDO-RZE)又名喜金刚(DGYES-PA-RDO-RZE)又名笑金刚(BSHAD-PA-RDO-RZE)极喜金刚执政时,金刚手亲来灌顶传法,后极喜金刚传法于阿闍黎妙吉祥友(HZAM-DPAL-B^SAS-GNNEN)妙吉祥友传法于吉祥狮子(^SREE-SINIHA)吉祥狮子是[言*又]地戍奢洲(^SO^SAHI-GLINN)人,父名具善(DGELDAN)母名光显女(SNA?-GSAL-MA)他在二十五岁时,遇妙吉祥友,圆满承受阿底一切教法,妙吉祥友传乌苌第二佛(O-SGYAN-SANS-RGYAS-GNNIS-PA 指莲华生)智者若那修多罗(ZNNāNA-SUTRA-YE-SES-MDO 即智经)大哲无垢友(PAN-CHEN-VIMALA-MITRA)和大译师遍照(LO-CHEN-VAIROCANA)等人自吉祥狮子以下都是持明表示传承(RIG-HDSIN-BRDAHI-BRGYUD)莲华生无垢友以下都是补特伽罗耳传(GA?-ZAG-SNNAN-BRGYUD)这耳传又分两系,一系是莲华生传空行智慧海王(MKHAH-HGRD-YE-^SES-MTSHO-RGYAL)埋藏法宝以待有缘,后由莲华业缘力(PADMA-LAS-HBREL-RTSAL)取藏传遍智自然金刚(KUN-MKHYEN-RA?-BYUN-RDO-RZE)大宝法王第三世,及雍敦金刚吉祥(GYUN-STON-RDO-RZE-DPAL)等为空行宁提(MKHAH-HGRO-SNNIN-THIG)一派,另外一系是由无垢友传娘定贤(MYA?-TIN-HDSIN-BZAN-PO)他建乌汝奢寺,埋藏教授,后由登玛伦贾(LDAN-MA-LHUN-RGYAL)取出传给娘法尊师子自在(MYAN-LCE-BTSUN-SE?-GE-DBAN-PHYUG)由他递传给娘迦当巴(MYA?-BKSH-GDAMS-PA)他把教授埋藏三处,三十年后由结贡那薄(LCE-SGOM-NAG-PO)在公元一〇六七年取出,这时陆续取藏的还有向巴日巴(^SANNS-PA-RAS-PA)漾敦诺札(SHAD-STON-NOR-BKRA 即吉祥金刚 BKRA-^SIS-RDO-RZE 公元一〇九七丁丑生)漾敦诺札传子亿日(NNI-HBUM 公元一〇一五八戊寅~一二一三辛酉)他又传子觉贝(ZO-HBER 公元?~一二三一辛卯)以后递传师子奄迅(SE?-GE-RGYAB-BA)他传镜金刚(ME-LO?RDO-RZE 公元一二四三癸卯~一三〇三癸卯)他再传持明俱摩罗闍(RIG-HDSIN-KUMā-RāZA公元一二六六丙寅~一三四三癸卯)他再传隆钦饶降巴(KLO?-CHEN-RAB-HBYAMS-PA 公元一三〇八戊申~一三六三癸卯)这一系叫做上师宁提(BIA-MA-SNINN-THIG)隆钦饶降巴又名无垢光,他也曾受学空行宁提,又遍学后宏期新派密法,关於明处,显经密咒的着作极多,被推为旧派中智者之首,从现存史料上看,自无垢光开始大圆满的教义,才成了有组织的和系统的书面的学说,现在西藏方面宁玛派的寺院,有金刚崖(RDO-RZE-BRAG)成熟解脱洲(SMIN-SGROL-GLIN)和桑耶(BSAM-YAS)等寺,西康方面有白玉寺(DPAL-YUL-DGON-PA)迦陀寺(KAH-THOG-DGON-PA)竹箐寺(RDSOGS-CHEN-DGON-PA)和昂藏寺(A-HDSAM-DGON-PA)等,都宏扬旧派的大圆满教法。


关於大圆满法的教义,西藏后宏期中像宝贤、夫枯巴(HGOS-KHUG-PA)等,认为在印度找不到这个法的传承和教典,认为是有问题的,布端(BU-STON)和宗喀巴师弟等,对于这个问题则置之不谈,但是新派中人信奉受学大圆满法的也很多,欲知其详可参看土官旧派史抉择净不净段,和松巴佛教史二四一~二五三页,当然本派中的极意推崇,和异派的肆情诋毁,这些情况都是难免的,现在我们只就大圆满的起源地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人的问题,和教义的问题提出几点来谈一谈。


传承大圆满法的人间第一代祖师极喜金刚出生在乌苌,这个地方西藏名为(U-RGYAN 或 O-RGYAN)即梵文的(UDDIYāNA 或 ODDIYāNA)位置在现在的(SVAT)河流域一带,汉时属於高附翎候,(高附即现在的 KABUL)魏书法显佛国记、洛阳伽蓝记,均作乌苌,西域记作乌仗那,求法高僧传作乌长那,新唐书吐火罗传中作越底延,宋史天竺传作乌填曩,我们从宋云使西域记(洛阳伽蓝记引)和大唐西域记中的叙述,知道这个国家自古即以咒术着称(见伽蓝记卷五宋云与惠生使西域条,又大唐西域记卷三乌仗那国条)又古代从乌苌来华的沙门,像昙摩罗(伽蓝记卷四)和那连提黎耶舍(见高僧传本传)等,也都特嫺咒术,属现神变,所以这个地方,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是可以当作北印真言乘的一个发源的地方,这地方和中国的关系,我们从史书上看,到汉时的高附翎候,本来是由中国西部西迁的,大月氏部族在西域所建立的国家之一,以后张骞西使,和班超定西域一直和汉地声气相通,公元五一九年宋云到乌苌时,国王膜拜受诏,对汉土文教备致敬仰之诚,公元六四二年(贞观十六年)乌苌国王达摩因陀诃斯遣使献龙脑香等,太宗任诏致答,公元六五八年(显庆三年)以罽宾(即迦湿弥罗 KA^SMIRA 藏语 KHA-CHE)以修鲜都督府,公元七〇五~七〇六间(神龙初)拜罽宾王为修鲜等十一州诸军事修鲜都督,公元七一九年(开元七年)罽宾王遣使献天文及秘方奇药,玄宗册其王为葛逻达支特勤,后王乌散特勤洒,年老请以子拂蔴罽婆嗣位,玄宗听之,公元七二〇年因大食与乌苌接壤,大食数诱之,乌苌土与骨咄(KHOTTA)俱位(商称 KHOWAR 或 SYAMAKA)二王不肯臣,四月丙午,玄宗遣使者册为王,公元七四五年(天宝四年)册罽宾王子勃匐准为罽宾及乌苌国王,(西藏后期传,西方两胜地即乌苌罽宾并擧)(见松巴佛教史三页)从上面的史实看来,在唐代盛时,乌苌可以算做中国属国之一,密宗学说根源虽然在於佛说的经典,但义理方面经过后来祖师们的发展,颇多受到在中国本土所产生的各宗派像禅宗天台贤首的影响,以及道家的影响,值得指出的一件事,就是在公元六四六年左右,玄奘法师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布五印,这正是大唐国威方张,而印度密乘学说将兴未兴之际,这一个关键性的事实应该说不是偶然的。


其次,关於极喜金刚这个人的问题,在后宏期西藏的佛教史籍中(如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找不到关於他的资料,但是从他的西藏译名看来,(DGAH-BAHH-RAB,DGAH-RAB)梵文应当是以难陀(MANDA)开头的一个名字,我们在义净求法高僧传中正发现他提到一个持明咒藏的大成就者,叫做难陀的,但他说这个难陀是阿离耶那伽曷树那(āRYANāGāR ZUNE 圣龙树)的门人,现在日本的佛教学者已多认为密宗中的龙树大约是在公元六四五年左右在世的,那末在一百年之内(六四五~七四九)经过四传而到莲华生(依佛海考莲华生於七四九入藏)情理均合,即使不然,我们看不空一系的密宗传承(不空和莲华生同时)从龙树经龙智,金刚智到不空也不过四代,那末从龙树经难陀、妙吉祥友、吉祥师子,到莲华生共有五代也就没有什麽问题了。(根据多罗那他所作的莲华生传来推断,莲华生应当比不空年龄要小一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大圆满的传承中有一个汉人,吉祥师子,由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可以看到当时赴印求法的汉人是非常多的,唐初受着玄奘义净西行求法所得到的伟大成就的鼓舞,在义净以后当然仍不在少数,而且唐时乌苌一带已列为军州,前往的人就不一定限於出家僧侣了,这些西行求法的人大多数都是在汉土对於内外学藏都有很好的基础的,从时代来说,吉祥师子可能是这些人当中之一,西藏前宏期中传授大圆满的几个人像莲华生、无垢友、遍照、都是他的弟子,这几个人都是在西藏发挥所学,无怪后来在印度找不到大圆满教法流传的痕迹了,密宗里面特别注重传授,这种印度失传的情况是不足怪的,中国不空三藏所传的密法里面也有在印度和西藏找不到传承的经轨,但没有理由说它是出於伪造。


另外关於大圆满的教义问题,也有几点可以提出来谈一谈,这里我们先要说一说在西藏的实际传授大圆满教法莲华生的一件事,明末的西藏史家多罗那他(TāRANāTHA)在一六一〇年,继他完成印度佛教史一六〇八之后,根据他游访印度所得的资料做了一部莲华生传(呌做三信具足 YID-CHES-GSUM-LDAN)不从旧派夸张之说,一以实录为归,虽然当中所列事实,现在看来,也有许多不无可议的地方,但总算是一部比实翔实的着作,他在传中提到莲华生在印度修大印悉地得到成就以后,立名大乐金刚(MAHāSUKHAVAZRA)又提到他从智足学到的法,有吉祥胜初(APAL-MCHOG-DAN-PO)又提到他得到大成就以后,修降三世的独钴杵(PHUR-BU-KILIKILA 鐝)去降伏外道的一回事,这些事情很可以同中国传译的几部经轨印证起来,中国唐玄奘法师在译大般若的时候,在六六三年译出理趣般若一卷,继能断金刚般若之后编为第十会,从玄奘法师编排大般若经的次第看来,他显然认为这是一部究竟果乘之作,玄奘法师次年六六四年即殁,后来弟子基公作了一部般若理趣分述赞,说是「理趣甚深法,非我所能赞,今依(亲教)尊、(的)智慧加持力故说」玄奘师弟之间对於这部经的推崇重视是很显然的,以后公元六九三年(长寿二年)菩提流志又重翻为实相般若波罗密经一卷,公元八八〇年不空三藏,又重翻为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品一卷,并广译和这部经有关的密部仪轨,宋施护於公元九九一年(淳化二年)又重译为徧照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公元九九九年法贤又译出密部全经最上根本(即胜初)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不空所翻的和这部经有关的仪轨。

 

下列九种:


一、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


二卷(公元八七九年)。


二、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公元八七九年)。


三、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轨一卷(公元八七九年)。


四、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五、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金刚


菩萨等一十七尊大曼荼罗义述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六、金刚顶吉祥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七、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八、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九、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一卷(公元八八一年)。


上面这些经轨,连他所翻的本经共计十种,另加有关的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和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大乐金刚即普贤延命)则有十二种,这可以说是他用功最勤,用力最深的一部密法了,的确,不空的密宗思想也就在五秘密仪轨和十七尊曼荼罗义述(这二部的体裁是不空的编述)中表现出来,「胜初」是本经的原名,梵文是 PARAMāDYA 藏文是 MCHOG-DAN-PO(参看西藏译本庆喜藏所作吉祥胜初广释(DPAL-MCHOG-DAN-POHI-RGRA-CHER-BSAD-PA)收入丹珠尔续部)密部中以大乐金刚萨埵为法界身,(参五秘密轨及十七尊义述)以普贤为法身,为西藏旧派所祖述的义理,都是这一部类的经轨的思想,修法之时不安坛像(见日本阿婆嚩抄)更有眼印之仪以各种视法瞻覩,此法界体之金刚萨埵(见吉祥胜初瑜伽中略出轨,及修行成就轨)又要四时行住坐卧中(皆法界体性)不假功用任运修习,(见五秘密轨,十八会指归,十三十四两会义,及阿婆嚩抄)这些理事、行法,也和大圆满的正行相同,至於不空所译仪轨中一再提到即生即证大乐金刚萨埵之智,还提出来六个月一个月证金刚萨埵身,能以降三世身调伏有情寿命无边等说法,也和多罗那他所述莲华生的成就,和大圆满家所讲的尅期取证的情况若和符契,特别是莲华生得到大印的最高成就,以后立名大乐金刚,这「大印」是这一类法中所特有的悉地,(就中国密宗而言)至於「大乐金刚」之取自理趣般若更是非常显然的。


从上面所举的情况(史实和教义)看来,西藏旧派的大圆满法,倒可以说是真正密宗的古学,这由难陀(极喜)所闻创出来的一派,经过汉人吉祥师子和乌苌王族之子(据多罗那他)莲华生的传入西藏,以至无垢光的发展成说,不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他的特殊优越的地方,它之对于印度后期兴起的无上部以修气练精为主的密法,显存轻贬,倒不是入主出奴而实在是另有见地了,西藏后宏期有些论师和译师对於大圆满法所作的疑伪的论断,主要以印度不见传承为根据,那是未见其然的,因为密宗中差不多每一种法门,都是由某一位得成就者所创立,然后递代相传,演成不共的宗派,如果否定这一点,不特某一种法门有问题,连全部的密宗以及全部大乘经典都不能成立,本来密宗中所谓不共的高深义理,大多是瑜伽行者内证的境界,或毕生观行钻研的体会心得,这是难以家喻户晓,俾众周知的,那末,深自秘惜,慎简根器,择人而授,免无疑谤,也是理所当然,印度后期失传的法门很多,这种现象,大小乘都有,不仅密宗如此,我们只能就当时佛教教义发展的趋势,和一般情况来推测,某一法门中的思想基础和渊源,而大略评价,他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疑伪与否是没有什麽一定的标准来辨别的。


总结上面所说,我们可以大致推定,下面一些见解,大乘发展到弥勒无着手中,以金刚经为般若学的重点,提出瑜伽行来综括菩萨的境行果,护法菩萨大成唯识,又提出无上菩提可以不待多时,少用功力即可成就的见解(见成唯识宝生论卷一)护法菩萨的门下戒贤亲光等,特就法界义加以发挥,使佛境的意义具体明确起来,这时般若理趣经开始受到重视,亲承戒贤传法的唐玄奘法师,就曾加以翻译,及门弟子窥基所作述赞,对於大乐和即身证果的义理都曾加以肯定,(见窥基理趣述赞卷四及卷六)由这一部经的义理所形成的密法是公元六五〇年以后一百余年间,中国的不空和西藏的莲华生两系密宗的中心,他们的理论修法和证境(以法界为观境,要即身证入法界)都可以通过这一部经的一类,文献中找到基本上相同之点(不空的内证自觉圣智法,和莲华生的大圆满内证智法)虽然莲华生这一系的大圆满教法,在西藏流传的末期,难免有驳染增饰的地方,但是从佛教发展的过程来看,它到是早期密乘中一种渊源深厚的纯正的古学的一支。

 

〔参考书目〕


无垢光:宗派藏论,胜乘藏论,法界藏论,无畏洲大圆满前导,土官旧派史。


松巴:如意贤树(佛教史),西藏大藏经目录,精刻大藏经目录。


不空:十八会指(来玄),十七金义述,五秘密经胜初轨。窥基:理趣般若述赞,汉书西域传,洛阳伽蓝记,大唐西域记,隋唐书西域传。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密妙义深道六法引导广论纂要 【..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略论 【六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