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华严经疏论纂要 【一百二十卷】(七)
2018-01-17 09:05:06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7946次 评论:0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七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六)


○第五初禅长行十法。


复次尸弃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场中说法.而所行清净无染着解脱门。慧光梵王。得使一切众生入禅三昧住解脱门。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普云音梵王。得入诸佛一切音声海解脱门。观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忆念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方便解脱门。寂静光明眼梵王。得现一切世间业报相各差别解脱门。普光明梵王。得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解脱门。变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解脱门。光耀眼梵王。得於一切有无所着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悦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解脱门。


【疏】一普住等者。大用应机。故普徧说法。用而常寂.故行净无染。得必无行故行净。了境无相故无染。


二佛为定境。住定.则所见深故。


三普入等者。法海难量.名不思议。一言演尽.名为普入。


四圆音随类.名音声海。要无分别.方入佛声。


五能忆等者。化生即是趣菩提行。故以宿住智明记。


六众生报异.随业有差。佛示现受.令生正信。


七於法自在。方能随类调生。


八佛身无相.等法性之清净。现而同化.为寂灭之行矣。


九不着诸有.故能常现。三业无边.更无可依。


十观性无相.犹如虚空.何有可尽。察用随宜.如击水文.随击随生。复何可尽。


尔时尸弃大梵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众。而说颂言。


【疏】偈中先上首观众。开成四天。合则梵身即众。亦有经云。梵众梵身。梵辅梵眷属。身即是众。辅即眷属。

   
佛身清净常寂灭    光明照耀徧世间


无相无行无影像    譬如空云如是见


【疏】十偈初中。初句法身普徧道场。次句智光说法。次句行净无染。境相智行既亡。则大用影像亦寂。後句通以喻显。云不离空。空不碍云。以况寂用。

   
佛身如是定境界    一切众生莫能测


示彼难思方便门    此慧光王之所悟


【疏】二中。初二句入禅之境。如来法身.即是心性。若能观之。为上定故。次句示入。方便虽多。同入一寂。

   
佛刹微尘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余


如是劫海演不穷    善思慧光之解脱


【疏】三中初句.即不思议法。次二句.明普入义。以一言说尽故。一言说尽之辩.劫海亦不能穷。显法无尽也。约能包.则一言说尽。约能久.则劫海莫穷。

   
诸佛圆音等世间    众生随类各得解


而於音声不分别    普音梵天如是悟


【疏】四中圆音之义.文略有三义。一广无边。二别诠表。三无分别。如次三句。余如出现品辨。

   
三世所有诸如来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於佛身现    自在音天之解脱


【疏】五中初二句.即教化众生方便行。三世诸佛。皆以利他为向菩提。自清净业故。次句前就梵王。故云忆念。今据如来。故身现耳。一毛尚现。何况全身。

   
一切众生业差别    随其因感种种殊


世间如是佛皆现    寂静光天能悟入


【疏】六中初句业相差别。次句报相差别。次句现同世间。

   
无量法门皆自在    调伏众生徧十方


亦不於中起分别    此是普光之境界


【疏】七中前二句.即随类调生。调法自在。故能随类广徧。次句显明前义。无思成事故。

   
佛身如空不可尽    无相无碍徧十方


所有应现皆如化    变化音王悟斯道


【疏】八中初二句。明佛体性。即前清净寂灭。不可尽下。略显四义如空。次句佛用。应现为行。既皆如化。不失寂灭。

   
如来身相无有边    智慧音声亦如是


处世现形无所着    光耀天王入此门


【疏】九中。初二句所见无有边。次句勤观无依着。

   
法王安处妙法宫    法身光明无不照


法性无比无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脱


【疏】十中初二句.常思大用无尽。谓安住大悲宫。能现大事故。次句常观法体无尽。

 

○第二欲界诸天。文有七段。第一他化天王长行十法。


复次自在天王。得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解脱门。善目主天王。得观察一切众生乐。令入圣境界乐解脱门。妙宝幢冠天王。得随诸众生种种欲解令起行解脱门。勇猛慧天王。得普摄为一切众生所说义解脱门。妙音句天王。得忆念如来广大慈增进自所行解脱门。妙光幢天王。得示现大悲门摧灭一切憍慢幢解脱门。寂静境天王。得调伏一切世间瞋害心解脱门。妙轮庄严幢天王。得十方无边佛.随忆念悉来赴解脱门。华光慧天王。得随众生心念.普现成正觉解脱门。因陀罗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间大威力自在法解脱门。


【疏】一谓现众生前。自在调伏。使其成熟。化法无尽。故名为藏。


二观世乐相皆苦。故应舍。观世乐性.即入圣乐。


三随乐断疑。令起正行。


四一言普摄诸义。徧於时处。为物而说。


五仿佛修慈。


六示现等者。大悲十力。摧彼慢高。而无摧心。故云示现。


七以智慧光。照诸世间。令离三毒之闇。则无恶趣之果。瞋痴障重。故与偈互陈。


八十方等者。为念佛三昧纯熟故。随念何佛。即能得见。如休舍解脱等。


九应念现成。


十普入等者。寂用自在。现世调生。总名威力。


尔时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自在天众而说颂言。

   
佛身周徧等法界    普应众生悉现前


种种教门常化诱    於法自在能开悟


【疏】偈中亦十。初中初句体徧。次句用周。故能现前。次句教藏能成。後句所成.自在。开於法藏.悟深法门。即成熟也。

   
世间所有种种乐    圣寂灭乐为最胜


住於广大法性中    妙眼天王观见此


【疏】二中。初二句二乐。次句令入。

   
如来出现徧十方    普应羣心而说法    一切疑念皆除断    此妙幢冠解脱门
   

诸佛徧世演妙音    无量劫中所说法    能以一言咸说尽    勇猛慧天之解脱


【疏】三四可知。

   
世间所有广大慈    不及如来一毫分    佛慈如空不可尽    此妙音天之所得


【疏】五中。三句共显如来大慈。初二句。举劣显胜。次句以喻正显。谓世慈有相。若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可倾尽。佛慈称性。若芥子之空。投刃之地。即不可尽。又如空有普覆。常摄。广容。无碍。难坏。无尽。略举一无尽耳。(【钞】芥子之空者。即四十一经云。佛子。譬如虚空。於虫所食芥子孔中。亦不减小。於无数世界中。亦不增广。其诸佛身。亦复如是。见大之时。亦无所增。见小之时。亦无所减。今但取能喻。投刃之地者。即庄子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君问其故。答云。臣始见牛。为全牛也。今见非全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故文选云。投刃皆虚。目牛无全。今借其骨间小空。以对上小空。为真俗之况耳。)

   
一切众生慢高山    十力摧殄悉无余    此是如来大悲用    妙光幢王所行道
   

慧光清净满世间    若有见者除痴暗    令其远离诸恶道    寂静天王悟斯法
   

毛孔光明能演说    等众生数诸佛名    随其所乐悉得闻    此妙轮幢之解脱


【疏】六七与八。文亦可知。

   
如来自在不可量    法界虚空悉充满    一切众会皆明覩    此解脱门华慧入


【疏】九中。初二句明佛体普徧.无成不成。次句随众生心.现成正觉。

   
无量无边大劫海    普现十方而说法    未曾见佛有去来    此妙光天之所悟


【疏】十中普现十方。即普入一切世间。余皆威力自在。(【钞】余皆威力自在者。大集经云。孩子以啼为力。女人以瞋为力。外道以见为力。波旬以生死为力。菩萨以慈悲为力。佛以智慧为力。故以说法.皆为威力。)

 

○第二化乐天长行十一法。


复次善化天王。得开示一切业变化力解脱门。寂静音光明天王。得舍离一切攀缘解脱门。变化力光明天王。得普灭一切众生痴暗心令智慧圆满解脱门。庄严主天王。得示现无边悦意声解脱门。念光天王。得了知一切佛无尽福德相解脱门。最上云音天王。得普知过去一切劫成坏次第解脱门。胜光天王。得开悟一切众生智解脱门。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满十方虚空界解脱门。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无能坏精进力解脱门。华光髻天王。得知一切众生业所受报解脱门。普见十方天王。得示现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解脱门。


【疏】一为物开示诸业如化。化虽体虚.而有作用为力。业亦从缘无性.而报不忘。


二舍离等者。攀取缘虑.是惑病之本。若心境无得.则舍攀缘。(【钞】攀取缘虑是惑病之本者。即净名问疾品经云。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何所攀缘。谓之三界。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即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故今疏云。心境无得。即舍攀缘。)


三闇灭智生.如月盈缺。


四示现等者。梵声微妙.故云悦意。应徧十方.故云无边。


五知一切等者。此有三义。一福德之相。有十莲华藏世界微尘数。故无有尽。二谓清净慈门等。无限因所生故。一一因果.皆称真故。一一即无有尽。皆同虚空。三大慈悲行.是福德相。使盲聋视听等。皆慈善根力。故涅盘经中。有闻赞佛为大福德。怒云。生经七日。母便命终。岂谓大福德相。赞者云。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之不瞋。骂之不报。是故我言大福德相。怒者闻而心伏。故慈为无尽福相。然与前义相成。(与前义相成者。第二义慈为相因。此义慈即是相果。果由因致。复能显因。故云相成。)


六三达圆智.了三世劫。此就天王。且言宿住耳。


七开悟等者。此门缺偈。上下文中.屡有开悟。即同法华开示悟入。以开摄示。以悟摄入。谓开示约能化。悟入约所化。


八称性之光。有何难徧。


九一切等者。谓契理具修。长劫无倦。故众魔外道。所不能摧。


十善恶等殊。苦乐等异。皆知性相。


十一示现等者。无边品类.一毛顿现。更无来去。尤显难思。


尔时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善化天众而说颂言。


【疏】偈中脱於第七。唯有十偈。

   
世间业性不思议    佛为羣迷悉开示    巧说因缘真实理    一切众生差别业


【疏】初中初句总。次句开示。後二句.显如化力。差别业者。果不亡故。

   
种种观佛无所有    十方求觅不可得    法身示现无真实    此法寂音之所见


【疏】二中初句所攀缘。後二无得。然缘境有二。一真。二妄。真佛有缘。亦成妄惑。况於妄耶。种种观者。五求不得故。谓佛有耶。常见为惑。谓佛无耶。邪见深厚。四句百非.所不能加.故无所有。非唯一佛。十方亦然。应化示现.非真实故。求实无得.即见真身。真即无缘。佛尚应舍。何况余境。(【钞】五求不得等者。即是中论观如来品偈云。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即五求也。由诸外道。妄计有我。我为如来。计有五故。一谓即阴是如来。二谓离阴有如来。三谓如来中有阴。四谓阴中有如来。五谓阴能有如来。今并非之。)

   
佛於劫海修诸行    为灭世间痴暗惑    是故清净最照明    此是力光心所悟
   

世间所有妙音声    无有能比如来音    佛以一音徧十方    入此解脱庄严主


【疏】三四可知。

   
世间所有众福力    不与如来一相等


如来福德同虚空    此念光天所观见


【疏】五中。初二句福德相。次句无尽相。相好者。经云。尽人中福。不及一天。乃至云尽世间福。不及如来一相等。

   
三世所有无量劫    如其成败种种相


佛一毛孔皆能现    最上云音所了知


【疏】六中。约天之智普知。约佛一毛能现。(七阙)

   
十方虚空可知量    佛毛孔量不可得


如是无碍不思议    妙髻天王已能悟


【疏】八中。初二句明毛孔过空。谓灵智证理。非如虚空。真理超事。故亦非比。无限理智.不可分析。随其少分.即融摄重重。故一毛之量.便越虚空。次句别示越相。谓毛孔不大而无涯.即广狭无碍。故杜绝思议之境。前即一光外展。今则一毛内广。文绮互耳。一毛本自徧空。十方岂得难满。(【钞】毛孔过空。疏有三段。说二种过。一如来灵智.能证真理。虚空不能证。二如来称真之理空.超过事空。事空即断灭空故。三无限理智下。双结上二。皆不可分。理无分限。智契於理。亦无分限。智结灵智。理结真理。既不可分。一毛称真.则重重融摄。此处之空.岂不能摄於余处之空。)

   
佛於曩世无量劫    具修广大波罗蜜


勤行精进无厌怠    喜慧能知此法门


【疏】九中。初句长时修。次句无余修。次句无间修。具此三修。故进力难坏。而言广大波罗蜜者.至第五经释。

   
业性因缘不可思    佛为世间皆演说


法性本净无诸垢    此是华光之入处


【疏】十中。初句总显业之性相。即缘生果报之不亡。便是无性之非有。故不可有无思也。次句佛如是说。天如是知。次句以法性示业性。

   
汝应观佛一毛孔    一切众生悉在中


彼亦不来亦不去    此普见王之所了


【疏】十一中。初二句小一现大多。为一难思。次句现时不来。不现不去。又难思也。

 

○第三知足天长行十法。


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喜乐海髻天王。得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最胜功德幢天王。得消灭世间苦净愿海解脱门。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解脱门。善目天王。得普净一切众生界解脱门。宝峯月天王。得普化世间常现前无尽藏解脱门。勇健力天王。得开示一切佛正觉境界解脱门。金刚妙光天王。得坚固一切众生菩提心令不可坏解脱门。星宿幢天王。得一切佛出兴咸亲近观察调伏众生方便解脱门。妙庄严天王。得一念悉知众生心随机应现解脱门。


【疏】第一天得总相法门。诸佛将兴.皆生彼天。下生之时.普应法界.顿阐华严.为圆满相。


二尽虚空等者。光明色身.皆徧空界。了不可取.故云清净。


三以净愿力.灭惑业苦。


四五可知。


六普化等者。普即无偏。常即无间。示其真乐.即如来藏。


七自觉智境.佛已入之。故示物同悟故。


八以净福.坚菩提心。


九谓仰观下化。


十即照现速疾也。


尔时知足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知足天众而说颂言。

   
如来广大徧法界    於诸众生悉平等


普应羣情阐妙门    令入难思清净法


【疏】偈中。初偈前半即出世义。上句体智俱徧。下句悲用皆普。後半即圆满教轮。前句即实之权为妙门。後句会权入实为圆满。

   
佛身普现於十方    无着无碍不可取


种种色像世咸见    此喜髻天之所入


【疏】二中可知。

   
如来往昔修诸行    清净大愿深如海


一切佛法皆令满    胜德能知此方便


【疏】三中。初二句以行净愿。次句杂染本空.故前令灭。佛法本具.故今令满。妄尽真显.二言相成。

   
如来法身不思议    如影分形等法界


处处阐明一切法    寂静光天解脱门


【疏】四中。初二句依体普现.若月入百川。寻影之月.月体不分。即体之用.用弥法界。体用交彻.故不思议。次句称根说法。(【钞】寻影之月.月体不分者。此中法喻影略。若具。更云。以月随影.万流异见。寻用之体.体本寂然。为寂静光也。)

   
众生业惑所缠覆    憍慢放逸心驰荡


如来为说寂静法    善目照知心喜庆


【疏】五中。前半即所净之众生。具三杂染故。於中上句标。下句略示惑相。慢是根本。憍逸随惑。憍.谓染自盛事。慢.谓恃己陵他。放逸即是纵荡。憍.为染法所依。慢.能长沦生死。放逸.众惑之本。故偏举此三。荡者。动也。谓境风鼓击.飘荡驰散。次句能净法门。谓不取於相。当体寂故。

   
一切世间真导师    为救为归而出现    普示众生安乐处    峯月於此能深入
   

诸佛境界不思议    一切法界皆周徧    入於诸法到彼岸    勇慧见此生欢喜
   

若有众生堪受化    闻佛功德趣菩提    令住福海常清净    妙光於此能观察


【疏】六七及八。文并可知。

   
十方刹海微尘数    一切佛所皆往集    恭敬供养听闻法    此庄严幢之所见


【疏】九中。通显上既亲近。必当敬养闻法。以闻调他。为真供养。列名中云星宿幢。今云庄严。与长行互出。


众生心海不思议    无住无动无依处    佛於一念皆明见    妙庄严天斯善了


【疏】十中。前半所知众生心。上句标深广。下句显相。念虑不住多於草。故广也。深者。有三义。一恒转如流.故不住。二本体寂然.故不动。三从缘妄起.无别所依。次句.即一念悉知。

 

○第四时分天长行十法。


复次时分天王。得发起一切众生善根.令永离忧恼解脱门。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脱门。无尽慧功德幢天王。得灭除一切患大悲轮解脱门。善化端严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众生心解脱门。总持大光明天王。得陀罗尼门光明.忆持一切法无忘失解脱门。不思议慧天王。得善入一切业自性不思议方便解脱门。轮脐天王。得转法轮成熟众生方便解脱门。光焰天王。得广大眼普观众生而往调伏解脱门。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业障.不随魔所作解脱门。普观察大名称天王。得善诱诲一切诸天众.令受行心清净解脱门。


【疏】一善根若发。忧恼自除。


二以无限方便.普证法身之境。


三悲摧惑苦。故名为轮。


四以三达智.知机授法。


五陀罗尼等者。总持入理。故名为门。以慧为体。故云光明。若取助伴。则兼念定。念即明记。故能忆持。定乃心一.常无忘失。四无碍等一切诸法.皆是所持。


六可知。


七转法等者。转法示菩提之道。即是成熟众生方便。


八十眼圆见。随宜往调。


九超出等者。超出业障。使离恶因。不随魔作。舍恶缘也。


十等雨法雨。诱令进善.使彼受行。诲令断恶.得心清净。此就於天。偈通一切。


尔时时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时分天众而说颂言。


【疏】偈中亦十。

   
佛於无量久远劫    已竭世间忧恼海    广辟离尘清净道    永耀众生智慧灯


【疏】初偈通显。前半彰己已离。後半开发能离善根。

   
如来法身甚广大    十方边际不可得    一切方便无限量    妙光明天智能入
   

生老病死忧悲苦    逼迫世间无暂歇    大师哀愍誓悉除    无尽慧光能觉了
   

佛如幻智无所碍    於三世法悉明达    普入众生心行中    此善化天之境界
   

总持边际不可得    辩才大海亦无尽    能转清净妙法轮    此是大光之解脱


【疏】二三四五。文并可知。

   
业性广大无穷尽    智慧觉了善开示    一切方便不思议    如是慧天之所入


【疏】六中。初句即业性。言广大者。一念造一切故。无穷尽者。未得对治.无能止故。有多门故。次句善入。智了自入。开示令他入。次句入门多种。

   
转不思议妙法轮    显示修习菩提道    永灭一切众生苦    此是轮脐方便地

   
如来真身本无二    应物随形满世间    众生各见在其前    此是焰天之境界


【疏】七八亦可知。

   
若有众生一见佛    必使净除诸业障


离诸魔业永无余    光照天王所行道


【疏】九中。初句见佛为缘。次二见佛二益。一正智生。必内超业障。二佛为真导。岂外逐魔缘。既不随魔。安造魔业。十魔并离。故致诸言。(【钞】十魔并离者。即五十八经。一蕴魔。二烦恼。三业。四心。五死。六天。七善根。八三昧。九善知识。十菩提法智。下广有释。)

   
一切众会广大海    佛在其中最威耀


普雨法雨润众生    此解脱门名称入


【疏】十亦可知。

 

○第五三十三天众长行十一法。


复次释迦因陀罗天王。得忆念三世佛出兴.乃至刹成坏皆明见大欢喜解脱门。普称满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净广大世无能比解脱门。慈目宝髻天王。得慈云普覆解脱门。宝光幢名称天王。得恒见佛於一切世主前现种种形相威德身解脱门。发生喜乐髻天王。得知一切众生城邑宫殿从何福业生解脱门。端正念天王。得开示诸佛成熟众生事解脱门。高胜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间成坏劫转变相解脱门。成就念天王。得忆念当来菩萨调伏众生行解脱门。净华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诸天快乐因解脱门。智日眼天王。得开示一切诸天子受生善根俾无痴惑解脱门。自在光明天王。得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


【疏】初中。承力故忆念。念过去佛者。曾入此天故。三世有二。一亦念未来。二过去。自互相望.亦有三世。生大喜者。境殊胜故。庆自福故。


二能令等者。然佛身无染净大小。亦无胜劣。犹若虚空。云屯即暗。日朗即明。色昏即劣。物隔言小。今妄云尽而智光照故清净。性空现故广大。妙色显故无比。皆解脱力.故曰能令。


三大慈不拣怨亲。若云无心而普覆。


四恒见等者。人天世主.多恃威德。故佛现超之。令其敬喜。


五知其因果差别。使物勤修因果。并得名福。


六开示等者。示佛调生.令菩萨仿习。


七初成後坏。住时转变。乃至毛孔细刹。皆悉知之。言转变者。福人出世.则琳琅现矣。薄福者出.则荆棘生焉。


八忆念等者。佛毛现因调行。天忆则能思齐。


九一切诸乐。以佛为因。具胜德故。就乐增胜。说诸天耳。


十开示等者。受生善根.即念佛力。开示令不迷惑.则去放逸而进修。


十一疑自。疑他。疑理。疑事。有多种种。如闻空疑断。闻有疑常。闻双是.则疑其两分。闻双非.疑无所据。又闻空疑有。闻有疑空等。互相疑也。今开之使悟。


尔时释迦因陀罗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三十三天众而说颂言。


【疏】偈中亦有十一。

   
我念三世一切佛    所有境界悉平等


如其国土坏与成    以佛威神皆得见


【疏】初中云平等者。化仪同故。又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如来有去来今。

   
佛身广大徧十方    妙色无比利羣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    此道普称能观见


【疏】二中。初句广大。次句无比。次句清净。然古德明通有六义。一广。谓总法界为身故。二徧。全徧一尘.至十方故。三妙。色即无色。无色之色故。四胜。无有比故。五益。利物无涯故。六用。光破暗故。

   
如来方便大慈海    往劫修行极清净    化导众生无有边    宝髻天王斯悟了


【疏】三中。前半即慈云。上句果大。下句因深。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又依方便立。俱称深广。故致海言。次句即普覆也。

   
我念法王功德海    世中最上无与等    发生广大欢喜心    此宝光天之解脱    佛知众生善业海    种种胜因生大福


皆令显现无有余    此喜髻天之所见    诸佛出现於十方    普徧一切世间中    观众生心示调伏    正念天王悟斯道


如来智身广大眼    世界微尘无不见    如是普徧於十方    此云音天之解脱    一切佛子菩提行    如来悉现毛孔中


如其无量皆具足    此念天王所明见    世间所有安乐事    一切皆由佛出生    如来功德胜无等    此解脱处华王入


【疏】次六可知。

   
若念如来少功德    乃至一念心专仰


诸恶道怖悉永除    智眼於此能深悟


【疏】十中。初二句即前善根。少功德者。以少况多。彰因为胜。次句即人天受生。故离三恶怖。

   
寂灭法中大神通    普应羣心靡不周


所有疑惑皆令断    此光明王之所得


【疏】十一中。初句即能开之法。是寂灭智通。次二句由普应故。疑皆断也。

 

○第六日天子长行十一法。


复次日天子。得净光普照十方众生尽未来劫常为利益解脱门。光焰眼天子。得以一切随类身开悟众生令入智慧海解脱门。须弥光欢喜幢天子。得为一切众生主令勤修无边净功德解脱门。净宝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欢喜解脱门。勇猛不退转天子。得无碍光普照令一切众生益其精爽解脱门。妙华缨光明天子。得净光普照众生身.令生欢喜信解海解脱门。最胜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间令成办种种妙功德解脱门。宝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现无边境界种种色相宝解脱门。光明眼天子。得净治一切众生眼.令见法界藏解脱门。持德天子。得发生清净相续心令不失坏解脱门。普运行光明天子。得普运日宫殿.照十方一切众生.令成就所作业解脱门。


【疏】既为日天.多辨光益。初一名及法门。皆是总也。谓佛身智光.犹如彼日。无私而照。是曰净光。此光体也。次辨用光。略有四义。一约心.高下齐明.故名普照。二约处.则穷十方界。三约时.尽於未来。四约功用.常无间断。如斯利益.即大智之功。


二以一切等者。众生本有佛智.如海潜流。今佛以随彼彼类身.设种种方便。务在开悟。令其证入。


三众生爱染.漂泊无依。佛德无碍.应为其主。随修绝染.名净功德。一行契理.即曰无边。况其具修耶。


四修一切等者。以智导悲。为物受苦。故深欢喜。


五谓体离障惑.用而遂通。故云无碍。若身若智.俱得称光。周而不偏。故云普照。身心明利.是益精爽。爽.明也。大集经云。国王护法.增长三种精气。一地精气。谓五谷丰熟。二众生精气。谓形貌端严.无诸疾疫。三善法精气。谓修施戒信等。今文正在第三。益其福智。义兼前二。法力远资故。


六净光等者。身智二光.净物身心。信解深广.于何不喜。


七昼则勤心。修善业故。


八大悲海等者。谓无缘大悲。坐於道树。出多奇宝故。色相宝者。应言宝色相。圆明可贵故。以宝为体。宝庄严故。具十莲华藏尘数。故云种种。一一色相.用周法界。名现无边境。如是皆从大悲海流。悲海包纳.不拣贤愚故。


九慧除痴翳.法眼则净。净见法界.法界即藏。藏如前说。


十发生等者。谓於佛所.发生清净心。曾一供养。能令其福.续至菩提故。如出现品.食金刚喻。况相续耶。


十一使物居业.莫越日光。令人进德.宁过法义。


尔时日天子。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日天子众而说颂言。


【疏】偈中亦有十一。

   
如来广大智慧光    普照十方诸国土    一切众生咸见佛    种种调伏多方便


【疏】初中。前半净光普照。後半常为利益。灭恶生善。破愚为智等。为多方便。

   
如来色相无有边    随其所乐悉现身    普为世间开智海    焰眼如是观於佛
   

佛身无等无有比    光明照耀徧十方    超过一切最无上    如是法门欢喜得


【疏】二三可知。

   
为利世间修苦行    往来诸有无量劫    光明徧净如虚空    宝月能知此方便


【疏】四中。前半即一切苦行。此有四难。一背己利世难。二行相唯苦难。三处经诸有难。四时劫无量难。於此具行.故云一切。次句明深心欢喜。亦有四义。一为物苦行.满本愿故。义在初句。二智照苦性。本空寂故。即有光明照空。三徧净无染.非杂毒故。即徧净如空。四自他有果.非无利故。即第三句全。

   
佛演妙音无障碍    普徧十方诸国土    以法滋味益羣生    勇猛能知此方便
   

放光明网不思议    普净一切诸含识    悉使发生深信解    此华缨天所入门


【疏】五六可知。光网之义.如贤首品。

   
世间所有诸光明    不及佛一毛孔光    佛光如是不思议    此胜幢光之解脱


【疏】七中。通明举劣显胜。以辨难思。故能成办诸妙功德。言世不及者。世虽多光.益非究竟。佛光虽少.必彻真源。不可尽故。以一况诸。

   
一切诸佛法如是    悉坐菩提树王下    令非道者住於道    宝髻光明如是见
   

众生盲暗愚痴苦    佛欲令其生净眼    是故为然智慧灯    善目於此深观察
   

解脱方便自在尊    若有曾见一供养    悉使修行至於果    此是德天方便力


【疏】八九与十。文亦可知。

   
一法门中无量门    无量千劫如是说    所演法门广大义    普运光天之所了


【疏】十一中。初句即能照法门。犹一日宫.千光并照。随举一法.有无量门。然有二义。一约相类。如一无常门。有生老病死。聚散合离。得失成坏。三灾四相。外器内身。刹那一期.生灭转变。染净隐显。皆无常门。余亦如是。二就性融。不可尽也。次二句.普运照义。一日周天.则日日无尽。一门历事.则劫劫难穷。方便多门.终归一极。广者无边。大者无上。

 

○第七月天子长行十法。


复次月天子。得净光普照法界.摄化众生解脱门。华王髻光明天子。得观察一切众生界.令普入无边法解脱门。众妙净光天子。得了知一切众生心海种种攀缘转解脱门。安乐世间心天子。得与一切众生不可思议乐.令踊跃大欢喜解脱门。树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业.种芽茎等随时守护令成就解脱门。出现净光天子。得慈悲救护一切众生.令现见受苦受乐事解脱门。普游不动光天子。得能持清净月普现十方解脱门。星宿王自在天子。得开示一切法.如幻.如虚空.无相.无自性.解脱门。净觉月天子。得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解脱门。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断一切疑惑解脱门。


【疏】初名法门.亦总称也。谓光有身智二殊。法界亦事理两别。事即机之身心.及所依刹。身光照身令觉。照刹令净。智光照心破痴。照理令显。身智二光相即.则所照四法亦融。以之称普。并除惑障.俱得净名。


二观察等者。悲心普观.授以多法。令入无边法界。


三众生藏识.皆名心海。前七转识.名攀缘转。转谓转生。亦流转也。缘境非一.立种种名。故经云。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喻云。洪波鼓溟壑。无有断绝期。既知机殊。随应授法。(【钞】故经云。藏识海常住等者。此疏义引。具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溟壑。无有断绝期。藏识海常住等同。此义至问明品。当广分别。)四与一切众生等者。谓示物圣乐。令得初地。此乐本有。染而不染.为不思议。


五谓以菩提心为家。二利为作业。并以身口为牛。利智为犂。耕於心地。下闻熏种。生信解芽。起正行茎。开诸觉华。获菩提果。自利则以不放逸.随时守护。利他.则以能化大愿守护。不令魔惑.禽兽侵犯。从因至果.得成就也。


六慈悲等者。谓慈护现乐。悲救其苦。令见因果.断恶修善。名真救护。


七以佛智风.持大悲月。使明见正觉.离苦清凉。


八开示等者。一切法有二种。一是所迷。谓缘起不实故如幻。缘成故无性。二是能迷。谓徧计无物故如空。妄计故无相。又缘起法有二义。一无相如空。则荡尽无所有。是相空也。二无自性如幻。则业果恒不失。即性空也。此二不二.为一缘起。是故两喻.共显一法。既不迷能所。则悟真如。成正智火。(言此二不二者。融上性相二空也。云何融耶。谓若不达者。性相二空.俱非了义。何者。谓法若性空。相不空故。若云相空。性又不空。以性相异。犹如画火.无有热性。而似火相。如木中火。不见其相。而有其性。如角峯垂[古*页].即是牛相。负重致远。是其性故。性主於内。相据於外。若一空者。彼一不空。若得意者。此二相成。谓由从缘无性。名为性空。故令体相.无不空寂。即相空也。此以性空成於相空。由诸相荡尽。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方显法性本自空耳。此以相空成於性空。二空相成。云不二也。又说性空总有三义。一法无定性名空。则相未空。二法之真性本空。则相亦未空。三若说从缘无性.故名为空。则一切法性自空矣。非推之使空。则悟真如成正智火者。此中具五法三自性。三性文显。五法相者。谓徧计无物。故亡名也。妄计无相.绝妄想也。缘起无相.故亡相也。悟真如即圆成。成正智火。五法具矣。)九悲愿为物.现相好形。是大业也。


十普断等者。毛光普演.何疑不断。


尔时月天子。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月宫殿中诸天众会而说颂言。


【疏】偈中亦十。

   
佛放光明徧世间    照耀十方诸国土    演不思议广大法    永破众生痴惑暗
   

境界无边无有尽    於无量劫常开导    种种自在化羣生    华髻如是观於佛


【疏】初二可知。

   
众生心海念念殊    佛智宽广悉了知    普为说法令欢喜    此妙光明之解脱


【疏】三中。初句即心海攀缘转。若以生灭八识.即彼第八.亦名为转。以恒转故.云念念殊。恒故非断。转故非常。(【钞】若以生灭八识.即彼第八亦名转者。以起信中.则生灭与不生灭和合。故有藏识海常住之言。如长行辨。今取唯识宗八识。唯是业惑办生。故皆生灭。言以恒转故者。即引证也。论释第一能变。即阿赖耶。於中因果法喻间之。恒转如瀑流。论有问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论答云。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後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云念念殊者。即以论恒转之言.会同经文。)新新而生。念念而灭。念念殊故.体恒不即。彼如来藏.功德常具.义亦不离。如彼瀑流。离水无流。离流无水。又如海波涛。有漂溺故。多畜养故。法合思之。次句明了知。谓此识深细.唯佛智知故。次句示心海性。即是佛智。不令外求。称机故喜。(新新已下。义引上论。念念殊故下。会法性宗。与如来藏非一非异故。起信云。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由念念殊是生灭。故与藏非一。即此生灭心.恒沙性德.本来具足.故名不离。不即不离.即不一不异。如彼瀑流者。即向所引唯识後文云。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又如瀑流。虽因风等.击起诸波.而流不断。此识亦尔。虽遇众缘.起眼等识.而恒相续。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鱼草等物。随流不舍。此识亦尔。与内习气外触等法。恒相续转。释曰。但观上引。於疏文中。二宗合释。如瀑流水。即唯识文。离水无流。通二宗义。若成法相。离第八识无眼等识。若依法性。离如来藏无有八识。广如问明。又如海波涛。即起信云。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海即藏识.如长行说。恒常住故。是如来藏。此即成上离水无流。亦乃生下有所漂溺。即唯识。上生人天.犹如漂草。下沉三涂.犹如溺鱼。多畜养故。又兼法性。此中具有恒沙性德。一切智宝。自此而生。若取法相。阿陁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亦多畜养义。义兼二宗。言法合思之。已如上说。玄文又明。至问明品。当广分别二宗之异。谓此识微细。即如向引偈文。即唯识第三引解深密偈。次句示心海性。即是佛智者。上句佛智为能了。故八十经云。佛智广大如虚空。悉了世间诸妄想故。今此即出现品云。一切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如大海水。潜流四天下地。故云即是佛智。不令外求者。即净名云。诸佛解脱。当於众生心行中求。称彼圆机。故生欢喜。)

   
众生无有圣安乐    沉迷恶道受诸苦


如来示彼法性门    安乐思惟如是见


【疏】四中。初二句明失圣乐。圣安乐者。即圣智涅盘。本有今无。故沉迷妄苦。次句明与示其性有。乐非苦外名不思议。见性得乐。性即是门。(【钞】即圣智涅盘。本有今无者。约法相说。涅盘本有。圣智本无。故无菩提觉法之乐。今约法性。涅盘圣智。皆有性净。即法性门。是则真乐本有。失而不知。云无有耳。故初地云。诸佛正法。如是甚深。而诸凡夫心堕邪见。既失真乐。妄苦本空。得而不觉。是故沉迷。若觉本性。不沉迷故。故第三句示其性有。令其觉性。了彼苦性。真寂静乐。云乐非苦外。是以长行名不思议。见性得乐。性即是门者。若约解苦无苦。苦为见性之门。今约见性成佛。故性为圣乐之门。)


如来希有大慈悲    为利众生入诸有


说法劝善令成就    此目光天所了知


【疏】五中。但是法说。如来.即田主也。悲佃物田.为利入有.是所作业。为利.同於求果。入有.似於耕犂。说法.即是下种。劝善.正当守护。令熟可知。

   
世尊开阐法光明    分别世间诸业性


善恶所行无失坏    净光见此生欢喜


【疏】六中。前悲救护.语其本心。此明智光.彰其所用。悲智相导。能真救也。

   
佛为一切福所依    譬如大地持宫室


巧示离忧安隐道    不动能知此方便


【疏】七中。初句佛为福依。月为凉本。次句.应言大风持宫。而今云尔。即是转喻。大地如佛。宫室如福。次句即照现义。亦清凉义。

   
智火大明周法界    现形无数等众生


普为一切开真实    星宿王天悟斯道


【疏】八中可知。

   
佛如虚空无自性    为利众生现世间


相好庄严如影像    净觉天王如是见


【疏】九中。初句佛如虚空。大业性也。次句.大业体也。不利众生.非大业故。次句大业相。依光有影.可以知动静。依镜有像.可以辨妍媸。然彼影像.无自性相。如来相好.当知亦尔。(【钞】依光有影等者。疏开影像二字.以为两喻。影谓光影喻。像谓镜像喻。然此二喻.有通一切。今取别义。光影之喻.喻佛现多端。故云有动静。质动影动。质静影静。镜像喻现身胜劣。丈六三尺.三十二相等。随机见也。)

   
佛身毛孔普演音    法云覆世悉无余


听闻莫不生欢喜    如是解脱光天悟


【疏】十亦可知。(天众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七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 【二十卷】 下一篇南传长部经典 【二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