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藏密真踪(二)
2018-03-25 20:20:3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738次 评论:0

第二章  密  宗


一、真言宗


重要


依密乘而修,原名密宗。流入东土,分两大派一曰唐密,大唐所习之专宗也;二曰藏密,西藏所习之专宗也。唐密特言真言宗,乃真言陀罗尼宗之略称;是佛自立之名(见圣位经),与他宗随意命名者异。


西藏现为中国属地,约中国密教,本宜唐、藏合论,但藏密典籍译成汉文者甚少,未能确定其深浅;唐密为中原固有之宗,大义早经发明,更因东瀛返哺,教理益精,汉文大藏记载丰富,足资学者探讨,故


本节惟标真言宗之名。


密教之入中国,远在六朝之时。东吴支谦以来,密咒屡有移译,然无实行之者,有之自东晋帛尸梨密多罗始。其后北凉昙无谶、元魏菩提留支等,皆以擅咒见称,但属咒术一类,尚非密乘正宗。唐武德间,中印婆罗门僧瞿多提婆初贡(曼荼罗)法至京,高祖不纳。贞观间,北印僧人译传千眼千臂陀罗尼经,沙门智通因感瑞应,奏闻于朝,法秘内廷,莫和其道。嗣有慧琳法师,发愿学密,向梵僧苏伽陀求得此千眼法流传于世,然尚未闻开坛灌顶事(见千眼千臂经序)。


此千眼法为密乘莲花部之一种,具名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与伽梵达摩所译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不同。达摩译本未标年代,其陀罗尼较唐密全文固未及半,句语复多出入。


密乘正宗,唐开元间始有之,直求菩提大道,不重世间小验。善无畏传大日宗,金刚智传金刚顶宗,不空合一炉而冶之,真言宗遂告完成。要理有四:

 

其一 六大缘起


缘起之义,随种种缘力引起种种法相也。学者对此问题,各就见地加以解说。或曰:业感缘起。于法之来源茫无所知,只凭意识经验,因果必相感应,谓法之起但由业力感召而然。此最粗浅之说也。或曰:赖耶缘起。观察业力不随身死而消灭,非依阿赖耶识不可,谓万法之兴,由于赖耶所藏业种之现行,藉六尘表为初相耳。顷较精深之说也。或曰:真如缘起。以为一切法相皆属幻影,敛影归本体,一无所有只存真如妙理,具备无边德性,德性随机开显幻影,应诸外迹而已。此更探本源之说也。然由无相之万德,何以能开出有相之万法?真如学者则未尝细究,立说犹嫌浑略。必欲洞明所以然,不可不知六大缘起妙义。摄相归性,亦甚殊胜,因名曰大。分六门详之:


(一)地大 如实不空之体大,本来绝无症兆而托起为法界。若有妙质(实则无质,惟具理性)寓焉依各别妙质一一开为法相,则成为种种原质。印度古代学说,一切原质皆摄于地,从而名其妙质曰地大。然地大之发展一切妙质,究由何种力用致之?则坚性之力也。任何种子,皆处涅槃寂境之中,托以坚性,而后显露妙质于法界。无坚性内托,任何种子俱不能建立。是故坚性为地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一根本。


(二)水大 法界无数分位中之一切种性,本来互相融摄,任取一性为主体,馀者皆成辅属。学者若只会得浑略之实相,不过知其如实不空而已,不明任一种性之如何结构。也欲亲证其结构,不能徒依地大之衬托力,须开敷其种性之条理而细认之。此犹水灌物种令渐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物种之特性庶一一呈露。从曰名其开敷之能力为水大。然水大何以有开敷力用?则润性致之,是故润性为水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二根本。


(三)火大 多法界虽千差万别,初惟无形中默契其理趣,开为外迹,并无色相可见。欲见之者,不可不入「宝部三昧」,以支持之此种三昧,故藉地大为体,水大为用,而能辉发色相者端在火大,藉火为名,以世间之火具光热两种能力,关係物相甚大也。然火大何以能具光热力用?则炎性致之。将此性施诸法界妙质起摩擦之,功故光热作焉。是故炎性为火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三根本。


(四)风大 任何种子之心,欲以所具特性(不论主性宾性)启发他心同样法性,须先入特性三摩地,次推动此性遍满十方,打入一一他心之中,他心能接受者即起此性与之相应,得开出共业法相,是为风大作用。借风为名,以世间之风有运送能力,令所送物由彼达此也。然风大何以有此力用?则动性致之。法界所谓推动,非真由此送彼,乃自心发动一种法性,波动一切他心,皆起其蕴藏未发之性(如水波纹)也,开为外迹,遂显现种种变化状态。是故动性为风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四根本。


(五)空大 万法本体不惟无质,且亦无性,似若有性者,原属地大作用,所谓一真法界指此。此能开出多法界,则水大条理之,火大辉发之,风大变化之。泯四大之力用,便一无所有,即归绝对空体。然空之中隐含万德,现诸法界虽四大依以起用,仍然当体即空因名空大。其力用无可比况,只称无碍性而已。一有所碍,则四大便不能任意缘起万法。是故无碍性之空大,又为缘起根本中之根本。


(六)识大 仗五大力用开出一切法界特性心之所感,惟觉光明理致,初无形相可观。扩为外迹,详分六根,认识之,而后标成种种假相。摄相归性,在法界中犹有辨相之灵知性,在是名识大。五大依真如而分,识大依本觉而生。无五大固不能缘起万法,无识大亦无从辨别万法。辨别精熟转,能以识大操纵四大。是故万法之缘起,复以灵知性之识大为主要故。


究竟真理,原依六大缘起万法,未达此理者各就见地抒论之。真如缘起说失之浑略,其中犹有高下,能会二空真如,万法固从本性直现,只会生空真如,万法则从异熟流出耳。赖耶缘起说,乍观之似在真如缘起之下:俱生我执未断故。然赖耶实通三位,初位见地固低,中位同生空真如,后位同二空真如,且无浑略之弊也。业感缘起说,二乘及不了义空宗俱有之。


六大之义,极为精微,地水火风诸名,只循俗谛借用之,直须会其本性乃得。若执


六尘上之地水火风作为万法缘起之原,即落外道见解,反不若科学家分析之详矣。有志参究者尚留意焉。

 

其二 四曼荼罗


曼荼罗深义为轮圆具足,将一切法界性加以周备之排列,圆具无缺也。表诸色尘,或偶像、或图画,作诸佛菩萨诸天等大集会形式,乃浅义之一耳。今就四智所证之曼荼罗分论如下:


(一)大曼荼罗 法界本体,恒在无住涅槃之中,无所表示。见性之人能感得多法界者,五大衬起之力也。能感之性,即本觉之灵知,各各建立自性身。初本无相,只各具一段超妙精神而已。以无量无边之自性身互相联络而排比之名,曰大曼荼罗,实即精神界排列法也。称之曰大,五大衬托所成故。与馀三曼荼罗融合,则诸自性身各有庄严妙相。建立此曼荼罗,以大圆镜智为主,金刚坚固身境界也。


(二)三昧耶曼荼罗 以灵知之心具摄一切法界理性,加强地大能力,得入「宝性三昧」,为物质之源。更增火大能力,得入「宝光三昧」,则光明彰焉。复增水大能力,得入「宝幢三昧」,则形器现焉。以无量无边之器相各为标帜而排比之名曰三昧耶曼荼罗,实即物质界排列法也。称之曰三昧耶,赞三昧中所显福德故。建立此曼荼罗,以平等性智为主,福德庄严身境界也。


(三)法曼荼罗 法法相关之条理,妙义无穷无尽,无形相可见,惟以名句代表意趣而已。加强水大能力,意趣浓厚;以风大推动之,则从口部发出琅然言音;即法性之显示。一音本来顿显无量妙义,为曼荼罗全部种子真言。而分位行之,则一一法性又各呈性特殊之音,成为无量诸尊种子真言。集合一切种子真言,不落空间,隐加条理,名曰法曼荼罗(若以形式表之一一种子皆代以文字作空间排列)。建立此曼荼罗,以妙观察智为主,受用智慧身境界也。


(四)羯磨曼荼罗 众生日住大曼荼罗中,内心隐受诸佛加持,迷不自觉,为救度故,诸佛加强风大能力,由外迹推动之,俾众生从六尘接受教法,所谓羯磨事业也。众生根机差别无量,应推动何种法性以感其心,自然随机而异。或现佛身,或现诸天身乃至人非人身,皆当机之自感,佛惟于涅槃妙心中作无形运用而已。窘运用种种状况隐加条理,名曰羯磨曼荼罗(若以形式表之则代之诸佛威仪作空间排列)。建立此曼荼罗,以成所作智为主,千万亿化身境界也。


四种曼荼罗皆依空大而建立,恒与法界体性并显。专论法界体性,本可建立总相曼荼罗,然离四曼别无特相可见。于带显四曼之际证明清净法身妙趣,则称法界体性智。


以上诸理,深奥之至,非得见性不能心领神会。徒凭意识讨论,殊乏兴味,不可不真实修证之。

 

其三 三密加持


上文所论,果欲真修实证,自须寻求正法。其要为何?则在三密加持。即如来密用身口意三业加持行者,令起相当法性也。原理如左:


(一)身密 羯磨曼荼罗中之特殊符号也。诸佛之作羯磨事业以利众生,恒随机宜提起相当法性以加持之。法性涌现之际,波动色身,示相当威仪,以手印为主,眼口臂足等姿势辅之,是为印契。行者传其印契,须由灌顶坛中如法得之。尔时十方诸佛法流加持其身,法性种子即于自心开发其端,日日依法作之,渐渐坚固,终成金刚种性,不被摇动。


(二)口密 法曼荼罗中之特殊符号也。一一印契既各提起相当法性,若加强水大以开敷之,作为波动色身,示相当言音,是为真言。行者传其真言,亦从灌顶坛中如法得之。此是诸佛自然法音,众生本来具有而不能启发,须假诸佛加持力而提起之。每念真言一次,即法水滋润一次。法性种子次第开敷,如莲苞渐放,终成千叶庄严之花。


(三)意密 三昧耶曼荼罗中之特殊符号也。行者依身口二密加持力,受持不断,终能如量开发,于无相中受用清净法乐矣。若欲彰为庄严净相,则须依「宝部三昧耶」法提起妙质以发皇之。如来不落意识,惟随意乐密提(见大),自能现出净相以庄严二报。行者得其加持力,初藉意识以资观想,及其坚定,则捨去意识引入内心,即可受用有相之庄严法乐焉。


三密之中,自以身密为本,无身密,则特种法性不能提起故,滋润法性使渐浓厚,全恃口密真言。须念诵几何而后成就?则视根机而定。上品根机念诵无多,便达浓厚之度,与本尊法身相应。中品非多念不可。下品有终身念诵不见法身,勤苦功效,可获诸天胜境耳。法性较普通者,印契但用普通合掌,重在虔诵真言以收法验。真言所表法轮,本来一念顿具,凡夫无此妙智,须析为若干句,一一以言音发之,遂落时间格式。通达者能将多音所含要理,缩为单独种子,顿然念之泯却时间。而法理具足,斯得智慧身之受用。若依清净心开发庄严二报,则属意密大用,不妨藉空间格式而观之。其成熟也,能不落时间,任举一物,同时顿显三世事相,即有即空,互不相碍,是为福德身之受用。


三密之传必重师承者,仗坛上作法功夫,引起诸佛加持力入行者之身,为金刚种子也。有宿生曾经灌顶者,现世虽不遇明师,但依法念诵,未尝无功,金刚法种永不消灭故。


古今自习准提等真言能生效验者,执此之由。

 

其四 六种无畏


无畏者,度过障碍,其心泰然无所畏惧也。障碍有粗有细,略分六重。


经六种破除之力,即有六种无畏心相,此常途解释也。在真言宗则就行者修证浅深,建立六种无畏:


(一)善无畏 行者如法受得一尊真言,勤修供养善行,虽不识真言妙旨,而法性隐自发展,势力渐厚时,能起一段无畏精神,遇险恶之事可化平善。此为初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励行十善亦可得之。


(二)身无畏 凡夫重视其身,事事顾虑,执着分别二见耳。真言行者熏修之本尊威光涌现,自心被摄趋向性海,分别之见渐薄,能起一段无畏精神,不受肉身牵累,如身遇痛苦难堪等事,辄能夷然度过。此为第二重无畏境界。准常途,位齐须陀洹者亦能之。


(三)无我无畏 分别二执虽断,阿赖耶识犹存,恒为末那所滞,幻成一种闍景,所谓我相是也。真言行者能精进不懈,仗三密加持之力直趣解脱道,末那执着潜消,杂染赖耶净尽,尔时一段无畏精神,恒同湛寂之心相应。此为第三重无畏境界。准常途,二乘极果及证无生之菩萨皆能得之。


(四)法无畏 大乘菩萨于湛寂心中虽能亲证生空真如,然一涉世,万象森罗,不免为相所惑。真言行者进修益力,于本尊三昧众相现前之际,知如镜花水月,备极庄严,无非虚影。推诸世事,何独不然?遂起一段无畏精神,不被世间从缘幻出之法相所惑。此为第四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实证第一义谛者足以当之。


(五)法无我无畏 实证第一义谛,知一切如幻,不过从缘而起,入俗度生,自然无所谓矣。但缘之出兴,尚受异熟识支配,万法根蒂仍在,是谓「法我」细相。真言行者受三密加持之力将达极盛之阶得见法界底,源异熟不能留碍。遂起一段无畏精神,操纵万法,心恒自在。此为第五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实证法空真如者乃克当之。


(六)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 上举五种无畏,为等觉以前境界,属因地摄。真言行者修成上上品悉地时,无相智慧身,有相福德身,皆能自在受用,即达到一切法自性平等之阶。一片无畏精神,直从金刚心流出,三身具足,法化无边。此为第六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即菩提座上成佛矣。


以六种无畏准诸四种密境,初无畏当「作密」,二三两无畏当「修密」,四五两无畏当「瑜伽密」,第六无畏当「无上瑜伽密」,行者根机有宜历级上进者,有宜超级顿入者。各级进修轨范,依密宗原则,须鉴机面授,兹不具述。


禅密两宗皆直显佛性法门,一超直入为上机,迂回渐进为中机,滞于半途为下机。既与佛性相应者,从而上开佛境,密宗本旨也;从而下化众生,禅宗本旨也;然各有通融之处。


真言宗流行中国,虽自善无畏、金刚智两大士始,圆成之者,厥惟不空大士,上溯毗卢遮那如来位列第六代祖师也。不空弟子甚众,有名者十二人,最着者为惠朗、惠果两阿闍黎,皆称第七世。惠朗只传天竺一人,竺传德美惠谨及居士赵政,再传之后,则无闻焉。惠果传义操、空海及居士吴殷等凡十九人,义操之下法全最有名,中日弟子颇盛。而经武宗毁佛,遂与诸宗同蒙法难,真言一脉断续若何?不得而详矣。幸空海一支光于东瀛。二十年前雷斧阿闍黎特转吾粤王弘原居士为重兴中国真言宗之阿闍黎,当弟子四十九代祖位也。


禅密两宗直传佛性,贵乎法脉不断,非若他宗得从经教研求,不必传授也。间有示迹大士,不待传授,能彰禅密大用,则属别出,不入支派之数。

 

禅密两宗直传佛性,贵乎法脉不断,非若他宗得从经教研求,不必传授也。间有示迹大士,不待传授,能彰禅密大用,则属别出,不入支派之数。


--------------------------------------------------------------------------------


二、藏密概述


转愚


西藏佛教之优尚,世多未所知,而言西藏佛教者,必连言藏密。盖西藏密教,尤属甚深无上,意亿罕闻(述者既为学日浅,未曾及其皮毛,更不足以言其万一。)而仰赖师恩,晨昏亲炙,时闻训诲,有甚关重要之数点,愿一述之。凡西藏学密宗以前,必先依善知识,于戒律教理,闻思修学,求得明了。尤须于菩提道次第,如实修习,得相当成绩。然后访求具德(较传授浪忍之善知识尤严)之金刚上师。经长期之观察(经言若不先观察,互得越法罪。至时间最久,有十二年者),起坚确之信敬,尊之如佛,奉之如本尊,笃行其教令,虽蹈汤赴火,有所不辞。然后荷上师之慈愍,教以种种艰苦之加行,磨炼其身心,涤荡其垢障,继以大灌顶成熟其金刚之善根。依严正之仪轨,发弘广之悲愿,作艰苦之修持,而后成就可庶几矣。西藏之佛教,于善知识,最为重要。然至密乘,尤加严谨,再四叮咛。「事师法五十颂」藏中习为课诵,以之朝夕警惕。国内虽在宋际,已有译本,恐注目及之者,不数数观矣。至于完整之菩提道次第,就中诚一一皆为重要之提纲。而尤以依止善知识,为一切成就之根本。关于此点之公桉亦特多。最着名之印度那若巴,由藏赴印求法之玛巴罗札瓦,及玛巴大师之弟子密勒日巴,为藏中人尽皆知者。次则因果之决定信、戒德之严净、出离心、菩提心、空慧观,如是等等,皆与成就有密切之关係。尝闻善知识言吾人之学佛,为利众生也。为利他故,不惜身入地狱,代众生长劫受苦而不辞,决不以一己之安乐为及务。然众生旋出旋入苦恼无已时,欲彻底利乐之,非令其厌三界苦,发菩提心不为功。而能极利他之能事者,惟佛称胜。由是之故,誓愿成佛。且吾若迟成佛一日,即方便迟具足一日,而众生亦多受苦一日。彼众生者,皆吾之母若父也,忍令其呼号宛转于地狱饿鬼畜生乎。然今者遑言其吾不能脱彼等于三涂苦趣,己身恐亦不免焉。矧多生业累,无量愆尤,净障积资,谈何容易。由是诸佛世尊,兴彻骨悲,特垂恩教,济此末世,念众生之苦苦,仰诸佛之宏慈,甘露妙法,亿亿劫难遭遇,有不由屈然以起者乎。即身成佛建立之需要,盖基于是种之大菩提心者矣。纵在他人不得灵验之秘咒,犹能获其感应,况得上师之具足传授,三宝不思议加被,深大弘愿之艰苦修持。因果道理,决无唐捐。经喻云:如大舟航海,适遇顺风,一日而数千万里,诚非港河之小艇所得拟冀。内发真实菩提心,外值最胜上师,以大精勤,修无上密宗,其成就固未可限量也。反是,若无菩提心为之基础,则空中楼阁,宁能坚牢。且具德之善知识,亦绝不肯温相缓慢,威盛更无从妄。故界菩提心,众密宗之成就邹艰苦,无菩提心,胜妙之仪轨,亦不得闻,而况其他。由是可知佛教之宝贵,在此不在彼也。复次,密宗一切仪轨,于皈依上师三宝,发四无量心后,即继之曰,由自性空中种种心云,此自性空三字,在密宗仅用极简单之叙述,而显教十馀年研习之结论,即在于斯。盖苟深明缘起如幻之理,自于无量秘密庄严,而能不惊不怖不畏也。又则实习密法以前,尚有必要之加行若干种,计最流行者凡五。即十万大头(全身俯五体投地),十万皈依(此有应附加说明者,现屡闻人言,中国显教为三皈依,西藏密宗为四皈依云云。此说者之误耳。西藏极重师承,无论显密皆然。彼其意盖遵佛诫,师佛不二之训。又解师之身,僧宝也。师之语,法宝也。师之心,佛宝也。师即融合住持三宝之根本。易言之,亦可谓师为总相,三宝为别相。若离而为四,殊失其本旨。此应云四句皈依耳,否则依最圆满之皈依语句,尚须加本尊及其眷属、登地以上之护法圣众,则岂非六句皈依,而成六皈依耶),十万供曼达,十万宗喀巴加持,十万金刚萨埵百字明忏悔清净是也。上所云十万,非即依数而止,要以得相当之相,与经教相,尤以获善知识之印可为度,此切实之洗刷,亦即欲贮狮子乳,预涤琉璃瓶之谓耳。此外尚有须解说者二点,即神通与红、黄教二问题是也。神通云者,前五通本与外道凡夫共,不足为过量之惊诧,良以一般众生,罪障深厚,真实能超出五欲八风,而发心修持者,不可多得。正恐偷心难死,若更以此启其侥倖之念,流弊将不堪设想。故佛制戒律,纵实有证得,非遇特殊重要因缘,不许妄有显露。且神通至佛极矣,而所遗之教诫,若修学戒定慧,对治贪瞋痴调伏身语意,不矜奇炫怪也。最高神通者之训诲如是,不此之信,而认些许之炫幻,以为超越一切,不亦本末倒置乎。且吾人发心学佛,为学其悲智乎,抑学其神通乎。闻之三恩本师云,纵得四禅八定无神通等,不如但闻菩提道次第之一名字功德尤大。何况思修轮回有漏之与菩提净因,相去不可以道理计也。复次,吾辈既为佛子,则凡佛语,皆应谛信。今之世有证得神通者,吾应如是作,无证得神通者,吾亦如是作。且其语而与经律论合四法印无违,则敬受奉行,否则纵能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亦何足轻重哉。而我国古德,尤严禁神通,不许妄现显异。往往蕴道潜真,终身不露。或露已即行。彼其大悲,非不具足,方便非不善巧,而竟戒慎如斯。岂俱毫无所见耶。瑜伽菩萨戒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预诸有情,应恐怖者,能恐怖之,应引摄者,能引摄之。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若知此中诸有情类,多诸偏执,是恶外道诽谤贤圣成就邪见,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无有违犯。」观于此,则可知凡正信正行佛教者,决不敢滥现神通。特恐其谨慎过度,不能尽折摄之妙用,故于菩萨戒中,反规定之。今则时异情迁,群以戒善为择小,神通为卓越,若有少分相似,辄诧为佛祖再来。竟相诠饰。呜呼,毫厘千里之差,本末先后之别,此风不改,吾滋为汉地佛教前途惧矣。西藏首经莲花生大士之教化,佛教之根机虽定,而一切制度轨则,未遑细为建立,故其末流所及,吞刀吐火,戒德荒驰,百病丛生。宗喀巴大师目击其弊,故特倡戒律,诃禁神异,以纠正补救之。然黄教派,对于莲花生大士及红教之高德,仍保持隆重及相当之信敬,惟于其流弊,则颇致意整理,不甘苟同随顺。吾辈身为佛子,肩荷正法,其态度固应尔也。至若红、黄二教之内容,所根据同为释尊之教典。


所遵之仪轨,略有异同之处。所大有径庭者,即先显后密,与径入密宗二点耳。关于此事之论难甚多,窃尝阅甘孜札迦喇嘛之论集,言此问题颇详。札迦大喇嘛者,生于西康甘孜,童年宿慧,盖转生自在者也。二十馀岁,即考得格西之位。悲智弘深,显密圆通。着作已流行者十馀函。证道之高,殆莫能测。弟子数十万人,时于座榻,拾获舍利子。如是大善知识,求之全藏,亦不多睹。故其论断,实有莫大之价值焉。其言先申红教派之义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密咒尤属亿劫难遇。今有发心求解脱,不令之速入密宗,实属可惜。黄教者曰,人身、佛法、密宗,皆甚难得。诚如所说,惟其难得,故尤不得不令其遵循最圆满之正轨,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盖于律教,未经学习,即于真实之理,未能彻了,则于因果不能深信无疑,大菩提心,亦无从发起。由未深信因果,则不能严持戒律,戒不净故,堕落恶趣,遑言成就。若无菩提心,纵遇殊胜密宗,无从收其妙果。且于显教,既缺修学,则他日弘化摄机,亦不能圆满。故不若循序以进行之为得也。红教者难曰,人身无常,良属可惧。若必经若干年之学显,始许习密,苟不幸而寿夭,岂不失此大利耶。答曰,不然。先显后密,坦然正道,即不幸而早夭,以因果正理推之,既已具足圆满金刚种子,仍可得人身闻正法无疑也,且不更有求生净土之方便在乎。反之,滥修密宗,堕落恶趣,长无出期。较之得失,就是就非耶。以上略录其要义。缘是观之,黄教之为稳健,殆确无疑义为。或曰,子盖黄教之徒欤,幸勿堕门户成见也。若黄教之稳健,或如所述,至于无上密宗,黄教原从红教流出,恐不及其项背耳。曰,子之所虑,非无全理,而红、黄显密优劣,此中应各分四句料简。有红教而显密兼通者,亦有俱不通者,有畏于显者,有长于密者。黄教亦然。兹就其大体观之,其最高成就,一也。然黄教兼红教之长而出类拔萃之大德,迄今仍不无其人。为令正法久住,为欲普益三根,黄教之建立,实有莫大之需要。有大心人,幸益穷究而弘护之,佛法众生之前途,实利赖之矣。


--------------------------------------------------------------------------------


三、密宗大意 持松阿闍黎在宜昌居士林讲


张志恒记


佛法在中国分成实、俱舍、禅、律、天台、华严、法相、性、净土、真言十宗。在印度发源之地,大要只分两宗。曰显、曰密。显者浅显也,密者深密也。显宗教显义着,学者但善观经典,即可如法修行。密宗教义潜藏法海,非经师传不可。


中国密教自唐失传,越千馀年于今,始由东瀛传来,一线曙光,宛如铁塔初开,还我二部大法,求道者生逢其时,当闻法起修,不可说食不饱。


密宗分两大部,曰金刚部,曰胎藏部。密有三义。曰众生自密,曰佛密,曰言说密。


佛性本众生所同,为累劫无明所掩,众生遂不复自觉,如富家藏宝地中,久竟自无其处所,是谓众生密。


如来大悲,以普度众生为宏愿,本无密不传人之法,惟此天曰自证之法,则非机不传,不器不传,非时不传。譬如长者富有资财,诸子年少,贪于游戏,诸所宝物,皆任给予,惟干将莫邪,心不


轻授,盖恐其自伤伤人也,是谓佛密。学者承受阿闍黎所传之法,非同入曼荼罗同时灌顶之人,不可相与语,恐罹盗法之验血愆也,是谓言说密。


密宗教义,有最切要之二语,曰当相即道,即事而真。


修真言行者,其初微小印证,可以唤雨呼风,咒药癒病。及其至也,可以即身成佛。


修真言行者,必须三密相应。手结印相曰身密,口诵真言曰口密,心作观想曰意密。


吾人礼拜佛像,亦为入实相之一端。或谓佛像泥塑木凋,焉能有感应。不知其中感应,有极显明易晓之理。譬之无线电报,因电气充满宇宙,无处无之,故一处置发电机,一处置收电机,彼此呼吸相应,不爽毫丝,佛之心量,满虚空,遍法界,众生心量,亦与佛同。今以佛比电气,塑像比收电气机,礼佛众生比发电机,其能感应之故,不显明易晓乎。


如来一切智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何谓一切智智?一切谓名色等无量法门,此无量法门中,一一相,一一性,一一体,一一力,一一因缘果报得失,同相异相等,皆能以智慧力而遍了知,故名一切智。今云一切智智者,乃智中之智也。非但遍知一切法,而亦知是法究竟真实之际,知是法是常不坏相,知是法是不增不减,犹如金刚。此一切智智自证之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说者无言,要须观得乃能知之耳。何谓菩提心为因?菩提心者,所谓自净信心,即自信己心,犹如虚空,本来清净,无诸戏论分别。若此信心坚固不动,时时以此信心观察心之实相,则能离一切罪业,不到三界受生,一切功德,以此增长。譬如有人忘失宝藏,经人指示其处,即深信其言,勤求得之。然此宝藏遗而复得者,皆由信心之力,故曰菩提心为因也。大悲为根本者,根本是坚固不可倾动之心,若有人虽信得己身是佛,设非以大悲万行为缘,使之坚固,使之增长,则菩提大果,何由成熟。譬如种子为因,地水火风空五者为缘,缺一即不生长。故菩提心种子,亦须以大悲为地、为水、为火、为风、为空,而执持之、滋润之、温育之、开发生起之、舒服之,则无量功德,任运开发,由芽而茎而枝叶,次第庄严,故曰大悲为根本也。方便为究竟者,即是利他之善巧。谓曰净菩提心,大悲万行,果报圆成,今复以此教化众生,使皆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譬如旧种子生出新种子,今新种子又生种子,故名方便。又菩提心犹如真金,本性明洁,大悲犹如学习金师之艺,方便犹如艺术成就,随心所作,习成大器。然此心领神会之处,不能出以授人。诸一切智智方便成佛之果,亦复如是。虽自在变现种种像貌,


然不同掌中一物,可以转授他人故曰究竟。


别宗解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乃就时分久远而言。密宗乃就三妄执而言。何谓三妄执,众生以一念不觉之无明,而生贪瞋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就众生二边之执,将此五种烦恼,一一各分为二,则成十种。将此十种,一一又分为二,则成二十种,如是叠次分为二,以至第五次分为一百六十种,是为一百六十心。此一百六十心,皆是世界妄想执着,众生漂流六道,造无量无边业,受无量无边生死,皆此种妄想执着驱之也。此种妄想执着,有粗者,有细者,有极细者,故称世界本妄执,亦名三大阿僧祇劫。若能依法修行,超越此一百六十心之第一重粗妄执,即名第一阿僧祇劫,又超过第二重细妄执,即名第二阿僧祇劫,更超过第三种极细妄执,是名第三阿僧祇劫。若人能于一刹那间,超过此三种妄执,即一刹那成佛;一生超过,即一生成佛,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超过此三种妄执,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成佛也。


依显教修行,经无量阿僧祇劫,或有能到菩提,或有不能到者。密结尾简单直截,即以真言为所乘之法,顿超直入而归于清净菩提心门。


修真言道,有六种得无畏处。但在路途之中,无论得到若何境界,当一心清净,不生执着,不生疑怪,不起骄慢,不计超胜,方可自在达到彼岸。否则未到谓到,或稽留于化城,甚则着魔,其害不可胜言。故如来叮咛修真言门菩萨,当修十缘生观也。


世间之人,以十种恶业为因,漂流六道,无有归趣,后以发心皈依三宝,或更受五戒,以此修十种善业之道,即在人间天上受生,免除地狱三涂重大剧苦,名为最初得苏息处,是谓善无畏。真言行者初入三昧耶结缘灌顶之坛,投花所得本尊,即以此一尊真言供养修行,依音声念诵,观种子字形,其位与此善无畏齐。一切众生,以不知我之自性故,执有我身及身外之物。今以受三皈五戒,即依佛法,循身修观。初观此身之始,是父母精血合成,种子不净。次观住母胎中住处不净。次观此身本体,是髮毛齿眵泪涕唾屎尿垢污皮肤血肉筋脉髓肪膏脑膜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三十六种不清净物之所合成,本体不净。次观九孔常流露不净之相,自相不净。次观一气不来,肿胀烂臭,究竟不净。由观此身有此五种最不清净之相,故于此身不生贪爱,不被此身之所繫缚,是为身无畏。真言行者,得本尊三昧众相现前时与此位齐。一切众生,于五蕴中执着有我,由此我执颠倒,生起贪瞋痴三种妄执。今修行者,了解此心为我执颠倒之所盖覆,观察五蕴自体,尚藉缘生,无有自性,则此五蕴所


集聚之中,何能更有我在。譬如因树而有树影,若无树者,影以何生,因作观故,拔无明之种子,生十二因缘,不被我之所繫缚,是谓无我无畏。真言行者,于本尊所现形像,能不生爱着,不生骄慢,其位与此同。行者虽知蕴中无我,然此心尚埋没于五蕴之中,今欲打破此蕴,不起执着,当观五蕴之自性,如幻、如阳焰、如影、如响、如旋火轮、如乾闼婆城,非有而有,有而非有,而知五蕴、六入、十八界等本来空寂,证到寂然之界,不被五蕴之所繫缚,是谓法无畏。真言行者于本尊所现影像,能作无性无生观者,与此位相齐。一切空法、有法皆不可得,经所谓空法,不缘空,不缘有,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经所谓住无缘,由离此有、空二边之境,不被法之所繫缚,是谓法无我无畏。真言行者之心,于瑜伽道中得自在之用时,即与此位相同。由法无我无畏更进一步,得极无自性大空之智,则一切业烦恼,都无所繫缚,并无所解脱。繫缚与解脱,自性平等;世间与涅槃,自性亦平等,乃至蕴界处能执所执我寿命等,其自性亦皆平等,无毫厘之差。不被有为无为界之所繫缚,是谓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得此无畏时,即是真言行者虚空无垢之菩提心也。


以上所说六无畏种种心相,皆是说其外迹,以明修证之浅深。实则此心在缠出缠,皆无相貌可见,亦无浅深部位可见。若顿超之人,能于一念之中,以自己三业同于本尊,即是第六无畏,不必更要经过善无畏身无畏等位次也。


所谓十缘生者,一曰幻,二曰阳焰,三曰梦,四曰影,五曰乾闼婆城,六曰响,七曰水月,八曰浮泡,九曰虚空花,十曰旋火轮。


此十种缘生,为修真言者最宜注意之点。若不明此十种缘生,则于行法供养时,不能除去心中虚垢也。


云何为幻。谓幻术师以咒力或以药力,能飞空隐形,履水蹈火,又能变作地水火风,及地水火风所造种种色像,或长或短,或青或黄,或奇声,或奇香,或变大地为黄金,或使水变为火,使旁观者眼目昏惑,见种种不可思议之事,从一至多,从小至大,辗转互相生起,而又上下四方,此往彼来。此种色像,非论理学可以判断其因由,唯此幻术者自证自知耳。持真言人,亦如幻师,依三密修行,得持诵成就时,能现一切奇特不可思议之事,自在神变,宛然不谬。此种境界,亦非世界智者所能测度,唯成就之人,自证自知耳。


故持真言人,证到本性清净时,无论遇何境界,俱当作幻观。


日光着微尘,风吹之野草转,名之曰阳焰(本龙树大士说)。而愚痴人见之以为是水,但阳焰本非是水,且自性亦空。以世人妄想,互相谈议,谓是水耳。一切众生在无明阳


焰之中,取着此是男相,此是女相,此是善相,此是恶相。然此蕴界诸法,本非男女善恶,且自性亦空,但以众生妄想,强立假名,互相谈议耳。真言人于成就时,见种种稀奇境界,乃至见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应了知唯是假名,作阳焰观。


梦者,人在睡梦之中,经过尽夜岁时,见种种异类形像,或异类声音,或受地狱之苦,或受天上之乐。当其在梦中时,以为实事,不生疑惑。及乎醒觉以后,都归乌有,而还自笑。众生在烦恼睡梦之中,执着四季寒暑,嗔喜忧怖。若觉悟时,都无所有。持真言人于须臾间,见无异加持境界,或延一刹那为无量劫,或促无量劫为一刹那,或不动本处而遍游诸佛国土,供养闻法,此种事业,若于众因缘推求,都无起处,皆不出一念清净之心。行者得此境界,当作梦观。


影者,如人以面临镜,则镜中现像,此像为镜作耶?何以镜来时而无像,而为执镜者作耶?何以无镜无面又无像,为自然作耶?何以待镜待面后有像,为无因而作耶?何以此像不常有亦不常无,且除镜与面,像不自出,是此像非镜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又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而作也。真言行者以如来之三密为镜,自身三密为镜中像,由此因缘有悉地发生,能起五种神通,住寿长远,游诸佛国。得此神通时,当作镜像观。


乾闼婆城,即蜃楼也。以日光初出,照海中之气,而幻现庄严之楼阁,日光转高,即无所见。持真言人,有三品悉地宫。上品者是密严净土,超过三界之上。中品者是十万严净佛土,如西方极乐世界等。下品者谓诸天宫及修罗宫。行者真言相应,成此三品悉地宫时,当作乾闼婆城观。


譬者如深山峡谷中,或大房屋中,能出种种声响,无智之人,以为彼谷中、屋中,有实在音声,殆未解得此响非生非灭,非有非无也。持真言人若于观想相应时,有诸佛菩萨,用种种声音,为我说法。又自身得舌根清净,能以一种音声,遍满十方世界。遇此境界时,当作响观。


水月者,如月出时,照于一切江河池塘之中,凡水清者,皆有月影,现于其中。此月影不以水生,不以月生,又水亦不去,月亦不来。真言行者,以三密方便,能澄清自己心性之水,故诸佛密严海会之月,悉皆现于自己心中。若得此像时,应当作水月观。


浮泡者,如天降雨生泡,泡虽大小无量,水性惟一味也。真言行者,以自心作佛,还蒙自己心中之佛开示悟入种种方便,辗转入无量法门,而又以自心为曼荼罗,以此境与心二种为缘,能作种种不可思议变化之事。得此相时,


当了知一切皆不离于自心,作浮泡观。


虚空花者,虚空非是可见之法,中无众生、寿命等相,亦无造作者。而小儿仰视青天,谓有实在之色。一切诸法,亦如虚空,而无所有。但愚痴众生,以心迷乱故,弃捨诸法实相,而谓有众生、寿命、人我、男女、房屋、城郭等种种杂物,岂知皆虚空花乎。真言行者,在修观行之时,若遇有种种魔事,及种种业烦恼之境,当作虚空花观。


旋火轮者,有人手持火烬,旋转空中,手持方,此火烬在空中则成方相;手成圆,亦成圆相;大小长短,无不如意。然此一火,成种种相,本非实有,而愚人见之以为实。真言行者于观想相应时随心所转,无不成就,乃至以一阿字门,旋转无疑,成无量法门。当此之时,应知皆由净菩提心善巧妙用使然,作旋火轮观。


右所讲演密宗教义,粗具大要,若欲进观其详,经典俱在,可覆按也。


--------------------------------------------------------------------------------


四、显密不二 九乘次第


莲花正觉金刚上师开示 弟子蔡楚昂笔录


在上海印心精舍息灾道场讲


今日承寿李雨先生之约,来与诸善上人得此研究精深佛法之机会,至为荣幸。爰略为供养数语。佛法是整个,本无显密之分。世尊当年最初说华严经,其中含有最高无上境界。在显说方面,如十信、十住、十回向等等次等分析甚细,即密部之大手印,与东密所谓最高深部分,也均包容在此经内。可云一乘法已度尽一切众生,初无显密可判。后见众生根器不一,领会之程度,各有浅深,斯觉最高法门难以普摄群机,譬之一味药品,不能统治万病,于是由一法而演成种种法,开若干方便之门,从小乘阿含经起,而方等、般若、法华等大乘经,先后开演,所谓显教是也。其后又说毗卢遮那大日如来金刚顶等经,所谓密部。此皆各应众生根机,从大悲流露种种方便,乃不得已之意,初未尝分别何显何密。金刚经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盖大悲心绝对平等,故不论何经,皆称叹其本经为最高无上。若以凡夫情见测量,岂非世尊妄语。要知佛以大悲心出发,为念众生机缘有差别,总以令其一门深入,勿怀第二念,是以总言法法皆是无上,俾其信受奉行,直至成就而后已。于是对大根人说大法,对小根人说小法,无非望其终于成佛,并不在显密上分高分低,要以当机即是为最高。吾人须识佛爱众生如子,大悲平等普度,不能言其某法高某法低也。但是佛法既然整个,无所谓显密之分,何以后世各祖分宗弘扬,或以显教,或用密法。吾人应于分别中识其无分别之妙旨,更于无分别中识其差别之妙用,所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然以时节因缘论,以密法为现世所最当机。盖结手印持真言心作观想,身口意皆入于不可思议境界。兹以真言来说,真言原音陀罗尼,义即总持,其音能作种种音,摄无量义。行者依法持真言结手印作观想,则功德遍满虚空法界,非因地菩萨所能测知其究竟。彼十地菩萨,尚须藉真言以为护持,而免魔难,实无法赞叹者也。佛说末法时代,众生业重,必仗真言清除业障。今于风云动荡中,合众修此不思议密法,祈祷和平,其功德说不能尽。不过显密究竟不二,不可因说密法伟大,而便生门户之见。要知同是法宝、僧宝,总应以平等心而明其差别之用,斯得矣。兹再以莲花生大士所判显密不二之修持,由底到顶,共分九乘次第,为诸位略言之。中土分大、中、小三乘,印土分五乘,再加入人天二乘。但我国内有孔子讲世法,做人之道已详,老子谈空说天乘,较孔略高。故中土去此二乘而成三乘。又以我土文化水准高,小乘法不多应机,至大乘法,相宗太繁细,亦不甚普遍化。独有禅宗为顿教,境界最高,为大乘之特别门,但只应大机耳。九乘次第,为(一)罗汉乘,以苦集灭道四谛法而证入。(二)缘觉乘,依十二因缘法而证入辟支佛果。(三)菩萨乘,依六波罗密而证入。以上为外密,係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一)事业密,如护摩法等之种种利益。(二)行持密,初步观想行持等属之。(三)瑜伽密,即相应密,如结印持真言,照法修持即相应。第三阶段,(一)嘛哈约嘎,义为大相应。法界一切一切皆本尊庄严依正,以真言加持,入妙明境界,修证之细为显教所不能知,此为无上密。(二)阿洛约嘎,为圆满义。自身曼陀罗,气脉明点等属之。以行者本身即妙明法界。(三)阿底约嘎,义为无上大圆满,又为无上心中心。全讲心地,法界全是一心,一心以外无佛。包罗万法,一切圆满,归于无得。以此本是家宝,不从外得,故云无得,心经所谓无智亦无得也。禅宗初祖以至六祖皆证此一心。昔诺师当年曾谓禅即大密宗,有人惊讶以为密法重坛城供养等,何谓禅即是无上密宗,不知阿底约嘎内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名策却,义云立断,即禅宗下切想,断生死流,观照一切皆空,依之行持,直至成佛。学显宗必须到此地步,方为究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佛教各宗大意 - 密宗大意 下一篇密宗祖庭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