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云林寺
云林寺,俗称西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云林路文物巷24号,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云林寺坐北向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60米,现存为前、后两进院落,前有金刚殿(山门)、钟鼓二楼,中有天王殿和左右厢房,最后为大雄宝殿。从山门进入,第一座为天王殿,穿过此殿进入后院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项。殿前月台低矮,前檐明间、两次间装隔扇门。
2006年5月25日,云林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111
历史沿革
云林寺始建于明代。
建筑格局
云林寺坐北向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60米,现存为前、后两进院落,前有金刚殿(山门)、钟鼓二楼,中有天王殿和左右厢房,最后为大雄宝殿。从山门进入,第一座为天王殿,穿过此殿进入后院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项。殿前月台低矮,前檐明间、两次间装隔扇门。殿内采用减柱移柱法,前后槽四根金柱均不与檐柱对应,设置于次间中扇以外。其上大额枋承载梁架,无天花板遮护,为彻上露明造。中央的佛坛上塑三世佛、二弟子及两尊护法金刚像,两侧依山墙塑十八罗汉像,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姿态自然,是明代雕塑佳品。殿内东西山墙、后檐墙及扇面墙背面绘满丹青,重彩平涂,沥粉贴金。
大雄宝殿的北壁画由大殿北门隔开,分东西两侧,每侧分上、中、下三层,以佛、菩萨、十大明王为主题,对称构图,左右依次排开,如:上层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弥勒佛等,中层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壁画笔力苍劲,技法纯熟高超。
文物遗存
三世佛后北墙背面绘诸佛、菩萨和十大明王,并题有“四海龙王礼圣容,五湖龙君朝巍像”。大雄宝殿的南壁,也就是主佛像的后壁,名曰“四海龙王礼圣容”。画面中央是观音菩萨坐像。云林寺留存至今的悬塑、彩塑和壁画被中国社科院丁明夷教授誉为“三绝”,而这“三绝一汇于一殿,为一“大绝”。 [1]东西壁为规模宏大的水陆主壁画,每壁长约13米,高逾2米,同样分上、中、下三层绘制。东边上层自北向南共有17组82身神衹,中层共有18组91身神衹,下层共有11组57身神衹。西边上层自南向北共有17组90身神衹,中层共有18组97身神衹,下层共有8组38身神衹,每组的人数数量均在4~5人。
历史文化
云林寺壁画运笔细致,佛的庄重肃穆,菩萨的端庄慈悲,明王的愤怒威猛,帝王将相、名儒高僧的智慧豁达以及孝子贤孙的谦恭礼让,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恰到好处。此外,花卉竹石等线条洗练,尤其是梅花、竹石作为单幅画面出现,是极为罕见的画法。
云林寺的壁画,全名作“法界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作水陆道场、水陆法会。它的独特在于其“主居正统,宾于两侧”的布局,布置分上、下二垒,上垒供佛、菩萨、明王等;下垒供天、人、山岳江海诸神、帝后王妃、忠臣良将、贤妇孝子等。但其中最具特色的却是龙王、龙神,其数量之多、分管的事务之广是其他处水陆道场画所不能比拟的。各种龙王、龙神共计60余种,包括四海龙王、江河井泉龙王、顺济龙王、四滨四海龙王、江河淮济四渎龙神、五湖百川龙神、风云雷电龙神、五方龙王神、陂池井泉龙神、吊客夜门大耗小耗完龙神等。观音菩萨西侧为文殊菩萨,头顶发髻,戴莲花冠,身着浅蓝色长衣,坐于榻上,双腿并拢自然垂下,双脚赤裸踩在莲花上,双手向右托起一只如意。榻右边绘有一头狮子,身体微向右侧,绿色卷毛,双目大睁,嘴为半张开状态,威风凛凛。观音菩萨东侧为普贤菩萨,衣着款式、坐姿基本与文殊菩萨相同,双手执莲花。榻左边为一只白象,身体微向左倾,双眼微眯。画面东西下角两边是两位龙王,高逾2米,头部都有褐底白边头光。西边的龙王,阔脸大耳,络腮胡子丹凤眼,身着红袍,身体微向右倾,手臂弯曲,右手执带有宝珠的莲花。东边的龙王,同样是阔脸大耳络腮胡,眉头紧锁,双目圆睁,身着红袍,双手托贝壳于左侧,与西边龙王形成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