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七 分禅净界限
2009-09-22 23:04: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877次 评论:0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 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 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 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 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 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 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 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 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 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 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 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 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 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 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于是。 (书一六十)


修禅定人(指四禅八定),及参禅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 于工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时,每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譬如阴雨将晴之 时,浓云破绽,忽见日光。恍惚之间,变化不测。所有境界,非真具道 眼者,不能辨识。若错认消息,则著魔发狂,莫之能医。念佛人以真切 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刬 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亦无从生。推而极之,不过曰,念至功纯力 极,则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 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独传于汝乎。若有 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 (书一四四)


法幢和尚,宿具灵根。初为真儒,后为真僧。可谓不枉读书学道耳。 世有真儒,方有真僧。彼无赖之徒出家者,固皆破坏佛法之魔王外道也。 其语录皆痛快直捷,豁人心目。可以刊板流通,以为禅家法宝。然此乃 唯发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道。吾人专修净业,勿于彼言句中捉摸卜度, 以致两失其益。不可不知。宗家提倡,唯指本分。此外概不阐发。其修 因克果,断惑证真,皆密自修持耳。门外汉见宗家不提此等修证道理, 遂谓宗家全不用此等法,便成谤宗及谤佛法矣。 (书一六一)


须知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绝无惑业 未断,得了脱者。念佛法门,断惑业者往生,则速证法身。具惑业者往 生,已超登圣地。一则全仗自力,一则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二者难易, 奚啻天渊。每有聪明人,涉猎禅书,觉其有味,遂欲以禅自命,拟为通 方高人。皆属不知禅净所以,妄自尊大之流类。如是知见,断断不可依 从。依之则了生脱死,恐经尘点劫数,尚无望也。 (书二二九)


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 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 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 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 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 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 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 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受生 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 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 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 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念佛一法,彻上 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 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彻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 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馀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 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即了。如此直捷, 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 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禅 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 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謬论,而自误误人哉。 (书 二三十)


 言取舍者,此约究竟实义为难。(难者,反诘问也),不知究竟无取 无舍,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舍边事。既许 断惑证真之取舍,何不许舍东取西,离垢取净之取舍。若参禅一法,则 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则取舍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 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则是误用其意。彼无取 舍,原是醍醐。而欲念佛者,亦不取舍,则便成毒药矣。夏葛而冬裘, 渴饮而饥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执。唯取其适宜,则有利无弊矣。 (书 二三一)


以舍东取西,为生灭者。不知执东废西,乃断灭也。夫未证妙觉, 谁离取舍。三只链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断惑证真,何一非取舍之 事乎。须知如来欲令一切众生速证法身,及与寂光,所以特劝持佛名号, 求生西方也。 (论三)


 参禅一事,谈何容易。古人如赵州谂禅师,从小出家,至八十馀岁, 尚且行脚。故有颂之者曰,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长庆坐 破七个蒲团,后方开悟。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雪峰三登投子,九上洞 山。此等大祖师,大彻大悟,如是之难。彼魔子之徒,一闻魔说,遂皆 开悟。如前所说祖师,直是替他提鞋也无用处矣。 (书一三三)


不执著等语,理则是,而事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也。终日穿衣吃饭, 侈谈不执饥寒。与终日枵虚,不得杯水粒米,饿且将死,而谓人曰,吾 视龙肝凤髓,直同秽物,思之即呕,况其下者乎。同一空谈耳。今时不 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 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 病狂,佛亦难医矣。幸能体察而不执著,弃舍幻妄,卒得贯通诸法法门。 可谓久历荆棘,忽达康庄矣。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 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 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著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所以永明莲池 等,观时之机,极力主张净土法门也。 (书一三八)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 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 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 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 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 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 能增,凡不能減。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 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儱侗。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 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 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 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 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论五)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 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 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 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 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 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 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 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 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 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论六)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 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 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 定慧者,固得往生。即忤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 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 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 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己高预圣 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 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论六)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 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煅链。令其净尽 无馀,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 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 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 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 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 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 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 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 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 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 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 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链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 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论六)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 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 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馀法门。既不能定慧 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 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 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 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 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 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 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 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 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 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 之也。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 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 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惜举世之人,颟 顸读过,不加研穷。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论七)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此所见所成,乃指 吾人即心本具之天真佛性而言。令人先识其本,则一切修证等法,自可 依之进趣,以至于修无可修,证无可证而后已。非谓一悟即成福慧两足, 圆满菩提之究竟佛道也。喻如画龙点睛,令其亲得受用耳。由是腾辉震 旦,炳焕赫奕。即心即佛之道,非心非佛之法,遍布寰区。天机深者, 于一机一境,识其端倪。则出词吐语,自离窠臼。入死入生,了无挂碍。 得大解脱,得大自在矣。倘根机稍劣,纵得大悟,而烦恼习气未能净尽, 依然还是生死中人。出胎隔阴,多致迷失。大悟者尚如是,况未悟乎。 固宜专心致志于仗佛慈力之净土法门,方为千稳万当之计也。 (序二七)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 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 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 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譬 如庶民,生而聪慧,读书学文,多年辛苦。学问既成,登科入仕。由其 有大才能,所以从小渐升,直至宰相。官居极品,再无可升。于群臣中, 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贵贱天渊,何况皇帝。毕世为臣,奉行君命。鞠 躬尽瘁,辅治国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劳,通身能耐。到下 场头,不过如是。若学问才能,稍不充足,则不能如是者有百千万亿也。 此是自力。学问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 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 托生皇宫, 为皇太子,修馀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土校,奚啻日劫 相倍,读者须善会其意,勿泥其词,然依华严末后一著,等觉菩萨,尚 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与托质皇宫,为皇太子,意义相齐,净土法 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呑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猗欤 大哉),譬虽出生死,尚未成佛。学问不充,不能如是者甚众。譬惑未 断尽,不出生死苦海者甚众也。 (杂著三七)


 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 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 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 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 是。又若深明教理,断惑证真,则往生品位更高,圆成佛道更速。所以 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 宫,一出母胎,贵压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长大,学问才能,一一充足。 便能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听诏谕。此则王力自力,兼而 有之。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未断惑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 死。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既往生已,惑业自断,定补佛位。犹如 太子长大,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也。又已断惑业,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 已登补处,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皆愿往生者。犹如昔镇边鄙,不堪承 绍。今居东gong,不久登极也。 (杂著三八)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祗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 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 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 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 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 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訣,剀 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书二二九)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六、劝注重因果 下一篇八 释普通疑惑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